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会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责任会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财务处江苏·南京)

摘要:责任会计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控制系统,高校应借鉴其他行业的成

功经验,将责任会计的相关管理思想引入高校,进行财务管理。

关键词 :高校;责任会计;应用探析

责任会计是基于绩效管理的视角而建立的会计体系,核算主体是企业内部一定的责任单位,核算基础是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责任制,把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运用其中,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控制,通过确定各责任单位责任目标,制定和落实责任预算,评价和考核各责任单位责任业绩,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会计管理活动。1905年左右责任会计被运用于营利性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责任会计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20世纪70年代左右,国外高校开始推行责任会计,我国高校对责任会计的实务研究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也将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完善。

一、推行责任会计对高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1)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改进。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高校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高校重视教育成本核算。高校只有加强教育成本核算,通过对有关成本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使用,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从而提高其办学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激烈的高教市场迫切要求高校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即内部经济责任制,彻底改变管理低效、权责意识缺乏、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责任会计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它将会计数据同经济责任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要求高校为实现总体目标,将职责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最终落实到各科室及个人,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正确评估教职员工工作业绩,将其获得的经济利益、承担的经济责任与业绩考核挂钩,促进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2)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办学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的非盈利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收支核算,从不提及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浪费与不合理开支现象时有发生。责任会计制度是一种将庞大的组织机构分而治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高校内部各部门所负的责任作为考核对象,按照责任中心编制预算,通过学校财务部门系统记录其预算执行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进行差异分析并要求各责任中心定期报送业绩报告,评价内部责任中心管理业绩,提高了高校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加强对收入和成本的控制,将利益分配与奖惩建立在责任预算完成情况和责任考评的基础之上,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和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责任会计制度克服了财务会计以整个学校为核算对象而不便考核内部单位业绩的缺点,弥补了财务会计的不足。建立责任会计,有利于高校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实施绩效预算,加强资金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高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需要。高校目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分散、使用无偿、处置随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亟待管理手段的创新。怎样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不清、权利不明、利益不分,责、权、利严重脱节等缺陷,长期困扰着高校管理者。如何摒弃传统的资源型管理模式,实施资产型或资本型管理模式,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防止资产流失,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一套能将责、权、利统一起来的高效管理监督制度成为高校管理层必须解决的问题。责任会计正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先进管理办法,能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责任会计体系的框架设计

(1)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责任范围。划分责任中心是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性环节,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高校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内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该责任中心的责任承担者,通常责任中心根据内部责任单位的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不同,一般分为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三大类,责任中心又可根据内部责任单位层次分为一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三级责任中心。

根据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特点,高校一级责任中心也即校部责任中心,对高校总体性责任目标承担责任,校长为该中心负责人,它不仅要对学校投资行为负责,也要对成本费用、利润负责,是一个综合性的责任中心。高校二级责任中心隶属于一级责任中心,院长、处长为该中心负责人,根据高校业务特性,高校二级责任中心可划分为四个模块: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教学科研责任中心以学院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故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职能管理责任中心以学校管理处室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党务管理工作,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也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后勤服务责任中心以后勤服务总公司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后勤服务任务,采取企业化管理,对那些能取得收入又发生费用的后勤单位,因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所以将其归为利润中心,而其他后勤单位责任目标是控制费用,故归为成本费用中心;校办产业责任中心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故归为利润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是将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四个模块按照经济责任进一步细分,科长、系主任为该中心负责人,主要把职能科室、分厂、车间等基层单位作为核算对象,一般都是成本费用中心。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编制责任预算是对各责任中心责任的量化过程。为了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对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和进一步具体化,形成整个学校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的责任指标体系,分解学校总体目标时要遵循目标一致性、责权相符、可控和激励原则;在责任指标体系形成的基础上,按照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分别编制并下达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既是本级责任中心的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3)组织责任会计核算,进行反馈控制。责任会计信息客观公正,计量准确,责任指标计算科学合理,是保证责任会计制度正常实施的有力措施,学校应建立责任会计组织体系,实行专业核算与责任中心核算相统一,集中核算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监控各责任中心的所有收支,准确核算责任中心收入和支出;学校要做好责任预算的控制工作,上级责任中心要加强对下级责任中心进行责任预算控制,本级责任中心也要加强对自身责任预算自我控制,学校还要对各责任中心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评估,把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监督各级责任中心工作履行情况、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对各级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检查督导,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差距和原因,分析责任归属,将情况反馈给各责任中心,属于责任中心人为原因的,敦促责任中心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属于考核标准过高的,应适当调整修改考核标准,以实现学校总体目标。

(4)分析评价业绩,进行奖励惩罚。责任会计核算是为编制责任报告服务的,各责任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编制能够充分反映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责任报告,充分发挥责任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各级责任中心应根据自身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编制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与预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及考核指标体系紧密衔接的责任报告并逐级上报,以使学校高层及时了解情况,保证学校总责任预算的执行,为了便于考核评价,要改变原来责任报告中定性指标比较多,不具体,且定量指标中绝对指标多,相对指标少的状况,做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强调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进行业绩评价制度是促进各级责任中心改进工作,完善自身责任行为,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积极行为,是完善责任会计的重要措施,学校重点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责任中心作出全面评价,据此进行奖励惩罚。

三、高校推行责任会计的对策

(1)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高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认识。责任会计在高校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前提,高校各级领导应积极带头加强对责任会计的职能和优势的宣传,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升各级管理者责任会计意识;加强高校财务人员培训,让他们熟悉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为高校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高校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责任会计在企业应用比较广泛,因高校不同于企业的管理特点,我国高校对责任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几乎没有案例和实证研究,因此,高校应适应当前发展形势,在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加强高校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使高校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森芳.论高校责任会计核算模式及体系的构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 05).

2.郭咏红.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探讨.财会研究,2010( 16).

3.王伶俐,高校责任会计体系建设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2( 17).

4.张跃明.高校应用责任会计浅析.会计之友,2008(11).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1点看法。

1、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1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2是企业生产1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1定程度的缺陷。3是企业1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4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1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1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2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1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3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4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2、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1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2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1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1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1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1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1个企业就形成1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1,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2,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1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其3,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1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1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1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4,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4、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1,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1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1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1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2,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1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1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1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3

论文摘要:责任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会计制度的创新,与行为科学理论紧密结合。企业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团队建设以及综合考核与评价实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

一、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是“运用自认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包括低级动物)的行为的一门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梅约创立的。如今行为科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它着重论述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地进行“激励”与“领导”,这种在企业管理中的行为科学成为组织行为学,它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责任会计制度

而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以责、权、利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对其所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核算以及业绩考核与评价的一种会计制度。适当的责任会计划分,能够清楚地界定每个责任会计主体的权责角色,再加上恰当的协调和控制,就能够提高主体成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改善组织的整体表现。相反,如果企业责任会计管理之间相互脱节,那么就会产生延误决策、引发冲突、行政管理成本高涨和士气低落等问题。

三、责任会计中的行为科学

1.团队建设。对企业而言,其管理层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及承诺度,如何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何使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及绩效对整个企业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个部门和企业的效能。另外,当今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员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们所拥有的劳动力上,还在于他们能够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观点。

行为科学理论中的“人本”观点认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人,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与企业管理的效应成正比,对人的管理和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责任会计制度应用行为科学理论,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践行团队建设,以实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

团队建设作为行为科学理论在责任会计中的一大应用,有其突出的优点:观念相似、利益相关的人员组成责任群体,能够实现成员间的互补与密切协作,整合个体资源形成群体优势,是有效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通过团队建设,每个责任群体部门都可以深入发展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这样群体在专业技术和职能方面有很强的革新性。团队建设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此外,责任群体的团队建设允许每个单位拥有自己的激励和控制体系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加强每个单元的优势。

然而,在我国的组织情境中,对于行为科学团队建设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方面,企业员工经常担心就工作问题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会影响责任群体的和谐和挑战领导的权威,不仅无法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还可能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担心正是责任会计制度发展不完善的结果。另一方面,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大中型企业虽然积极学习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却只重于形式上的模仿,没有触及整个企业模式的核心,导致责任会计制度的发展不能为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绩效。 转贴于

2.激励机制。行为科学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归根结底是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是满足人的动机。动机的产生引发于两个因素:一是内部因素,即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另一个是外部因素,即刺激,包括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行为科学认为,要使人们产生某种积极行为,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起人们的某种动机,动机激发起来了,行为就自然产生。而行为产生后,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目标。通过动机对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合理引导与调解,就可以激发和保持人的积极性 ,使人们的工作情绪、精神状态保持在为实现其目标所必需的高效率水平上。这在责任会计管理制度中的具体表现为激励机制。

行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责任会计制度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比,能够提供更加有作用的激励工具:新的薪酬体系针对的是责任中心群体而非个人,同时新的薪酬体系的计量基础不是职位而是责任群体对企业的贡献,它的核心也不是定期升职和自动浮动工资,而是对任务的兴趣、获得的成功和辉煌;新的保障体系也并不单纯为了保障就业(只为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而不管工作本身是什么),还要保障员工的就业能力——这种能力能增加就业者在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新的忠诚也不是要忠于老板或是忠于公司,而是要忠于要实现的目标,为目标寻找机会、推进任务、赢得声誉。

目前被我国企业广泛采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责任群体的薪酬与经济效益挂钩取代传统的月薪制,是责、权、利更加紧密地结合,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利益激励机制,调动责任群体中各个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留住有才能敢于创新的人。

3.考核与评价。对于实行责任会计制度的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时,除了要对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剩余收益等价值指标进行考核,各责任中心还应在报告中用文字说明对人的管理概况。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为企业最高管理部门对责任中心业绩的考评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而且也为最高管理部门提供了可以改进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价值的信息。通常,企业可以借鉴以下考核步骤(责任中心的任务应主要围绕着流程而非职能,把顾客需求作为绩效目标;减少流程中的子过程以使责任中心扁平化,最好平行组织责任群体,每个群体尽量控制可能多的步骤,这比有很多责任群体但每个责任群体管理很少步骤要好得多;高级领导负责管理流程的绩效;把绩效目标与评估所有活动对顾客满意度的作用联系起来;组织任务和设计的重点是责任群体而不是个人,单独的个人行为没有能力去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尽可能把责任性和非责任性的活动相合并,让责任群体自觉承担雇佣、评价和计划的责任;强调每个员工都应该发展各种能力;对个人技能的发展和责任群体精神进行奖励,而不是对个人单独的表现进行奖励),如果责任主体能够高度吻合以下标准,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行为科学理论已经深入渗透到企业中,并将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4

【关键词】企业制度;责任会计;人文管理

一、前言

近些年来,一些企业的发展受到会计制度的影响,发展规模以及速度都有着一定的差距,作者通过对多个企业的责任会计制度分析了解到,当今一些企业还存在企业制度的不足,因此,要不断的完善企业责任会计制度。

二、如何将责任会计具体的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

1.积极做好以人文本的管理制度

所谓的责任会计制度,其实它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以行为科学作为理论基础产生的一种管理思想。会计责任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下:要先设立各个项目负责的中心部门,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出责任的标准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的标准,并且对定制的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严格的监控并做好记录,最后再通过记录,反应出实际情况与制定标准之间的差别,对这个差别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差别的原因。根据制定的奖罚标准对员工进行奖励和处罚,达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作用。要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升,这样才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的价值管理来说,责任会计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部分,通过目标利润等作为指标来分解,运用到不同的车间、部门或者是个人,变被动为主动。这正是作为企业管理想要达到的目标,也能体现出责任会计的重要性。

2.以资金管理作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作为基础

(1)以资金管理作为核心

所谓将资金管理作为核心,就是将企业资金管理这一块的责任问题进行合理的安排,使资金和资源在企业运营中做到最好的分配、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具体的说,就是重点管理好企业内部筹集的资金、以及对资金的运作,以及产生的利润,分配做好管理和统筹。

责任会计营口是针对企业内部制定的资金统筹,对各个相应的部门分配任务和指标,并且对完成情况及过程进行考核。我们从责任会计作为出发点考虑,要是想进行资金统筹的话,那么贷款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保证更好的利用自身企业的财务进行贷款,并利用这种贷款的模式在各个分厂和各个车间和部门之间进行调节。并且企业需要对对外部的资金统筹,然后通过一些方法将这些资金运用到企业内部。为了方便对资金的管理和配合责任会计,应该建立企业内部银行或者企业自己的财务公司。

企业资金运营管理对于责任会计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资金的管理不集中,会导致钱没有用到需要的地方,这些问题都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想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就要建立和完善责任会计制度,加大对企业内部体系管理力度,需要将企业财务上的各个环节都维系到最恰当的水平线上。要想改变并完善现有的资金运营制度,作为企业还要建立资金预算和集中进行管理的方法。另外,责任会计这个制度要将企业运行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且要规范利润的分配及形成,将制度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率先考虑其效率,同时保证公平,这是分配制度的基础原则,所以要建立一系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

(2)以成本管理作为基础

将成本管理作为基础就是让企业合理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组织和管理,实行各个方面的成本管理,其中包括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面的管理。在实行全员成本管理之前,必须让企业全体员工都意识到成本管理在企业运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对于全过程的管理就是要重视起来,要从产品设计到最后的销售全过程每一个环节进行成本管理和监控;实行全方位的成本的管理,同时还要考虑整个市场的情况,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时俱进,做到利润最大化。

三、从实际情况出发,责任会计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企业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制定自己的会计标准

各个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想建立责任会计这个制度,还需要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体系。尤其是刚刚实行责任会计这个制度,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责任会计这个制度发挥最大作用。

另外,要对企业各个部门的标准和奖惩制度进行区别,不能所有都一样,各个分部也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可以选择财务和责任会计分开来核算,也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核算,但如何选择还是要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核算人员的个人素质,同时也要保证财务会计的正常核算。

2.将核算单位缩小化,并且进行独立核算

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可以将核算单位缩小化,将各个核算单位都进行独立化,车间及部门间单独核算,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可以先选取效益比较好的部门进行试验,发扬优点,及时修改不足,然后再慢慢的推广。另外,要定期安排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及学习,使会计人员能够充分的了解制度,同时要保证会计人员的稳定性及处理困难的能力。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研究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现代企业责任会计的了解,主要从如何将责任会计具体的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之中、从实际情况出发,责任会计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高企业会计责任制度适用的效率,以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发挥出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利民.加快推广应用责任会计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3(04)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5

论文关键词:会计制度效率,经济后果性,会计秩序域,会计制度变迁,会计责任

 

一、会计的制度性分析

(一)会计行为的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某一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并向该主体的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活动组成了会计行为的全部内容。

首先,会计行为具有社会性。会计是人类对自身经济活动管理和控制需要的产物,目的是使得各项经济活动更具效率性,最终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有效配置。会计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人类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人类各项经济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因此会计行为必然具有社会属性。会计行为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等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会计行为,“会计是反应性”的观点也正表述了这样的思想。

其次,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泽夫在(1978)《“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中认为:会计信息将影响企业、政府、职工、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决策行为,这些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又可能对其他团体的利益产生影响。美国的另一位学者拉帕波特在《会计准则的经济影响》一文中也提出相似的观点。简单地说,就是不同的会计行为将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而不同的会计信息引起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决策行为,最终将导致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分配格局。

(二)会计是一种正式的制度

会计行为的社会性和经济后果性决定了会计行为本身需要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从微观层面看会计责任,会计是对某特定主体经济活动进行反映,而该主体又是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契约集合体”。作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采取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当契约不完全并存在机会主义倾向时,这种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行为将会影响该主体的整体效率和公平,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即制定会计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前者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规章等;后者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续约束力的、并构成世代相传文化的一部分,包括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意识形态等。会计制度是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制度在会计领域中的体现。具体说,会计制度是使会计行为标准化、模式化的一系列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职业道德和会计惯例的总称,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规定和标准。

作为联结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纽带,会计制度的基本功能有两方面:第一,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制度源于会计实务,是对会计实务归纳性的提炼和概括,是具有普遍性规律的一种总结,对会计实务具有指导功能,即要求行为人必须在会计制度规范的框架内进行会计行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第二,约束过度会计行为。如前说述,会计行为具有经济后果性,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采用非合理方式影响会计行为,导致对效率和公平原则的违背。因此必须用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会计制度来进行规范,减少或消除利己主义的会计行为。

二、会计制度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一)会计制度效率

所谓效率,即指效益和成本的对比关系。会计制度效率就是会计制度对于会计行为指导和规范的有效性程度,即会计制度的效益和成本的之比。其中,会计制度效益指会计制度对社会资源配置的有用性程度。会计制度成本包括会计制度的制定成本、实施成本和失败成本三部分,制定成本指为订立制度条款、规范权利和责任所花费用;实施成本指为保证制度条款运行、纠正事后偏离及解决纠纷等所花费用;失败成本指由于制度失败发生的各种费用。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会计责任,会计制度效益就是制度效益,而会计制度成本就是制度的交易费用,因此会计制度效率就是制度效益和制度交易费用之比。

(二)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因素

既然会计制度效率是会计制度效益和成本之比,因此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因素就包括效益和成本两方面。

1.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符合程度的高低是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根本因素

从科斯定理看,会计制度是一种产权制度。当各利益相关者对某特定组织进行了要素投入,他们必然要求相应的产权份额,为了保护各产权主体的正当权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维护社会公平,必须明确度量和界定他们的产权份额。会计制度正是因此而产生,但是这种度量和界定是否真实、公允则要追溯到会计域秩序。

会计域秩序是某特定组织的各产权主体根据各自的要素投入向量而进行博弈,最后达到纳什均衡后所一致认可的利益监管和分配规则。当各产权主体基于共同知识和制度背景,通过相互讨价还价,会就既定状态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形成一定的秩序域。其后随着各产权主体共同知识和制度背景发生变迁,原秩序域就会变得失衡。利益被弱化的一方必然会主动要求对原秩序域进行调整,最后达到新的纳什均衡,形成新的秩序域。因此,会计域秩序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是一种动态均衡。

理想的会计制度应当与会计域秩序相重合,但是人类的有限理性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使得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的偏离是客观存在的。偏离程度越高,会计制度质量越低;反之,会计制度质量越高。这种偏离程度是决定会计制度效率高低的最根本因素,它通过决定会计制度本身的质量进而决定会计制度的效率,并且这种偏离只能缩小,不可能消除。会计制度对会计秩序域的偏离使得会计秩序域中一部分产权份额不能被完全界定而处于“公共领域”中,这部分产权份额的价值称为“租”,对于“租”的追求称为“寻租”。公共管制理论认为,“寻租”是分配性努力,本质上是对既定利益的重新分割和转移,且寻租过程要耗费社会资源,最终会导致社会整体福利的损失。或者说,“寻租”行为增加了寻租者的利益会计责任,但却减少了社会总资源。正因为如此,生产性努力的积极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降低了会计制度的潜在效益,破坏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效率。

因此,会计制度对会计域秩序的偏离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会计制度效益来体现的。

2.会计责任界定是影响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护会计制度的执行效率,制度制定者在制定并会计制度时,在给予会计行为主体权利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相应的会计责任,以明晰其权利和责任。会计责任和会计制度是相伴而生的产权保护制度,能保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会计制度效率的重要标准。

会计责任分为法律责任和非法律责任。其中,法律责任指会计行为主体因损害了法律上的义务关系(如欺诈、舞弊等)所应承担的法定强制的不利后果。当行为人侵犯了其他产权主体利益边界,即发生了会计法律责任,受侵害的产权主体就会寻求法律保护,责任主体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实质性地减少自己的利益份额。而非法律责任主要指会计职业道德责任,违反后通常采用舆论的方式予以批评、谴责。

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双层的:如果会计制度对会计秩序域符合程度高,会计制度界定的产权利益边界和会计秩序域内人们正当的产权利益边界一致或接近,那么生产性努力就得到了制度的内在激励,则会计责任界定就是对生产性努力的保证。此时,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积极的。反之,如果会计制度能对会计域秩序偏离程度高,会计制度界定的产权利益边界和人们正当的产权利益边界存在很大差距,那么此时“寻租”行为就被制度化了,则会计责任界定就是对分配性努力的保证和激励。此时,会计责任界定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消极的。

因此,会计责任对会计制度效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会计制度成本来体现的。

三、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思路

(一)准确把握会计秩序域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会计制度变迁

提高会计制度效率的根本在于提高会计制度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会计域秩序的动态变化,适时推进会计制度变迁,缩小会计制度对会计秩序域的偏离区间。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诱致性变迁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根本上是由原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在利益引起的;而强制性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会计责任,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证的。

1.对于正式会计制度,应坚持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

正式制度的变迁需要变迁主体花时间、精力去组织、谈判并取得其他个人或群体的一致性意见,必然发生组织成本和谈判成本,另外还容易出现“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这必然导致正式制度创新的密度和频率将少于作为整体的社会量,最终会持续出现制度不均衡和制度短缺。而强制性变迁的主体是国家,而国家在使用强制力时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能以低得多的费用提供一定的制度服务;同时国家在制度实施及其组织成本方面也有优势。因此,对于正式会计制度而言,应坚持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在采用强制力保证正式制度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相关诱致性措施加以引导,形成自发实施制度的内在驱动力。

2.对于非正式会计制度,应坚持诱致性变迁、强制性变迁为辅

非正式制度的变迁是指规则的变动和修改纯粹由个人完成,用不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来完成,且只有大多数人放弃了原来的制度安排并接受新制度安排时,变迁才会发生,如习惯、道德、惯例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执行主要取决于社会的相互作用,即使有政府行动,也有着比正式制安排更难以变迁的趋势。只有变迁后的制度安排能带来更大利益,个人才会努力接受新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因此,非正式会计制度变迁宜主要采用诱致性变迁方式。当强制性变迁条件不成熟时,可以采取措施鼓励个人或群体进行诱致性变迁,为强制性变迁做好准备;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国家实行强制性制度变迁将诱致性变迁的结果固定下来。

当然,两种制度变迁模式并非截然分开的,必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推进会计制度的变迁。同时,国家应努力冲破“有限理性”和“个体利益偏好”的限制,努力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推进会计制度变迁,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整体的公平和效率。

(二)合理界定会计责任,促使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

会计责任的界定应以“程序理性为基准、结果理性为参考”的指导思想,坚持“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辅”的归则原则会计责任,缩小程序理性对结果理性的偏离区间,实现程序理性向结果理性的转变。

1.程序理性为主导,结果理性为参考

西蒙(1978)提出了“人的有限理性”的思想,明确区分了理性的程序性标准和结果性标准。前者指如果行为是经过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是程序理性的;后者指在既定的限制条件范围内,如果行为适合于达到了既定目标,该行为是结果理性的。

由于会计行为的本身性质,现实条件下难以从其结果本身判断和评价真实性,只能遵循程序理性观的真实性。程序理性追求会计行为过程的公正,只要严格构建并遵循预置的会计制度就能达到公正的结果,而只要会计行为者严格执行了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方法,最后结果就认为是公平合理的。

2.无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过错责任原则为辅

会计行为主要是对过去事实的反映,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同时又离不开大量的职业判断等人为因素的作用,这使得局外人对会计行为上的过错举证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应坚持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只要会计行为对最终相关者产生了损害,其行为人就应承担责任,除非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在行为时严格遵循了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只有这样,会计行为者才能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最大谨慎的职业态度进行会计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

[2]梁莱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3]罗栋梁,唐国琼.会计与财务的制度性分析.财会月刊(会计),2006年第9期

[4]朱小平,马元驹.论会计的程序公正.财会月刊,2004年第1期

[5]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虚假性陈述.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责任会计制度范文6

关键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明细分类账;成本计算

1.大瑞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背景信息

大瑞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坐落于道教圣地――北岳恒山脚下。公司成立于2005年11月,注册资本500万元,目前有员工近200人,是我县成立最早的科技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目前,公司专业从事食品加工,目前有两大品牌系列的产品。具体包括:“向前”牌浑源莲花豆、浑源油辣椒、浑源恒山特产、小杂粮和四季鲜苦菜,“恒宗”牌浑源凉粉。

2.具体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具体而言,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对象。

2.1会计岗位的设计

大瑞食品加工企业属于中小型工业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具体岗位设置。大瑞食品加工企业分别设置了财务总监、出纳、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核算、明细账、成本核算、税务以及总分类帐这八个会计岗位。

2.1.1财务总监。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1人。大瑞食品加工企业专门设立财务科组织会计工作,该科室设财务总监是企业会计、财务工作的管理者,是企业财务部门的龙头。本企业财务总监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会计人员的培训;凭证的审核;报表的审核;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按授权批准制度规定审批财务收支;提出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的方案;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制止无效时,提请企业负责人处理。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该岗位。

2.1.2出纳。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1人。该岗位负责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大瑞食品加工企业的出纳岗位主要职责是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的逐笔登记;保管库存现金,保证现金账户余额与库存现金相符;保管印章、借条、收据、支票和汇票;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该岗位。

2.1.3往来结算岗位。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2人。由于本食品加工企业处于扩张阶段,业务量近几年发展的比较好,往来业务猛增,为更好的管理设置了该岗位。其中一名往来结算会计主要负责计提坏账准备,对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查明原因,并按规定报批处理;定期为财务总监提供债权信息;积极掌握债务人的资信情况,配合相关部门保证收入款及时回笼;与对方债务人核对往来账目,保证无误。另一名往来结算会计负责对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应查明原因,定期为财务总监提供债务信息;负责与对方债权人核对往来账目,保证无弄虚作假。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该岗位。

2.1.4固定资产核算会计。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1人。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其职责主要有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划定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界限,编制固定资产目录;按制度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办理固定资产购置、调入调出、价值重估、折旧、调整、内部转移、租赁、封存、出售及报废等会计手续,定期进清查核对,做到账物相符。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该岗位。

2.1.5明细账会计。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1人。大瑞食品加工企业属于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了较多的明细分类账。明细账会计主要负责登记填制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生产成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和其他账户的明细账;经营的各科目明细账每月终结时,做出科目余额表;填制凭证。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该岗位。

2.1.6成本核算会计。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2人。由于本企业为食品加工业,加工成本核算成为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一名成本会计主要负责建立原始记录和定额资料;对各生产部门的成本进行监督和管理,督导成本控制及清点存货,审核每一张领料单、销售等原始单据,并根据这些单据填写各费用分配表;进行成本核算,登记产品成本汇总表。另一名成本会计则主要负责根据成本核算结果,向财务总监提出相关建议;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对高于报价或不符合规定的物资及时上报财务总监,建议相关处理意见;有权随时抽查工厂各供货商的供应情况,对工厂常用物品要进行抽样市场调查,以确保供货商价格的合理。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该岗位。

2.1.7税务会计。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1人。同别的工业企业相同,本企业为了控制成本设置了该岗位。大瑞食品加工企业涉及的税种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该税务会计主要负责为按时到税务机关登报本企业账务,及时报税,准确填写纳税报表。负责为企业提供合理准确的相关税务建议方案,使企业在税务这块能更好的节约成本。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该岗位。

2.1.8总分类账会计。本企业该岗位应设置1人。主要负责组织会计岗位及传递会计凭证;登记总账,编辑总账科目余额试算平衡表;综合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进行财务预测,提供财务决策资料;对经营活动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编制现金预算;编制财务报表。综上,本食品加工企业设置了该岗位。

3.具体运行中的建议

以上对大瑞食品加工企业会计制度在岗位设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目前本企业运行状态良好,经济业务往来较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趋势向前发展,企业利润逐年稳定上涨,但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以下是具体的一些建议:

3.1往来业务方面。大瑞企业往来业务量的增加,导致企业原有采购系统和销售系统不能更好的与业务量相结合,采购部门与仓库管理部门联系不密切,导致销售旺季采购货物和产成品过多货物积压,库存空间紧张,对库存的管理也存在问题。另外,往来业务在会计处理方面,出现收不回来的账款即坏账的情况越来越多,该企业会计人员没有单独对坏账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年末资金出现“亏空”账目。

3.2资金管理方面。大瑞企业由于业务量猛增,部分会计人员存在失职,出纳有随时支取现金的现象,先支取后审批,不能及时登记账簿,很容易出现错误,损害企业利益;存在白条抵押现象,相关人员用不符合规定的凭证抵充现金,导致企业现金收支不平衡,资金账户账实不符,财务出现空缺;该企业主要费用的开支都需要经过总经理的签字同意,由于业务量较大,导致办事效率下降,资金流通速度较慢,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3.3废品损失处理方面。大瑞企业为食品加工企业,由于季节等各种原因,库存中会有过期产品和不合格的半成品,为了减少损失,可以将这些产品以合理价格销售给饲料厂等,更大限度的使废品得以再利用。

3.4工作人员素质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销售量的增加,企业相关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及管理;对产品质量要加强监测,提高技术人员专业素质要求;积极引入高素质管理人才。(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丁瑞玲.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窦涌鑫.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制度框架研究[M].东北大学,2009

[3]潘金玉.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原则与内容[J].现代商业,201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