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1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围绕宣传贯彻中国妇女“十大”精神,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引导广大妇女干部认清自己的特殊身份,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理论素质;要通过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客观实践等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与本领。
二是着力培育和开发女性人才。全面实施《区**—**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大力培育女领导干部、女性经营管理者和女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配合组织部门不断推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努力适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更多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加强失业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结合社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需要,重点进行家政、插花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实现就业,解决自身及家庭生活问题。
四是抓好家庭教育工作。以社区德育中心、家长学校、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等为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着力引导全区广大家庭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指导各社区家长学校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实地考察要求,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家长学校检测、评估工作;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推动家庭教育课程进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者培训”。二是继续配合市妇联实施“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百场公益讲座、千次家教活动、万户家庭受益)。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新思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深入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开心一课,健康成长”专题讲座;继续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提高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三是促进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探索家庭教育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跟踪、督促承担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家庭教育课题按时完成。组织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子方法,营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提升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举办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年底对家长学校进行评估考核。
五是加强信息调研。重点围绕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外来务工妇女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新问题、家庭教育等进行信息调研。通过走访慰问、专题研讨等活动,组织力量深入街道和社区,现场实地了解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进一步找准各类问题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服务群众为主题,进一步引领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
一是实施“115”巾帼创业发展行动。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整合有效资源,努力创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3个、树立“巾帼党员示范岗”2-3个、表彰“巾帼创业明星”10位、发放创业发展奖励资金2万元。
二是开展“岗上建功”活动。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结合相关工作活动,评选表彰“巾帼文明岗”20个、“巾帼岗位明星”10位;
三是开展“岗下创业”活动。开展“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开展巾帼牵手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行动,与企业家联合开办提高女性创业能力(GETAhead)培训班,增强妇女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是开展走访活动。六一期间开展“情系单亲母亲,关爱特困女童”活动,走访慰问35户特困家庭和百名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同时,“三八”期间,开展“送保险、送体检、送智慧”活动,并慰问百名特困单亲母亲。
五是继续实施“家庭文明”工程。评选表彰“五好文明家庭”15000户、“和谐家庭”标兵户100户、“文明(楼)院”30个、“好邻里”11位。深入社区指导“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
六是组织庆“三八”文艺演出活动。举办“巾帼和谐花盛开——鼓楼区‘庆三八妇女节?迎国庆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六是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工作。认真接待并处理好来信来访,为广大妇女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力争结案率达100%。
三、以普法维权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开展维权普法宣传活动。启动“三八”妇女维权周、禁毒宣传等活动。以贯彻《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新颁布的省实施办法为重点,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悬挂横幅、发放读本、以及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宣传新颁布的《**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各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法律法规,推动男女两性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协调司法局深入街道社区,以“妇女法制宣传教育与依法维护妇女权益”为主题,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服务、司法援助等活动,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在6.26来临之际举办国际禁毒日活动——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进戒毒所开展帮教活动,恢复和增强失足妇女生活信心。进一步加大宣传《**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的力度,组织街道、妇委会开展《**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知识竞赛,使广大妇女了解把握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点内容和修改要旨,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自己保障妇女权益的职责,努力营造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两个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利用妇儿工委办公室设在妇联的有利条件,结合“两个规划”中期评估的结果,协调推动“两个规划”的实施。同时加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加强妇儿工委办公室的协调服务职能,完善妇儿工委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指导各成员单位整合资源,团结协作,推动“两个规划”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地完成。
二是组织开展监测评估工作,通过监测评估,了解全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进展状况,并做好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
三是健全维权网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是妇联工作的原动力,更是常抓常新的永恒主题。在建立巾帼维权志愿者队伍基础上,完善街道和社区维权站工作机构,进一步规范妇女维权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婚姻家庭纠纷特邀调解员、“鼓楼区法律援助服务团”的作用,指派有妇女儿童维权经验的专长律师,认真办理援助特殊困难妇女案件,做到亮牌服务,优先接待;与劳动部门联手,加强侵害妇女劳动权益案件查处力度,形成妇女劳动权益的保护网络。以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为突破口,推动妇女各项权益得到有效落实。
四、以增强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努力加强基层妇女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好妇联常委、执委、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的表率作用,认真执行常委会、执委会工作制度;积极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妇女组织网络,完善与团体会员的工作联系制度,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巩固街、居妇女组织,进行省基层组织示范点推进会,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点和妇女工作示范社区创建,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妇女工作格局。争取在一家两新组织建立妇女组织.根据省市妇联部署,在执委和女企联开展妇女工作热点问题调研社区妇联换届工作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自发零散;常规化
一、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基于对番禺区的家长和学生的抽样调查
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对家庭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首先必须清楚了解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现状和需求。基于对番禺区的家长和学生的抽样调查,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
1.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长虽然很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但却发现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问题上,91%的家长表示自己很重视或重视家庭教育,同样,在学生卷中有73%的学生认为家长很重视对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中,只有7%的家长认为自己掌握了丰富系统的相关知识,说明大部分家长虽然很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与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家长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
2.家长有学习教育子女知识和技能的需要,但却缺乏统一、科学的引导。调查数据显示,对于是否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问题,有79%的家长认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长没有想过这一问题;而仅仅有6%的家长认为自己的知识能够胜任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学习相关知识。这说明大部分家长和子女都意识到家长需要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关于是否考虑改变现有教育方式的问题,有40%的家长表示想改变,但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有14%尝试过改变,但是效果不明显;只有22%的家长认为现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变。说明家长在尝试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而科学有效的引导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关键。
3.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总体来说比较少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关于教育孩子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有30%的家长觉得是缺少时间,同样,在学生卷中认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自己的时间在0~1小时的有63%,1~2小时的有24%,2~3小时的有10%,3小时以上的只有3%。综合来看,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整体上还是比较少的。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说花时间来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技能了,所以要想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必须考虑到并解决好时间的问题。
4.大部分家长和子女都偏向于通过简单方便的途径获取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调查数据显示,在家长卷中关于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问题,27%的家长选择通过与他人的经验交流,22%的家长选择通过阅读育儿书籍,19%的家长选择通过观看电视节目,17%的家长选择通过互联网,12%的家长通过参加亲子活动,而只有3%的家长是通过专业培训机构获得。可见家长比较容易接受简单方便的途径,这对下文中的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提供了参考价值。常规化培养是一种状态,但形式可以多样,为了切实可行,可以采取家长喜闻乐见的简单方便的途径。
二、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当前我国内地的亲职教育仍处于局部的而非普及的、零碎的而非系统的、民间的而非官方的、兼职的而非职业化的状态。”从我们搜集整理的资料和实地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的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所谓自发零散状态就是一种没有规划、没有组织、不系统的状态。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具体体现为四点:第一,形式多样,但大多数仅停留在形式层面;第二,内容丰富,但不统一、不成体系;第三,家长教育指导师不专业、无组织;第四,家长参与显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和不连续性。
2.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没有得到统一的引导和规范。“当前我国亲职教育发展中存在‘需求’与‘约束’的结构性张力,表现为知识性需求、技巧性需求以及特殊群体需求较大,而政策性、制度性和技术性支持力度不足”,也就是说相比较需求而言,当前的政策性、制度性和技术性的支持不到位。而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之所以处于自发零散状态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缺位,是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因为缺少了这引领和规范的一环,后面一系列工作只能处于无组织的自发零散状态。赵刚在主编的《家长教育学》中提到,“从法律和政策上确立家长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教育获得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必要性
由于政府的缺位、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目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
1.市场上出现的形形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因缺乏统一的规范与引导而难保证其科学性。市场的方向盘是随着需求转动的,因为看到了家长对家庭教育技能培养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培养内容,包括各种书籍、报刊、杂志、教育机构、网络平台等。但市场本身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同时充斥着竞争的因素,使这一过程很难形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体系。市场发挥作用无可厚非,但教育事业是一项公共性的关系民生福祉和民族希望的事业,所以仅依靠市场发展而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是不行的,依靠政府的统一规划而常规化发展才是出路。
2.家长参与表现为随意性和不连续性,实际效果不显著。调查显示,金钱和时间是制约家长去参加教育技能培养的主要因素。现在,大多数家长都忙于工作,他们对孩子的付出很多是通过金钱的投入,让孩子多学习。虽然逐渐认识到自身也需要学习,但由于政策、法律、制度的缺失,这种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浅认识层面,一般家长不愿耗太多时间去了解各种教育形式和内容,所以即使一部分家长愿意抽出时间去学习,也不太清楚如何选择。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技能培养表现为偶尔性、间断性、随意性和不连续性,从而实际效果不显著。因此这种自发零散的状态急需政府的改变,一方面对教育形式和内容加以引导和规范,方便家长的选择;另一方面,用政策和制度引导和保证家长参与培训的时间、金钱和实际行动。
3.许多形式仅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40多万所家长学校,但这些家长学校实际上只是一些现有的学生学校同时挂了“家长学校”的牌,更多的是倡导家校合作,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与家长沟通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这一形式对于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技能有所帮助,但是帮助并不大。因为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家长并不能通过这种形式学到系统的教育知识,所以这种附带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并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4.各种形式的教育难以形成合力。教育资源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而教育资源要想形成合力就必须通过整合。目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处于自发零散状态,教育的价值观、内容都需要整合,政府的缺位使教育资源难以得到整合,所以才会出现虽然资源丰富,但实际作用却并不明显的现象。为了克服这种自发零散状态引发的种种缺陷,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切实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寻找出路,改变这种状态,使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常规化。
四、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
促进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就是把家长家庭教育技能的培养从目前自发零散状态提升为有政府职能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常规教育。在管理层面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之路。
(一)设立专门家长教育机构,由专门部门管理,而不依附于学校等其他主体
目前的家长教育机构基本是以学校为主体承办的家长学校,这样的家长学校容易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染上应试教育的色彩,专门设立的家长教育机构由专门部门管理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设立的专门机构可以由教育部门或者妇联等其他部门的专人管理,也可以由专门培养的家庭教育导师管理。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课程以及家庭教育问题咨询和帮助,甚至可以举办家庭亲子活动等。
(二)家长教育指导师专业化和职业化
1.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师专业化的岗位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家长教育指导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是克服当前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自发零散状态的缺陷、确保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正是由于指导师没有进行资格认证,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系统、规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各持己见,各成一家之言,因而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困惑。许多家长在众多的所谓的专家观点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是获取零散的很不明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实施家长教育指导师资格认证制度,将改变这一零散、自发的现状。
2.在大学设置相关专业,专门培养家长教育指导师。资料显示,在欧美国家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国拥有80万名家庭教育指导师,而目前我国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家不到2万人,市场需求具有极大潜力。在大学设置这一方向的专业,一方面是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为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更好的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宽专业选择渠道和就业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
(三)家长资格化
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做家长也需要家长培训证书的家长资格认证制度。马克思说,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门职业。做家长也要具备资格证书,这一做法已经在许多国家中实施,目前我们国家也应该逐步推行这项证书制度,并且明确家长资格证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根据子女所处的年龄段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把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常规化培养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准父母培养阶段、学前儿童父母培养阶段、幼儿园至三年级父母培养阶段、三年级至六年级父母培养阶段、初中父母培养阶段、高中父母培养阶段、大学及以上父母培养阶段。因为每一阶段孩子的成长特点和需求不同,所以也对做父母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家长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取得相应的家长资格证。
(四)课程设置与管理
针对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我们对专门培养家长教育技能的课程设置与管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1.课程设置。第一,根据子女所处的年龄段及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把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常规化培养分为7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第二,为了适应不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将每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分为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针对同一阶段的所有爸爸妈妈而设置的,内容是一些基本的教育孩子的价值观和教育方法。选修课程针对爸爸与妈妈的不同和每个家长的区别进行多样化的设置,给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选择。2.课程管理。第一,采用学分制,在家长家庭教育技能培养常规化的每一阶段规定爸爸和妈妈分别应修够具体的必修课的学分和选修课的学分。第二,采取家长资格认证制度,家长只有在每一阶段修够所要求的学分,才可以取得相应的家长资格。
作者:李金梅 吴永平 杨凡 洪叶 江绮颖 单位:广州大学
参考文献:
[1]范辰辉,彭少峰.现代亲职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取向———社会工作介入初探[J].社会福利期刊,1994-2014.
[2]赵刚主编,家长教育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3]李俊.家长教育培训研究:从家庭教育到家长教育(下)[J].成人教育,2008,(262):12.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小学品德教育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时展,以及人口流动,农村小学品德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与问题
1.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容易照本宣科,缺乏艺术性教育。品德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求真性,教师要循序引导、举一反三,真正让品德走入小学生的心扉。其次,教案和课件资源比较旧,不能及时通过社会热点或农村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最后,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教师的科研素养有待加强。品德教育需要不断的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品德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及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教师虽然平时也进行总结,但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小学品德教育专门性的研讨会和交流组织次数不够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普及不够深入。
2.缺乏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
小学品德教育不仅是理论教育,更是社会教育。这就需要一定数量且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农村小学生对品德的认识,践行品德要求。然而,农村地区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往往离学校较远,由于交通不便、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同时,社会生活化实践的开展力度有待加强。品德社会生活化实践是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举措,能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品德的重要性,践行品德要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诸如爱国主义、革命先烈教育基地,具有远大性和崇高性,必须与日常品德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品德。当前农村小学品德教育这种社会化的实践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频率不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缺乏家庭教育的补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当前农村小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负责照料,但是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对品德教育缺乏必要的认知,无法开展家庭品德教育。而学生父母由于进城务工,虽然有较低程度的文化知识,对品德教育有所认识,但碍于距离不能时刻进行教育,对小学生应当拥有什么样的品德也不能理解透彻,常常不能把握重点,阻碍了品德教育成效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1.加强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学素养
要提升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的成效,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是关键。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的继续教育。一是通过寒暑假对农村小学品德教师进行集中继续教育,重点传授小学品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应当将讲授教学与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让农村品德教师在授课时得到专家点评,及时发现授课中的不足,以针对性的改进。二是开展在线教育培训。随着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的健全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公开课、品德教育素材、教案、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等。三是开展多层次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师研讨会和兄弟院校交流活动,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2.多渠道建设小学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增强品德教育
体验小学品德教育不仅是理论教育,更是社会教育,需要小学生将品德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因此加强品德教育社会实践是关键。一是继续进行革命信仰教育。这就要求对学校周边的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挖掘,以充实革命信仰教育。同时组织小学生到本地区比较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精选纪录片或者高质量的影视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广泛加强社会生活化实践教育,通过社会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带领小学生深入田间采风,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要学会带小方便袋收集垃圾。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农村养老院敬老,感受传统文化和孝顺观念等。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与家庭联动,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动,引导父母加强品德教育。首先,可借助微信、QQ等聊天工具,将父母拉入班级群。授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品德教育的宣讲,包括现代小学生品德素养、小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但要注意小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理解程度,宣讲应当通俗。其次,要经常家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品德动态,对学生养成的良好品德进行鼓励,对不好的习惯及时进行阻止。最后,加强重点学生的随访。有些农村小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或者社会原因,品德有待提高。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授课教师应当经常随访,探究家庭因素,及时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为小学生树立好榜样。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多管齐下,协同合作,尤其需要为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购买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引进优秀师资等。
作者:王国顺 单位:湖北省鹤峰五里乡苏区小学
参考文献:
[1]罗建华.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思考[J].学周刊,2017(4):80-81.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4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的主题,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1、开展重点科普活动。积极开展2010年“科技·人才活动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各类群众性的主题科普活动。(乡科协、地震办)
2、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科普活动。充分利用省数字科技馆的网上宣传功能,通过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普活动,提高青少年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城关中学、城郊中心小学)
3、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科普活动。结合2010年“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等宣传纪念日,开展科普活动。(国土资源所)
4、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引导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站)
5、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继续把现代科技知识、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纳入乡党校教学计划。(乡组织办)
6、开展健康进农村活动。面向群众,提供义诊等健康咨询,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城郊乡卫生院)
7、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督促重点企业搞好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安监站)
8、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工程。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污染治理力度。(乡食品监督管理站)
围绕“四个主要行动”的实施,提高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力求有新突破
1、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省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将符合在校学生特点的科普内容进入课堂。(城关中学、城郊中心小学)
2、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全市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竞赛”等系列竞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城关中学、城郊中心小学)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热线电话、家庭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乡妇联)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力求有新作为
1、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组织本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先进单位(个人)的评选,争取实现国家级奖励项目零的突破,为先进单位(个人)争取更多的奖补资金。(乡科协)
2、加强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按照《关于加强省科普惠农服务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相互配合和分工负责,统一建站标准,力争获得省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的单位和带头人完成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任务。
3、推进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计划在全乡60%的行政村逐步设立一个科普服务站、一个科普宣传栏、一名科普宣传员,形成覆盖全乡农村的科普工作平台。
4、抓好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全乡农业产业化建设,完善教学网络,创新培训管理模式,用项目带动全乡农函大培训工作的开展。
5、推进农村科普“三个一”工程。在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古一村举办一期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一名不脱产的农村大学生村官,资助一名贫困生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并推荐就就业。
6、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农技宣传推广平台。加强宣传“农业信息网站”、“969155”农业热线、《科技报·三农周刊》和《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网》的作用,面向广大农村读者,宣传党的“三农”政策,传播现代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农业站、乡科协)
7、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邀请专家学者、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结合农事活动传授生产技能,实时解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疑难,及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农业站、乡科协)
8、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农民创业和核心农户培训工作。(乡劳保所)
9、实施农业“五新”入户工程。在全乡建立农业“五新”技术示范片,辐射带动农业“五新”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农业站)
10、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以丰富农民现代化科技知识,提升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能为重点,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农业站)
11、开展林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工作。加强林技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参与实施“百县千村万户林业科技示范行动”,推进林业科技示范网络建设,加强林业科技入户工作。(乡林业站)
12、开展卫生下乡培训活动。开展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组织医务人员送医送药到农村,向广大农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城郊卫生院)
13、实施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参与实施“百万农村妇女培训计划”,以项目带动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村妇女培养成“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乡妇联)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力求有新亮点
1、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在企业中加大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建立职工报酬与职业技能等级挂钩的分配制度。动员全乡企业单位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百万职工大练兵”,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职业培训等活动。(乡工会)
2、实施企业科协“增覆盖、强作用”工程。在企业中建立科协组织,扩大企业科协的覆盖面。同时,进一步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一是邀请专家来我乡进行创新方法培训;二是在企业中建立专家工作站;三是开展比员工科学素质、比技能、比创新、比合理化建议、比专利、比成果转化等“讲、比”活动;四是开展企业科普宣传服务,为提高企业员工科学素质服务。(乡科协、乡工会)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力求有新进展
1、开展公务员学习培训。通过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单位业务培训等方式,组织开展低碳经济、节约资源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展利用、减灾防灾等内容的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乡组织办)
2、在各部门、村妇联主席中办班培训,开展岗位读书活动,并将现代科技知识作为学习和培训的重要内容。(乡妇联)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技业务培训班或专题研讨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乡科协、乡组织办)
围绕完善《纲要》工作机制,推进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的形成
1、加强成员单位联合协作。根据国务院实施《纲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高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和中央书记处“大联合、大协作”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实施《纲要》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强联合协作和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领导小组办公室进一步做好计划总结、沟通联络、协调服务、检查指导等工作,并建立例会制度。(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
2、落实《纲要》工作职责。各牵头部门每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各责任部门根据自身特点和分工要求,加大实施《纲要》的力度;积极参与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活动;认真总结“十一五”期间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情况,为“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打好基础。(各成员单位)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困境;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265-02
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然而,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建设不能满足于硬件建设,师资才是教育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受环境、交通、待遇等因素影响,师资分布明显呈趋向化、集中化,条件优越的小学师资较充裕,条件艰苦的小学师资极为紧缺。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大大影响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对河北省的整体情况进行了预调研,初步了解概况后,为保证本次调研的真实性、深刻性和实用性,选择了极具代表性的省会石家庄的元氏县、井陉县、赞皇县、平山县、行唐县作为例证。一是问卷调查。亲身深入到六个县的42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发放1 050份问卷,共回收了1 026份问卷。在剔除无效卷后,统计有效问卷997份,占发放问卷的95%。问卷共设计18道题目,其中16道为封闭型题目,2道为开放型题目。选择样本时考虑的因素有:性别、职称、专业、工作类型等,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二是访谈。咨询相关专家意见,课题组讨论后,确定访谈题目和对象(教师代表、校长、学区校长、实习教师等)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面临问题
(一)教师工作强度过大
据统计71%的教师认为工作任务繁重,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中,教师的平均周课时在15-20课时,其中有些教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68%的教师因身处农村,既需要在学校工作,又要参与农田耕作。同时,寄宿制小学教师的角色相对于普通学校有明显的区别。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思想状况,交友处事……对学生的管理和照顾工作加大,教师的工作时间也就大大延长,加之工作性质的复杂化,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管理学生起居;课余时间备课,组织学生实践活动等,必然加大了工作强度。
(二)教师工作压力多元化
在问卷中,关于工作压力一项(可多选),统计结果为: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期望、经济状况、教学任务和体制改革等。社会期望排在了第一位,60%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源于此。总结原因如下:
1.寄宿制学生难于管理。据调查寄宿制学生相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同时又缺乏家庭的关爱(在低年级学生中尤为凸显),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至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方面都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困难。家长忙于工作或无时间照管,或无能力照管,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教师的工作,又很难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两者的矛盾使教师压力越来越大。
2.新课程改革进展缓慢。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课改工作进展缓慢,多数学校还没有真正进入课改阶段。农村教育投入不足,使得教育资源缺乏,繁重的工作,使得教师无暇潜心钻研,而家庭教育的淡化,家长思想的固有化,及领导们的分数压力都成了教师课改的绊脚石,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3.专业发展受限。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队伍的构成十分复杂,有在编教师、聘用教师、特岗教师,有的教师以授课为主,有的教师专门管理学生起居,更多的老师两者兼顾。
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很少有进修学习的机会,76%的教师只是完成上课任务,而没有发表过文章或参与过课题研究。专业发展也受到制约。在制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其选择比例最大的是缺乏专业指导。专家引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农村小学教师很难面对面地与专家交流。再者是没有充足时间学习。据教师们反映,学校要经常应付各种检查,接受各种任务,加之教学及其他工作繁重,教师很难有时间学习和研究。在参加教育培训方面,次数少,时间短,针对性不强,收获不是很大。
(三)教师工资待遇低
在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自己当前工作状态满意度调查中,满意率仅为10%。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教师工资标准各地执行不一,区域差距较大。
在预调查中,河北省较发达地区的农村教师人均月收入在2 900元左右,如廊坊的三河地区等。在工资收入问题上,县域内城乡差距也很大。在实地访谈中,我们发现个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初聘教师月工资仍然达不到千元。从教师工资的城乡差距还是在700元左右。同时,也反映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师资非常欠缺,收入在500-1 000元的均为代课教师,1 000-1 500元主要人群为青年教师(35岁),年龄结构的趋向“老龄化”。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大,均衡发展更是遥不可及。
(四)教师队伍步入老龄化,欠缺专业化
教师队伍的区域结构不合理,城乡师资队伍差距明显。城区内小学教师以35岁上下为骨干,这些教师大多是师范毕业生,他们掌握了现代文化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而农村小学教师由民办教师转正的占相当数量,45岁以上的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由过去的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本来就差,再加上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很受限制。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教师素质之间的显著差异,使推进教育公平面临挑战。
(五)教师健康状况堪忧
同时,课题组还就教师的健康问题展开调查,31%的教师身体是健康的,56%的教师只能算是基本健康,而13%的教师还有慢性疾病,如慢性咽炎,颈椎病等职业病。
二、对策
基于对调研问题的深入分析,为有效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面临的问题,推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高效利用政府投入
1.加大省、市和县政府对农村教师待遇的经费投入,为农村和偏远地方教师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要继续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包括工资、养老、医疗和住房等福利保障)。切实鼓励教师在农村、在贫困落后地区从事教育工作。
2.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教师培训经费应以政府拨款为主。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为城乡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更多的便利。
3.城乡学校相比较,无论是校舍、教学设备,还是图书资料、校园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差距。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设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办学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多元化、优化教师队伍
1.农村寄宿制小学师资缺乏,教师工作压力大,现有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年化”、学历水平不高,要想方设法吸引年轻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任教,以补充新鲜血液,注入充沛能量。如元氏县采用了与省内优秀师范院校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方法,让在校的师范生来农村任教,既可以缓解农村的师资欠缺,带来新的理论和方法等,又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练兵场地,学以致用。也可以深化招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招收定向的农村高中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高中学生,通过免除学费,吸引他们报考地方师范院校,并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农村小学任教,以充实改造农村教师队伍。
2.建立多元化、开放的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继续教育,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学历提升,都是教师实现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村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核心,建立健全寒暑假农村教师集中培训和平时培训制度。通过到高师院校短期脱产进修,邀请名师和教学一线特级教师、优秀骨干教师说课、作课、评课、观看优秀教学录像以及相互说课评课等方式,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重视、开发家庭教育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还面临一些特别的问题:由于学生经常在校居住,学生家长疏于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等情况;有些家长并不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对学校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认同。这都是由于农村对家庭教育的不够重视造成的,也成了农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部分。父母对教育投入精力和感情,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孩子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有关部门应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尽快提升农村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指导农村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教育问题。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才能促使农村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向明.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13.
[2]余如进.理性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8:3-4.
[3]陈芬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11).
[4]朱迎春.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8(5):76.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中心区、构建和谐新*、争创全区人民共建共享的生活品质新示范区”的战略目标,深化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探索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形成*社区教育特色,积极争创国家社区教育示范区。
二、工作要点
1、举办*区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20*年,是全国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宣传周活动,也是*市首次承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现场会”和“全国社区教育成果展”。各社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积极思考和策划活动方案,献计献策,并积极推选社区教育成果参展,逐步扩大*社区教育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
2、认真完成成人教育四项重点培训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并完成“阳光工程”指标任务。20*年是我区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第二年,要在总结*年“阳光工程”的基础上,做好*年的培训工作。要充分利用在杭职高、技校专职教师资源,建立“阳光工程”职业技能教师师资库,并发挥*职高就业再就业培训资质,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政联合”三条社区教育培训途径,争取在培训职业和工种上多样化,在培训质量和服务上优质化,在操作实习和理论课程设置上专业化,使受培训人员能“学得好、用得上、转得出”,并满足受培训人员技能考级需求,努力提高受培训人员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二是要确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的20*年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任务。通过调查摸底,提早启动。三是要根据各镇实际,切实做好农民素质培训工作,认真完成农业局下达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00名指标任务。此外,要指导、协调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职工教育情况。四是要合力做好20*年成人学历教育招生工作,积极探索提高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我区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
3、开展*市民“迎*”系列活动。通过“*知识进社区”、“健康理念进家庭”、“文体活动迎*”等活动,迎接*,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发和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活动中来。
4、办好各级老年学校。要继续关注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文化生活,积极主动与民政局(民政科)联合,开展舞蹈、戏曲、音乐、书画等群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有特长老年人在社区学习型社团建设中的作用,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能在社区群众性学习团体中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培育我区“一街一品”和“一社一品”的社区特色教育;成立*区老年学校总校,进一步加强区、街道(镇)、社区三级老年学校建设,创新机制,完善体制,要积极为区、街道(镇)老年学校输送学员。
5、切实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街道(镇)社区学校和社区(村)市民学校,要联合妇联、团工委、关工委,明确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加强工作整合,充分挖掘辖区社区教育资源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场所。一是积极开展青少年假期社会实践。要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整体性思考青少年校外教育,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地点、定责任人,使青少年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以提高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社会认知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是加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尤其是要重视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指导。三是积极开展“一帮一”青少年帮扶工程,关心生活困难家庭、父母离异家庭和心理行为有偏差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6、举办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要高度重视我区社区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区教育学会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分会这一群众性学术团体的科研作用,发展新会员,扩大科研队伍,完善各项制度。要紧紧围绕“*城市东扩,*社区教育东进”这一总课题,确立地区的研究项目,认真做好20*年市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课题申报工作。并积极准备,举办好*区首届社区教育研讨会,认真组织好市第十一届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审的选送工作。
7、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杭教成[20*]23号《明确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审批管理职权的通知》文件精神,按要求做好民办学校(教育机构)年度统计及检查工作。通过年度统计和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办学。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体现社区教育以政府主办、教育主管的运行机制,重视各级社区教育的组织建设,成立各级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委员会人员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协调、协助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场地、经费、人员等具体保障措施。在落实社区教育教师编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组织和工会关系。
2、加强三级联动。区社区学院、街道(镇)社区学校、社区(村)市民学校要加强工作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在业务上要积极开展指导帮助,在基础建设上要认真进行督导检查,在重大培训和活动项目上要坚持合作共赢。
3、加强检查评估。积极推进各类学习型机关、企业、家庭、单位等学习型组织建设,努力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要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学习型社区评比活动的文件精神,认真参与到学习型社区评比的各项活动中去,完善学习型社区的目标导向机制和评比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社区(村)市民学校进行检查,开展达标评估,进一步规范硬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开展等情况。
4、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管理队伍、师资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等培训;要不断完善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学习的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社区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通过社会工作师考证培训、社区文教干部培训班、学会人员工作交流会、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先进个人(社区教育先进工作者、学习型市民和优秀志愿者)评比等,建设一支能动脑、勤动手、善创新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