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
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韧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自信满满,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心头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
那次天崩地裂,那次地动山摇,高楼大厦瞬间成为一片瓦砾,多少生命在废墟下呼唤求助。当战士将一个小男孩成功托起,放入单架时,他轻轻地一笑,用满是灰尘的右手向战士们敬礼!这是一个孩子的微笑,也是灾区人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笑。它传达了太多:乐观坚强地活着,感谢所有关心灾区的朋友们,我很好!
也许小男孩不曾想到很多,他只知道,每天都是阳光的,而微笑,是给自己最好的犒赏。
我们喜欢微笑,喜欢嘴角的翘起,喜欢那弯起的弧度,更喜欢它所传达的一种力量。
奥运会的志愿者们,无论在何种场合,面对何种肤色、国籍的人,总是报以微笑。这不仅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更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包容的姿态。它在向全世界传递着一种力量,一种海纳百川、拥抱世界的力量!
而那2008张源自世界各地的笑脸,同样传达出微笑不可抗拒的力量。
不需要李白“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笑;不需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充满血腥的狂笑;也不需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红颜一笑……这些笑,或太狂放不羁,或太刚烈顽强,抑或充满妩媚。而我们需要的,不过是浅浅的会心一笑。
人们很容易记住温总理那慈祥的笑容,那是自信满满的他发自肺腑的微笑。面对金融危机,从容不迫,面对外国记者的犀利问题,他依旧笑对。他正如一代儒者,温文尔雅地处世待人。他的微笑,不也是一种力量吗?这是笑对人生的一种力量!
微笑,正如同一支支高擎的火炬,在全世界,在湛蓝的天空下,一直传递着……
当人们帮助了困境中的你,你的微笑是感激,是满怀深情的力量;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的微笑便是宽容大度的力量;当厄运侵袭了你,而你却报以微笑时,微笑便成了坚强勇敢的力量!
如果全世界都充满爱,充满微笑,将不再会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以及朝核问题。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将肩负着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那就是将微笑作为一种力量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点评
本文写作的着力点(“微笑”)集中,表达“微笑”能够传递一种力量的人生感悟。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范文2
犹如棱角多变的星形与浑厚稳实的圆形,新颖多变的却面积小,规范稳定的空间却大,古今圣贤能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的无非是星与圆的极端之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于是古人渐渐觉悟,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方能成就大业,包举宇内。
汉世家族在其基业初定时便谨记历史的训诫,堂而皇之地“休养生息”,分封良田,轻役减赋。大汉天下物阜民丰,刘氏家族便稳坐高堂,但自身力量的弱小却也使刘邦忧心忡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也正突显了他对怀柔政策下的忧患。“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后人欧阳修深中肯綮地揭示了这一自然之理。在这一圆滑的蜜罐中或许正孕育着种种危机,只要凿开这道弧线,沉溺于安详的汉氏子孙,是无力反抗也只能沦为他人刀俎下的鱼肉……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范文3
线条柔和者为通子。他们是通达之人,面对明主或昏君,他们或入仕为官,或隐逸山林。他们顺应时局地选择,该退时则退。于是面对乱世,他们或垂钓于濮水,或放歇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他们行吟高歌,他们倚风长啸。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者如庄子,他持竿不顾,宁“曳尾于途”;心中悠然忘我者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闲适者如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通子们胸中释然,他们圆如卵石。他们明白,面对乱世昏君,我自留清白足矣,凡事何必去认真。于是他们游闲山乐水,以渌水清猿、曲径通幽为伴,骑马挥毫,信可乐也。
然而,受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的往往是执子们。他们胸中自有乾坤。
披发行吟河畔的是屈子。楚国的落日染红眼前的汨罗江,子兰谗言,郑袖内惑,人民如涸辙之鲋,喘息挣扎。屈子的坚持有用吗?恐怕他自己也不得不摇头叹息。楚国灭亡之时,也是他命尽之刻。他把政治家的身份远置于诗人之上。“人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生不为诗人,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执著如屈子,你怎听不进“圣人不凝滞于物”呢?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当死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他隐忍苟活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文采不表于后世”。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执著呢!他终成一家之言。
棱角分明,无所畏惧者如执子。他们执著着他们的追求,无悔无怨。那个“投戎从笔”的辛弃疾,一生被弃用多达38次,仅剩一把软羊毫,他也要书写御敌之心,纵把栏杆拍遍,也无人会。诸葛亮,执著于白帝托孤,积劳成疾,逝于五丈原……
执子们执著着他们的执著,通子们通达着他们的通达。不论圆滑避世,明哲保身,还是棱角分明,坚守信仰,他们都成为了中华万代的不朽财富。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范文4
1、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动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
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辉。下面例子中,运用比喻、排比,使语言形象生动、气势畅达、音韵和谐。
例:千载风雨兴衰,你,静静地贮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旧为你长流,在那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点点空白悠悠情思》)
2、悬念导入,吸引读者
高考作文在开始写之前,不妨用3-6分钟精心构思,用悬念导入,这样容易抓住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吸引人们阅读,从而达到良好效果。
例:很小很小的时候,总是喜爱看妈妈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乐,被妈妈牵着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时候,妈妈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妈妈却爱亲昵地叫着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进天堂的怎会是妈妈,而不是我呢?(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是天使》)
3、故事先行,引人入胜
高考作文故事先行,能引人入胜。例子中的“蚌育珍珠”是许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它具体形象,引人入胜,包含着一个经历艰辛困苦获得成功的道理。
作者叙写的这个故事很好地契合“雨燕减肥”这一话题的深刻寓意。标题中的“它”,正是困难、挫折、艰难险阻等的代称,突破它们,人生将变得壮美无比。作者以这故事先行,既能引人入胜,又切合话题。
例:夏日里的炎热炙烤着大地,不知不觉中,海边多起了游泳的人。向远处望去,几个小孩像在搜寻着什么,带着好奇我走了过去,才知他们是在寻找珍珠……一颗小小的沙砾被蚌无意识地吞噬在嘴里,蚌觉得好痛,似乎有一把尖刀刺向它的喉咙。但一切都无可奈何,只能日日夜夜地把它磨小、磨亮才能将它吐出。终于有一天,蚌被海水冲上了海滩,一个小男孩发现了蚌嘴里的沙砾,把它取了出来,但它不再是粗糙的沙砾,而是一颗灿烂夺目的珍珠,蚌感觉轻松了许多,重新回到了海洋中。蚌育珍珠从此为人们所知,于是它的故事被人们所传颂,生命从此有了夺目的光彩,每一次去海边,我都带着崇高的敬意注视着蚌的艰辛。(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穿过它,生命从此壮美》)
4、引用开头,突出主题
引用法是一种很常用的文章开头法,巧妙地借用诗歌、名言、典故、俗谚语开篇,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引用要突出主题,要准确、得体,切忌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例子以引用诗词名句开篇,从多方面多角度论述了“意气”,增强了论证效果,突出了主题。
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5、设问开头,引人深思
高考作文开头围绕主题设问,有问有答,能引人深思,突出主题。看看下面的例子,开头围绕“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这一主题,通过一连串的“问”和“答”,开启了思绪,突出了主题。
例:倘若你是一粒种子,告诉我,你会怎样?是等待春天的召唤,还是迫于与寒冬挣扎?倘若你是一掬清泉,告诉我,你会怎样?是任凭风儿的吹荡,还是勇于激起浪花?倘若你是沧海桑田中的一颗沙砾,告诉我,你会怎样?是受命于雨打风吹化成一缕尘烟,还是敢于摩擦出晶莹的珍珠?……大凡成功之士都会选择后者,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6、破“旧”开篇,反衬主题
所谓破“旧”,就是用逆向思维,从新的角度打破旧有的思想观念,提出新的思想观念。破“旧”开篇,就是先写出旧有的思想观念,然后否定它,并提出新的思想观念,从而反衬主题的正确。
下面例子中先写出刘禹锡的观点“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后否定它,并提出作者新的观点“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从而反衬了主题的正确,令人耳目一新。
例: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毅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走与停》)
7、比兴开篇,烘托主题
“比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高考作文也可借他物比兴,作为开篇之法。当然,所用的他物,必须与“所咏之辞”有内在的联系。
下面的例子从自然界写起,由物及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这里的“比兴”与“所咏之辞”——“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是相吻合的,从而烘托了主题。
例: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 古文资源 古韵
一、意义
在高考考纲中,对作文写作的要求是:“作文要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在最能代表语文综合素质水平的作文中,学生的文章经常是“有分析,无思路;有思路,无新意;有新意,无文采”,导致学生苦于写作文,教师苦于改作文。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单在文学领域就为我们呈现出无数的艺术瑰宝。从远古神话到明清小说,千年古韵尽纳笔端。因此,有关古文的资料浩如烟海。如果能够把这笔宝贵的文化资源合理有效地渗透到学生的作文中去,让学生的作文富有文学性、艺术性、人文性,对于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素养、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大幸事。
(一)利用古文资源,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
学生是很有创作欲望的群体,他们也渴望满腔的情感转化为笔下绵绵的文字,可是众多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而古文文字精美又不显空洞,立意深刻又流露深情。现代人徜徉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观秦汉明月,看唐宋诗词,览浮生百态,思古鉴今,是何等的惬意。
(二)利用古文资源,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精美丰富的古文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成文模式、思想感悟等等。如果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磨炼至今仍放出夺目光彩的古文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作文中,必定会增加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语言文采,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利用古文资源,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文学技巧或感受能力都称为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如果一名同学的古文修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那么其理解力和分析力也是很好的,进而语文的总体修养也是比较让人满意的。
二、思考
(一)对古文的热爱正彰显了人生的意趣和生命的活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感觉――理解――领悟”这三者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古文资料,我们必须结合其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深刻地理解感悟,才能将材料加以灵活地运用,帮助学生分析和欣赏,更好地把握选文取材、立意、构思或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以便于更准确地抓住其精髓,获取写作的借鉴。
(二)对古文资源的挖掘正体现了古文学习的重要目标
笔者认为古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完成文化上的传承,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对于古文中字、词、句、篇的学习只是为了实现终极目标的一种手段、过程。
古人崇尚“仁义礼智信”,往往把这些作为他们行为的准则。这些崇高的道德要求通常都凝聚在古文资源中,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勾践灭吴、苏武牧羊、岳母刺字等等。我们要深刻地挖掘古文资源,从中感受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身文化和文学素养的一部分,进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达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界。
三、实践
古诗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合理巧妙地对其加以引用,将能大大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使文章充满古韵美。
(一)挖掘语言资源,增添文采
1.用诗文拟题
文章的标题是读者的第一着眼点,这个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关注。此处巧妙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大气典雅,富有文学意蕴,文采横生。
如2000年山西考生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引用的就是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作为题目,紧紧扣住文章写作要求,具有严密的哲理性、思辨性。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化用苏轼《定风波》中的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再如《感时花溅泪》《不畏浮云遮望眼》等等,都是采用了这一方法,使得文章充满吸引力。
2.用诗纲
写文章讲究框架紧凑严密,成文要有思路,因此需要有“纲”来贯穿全文,统领全篇。古诗文具有音韵美、对称美,言简义丰,以其为“纲”可以使行文思路清晰明朗。
如在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诗人・明月・黄花》中,小作者以两段自己创作的古诗文作为构架文章的思路。评卷老师说: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
2004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将《琵琶行》一诗中有关音乐描写的诗句抽取出来,为所叙之事做章节纲要,让文段内容一目了然。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间关莺语花底滑”“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这些诗句关键诗句,被引用为纲要成为段落小标题后,既独立成段,又浑然一体。同时小作者将自身在成长中所获得的亲情之爱尽情展示,流露出浓浓的感恩之情,真可谓“润物细无声”。
(二)挖掘思想资源,凸显立意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以其雄才大略行经世济民之路,圆富国强民之梦。他们高风亮节,鞠躬尽瘁,以百姓忧苦为先,以自身安适为后,他们深邃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精神食粮。
在生死抉择面前,屈原择死,以死明志;司马迁择生,以生践志;渔父择隐,以隐待志。在人生困境面前,苏轼漂泊赤壁文传千古,陶渊明归隐南山菊香悠悠。《寡人之于国也》中传递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五人墓碑记》表达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了解古人的思想,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他们汲取民族智慧、发扬民族精神、形成健全人格也有深远的影响。
(三)挖掘文体资源,彰显个性
能够阅读和领悟古文,是古文学习的基础,如果能用古体作文,则是将写作提升到了新的境界。高考作文的语言除了要符合文题要求,尽可能得体准确之外,还应该尽量地彰显鲜明的个性色彩。古文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模仿古典诗文的语言,用文言的笔法来表达现代的感悟。这无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记妙招。
“呱呱小儿,但饮牛Вdòng),至於弱冠,不明犍状。眨eǐ)之豚,日食其j(bā)。洎(jì)其成立,未识]j(jiān jiā)。每啮矗chán)(nào),然竟不知其嫱茫qūn,同狡兔,见韩愈之《毛颖传》)之三窟也。方彼之时,(zhú)诧之态,非TT(huánhuì)之中所得见也。今北方久啵èu),瀵(fèn)穑guǐ)L(zhòu)眢(yuān),坌(bèn)uu(fó),焘天模hū)日。土地皴崩,罅可容人。南疆Q霈,洚水肆虐,当此之椋茅舍尽走。欲苫(shàn)不能,啼口立(同泣)啾啾……”
本段节选自2010年江苏的高考满分作文。阅卷老师表示:“这位考生此方面造诣相当深,不仅会用古字,而且用得很得体,能在考场上短时间里活用古字,说明他已纯熟于心。”一位专家表示:“这位考生用的是纯正文言文,修养的确很深,直接读古文献的硕士都没问题。”作者王云飞同学用深厚的古文功底赢得了阅卷老师的高度肯定,也为自己打开了通往大学道路的大门。
【参考文献】
[1]方涛.近十年高考作文研究及教学反思[D].武汉:湖北大学,2010.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范文6
一、比 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恰当地使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一)回归课本
下面是鲁迅小说《药》中的一段景物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字。(4分)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点评:
分析: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穷人家的坟墓与阔人家中的馒头放到一块儿,以阔人家的喜庆氛围反衬穷人家的悲哀,增强了悲凉的情感色彩。
参考答案:坟墓像馒头的比喻,把贫与富、死与生的尖锐对立揭示得多么深刻、多么意味深长。
(二)作文启示
从上面高考卷的题目来看,恰当地使用比喻,不仅可以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而且可以使得文章更为简洁、更为凝练,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如2008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一段:
这便是你吧,淡淡如泉水,你偏执地追逐,泉边那飘扬的一片缟素,是为你而起的缥缈之歌。
这里作者把“你”(庄子)比作“泉水”,将“你”的平淡而超然的态度、高洁的品质渲染得淋漓尽致。
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本体与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二是作文时既要抓住相似点,同时遣词造句时还要注意逻辑关系,让读者读来觉得合情合理。
二、移 就
移就,是甲乙两事物相关联,就把本是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词语活用的方法,通常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到物上。巧妙地运用移就,能使文章简洁有力、生动活泼,能创造出一种意境、一种特殊的情调,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在表达效果上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一)回归课本
如人教版第三册《扬州慢》中的一句: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分析:“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无声”用来修饰月的情状。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这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人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二)作文启示
恰到好处地运用移就修辞,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章语言的优美,吐词的雅洁。
如2008年云南高考作文,有位考生以“变味的善良”为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如褚佳丽娃的《感受交河故城》中的一句话:
“一曲西风绕断梁,黄沙笑望,千年沧桑,满目凄怆,皆浸交河残阳。”(节选《作文通讯》2008第9期)
分析:看罢这句话,给人的最大感受就是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所渲染的凄凉而又雄浑的意境令人震撼,不可复制。在这句子中,除了拟人修辞处,就是这里所说的移就修辞手法了。一“曲”西风,读来耳目一新,新颖别致,把修饰歌曲的修饰语用来修饰西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在平常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移就这种修辞手法,以渲染文章的诗情画意。但要注意一点,就是在选用被移就的修饰语时,被移用的修饰语要与被修饰的词语有关联,如原本修饰音乐的“和谐”,可以用来修饰建筑或人际关系。
三、拟 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方式。恰当地使用拟人修辞方式,可以达到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回归课本
如孙犁的《荷花淀》中的一句: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分析:这个句子中,“跳跃着”,就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苇眉子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苇眉子在她怀里欢快跳跃的情状,不仅烘托出女人心灵手巧;而且拟人手法的运用,也使得表述更加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二)作文启示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恰到好处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同样会使得文章的语句更为简练、表述更为形象、表意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