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燕平学校 王同义
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十讲》理论,感触极深。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
在信息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教育时代,“一对一”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从单一的学习环境转变为课堂、网络、社会全空间学习环境;从单一课本逐渐转变为学习资源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在小学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与学的评价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等方面,“一对一”数字化对其起到很好的优化作用。
1、语言知识的优化:借助动画游戏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言知识。
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复习已习得的字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参与游戏的同时,有效地复习了他们曾经学习过的字词。
2、语言技能的优化:通过各种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用语言表达和交流的乐趣。通过设置让学生“猜动物谜语”的游戏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教学环节清晰,关注学生的信息量,利用电脑,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及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课堂显得活泼有趣,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愉悦。
3、学习策略的优化:利用听、说、游戏、小组合作等灵活实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氛围,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教师设计与课文密切相关的练习题,请学生利用已经习得的知识进行正确的选择。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但提高了认读能力,更提高了理解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4、情感态度: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显示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收获的快乐,并能够自主学习。学生有了电脑,学生可以自己利用教师提供的语音素材纠正读音,也可以浏览网页,学生们觉得它们真是学习的好帮手。
5、文化与文化意识: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探究各个国家文化传统方面某些特点从而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了解世界的热情。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儿童在线中的游戏资源,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游戏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学生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的软件,让学生积累资源,相互交流。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往往在课堂枯燥的讲授,学生毫无兴趣,在教学环境中,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如教学《花钟》一课时,可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各种鲜花,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通过这样的电化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还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便于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时产生丰富的联想.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2
回顾这么多年的教学历程,备课无疑是经历最多,变化也是最多的。从教学初期的盲目抄教案,到现在汲取别人的教案精华,融合自己的特点备课,这变化的过程中经验起着很大的作用。总是认为自己能够把握住语文教学,还是在一些环节上出现失误,从而使有些课堂出现重复讲解的现象。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一再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一直困扰着我,这次师德学习使我知道了有效教学就是在课前做足准备,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备而能用并备而有效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课前有效的备课要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目标是方向,只有方向正确才会使课堂收到良好效果。
有效的备课还要把握适量、适度的教学内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明确规定,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能贪多失效,也不能求少图方便。
二、导之有“方”并导之有“效”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设计有方的导入能紧扣学生心弦,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将学生带入课堂的情境中,水到渠成,导入方能有效。
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好教学语言,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不仅如此,课堂上的时间也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调控好。虽然有时候因为课堂上的突发因素,或许是非重点内容占用了一些时间,教师一定要从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可是,教学组织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应使全体学生都受益,即使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宁愿减少教学内容,也不能因为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接受能力。
三、题不在多而在精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
林堡学区王辛庄小学 张素芳
2月3日我参加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4
孟教授的MS课型即要素组合方式给我最大感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导型,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所谓“聪”,即“听、看、讲、想、做”的有机活动的结合,一堂课中,这几种要素的多变组合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学习空间。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学生参与度低,也许只是表面的参与,只是浅层次的参与,而并非全力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想方设法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成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另外,教师不能仅仅追求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认真思考时的“静心”,即真正的“静中有动”。从而实现“听、看、讲、想、做、动、静”,实现有效教育。
这次活动,我还感受到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团队式的活动方式。
1、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
学习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一般2-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有五个基本元素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亲和力。具体操作程序包括构建学习小组、明确构建目标、规定合作要求、关注学习中的边缘人物,所谓“边缘人物”是指没有参与或没有真正投入学习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团队合作是在学习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生学习组组织形态,它至少由8人以上组成。它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的发挥。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2、教师团队评课方式
与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一样,教师的评课方式也是以团队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教研组的老师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名称、队标。而在这次学习中,我也学习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得评价方式,如经典性评价:基本元素有—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就是所谓的三性三动评价。流程性评价:流程性评价指的是一种在课堂上,针对某个教学环节,为落实或强化某个关键要素所随机进行的快速检测。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5
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走向与“同伴友好相处”,心中有他人,试着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体谅”,他的世界观、认识观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从主要课程语文课入手,相应地联系横向的课程研究开设心理辅导课,晨会、班会等和纵向的环境熏染、榜样激发、同伴摹仿,老师、长辈的以身作则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辅导。
一、利用英雄模范、伟人、名人的事迹引起学生内心的同化
英雄、模范、伟人之所以出名,往往是由于他们对某些事设想周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碰到某些人侵犯了他们的权力或需要他们做出牺牲时,他们又往往无私地给予谅解和做出牺牲。因此,他们具有明显的榜样示范的作用。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英雄、名人等在这部分学生心目中是被神化了的人物,因而他们的事迹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学生极其愿意去模仿他们,并且会乐此不疲。实验教师抓住契机,帮助学生认识,英雄、模范等人物做出牺牲时会想些什么?他们曾经考虑过自己吗?既然已经考虑了自己,他们为什么还会选择后者?至此让学生明白,英雄们已把他人放在了心中,周全地替他人设想,涉及侵害英雄们的行为或利益的,都给予他人以谅解。同时,还让学生去采访现役部队,通过军人的现身说法,以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深切感受军人保家卫国、公而忘私的崇高思想。还通过搜集伟人的有关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英雄、伟人。是学习他们的什么?是具体行为还是他们的精神?激起学生的内心同化,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谅的含义。
二、通过体谅教师与同伴,教学生学会体谅他人
1.体谅教师
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认为,教师的一切都是崇高的。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加上他们每天在校时间大大多于在家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同时,父母、亲戚和社会各界媒体都在宣传教师劳动的艰辛。因而对于教师,学生大部分能体谅。但是有极少数学生却不能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成果。如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圈出学生作业本中错误的地方,字迹潦草的,需要学生重写。有的学生却认为这是教师在与他们过不去,不能设身处地地体谅教师。
开展体谅教师的活动:1.谈谈教师劳动的艰辛。2.说说教师的劳动体现在什么地方。3.议议为什么要体谅教师。4.讨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体谅教师。5.畅谈打算怎样去体谅教师。使学生正确地明白教师的一切工作,其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他们往往抱着“不求全才,但求成才”的目的,孜孜不倦地教育着学生,希望学生能做个对自己起码有用的人。
2.体谅同伴
同伴之间因为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有时一天相处五、六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相处时间久了,往往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或纠纷,有时有些学生因为处理的方式方法过于激烈,一时失控下会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
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学会交朋友”,填写“好朋友档案”,正确对待同学的错误;开展公开同伴的心声,邮发“心理之约”信件,“真情对对碰”等活动,公开当事人当时的想法或其思想斗争,又或者是当时的客观环境因素或事后的后悔,希望能获得对方的谅解,并通过教师和其他同伴的穿针引线,使双方互谅。同时,表扬学生当中时刻有他人,时刻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学生,为学生树立身旁的榜样,引发学生积极摹仿。
三、通过体谅父母与长辈亲人,让学生能正确地体谅他人
1.体谅父母
父母是子女最亲的亲人,他们对待子女,往往捧在手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这也舍不得让子女做,那也舍不得让子女动手。正因为最亲近,因而遗忘往往也更强烈。有些子女无视父母的辛勤劳作,有些子女变着法子要求父母做这做那,满足他们强烈的虚荣心,有些甚至还认为父母的做法理所当然,混淆了相应的责任。更别谈能设身处地地为父母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了。更有些父母,因为自己的童年、少年时代过得不是很好,有些才能可能没有得到培养,有些抱负过早地夭折于摇篮中。现在他们做父母了,就将自己的抱负、希望强加在子女身上,逼着子女学这学那,无视子女的兴趣、要求,造成子女的不理解。
通过发放调查表,调查、观察父母一天劳累的程度,为整个家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采访父母辈是如何关心、照顾自己的,引发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工作那么辛苦,我们能为父母实实在在地做哪些事?怎样对待父母的批评教育?父母为了促使子女成才而将子女送进各类学习班,我们怎样做才能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2.体谅长辈亲人
随着素质的提高,现在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对孩子的疼爱当然也就多了些,特别是作为祖辈的对待孙子女辈,真是要天上的太阳不敢给月亮。已经可以培养晚辈们独立生活了,有些还是给他们实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政策,导致有些学生养成颐指气使的习惯,甚至对祖父母们指手划脚。“尊老”反而变成了“尊小”,谈何让晚辈们去体谅祖父母辈们的辛苦,平日里孝敬他们,让他们安度晚年?
通过学习讨论,学生明白了祖父母辈们已培养了父母这一代,他们已经为父母的成长操碎了心,身心已够疲倦了。他们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教育、培养孙子女辈,则不是他们的责任,但是他们仍旧悉心地照顾孙子女,那正体现了他们对小辈们的关心爱护。作为晚辈,不仅要尊敬他们,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体贴他们,对他们嘘寒问暖,使他们安详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而不应对他们提出无理要求。
四、通过体谅其他人,让学生能达到全面体谅他人
社会是个大家庭,个人、家庭只是其中的一个极小的细胞,但这些家庭不是孤立存在的,或多或少地都要与其他人发生关系。家庭之间的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安定团结。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能为别人着想,设身处地地想到他人,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剂良药。通过模拟社会,设置实景,必答与抢答题,利用节日、假日小分队等,以实际行动,为他人送去温暖,关心、爱护社会公共设施,教会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2]二、三、四、五、六年级教师用书.
[3]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编.心理素质教育.时事出版社.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性 教学体会
1.巧用兴趣,问题入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没有兴趣,“身随而心违”,这样的教学课堂是比较失败的,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接受知识。古人云:“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兴趣在课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愿意主动走进某学科的课堂,才会主动获取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多媒体走进课堂,使教师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为有效的学科教学开启了一扇大门,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捷径。问题入手法学习即是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入手法包括设疑、尝试、交流、总结、完善几个步骤。
2.“集中演示”与“个体尝试”相结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集中演示操作步骤,这种“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接触新知或答疑解惑时,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洁有效的。加上学生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 但“集中演示法”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集中演示”还应与学生个体的“尝试探究”相结合。例如《剪贴图形》这节课,我在设置第一关任务“复制图形,变出小树”时,先让学生看老师的集中演示操作,跟着屏幕演示一起练习复制景物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想一想操作的步骤和要领,从跟着老师模拟练习到自主实践、尝试操作,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体会到“先选中图形,后执行复制、粘贴命令”的要领。
3.给予学生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信息回馈,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产生成就感。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回答正确时,计算机会马上发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表扬或是献上一阵掌声,学生听了自然高兴;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动脑。又如在“用Word制作书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制作的书签,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作为实物奖励。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自然调动积极性,促进自我激励。
4.精心设计,确保质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任务驱动,同时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支持学生的学习、帮助个体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确保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潜能的平等机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设计参与者,课堂是具有丰富资源和研究价值的课堂或实验场,比以往更具活力。随着设计节奏的展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调整与修改教学设计策略的状态,即在过程中产生新的设计方案,在过程中逐步趋向完美,最后实现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