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生开题报告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1

第一步,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明确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明确立意点。指明该课题的研究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得到什么结论,而该结论有什么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尽量写的具体一些,避免漫无边际的空喊口号。主要有两个方面必须包含:一是研究课题的根据是什么,受什么启发而需要研究此课题;二是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指出该课题研究的价值。

第二步,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

该部分内同应该解释提出问题、阐述研究的原因。一般对研究的背景从理论、现实两个角度入手。同时,在阐述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结果,了解人家的研究方向、研究到什么程度,或者认为有哪些方面做的不够好并提出相应的想法措施。

第三步,毕业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该部分内容,应该指出自己的研究应该坚持什么原则、符合什么方向,一般可以从哲学、整政治理论、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等方面入手。

第四步,拟定研究计划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2

近年暑期,我科教研室遵照中山大学教务处关于开展医学生暑期科研活动的指示,对中山大学2004级和2005级的医学生进行了题为“手术前后病人睡眠质量调查”,“氯诺昔康行上腹部手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和“围气管插管全麻期患者气道炎性反应的研究”的暑期科研活动指导,收效甚好,现谈谈指导该项工作的体会。

1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

根据本科生接受科研训练的门槛低的特点,先安排科研相关知识讲座,使学生对科研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调查设计论证、开题报告等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书写调查设计书,记录调查原始资料,撰写论文锻炼表达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处理调查结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锻炼获取知识和解决困难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获取医学知识、拓宽自然科学基础、掌握医学实践技能外,还注意培养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青年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点,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把一些新的信息或科研热点问题融入教学中,将学科的一些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 教会学生要真诚

要想做好临床调查,必须是真诚的。“微笑是一张通行证”。尤其对愁眉不展的病人,更不应吝惜自己灿烂的笑容,诚挚地向病人问好。如有家属在旁的话,千万不能忽略他们,因为他们有可能成为你顺利调查的“拦路虎”。问候过后,要说明一下调查的真实目的,特别要强调该调查对病人有什么帮助或好处,但需要真诚的技巧。比如我们在调查中如果说:“我们想了解一下手术病人的睡眠状况,以改善医院病人的睡眠环境”,病人可能不甚热心作答;但如果说:“我们想了解一下你手术前的睡眠状况,以便全面了解影响手术的因素”,病人则可能会主动配合,认真回答问题,从而容易获取信息。

3 教会学生要自信

当走进病房面对病人时,要有信心自己能做好。从开始病人略带怀疑,到离开病房时病人诚恳的道谢。就是那份“我一定能做好”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病人心态的揣度,更源于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所以在调查前,一定要对所调查的内容及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例如,我们做的是“手术病人睡眠质量调查”,我们不仅要对调查的内容了如指掌,同时对睡眠质量的评定,影响睡眠的因素,如何改善睡眠等问题也要有所熟悉,做到“成竹在胸”,“有备无患”。

4 教会学生要灵活

面对病人,要善于“察颜观色”,尽量获取所需资料。“察颜观色”的内容应包括病人的神情、心态、情绪、声音,甚至病人的病情。调研中应时刻注意病人的反应,如出现不适,要马上停止提问;如病人显得不耐烦,需立即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和时间。碰上某些病人喋喋不休或答非所问时,应及时打断并引回到正题。对于病情,除非病人主动提起,否则不要随便谈论,如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病区,恶性肿瘤病人较多,病人家属多要求向病人保密病情,尤需注意。病情较重的或术后不方便说话的病人,可请其家属代答。

对病人的问题,力所能及者可给予解答,一知半解或不懂的问题可建议他向负责的医生咨询。遇到病人抱怨医院收费、服务等问题时,巧妙地转换话题。此外,调研中要注意不要妨碍其他医生或护士的工作。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3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69-02

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社会和科技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二十一世纪同样也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信息技术,人类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必将使生物技术产业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作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科学,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医学人才,迎接生命科学世纪的挑战,是所有医学教学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新世纪医学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我国的医学教育改革,全面实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

1 生命科学发展与医学科技进步

十九世纪中叶,细胞学、进化论和经典遗传学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创立,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前期基础,基因论和DNA功能的确定,尤其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二十世纪生物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发现,它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分子生物学的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破译自身全部密码成为现实,1990年发起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今天已经完成人类基因组作图和测序。接下来,将是阐明基因组的功能,这就要清楚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蛋白谱及其调节和控制,因此分子生物学的重点将从基因组转到蛋白质组学,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将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即功能基因组时代。其内容包括建立单核甘酸多态型(SNP)为代表的DNA序列变异的系统目录,从而揭示人类疾病的遗传学基础,认识基因组在转录核翻译水平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通过对进化不同阶段的生物体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发现基因组结构组成和功能调节的规律,并利用各种模式生物体的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来揭示基因的功能。在微观层次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基因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后,正深入到在分子水平上对细胞活动、发育和进化,以其脑功能进行探索,从分子、细胞、模式生物和整体水平对脑和神经系统进行多层次的综合研究的神经生物学正成为生物学发展的下一个高峰。生命科学从群体、个体、细胞到分子水平深入的发展,使得医学能够在微观水平逐步阐明许多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本质,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科技的进步。自1982年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上市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世界范围的生物医学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兴起,生物医学技术正在猛烈的冲击着世界经济,同时也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正走进寻常百姓家。随着克隆技术的成熟,人们可以用克隆的器官代替已坏的自身器官。而将来科学家可以设想用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组装成“纳米机器人”,通过血管送入人体诊断疾病,携带DNA更换或修复有缺陷的基因片断。因此随着以后基因功能的清楚,生物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不仅能了解生命,而且能够操纵生命过程,它将改变现有的医生看病模式,人们将拥有记载个人生理、病理信息的生物芯片,医生在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防方面将做到个性化,精确化。

2 中国医学本科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大学医学教育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医科大学毕业生投身入救死扶伤,全民保健,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医学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疾病观、健康观、卫生观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医学研究者以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社会化的观点去研究和处理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而现有的医学本科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医学的要求,目前医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我国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兴旺。

从以往高等医学院校输出的人才素质的特点看,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上述特点。具体地表现在综合判断能力较差、缺乏科学思维方式的指导、获取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新信息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差。传统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临床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师整个课时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习过程枯燥被动,缺乏兴趣,无法激发学生求新意识与创新意识,理论与实践脱节。由于注重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够,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均有害无益。而医学生往往仅仅满足于书本,满足于从老师那里接受已经或即将过时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欲望和能力。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敏感,缺兴趣,少研究,不能或不敢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提出和分析新问题,更谈不上有多少带创新性的学术新思维。因此即使是那些本科毕业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也由于本科阶段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先天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主选题难、科研上手慢、研究思路不活跃、研究方法偏传统、攀登高峰缺勇气、开拓创新与实力等现象,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多,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更少,因而未能充分起到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生力军的作用。

3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让医学生尽早接触科研,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医学生是医学教育的主体,激发他们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逐步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利用寒暑期或周末参加各教研室的科研活动,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更广泛地组织和鼓励本科生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学生参与的各种学校活动包括本专业的、跨专业的、跨校的、全国性的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平时,也要让本科生尽可能地参加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立项论证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开题报告会和论文答辩会,可以参加各学科最新研究的学习报告会,对原有的基础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能力。打破以往只有研究生才能进入科研实验室的惯例,组织医学专业学生早期进入感兴趣的实验室学习并实行导师制。在具有副教授职称或高年资讲师中选出思想政治素质好、有高度责任心的教师作为学生导师,明确规定导师的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在思想上和学习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实验室的

科研活动,感受科研气氛,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兴趣;使他们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形成初步的科研思路;培养了科研实践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利用各种途径主动学习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于知识、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应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带来本科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首先,学生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多渠道获得知识,学生对学习场所、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选择具有更多的自性和灵活性,使过去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面临新的挑战。充分利用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已经基本普及、网络快速发展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授课,通过动画增加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解答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了解国外医学的发展,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基本知识,应用生物信息学论证自己的构想,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通过网络增加对学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教师和学生同样具有获取知识的自由和网上交流的平等权利,因而有利于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助、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培养其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此,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和多媒体课室,提高它们对本科生的开放度和服务水平,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3.3学习医学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医药院校;学术科技;人才

一、引 言

在现代社会,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依靠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最终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在给大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然而,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其中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薄弱和科研素质的低下尤为突出。据有关调查结果,大学生没有科研经历,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医学科研的过程和方法,不懂得怎样撰写医学论文,80%以上的学生对科研重要性缺乏认识,很少到图书馆阅读医学文献[1]。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研能力。高等学校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科技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显重要[2]。在科技竞争日益剧烈的当今世界,我国全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树立科技意识和培养科技技能,否则将被历史所遗弃。

二、开展学生学术科技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国内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已开展多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新的世纪如何使该活动能够开展得更好,则有必要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1.定位问题

所谓定位问题,就是“课外科技活动”在高校教育体制中的位置问题。这是一个关系到该活动能否深入持久并卓有成效地开展的关键问题。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一个“课外”两字就给“科技活动”贴上了业余的标签,因此它是可有可无的。需要时有,不需要时无(如要竞赛时,就组织学生参加);有兴趣的有,无兴趣的无(目前大多数学生还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参与该活动)。因为是“业余”的,所以会受到人员、经费、设备、场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得不到专业教学部门的支持,特别是长期的支持,其后果就是科技活动的科技含量极低,不要说“创新”,就是起码的专业技术能力的锻炼都谈不上,达不到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实,课外科技活动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的“科技”二字,必须要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素质之目的。

2.受到科研条件、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如上述,由于定位不准,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在高校的教育体制中,从来就没得到过重视,学校不重视,那么科研经费的投入就会少,科研条件就难以得到改善。长期以来,学生与先进的实验设备无缘,国内也只有少数重点医科大学开始尝试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对于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则比较重视,比如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教师和学生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于科研训练上,使多数学生学会提出研究问题、分析实验数据、运用新技术、批判性地阅读文献、撰写科研论文。尤其可贵的是,他们通过训练懂得了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从而受益终身,并为医学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3]。

3.科技活动与实际应用脱节

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是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从学习到参加学术科技活动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因为,学生参加学术科技活动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实践的最终检验。

学术科技活动的每一项成果,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的体现,但是,这种创造、创新的成果却往往会被“雪藏”。花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去设计、实验,结果只是为了评一个奖,或者说为了完成某项活动任务,而不去检验其对生产生活可能产生的实际作用,这种现象是一种极大的智力浪费,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

三、开展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应利用医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这一重要途径,在各方面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积极转变观念、挖掘潜力、勇于创新,为促进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成立专门负责管理学生科研活动的机构

医药院校中开展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相对难度较大,很大原因就是由于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学生科研活动的机构。某些医药院校在促进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所做的举措,有值得借鉴之处,如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成立了以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分管科研、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牵头的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生党总支、院团委和院科研科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管理学生科研活动。从事科研活动自愿报名,从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好、能吃苦耐劳、热爱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中择优录用[4]。

2.引入课题竞争制,科学地制定学生科研计划

在学生科研领导小组领导下,首先公开、公平、公正地选定若干有课题的教师作为科研导师,负责选题、开题报告、科研指导、论文撰写及召开学术交流会等各项工作,保证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求参与科研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文献查找、动物喂养、实验操作、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并且经常向全院学生宣传科研进展情况,组织其他学生实地参观,从而以点带面地扩大课外科研的影响力。 转贴于 3.支持建立学生学术科技团体

倡导贵在参与的精神,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动员大多数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外科技活动,才可能在全校形成声势,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组织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可以采取支持学生建立一些科协组织,并使这些组织成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群众基础和核心力量。学生科协组织由学生自己管理,制定活动计划和章程。学校每年拨出专款解决科协的设备和活动经费;院、系安排专用房间作为学生科协的活动场地;选派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又有责任心的教师,辅导学生科协的科技活动,定期举办一些技术讲座;同时还鼓励教师将科研和教学中的课题带到学生科协去,让学生利用课余参加一些科研活动,既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又解决了科研人手短缺的困难[5]。

另一方面,可通过学生学术科技团体与社会各相关实习单位取得联系,把我们的学生“推销”到用人单位去。在课题的设计、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突破医药院校本身的界限,以医药院校为基础,通过“1+n”的方式与学校的多个教学基地合作,共同做课题,打破长期以来只在医药院校本身这个小范围内搞课题出作品的局面,把作品出产范围扩大至整个社会上。这一方面可以为学校节省开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做课题学生各种能力的出色表现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努力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

要想提高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成果的利用率,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学校应该组织专家对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成果进行筛选和评估,对切实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或者政策扶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生产力。

学校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让企业切实参与到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中来,从企业的实际需要中产生研究课题,再用研究的成果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学生科技活动与企业生产发展的共赢。

四、结 语

通过上述对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之重要性及若干问题的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不是业余的,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当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作为学生创新素质全方位培养模式的组成部分。

(2)“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不是少数人的事,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和观念,创造条件使最广大的学生和教师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断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是活动的意义所在。

(3)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必须合理选择竞赛内容、竞赛方式,使该项活动能够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承堂,黄祥成,孙大成.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3):35.

[2]吴乃利.我校1994~1998年五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1999,17(3):168.

[2]郭天平.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1(4):25-27.

[3]张雪君,梅人朗.医学生科研的价值[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8,19(1):33.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5

1 日常医疗工作中的提问式教学

在现行的三级查房制度(每天至少2次住院医生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1次教授查房)中,每一级教师都抓住查房这个时机对实习医生进行提问式教学。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向实习医生提问,并启发他们去复习、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同时,及时对实习医生的答案及操作手法给予肯定或纠正,并在临床实践中要求学生掌握神经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这种提问式教学侧重于基本功的训练,教师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尤其有利于症候学的学习。此外,我们也鼓励实习医生多提问题,这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2 讨论式教学查房

神经科的临床工作比较繁忙,带教教师难以对每一种疾病都讲解透彻,故对实习医生在神经科实习的2周里,每周安排1次住院医师和1次主治医师的教学查房。被安排查房的病例多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f如脑血管病、脊髓疾病等),而对某些症状与体征均典型的少见病种更要及时示教。因此,要求实习医生在查房前先了解病情,并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倡导学生主动询问采集病史,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参与神经系统查体,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对枯燥的疾病学习变为对活生生的病人的学习。查房时由教师示范正确的询问病史和详细的体格检查方法,然后详细讨论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的方法和治疗措施。讨论时变“一言堂”为“大家秀”川,学生主动感受和自己观点的表达能使个人思维充分发挥,取长补短,最后由教师总结。通过教学查房,激发了实习医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使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加深了他们对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典型的少见病种的认识,提高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3 神经影像学的教学阅片

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颅脑或脊髓的CT扫描、磁共振及脑血管造影(CTA、DSA、MRA、MRV)检查的照片很多,实习医生对这些照片很感兴趣。为此,我们邀请放射科教授每周对实习医生进行1次教学阅片,简明扼要地告诉实习医生脑梗死、脑出血和急性脊髓炎等常见疾病的CT、MRI表现,指导他们学习如何从片子上找出病变部位,如何估计病灶的大小继而决定处理方法。同时在临床实践中,把患者的症状、体征与神经影像学相结合,有利于定位诊断的掌握。通过学习,实习医生们不仅掌握了初步的阅片知识,而且还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对神经科实习的兴趣。

4 动手能力的训练

神经系统查体是实习带教的重点,也是难点,实习生很难在短时期内掌握查体的正确手法和理解病理体征的临床意义。针对这一难点,在每天查房的病人体格检查中。带教老师示范和实习生动手实践相结合,力求手法准确到位并理解每一项目的临床意义。出科时组织实习生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促使实习生对神经内科基本技能操作全面理解和正确执行,逐步积累临床经验,帮助其由医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医生。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常见的一项基本操作。是除了神经系统检查以外的另一个要求实习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我们一向重视腰椎穿刺术的训练,规定来神经科实习的每个学生除要观摩临床医师的操作外,还要争取做至少1次腰椎穿刺术。操作前,要求实习医生复习腰椎穿刺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规程,再由带教教师讲解腰椎穿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习医生正式操作时带教教师在旁边认真地指导,腰椎穿刺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纠正缺点。通过对临床操作的系统指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5 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

临床实习应该以接触病人、向病人学习为主,但神经病学的实习有时间短、内容多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大量的图片和视听资料,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增加信息量,降低理解难度,以便于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5,1 CAI课件集图像、声音、文字、图表、动画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直观、互动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神经传导通路”及“癫痫”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CAI课件,并结合临床进行讲解,使实习生觉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听课的热情非常高。

5,2在本科室教学中还会涉及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如在讲授多发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疾病时会涉及免疫学,脑寄生虫病、脑脊膜膨出需观察实体或标本。以往的教学通常是先课堂讲解,再到实验室观察镜下或实体结构,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再加上各实验室的条件不同,易影响教学效果。如将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软件,在讲授某一类疾病时同时显示该病的典型形态特点,则有利于学生把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克服实物教学的局限性,能生动显示内窥镜所见的活体结构,有助于改善并提高教学质量。

5,3锥体外系疾病有发病率低、症状多样的特点,并多于门诊诊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机会少,印象不深刻,多媒体课件是对这部分内容的补充,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神经科疾病。

6 综合能力的培养

医学生开题报告范文6

【关键词】医学美学;实践教学;课题

医学美学课程理论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日渐趋向正规化。但是对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却少有研究。然而,对医学美容专业学生来说,医学美学课程不能仅仅停留在纯粹的理论教学,还必须加入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实践,才能更熟练掌握医学审美技能。为此,笔者主持了一项以“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为主题的课题,对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以下是本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概述。

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我们的古代圣贤就提出了“艺术教育”的课题研究:孔子旗帜鲜明地论述了“诗教”、“乐教”;在“五四”时期,先生甚至公开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一批医学专家、美学专家,率先提出了医学美学的概念,并引发了医学美学学科的研究热潮。邱琳枝与我校彭庆星教授主编的《医学美学》开创了医学美学学科史之先河。之后,医学美学课程开始在国内医学院校开设。但是,在医学美学课程的开设方面,国内大多只停留在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几乎为零。我校于2007年率先开始探索医学美学实践教学,于2010年与王诗晗教授共同主编了全国首部医学美学实践教材。然而,因为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开设时间短,国内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尚处在试点阶段,没有建立一定的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这就有了本课题的研究必要。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希望通过对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医学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2课题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

1.2.1本课题使学生对医学美学课程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空洞、乏味的理论认识水平,还给他们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医学美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实践教学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2.2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对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践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有效地促进医学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2.3本课题能使学生有效地将医学美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美容临床工作中,将医学审美疗法(音乐艺术疗法、诗歌艺术疗法、书法审美疗法、芳香疗法)等自然医学疗法,以及将人体容貌形体美学测量、分析与评价技能,应用于医学美容临床,为学生的见习、实习以及就业打好基础,实现学业教育与行业教育接轨。

2.实施方案

2.1具体研究对象

本课题主要对以下几个对象进行研究:①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②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③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④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手段(包括用于实践教学的设备)

2.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达到以下目标:①构建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②构建完善的医学美学精品课程体系。我校医学美学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资源共享课程,通过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完善医学美学精品课程体系,为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做准备;③推动全国高、中等医学院校重视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医学美学实践教学开设时间短,我校为全国开展医学美学实践教学时间较长的院校,仅为5年,全国医学美学实践教学也仅有一本,出版时间距今仅为3年。可以说,能借鉴的东西非常有限。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创新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医学美学实践教学体系。

2.4实施计划

本课题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①第1年:撰写开题报告,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医学美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②第2年:在对我校美容医学院专业学生开设医学美学课程中,展开医学美学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手段、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建立若干个校内外的医学审美实训基地――美容生活馆或美容会所。③第3年:材料的收集,构建科学、系统、规范的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医学美学课程精品课程体系,申报国家精品课程。将研究成果向全国高校推广,推动全国高校医学美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2.5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医学统计、小型座谈会、学生自身实践体验、计算机检索等途径,掌握大量丰富的感性资料和具体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概括,构建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3.课题研究基础

3.1课题组成员情况

本课题组成员共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2名。主编全国医学课程统编教材2部,副主编2部,参编4部。公开发表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相关论文2篇。无论是从职称还是研究能力方面,本课题组成员都有能力承担这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3.2已具备的研究基础和环境

本课题所有成员均是长期从事医学美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线教师,同时笔者所在院校已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包括:①可供学生见习医学美学实践的医学美容门诊部;②配备各种医学美学实践教学器材的实验室和形体训练室;③医学美学教学实习基地。

4.结论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能建立一个科学、系统、规范的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医学美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美学课程的兴趣,为他们将来成为一名出色的美容医师、美容技师、美容咨询师等美容医务人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学平主编,医学美学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周金娟,提高医学生学习医学美学课程兴趣的对策探讨 ,《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