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价值评估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1
1.1工作流引擎设计
本文所开发设计的广播电视企业客户价值评估系统,在实际的客户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审核,因此需要进行工作流引擎设计,一般工作流引擎的划分是通过职责进行的,主要实现分配评估审批业务、迁移和调度审批流程以及管理和创建具体工作流实例,其主要组成元素包括实例管理、流程加载及解析、远程服务、持久层管理、流程执行器五个方面,不同的元素之间的工作可以进行协同处理,通过调用相应接口进行。
(1)实例管理:此部分主要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操作,其主要功能包括工作流实例的状态管理、启动与查询等。
(2)流程加载和解析:流程定义一般借助的是专业可视化工具,并能够生成标准格式的XML文件,它实现了系统的执行输入和业务流程描述。在需要进行加载此文件时,执行相应的流程定义模块,加载成功后解析流程文件,以对象的形式进行保存,方便执行器的查询操作。
(3)远程服务:借助于NetRemoting,远程服务为系统的管理程序以及业务逻辑程序提供了工作流访问接口,其实现方式调用外部接口,远程访问的互操作接口也是通过此种方式提供给开发平台系统。
(4)持久层管理:工作流数据的所有操作都是借助于持久层来完成的,持久层是面向对象技术与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桥梁,主要为工作流引擎提供数据保障,通过持久层的管理,工作流引擎摆脱了特定的关系型数据库,具有将强的适应性。
(5)流程执行器:此部分是工作流引擎的核心部分,是流程加载和解析之后进行工作流运转管理的关键环节,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接口的形式与其他模块进行交互,流程执行器的主要活动包括流程实例初始化、流程业务自动调用、当前任务及后续分配管理以及实例调度管理等。
1.2ETL功能设计
ETL功能设计主要包括会话、映射和工作流三个模型。ETL规则的抽象是通过映射模型来完成的。实现数据目标与数据源之间的映射规则的确定是ETL任何的核心,也是完成数据加工工作的前提条件,其必须依据映射规则进行。在进行客户评价评估系统分析时发现,映射规则的复用性较强,可以将同一映射规则应用于形态各异的ETL场景内。在进行设计映射模型时,对数据目标和数据源进行了抽象,而映射的实例则通过会话进行描述。映射目标和源的确定是实例化映射时产生。通过一系列的会话完成具体ETL任务的设计,设计完成后会话运行的管理和组织则统一交由工作流引擎进行处理。客户价值评估系统中对于ETL任务的定义和描述是通过XML文件来完成的,具体操作是先进行ETL任务模板的设计,此设计必须符合客户价值评估的应用场景,由技术人员进行;然后由数据库开发人员进行属性赋值,必须严格按照任务模板进行;完成任务的定义后,由工作流引擎进行加载和解析ETL任务定义文件。ETL任务定义文件生成后,必须借助于特定的ETL工具加载ETL任务描述文件后才能够运行。ETL工具进行加载和调度管理ETL任务描述文件的依据是其内部的运行策略。
1.3客户价值评估设计
广播电视企业客户价值评估是通过构建客户价值的决策树的方式建立客户分类标准。主要通过客户数据进行类别的训练,形成观察集齐全的训练集。本研究中的广播电视企业客户价值评估的实现方式主要是产品营销价值挖掘和潜在客户挖掘。产品营销价值挖掘根据广播电视企业客户价值评估系统设计原则,建立客户等级后尽量进行内部产品的营销。本研究的客户价值评估系统在进行营销价值挖掘时采用的是决策树分类算法,结合潜在的购买和历史的数据,训练决策意愿树,在得到新的客户信息后,以客户价值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分类结束后由客户经理进行任务的分配,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同时,提升营销成功率。不同的影响活动和不同的客户信息,生成的分类结果不同,可以结合设计经验及历史数据,根据客户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话、地址、学历及职业等建立客户信息模板,在进行客户购买意愿的划分时,可以通过高、中、一般、低四个等级来对不同的客户群进行划分,并将分级后的客户信息以特定的模板导入客户价值评估系统,客户经理经过身份验证后,可以根据服务人员的特点及营销产品性质进行客户名单的分配。
2数据库结构设计
2.1数据库设计原则
(1)规范命名:为方便设计、维护、查询,所有的库名、表名、域名必须遵循统一的命名规则,并进行必要说明。
(2)并发控制:为了保证数据在交换过程中的正确性,设计中应进行并发控制,,即对于同一个库表,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有控制权,其他人只能进行查询。
(3)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为了保证跟前台程序的数据一致使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必须遵循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
(4)安全性原则:出于对数据的保护的作用,数据库里面的信息有些不能对外人泄露,所以必须避免外人随便获取。
(5)为了提高系统的检索速度,在数据表设计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数据冗余度;为使数据表中的信息量和规范化程度达到一个较好的结合点,对范式的控制也应该严谨实用,提高系统性能
2.2物理结构设计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外资并购 商标 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泛指以取得企业的财产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合并、股票买入和经营权控制等活动。在我国,外资并购指的是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外资进入中国的方式有了重大改变,那就是与中国的知名品牌企业合资。外资的进入虽然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但外资进入中国时所采取的所谓商标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品牌损失和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威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状况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为了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的可视性标志,即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所构成的标志。外资企业愿意并购中方企业,更多看重的是中方企业的商标价值,因为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商标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产品的标识,更多意义上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文化和在所属行业中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标识一个企业的商誉。特别是驰名商标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在外资并购中必须要对商标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交易双方明晰商标价值,尤其是让被并购企业清楚知道自身商标的价值。然而由于商标评估存在种种问题,以至于中方企业的商标的价值被低估甚至不作价拱手让与合资企业。如1994年,“金鸡”品牌的持有人——天津日化四厂,为了引进外资,与美国莎莉集团所属奇伟日化公司合资组建了中美合资奇伟日用化学(天津)有限公司,当时金鸡鞋油已占据中国鞋油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合资时金鸡品牌却只折价1000万元。又如广州饼干厂与香港一家公司合资时,将其在50年代注册并享有盛誉的“岭南”商标无偿转让给合资企业使用,这都造成了中方的巨大损失。
二、商标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资并购的前提和难点是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和评估资产。科学准确评估商标的价值,合法公正地处置商标,有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维护双方企业的利益,推动和保障外资并购的顺利实现。目前在商标价值评估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缺乏有关商标评估的法律
国家工商管理局曾在1995年颁布《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规定企业转让商标或以商标权投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接着1996年又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但该办法只对商标评估机构的条件、业务范围及评估原则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规定,而对商标价值的构成、评估的具体方法等商标评估的实质内容为予明确,操作性不强。然而这两个规章在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被废止。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关于商标评估的法律法规。
(二)评估机构不规范
商标等指知识产权的评估技术含量高、程序要求严格,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对资产评估机构的设置把关不严,对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常常出现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差距极大的问题。
(三)评估方法不科学
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三种,即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评估对象和评估目的不同,评估方法也不同。有些单位却是不分对象和目的,只用一种方法或用错了方法。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导致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中,标准不统一,高估低估现象严重。
(四)不重视对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评估
有的中国企业在重视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却忽略了通过自己长期经营形成的商标等知识产权,在评估时将这一部分资产价值低估甚至没有将这一部分资产作价,造成商标流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其损失更为巨大。
三、完善外资并购中商标评估
(一)加强商标评估理论的研究
商标评估是按照一定的估价标准,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计算确定商标资产在某一评估基准日时现时价值的工作。商标价值构成比较复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比如,商标的设计、注册、广告宣传等费用,商标的使用期限、侵权状况、法律保护程度,商标的显著性以及商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商标资产依附于有形资产发挥的作用,包括所使用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与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等。④加之我国开展商标评估的时间较短,积累经验还不够。为了促进并实现商标评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应当在借鉴国外商标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商标价值的现状和具体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影响商标价值的定性因素及定量计算方式,逐步发展一套更加科学合理和规则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以及技术规则,通过有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商标价值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二)完善商标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当前商标评估无法可依的状况,应加强商标评估立法,制定商标评估的统一法律规范,详细规定商标评估的形式、时间、表现、机构及工作人员,建立和完善商标价值评估制度。
1.关于商标评估标准和方法。在商标评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商标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通过法律法规将其确定下来。
2.关于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国家工商管理局曾于1996年颁布了《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玩忽职守,使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所在地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或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除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视其情节予以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让商标评估机构在对商标价值评估失实时仅承担警告、罚款的法律责任并不能起到处罚作用,也不能有效遏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并且该规章在2001年被废止。虽然随后国家出台了《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但是这两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并没有规定评估机构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我国没有相关法律对商标等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应承担的责任做出任何规定。由于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我国商标评估价值失实几乎不承担任何责任,如经济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法律责任,尤其是法律责任,导致背离商标实际价值的评估现象屡见不鲜。针对这一情况,在商标评估立法时要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法律责任。
3.关于外资并购时的商标价值评估。外资并购涉及外方企业,与企业并购时双方都是中方企业不同,外资并购时企业商标等无形资产被低估甚至是没有估价,会造成商标流失,造成损失,尤其是造成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流失时损失更大。因此法律要对外资并购时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评估做出严格的规定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强化企业商标保护意识,重视自身商标价值评估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资产的计价是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由于包括知识产权在内无形资产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取得成本的不可分性,使得大量无形资产不能确认和计量,即使确认入帐,但计量的成本也往往是不完整的。导致专利、商标、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在研制、开发过程中投入的费用并没有计入无形资产成本,使帐面上反映的无形资产价值与其真实价值相差甚远,这样当企业发生产权变动或产权交易时,帐面无形资产价值并不能成为交易的价值基础。所以当企业涉及资产拍卖、转让、企业兼并、出资、出售、联营、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时,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就成为必要,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⑤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身具有巨大的价值。中方企业作为外资并购的目标企业,要增强商标价值评估意识,要认识到商标价值评估是必要的,以商标使用权作价出资时要同并购企业商定商标评估办法确定商标价格,避免企业自身商标价值被低估甚至是无偿转让。中方企业与外方企业应当商定评估机构选择办法,比如双方共同选择、委托第三方选择等,应当选择有资质且资质比较高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机构做出报告后,应当聘请无利害关系的独立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判断评估报告依据的资料是否充分、真实,评估方法是否科学、评估程序是否公正、合法,调整参数是否科学、合理,最终得出评估结论是否真实、可靠。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3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历程,这也决定了企业价值最大化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更注重职工的权益,更注重创造、累积社会财富,更注重各方利益的协调、一致,还注重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所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明显要比其他财务目标、管理目标要优越。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具体特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企业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都能得到满足;二是更好促进企业发展,不仅能实现企业短期、长期的利润最大化,还能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市场拓展、产品研发等能力;三是能更好的保障企业投资方的利益;四是能完善企业投资机制,鼓励知识资本的投资,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利润分配的合理化,进一步降低企业资本风险,激励管理人员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五是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节约能源、支持公益事业等。企业绩效评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有利于规范企业管理、运行。绩效评估可以促进企业的获利能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资本运行水平,促使企业经营者放弃为了谋取眼前利益而进行的短期行为,监督企业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开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2.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考核。绩效评估可以纠正以往对企业经营者就“企业利润的大小”单一考核的做法,实现对企业经营者在战略目标制定、风险管控、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提升企业经营者的全面素质;3.有利于激发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绩效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整套完善、科学的激励、奖惩机制体系,使得各项考核有明确的标准,激发企业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4、有利于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来监管企业,绩效评估的实施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管依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离不开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不但突破了以往评估的局限性,而且还丰富了评估的内容,促使企业兼顾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提高企业管理等水平,提升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帮助企业强势进入国际市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绩效评估具体方法分析
绩效评估需要相应的评估指标,传统的绩效评估方式虽然计算简单,但是其评估效果不甚理想。企业绩效评估无非每股收益、权益回报率、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但传统评估方法不能较好计算现金流量和风险因素以及资本成本,因而需要不断予以优化。如今我国绩效考核方法有EVA、BSC和KPI等多种,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视角下,对EVA和BSC两种方法具体探讨如下:
(一)EVA评估方法EVA指经济增加值,它是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利润,表现的是企业真正实现的经济利润,即是企业创造的最终价值。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EVA=NOPAT-IC×WACC其中NOPAT——税后净营业利润(它根据资产负债表及利润分配表的数据分析得到);IC——投资资本(它是企业经营占用的资本额,是企业权益成本、债务资本投入额的合计数);WACC——加权的平均资本成本(此数据由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加权求和得出)。这种评估方法是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对企业资本增加能力进行考察,很好的表现了股东价值最大化。它能有效激励和促进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构架较为明确,对企业的所有决策都产生激励作用,从而能更好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但是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发现,EVA评估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方式是以财务视角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缺乏前瞻性,没有对企业价值创造的非财务指标加以分析,导致投资者、经营者的短视。
(二)BSC评估方法BSC即为平衡计分卡,它由早期的评价系统发展而来,不断将员工精力、具体知识综合运用于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中,对于企业长远的工作绩效考核极为有利。BSC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使经理明确其要完成的工作使命。它在传统的财务指标方面,还增加了客户方面、学习与成长方面、内部运作流程方面的非财务性指标。相对于EVA评估方法而言,其既保留了财务指标,又添加了超前指标,对于未来企业价值增加能力进行了评估,使得企业当前的利润与未来绩效更加均衡。不过,BSC平衡计分卡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各种非财务指标带有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实际操作具有较大难度,如何确定关键指标成为这种方法运用的阻力。同时平衡计分卡没有对员工、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予以重视。
三、结语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4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模型的构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该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理得出最终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据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按照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在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集:
步骤2:确定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可以通过AHP来确定。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利用1~9比例标度,对在同一准则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评分,在xi与xj之间比较赋值,其中xij代表i指标对j指标的重要性。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通过比较赋值,可以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专家将其转化成一个综合判断矩阵,通过特征向量法来计算判断矩阵的排序向量,从而可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果构建的判断矩阵为A如下,求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这个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
最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识水平的差异,难以确保评价者对多因素评判的思想逻辑的一致性,因此为了保证层次单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根据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将指标评语分为若干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通过采用德尔斐法对各评估指标所隶属的评语等级进行考察,从第i个指标对第j个评语等级vj的隶属度rij,由此得出第i个因素u1的单因素评判集ri=(ri1,rr2,…,rin),那么m个单因素的评判集就构造出一个总的评价矩阵R:
3 实例分析
本文通过AHP和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类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评价指标集
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研究类论文)的基础上,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如下图所示。评价指标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为:
步骤2: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本文中,作者邀请了多位工程硕士领域专家与教育专家给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评分。然后,利用加权算数平均综合向量法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步骤3:确立一个评价等级集
依实际情况及计算量大小,本模型将待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等级分为5个级别,建立评语等级:
步骤4:明确隶属关系并建立模糊矩阵
文中以某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例,采用比值法确定单因素的隶属度,即每一级所占的数目与该指标所有评价项目总数之比为该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详细的评价情况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标的隶属度为: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属于(优,良,中,较差,差)的模糊隶属度为(0.1349,0.5044,0.3607,0,0),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求解的最大隶属原则,我们可以确定工程硕士论文质量评估的结论为良。
4 结 论
针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论文质量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量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审专家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中的片面性。同时,本文充分考虑了评估系统的模糊性,运用模糊评价对论文质量进行评估,能够真实的反映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使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更加科学客观。该评估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可实现软件化,即用计算机编程对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简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该评估模型在其余类型的论文质量评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士峰.工程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81-82.
[2]王庆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统的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综合模糊评价[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99-103.
[3]黄秋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解决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5
【关键词】核心能力;企业价值评估;贴现现金流量法
一、核心能力的基本理论
(一)核心能力的概念
“核心能力”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 “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提出。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能的学识”。核心能力是公司的主要能力,是使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强项,是其它对手很难达到或者无法具备的一种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核心能力给出如下的定义:核心能力是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独特的、能够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也可称其为核心竞争力。
(二)核心能力的特征
1.价值性。判断企业的某一种竞争能力是不是核心能力,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具有价值性,能否为企业带来收益,特别是能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2.延展性。企业核心能力的延展性是指企业的核心能力不仅要满足企业和顾客现在的需要,而且要能够满足企业和顾客将来潜在的需要。
3.独特性。成为核心能力必须是本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如果这种能力被行业内所有企业普遍掌握,就不能称其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必须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不能够被竞争对手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
4.路径依赖性。核心能力包含了企业的独特技术技能、操作技巧和诀窍、组织管理和文化特征,都是很难用语言、文字、符号来直观表达的,对外界乃至企业自身来说都是隐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核心能力对企业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
5.动态性。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之后,不可避免地面临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升问题,否则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很可能失去其竞争优势。所以,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要不断地创新、培育和发展,重新配置资源和企业定位,更新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维持并扩大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一)基本理论
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的确定性情况下的资本价值论。1958年,著名理财学家弗兰克・莫迪格莱尼(Franco 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ertor Miller)发表了给理财学研究带来重大变革的学术论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与投资理论》,对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把不确定性引入了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体系中。1973年,美国布莱克(Black)与舒尔斯(Scholes)两位教授提出著名的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为评估企业潜在的获利机会价值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保证。新经济时期人们对企业价值有了创新性的认识:企业价值是现有的各种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之和,再加上企业所拥有的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这种企业价值的评估观点代表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最新发展方向。
(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目前比较通用的是贴现法。贴现现金流量法(拉巴波特模型Rappaport Model)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教授Alfred Rappaport创立的,是目前国内外企业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估值方法。具体含义是,企业首先要对持续经营条件下企业所能产生的未来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进行估计,并按照事先确定的贴现率(或资本成本)将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然后计算出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方法,也可以称作拉巴波特模型。
用公式表示为:
a.是目前公认的最科学、最成熟、最精准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b.适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估价。
c.折现率r指的是并购方所要求的一个最低收益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确定,即:
K=Rf+β(Rm-Rf)
式中,K=权益资本成本;Rf=无风险收益率;Rm=市场平均收益率;β=风险溢价系数;(Rm-Rf)=风险补偿率。
三、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评估的相关性分析
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净资产价值+资产溢价+协同溢价
1.净资产价值。净资产价值是目标企业的实际账面成本,在总额上等于所有者权益,可以直接在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取得数据。
2.目标企业的资产溢价。资产溢价主要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因每家公司的无形资产的构成不同,所产生的价值大小不等,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判断评估。
目标公司的评估价值实际上是市场价值,通常用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度量,这部分资产溢价主要取决于公司品牌、商誉、营销网络、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价值,通常称之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也是企业进行战略并购的驱动力。
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支撑,从而也成为企业价值增长的根本保证,进而企业的潜在价值水平取决于企业内部差异性知识积累和利用所形成的企业核心能力方面。与企业的外部条件(如市场的机会和发展状况)相比,企业的内部条件――企业的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资产溢价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目标企业的资产溢价的评估实质上就是对目标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
3.目标公司的协同溢价。所谓的协同效应是指公司并购所呈现出的两个公司合并后的总效能大于合并前各公司效能之和的现象,简单地表示为“1+1>2”。并购企业为此付出高于目标企业市场价值的部分被称为并购溢价。
企业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和企业盈利的源泉。企业通过并购资源(内部的和外部的)整合,充分实现协同效应,这将加强企业内在的核心能力,并通过提高竞争优势和加强核心能力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在完全的资本市场上,市场对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的评价就是通过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或预期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来衡量的,因此,并购的价值的创造就是增加合并后新企业的净现金流量,而这部分价值反映到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上,就表现为并购溢价。
因此,可以构建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P=NV+V+SV
式中,P――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整体价值;NV――目标企业净资产价值;V――目标企业资产溢价;SV――并购后估计的潜在价值让渡给目标企业的部分(协同价值)。
一是目标企业净资产价值(NV)一般按账面价值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得。
二是目标企业资产溢价(V)的评估(在这里,我们重点分析这个指标)。
一般来说,并购企业在收购目标企业时,支付的收购价格都会高于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收购价格超过市场价值的部分被称为资产溢价。如果收购价格低于或等于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目标企业股东不可能卖出自己的股票。
决定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因素相当多,其中最基本的是核心能力。当然,资产溢价作为企业潜伏的、有能力或有极大可能发展成为现时价值的一种能力价值,必须依附于一定的有形资产,才能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现时价值,所以,笔者认为目标企业潜在价值的评估模型是:
V=NV×d
式中,V――目标企业资产溢价;NV――目标企业净资产价值;d――溢价系数。
目标企业的净资产价值一般按账面价值得到,现着重分析潜在价值系数d的确定。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目标企业的资产溢价价值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是由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决定的。因此,根据企业核心能力的构成设置目标企业资产溢价系数评估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这里把目标企业价值系数(d)作为需要评估的目标层,并确定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制造能力、企业文化作为一级指标层,并据此设置二级评估层(包含n个评价指标)和相应的待评价层(评价指标根据具体行业和企业情况待定)。
a.营销能力是从销售人员的素质和组织结构、销售渠道控制力、核心客户的稳定性三方面说明企业是否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b.创新能力由目标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能力所决定,它是目标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c.企业管理能力由目标企业学习能力、战略管理能力以及企业文化所决定,它们涉及到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企业是否具有核心价值观和共同愿景,以及企业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其核心能力等多方面要素。
d.技术能力主要是看产品性能和使用性能能否为企业带来潜在市场占有率。
e.制造能力主要是评价设备的先进程度是否保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的可能性大小。
f.企业文化主要是评价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经营理念等,是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对SV(协同价值)的说明。
一般情况下,目标企业不会同意接受低于自身内在价值的价格,并购企业通常应支付一定比例的资产溢价,同时,并购企业还要事先确定并购后的企业到底能产生多少协同价值,以及将多大比例的协同价值转移给目标企业的股东,这就是SV的测算。
合理评估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是正确估计未来企业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基础,在制定收购目标企业价格时协同价值即为溢价的上限,在对协同效应进行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可以更加合理的预计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情况,尽量减少并购失败的机率。实践中,估计目标企业的价值经常采用分步计算:首先估计目标企业独立的价值(此时不考虑收购对目标企业的影响),然后估计资产溢价价值和协同效应价值。上述三者之和称为收购后目标企业价值,该价值就是并购企业为收购目标企业所能支付的最高价格。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目标企业价值一般由账面价值得到,资产溢价部分的估算实际上是对核心能力的估算,而协同价值是通过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或预期的现金流量的净现值)来衡量的,最终的价值创造就是合并后新企业的净现金流量。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企业价值评估与企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核心能力评价与价值评估之间关系呈现双向互动的态势;核心能力大小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结果,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又影响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和拓展。并购企业应该根据目标企业核心能力与并购企业核心能力的匹配状况,合理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具体运用时通过适当调整折现率来评估目标企业价值,从而避免盲目并购,降低并购失败的比率,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K.Prahalad,Gar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Vol.68,1990.
[2] 赵万杰. 基于核心技术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及整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F. Modigliani, Merton H.Miller. Corporate Income Taxes and The Cost of Capital:A Correc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
[4] W. Pursche. Building Better Bids:Syneries and Acquisition Price[J].Chief Financial Officer USA,1998.
[5] 李青. FCF方法:评估公司价值的先进方法[J]. 商业研究, 2002(7).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6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正确评估企业价值,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以此不同程度的满足市场上各参与者的需求。
关键词:Rappaport模型;价值评估;折现率
Abstract
A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 escalation of investors’ financing no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merging, the demands of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value of the firm become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study the Rappaport model, which is a famous model, finds the advantage of the model, and wants to give some suggestion to improve the model so that the model can be more suitable in China’s market.
This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firm, and then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market participators more or less.
Key words: Rappaport model; value evaluation; discount rate
目 录
一、序言1
二、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1
三、Rappaport模型介绍3
四、案例研究与分析3
(一)案例介绍4
(二)运用Rappaport 模型评估L公司价值6
(三)Rappaport模型的适用性分析8
五、结论与局限性10
(一)结论10
(二)局限性与建议10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2
一、序言
企业并购, 通俗的来讲,就是企业之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企业合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公司, 常由一家占有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中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合并可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 被吸收的公司解散, 称为吸收合并。两个以上的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 合并各方解散,称为新设合并。收购是企业通过现金或股权方式收购其他企业产权的交易行为。合并与收购两者密不可分,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企业的产权交易行为。合并以导致一方或双方丧失法人资格为特征。收购以用产权交易行为的方式( 现金或股权收购) 取得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力为特征。由于在运作中他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 统称为“ 购并”或“ 并购”, 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由于对企业的正确估价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进行并购决策,因此,在投资市场上,各国的经济学家一直都在坚持不懈的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需求来源于市场,它在并购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并购估价对并购决策起决定作用,企业并购的目的不外乎是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使企业价值最大化,那么企业在做出并购决策之前是必要进行并购的可行性分析,而可行性研究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判断待选目标是否值得并购;其次,并购过程中进行估价有助于并购双方不断发现和挖掘目标公司的潜在价值。其实对目标公司的估价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仅是对该公司现有的价值进行评估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深入发掘价值源和价值驱动因素的过程;最后,企业并购估价能为确定并购成交价提供参考并有助于双方避开并购价格风险,企业并购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交易,众所周知,交易价格的确定常常是并购双方谈判的焦点,双方对标的资产所做的估价往往差别很大,一般来讲,价值的高估或低估将直接决定着双方所要承担并购价格风险,因此,借助于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将有助于消除双方承担并购价格风险。
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模型有很多,其中Rappaport模型是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A1ned.Rappaport 提出的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该模型在理论上来说是最为科学的。
本文试图通过对运用Rappaport模型进行价值评估的案例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其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该模型提出可行的建议。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对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的回顾;第三部分是对Rappaport模型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对案例进行介绍,并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观察Rappaport模型的估价能力和适用性;最后是结论和根据Rappaport模型的局限性提出的一些建议。
二、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的出现是适应市场的需要,经济越发达,市场交易的行为就越多,企业价值评估就显得越发达。19世纪中后期,现代评估业就随着欧美等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特别是不动产评估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由于评估实践的发展急需理论指导,因而与评估相关的理论体系逐步从传统经济理论中分化独立出来。马歇尔成为第一个探讨评估方法(尤其是不动产评估方法)的现代经济学家,他提出和发展了许多在现代评估理论中广为应用的概念,在马歇尔的影响下,以探讨评估、调查方法并提供经严格定义的价值为主要内容的评估理论最终与价值理论分开,形成了现代评估理论的基础。
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最终是需要科学的理论体系和计量方法的。对企业机制进行量化计量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艾尔文费雪的资本价值理论和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的价值评估理论。他们从分析资本与收益的关系入手,利用财务分析和计量工具奠定了现代企业价值评估论的基础。 早在1906年,艾尔文费雪就在其专著《资本与收益的性质》中完整地阐述了收益与资本的关系及价值的源泉问题。 费雪于1907年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专著《利息率:本质、决定及其与经济现象的关系》,在分析利息率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资本收益与资本价值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资本价值评估框架。1930年,他又出版了《利息理论》一书,该书提出的确定性条件下的价值评估技术,是现代评估技术的基础之一。莫迪利安尼和米勒第一次系统地把不确定性引入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他们对企业价值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所作的精辟论述,解开了企业价值评估史上的“资本结构之谜”,并在此基础上,于1961年第一次系统地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和证明了企业价值评估的四种方式。1963年,他们就存在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提出了存在公司所得税状态下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模型,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导入推广和应用阶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价值评估起步很晚,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在评估理论、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方面基本是借鉴或沿用了发达国家的最新成果,因而起步较高,与国外并无太大差别,在评估理论研究方面与发达国家也基本处于相近水平。我国的资产评估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我国至今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还不够发达,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在评估方法上,对于单项资产评估经过模仿和探索开始进入成熟阶段,但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还刚刚起步。对于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多散见于资产评估教材中,很少有对企业价值评估的系统论述,大多是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移植于企业价值评估之中。
企业价值评估常用的有三种方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成本法和市场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期权定价模型也在尝试着运用于企业价值评估。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模型可广义的分为基于收益、资产和现金流量这三类。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较为适用的方法还有比较价值法。比较价值法就是选择与目标公司在规模、主要产品、经营时间、市场环境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相类似的几家上市公司组成一个样本公司群体,通过计算出样本公司群体中各公司股权的市场价值与其他相关指标的比率及其平均值,参照目标公司相应指标,来推断目标公司股东权益市场价值的方法。 目前,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期权定价也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得到了发展和运用。期权定价的研究在20世纪一开始就由法国数学家路易斯巴舍利耶奠定了基础,在1973年由费希尔布莱克和迈伦斯科尔斯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期权定价的论文《期权和公司债务的定价》。
三、Rappaport模型介绍
Rappaport模型,又称贴现现金流量法,该模型是由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教授A1ned. Rappaport提出的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他在其1986 年出版的著作《如何创造股东财富》中充分论述了各种估价参数怎样与并购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增加股东财富,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Rappaport模型是利用了贴现现金流量的原理,对目标企业以持续经营的观点来合理估计其未来的现金流量,然后再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折算为现值,从而得出目标企业的评估价值。该模型的公式几个变量说明如下:
式中:P:为目标公司的价值;
Fi:表示第i 年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
r :为企业资本成本,即折现率;
t :为现金流量的预测年限;
Ft:为预测期末的公司残值。
Fi表示第i年目标公司的现金流量。该现金流量并不等于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净额或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指扣除企业的日常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本支出和应付税款后,可分配给债权人和股东的现金流量。它等于企业息前税后营业利润加折旧与摊销减去营业流动资产增加和资本支出后的余额。
r为企业资本成本,即折现率。折现率是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的比率。是考虑投资风险后的折现率,是投资者提供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也代表了企业为获取资金所必须支付的最低价格、即资本成本。这里所指的资本成本不是并购方企业自身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是并购方投资于目标企业资本的边际资本成本。关于折现率, 一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 。
t 为现金流量的预测年限。并购方确定的预测期不可能是目标企业的整个持续经营时间。预测期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一般考虑并购企业拟定的战略和投资能够影响被评估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的年份;能合理估计资本支出的年份;预计目标企业经营利润率提高的年份,以及分析人员对被评估目标公司未来各年经营和财务预测的自信度, 预测期一般为(5—10) 年,以10 年最常见。
Ft为预测期末的公司残值。企业残值是指在其持续经营的计划年限终止时,其整体所具有的价值。由于不能理解为企业设备的残值,因而不能用设备的残值估算方法来衡量。企业残值的估算方法,一般可以假定计划年限终止时,企业进入成熟期,其现金净流量将按照一个较为稳定且较低的比率无限期地增长, 这个期末价值反映了公司资产在预测评估期以后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
四、案例研究与分析
随着企业并购浪潮的席卷而来,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在我国,目前有着许多企业评估的方法,但是从理论上来说,Rappaport模型是较为科学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因此,理应得到我们充分的重视。
本文通过选取F公司拟收购的L公司为例,研究Rappaport模型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运用。
(一)案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