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1
本届论坛主要围绕《中小学实验室规程》的落实,研究实验室内涵发展与提升,探讨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努力使教育装备工作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化发展。
一、主论坛之高屋建瓴
从总揽全局的角度,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技术装备处乔玉全处长作了题为《新形势 新机遇 新挑战―加强和改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报告,他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的要求―紧密围绕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服务于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专题研究。乔处长同时指出,2013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和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尤其是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
对于教育装备如何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后有为主任提出了“技术提供动力、形式改变行为、装备推动发展”“用技术与形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技术装备方法论。后主任从教改着眼,通过案例举证,剖析了现代教育装备存在的问题,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共鸣。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介绍了他们通过教育装备工程建设、建立多层面联动机制,在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要求下装备工作的轮廓与路线图;太原市教育装备中心许原芝主任介绍了通过加强行政管理、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三支队伍建设来逐步提高教育装备发展水平的做法。
除各级教育装备部门的主题报告外,主论坛还深入到了校级层面,由知名校长进行经验交流。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作了题为《学校转型下的资源配置》的报告,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了走班制学校教育装备配置的经验与做法。上海市市西中学的林勤副校长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学校“思维广场”的建设情况,以及如何把先进的电子设备、各种形式的交流探讨活动引入课堂,同样在打破班级制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思维训练途径的装备配置新思路。作为特邀嘉宾,台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学韩长泽先生作了题为《资讯科技装备在高中以下学校之配置与应用》的报告,通过生动翔实的视频资料为大家展现了海峡对岸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别样视角。
二、分论坛之各抒高见
为充分了解“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两方面的教育装备工作现状,本届论坛还分设了与之相关的两个分论坛。
“信息化建设”分论坛的专题报告从校园信息化的整体系统构建到终端应用优化,全面详尽地介绍了“智慧校园”建设中一批可圈可点的案例。成都市龙泉区教育局从创优网络应用环境入手,引领学习空间人人通达;宁波市实验小学以信息整合展现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沈阳市新民高级中学以数字化为突破口,建设高中历史专用教室;成都市成华区依托“微格”理念,实行全域录播创新实践……这些案例无一不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其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实验教学”分论坛主要是各地教育装备部门相关领导和学校校长从实验教学与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向与会嘉宾作报告,这些报告既有来自职能部门的管理性指导方针,又有来自学校方面的特色化装备配置汇报。如,都江堰教育局吴介才副局长作的题为《夯实技术装备基础 开启素质教育新篇》的报告,针对都江堰地区学校在遭受“5・12”特大地震后,都江堰市教育局通过整合资源、统一标准、契合行动的科学做法,带领受灾学校师生走出了灾难的阴霾,踏上了一条更加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个性化的特色新兴之路;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肖松副校长介绍了学校通过国学馆来弘扬国学文化魅力,滋润每一名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徜徉在“诗意人生”中;扬中市外国语小学瞿泓副校长作的题为《以课程为载体,创设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报告,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该校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的新理念、新做法,给教育装备同仁很多启发。
三、论文案例之精华撷英
除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外,本届论坛还有一个亮点:征文活动和学校装备精品案例评选活动。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496篇,经专家委员会公正评审,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陈庆同志的《学前教育机构玩教具装备的探究》等10篇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奖”,另有40篇论文获鼓励奖。
学校装备精品案例评选分为六大主题:书香校园、特色课程装备、体验中心建设、专用教室装备、数字校园建设、系统平台建设。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选送了生命科学、物理、地理、音乐等学科的4个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最终,徐汇中学的“生命科学创新实验中心”获得了优秀案例奖。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罗一华主任在点评时指出:“多样化”是高中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需要一批与之相匹配的创新装备来助推、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成功的案例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用实验引导创新,具有充沛的教育教学活力,是创新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最后,专家组对本届论坛的举办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来自不同地区的装备管理者都希望能借助论坛这一难得的平台,为大家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促进教育装备事业的发展。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2
关键词:境脉思维 教育技术装备 观念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博士论文答辩会,在几位博士研究生的答辩报告中,多次出现了“境脉”一词,我不甚理解,便在提问时向答辩者问道,“境脉”的英文原文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的?
还没有等到博士研究生发言,坐在我身边的吴教授回答说,“这是我的发明。”一时间,语惊四座。
吴教授是我敬仰的年轻一代教授,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他解释说,“境脉”的英文原文是“context”,在英汉词典中的语义是指“上下文”、“语境”、“文脉”,或者指“人或事存在于其中的各种有关的情况”、来龙去脉、背景、环境等等。我将“情境”与“脉络”合并成为一个新的词汇“境脉”,即整体把握事物全部情境的意思。
在国外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个体的学习依赖于对情境的自我认知建构,境脉是学习发生的时空,因此,教育者如何为学生建构促进学习的境脉,成为学习科学研究的核心。
美国国家研究院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委员会学习科学开发项目委员会16位国际著名的学习科学专家,对人类的学习行为进行了长达两年的研究,发表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提出了有关知识、学习和教学的新观点,认为人类的知识学习包含了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默会性等特点,提出需要从学习环境设计来考虑教学。这项研究将影响人们重新考虑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教育者从过去只是信息传递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环境设计者和助学者的角色。
研究学习科学的专家进一步指出,学习环境设计包括了学习者中心环境的设计、知识中心环境设计、评价支持学习的设计、共同体中心环境设计。从这四点来审视创感时代的教育装备和保障,有助于洞察复杂事理和决策,看到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创感时代,保障者在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时,需要用设计感和交响感来看待我们的工作:即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境脉思维能力,找出学校教育教学中复杂事物之间的关联,我们需要关注的不只是一件设备或一项工程,而是人、事、物的整个境脉。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者应自觉地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尝试用多种方式处理问题。
有研究者针对“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出了三类境脉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三个策略,认为学习境脉是由技术境脉、知识境脉和社会境脉构成。提出了对应技术境脉,要着力于技术支持层面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对应知识境脉,要着力于构建以主题资源为主的分布式网络教育资源;对应社会境脉,要着力于依靠多主体发掘网络教育资源。
其实,在教育环境建设中,这三类境脉是不可分离的,人、技术、社会构成了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大境脉: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协调好教育境脉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近30年来的经验,我将这种教育的境脉思维归纳为三大观点:
1.生命环境观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具体说,技术和设备在教育中的应用是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一个现代化的生存环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将教育信息化的这种发展观称为“生命环境观”。“生命环境观”强调教育信息化“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质量”,站在生命的层次上研究和处理教育信息化的各个要素。
“生命环境观”是从“人-环境”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师生的关系,强调物为人用,关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设计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2.魔术师观
1999年,笔者受上海市教委的委托,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专家组工作,这是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社会公益性项目。从2000年开始,“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已经在全国所有省市展开。迄今为止,“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已经在全国培训了120万一线教师(包括部分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掌握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总设计师、英特尔公司前CEO贝瑞特博士说:“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这句话说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精髓,无论计算机有多么神奇,主导教学的关键还是人一教师。
“魔术师观”是从“人一技术”境脉来观察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教育的主体一教师的关系,强调教师是教育环境建设的主体,认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关键是教师的观念、技术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今天我们看到各地学校引进了大批新的设计和技术,诸如交互电子白板、数字实验室、宽带网络、一卡通数字化校园等,但是,归根结底,要促使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还是教师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说,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的中国上演的一出精彩的戏剧,那么,这出戏剧境脉的主人公是教师。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教师的技术培训、观念更新、教学法改进等等,应该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核心。
3.“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
该观点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必须由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利用这些资源的人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所服务的人共同来建设。当我们将视野关注到“人-技术-社会”的大境脉之中,就会自然看到,“人-技术-社会”境脉中的各种要素和各方面的“相关利益人”都是促进系统发展的动力。
传统的教育环境建设观认为,教育技术装备的事情归设备(后勤)部门的工作,后勤装备是保障者,教师是使用者(用户);建设教学资源是教师的工作,学生是使用者(用户)。“人-技术-社会”协调发展观将整个教育要素置于统一的境脉中,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建设者、同时也是使用者,倡导“共建共享”,“基于设计的学习”,走向以使用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装备和学习资源建设的理念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著,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胡艺文,艾荷平,陈美芳.网络学习境脉视角下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8(09)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3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电化教育;多媒体;资源利用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是利用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语音实验室和电子计算机等视听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现在,电化教育工作的基本内涵是除利用常规电教手段外,主要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网络的运用,极大地延伸了教育教学空间,给平寂的电化教育平添了许多魅力。但事物都具正反两个方面,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不足之处,并解决好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硬件投人,无软件资源或软件资源开发的量与质不足。软件建设落后于硬件建设,资源库软件与硬件技术不匹配。
(2)现代技术设备配置不够合理,功能闲置多。要么一味求廉,要么一味求新。结果配置高的却功能闲置太多,造成大量投资浪费;或者是为了“节约”,配置低的功能不够用,须几个月就升级,造成重复建设,这也是一种投资浪费。
(3)硬件资源利用率不高。绝大多数学校网络教室的利用率很低,只是应付外来参观和观摩教学,平时闲置在那里。
(4)计算机教学代替了现代技术教育。在工作实际中似乎出现了电化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而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搞计算机教育,计算机教育从原来电化教育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变成了电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2教育信息化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要求
我们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看作是发展教育信息高速公路,只有具备了硬件环境、软件资源、教师队伍和过程实施四个因素,才能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
(1)教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的认识,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体制,切实转变职能,落实好规划、规范、协调、指导、供配、服务和监督的职能。在机构改革中,以有利于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构的建设。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充分论证,使设备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尽可能升级、改造大多数学校原有的电教室、语音室等,使其为现阶段的教育和教学服务,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随着实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量配备,教育装备技术水平愈来愈高。学校应充分重视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和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提高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从领导到全体教师在观念上,要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羁绊,确立现代的教育观、教学观、学校观和质量观。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积极倡导教师重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由浅人深,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办公的各个层面。
(3)培训、指导广大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工作实践中,遵循以下原则:
a、辅原则。不能为使用电教而用电教,也不能变“传统满堂灌”为“电教满堂灌”。“辅助”两字很重要。应该有利于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将抽象知识和微观现象具体化、显现化。
b、科学性原则。课件的制作不可违背知识和认知的科学性,不能杜撰一些不合事实的媒体软件。
C、实验优先原则。应该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理科实验教学仪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那些科学实用、现象直观、性能稳定可靠、能正确反映科学规律和自然现象、体现教学思想的实验仪器,决不可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替代实验仪器。在理科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验,尤其是微观实验和理想化实验是无法实现的或较难实现的;实验中现象不明显的、反应过于剧烈或历时太长的;场面太大,不能去参观的(如卫星发射过程等),不做实验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计算机则可以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机械抽象为生动具体,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从而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深刻理解抽象和复杂的内容。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实验都要由计算机来完成。
d、注意性原则。课件的设计,除了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外,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有意注意。对此,制作课件时,不要过分的装饰背景、声音及对教学帮助不大的动画应尽量少出现。同时,如果不是特别重要,尽量避免四五十分钟全程计算机教学,否则学生的视觉疲劳、心理疲劳将会抑制大脑对信息的接受。
e、实效性原则。无论什么手段和方法的选用,都须考虑实际效果,不能一味去追求“先进”或形式“多样化”,不能为电教而电教,为多媒体而多媒体。为此应该做到: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的优点,什么媒体效果最好,就用什么媒体。
f、高效率原则。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其中一个要求是:“课内大运动量,课外减轻负担”。运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媒体和软件的穿插安排要紧凑、合理、信息量大,比传统教学能节省时间,使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4
一、以薄弱学校改造和现代化学校创建为抓手,全面提升装备水平。
1、按照全省薄弱学校改造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的实施方案,继续为农村薄弱学校配备教学仪器、图书、音体美等器材,进一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配套设施,使各学校的实验设施和器材分别达到《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以及各学科仪器配备标准的要求,为教学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2、开展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根据《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评估方案》的要求,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创建规划,强化对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着力改善师生信息技术设施设备,优化“班班通”设备配置,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氛围,不断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圆满完成创建任务。
二、以抓过程落实为手段,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1、进一步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各项制度,细化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做到有章可循,逐步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
2、注重日常管理工作的落实。按照《市中小学实验规范》的要求,督促各校开齐开足实验课,各类记载表册齐全、规范,强化“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激励和引导教师自觉使用“班班通”设备,从而达到“会用、乐用、善用”的目标,使“班班通”应用的学科覆盖率、教师授课率和周课时数均达到省定标准。
3、加强考核评比。制定全市“班班通”应用和实验教学考核办法,组织专班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学校教学工作及教师绩效考核之中,从而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三、以“班班通”应用为突破口,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1、重点抓好以电子白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通过开展全员培训,培养一批教学应用骨干,适时召开“班班通”应用现场会,加大对“班班通”设备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服务学校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拓展应用渠道,充分发挥其效益。
2、开展中小学生实验操作竞赛和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开展的专业培训和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论文、“五小”作品评比活动。
4、认真抓好中考实验操作和信息技术考查以及其它工作。
四、以装备工作绩效考核为契机,强化队伍自身建设。
按照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年度考核工作的要求,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立足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工作机制,研究工作措施,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工作落实。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应用
近年来,各级政府大力加大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使农村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进程大大加快[1]。为此,如何更有效、更广泛、更充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据此给出自己的认识,请予指正。
1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率
为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率,促其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特别是农村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学校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再满足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课堂模式,而应抓好管理。同时,学校有必要制定一些管理和考核制度,帮助教师切实抓落实,以真正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2选拔和培养技术过硬的计算机管理人员,给予专职待遇
2.1选好计算机管理员,并给予相应的待遇
计算机管理员的选拔很关键,但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对计算机的兴趣爱好。因此,学校一方面应给予计算机管理员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另一方面也应组织一些活动以培养其兴趣。
2.2计算机管理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
学校所选拔的管理人员不一定非要是计算机专业的,但要有虚心好学的精神。因管理员的工作涉及“电脑”各类硬件的安装,各种软硬故障的分析、判定、排除,软件系统的安装,校园网络的架设,病毒的有效防范等,这就要求管理员除参加必要的培训班外,更要向书本与网络学习,向同行学习,方可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方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2.3计算机管理员应为专职岗位
目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管理员都是兼职岗位,往往担负着学校升学必考课程的教学任务,难有时间和精力做好管理工作。而计算机管理员要做的事却相当多,如培训学校教职工,上好信息技术课,管理与维护学校机房、远教系统及校园网络等。为解决这一矛盾,农村中小学应该设立专职计算机管理员岗位,合理计算其工作量,并在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与任课教师一样,以便解决其时间和精力不足的问题。
3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
为确保培训实效,笔者建议实行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考核制,由教育主管部门参照全国计算机应用考试的做法实施。特别是,对5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采取与教师评优评先晋级相同的一票否决制。为节约培训开支,可采取分级培训的方式,而考核方式以集中考核为宜。其培训内容应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IE浏览器的使用、“班班通”的应用等实用性强的内容。
4加大活动开展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为了让现代教育设施充分发挥效益,学校要注重加强教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观摩课活动,使全校教师得到锻炼;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课件的制作方法,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率;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或总结,定期举办应用资源的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以此促进教师提高计算机操作的水平和网络资源的应用效益。总之,只有加大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计算机管理员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促进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及应用工作的质量。
作者:乐严明 单位:崇仁县孙坊小学
教育技术装备论文范文6
对照标准,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装备标准
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学校信息化装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能够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设立教育技术装备室,由一名副校长兼任主管信息化工作的教技室主任,明确了教育技术装备室的工作职能和主任岗位职责,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机制。
落实经费,保障设施,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在设备配置中,学校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通过政府采购系统完成采购,所购产品严格按照要求把好质量关,保障仪器、器材、设备和图书的购置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要求,质量可靠。严禁盗版、低劣、内容不健康的图书进入学校。
精心创设,营造氛围,积极挖掘环境育人的功能
学校注重实验室(含各类专用教室)、图书馆的环境与氛围设置,融知识传播、技能形成、素养提升、学校特色等要素于一体,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各类专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图文并茂,营造具有学科特点的学习氛围。各专用教室、图书馆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做到了整洁美观,环境优美。
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切实提高信息化领导与组织水平
健全制度,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学校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制度,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全校中青年教师100%通过了信息技术考核,做到持证上岗。目前,网络学习已成为学校教师自我进修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鼓励教师提升教育信息化素养,学校制定了《澄阳小学教职工学期绩效考核细则》,把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及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的成绩作为绩效考核内容。
规范管理,提高专用室装备管理水平
不断加强学校计算机、多媒体器材、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装备的管理,重视网络中心的安全工作,定期做好备份,并定期进行常规的网络防毒杀毒等工作,确保学校网络正常运行。随着普通教室电教设备的增多,学校落实了班级电教设备管理制度,每位教师使用后均要记载使用情况,教技室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掌握班级电教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培研结合,服务教育,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加强培训,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教科——教研——课堂”一体化建设的研究。学校一方面主动为实验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为他们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共同研讨具体的教学问题,支持实验教师备好课,共同提高信息化水平。学校要求同学科实验教师每周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分析新教材的特点,及时研讨实验中的问题,并且分工负责,集体修改,最后实现成果共享。
2)组织教师开展“阅读——练笔——反思——实践——博客”活动。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课改动态等。学校开通了教师博客平台,让老师们在阅读、积累、体会的基础上撰写博文,深度交流。
3)依托校园网,学校建立了课题管理平台,分课题以网页形式呈现课题信息及研究过程资料。设置的栏目有:研究方案、学习资料、研讨活动、成果鉴定等。每学期还上传课题实施计划、研究成果综述等。研究过程中的成果资料,如获奖论文、、获奖课视频、证书等均按规定格式上传。此举有效地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加强了课题研究的流程管理。
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读书活动。除了经常出示新书通告,推荐新书,介绍小学生必读书目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开展读书活动。一是抓课内阅读,开设馆内阅读课,由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二是抓课外阅读,提倡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参加各类网络读书活动。通过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营造氛围等手段引导学生走近书本;三是以活动促读书,自2008年以来,每年学校要举办“澄阳小学阅读节”活动,在活动期间,举办各种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并号召学生在学校网站、个人博客上发表习作,学生跟帖点评等,促进学生有目的、有系统地开展各种阅读活动。
经过几年的努力,澄阳小学已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文化氛围,学生热爱读书,善于读书,每年人均借阅量达15册以上。近三年来,学校还有同学荣获苏州市“阅读之星”称号,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报刊上发表习作42篇,省级24篇,市区级252篇。学生各类艺体获奖80人次。
学以致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