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改进方法;优化过程;提高效率; 转型升级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宗旨,创设一种“平等宽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成长进步、终身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层次、思辨能力和思想素质。
一、客观面对现实,贴近教学实际,整合梳理农村学校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对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重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也日益发展,但不可否认地说,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普遍落后于城市学校,在教学信息、教学资料的来源和速度等方面也落后于城市学校,加之农村学生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低于城市学生的家庭成员,家长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辅导,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举止没有规范的约束。从客观上来讲,农村学校教学资金的短缺导致农村学校教师参与外出见学的机会减少,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还没有得到普及;从主观上来讲,农村学校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有的农村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落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农村学生的思想观念、眼界视野、人文学识也较为狭窄。因此,改进和优化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方法,推动课堂教学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追求多样的教学方式,创建一种集情感课堂、赏识教学、新颖别致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迪,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活动,从各个渠道收集、筛选和组织资料和信息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创新教学模式,紧扣教学需求,改进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感知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的区别,有步骤、有目标、有方法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使学生学会学习,学到知识,促进发展,使学生“活学、乐学、会学”数学知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梳理,使教学内容集“有序性、阶梯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导学简单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更加符合各个层次的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认知教材、理解教材,通过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兴趣,催生学生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对教材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有所提高,学有所得,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收获成功的喜悦感。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内容时,为让学生亲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运用平行四边形公式进行计算,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有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到斜边重合。使学生在讨论、实践、操作中得出平行四边行的计算公式是S = ah,取得了较好地教学成效。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化等学校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学校愈来愈需要与各界协作来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大学的协作都得以快速发展。其中大学与学校合作进行课堂改进逐渐成为被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这种合作,使学校或学区共同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课堂教学改进的第三种模式。这种课堂改进的模式牵涉到诸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大学与院校协作在课堂改进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将从小学英语课堂改进项目为个案,对大学与学校合作进行的课堂改进过程中的目标、路径与方法进行分析。
一、院校合作进行课堂改进的目标
随着与一线教师交流的增多和对课堂观察的深入,大学研究者加入到学校课堂改进的实践中。其突出意义在于:研究机构将不再只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理论思索者,而可以将自己融入到具体的学校变革的过程中,在实践中进行认识活动的探索和反思。
大学是进行教育研究的主要场所,教育研究在理论上的目的是要探讨并解释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原理和趋势,而进行教育研究的社会目的则是为了解决教育的质量和公平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研究的社会目的与学校课堂改进的目的是一致的。由于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要高于普通中小学,因此在学校课堂改进的过程中就非常需要院校协作,以提高政府和社会对学校教育问题的关注与支持,提升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公平。对于学校而言,“绿色课堂改进”能协助学校引进新的教学计划和重新构建学校组织,协助学校辨别需要改进的范围,拓宽师生视野以及利用大学的研究结果作决策的基础。对于大学而言,大学研究人员透过参与计划,深入到教学一线研究教学中的“真问题”,可增加师生研究团队对课堂教学实践的了解,对促进教学论的发展,检讨课程改革的思路提供帮助。
石景山绿色课堂教育理念的提出,是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基础教育领域自我反思的一个侧面,是在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年之际,课堂教学领域在追求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方面的自我诉求。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课程改革,在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定位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对于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等方面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内容。以石景山区小学英语课堂为例,在对全区小学英语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教学中关注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针对学生失分展开补救性教学(86.37%),教学时间限制(77.27%),通过单词测试、句型复习等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习(64.55%)。这些数据说明了小学英语教师在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成绩的保证上。这既是当前社会领域中成就主义导向在学校层面弥漫的必然结果,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新的课程价值观、师生观和学生发展观尚未真正在教室层面上扎根的体现。从这个角度看,“绿色教育”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而是对近十年来课程改革下学校教育的深刻反思――新课程改革历经十年探索,学生是否感受到了学习的成功?课堂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是否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同其他绿色课堂改进组的愿景一样,小学英语课堂改进项目组为六所实验小学制定的三年绿色课堂目标是:使英语教学课堂成为激发学生主体智慧与生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场所,激发教师实践智慧,通过学习观、教学观和评价观的转变,最终形成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对于这样的改进目标,首要的挑战在于:通过怎样的路径来实施?
二、院校协作的路径分析
从绿色课堂改进计划来看,外部专家的参与是通过讲座、课堂观察和反馈等方式,聚焦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测试手段等途径进行的。这一路径的特点是:通过外部专家组的介入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进行干预式帮助。其思路与传统的教研员介入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类似之处。但由于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不属于同一系统,他们对一线教师的指导、评价,面临着如何与教师所处的区级教研系统、学校内部教研系统两个系统对接。而原有的两个系统,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常规评价、职称评定以及荣誉地位。在院校交流中,教师们自然流露出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课堂改进过程中)上公开课能否获得绿色课堂项目颁发的证书?”“课堂改进项目能不能帮助我们提高一些测试的分数?”专家组系统对于教师的成绩考评、职称评定、专业发展的作用,可能不如原有系统的作用大。正因如此,对于参加实验校的教师来说,证书和测评成绩是两个重要的符号,是原有组织系统中与教师自身利益高度连接的集中体现。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坦率地表达期望和疑虑,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以往的研究中所强调的:在学校接受外部系统介入式的管理、教学改进时,新系统的增加可能增添了组织层面上的复杂性,也往往会导致原有系统与新系统在功能上的冲突。[1]英国学校提升的经验表明:外部研究者与中小学的跨组织合作往往带有直接性目的(如要求课堂教学方式按照改革者的要求改变)、时间性限制(如多数学校改进项目的周期是三年至五年)和评价性自定(如项目按照自身评价体系反馈)的特点,常常与学校自身的评价系统发生冲突,造成教师与外部研究者之间关系的紧张。[2]卢乃桂等研究者通过对香港和内地多所学校的课堂改进进行相关研究表明:成功的课堂改进,其路径都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个人发展与课堂改进结合在一起。[3]孤立地将课堂改革项目注入学科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造成教师与大学研究者之间的隔膜。
“小学英语绿色课堂改进项目”实施以来,我们首先注意将项目组的课堂改进目标与学校的教育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例如,在五里坨小学和银河小学,将“绿色课堂”理念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提出“激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包括在课堂教学中“挑战教师们已经形成的教学定式”、“鼓励教师不断评估自己的课堂”和“反思教学教研活动”等促成教师成长的方案,将原本仅仅限于英语学科教学过程改进的项目,与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规划、教研组规划两个系统结合了起来。在访谈中,教师们说:“原来觉得‘绿色课堂’是个比较空泛的口号。现在看(来),如果能在(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和我们的发展结合起来,对我们教师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其次是使绿色课堂改进中有思考、有行动的教师树立起榜样、典型,从而建立一种导向。当前对教师的评价使学校和教师都陷入对分数的迷茫之中,其背后是新管理主义思想在实践中的滥用。新管理主义思想所秉承的绩效管理(评估)思想,从输入(人、财、物等资源)、输出(呈现的活动或提供的指导)、结果(每个产出或教育投入产生的影响)三个维度出发,考察教育投入带来的效益变化。但教研系统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系统往往将评价的重点单一性地落在结果这一端,造成了学生分数成为回应社会期许与承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有效标志。小学英语课堂改进组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改进的核心,是与教师一起探索真正的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我们期待通过实验校中那些能够真正体现“绿色课堂”本质特征的教师,让更多的教师、家长了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果有更多个人情意的积极投入,如果有更多教师的悉心细致的关怀,小学生就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再次是为教师创造机会,提供条件激发教师自觉学习的欲望。前期调研中显示:小学英语教师多为女性,生育、生活的压力使得她们中的许多人失去一些专业发展的机会,或者没有动力进行专业发展。课堂改进组将在未来的工作中,通过推荐优秀青年教师、更多开展实验校间的教师观摩课、加强与城区优质或平行学校结对交流的方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区级教研部门和大学研究人员对她们个体的重视和支持,点燃他们的学习欲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一书别强调的:课堂的改进必须看做是一个一揽子计划工程,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4]
三、课堂改进的方法
课堂处于教育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其包括学校制度系统、组织系统和评估系统等各种系统。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英国旨在提高薄弱校的“教育行动区计划”、法国的“优先教育区计划”都表明:院校合作下的课堂改进工作,远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打开教室的大门,教师就能积极参加到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中来。确定小学英语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途径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课堂改进的方法问题。
课堂改进是一个“掣一发而动全身”的变革。仅以小学英语绿色课堂改进最初的方案为例,原方案试图在六所实验校中的每周授课环节中增添10分钟的“你说-我说:口语对话”环节。但是,一线教师们对这一方案并不完全认同,都认为这种增量式的课堂任务,会影响到为全市统一测评进行的准备。尽管是10分钟的课堂内容,但是它涉及评价体系、教学进度、教师工作量分配以及学校管理等结构性因素。在与石景山区英语教研员、几所实验校教师的多次交流中,大家取得了共识:小学课堂改进项目不能完全照搬类似的语言教学实验、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而是应当采用“有机式”的变革策略,即总体上给实验学校的英语教师提供绿色课堂理念和绿色课堂指标框架,在具体做法上则针对学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协作方式。例如,对六所实验校实行不同层次的课堂改进策略,在基础相对薄弱的五里坨小学和银河小学,实行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式改进――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再通过课堂实践加以总结;对于六一小学、实验小学等学校来说,通过绿色教育理念的反思,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靠经验的积累,很多人缺乏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绿色课堂改进的主要方法是促使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发生改变。具体而言,大学人员通过工作坊、观课、集体备课等形式在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协助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同时,石景山各小学之间的教师交流并不频繁。小学英语课堂改进组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大力加强学校之间的共同研讨,通过六所实验校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带动全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可以加强互动,增进了解。
在课堂改进过程中,大学研究者自身的角色定位也非常重要。我国特有的教研员制度使得教研员对课程标准、教材细节、测评特点了然于胸。作为课程教学的研究人员来说,不能仅仅限于在继续探讨课程标准的落实、教材语言点的讲解和提升测评成绩方面着力,就会造成与石景山区教研员工作角色的“同质化”,最终会导致课堂改进工作落入追赶分数的窠臼当中。
院校协作进行课堂教学的改进并不是一件易事,在改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通过这种方式积极推进课堂教学,对学校和高校科研单位来说,都是当务之急。为保证绿色教育理念深入学校和课堂,课堂改进项目系统应该与区教研系统、学校教研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定学校教育目标、树立绿色课堂教师榜样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创造条件。通过与教师一起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和教学改进,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对教学过程进行反省、发挥和创造,开拓富有新意的、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综合提高他们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慧玲.学校革新:理念与实践[M].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效公司,2002.
[2]Hopkins,D.,M.Ainscow&M.West.School Improvement in an Era of Change[M].London: Cassell, 1994.
[3]卢乃桂,张佳伟.院校协作下学校改进原因与功能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1).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3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评价听评课反馈
一、引言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对课堂教学内容、过程和效果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其价值作出基本诊断和评价,以优化和改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课堂教学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管理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引进了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进行听课、评课,并以此作为选拔、鉴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多从其评价模式、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1]P78-80,很少涉及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操作过程。
听评课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评价方式,作为一种机制,是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改善教学、实现自身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效手段。听评课一般是由专家和同行组成评价小组,采用随堂听课、定量打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一堂课的课堂结束后,根据评价小组的综合意见,对授课教师的整个课堂情况的优缺点根据定量情况进行汇总[2]P8。这种通过专家的评定和同行之间的互相观摩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学习、促进教学的作用,但由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方法的缺陷,对教学的推动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到底这种听评课机制在实施过程中有何缺陷,又如何加以改进呢?本文旨在从听课者、评价标准及反馈环节三方面加以探讨,以使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能更好地发挥其导向功能,真正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听评课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无备而听”
听评课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专家、同行或者教学督导,评价手段是使用课堂评价量表,评价对象是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过程。
在整个听课过程中,听课者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实施者,是课堂教学质量的直接评价者。每个听课者都有各自的知识背景、价值取向,他们对评价标准的掌握和对课程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在现实当中听课者常常是“无备而听”,即在听课前对于评价对象、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都缺乏相应的了解,这样就弱化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从评价对象上来看,每个授课老师的知识结构、从教背景、学历、资历、职称等各不相同。听课者如果在评价之前对授课老师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评价的时候就会“一刀切”,把新教师和老教师、从教经验丰富和缺乏经验的教师、有师范教育背景和无师范教育背景的教师放在同一层面进行横向比较,却没有从纵向考虑授课教师的进步和成长,从而使评价结果无法真正有效地促进授课教师的教学进步。
对于评价内容,听课者往往对于授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授课内容、教学进度、课堂计划、教学重点也缺乏相应的了解,导致听课过程中盲目、被动地听课,在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完成教学计划”、“课堂容量”等指标的打分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二)评价标准重“教”轻“学”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课堂教学以讲授法为主,采取的是以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侧重于对教师知识传授水平的评价,考核教师是否具备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听课者一般采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对授课教师及其课堂教学进行定量打分。纵观多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绝大多数集中在教师教得如何上[3]P89。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课堂教学的评价最后变成教师教学技能的评价。而对于课堂教学的另一重要参与者――学生,却忽视了他们的主体性和层次性,缺乏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的考察。
(三)评价过程反馈“无门”
听完课后,评课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的听评课常常“重听轻评”,在评课过程中,往往排斥授课老师对评价的介入,授课老师与听课者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致使授课教师与听课者心理上相互对立,信息源单一,也不利于授课老师对评价结果的认同。
从前面介绍的评价过程中,我们看到,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都没有授课老师的主动参与。这样的评价过程使授课老师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听课前不清楚评价标准或者依据,评课后不知道评价结果,或者只看到一个抽象的分数和几句简单评语。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授课教师即使有心改进也无从入手,从而认为听评课对自己“无所谓”或者“无帮助”。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听评课机制
(一)听课者要做到“有备而听”
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评价者,听课者对听课内容、对象、标准不了解,就会出现“一刀切”、盲目打分等情况。因此,听课者要尽量“介入评价对象的教学生活,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背景资料”[4]P40。
我建议听课者在听课前要做相应的准备,包括:查阅相关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及教案,并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从教年限、教育背景、课堂教学的设想,以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并先将课前交流的情况作简单记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师基本情况、课堂初步设计等。
(二)评价指标要兼顾“教”与“学”
单纯考核教师的教,就仅仅是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评价而不是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组织的、与学生共同进行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5]P11。课堂教学的评价应该围绕着课堂教学主体的活动进行,既要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又要评价学生学得如何。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除了考核教师的教的指标外,还应加入对学生的学的情况的考核,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三)评价过程要注重交流和反馈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记录教师进步和成长的历程,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活动。
要改变授课教师对待听评课的“茫然”状态,可以在评价前(听课前)和评价后(评课时)加强与听课者的沟通。听课前,给授课老师和听课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在交流过程中,一方面,听课者可以了解评价对象和评价内容,另一方面,听课者也有义务向授课老师说明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
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是对授课老师改进教学帮助最大的步骤。反馈要及时,邀请授课教师参与,并且可以由授课教师先自我总结。在反馈的过程中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并且共享好的做法。
四、结语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优化和改进教学。完善现有的听评课机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评价的效能,促进教师对教学进行发思,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冯晓玲.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78-80.
[2]刘捷,曾绪,田小红.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中国外语,2007,(4):8-12.
[3]卢丽虹.英国职业院校听课和评课制度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6):87-89.
[4]兰玉荣.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1,(5):38-40.
[5]高友福.对高职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11-13.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4
首先,绩效管理是一个建立共识的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需要就绩效标准达成一定的协议,同时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而不是组织或管理者单方面的将绩效目标和绩效标准强加于员工之上。员工和管理者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在完成什么工作、如何完成工作、工作需要完成到什么程度、怎样达到组织对员工的工作期望等方面达成共识。其次,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管理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它具体包括五个环节:(1)绩效计划。在新的绩效周期开始之时,组织需要与员工一起确定绩效目标和行动计划,对后续其他绩效管理步骤的展开提供指导性的作用。(2)绩效辅导。绩效管理的实施者通过观察、记录和总结员工的绩效,对那些不利于绩效完成的行为给予绩效反馈,就相关问题与员工一起讨论,提供行动指导和建议,让员工的绩效表现具有一定的导向性。(3)绩效考核。它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它是考核主体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对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表现、成绩结果以及对组织的贡献进行有组织的、科学的、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并且向员工反馈绩效结果的一个过程。(4)绩效反馈与面谈。通常在一个绩效考核周期结束时,主管人员需要将本绩效管理周期内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对那些绩效良好的员工进行相应的褒奖,对那些绩效不佳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绩效沟通,找出绩效表现不佳的原因所在,为下一步的绩效改进做准备。(5)绩效改进。在分析绩效不佳原因的基础上,主管人员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帮助员工在后续的工作中扬长避短,挖掘更多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最后,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可能地取得个人和组织的成功。遇到问题先界定责任后再讨论改善策略是人们的惯性思维。然而,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划清责任,实施奖惩,而是为了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改进工作绩效,提高员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成长。据此,不难看出绩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1.目标导向性。绩效管理要求员工的努力方向和行动目标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通常需要与目标管理法相结合,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级部门,再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员工身上,使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在承诺的基础上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控制。2.注重沟通。建立共识的过程其实就是沟通的过程,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贯穿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从绩效计划到绩效改进五个环节都需要沟通的支持。离开了沟通,绩效管理就将流于形式。3.以人为本。绩效管理对沟通的重视其实就是对员工的重视,它纳入员工的充分参与,通过建立员工与团队、组织共同的目标,确立“双赢”的观念,真正实现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大学课堂教学中不乏众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大都具有优良的教学品质和素养。尽管如此,但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不少值得我们关注和改进的问题。概括来说,现今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管理秩序不规范
目前大学课堂里课堂秩序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学生迟到、早退、旷课、带早餐进教室食用、上课玩手机等情况突出。究其原因,属于学校内部可能存在的原因有:(1)学校层面的监管缺失。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事务繁重,忽视了对课堂教学的监管,主要表现为对任课教师的考核制度相对宽松,特别是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考核权重较弱,课堂教学的相应考核指标不完善、不科学,使得部分教师对于课堂秩序的管理略显随意。(2)任课教师的课程考核力度不够。大学课堂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管理者是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对课堂秩序管理的严苛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出勤率和上课效果等。如果疏忽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就会助长学生认为平时不上课,只需要“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通过考试的思想;甚至,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中“良好”的形象,考前划的重点越来越明显,考题出得越来越容易,更是纵容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惯和不学无术也无关痛痒的歪念头。
(二)课堂教学缺失民主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大学课堂教学具备必要的民主性。民主意味着平等和自由,将它移植到教学领域,意味着教师应该本着平等、自由、公平的价值理念对待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然而现实中,确有不少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个人的偏见而特别钟爱或歧视某些学生,没有给予每个学生尽可能平等的人文关怀;也有老师将自己当做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领导型”的角色,喜欢对学生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忽视对学生需求和个性的关注。这些现象都违背了大学教育的宗旨,也违背了大学课堂教学应有的教学理念。
(三)教师授课信息与学生接收信息相关性不足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普遍存在,一方面教师不知道学生的信息容量有多大,他们的知识结构处于何种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无法获悉老师将讲授哪些知识,自己应该作何准备。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以下两种结果: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小于或等于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今的90后大学生们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信息的获取的渴望和能力都很强,这可能使得他们知晓的信息比授课老师还多,一旦这种现象出现,他们便丧失了听课的兴趣。另一种情况是教授所传递的信息远远大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有的教师非常博学,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多高深的理论和知识,让下面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难以接受和消化老师传授的信息,这种情况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在课堂学习中显得消极被动,最终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绩效管理理念对大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绩效管理“以人为本”的内在特点与大学课堂教学强调的民主理念是高度统一的。大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立起平等的良性互动师生关系,形成自由、开放的课堂学习氛围。结合绩效管理的理念给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带来的思考,本文提出大学课堂教学可引入“激励为主、有言在先、奖勤罚懒、扬长补短”的课堂绩效管理:
(一)“激励为主”:大学课堂教学的“绩效计划”需引入激励机制
大学课堂教学的一份指导性文件就是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就是绩效管理中的首要环节———绩效计划。一份好的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样,一份好的教学大纲关系到整个课程是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在教学大纲里需引入既公平又具有激励意义的学生竞争机制。针对前述大学课堂存在的课堂秩序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教学大纲里应该考虑加大学生平时成绩的比例,根据课程本身的性质,可设为40%~60%不等的比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设置较高的比例)。为了达到公平的效果,老师可以考虑给予每个学生同样的一个平时成绩起评分,比如每个学生给予60分的平时成绩起评分,剩余的40分的加分空间就取决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比如课堂主动发言、课程笔记的记录、课程作业的展示都可成为加分的项目。其中课程作业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并设计小组与小组间PK的公平竞争机制,激励他们更好地在课程作业中锻炼自己。当然亦可以设置扣分项目,比如随意带东西到课堂食用、迟到早退缺勤等。
(二)“有言在先”:注重课前的“绩效辅导”和“绩效沟通”
绩效辅导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在于它可以就企业希望员工达到的绩效标准与员工进行双向的沟通交流,从而达成一定的共识,让员工知道自身绩效努力的方向,从而指导员工的绩效行为和表现。同理,在某一门课程正式授课之前,教师有必要对某门课程进行必要的“绩效辅导”,告知学生该门课程的设计理念,对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绩效如何进行绩效标准的设定,学生如何努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绩效结果等。在此过程中,老师还要注重听取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设想,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希望以什么形式进行课堂的开展等等,收集学生的意见后老师再对该门课程的设计或者说对学生绩效管理的方案做适当的调整。这有利于避免前面提到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课堂开展效果不佳的问题。这也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绩效沟通。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的绩效管理究竟是偏向于让学生感到反感的监督、考核,还是让学生感到满意的激励,往往取决于绩效沟通有没有做到位。一旦有了绩效沟通这个环节,老师就在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形式、考核标准等多方面与学生达成了共识,进而有利于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学生不再认为老师是监督他们学习的“警察”,而是一个引导他们更好学习,改进学习绩效的“导游”。
(三)“奖勤罚懒”:适当淡化期末考试这一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一些表格的形式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和结果进行打分,以此评判员工绩效的优劣,与之相类似,大学里对学生的绩效考核往往是以期末的一张试卷去评判学生某一门课程学习绩效的好坏。然而实践证明,企业中传统的绩效考核会带来诸多消极的影响。比如,员工之所以改善绩效,其主要动力不是来自对企业价值的认同,而是来自利益的驱使和对惩罚的惧怕。同理,如果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导致某些学生之所以认真学习某门课程,其动力不是来自对某门课程价值的认同,而是来自对期末考试不能及格的畏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学生中流传“60分及格万岁”这样的思想。又比如,传统的绩效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倾向容易忽视对员工工作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因此在对学生的学习绩效考核中也应适当淡化期末考试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对他们的影响,而应适当增加平时表现的考核权重,同时结合“奖勤罚懒”的原则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他们平时的学习表现。
(四)“扬长补短”: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绩效改进”
大学教育的内在价值是民主,大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贯彻这一理念。然而在现实中,多数任课老师是不用坐班的,这也使得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甚少,他们往往更容易关注到学习成绩好、课堂表现佳的所谓“好学生”,而缺乏对所谓“差生”的关注。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在民主、公平的基础上适当给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以在私下多关心他们对学习的理解和看法,与学生一起分析他们学习绩效不足的原因,尽可能从正面引导他们积极改善学习状态和学习绩效,必要时可以与学生一起订立改进学习绩效的“改进计划”。当这些所谓的“差生”得到老师的关注,他们会重拾起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可以实行“帮帮对”管理办法,比如可以安排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A辅导、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B,A同学对B同学的学习表现向任课老师进行阶段性的反馈。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在班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构建起一个学习型组织。
四、总结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三环节 信息技术 分组学习 展示
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质量,我校积极开展了“三环节”教学实践与探索。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我也曾尝试过许多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三环节”教学活动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方向。
一、课前抓预习,实施有效的预习教学
1.预习设计。预习设计是实施预习教学的前提,要精心设计教学案,按照“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原则,把预习目标转化为预习问题,把预习问题转化为预习任务,把预习任务转化为预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案编写中,问题设计要尽可能考虑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多梯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2.预习实施。在实施程序上,采取“下发学案——自主预习——预习诊断”三个流程。教师在课前一至两天将预习学案发给学生,指定完成预习的时间,安排预习学案的收交方式,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晚自习或其他课余时间,自主去微机实验室进行实验。
3.预习检查。一是学生检查,积极推行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实行预习学案组内互评,小组长收集汇总预习信息;二是教师检查,教师课前及时收交、批阅部分预习学案,收集预习信息,推进预习教学的落实。
4.预习成果的运用。按照“以学定教”的原则,教师在课前要及时检查预习学案,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收集学生所遇到的学习难点或学习疑惑,确定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上抓改进,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1.课堂组织形式的改进。实行分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困扰信息技术课堂的三个严重问题:一是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二是课堂纪律不好控制;三是老师的指导在课堂上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2.教学内容的改进。要加强信息技术与生活的联系,认真落实新课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要求,把回归生活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注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学习体验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任务的布置要尽量灵活,而且难度的设置要合理,要体现合作的意义。
3.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
可采取“交流助学——拓展深学——系统建学”三个环节。
4.教学手段的改进。要加强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教学辅助作用,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认真进行课堂展示、评价与反馈
课堂展示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只要有任务布置就要在课堂上有分组展示,展示的内容就是他预习的内容、小组共同打造的内容。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展示,对于学生的意义非凡,而且学生展示和老师展示不一样,换成学生展示时,学生的关注度会立马加强,这时学生有一种 “自我比较”的想法,学生之间相互的点评和纠正给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反馈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每节课的知识点给出增加适当难度小练习。
四、加强教研,提高“三环节”教学的效益性
围绕“三环节”教学,我们教研组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教学反思”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深入推进了“三环节”教学的开展。
一是扎实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即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常规教研由各备课组组织,每周一次,主要围绕教材和课标,针对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预习学案的内容设计、课堂教案实施、限时作业的内容设计进行研讨,突出一个“实”字;专题教研由教研组组织,两周一次,主要是针对在预习、课堂、作业三环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突出一个“专”字。另外,我们还经常结合学校定期开展的课堂教学互观课、达标课、观摩课等活动,开展教研。
二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在学校组织下,我组每位教师都建立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优点、存在问题、改进目标和措施、案例等;每学期都积极参加“互观课”、“达标课”等活动,其中,每一种课型都要经历“集体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个人反思小结”六个步骤。每个阶段结束后,我们都会把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写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进行总结。这些活动也促进了我组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总之,“三环节”教学法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得到了有力的证明,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和效果,需要我们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与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正虎《信息技术学科“三阶段”教学模式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9期。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6
一、强化德育队伍建设,注重养成教育,进一步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
1、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开展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坚持以德育实践活动课为练兵主阵地,举办“第八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
2、进一步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第一,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对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评估;第二,进一步研究“家长学校”工作,开展班主任论坛、家长学校经验汇报、先进学校现场会。第三,加强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第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和辅导室建设,培养心理健康教师。
3、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第一,举办新班主任培训班,颁发班主任资格证书。举办主题为“我幸福我是班主任”的师德演讲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决赛期间同时培训新班主任;第二,继续实施“五个一”实践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规范,抓实抓细常规教学
(一)改进教学设计
1.准确把握课标和教材
(1)开展对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再研究
①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目标和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教学标准和目标,准确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教学理念,从学科教学的操作层面正确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
②把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体会与课标进行对照,按照课标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改进,自觉以新课改理念优化教学行为。
(2)开展对教材的学习研究
①通盘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
a.明确本学科、本册书的教材特点、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b.总结本学科、本册书的知识、能力、价值体系,准确确定学科的三维目标,以便从学科结构的角度规划每一节的课堂教学。
②深入分析单元、课时教材
a.明确教材的地位、作用、编写意图
b.对教材进行重组加工、资源开发,用好、用实、用活教材
2. 认真研究学情,明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能力水平等,以便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3. 改进教学设计
(1)要树立质量意识,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日常的教学设计,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策略,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明确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克服形式主义的做法。教学设计可参照现成的教案,但必须规范、项目齐全,不允许不写教案上课,不允许在书上写教案和用购买的不经改造的现成的教案,照搬照抄教学设计上不出有效的课。
(2)备课组或教师个人进行单元备课。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结构和重难点、教学方法策略、课时分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教师分任务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同一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上课前再进行个性化的改造。乡镇中心校统筹村小同一年级、同学科集体备课。
(4)加大名优教师优质资源的辐射力度,引领带动其它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5)使用农远光盘的课可只备光盘使用策略。
(6)教研组进行公开课的集体备课。
(7)小学同一学年的班主任可根据实际情况尝试两个教师一个组合,分别教语文、数学,互为班任。
(8)同一学年、同一学科的教师可尝试根据自己的特长各选择一部分教学内容,分别承担自己选择部分的全部班级的教学任务。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磨务实高效的课堂
1.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本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使教师掌握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课型、基本技能,切实提高教学的基本能力,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深入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推进启发式和体验式教学,积极推进探究式学习,实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在具体教学中要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和感知体验、充分展示表达、大胆质疑问难、深入交流评价、自主发现和建构知识、应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和快乐学习,变学生单纯的背诵、记忆为多元化的领会和理解。
3.提倡发挥教师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各中小学除毕业班外每一学科抓一个典型,研究实践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5.有机器人的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下发的课程标准开满机器人课程,并做好学生参加市机器人大赛的培训。
(三)改进练习和作业的设置和批改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又能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还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和教师实施个别辅导的有效载体。 1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1.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小卷和课后作业,做到目的明确、难度适宜、题量适中,可留必做和选做作业,也可根据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尽量做到“堂堂清”,少留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一遍。
2. 如用现成的练习册必须精心选择,不能全部作为练习和作业。
3. 规范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所有留的作业必须批改。作业批改主要采取要点指导和评语激励等方式,普遍性的问题可采取讲评的方式,对学习上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对学困生实施面批和个别辅导。也可尝试让学生互评一部分作业,教师有选择地评一部分作业。作业批改的批语和符号要规范。
4. 教师要从作业中捕捉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每人均有作业批改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改正措施。
三、深入抓好校本研修和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强化以问题驱动的研修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实践操作,通过研修和练兵活动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理性自觉,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内容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术的提升,让教师看到差距、改变现状,克服保守意识和懒散、疲沓的工作习惯,使教师在一点点的努力中改变自己,
1. 学校领导要安排固定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进修学校下发的必学内容和结合本校实际确定的必学内容,制定好学习计划,做好学习记录,教师写学习启示,教师写教学启示。
2. 学校中心教研组要对照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认真开展本校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抓住一、二个重点项目做好研究计划和研究记录。
3. 学校各学科教研组要对照各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认真开展本学科教学方法、策略和学科教学现象、问题的研究,抓住一、二个重点项目做好研究计划和研究记录。
4. 以学习研究求发展。引导教师用学术的眼光研究自己的教学,用研究的心态面对每一堂课,提倡教师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自学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包括使知识系统化、通俗化、简单化和教学的方法策略,并进行改进课堂教学的“草根化”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随时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5. 引导教师做好教学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教学工作。
6. 开展主题式练兵。本学期除教师进修学校规定进行的“精细化教学设计和课堂有效教学能力”的练兵外,每位教师还要结合常规教学进行常态的教育技术练兵,真正做到“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7. 各校业务校长和教师要借助电话、教研员博客等经常与教师进修学校咨询、沟通、对话,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8. 校长要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指导,了解本校的教学现状,抓好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落实,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有效指导。
9. 各中小学组织一次农远教育资源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库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保证农远资源光盘的使用占总课时的10%以上。
10.抓好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保证实验开出率,由每个班级学生记录实验情况。
11.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四、组织实效性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
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本,结合教师所依赖的学科背景和课堂教学实际整合培训方式、组织教研活动。
1.做好“市专家讲师团赴宾县对语、数、英教师专业能力应用性培训”的现场组织工作和培训后各中小学的研讨交流活动。
2.做好参加市农村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专项培训和“市乡村教师进名校”教师的选送工作。
3.加强区域学校和教师的协作,围绕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教学有效性,做好县中小学以“落实新课程教学基本模式和学科新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题的分片教学展示和研修活动。每三所学校为一个教研片,每校数学、语文、英语学科各作一节展示课,由学校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由一名青年教师作课,课后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研讨交流。
4.组织以“有效应用农远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为主题的全县中小学农远资源应用教学展示活动,每校做一节展示课。
5.组织全县中小学美术、中学音乐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活动。
6.抓好培训效果的跟踪问效,以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为主攻方向,加强培训的后续管理与指导,拉动培训成果向新的教学行为的转化。各中小学要抓好教师进行培训后的教学实践,组织培训后的汇报讲座和教学展示。教师进修学校将通过分片教研和教学检查进行培训的跟踪问效。(培训效果一是知识效果,通过考试评估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的提高。二是能力效果,通过日常教学行为评估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三是终极效果。通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进行)。
五、深入开展校长培训,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1.深化校长岗位练兵,组织“乡村校长进名校”取经活动。
2.组织全县中小学业务校长赴哈市名优学校考察活动。
3.做好迎接哈市干训工作检查的准备工作。
4.继续组织全县中小学业务校长教育理论、教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测试考查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县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估 【2】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1.按照教育教学改革新形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制定检查方案,并认真组织检查组深入学校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评估,确保检查的公平公正。详见《2011-2011学年度宾县中小学教学工作检查记实》。
2.每所学校在数学、语文教研组中抽一个教研组评价教研片其它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详见《课堂教学评价表》。
七、抓好教研培训基点校建设和中小学特色发展学校创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中学基点校:二中、三中、四中、大千、宾西一中、宾西二中、胜利一中、胜利二中、新甸中学、满井中学、宾安一中、青阳中学。
小学基点校:一小、二小、三小、五小、七小、宾西中心校、胜利中心校、满井中心校、鸟河中心校、民和中心校、宾安中心校、县幼儿园、胜利中心小学幼儿园。
附1:工作日程表
附2: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附3:学案的内容参考
附4: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5:2011-2011学年度宾县中小学教学工作检查记实
附6:教研组评课评价表
附7:新课程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
[3] 小编推荐与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