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自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画图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画图自我总结

画图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学生;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030-02

随着科技进步,我们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以自身学科作为开发和培养青少年创造能力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并且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开拓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的前提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尽可能地使教学生动活泼,鼓励学生边听边想,将知识“再造”出来。

例如,word讲解中在介绍剪贴板的功能时,由于学生在文档中只能看到复制与粘贴的实际效果,而无法了解其内部运行特点,因此对“剪贴板”的知识点很难消化。为此,笔者选择了将知识点形象化来讲解,将“剪贴板”比作“中转站”,提示学生一旦执行了复制的操作时,这部分内容就回进入到“中转站”中,之后不管哪里需要这部分的内容,就能够随时将内容取出并粘贴到所需之处。通过比喻的方法,“剪贴板”的功能较之之前枯燥的讲解,变得好理解、好记忆,学生通过自身想象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剪贴板的含义及作用。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其他知识的教学中长期使用抽象知识形象化这一教学方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拓展了其想象的空间,创新思维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了。

二、给予成功效应――点燃创新思维的火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的……这是他的不幸。”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新想法,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然后加以鼓励和引导,给予学生自我创造、自我发挥、自我欣赏的空间,让其在教师的肯定中体会与享受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如何利用“画图”软件画一弯新月时,由于学生从未使用过“画图”工具,因此在课堂伊始,就要求学生利用工具栏里的小工具自主探究,想法越多越好。果然,在教师的鼓励中,学生摩拳擦掌,在实践之后纷纷举手“献计献策”:有用铅笔工具画的,有用曲线工具画的,还有一位同学先绘制了两个相交的圆,然后用橡皮擦擦去多余部分形成月牙……方法各式各样,仿佛在演奏思维迸溅的交响曲。对于学生的各式想法,只要是达到了绘制要求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通过不断地训练与赞扬,学生逐渐养成了在已完成的作品上“点缀”新思维、新想法的好习惯。

对于充满好奇心与动手实践欲望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创造能力是源源不断且用之无穷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来达到成功的顶峰,在每一次的肯定声中,不断刺激着学生的创造潜能。而每次任务完成之后,笔者都会将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集中进行展示,通过展示,学生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肯定,创作的热情自然会奔涌而出。

三、重视实践操作――奠定创新能力的基础

教育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弘扬出来的,教师作为学习任务的协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更应该注重问题的创设,任务的驱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打下良好的情感与知识基础,这一点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尤为重要。

当笔者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没有急着让学生动手画,而是让他们仔细观察画图工具的用户界面,看看这些工具与实际生活中的铅笔、橡皮、填充颜色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接着让学生动手画一朵花。在刚开始动手时,学生就发现困难很大,鼠标像只调皮的小猴子,不听指挥,浑身的力气都使不上劲。看到这一情况,笔者没有马上讲解操作要领,而是耐心的进行指点,鼓励他们自主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一旁适时提供讲解。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总结出可行的、规律性的操作技巧,有些小技能甚至超出了笔者的预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才能激发出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习才有内在的动力。最终,学生不单单是掌握了画图软件的基本技巧,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当他们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应用软件时,该如何去自我学习,如何驾驭这个软件。这份独特的知识体验是宝贵的,也是他们今后能轻松掌握其他应用软件的坚实基础。

四、灵活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欲望的条件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生是一群充满想象与未知的精灵,他们的思维是跳跃的、不受限制的,如果教师按照陈旧的教学方法来应对他们,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倍功半,预期的效果很难达到。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要以问题作为所授知识的引线,以任务为驱动,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探究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用好辅助教学工具,如ppt、白板等,这些工具都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画图自我总结范文2

对此,许多老师都倍感头疼。究其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产生学习马虎的直接原因。有的课堂上不注意听讲,眼睛瞅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别的事,老师讲的知识自然记不牢;有的不认真读完题,就急于动笔,也有的不等老师问完就抢答;有的做作业字迹潦草,一心两用,应付了事……这些都容易使学生形成粗心的不良习惯。但积久成习,将来在关键时候刻就会因小失大,前功尽弃,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呢?我想,概括起来就八个字:查找病因,对症下药。

为此,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一、指导学生读懂题、标注好关键词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数学学习。针对学生审题能力普遍不高,且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习题本身,对题目要求视而不见等等这些现状,我总是要求他们对题目好好研究一番:至少默读两遍,认为还不理解,再多读几遍;用横线画题目中的关键词。我认为关键词至关重要,它是理解题意的重要支点,支点明确了,后面的解题工序也就一帆风顺了。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自制的能力

“三思而后行”,学习时多加思考,就会使学到的知识准确、全面、深刻。凡事沉着冷静,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力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坚持不懈,养成严谨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认真的习惯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集中精力,一心一意,要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当做完作业或答完试卷时,要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眼睛要仔仔细细地看,一定要认真地检查每一道题,反复告诫提醒自己,慢慢养成耐心细致的习惯。

四、掌握克服学习马虎的有效方法

(1)错题集法,将平时做错的题都整理到一个本子上,定期总结,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如何纠正。(2)换位检查法,同桌之间两人交换检查,互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五、指导学生画图――理清思路

画图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创新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这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材教法,没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借鉴,完全是一种创新的教育。

要进行教育创新,笔者认为先要明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是什么。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迅速地检索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信息技术,把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无限发展的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下面,笔者就从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谈谈信息技术学科的教育创新。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科教学有效性的需要。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同时进一步开发多元的课程资源使之为教学服务,成了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都可以称之为课程资源,它是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正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资源,更好地顺应信息时展对本学科提出的更高要求。

那么,如何开发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并且符合社会要求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呢?

一、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具有一个“发展性”的特点,信息技术课本作为学科的主要教材,已经不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对于我们来说,课程实施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教教材”。只有深入提炼与不断拓展教材,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发展性的眼光,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合理地发展教材,重组教材,开发教材。

二、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

教师首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因为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才能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三、学生也是课程资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都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认识画图》时候,我像以往一样让学生学习如何启动、退出“画图”;逐一认识“画图”的各个栏目和工具。但我发现,学生兴趣并不是很高,很多东西我没有讲他们都已经了解了,导致我在讲授“画图”工具栏的时候,一部分“认真”的学生在漫不经心的听老师介绍,一部分“不认真”的学生已经在开始自己的创作了。后来我调查了一下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里有电脑,“画图”也是他们经常运用的一个程序,所以,《认识画图》这一课很多学生都已经认识并且了解了,所以在接下来的班级,我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看看玩过“画图”的人数以及程度,从而可以跳过一些简单的环节,在难点的地方加深课本的知识,但不能忽视个别差生的辅导。

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在选择资源的时候更多的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资源,才能在学生学习的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以敏锐的眼光去跟上学生的潮流,了解什么资源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我们能否拿来作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四、教学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是最重要的、数量最大的最直接的资源。师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都处于一个兴奋和活跃的状态,往往会出现未预设的问题,出乎意料的错误或事物,更有思维的碰撞、意见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这是一种生成性课程资源。“教学相长”,教师要善于捕捉并有效利用课堂上来自学生的新的课程资源,是教学过程赋予创造性和乐趣,让学生感到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五、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载体

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和应用的考验,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指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有一定主题的研究性活动。实践活动必须结合本学科知识开展,使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应用。我们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对活动进行调整和设计,使其更适合于学生使用某种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去研究。我们保定就有许多的名胜古迹、特色小吃,可以说是我们身边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发并利用它们。组织学生了解认识这些本土的资源,把它们融入教材,并结合实际加以整理运用。如三年级的画图,四年级的幻灯片制作……都可以把这些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穿来,让学生通过学习,更能深入的了解家乡的本土特色,感受家乡的美,从而更热爱我们的家乡。

六、热点性的课程资源开发

画图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齿轮油泵 装配图 项目教学 应用

课 题: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2012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重点课题《技工院校“校园对接产业园”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JJX12JZ007。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实施校企双制过程中,在“校园对接产业园”的教学模式上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以学校与爱普科斯(珠海保税区)有限公司(EPCOS)依托产业园而开展的“进厂即入学、招工即招生”的合作最为典型。学员既是企业在职员工,同时也是学校的学生,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工学交替。

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和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学校针对该班级(10EPCOS机械班)实施了以“专业教学标准”引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目的就是让学员在工作岗位上,更快更好地提高技能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一批企业技术骨干、一流技工。

一、对项目教学的认识

项目教学是一种以项目驱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尝试采用项目教学,通过“做”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来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技能与岗位关联不够,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用不一致。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教学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投影关系―三视图形成―基本几何体视图―组合体视图―机件表达方法―常用件及标准件―零件图―装配图。这种课程结构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导致学员用很多时间去打基础,不能将识图和绘图能力跟工作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也较低。

当教学不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时,学员会产生迷茫情绪,不知道如何学、如何用,长时间如此即产生厌学思想,甚至产生“学习无用论”。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们采用项目教学来调动学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设计一个项目来加强专业课的学习,学以致用。

二、项目教学的应用

1.项目的开发

在实际工作中,学员首先面对的是工程图样,而一些机床的加工程序往往都是预先设置好的,不用自己去编程,只要学会操作各种不同的机床。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大多数都只是了解自己岗位的那一部分内容,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或前后工序)没有全面认识,如盲人摸象。

针对学员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长期脱离学习环境,年龄跨度大以及工作岗位特点等来设计项目。在规划课程项目时,以工程图样为首选,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强调学员的主动参与性,培养他们工作的责任心,拓宽知识结构,提高他们分析、制图、运用资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为了使学员有一个从零件到装配的完整概念,我们选择了较为典型的齿轮油泵装配体来展开对标准件及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讨论,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见下图)。齿轮油泵装配体涉及工程中经常出现的三大类零件: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为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我们增加了叉架类零件作为拓展部分。

2.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本项目实施分四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任务体验及实施准备。

一是明确任务。阅读和研究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内容和要求。

二是查阅资料。通过参观生产现场、看电视录像、参阅资料等了解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三是现场感知。教师安排学员完成现场装拆齿轮泵,观察齿轮泵的各个零件,对齿轮泵构造有直观的了解。

四是建立团队。完成分组和分工,每个小组制订出项目进程计划等,完成准备工作。

(2)第二阶段:齿轮泵装配图的识读、绘制。

一是识读齿轮泵装配图。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学讲解识读装配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让学员了解装配图的表达方法、零部件编号与明细栏的规定、装配工艺等。

二是绘制装配图草图。分组剖析,认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及相互位置。对照装配示意图和零件表拆卸零件,将零件按轴套类、盘类、箱体类及常用件和标准件进行分类。徒手测绘零件草图,根据装配示意图和零件草图绘制装配草图。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做出修改,要避免害怕返工或单纯追求图样表面美观,而不愿意修改已发现的不合理之处。对于已经标准化了的零件,可免画详细结构图。

绘制装配图草图的步骤如下: ①确定表达方案,包括主视图的选择,视图数量的确定和表达方法。②根据部件的大小、视图数量、零件序号、明细栏、尺寸标注、技术要求及所需区域等,定出比例和图幅。③画出视图的主要基准线。④画出主要零件的轮廓。⑤画其他零件。

三是绘制正式装配图。在画图时,要各个视图同时考虑,切忌画完一个视图再画另一视图。步骤如下:①从主视图开始,画各视图的主要轮廓线,在画图时要注意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②画出各视图上的细节,如螺钉孔、销钉孔、倒角等。③经仔细检查后,描粗并画剖面线。④标注主要尺寸和配合。⑤编注零件序号,填写零件明细表、标题栏、技术要求等。⑥最后检查无误后,在标题栏内签字。

(3)第三阶段:零件图的设计、绘制。

要把装配图中的各个零件生产出来(标准件除外),还必须绘制出每个零件的加工图。在本次项目教学中,绘制零件图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学员的绘图能力及掌握零件图的内容、要求和绘制方法,并重点选取几个比较典型的零件。

一是齿轮类零件――单个齿轮的画法。在齿轮零件图绘制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机械基础课程中齿轮基本参数的计算等内容,使学员融会贯通,将不同的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进行拓展,观察两齿轮的啮合状况,导出啮合的基本条件,讲解齿轮啮合的画法等。

二是轴类零件――传动齿轮轴的零件图绘制。主要用一个主视图加以表示,在有键槽或孔的地方,可增加局部剖面。轴类零件主要标注直径尺寸和长度尺寸,重要部位需标注公差和形位公差。学员可以分组讨论不同的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及常用的表达方法,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第四阶段:自我总结及团队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自我评价(占30%)、小组评价(占30%)、教师评价(占40%)组成最后的成绩。先由学员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同组的同学做出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教师评价必须融入过程考核。师生一起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得失及学员的表现。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绘制叉架类零件的零件图可以作为项目的拓展,检验学员在完成项目后学习掌握的情况,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地安排下一步教学。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效果

一是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员在项目实施中“边做边学”,不但巩固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全班34位学员全部完成项目,31位获得“优秀”评价,占全班学员的91%。

二是教学成果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有13位学员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有6位学员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

三是在整个项目教学实施中,由于注重过程,尽量让每个学员都能参与其中,所以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较好的锻炼。

四、实施项目教学的思考

通过实践研究,笔者认为,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情的把握以及与工作紧密结合的项目设计。

一是实施项目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要为教师创设条件,培养“双师型”教师,并且每年安排教师下厂锻炼,保证教师了解最实用、最新的技术。这样教师才能根据企业要求和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出贴近实际的项目。

二是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全面照顾进度慢的学员,不能放任不管;要时刻关注学习进度并给予必要帮助。因此既要培养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又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在产业园区内或企业建设专业实训场地,要实行理实一体化,甚至工学一体化。

四是因为学员的自身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如何为这些学员量身定做适合的项目需要教师做好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舟杰.行为引导教学法之教学实践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画图自我总结范文5

一、多样化批改作业

初中数学每天都讲新课,需做大量的练习题提升巩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所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练习,不可采取题海战术,也不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作业布置完要及时批改,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对号、错号等简单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以前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因此批改作业的方法应该多样化。

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二、多元化评价学生作业

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很多,如可让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同批改等。对布置的作业通常除老师亲自批改外,还可采取师生面批、学生互改与自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教师应通过批改的作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尤其要注重发挥评语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导向功能。特别对于急需鼓励的中等生和学困生,教师及时有度地呈现一些激励性评语,能有效引起师生间情感共鸣。

例如,学生在作业中难免会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或思考题,如果教师仅仅在这些题旁边画上一个大大的红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总会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仔细寻找“亮点”,如在旁边注明:“到这儿你的思维很正确,再继续想一想,就成功了”;或是“老师为你的进步而高兴”;或是“你是进步最快的,继续努力!”或是简简单单的一句“再想想”、“加油”等等。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急于直接下结论,允许他们重做一次,以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能获得成功的自信心。

画图自我总结范文6

关键词:机械零件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并借助设计资料、标准、规范和一些经验数据进行的综合设计训练。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教学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最终让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同时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图册和规范等),让学生了解、掌握常用机械零件、机械制图、机械传动装置、简单机械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步骤。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课题很多,而选择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计算为零件课程设计的典型题目,其难易程度符合工科类中等专业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包括电动机功率及类型的选择、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轴和键的设计计算、轴承的选择和轴承寿命的计算以及减速箱的结构和附件的设计等。就课题的工作量来说,除上述内容外,学生还需完成减速箱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工作图。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均不足的中专学生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以上任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以较高的效率完成这一设计工作呢?笔者认为,采用“分步教学法”(即一看、二讲、三讨论、四总结、五答辩),指导学生进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可以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一、看

要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必须认识设计对象。鉴于机械零件设计一般安排在下厂实习以前,学生现有的实践经验不足,因此必须由指导老师带学生到实习工厂进行一次减速箱的现场拆装,使学生对减速箱的组成、类型、结构、附件和作用以及机械传动装置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若条件许可,教师最好一并介绍几种外形各异、采用不同类型传动方式的减速箱,以开阔学生视野。

二、讲

指导老师的讲授包括平时的机械零件理论课程讲授和进行零件课程设计时的讲授两部分。首先,对于教材的讲授,要有的放矢地提出理论课结束后将要进行的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任务。如带式运输机,教师要概略地阐述在带式运输机的设计过程中将要遇到哪些问题,用哪些知识去解决,把机械零件的各章内容用一个实际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可以不断地体会教材本身的完整性和各章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带着带式运输机这个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积累知识,为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讲授机械零件课程设计初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设计知识,但接到具体的设计任务时却往往感到不知从何下手,即对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程序缺乏全面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讲授的重点则要结合课题讲清设计程序、步骤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正确对待的一些问题,如查阅已有资料与创新的关系,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零件强度、刚度的计算与结构和工艺要求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计算与图幅的比例关系等。在讲授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传动方案选定电动机的功率、型号,合理分配传动比以及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等,具体的运算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完成。

三、讨论

经过减速机实地拆装和教师的讲授,学生们对带式运输机的整体设计过程已经比较清楚,即可按照“三边设计法”(即边画图、边计算、边修改)进行设计计算。在这一阶段,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转到观察发现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上来,特别是一些共性错误,进行归纳分类,为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答辩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教师可组织讨论,让学生自己提出纠正错误的办法。在讨论中,教师只作启发性的引导,经过讨论待问题已基本清楚时,再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这种讨论大致要经过两轮,第一轮要解决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和传动零件设计计算中出现的问题,第二轮要解决减速箱的结构、附件及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

总结,即整理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是图纸设计的理论依据,又是设计计算过程的整理和总结,它是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学生自我总结、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的过程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总结,学生回过头来系统地分析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更正和修改。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一典型的课题设计,从中悟出一般机械设计所遵循的普通规律,举一反三。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出统一要求。

五、答辩

答辩是机械零件课题设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准备答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设计知识的过程。课程设计完成后的全部图纸与说明书应有设计者和指导教师的签名,未经指导教师签名的设计不能参加答辩。由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按设计小组进行答辩。答辩时按说明书编写顺序,设计者首先对自己的设计进行5~10分钟的讲解,说明主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课程设计成绩根据学生平时设计情况、课程设计质量以及答辩情况,由答辩小组综合衡量、讨论评定。本课程设计成绩为百分制,其中平时表现占30%,以做课程设计时的表现为主要依据;设计质量占50%;答辩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