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1

【关键词】活动规则 区域活动 幼儿园小班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2-0149-02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教育目标,而有目的、有目标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去操作摆弄,实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规则在区域活动中用于调和活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其有助于活动开展成功,能够达到幼儿的需求,推进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积极性能力的发展。

一 为了活动有序开展,创建规则意识

小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无规则意识,因此老师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时要有耐心。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要让幼儿受到有形和隐形提示的熏陶而逐步形成规则,幼儿的规则教育不但是培养他们社会化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他们发展自身的一种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不会使活动开展受到管束,相反还会使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序、自由、和谐。

1.让环境会说话

根据设计相应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并有兴趣地遵循区域中的规则。如在区域中画的标志小脚丫是引导幼儿怎样把鞋子摆好的暗示。为了让幼儿不仅容易接受还让其愿意接受,应把传统枯燥无趣的规则管理以一种游戏、轻松化的方式展现。此外,为了让幼儿能自主性得到综合性的发展,那么改变幼儿的学习方法,为幼儿建立规则是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在区域活动中的墙面上张贴规则的图示,如阅读区及建构区的墙面上贴读书安静、爱惜图书及各种道路、建筑的搭建等标志。

2.入区方式情趣化

为了吸引幼儿,小班组每个班都按照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创作了不仅生动简单、直观的表现方式,又具有本班特点,并且用情趣化的进区形式来促使幼儿带着积极且愉快的心情自主的进入区域活动中。

如幼儿小一班的进区方式是根据区域的不同颜色及表情的插卡来选择,然后把插卡对应着区角标志旁边用吸管做成的插孔里插上,如此多少插孔就表示这个区域的人数。小二班用小动物形状做成的挂挂卡,则让人有一种比较直观的印象,动物卡通形象的不一样就代表着区域的不同,幼儿通过挂挂卡的选择而进入到相对应的标志区域开展活动,这种方式对小班的小朋友而言既浅显又容易接受。

二 小班区域活动前提出规则标准

之所以区域活动特别受幼儿喜欢,是因为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集体上课形式,且充分展现了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活动自主性,以内容多元化及小组个别化的学习形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来达到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主要是通过直觉和具体方面去了解规则、明辨是非、分析事物。所以,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要遵守怎样规则,活动中要怎么做,在活动开始以前要跟幼儿提出具体合理的标准。提出规则不仅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而且规则的不同要采纳不同的方式让幼儿了解:

1.具体强调规则统一

开展区域活动前要让幼儿了解今天有哪些区域开设,让幼儿对所有区域的标志都有感性认识,防止寻找时迷茫地等待。同时要让幼儿对有些统一规则有个认识,如区域活动开展前要实行插牌选区,活动中要注意安静、不能随意走动,要爱惜区域材料,做到轻拿轻放,结束号令响起就得立刻结束操作,把材料整理收拾好。要想让幼儿更好地把规则转化为行动,就需要老师每次在活动开展前把前次活动的情况总结一下,注意强调需改进的问题,促使幼儿尽力按照规则去做。

2.具体强调个别规则

不仅有统一规则,而且区域的不同其规则也就不同,由此,还要根据活动区域的特点安排规则,根据有些隐性的提示及材料的限制来约束幼儿。如为了显示区域同时有几个幼儿进入区域活动,就可以在所有区域前画上小小的圆点或脚印等类似标志;在进入益智区域活动时要按照序号、标记取材料;进入生活区域时必须要根据提示:先洗手,再系围裙才可开始操作等。如此既可降低集体讲解这些隐性的浪费,又可以培养幼儿学会观察、归纳和总结活动规则,加强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 小班区域活动过后要进行规则要求评价

区域活动以后的评价,不但有助于幼儿活动方式得到调节改进,还能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和需要。评价区域活动要根据情况而灵活运用,同样能采取教师评价、个别评价、幼儿评价、师幼互评及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些幼儿规则意识不强,还常常会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此时老师就可以采取单独谈话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不仅如此,老师还要注重发现他们的优点及进步,并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同时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指出来,引导他们改正缺点,争取进步。在进行评价时,先要肯定每个幼儿在活动中努力争取所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同时,为了提高幼儿规则意识,激起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要让幼儿对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规则的情况有更明确的了解,通过讨论与分析来了解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没有做好。

在对最佳区域进行评价时,以及操作最认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安静与成果最明显、材料收拾整理最好的等评选,都可以采取教师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评选的过程中,不但能让幼儿感受到经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所获得成功的欢乐,还能让他们建立更大的自信与满足,调动他们再次活动的愿望,从而提高规则意识。

四 结束语

小班区域活动规则的培养,因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老师不仅重视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而且还要有耐心,通过在活动区域中建立有形和隐形的提示的结合,以及活动过后的评价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为了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规则,那么就需要对培养幼儿活动规则中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好,重视幼儿的需要,做好坚持不懈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小班区域活动规则显现化创设的效果。

参考文献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2

一:政治思想方面:

能够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记笔记,数量足,内容丰富。积极参加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团员的先进性。热爱集体、团结同事、乐于帮助同事进步、尊重老教师、对待幼儿有爱心。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服从园领导对我的工作安排,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开展了网络式主题教学活动,提前备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制作精美的教具。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担任“区角实验班”,配合园里的领导及康乐园领导的指导,虚心学习把班级的区域搞的有声有色,做到区域与环境结合,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根据不同的主题及孩子的表现及时调整不同的区域,并不断丰富材料。逐步建立了生活常规、游戏常规、活动常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事实证明,善于总结才会不断提高。因此我做到每节课后写评析,对自己的每一节课进行总结。坚持每周写观察日记,捕捉教育实践中的点滴火花。而且制作了一批精美的教具,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上课上的得心应手。

三:班级管理方面:

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我,及时协调三位教师的工作,并积极配合分工管理好班级工作,同时让幼儿也做班级的小主人,让他们当任小班长、小组长,培养了幼儿的服务意识,同时让幼儿进行锻炼。班级工作井井有条,班级常规好受到领导的表扬。同时班级在本学期多次被评为月先进班级,本人还获得一次月岗位之星。

四:在家长工作方面:

我深知,幼儿的进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于是我召开了家长会,提升家长家园共育的理念。设立家园联系窗,进行家园共育。让家长及时

了解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幼儿各方面进步、通知以及保育注意事项等等。家长们积极配合我们开展主题活动,家园联系密切,认真填写各类调查表,按时发放《家园联系手册》,平均每半个月联系一次,如实反映了幼儿在园在家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开展亲子活动,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大自然游玩,增进了班级家长之间的感情,班级的各项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

五:自身进步:

在本学期,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参观其他园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特别在在区域活动开展上,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同时实践上也逐步积累一定的经验。在班级管理工作上,也更知道如何去做好一名班主任,同时在班级家长工作上,也知道要如何更好的开展家长工作。同时不断的学习,大专考试已经毕业,下阶段的学习目标则是幼教本科的学习。

六:不足之处: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3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幼儿园园长年终总结范文

转眼间,一个学期在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已悄然而逝。本学期,我园认真执行《纲要》、《指南》,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___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主动的人格发展,为其打下良好基础。本学期在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成绩。现将幼儿园园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建设

本学期我们注重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带领教师观看《最美教师》视频、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___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的事迹。通过学习使教师们明白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要尊重每一个孩子;一个受孩子和家长信任和喜爱教师,必定是有良好师德教师,每一个教师都应为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而不断努力。

二、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坚持按级负责,明确分工的原则,积极主动地做好安全工作。通过定期学习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努力做到防患。每一季度举行一次全园安全演练,让幼儿掌握安全逃生的技能。

三、保教工作

___本学期幼儿园___教师们认真学习《纲要》、《指南》的精神,并要求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各项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本学期我园开展镇教研课、园内教研课,以及___周岁以下教师每人一节教研课、创意小游戏活动评比等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学习、展示的平台。

3.开展形式多样的区域活动。本学期儿园各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本班教育教学总目标和主题进展需要,有目的、有步骤、逐步铺开的提出各阶段的区域活动目标。开学初,各班根据上学期幼儿活动区的活动情况,先让孩子练习按标记摆放玩具;在孩子能够熟练的将玩具按标记摆放时,再分组去玩各个活动区的玩具,建立这个区的玩具只能在这个地方玩的概念,最后在全面铺开,让小朋友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这样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引导,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发展。同时,我们能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反思与调整,使整个区域活动呈现阶段性、连续性,从而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___月份举行了园内区域活动观摩评比,小五班、小三班、中一班、中五班、大三班、大六班的区角活动,受到全园老师的一致好评。

4.重视幼儿的体育锻炼。我园利用早操、户外活动、集中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得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并从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四、教研工作

本学期我园继续把《幼儿园教育纲要》和《指南》作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加强课题的研究工作,教师们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在___教学活动中教学的形式多样化,观察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需要变得主动了,尝试创新的多了。同时,我们采取分小组分专题继续进行研讨,___和分组教研活动十多次,开展园内观察及评课活动六次,不断提高教师们的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有十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学前教育学会的论文评比。

五、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园的家长工作继续把做好班级家长工作作为基础,如每月出一版“家园联系栏”、教师们有计划地家访、随访等等;还通过召开家长半日活动开放、亲子活动、校信通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学期结束向家长举行全园幼儿综合能力汇报会,提高了家长对我们的满意程度。

总之,孩子的快乐成长,是对我们工作的鼓励,家长的满意信任,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缺憾和收获都将激励我们不断努力,继续进取,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4

一、区域活动案例

合肥市某民办幼儿园每天15:00开始进行半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以下记录了该园小(二)班区域活动的全过程。

活动开展前,小(二)班两位老师利用家长提供的废弃品和幼儿园已有材料制作了教具并投放到相应活动区。共设置了五个活动区,其中手工区和绘画区是临时活动区,安排在活动室内开展。另外三个活动区是常设在走廊上的,包括一个建构区,两个角色区。由于室内空间有限,区域活动前教师都要重新摆放桌椅,安排好临时活动区。

该班幼儿已经熟悉了这种形式的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幼儿能熟练操作活动区中的材料。活动也中出现了随意“串门”的情况,如有一部分幼儿进入一个区后,对选择的材料随意摆弄几下,就放弃原来的区,而进入别的区。还有一部分幼儿因不了解临时制定的活动规则而被其他幼儿排斥,转而换成其他区。老师虽然注意到活动区频繁转换的情况,但没有主动引导。半小时后,幼儿回到了班级,主班老师与他们就刚才的活动进行了互动。老师:“A,你今天玩了什么呀?”A幼儿:“老师,今天我和B、C一起在‘兔兔手工坊’里玩的。”老师接着问:“你觉得那个游戏好玩吗?开不开心?”A回应:“非常好玩,很开心。”老师又问:“下次再开展这个活动时,你还想玩什么呀?”幼儿兴奋地回答道:“老师,我还想玩这个游戏。”老师简单地进行总结后,就结束了区域活动。

二、对区域活动的反思

(一)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但家园合作不充分

在区域活动准备期间,由于班级的材料不能完全满足区域活动的需求,教师主动与家长协商,让家长带来了一些废旧物品,作为活动材料的补充,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该班活动区主要设置在走廊上,走廊又是家长每日接送幼儿的必经之路,所以离园时经常会出现幼儿逗留在活动区,随意摆弄材料的情况。这与活动开展前,老师未能与家长及时沟通有关。大部分家长不清楚这个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导致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未能及时阻止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对这项活动的了解甚少,参与的积极性和关注度都很低。因此区域活动中的家园合作还处于浅表层面,不够深入。

(二)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全面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扮演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可事实上在活动开展中有时候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一些幼儿在自己选择的活动区玩了一段时间后,会随意去其他活动区,教师对这一情况没能有效引导。另一方面,一些幼儿在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没有观察到存在的问题,或者是观察到了问题,却没有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幼儿怎样参与活动以及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教师很少关心,更多的只是把自己定位为区域创设者或材料提供者。

(三)材料丰富,但实际利用价值不高

此次区域活动的材料大部分是教师手工制作的,且利用了不少废弃的物品,总体上活动材料是丰富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如教师提供给幼儿的很多是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缺乏探索性、可操作性。

从活动区材料的功能来分,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可大致分为装饰材料和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在本案例中,教师更加注意使用装饰性的材料创设活动区的外部环境,使活动区外观漂亮美观,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用于幼儿实际操作的材料却不多,有些材料成了摆设,材料的实际利用价值不高。

(四)组织讨论及时,但针对性不强

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及时请几位小朋友介绍自己所玩的活动,与大家分享,这能及时了解幼儿活动的情况,有利于帮助幼儿总结、提升经验。然而老师向幼儿提的问题较简单,如你今天玩的是什么,好玩吗,下次还想玩什么等。这些问题不利于深入了解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哪些经验,遇到了哪些问题。在互动环节结束时,仍有其他小朋友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就没让他们再说了。

(五)园内总结及时,但未能落到实处

每次活动结束后,园长让所有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再次开展区域活动时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然而,当再次开展区域活动时,据笔者观察,教师并没有根据上次的经验总结对区域活动进行改进,在之前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依旧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出现。

三、对区域活动的改进建议

(一)家园合作,为区域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在开展区域活动前,教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耐心向家长说明区域活动的目的,让家长真正理解活动的意义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必要时,还可以向家长寻求一些帮助和支持,比如活动材料缺少时,可以让家长带来一些废弃的瓶子或纸盒,这将极大地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同时也能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幼儿离园时,教师可以与家长提前沟通好,让家长对幼儿的不适当行为进行制止,这也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对区域活动给予适时指导

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是过多的干预,要么是完全放任。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区域活动的开展。教师要提供一个合适的活动环境,并对活动材料进行必要的操作演示,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始终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此外,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制定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玩法,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总之,只有教师的角色定位正确,区域活动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提高实际利用价值

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要有目的性、层次性、探索性以及可操作性。要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并且随着教育目标的变化而更新材料,彻底改变“操作材料一经投入,便长期不变”的做法,始终保持材料的丰富性、新颖性、趣味性,不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材料的实际利用效果。同时,教师不应该过于注重材料的美观,而丢失了其内在教育价值,应该注重材料的实际利用效率,材料的投放要给幼儿留有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尽量减少成品材料的投放,给幼儿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四)组织讨论要有针对性,给予幼儿充分表达时间

活动结束后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讨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讨论幼儿能回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并且教师也能进一步了解幼儿积累了哪些经验,对今后开展教学活动具有参考价值;另一方面,通过交流、讨论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要对幼儿的回答具有引导作用,让幼儿掌握表达和交流的主动权,使师幼互动更为充分。教师更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时间,做到所有幼儿都能参与其中,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总之,区域活动结束后,组织高质量的问题讨论,对进一步提高区域活动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 幼儿自主学习 

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设了个别化的空间,弥补了集体活动的缺陷。幼儿在材料丰富的活动区中,在自由选择的小小空间中,不断探索发现,进行着自主的、个别化的、建构式的学习。为了能够在班级中真正开展好区域活动,实现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自主学习,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在班级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下面我以小班为例整理、归纳了开展班级区域活动的几个关键步骤。 

一、区域活动的设计 

(一)区域种类的拟定 

活动区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决定所设区域种类时,应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另外,还需要综合班级幼儿人数、活动室面积、布局等因素决定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 

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为5—7人,按照我班现有40名幼儿计算,需要设置6—7个活动区。另外,根据小班年龄段发展自理能力、适应集体生活、学习同伴交往等特殊的学习需要,以及乐于模仿成人、喜欢重复操作等学习特点,我初步设想了班级区域活动:“娃娃家”2个(小班幼儿的主要经验就是以家为中心,反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根据班级实际人数我开设了两个娃娃家,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超市”和“点心店”各一个(可与娃娃家主题发生联系,丰富游戏内容)、语言区、美工区、积木区(建构区)、音乐区(小舞台)、益智区(科学区、数学区内容可交替)。 

(二)科学合理确定各区的空间位置 

活动室中各个活动区的空间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首先要依据各个活动区的特殊需要在现行活动室空间内寻找最佳位置,然后进行整体的考虑和安排。 

幼儿园教室空间的特点是活动室空间较大,午睡室面积较小。午睡室中幼儿小床也不能折叠或收起,所以活动区的布置只能全部放在活动室,不能借助午睡室的空间。整个活动室空间大致是长方形,黑板、电视的位置固定不好移动,因此布置区域,首先考虑到集体活动的需要,为集体活动预留好场地。活动室中部一排橱柜的设置,将活动室大致分成两个部分。集体活动场地周围安排学习性区域(相对安静),另一边则安排角色扮演区域(相对喧闹)。 

下面再谈谈具体的活动区的安排。音乐区设置在电视机、电脑附近,然后在音乐区附近设置了不太需要安静氛围的建构区;将需要相对安静的益智区和语言区放在一起;美工区安排在靠近盥洗室的位置。角色扮演游戏区的设置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首先,两个“娃娃家”的设置有利于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相互模仿和学习的需要,适合小班幼儿平行游戏的年龄特点;其次,“超市”、“点心店”能够与“娃娃家”主题发生联系,利于幼儿间的交往、互动;最后,这些区域幼儿的流动性强,设置在一起可以减少发生碰撞、摩擦的机会。 

二、区域活动的布置 

(一)区域活动的规则问题 

从幼儿的活动需求出发,教师与幼儿共同建立丰富多样的提示。以“进区规则”为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区域外的几双小脚印就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将鞋印画成两个相向而笑的人脸,提醒幼儿:当你的鞋放成一对好朋友姿势时,左右脚就不会穿错。这样鞋印不仅提示了规则,还成为小班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无言之师。除了这类暗示性的规则外,有些规则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贴在相应区域,提醒幼儿遵守。每一个区域我都使用了一个醒目的图标让孩子一目了然地感知区域的内容。阅读区需要安静,我们就在醒目的位置贴上一个卡通娃娃正用一根手指做“嘘”的动作,告知小朋友要悄悄地看书。小班孩子整理材料的能力较弱,我们就在放材料的小盒子与存放的地点都贴上相同的标记,这样孩子就能准确地把材料“送回家”了。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 

1.区域材料的选取要来源于生活 

区域活动需要投放大量材料,这给教师的工作和幼儿园的资金带来一定压力,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废物改造”。生活中许多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都隐含着数量、形状、材质、生活常识等元素,我们可将其直接作为区域活动的材料。如在小班创设建构区时,我们遇到了没有大型积木只有小型插塑积木的难题,后来我们发动幼儿收集废旧的纸盒、瓶子、罐子等作为“建筑材料”。孩子们在用废弃材料建构的过程中,感知纸、金属、塑料等不同的材质,感知材料形状、长短、粗细的不同,感知不同物体的承重,提升了游戏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区域材料的投放更要关注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玩中学是幼儿的特点。将幼儿熟悉的人、事、物、情境延伸到活动区域,能够使区域游戏成为幼儿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延续,使幼儿感到亲切愉快,产生情感共鸣。拼图是幼儿园常见的玩具,但是我没有使用幼儿园购买的拼图,而是利用班级中一些小朋友、幼儿园的运动器具或者某个场景拍成照片,再进行简单的分割,制作成拼图投放在活动区。当孩子们完成作品后,呈现在眼前的是班级中某一位同伴或幼儿园有趣的玩具,亲切感油然而生,操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3.材料投放的调整 

随着区域活动的不断推进,幼儿的能力、兴趣点往往会随之不断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区域投放的材料还要具有发展性,与孩子能力的不断发展相互动,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孩子的操作需要。比如“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孩子初次操作可以直接用手将食物喂入小动物的口中,随着动作熟练度的提高,孩子可以用勺子舀,用筷子夹,逐渐提高动作的难度,变换游戏的形式,维持孩子对此游戏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区域活动的开放 

活动区虽然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学习的场所,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从创设活动区到全面开放活动区,使幼儿达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的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没有区域游戏的活动经验,但是活动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刺激,他们很愿意进区活动,但往往不清楚该怎么做,从而出现到处乱窜的现象。因而对小班活动区要实行“逐步开放”,介绍一个区,开放一个区,提高活动区的功效,增强有序性。介绍活动区时,教师要直接交代最基本的规则,如入区方法、结束后的整理等。对于一些争抢玩具等规则,在游戏结束后的讨论中提出,让幼儿共同制定规则效果更好。 

当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区并有序地游戏后,教师这时的主要任务从创设环境转变为观察和指导。区域活动是幼儿与材料、环境互动、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幼儿在环境中如何与材料互动?幼儿喜欢这些材料吗?材料适合幼儿的发展吗?所有的这一切只有通过现场的细致观察和反思,教师才能从中找到调整材料的依据,才能精准投放适合幼儿兴趣和能力的材料,才能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于区域游戏中的观察和指导,我将继续在借鉴相关研究经验及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 

参考文献: 

[1]冯晓霞,主编.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建君,主编.区角新视界[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3. 

小班区域活动总结范文6

一、创设自主、宽松的区域环境,做好幼儿的帮助者与引导者

1.根据区域内容合理创设环境

根据主题推进与幼儿活动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改区域格局,及时进行调整,目的是创设出更合理、更适宜的区域环境,让他们在舒适温馨、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中有效自主地学习与探索。例如:利用班级外走廊的有利条件,将区域扩大到走廊中,使幼儿的活动有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同时,利用泡沫垫与桌子的相互结合与利用,将大的区域划分为小区域,让幼儿在自选材料的同时,也能自选活动空间,更具有开放性;整改中,还关注到了不同区域的动静区分,帮助幼儿排除干扰,使幼儿能够更为安静地探索。同时,还为幼儿创设了部分随意灵活的空间,如:在班级的小角落里为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泡沫垫,幼儿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拿起坐垫随地而坐,这样不仅迎合了孩子新奇随意的心理,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有效的空间。

2.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

区域活动本身就是环境创设的有效辅助形式。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一改教师的一手包办,将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在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运用线条画、拓印画、剪贴等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放手让他们主动创造。如:在开展主题活动“小手动动动”时,孩子们先用勾线笔描画出小手的形状,并在描画后加以添画、剪贴。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小手娃娃戴上了帽子,在跳舞呢!”“小手娃娃拿着气球要到天上游玩。”“我的小手有眼睛、鼻子和嘴巴,它会说话呢!”……瞧!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在大胆的创造设计下,描绘出了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童真世界。在描画、印画之余,我还尝试让幼儿使用剪刀,将这些作品自主进行剪剪、贴贴,于是,活动室里,一棵富有创意的手指树诞生了,一列印有小手的火车出发了!虽然这些作品不及成人制作得那么精致,但却都是孩子们亲手创作的成果,它们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令他们倍感成功,真正地达到让孩子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功效。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多多少少会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因此,在活动的选择上,不能忽视年龄特点的要素。小班幼儿年龄小,生动直观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且感受直观,浅显而又易于操作的活动内容。例如:在“秋天到”的主题中,选择的活动内容从蔬菜、水果等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抓住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吃、玩、做、学为一体的区域活动。例如,制作沙拉、切、削水果、榨果汁等,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一种劳动,孩子们却玩得乐不思蜀。同时,针对许多孩子存在的不吃、挑吃蔬菜水果的不良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区域活动,孩子们逐步了解了水果蔬菜的营养与作用,并喜欢上了水果蔬菜,从而轻松解决了饮食习惯中的一大难题。许多幼儿掌握了剥、掰的技能后,吃水果时的剥皮过程就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家长老师们也不必再为他们不停忙碌了。

三、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上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活动中,为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我与孩子们共同收集、整理废旧物,如:蛋壳、瓜子壳、纸盒、蛋托、纸板、塑料制品等,让孩子们随心所欲,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亲手操作,懂得如何选择适宜的材料,怎样使用材料,学会协商合作。实践证明,提供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材料更能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

如:在开展主题“玩具总动员”时,孩子们利用自己收集的盒子,结合各种废旧材料的运用,制作起了掌偶,当一个个可爱的小狗、小兔子、河马先生、鳄鱼宝宝、狮子爸爸……拿在孩子们的手中时,我们不得不为孩子们天才般的创造力所折服。而当这些有趣的掌偶被孩子们带入了表演区讲述故事时,我又一次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玩起自己所创造出的玩具是如此的专注与投入。是的,这才是他们想要的游戏,由自己创造出来的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

四、点面结合,凸显活动评价的实效性

作为区域活动的结束环节,区域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整体评价与幼儿自主评价的相互结合,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能力差异、行为表现、发展特点与当前需要等等,有利于教师发现在区域活动指导上的问题与不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要面向全体,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情况、突出表现、个别问题为切入点,从活动常规培养、知识要点掌握、行为习惯养成、情感体验形成等多角度进行有效评价。要适机抓住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鼓励,更要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不足有目的地提出批评、指正,以期在下次区域活动中得到改进与完善。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分享、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幼儿自主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活动情况,达到以点带面的良好评价效果。引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以及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让幼儿在自评与他评中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提升经验,共同促进,提高合作交往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伴随着班级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不断地感受着孩子们带来的一次次惊喜,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能力发展是多渠道、多重性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让孩子们玩得自主、玩得自在、玩得自信……看见孩子们一改以前的稚拙,在活动中专注、投入、熟练、自乐的样子,我确信,区域形式的主题活动是幼儿真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