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1

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家长,转变家长观念,只有教育观念现代化了,才能谈得上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只有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积极主动的想方设法去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我们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家长家庭美德建设观念的转变、提升:

1、举办美德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来园作有关家庭美德建设方面的讲座。使其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理解家庭美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家庭美德建设的意识和自觉性。讲座后再与家长做进一步的沟通,帮助其进一步认识到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性,让家长意识到家长在家庭美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以期转变有的家长言行粗鲁,不重视文明举止行为,让家长自觉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2、充分利用家教宣传栏进行家教知识的宣传。结合家庭美德建设的内容、典型事例,适时推出每期的家教宣传栏,使宣传栏成为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3、加强集中学习,使家长能够较为系统地接受家庭教育培训。把家庭美德教育纳入家长学校的必修课程,结合省编家长学校教材,定期开展活动,使更多的家庭能够了解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明确家庭美德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自身言行,合理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4、不定期的推出重点讨论话题。针对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普遍误区,及时推出讨论话题,让家长带着自己的美德建设心得和困惑参加,在讨论中明确事理,在经验交流中,学人之长,纠正错误做法。

理解源自于沟通,沟通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家长与教师、家庭与幼儿园相互了解,相互支持。

1、在原有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间隙、上门家访、电话家访、家园联系册等沟通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完善网络沟通渠道,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群、各班建立了qq群,建立了幼儿园网站,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渠道,家园共同探讨培养孩子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方法,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情况,清楚家教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让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在园表现,双方对幼儿的情况都心中有数,消除误解,达成教育一致。

2、办好家园通讯,为家长及时提供信息,输送养料。与移动公司合办的家校通使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快捷,通过家园通讯向家长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先进的家教理念以及幼儿园新风尚等,以此逐渐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提升家长的整体素质,寻求家长教育观念和幼儿园教育观念的协同发展,有效避免教育观念的分歧,更好地形成家园合力。

(一)家庭互助,榜样示范

1、发挥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榜样作用。开展家长工作时往往都是老师讲,家长被动的接受,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老师既不是家庭教育的权威,也不可能了解所有家庭的特性。所以,开展家长工作时,应该避免老师一言堂的做法,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而且说服教育的效果,远不如现身说法更深入人心。定期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在家长中树立典型,成立优秀家长讲师团,让家长来引领家长、帮助家长,鼓励家长把自己的好经验、好做法讲出来,发挥家长互相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作用,也帮助家长及时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教训。

2、 发挥家长对幼儿的榜样作用。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很多时候,孩子的不良品质正是在家长的娇纵下形成的,可以说家长的模范作用不容忽视,有些家长行为不文明,对家中的老人不够尊重,不孝敬,,在一定程度上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还能指望日后孩子能孝敬你?!要想孩子做的好,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

(二)利用文学作品,学做道德典范

1、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美德故事、传说、儿歌等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孔融三岁让梨、司马光砸缸救小伙伴等等,都是老幼耳熟能详的经典教材,通过这些教材的挖掘利用,促进家庭美德建设。例如:开展尊老敬老美德教育,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尊老敬老的故事,一来可以让幼儿在搜集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敬老美德,二来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突破现有资源的局限性,让更多幼儿分享古代尊老敬老故事的精华。通过搜集故事,一些典型的教育小故事也让大家受到深刻的教育。历史上许许多多展现美德、令人感动的小故事,件件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从伟人、名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他们以及许许多多平凡人的闪耀着美德之光的平凡小事,汇集成了传承中华美德的巨大洪流。

2、鼓励幼儿创编美德故事、儿歌。要求幼儿和家长一起尝试创编有关文

明美德的故事、儿歌,小朋友和家长也都乐此不疲,相继创作出了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儿歌。例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创编的《回家歌》:妈妈下班回到家,

进家门,问声好,

拿拖鞋,歇歇脚,

搬椅子,快坐下,

端水杯,把水倒,

妈妈妈妈辛苦了!

通过创编,琅琅上口的儿歌不仅让幼儿在传诵的同时深受教育,也激发了大家的文学创造力,增强了家庭成员的文学修养。

1、开展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重视书香型家庭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型家庭评比活动,倡导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在全园开展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书交流活动,鼓励教师和家长之间互相推荐好的篇目进行分享阅读,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倡议每个家庭读一本美德故事书,讲一个美德故事,每天做一件文明美德事”的三个一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家的家庭美德建设意识明显增强,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开展优秀家庭美德建设论文评选活动。向广大家集家庭美德建设论文,组织有家长代表、教师、专家组成的评比小组进行评审,评选出的优秀家教论文,予以表彰。作为每学期评选优秀家长的条件之一,激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庭美德建设工作。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2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结语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3

我们从原来的只考虑教师的感受到现在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活动,走出以“教”为主的误区。例如,在幼儿园水粉画教学活动最初,我园也存在着教师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采用教师教、幼儿学的问题,幼儿一切行动听指挥,被动服从教师,缺乏对幼儿的尊重、理解;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讲解,幼儿依葫芦画瓢,作品千人一面以及活动中哪位幼儿跟老师的范画越象即判定为画得越好的现象。通过课题实践,我们从《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理念的学习到是否给孩子提供范画等具体问题的讨论,从每一次水粉画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材料工具的提供及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始终将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发展放在首位,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充分保护和发挥幼儿天真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性。再例如,大班的水粉画写生活动“葡萄架下的维吾尔族小姑娘”,教师设计具有维吾尔族风格的场景,让幼儿观看新疆风情的短片,丰富幼儿的经验,再由教师穿着维族服装在葡萄架下摆一个舞蹈造型让幼儿进行写生。幼儿在维吾尔族音乐轻松的伴奏下,有的幼儿边跳边画,蘸着水粉颜料,大笔一挥,无拘无束;有的幼儿很认真的盯着老师数她头上的辫子;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幼儿由于不会画老师跳舞的手,把自己的小手放在纸上用笔画出轮廓,竟也有模有样。幼儿通过画笔大胆表现,因人而异,体现了“我的绘画我做主”的自主创新意识,也感受到了水粉画创作的快乐。

二、培养教师观察、提问和反思能力

教师的观察能力就是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带有一种主观目的对幼儿绘画发展能力的客观信息资料进行收集的一种能力。我们意识到教师只有及时准确地观察幼儿的绘画表现和能力,才能帮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例如,在幼儿的自主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客观记录幼儿的问题和表现,及时捕捉幼儿各种行为和反应,充分了解幼儿的需要,才能准确的判断出幼儿当时的情况和心理变化,进行恰当的帮助和处理。同时注意追问每一次提问的教育价值,用恰当的语言并结合幼儿已有经验提出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努力避免太容易的问题没有教学意义,太难的问题幼儿又不理解回答不上来,力争把问题问得恰到好处。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们通过观摩教学、课题研讨、专家辅导、教育笔记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教师反思教学的能力,从而发现问题,交流困惑、总结经验,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进一步增强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三、提升教师绘画中随机指导能力

教师的随机指导能力是指教师对幼儿独立进行自主绘画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能力。要改变当前教师随机指导几乎只是协助幼儿进行绘画或者直接告诉幼儿应该怎样画的情况,改变用教师的思考代替幼儿思考,用自己的描绘代替幼儿的创作的情况,就必须提高教师运用合适的方式去启发、帮助幼儿思考,根据现场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能力。例如,在小班的手指点画教学中,多数幼儿在画面上点出了无数彩色的圆点,而没有围成一圈凑成花瓣,这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孩子,更不应该直接帮助幼儿点成花朵,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告诉幼儿花瓣是围着花蕾的,应该点成一个圈……再例如,当发现幼儿停笔不动或左顾右盼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了解幼儿遇到的问题以及创作的意图、心态,多给幼儿正面的回应,找出幼儿成功的地方加以鼓励,并通过语言上的提示、问题的启发,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创作意图,找到创作的方向继续画下去。教师的鼓励和支持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忌使用打击幼儿的语言,更要杜绝讽刺、诋毁的话,鼓励幼儿敢于想象、敢于画。

四、提高教师多元评价绘画的能力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4

1.1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

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观看。教师只注意到幼儿思维的集体形象性,而忽视了幼儿理解抽象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呈直觉行动式的特点,将数概学念以教师重复讲解演示,幼儿反复模仿练习等方式进行传授,传授的知识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幼儿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

1.2传统数学教学无视幼儿的个性差异,以同一标准塑造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知识太抽象,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寻求知识的内在规律很难,于是就越俎代庖,忽略了幼儿主体的作用。其实正因为数学知识的抽象,更应该让幼儿借助对物体的操作,大量积累感性经验,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

2蒙氏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蒙特梭利数学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和蒙氏教具可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专心、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理解力的发展。本学期我园开展蒙式数学课题研究,采用蒙氏数学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数学思想融入到简单有趣的教具中,孩子在兴致勃勃的玩教具时就潜移默化地理解数学概念,形成形象生动的直观思维,利用操作材料成功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在操作中认知,提供给孩子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读、写、算。因为蒙氏数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弥补传统数学的不足,蒙氏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学中玩,玩中学”玩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蒙氏数学里有趣又多样的操作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个学习操作过程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并不是老师强迫孩子学,孩子也不要背口诀,而是在游戏中、操作过程中学会的,孩子在剪、拼、贴、画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带动大脑思维,它能提高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味地获取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蒙氏数学在小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学具,在操作中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了观察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孩子蕴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孩子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件事听过之后,没过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记往;假若再亲自操作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对幼儿来说,亲自“做”的效果远远胜过对他说、让他听。蒙氏数学课程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学具,早期的数学学习都是建立在幼儿操作的基础上,蒙氏的学具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遵循数学概念的形成规律,为孩子提供的材料具备多样的形式,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幼儿在操作活动有利于学会按顺序、全面地观察事物,在比较中抓住事物的特点。结合幼儿的特点,我们在学习排序时,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人手一份的《小熊的一家》学具,在幼儿操作活动的前期,我们先训练幼儿掌握良好的规则,即有序地取放操作材料,在每次操作进行之前,要求幼儿把学具拿出来,一一摆放在工作盘上还结合儿歌“学具拿出来,桌上摆一摆,小手顶一顶,全部都摆开,轻轻拿,轻轻放,我们的学具,我最爱。”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实验,幼儿养成操作的全面观察习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材料的暗示图形,帮助幼儿独立地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如小班第2册《学习高矮》这个活动提供的学具“会变的小丑”总共有三个小丑,每个小丑分头、上身、下身三个部分,幼儿在组合“会变的小丑”时,经常会重组错误,如果老师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幼儿很快发现在学具的右边都有星星、圆圈、雪花的暗示语,根据暗示语马上就能把图形恢复原样。表象的积累和经验的丰富反过来又促进幼儿的观察,通过观察来理解数学的概念,使幼儿的抽象、概括、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大大提高。

3.2运用游戏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如果组织不好,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现象,因此,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个任务。在小班初期,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和成人正确的引导、恰当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动方式成正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游戏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发展。游戏犹如打开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地将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源流,通过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在数学活动中,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千方百计地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利用学具《小熊的一家》学习配对时,笔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哎呀,不好了,小熊兄弟被大灰狼捉走了我们趁天黑去把它救出来吧”幼儿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玩救小熊的游戏了,大家准备好了。”利用帮助小熊兄弟具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效果也会更好。

3.3实施过程重视幼儿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

蒙氏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强调幼儿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好习惯一旦养成,终身受益。如学具的收放常规,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收放物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幼儿自己整理学具,其实是非常好的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机会。幼儿在操作整理中学会了分类,在教室的区角里体现最明显,没有上蒙氏课时,我们经常多次重复他们玩好玩具,要分类收拾,但是孩子总是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做,开展蒙氏活动后,孩子进步特别大,现在的玩具分类很清楚,幼儿都能整齐有序地收拾摆放。教师还可以利用工作毯帮助幼儿管理好自己的学具:要求幼儿摆放学具时应始终都在工作毯上进行,养成了认真做事、细致、有主动性的习惯,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操作,不会将学具丢失或与同伴的混在一起。

3.4操作活动重视合作,为幼儿创造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操作活动虽然每人一套学具,常以独立的形式进行,但不意味缺乏合作,在操作前,或操作中,老师经常发现,在一些相对较高层次的材料或相对复杂有难度的材料前,因为幼儿发展能力不一样,能力差的幼儿往往离不开同伴的帮助,往往需要一起讨论,互相学习,幼儿在与同伴共同操作,共同讨论中,相互启发,解决问题,加深认知。合作促进幼儿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活动室里建立“展示台”。引导幼儿随时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里面贴上幼儿的作业,幼儿在课间非常关注这一栏,他们争着在课间围过来,找自己或是同伴的作业,互相评比,看谁得的星星数多,让老师倍感欣慰的是,以前最让我们头疼的课间,现在变得很井然有序,改变了幼儿爱闹哄哄,打打闹闹的局面。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幼儿创造性也得以发挥,在向别人介绍自己作业情况的同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也得到培养。

3.5注重实际的运用,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纲要》中指出,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数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孩子在盥洗的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对应现象:一只杯子内放一把牙刷,一个小朋友用一条毛巾,并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是一样多的,但如果有位小朋友没有来,就会出现小朋友少、毛巾多的情况;进餐时,教师请每个小朋友排队取走一杯牛奶和一个蛋糕来感知对应的方法。再如幼儿通过给插座圆柱体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住后边的一个,因此站队时,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使幼儿运用数学思维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体现;相反,大量的生活经验做基础,也可以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4采用蒙氏数学教学的成果总结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5

1.第一种是以数学教育占主导地位。

在这种整合形式中,数学教育居于主题活动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主题活动的总目标的设计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应占主要地位。主题活动的展开是以数学教育活动为主线进行的,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则主要是服务于数学教育活动的展开。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数学教育的子活动之间的安排应遵循数学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各数学子活动的开展是独立的,幼儿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往往是新授的,它需要严格遵循每一个数学内容内在的规律来开展。例如大家所熟悉的数学主题性探索活动《超市购物》,活动所设计的主要目标———物体分类、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认识人民币的换算关系等都属于数学目标。整个活动所安排的12个子活动中就有9个是数学教育活动。这9个数学教育活动的安排也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前面内容的学习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准备,即数学组成的学习为加、减做准备;加、减的学习为认识人民币做准备。每一个活动单独进行,遵循了各内容教学的逻辑性。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幼儿理解各数学内容以及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在整个主题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在幼儿认识数学内容之前,安排了2个认识商品的子活动———制作、装饰钱包的美工活动,目的在于为幼儿认识数学内容提供相关的知识经验积累,为幼儿的购买商品活动提供方便。这样的安排是必要的,但在整个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属于从属地位。

2.第二种是以数学教育占辅助地位。

在这种整合形式中,数学教育居于主题活动的从属地位,是为整个主题活动及其中其他活动的顺利开展服务的。在这种整合形式中,数学教育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单独式的,一种是分散式的。单独式的是指数学教育在主题活动中以独立的活动内容出现,即此时的数学教育活动是作为主题活动的一个子活动所进行的。在这一子活动中所学习的内容是专门的数学内容。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数学活动在主题活动总目标的设计中一般要求有数学活动的学习目标,但不是主要的目标。数学活动的开展也只占整个主题活动的一小部分。如在大班主题活动《超市》的目标设计中,有关数学方面的目标只有一点,就是认识人民币1、2、5、10元,了解其简单的运算关系。而此主题活动的主体目标定位是社会性方面的,这一方面的目标有3个。主题目标所确定的这个数学目标是为社会性目标服务的。分散式的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分散地渗透于主题活动的各个子活动中。幼儿在子活动中所接触的数学内容只是活动的其中一部分或作为学习其他内容的一种手段或形式出现。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数学活动在主题活动总目标的设计中一般不出现。其学习的性质更多的是复习性的,或者数学的出现更多的是工具性质,是其他活动需要应用数学这一工具去解决其遇到的问题而安排的。以这种形式出现的数学活动其教学的逻辑性较差,幼儿所感知的数学内容也是较为零粹的。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活动设计中,有关数学活动内容的只在其子活动《蛋宝宝》中出现,目的在于“顺手”教会幼儿封闭数数的方法,这种学习和内容安排对于整个主题活动的影响是有限的。

二、领域层次下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领域层次下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是指以领域活动为依托,强调幼儿数学教育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共同促进幼儿早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种学科之间的整合既是学科发展过程内在规律的一种体现,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一种中观层次下的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整合,与宏观层次下的幼儿园课程活动的整合相比较,这种整合的学科较少,对于幼儿教师更具操作性,也更符合幼儿教师的实际能力。根据幼儿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或领域知识整合形式的不同,这种整合有两种形式:

1.第一种是数学教育中的领域渗透。

这种形式的整合是指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有机地渗透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知识,使其他领域或学科知识在数学活动中得到巩固和升华,同时也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得到其他领域或学科知识的支持。数学知识是物质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的抽象反映,而幼儿的思维则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因此,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需要得到以反映客观世界的其他领域或学科知识的支持,才能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和发展。为此,幼儿数学教学应该从传统教学的套路中走出来,应不局限于数学学科,应综合应用其他领域或学科内容来充实数学教学,应不断从其他领域或学科获得支持和吸取营养,走综合思维之路。幼儿数学教育中的领域渗透,要求幼儿教师应善于发现领域或学科渗透的结合点和交叉点,并以之为根据进行领域或学科间的有机渗透。这些结合点和交叉点也许是内容上的,也可能是教学方法上的或思维方法上的,等等。但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都要求做到自然和融合,不能以牺牲数学学科教学的特征为代价。那些“变了味”的,形式上热热闹闹,“拼盘”式的做法,不仅不能发挥学科整合的“1+1>2”的优势,而且使数学教育原有的价值也不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幼儿数学教育首先应姓“数”,应把提高幼儿早期的数学素养作为其根本的落脚点。不管以什么形式进行整合,或者与哪一领域或学科进行整合,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和工具作用,应该是幼儿数学教育所应遵循的整合规律。

2.第二种是领域教学中的数学渗透。

这种形式的整合和渗透是指在各领域或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教育。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引导幼儿在其他领域或学科的学习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数学,感知数学概念;二是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并产生良好的互动,最终让幼儿获得一个实用的、开放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的应用性决定了它涉及领域的广泛性。这种广泛性要求在进行其他领域或学科的教学时,教师应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求教师实现数学教学由数学领域向非数学领域的迁移,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对于其他领域或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和对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作用。做好领域教学中的数学渗透,要求教师在进行某个领域或学科教育时,不仅要有本领域或学科的教育目标意识,也要学会从领域渗透的角度来思考某个活动内容是否可以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以及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技能来解决领域或学科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这种渗透性的数学教育虽然不具系统性,甚至带有随机性,但它化整为零,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数学教育更生动、更自然、更灵活,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三、学科层次下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

学科层次下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把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整合起来的教育。这是一种微观层次下的课程内容的整合。如果说主题和领域背景下幼儿数学活动的整合揭示的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外在规律的话,那么学科层次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则是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在规律的要求和反映。因此,这种整合更为自然,更能发挥整合的综合功能,也应成为教师贯彻整合思想,优化数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数学知识的基本特征,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知识内在的关系和联系,把有关数学知识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发挥数学知识的合力,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根据所整合的数学知识的不同性质,这种整合有两种形式:

1.第一种是同一性质的数学知识的整合。

数学知识按其反映的事物性质的不同,可以初步分为数、量、形体、时间和空间等知识类型。同一性质的数学知识的整合是指在相同性质的数学知识之间进行的整合。如在有关数概念的内部进行的整合,在形体数学知识间的整合等。由于同一性质的数学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这些数学知识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其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也可能是最大的。教师把这些知识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能够实现最优化的效应,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所感知的数学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缩短幼儿学习数学的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可以解决因幼儿园整体课程容量的扩大而给幼儿数学教育课时压缩所带来的困惑。例如,对于几何形体知识的整合,往往采用新旧知识的整合形式,即幼儿在学习某一新授知识的同时,整合与之相关的知识(如学习长方体整合长方形或正方体)。这种整合把幼儿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有机地连接起来,不仅有利于幼儿区别容易混淆的两种形体知识,在比较中加深对两种形体知识的认识,而且减少了专门复习旧知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益。

2.第二种是不同性质的数学知识的整合。

幼儿教师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

幼儿在迈入幼儿园的那一刻,已然走上了成长的路。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学习路上的基础教育,同时还是引导他们未来成长的核心教育,能够对幼儿的人格塑造产生最为本质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科目中,语文阅读是十分受幼儿欢迎的一个学科。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具有强大的好奇心理,渴望认识和探讨外界的事物,而幼儿语文阅读教材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探索需求,给予了幼儿学习的乐趣。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同样涉及幼儿园教学,为了促使幼儿园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幼儿园教师应当尝试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发现他们的乐趣和学习兴趣所在,并以此为基础,创设一些趣味的阅读活动和教学内容,进而使得幼儿的目光集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始对教学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合理的创新,但是很多时候的创新内容并没有太大的适用性,而且有些教学体制的改变,直接减少了对学生的约束,他们更加不愿意停留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随之产生了各种“不愿意学习”的行为。幼儿的内心存在着人类根本的纯真和活泼,他们喜欢无拘无束地进行游戏,同时又对外界事物有着相当高的学习兴趣,渴望去认识和探索。一般而言,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为幼儿的这种探索提供方向和渠道,但是由于缺乏实质的教学方法,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未能够充分地调动,他们在对语文教材上的图画内容进行学习以后,更加愿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探讨,不愿意继续停留在教材上。此外,幼儿园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长期采用了教师导读、学生跟读的做法,幼儿在最初的跟读尝试中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也觉得非常有趣,但时间一长,幼儿的活跃内心又重新凸显出来,不再愿意受到约束,无趣地进行跟读,进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逐步降低。

二、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幼儿实际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幼儿园语文教学观念,总是将教师放在了知识传授者的位置,幼儿则处在学生的角色上。但是很明显,幼儿与学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幼儿园的存在,本身是一个过渡阶段,是通过细心引导使幼儿成长为学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规范,使他们明确地找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幼儿园教师则将幼儿视作了学生,采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本质上也是一种直接教学,而不是合理的引导教学。为此,教师需要优先转变教学观念,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引导,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语文阅读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对他们成长的作用,进而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幼儿的实际语文阅读能力。

2.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进行图画引Ы萄

在幼儿园中高段的语文阅读课本中,存在着大量的图画,而幼儿对语文阅读课本最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这些图画,如果教师以语言文字和拼音的方向直接进行教学,幼儿的学习兴趣会十分低,整体的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不妨从幼儿对语文课本图画的兴趣出发,进行引导教学。比如,在学习《小乌龟看爷爷》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乌龟出发,描述它的图画颜色以及乌龟这种动物的相关特点,进而引导他们对这一学习内容产生较高的兴趣,使得语文阅读教学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

3.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为幼儿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乐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最为看重乐趣,无论从事哪件事,都渴望以一定的乐趣为基础。因此,教师也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活动适时地添加到语文阅读学习中,寓教于乐,产生更高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带领幼儿进行阅读的时候,可以鼓励他们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进而运用课文中的角色语言进行交流,使得整个语文阅读课程变得充满乐趣,这样能够让幼儿在享受活动的基础上,无形中接受到更多的语文阅读知识。而且幼儿活动教学比直接地教学更加切实有效,学生也更加愿意接受。

总之,新时期幼儿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大对幼儿语文阅读学习的引导,并通过图像引导教学和活动教学,最为科学地提高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静.幼儿园教育情境中教师评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