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1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建设;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伴随着我们国家城市的迅猛提升,城市道路建设在此时也获得了全面改善,但是也逐渐浮出很多的工程质量的矛盾。市政道路工程变得线长、沿线地质水文条件多变、结构终年外露等许多的特点,不同城市公用、交通设备与道路建设同时进行,使得工程的复杂程度增加。为此唯有提升有关科学掌管策略才能够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
2 当前城市道路现状
2.1城市路面塌陷裂缝
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2.2车辙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
2.3 路面不平,水破坏
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3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3.1 市政施工图审查
现在国家有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但是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方面还是不健全,这使市政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市政施工图时有些审查难以操作。其次,许多地市县施工图审查机构,无市政施工图审查资质,无相应资格专业人员,这就使施工图审查批准制度难以得到切实贯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2 投标单位资质审核
很多企业外借资质证书或挂靠施工资质企业的小包工头、小建筑公司虽然已中标,但多数施工实力有限,既无机械设备也无专业技术人员,形成了中标公司不施工,施工单位无能力的不良局面。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
3.3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想方设法扩大变更工程量或虚计变更工程量。在路基原地质达不到道路承载力要求,需要换填其他材料时,施工单位往往有意识地以各种借口扩大换填量,横向上面积增加,纵向上深度加大,实际变更工程量远远超出经济变更工程量,加大了政府投资。还有一些施工单位采取特别低劣的手法,使可不变更工程成为变更,使变更量小的工程成为变更量大的工程。
3.4 基本程序环节
3.4.1 决策是前提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它是投资、质量和工期控制的基本依据,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资金保证、时效保证和资源保证,决定了工程的设计、施工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以及能否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
3.4.2 勘测设计是基础
工程施工是需要一个根本的东西,这个根本的东西就是勘测设计。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工程。倘若设计自身就出现了漏洞和缺憾以及不具有人性化,方案设计狭隘,那么这样必然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所以说:设计是工程的灵魂。
3.4.3 施工是关键
施工是指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并提供质量保证的活动。任何完美的设计蓝图都要通过施工来体现。在施工中如果发现与设计不相吻合,就要通知设计部门及时修改。
3.5 建设工程作业要素
3.5.1 施工组织
是指直接参与工程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就工程而言,人在其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素质是衡量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一、不断提高个人对待质量安全的意识,使其注重质量对工程安全的重要性。第二、不断加强人员的技术培养和考核,提高专业知识。第三、提高个人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工作心态。
3.5.2 材料
市政道路工程材料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原材料、半成品(混合料)和成品(构配件、产品、设备等),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
3.5.3 机械设备
施工设施、生产设备、运输设备、操作工具以及测量仪器、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等都是施工必备的,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设施,应满足工程项目的不同特点、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要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为施工提供保障。
3.5.4 工艺
施工工艺主要是指工程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艺手段、施工方法和控制流程等。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桥涵、遂道、交通工程设施等都有非常严格的施工工艺控制要求。
四、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消除市政道路施工所引起的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从而达到质量要求并获得经济效益,就需要做好质量控制的工作。
4.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4.1.1 核查相关文件
根据建设单位办理市政基础设施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登记时,向工程质量控制机构提交的有关的资料,包括规划许可证;施工、监理中标通知书;施工、监理合同及其单位资质证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经批准的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等。
4.1.2核查道路施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的资质
检查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类别和等级及所规定的适用业务范围与拟建工程的类型、规模、地点、行业特性及要求的勘察、设计任务是否相符,资质证书所规定的有效期是否已过期,其资质年检结论是否合格。对参与该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执业资格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其注册证书有效性,专业是否与该工程相配套。
4.2测量控制
在进行测量时,由于工程的线型布置的特点,平面控制点一般要按复合导线布设。道路周围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排水管道的定位精度要求要高,因此在测量时要提高测量精度。
4.3材料控制
施工现场的每种材料要分批登记,随时查阅。做好原材料的试验,遵守原材料检验制度,砖、砂、石等材料和机械要由质检人员定期、定时抽检。按规范的要求,各种材料应按量需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在施工前检测水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4施工过程控制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2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加强对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于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对市政道路施工的研究,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如何提高施工质量提出了一些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与各位朋友鉴赏。
一、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
1、路面不平整和裂缝现象。比如,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没有对进行充分的振捣,对地基的处理不当,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不成熟,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市政道路的路面出现不平整的情况。此外,我们常见的市政道路一般为混凝土道路或者沥青混凝土道路。这两种道路的表面经常出现一些裂缝。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在购买材料时,没有选择合格的材料,或者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对施工质量进行很好的控制,所以导致市政道路在完工以后,质量出现问题,路面开始出现裂缝,然后经车辆的辗压,裂缝越变越大,或者有些裂缝周围的混凝土和砂石等开始出现塌陷,道路不能够正常使用。裂缝的产生,大大地缩短了道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2、施工人员的素质比较低。从目前来看,从事市政道路施工作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尽管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吃苦耐劳,但由于他们主要凭借个人的经验,缺乏足够的专业技术训练,更重要的是缺乏相应的质量安全意识、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于是进一步增大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同时,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推广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造成消极影响。
3、工程施工建造材料质量难以达到标准。在进行施工准备时候的材料物资质量管理问题。工程建设项目的材料物资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管理的成败,目前,我国很多单位在采集物料时候,难以达到质量要求,或是不符合设计施工的标准,或者是材料的保管不当,发生挥发磨损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使我国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4、施工方法和各种规章制度不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建设施工更是一个及其需要各种标准和规范的地方,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没有能够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社工设计,难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众多工序的分配不清晰,权责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施工标准,对整个施工管理造成很大的限制,使得工程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在需要做好各种施工设计,施工标准的规划时候,还必须确立各种材料和机械的使用规范,领用原则,和各种机械材料的护理仓储制度。使得各种材料设备和施工人员都能够按照施工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减轻施工管理质量控制的难度和压力。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防治对策
1、平整的路面,能够减少车辆的颠簸,提高行车的舒适度,同时还可以减少车辆的破损,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路面出现不平整不仅会增加车辆的破损,甚至有时还会导致一些交通事故,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来进行必要的防治。为了保持路面的平整度,还要做好接缝的处理。接缝的处理往往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关键因素。接缝的关键技术是怎样切除接头。在市政道路施工时,施工人员可以先拿一个长三米的直尺检查端部的平整度,然后选取摊铺层面的直尺的脱离点为界限,使用切割机,进行切缝处理,挖除接头。在新铺的接缝处,要采用斜向的辗压法,然后根据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结合两者,处理好接缝处的不平整问题,使前后的路段能够保持高度一致,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另外,对于路面裂缝问题,可以分两种不同的情况来处理。当沥青路面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沥青的针入度,使得沥青低温延度和腊的含量都在控制的范围之内。然后要做好沥青路面的接缝处理,纵向接缝最好采用热接的方法。在控制路面的平整度时,要做好每一层平整度的工作,保证各层的密实度。在进行摊铺时,要使用摊铺机,操作时要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严格按照操作的标准进行施工。沥青混合料不能够直接倾倒在铺筑的底层上,而应该卸在铁板上。
2、针对施工人员素质低的问题,施工单位应健全完善的岗位责任制,为施工人员定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培训,同时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培训的考核力度,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以开展必要的施工人员资格、技术水平认证。此外,还要尽量为施工人员改善劳动条件,这类似于从另一个角度激励了施工人员的劳动热情和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能够给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压力缓解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市政道路施工工作。
3、充分发挥监理部门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必须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对施工流程中的各个工序进行严格实时监控,对施工单位施工标准作出监督考察,对不合理施工,违章施工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规范化。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监理。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监理是市政道路工程监理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监理单位必须全程参与到材料的采购,运输,入库,保管,领用等各个环节,确保原材料质量可以达到国家标准,确保原材的选用符合工程的特点。比如在外墙渗漏施工中,现有的建筑材料多以混凝土为主,选用这种材料,质量难以保证,使用时间较长就会发生变形,导致了建筑物之间接触不牢,从而发生外渗现象。
4、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获得中标之后,要坚持多级质量控制,多层次的质量负责原则,加强对施工企的质量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体制。设置项目经理职位,坚持项目经理的第一责任,坚持施工质量检测部门进行质量自检,同时,要建立起施工的相关工程试验基地,建立健全各种资料的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施工资料整理人员,并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工序质量检测记录,做好各种资料的送检工作,并严格各种文件的存档管理,为各种质量管理措施的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广,使得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为了与现阶段城市化改造相匹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城市整体建设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这几年来,城市市政建设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目前市政道路铺设面积越来越广,使得市政道路工程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把握好施工的质量,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同时保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也是确保城市安全的首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克 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0期
[2]刘万里 赵守峰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期刊论文] 《科学与财富》 -2012年4期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有很多优点,因而我国市政道路大部分都使用沥青材料,然而其会出现一些不利现象,比如水损害以及麻面等等的一些不利现象,此时基层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出现了龟裂等问题。路基发生的形变问题会导致其出现下沉以及裂缝等问题,进而导致龟裂问题出现,此类问题干扰到道路的使用时间。要积极地分析形成要素以及具体的应对方法。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几个类型
1、松散类
松散类主要是沥青的面层经常年累积在孔隙水压力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丧失了粘结力,经过雨水的常年冲刷,逐渐变得松垮,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导致了麻面和松散现象的出现。
2、裂缝类
裂缝一般主要产生网裂,在车辆反复压力的作用下,形成了高速动水压力冲刷,冲刷主要作用在基顶,使得基顶形成灰浆。灰浆如果从裂缝中被挤压出来就是平常见到的唧浆现象。如果基层的结合料不断渐渐流失,沥青路面的面层也会随着底部脱空而逐渐形成沉陷、网裂。
3、变形类
市政道路在车辆行驶荷载压力的作用下,留在面层中的水使得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混合料的强度不断下降,使得混合料之间完全松散。行车轮迹带下不仅出现了压缩变形现象,更使得剪切破坏严重。而车辙就是轮下松散的沥青混合料向两侧挤出并且凸起形成的。在通常情况下路面车辙槽内还伴随有喷浆和网裂等现象。
4、冻融循环破坏
这类破坏一般我们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可以看到,特别是在那些容易积水的路段,冬天路面积水就会结冰,结冰就会使路面沥青混合料产生一定的膨胀力,在通过车辆的反复压力,使得混合料的内部粘结力下降。到了夏季,气候变暖冰雪消融的时候,此时的水就会渗进路基,再加上路面行驶车辆的荷载作用更加加快了沥青膜的剥落速度。在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路表,融化了的冰水渗入混合料的内部,又在冻融循环和行车压力的反复作用下,导致路面产生破坏。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
1、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
沥青和集料的自身性质影响了它们之间的粘附性能。比如,矿料和沥青所构成的化学成分,临界表面张力值,矿料的孔隙率和沥青表面的粘度,集料的含水量、含沙量和含泥量等都会影响到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能。根据以往经验和研究表明,当粘附性小于四级时,就容易使得沥青膜脱落,从而造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
2、荷载间接导致路面裂缝
我国大多数的市政道路工程都是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建设,而使用这种路面最大的弊端就是:在车辆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其使用的基层结合料极其容易因为路面渗水而导致结合料的流失、面层的开裂以及底部脱空,进而导致唧浆、网裂、坑洞等现象。
3、水的压力导致路面松散
在沥青混合料孔隙内的水压力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中容易出现松散、掉粒、麻面、坑洞、甚至垮松等一些不可避免的现象。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压力的作用导致表面的沥青膜掉落,从而引起沥青混合料内部失去了最原始的粘接力。这也是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中最普遍的问题。
4、荷载导致道路变形
由于车辆荷载,路面在其作用下出现了变形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层面内部滞留了较多的水分子,而这些水分子就导致混凝土呈现车辙损坏的同时还造成了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的变动。这些变化导致了裂缝和松散的出现。在这种路况下行车,由于车轮的带动,出现了压缩裂缝的同时甚至还可能发生严重的剪切性破坏。剪切破坏导致混合沥青材料在车轮的作用下向着两侧积聚。日积月累就可能形成鼓起或者深槽,有时还可能出现网裂的状况。
二、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
沥青路面水损害主要是水的原因,上文通过对沥青路面水损害的种类和损害机理及原因分析,发现水损害不仅与沥青混凝土的孔隙率大小及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力有关,还与交通量的大小和超载量有关,所以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防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沥青路面设计入手
要完善排水设计,在一般情况下,降水和汇聚列中央分隔带或路肩上的雨水,会渗入到路肩和分隔带的部分土体中,慢慢的逐渐深入到路基的内部,从而使车辆的行车路面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而路表水和已经在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都需要经过路肩和中央分隔带排出。所以要加强对路肩和路面中央分隔带的防水及排水设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市政道路沥青路面遭到水侵入而产生破坏,通过下封层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阻止水分向基层或其他层面的渗透。
2、从施工方法入手
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通过改善道路施工的方法也可以避免沥青路面的水损害。施工设备的选择,在对路面进行施工时,要选择适合的沥青,特别要重视材料的选取上,沥青的颗粒大小、性质、形状等严格的要求。在施工阶段,混合材料要进行拌和。在试段的过程中,要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进行沥青混泥土的调剂,对矿料级配、沥青的含量,沥青的温度等进行严格的要求。均匀的搅拌基层材料,彻底地处理好基层材料中的杂物,避免自然降水和荷载等产生冲刷等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进行有效的合理的碾压,避免碾压过度或碾压不足,以保证基层的强度适中。而且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施工的技术要领。如,规范路基施工,掌握压实厚度,在混合材料的最适宜的含水量时期,尽量一次性完美压实到位。对于新路和旧路的结合路段更要注意利用“台阶层压”的方法进行精心处理,确保衔接部分的紧密度与压实行。而且要在做到紧密、平顺。加强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避免因为技术问题而造成水损害现象的出现。
3、避免环境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于沥青路面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寒冷潮湿的气候就会影响水稳性,从而引发水损害现象。因而,尽量选择环境气候适宜的季节施工,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导致水损害的现象发生。解决雨水的影响措施。为了保护沥青道路路面,其次,要做好雨水对道路路面的影响。在沥青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道路的扩展、改造都要建立在雨水的防范措施上。要保障沥青路面不渗水、路面下不漏水,排水系统良好,避免长时间的排水不利造成路路面塌陷、脱落等现象。在日常的维护中,我们要加强对沥青道路的路基面排水系统进行养护,及时排除路肩上、路面上的积水,保证其干燥,温度适中,使得沥青道路路面保持一定的刚柔性和强度。
4、加强沥青道路路面的质量监控
及时的的消除沥青路面的病害,在市政道路建设成功以后,我们要及时的进行维修和养护,有效地根除病害。比如说裂缝、松散、坑槽、脱落等都是沥青道路路面常常出现的原因,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会导致危害加大,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导致沥青道路无法通车或者重大事故的发生。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防范意识,消除破坏沥青道路的因素,增强道路的耐久性,提高其防御灾害的能力。我们必须要合理的对沥青道路进行规划,早预防、早维护,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5、加强养护及严控超载车辆
城市沥青路面建设成功以后,养护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保障路面安全的一项措施。所以,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依靠广大群众,正确的理顺城市公路管理体制,有效地落实公路养护责任,建立健全养护机制。总体来说,就是要在后期的养护上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调动全民去保护城市沥青路面,让城市路面建设与我们生活同行。在养护的过程中,资金的支持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市政道路养护过程中,如果资金、人力、物力不到位,将会导致道路养护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主要道路,不仅发挥了其服务通行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城市市容市貌的体现,交通管理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公路法》及交通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规定》的要求对超载车辆进行强制卸载,并且不允许超载车辆进入市政道路,要在入口处设卡严格控制超载车辆对路面的破坏。
结束语
沥青路面作为当今城市交通的主要路面,在城市交通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不仅与材料和设计等有关,而且与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的关系非常大,防治水损害必须要从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从而保证路面的质量。水损害的防治是一个综合的防治过程,要想从某一方面来防治水损害的发生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对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措施进行不断探究,才能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孙思昌,王国章,支世华.沥青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维修处理的探讨[C]//矿井地质与资源环境——2008年全国矿井地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4).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4
关键词:市政道路;验收;移交;接收;对策
随着杭州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对道路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道路建设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建设主体多元化,参建单位水平参差不齐,从目前验收检查情况来看,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整体质量等问题不容忽视。
1市政道路验收接收工作基本情况
从2003年起,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02]9号),坚持属地管理和下放部分管理权限、建管分离原则,市政道路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移交给各区城管办,由区级市政部门采用存量设施合同化、增量设施市场化方式落实养护。因杭州市实行建管分离原则,竣工验收的主体为建设单位,接收主体为各区城管办。由于对工程质量问题存在分歧,建设单位针对建设遗留问题迟迟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使部分项目竣工验收后未能及时移交,导致部分建成道路处于无人管养的真空状态。目前同协路、下宁路等近40条已竣工道路因多方面原因暂未接收。
2影响市政道路移交接收工作的主要原因
2.1建设方原因
2.1.1建设时序安排不科学。因下游道路、管道或泵站未建设到位,导致上游道路、管道断头,不具备使用功能。如石塘路(320国道-余杭界)污水管道接入余杭沿山港截污管,因沿山港截污管断头,石塘路污水管道断头;备塘路(下宁路-钱潮路)污水接入下游彭埠泵站和严家弄泵站,目前2座泵站仍未竣工验收,导致备塘路污水管目前不具备使用功能。
2.1.2设计存在缺陷。部分整治和新改扩建工程在设计前未结合实际情况对地下管线及道路基础进行充分关注和论证,导致设计存在缺陷,建成后出现道路积水、路面坍塌等现象,如半山路雨天山水汇集引发路面大面积积水;天目山路、石桥路废弃管未妥善处置引发路面塌陷;丁桥地区丁群路、长虹路、环丁路和西湖区丰潭路延伸段等道路设计等级及结构层强度无法满足实际,导致出现路基础沉陷性龟裂、搓裂、网裂等结构性病害。
2.1.3工程质量不高。由于目前实行低价中标,监理、施工单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期安排不尽合理等原因,工程施工时对隐蔽工程重视不够,造成工程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道路基础强度不足。对平海路、华丰路等杭州市64条已建成道路进行弯沉检测,并通过钻孔取样进行验证。检测发现39%的道路结构强度检测不足,41%的道路结构强度检测为临界,只有20%的道路结构强度检测合格。
(2)排水系统功能不全。巨州路污水泵站下游管网存在系统缺陷,导致巨州路泵站一旦运行下游路面即出现污水满溢现象,泵站无法正常运行;丁桥东路临时污水压力管开通一年多时间内已发生9次爆管渗漏事件,造成路面沉陷,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江干区艮山东路2005年建成,通过CCTV监测发现94.4%的管道变形、破损严重,无法通过内衬、修补修复等方式解决,只能通过重新翻建大修才能解决问题。
2.1管理方原因
目前杭州市已接收道路年平均维修率在11.2%左右,临丁路、同协路等破损严重的17条道路,平均年维修率高达19.96%,道路维修率已远高于上海等兄弟城市,更超过《杭州市市政设施养护定额》的规定(沥青路面使用1~3年的维修率为2%,经费定额为1.05元/平米;4~10年的为6%,经费定额为3.10元/平米;11~15年的为7.5%,经费定额为3.86元/平米),根据定额测算结果,结合2009年底设施量,计算出杭州市279条市级道路共计1586万平方米道路年度养护费用为10800万元,而各区2009年市级道路养护费用只有4700万元,缺口6100万元。道路质量差、维修率高及接收管理部门养护经费不足,导致管理部门对部分存在问题的道路采取不接收的态度。
3 做好验收接收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从根本上加快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移交接收进度,确保已建成道路及时纳入长效管理、发挥成效,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3.1 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提升设计能力。设计部门应在规划基础上结合现状实际,对道路设计承载力及地下管线等进行全面普查、合理设计、充分论证,确保道路功能齐全、安全达标。避免建成后因排水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道路积水、污水满溢,因设计承载力不足等设计缺陷导致路面反复坍塌、沉降破损。
3.2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程质量。建设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好工程施工每个环节质量,重视管道断头、道路甩项等功能性问题的处置;质监部门加强对隐蔽工程和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项目,追究参建单位责任;管理部门在竣工验收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抽检,利用倒逼机制推动建设施工单位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道路工程整体质量。
3.3加大投入,提升养护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养护水平,根据目前道路质量不尽如意、维修率较高的实际情况,按照道路“三无”(车行道无裂缝、无破损、无沉陷,人行道无破损、无松动、无障碍物)新标准,财政部门应按照重新测算后的养护定额,加大城市道路养护经费的投入。
3.4 开展整治,加大超载管理。交警等相关部门应建立超载车辆管理联动机制,成立超限超重联合整治小组,对车辆超载违法行为进行检查、曝光、处罚;建设部门移交竣工道路给道路管理部门时,提供道路荷载数据,便于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审批从源头控制道路损坏概率;对道路设计承载能力进行全面普查,根据承载能力增设限重标志牌,避免和减少车辆重载对道路造成的破坏。
3.5 完善制度,加强信息互通。完善考核制度,加大对相关单位移交接管工作考核力度;同时接收管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应建立定期沟通例会制度,协调移交接收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并对养护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反馈,做到,建管顺利衔接。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5
关键词:市政道路;养护;维修技术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市政道路养护的重要性
城市的道路是我们城市发展的基本保障,城市道路的好与坏关键是道路的养护,路面养护的预防是行之有效的道路养护的技术。建设部新的《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正在积极倡导预防性养护,努力改变过去“坏了再修”的旧观念。在维修道路的工程过程中,我们要确保道路维修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划化,其实就是要对道路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相应的道路养护这也是对保障道路畅通、路面的完整的有效保护。
2当前的道路路面养护状况分析
2.1交流量剧增,加快了道路的老化
客货运量大幅提高、重型车、超重车,日益增多,公路负荷越来越重。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其次,随着养护成本增加,职工、增资幅度加大,养老、医疗、统筹费用等负担过重。致使公路养护经费不能适应公路管理养护的发展需要。再次养护队伍不健全,加之个别人员素质偏低。体制不活,难以适应专业养护走向市场化,养护的技术质量。由于计划经济的理念,事业单位的观念深刻。职工承受的能力很脆弱,因此,彻底改革难度很大。广大群众认识仅限于修路,忽略了爱路、护路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路的使用年限与质量好坏直接与他们的经济紧密相连的重要性。
2.2管理上问题
由于现有体制问题,现存在运行机制矛盾,上级管理单位就下级管理单位对维护单位提出的一些要求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维护单位自我巡查、自我发现问题、预先解决问题的良好维护习惯尚未形成。目前各单位或多或少都有巡查,但巡查不细致,巡查覆盖不全面,巡查以查处违章争取小工程为主。对设施巡视的程度不高。巡查不力直接导致维护不到位、不及时。造成一些设施病害长期存在。在较为复杂、较为困难的地段、部位维护不到位。部分区监管单位处罚与管理相分离,不利于管理落实。
3市政道路养护措施
3.1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
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
3.2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养护手段
3.2.1灌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问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
3.2.2稀浆封层
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论文。
3.2.3沥青混凝土罩面
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3.3管理部门也要转变管理观念,实施一些有利于市政道路养护的措施
如重视道路养护管理相关制度、标准、规范的制定,完善维护管理模式,促进管理单位和维护单位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道路护管理者必须弄清楚道路功能失效的时间,便于实施相应的养护的预防技术。实施养护的预防时机就应该是在路况处于良好的状态下,或者足有某些病害先例时进行,如果构造损坏出现,那么养护的预防措施就不再是最佳的选择。
3.4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监测技术,促进道路维修养护工作开展
在现代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发展中,监测设备的发展为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利用现代化养护监测、检测设备的运用能够实现快速的道路检测,减少传统道路巡检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例如车载平整度监测仪通过行车过程中的路面反应能够对路面平整度、起鼓、破损等进行检测与记录。而高空高清摄像技术使传统的路面巡检以室内图片分析方式开展。通过照片的放大检查了解路面裂缝等地点与情况。现代检测、监测技术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养护巡检工作效率,为促进养护成本的控制奠定了基础。现代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部门、企业应加大道路养护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通过加大设备与技术的投入促进我国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科技水平的提高。以检测、监测数据为基础科学的规划维修养护计划,以此促进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
3.5加强信息沟通
在市政道路养护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推进养护进程的m场化,发挥现在的市场竞争机制。利用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查处损坏市政道路的行为,学习市政道路养护做的好的单位管理经验,共同研究讨沦,成立行业例会制度,以便于好的经验的研究成果的及时共亨。在道路维修和长期的养护中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路,建立健全的道路的有效管理和考核的机制。通过建立一·定的考核机制,使不同地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道路管理和养护,保证维修的质量以此发挥长效职能,确保道路工程的有效使用,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步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城市的发展以及汽车的普及提高了对市政道路维修养护工作的要求。针对现代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需求,市政道路维修养护部门应加快新技术的了解与应用。针对市政道路维修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等需求进行维修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同时以高科技技术提高公路巡检效率,促进市政道路维修养护综合成本的降低,促进我国市政道路维修养护技术的提高。
参考文献
市政道路建设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市政道路改造 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笔者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主持重庆市袁茄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现简单分析市政道路拓宽改造的施工管理。
袁茄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为旧城拓宽改造工程,主要工作内容为道路工程、排水(雨污水)工程、综合管网(电力、电信、燃气、给水等)沟槽土石方、照明工程、地下通道工程、交通工程等。道路总长度3491.066米,合同工期为720天,实际主干道提前半年达到通车条件。在绝对工期压缩的情况下,整个施工管理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好了策划及控制确保了工程进度。
一、施工策划
在施工单位袁茄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中标后,组织人员对整个改造工程进行了详细现场察看,分析出工程的重点、难点并指导参建部门编制详尽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为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根据国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工程内容、规模、技术要求、现场环境及企业自身条件、合同工期等,进行全面规划编制。若不甚重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对工程质量标准、工艺要求、现场布置等缺乏明确的规定,从而导致操作中凭经验行事,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对于市政工程大都属于“政府工程”,时限性极强,工期一再压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施工单位产生以进度为主导的思想与行为,《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结合重庆市袁茄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的施工经验,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突出解决以下问题:
1、深刻认识现场
首先调查了解施工周边的交通现状,征地拆迁情况,并熟悉施工设计图和原管网图,经过对工程内容的理解、对工程场地环境的反复踏勘以及对工程工期的考虑,参建人员经反复探讨,最终制定工程的施工组织步骤。
2、精细化交通组织方案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一般基于旧有道路为轴线设计,根据建设需要进行改扩建。旧有道路一般存在道路狭窄,交叉口较多,人行通道混乱,交通现状一般为人车混流,缺乏停车港等基本设施。
编制精细化交通组织方案应首先对改造道路整个区域的交通环境进行仔细调查,对公交线路进行确认,重点解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出行,对小区车辆、行人进行统计。在熟悉现场的交通状况后,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道路施工顺序,制定初步的交通组织方案。与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协商确定最终的方案,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现场施工方案。
3、综合管网工程施工方案
市政道路改造重点改造对象一般为综合管网的拆迁及新建,综合管网涵盖范围一般为水、电、燃气、通讯、光缆、排水等。老管网没有统一规划,各管网部门自行埋设,无法明确老管网具体走向和埋置深度。新建综合管网位置基本都和旧管网重合或冲突,在不割接旧管网的情况下,新管网的敷设成为市政道路改建的重点、难点,是整个工程进度推进的关键。
3.1旧有管网的探查
在对旧有管网的探查中,应根据相关管网单位指定的管网走向及结合当地居民的意见,准确的定出管网的位置,逐点找出管网的检查井位置,并准确定位。在采用人工探明支管的走向后,组织机械开挖。
3.2管网沟槽开挖
在开挖管网沟槽前,应结合图纸仔细在改造范围内布置所有管网。实际开挖中应根据埋置深度确定开挖形式,做到先实施埋置深的,再实施埋置浅的。开挖前应重点解决旧有雨污水的排放,采取措施保证畅通。
3.3旧有管线的保护及新建管网的保护
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中综合管网的改造一般为在不完全拆除旧有管线的情况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保证旧有管线的正常使用。为此管网的保护成为市政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的难点。由于新建管线布置基于就有管线,一般为改迁,在旧有管线开挖出地面后,应立即采用钢管等进行支撑保护,临近管网位置严禁采用机械开挖。在新旧管网完成迁改后应按不同材质管道的回填要求及时回填,以免造成破坏。
3.4、管网单位的协调
由于管网的迁改涉及相关管网单位的产权及今后的维护等,为确保改造过程中的管网使用、临时驳接以及改造后的管网的工程质量,在进场实施时应编制改造的详细部署,对新旧管网的迁改、驳接做出准确的时间要求,为整个工程赢取时间。还应根据相关管网单位意见确定各个管线割接的区域及方式,尽量减少临时管线的布置,做到准确到位,减少投资,保证使用。
二、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也是企业生存的“生命”所在。但往往为了抢工期,较容易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意识和不良倾向,表现在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违规作业,如排水工程沟槽开挖,不积极主动开挖坑内排水沟、集水井,排除坑内积水,从而导致众多工程隐患,影响工程使用质量与寿命。
道路质量是整个市政改建工程的关键,主要包括雨污水管道安装、路面质量、路缘石安装等几个控制重点。结合重庆市袁茄路(三期)拓宽改造工程的施工,浅谈道路施工的几点经验:
1、严格执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有效的图纸、设计文件、技术交底及有关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加强有关工序质量参数的监控。
2、认真执行隐检、预检制度,坚持“三检”制度的落实(三检包括:施工队检验、项目部检验、监理检验),未按规定进行隐检、预检、“三检”的工序,不许转入下道工序。
(1)管网施工
a、保证雨污水管网安装接头牢固,避免渗漏、甚至管道断流现象。
b、保证管网埋深符合设计要求,避免出现绿化埋置深度不足、附近雨污管网无法排入的现象。
c、避免雨污水管道出现倒坡现象,验收通不过,返修成本大。
(2)管网回填
在回填过程中注意保护新建管网,用细料回填覆盖管网,严禁大粒径填料直接回填至管网周边,避免震动碾压破坏管网,造成大面积返工。
(3)路床报验手续
a、路床形成,区段施工员自检合格后填表上报。项目部测量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纵断高程、路床宽度、横坡、轴线偏位等项目的复测,如测量工程师对所检部位无异议应签字认可。
b、测量工程师认可后,及时通知项目部试验和质检工程师到现场进行压实度、弯沉值、平整度等试验项目的检查,如试验和质检工程师对所检部位无异议应签字认可。
c、上述2条合格后,区段施工员和质检工程师应再次检测雨、污管道,如无破损,在中间验收表格上签字明确,并写明桩号、左右幅,方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三、施工过程监控力度的控制
由于市政工程涉及改造项目众多、量大、工期紧,参建的施工单位缺乏专业对口和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并且施工作业人员技术素质低,现场施工管理力量不足,从而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给作业人员不按规范所要求的工艺、技术质量标准作业有可乘之机,也造成工程质量通病不断发生的后果。
四、对文明施工的控制
由于市政工程多数是在城市的市区内予以实施的,其施工具有如下特点:施工场地狭窄、工作面小、且受外界环境影响因素较多,如车辆通行、行人来往、临街店面、摊点干扰等。势必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碍施工操作与进程,并可能产生安全事故。
对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现象,如不加以克服、任之发展、养成不良习性,其后果必然导致市政建设难以向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规模的方向发展,也将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五、施工现场管理的控制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各级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摒弃消极想法,建立新的理念,结合工程的特点、内容、规模、自身条件等,制定有针对性、具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有效措施,特别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以规范为准绳,对各项内容做到具体而细化,使其能真正成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性文件。只有不断探索、克服不足,完善自我,才能强化企业,使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