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创新意识;课堂教学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认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社会实践的特点是开发性、实践性强,让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也符合他们好奇、好动、敢想、敢做的心理特点,能达到激励、唤醒、鼓励学生主体意识的目的。

例如,教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时,我在未上课之前布置了:回家找出周围环境污染的事,可以从河水、噪声、空气、生态环境等方面去排找,并主动地去询问父母或祖父母二十年前的气温、河水、树木以及一些野生动物的情况。在讲课时我只讲概念,让同学们列举调查来的事例,同学们的发言内容具体、事例生动,有的说我们庄上的河流成了污水河,因为有了自来水,人们都把脏东西往河里倒,每到盛夏,臭气难闻,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有个同学说,京沪高速公路离我家较近,机械噪音扰得我心烦意乱,有时难以入睡。还有个女生说,听祖母讲,二十年前我们这里的燕子、青蛙特别多,燕子、青蛙是捕捉庄家害虫的能手,现在由于农药使用得多,还有一些人捕捉青蛙卖给饭店,使得青蛙、燕子越来越少。同学们越讲越激动,争先恐后,发言踊跃,接着我因势利导,引用恩科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的话来作为总结。使同学们对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问题的表现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社会实践是通过对社会人、事、物的了解,对事物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探索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因而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如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有的学生把夏、秋两季有些农民在田中焚烧麦秆、稻草的情况摄影下来,加上解说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从图书馆、网上等多种渠道查找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把走访来的内容撰写成小论文,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发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各个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百闻不如一见,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关键靠实践,在实践中学生能接受教育、净化心灵、升华情感、提高境界。思想政治课的目的首先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感悟知识,自我教育,比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授要有实效。

如在讲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时,学生不以为然,认为我们目前生存的环境还比较好。通过他们自己调查,动手、动脑、翻资料、问家长,知道了我国九八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给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主要是由于长江上游乱伐生林,水土流失造成的,深深感受到保护环境要靠全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自觉行动,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有的同学还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宣讲在田里焚烧麦秆、稻草的危害,既浪费了能源,又严重污染了空气,还破坏了土壤的结构;有的班级把废纸搜集起来卖到废品收购站,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班上的收入,变废为宝,一举两得;有的同学自觉订出计划,提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口号,平时做到不乱扔废纸,不随地吐痰。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了,思想觉悟有了提高。

四、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要有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空间。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换中,内化情感,升华理论,指导行动,进而实现知行的统一。社会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2

我校本学年开展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处理活动。我班师生积极响应并开展了以“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垃圾分类,建设整洁校园”为主题,活动,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有效推进

为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校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机构成员均为各部门负责人,(总务处、政教处、办公室)明确牵头主管部门和协同配合部门,落实任务分工,做到责任到人,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的具体情况如下:

长:略

副组长:略

员:略

领导小组通过商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垃圾分类工作,同时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把垃圾分类纳入工作计划形成制度,并落实垃圾分类工作经费,为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为动员师生广泛参与,通过升旗仪式、班会、校园网、微信平台、广播、宣传栏、悬挂横幅、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有效方式,向师生宣传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

成立了垃圾分类管理队伍,负责公共垃圾分类、班级垃圾回收、送往镇环卫所处理等工作,学校每年提供必要的维护经费,建立了长效机制。

二是建立网络式管理机制。

建立了“领导包校园、主任包办公室、班主任包班级”的垃圾分类工作网络式管理机制。

(四)立足课堂教学,扎实开展环保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各科教学,尤其是思政、语文、地理、生物等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定期开展环境教育主题会,利用知识竞赛、黑板报评比等多形式进行教育,形成了环保良好的氛围;班级成立了环保小组,认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环保知识的研究和探索。

(五)利用活动载体,深化环保行为

我们校园内坚持一日两扫,并做到卫生无死角、无环境污染源,组织学生文明督导队每日进行检查,一周小结,表扬鼓励。学生在“植树节”组织手抄报活动;在“世界环境日”不失时机地举行“保护环境、美化校园”专题讲座,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班会,举行演讲比赛,号召全体同学行动起来,绿化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学生们走上街头打扫卫生、清理垃圾,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邻里、社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绿色家园,达到良好效果。

(六)

主要成效

通过有效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主要达到了以下几个效果:

1、垃圾填埋量大大减少,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2、师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

经过在师生当中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发动学生回收可利用资源,绿色、低碳、环保的绿色新风正在校园内悄然生起。师生维护校园环境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保持校园整洁的意识明显增强。在今后的垃圾分类工作中,我们将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依靠老师、发动学生,坚持不懈地继续进行垃圾分类,在保持校园整洁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护环境。

(七)垃圾分类工作中推行的问题

1、师生垃圾分类的总体参与度还有待提高。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育;环境教育;融入

由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因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浪费大量自然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也以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各国逐步形成共识,积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以环境教育作为保护与改善环境的关键性举措。高中生物教育也亟待有效纳入环境教育,因而必须在将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融入到高中课程中,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环境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物课程的要求

高中生肩负着保护和维护环境的重要责任,但是,如今高中生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保护环境的兴趣不高。所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教育下,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精神态度,积极强化创新思想,提高自身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正确理解科学的内涵,掌握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有准确的把握,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

培养素质教育,能促使人们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身心素质等都得到提升,素质教育是一门基础性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在初级教育到中级教育的整个过程的始终。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具有至关重的作用,而高中阶段属于一个过渡阶段。环境教育就是通过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融入环境知识,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知识与技能,基于正确的思想观念展开社会实践活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平,而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充分体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在高中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纳入环境教育也十分关键,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融入环境教育有利于推动发展素质教育。

二、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方法

(一)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这一阵地中能将概念、原理、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适当将环境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能促使学生对环境教育理论部分的概念有个整体的了解。例如,简述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列举各个生态系统;阐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解释生态系统有效的自我调控能力。比如,一条河流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有万万千千的生命存在在这个系统内部。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实际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生物链,如果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灭绝,进而导致其余两类物种的彻底消失。河流自身有净化的功能,污染程度较轻,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其自身能完成清洁净化,然而这个污染必须掌握一定的度,若污染过度,则会严重削弱其自净系统的功能,河流不可能再恢复到以前,会严重污染河流中的生物和植物,人们食用的水产食品也会出现问题,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命。

(二)生物实验法

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积极地进行举一反三,基于学习继续良好地运用,因此,在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和了解生物知识和环境知识的基础上,使其了解生物知识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并积极思考,运用已学知识使自己想法成为现实。此时,教师可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到生物实验室验证自己的想法,经过试验让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对“光合作用”这一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经过亲身实践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先将绿叶撕成碎片,接着添加石英砂、无水乙醇、碳酸钙等物质,再对其进行研磨,获得最后的提取物,接着继续做光谱实验,经过实验现象验证绿叶组成成分与比例和课本所述相同。在此期间,能了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机理:光能经过绿叶中的哪些转换,绿叶吸收何物最终形成何物。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人们的生活受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思考当前严重的大气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三)生活实践法

教育效果的成功不但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教育,而且必须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进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认识周边的环境,接着结合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生物学科的内涵,帮助其将来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比如,高中生物中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这一知识热菔保教师先使学生了解该工程时当前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的兴趣,积极搜集与了解有关信息,进一步对这一工程的利弊进行探究,最后总结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果个别同学有心,则可以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了解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水稻的异同点,转基因水稻产生的初衷是为了防御害虫,还未能达到良好的长效结果,导致后期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更甚。因而使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不足有更深的了解,充分意识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性,人类必须和自然和谐相处,在保证对自然不产生危害的前提下实现人类的需求。生物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习环境知识与理论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思考视角,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育中融入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环保观念,还能贯彻落实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与方针。所以,在高中生物教育中积极融入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并具有战略性意义,是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并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丹.高中生物实施环境教育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1.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4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人类要生存,离不开所居住的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世界,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和威胁,同时也存在着繁荣和发展的机遇。如何迎接挑战,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全球未来的环境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和践行。因此,培养青少年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高度关注,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起正确的环保意识,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的重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本期的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抓住“创环境保护示范城市”这个契机,结合“世界爱国卫生运动”和“重庆市生态环境示范市”,指导学生开展了“争做环保小主人”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及任务

1.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这次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关注环境,参与环境保护,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2.通过调查、计算、讨论、交流,让学生经历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3.让学生亲历社区,了解身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伸出自己的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环保小主人。

4.初步学会制作环保小报、标语和环保绘画等,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5.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让全人类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分组:学生自由组合,每4~6人为一组。

小组讨论:怎样分工协作开展好活动。

2.收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它对人类有什么危害。

3.收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图片、标语等。

4.调查自己家里每天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5.清理道路两旁垃圾的用具。

6.制作手抄报、标语牌、绘画等有关的材料。

四、具体实施方案

本课题主要是采取模块化专题单元活动的方式设计并组织活动的。

活动主题(一):可怕的白色污染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2.通过调查、计算、讨论,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3.认识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前期准备:

1.查找一些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

2.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要用多少个塑料袋。

活动过程:

1.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查找到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白色污染,它有哪些危害。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把各小组成员收集到的各自家里每天要用的塑料袋的数量统计出来,并设计出统计表填入表格中,然后用统计图表示出来。

3.计算一下你们小组成员中平均每个家庭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

4.调查一下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多少个家庭?计算一下,如果按刚才算出的结果来计算,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呢?

5.量一量,一个塑料袋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请计算一下,如果把我们学校所有学生的家庭每年用掉的塑料袋铺开,占地面积大约有多大?

6.小组讨论:根据以上数据,你得到什么启示?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教师也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有建设性的、可行的计划和方案)并作好讨论记录。

7.汇报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出来交流自己小组提出的建议、计划和方案。

8.总结评价:评出有建设性的、可行的计划和方案,给予奖励。

活动主题(二):组织学生清理通向学校主道路上的垃圾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亲历社区,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让学生伸出自己的手,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行动起来保护身边的环境。

活动前期准备:

师生带上活动工具,如水桶、编织袋等装垃圾的物品。

活动过程:

1.师生一起带上活动工具,如垃圾桶、编织袋等装垃圾的工具。

2.集合,集中讲解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强调安全教育。

(1)每小组必须作好活动的分工。每个同学在捡垃圾的过程中必须数清自己捡了多少个垃圾,都有些什么垃圾。

(2)在捡的途中,一定要注意沿途的安全,体现出小组的合作精神,相互协作,互相配合。

(3)一定要注意文明守纪,充分体现出文明示范学校学生的形象。

3.带领学生按要求清理从街上到学校主道路上的垃圾。

4.收集、整理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捡的垃圾的个数并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出来。

5.汇报交流:每组都捡到了哪些垃圾?你认为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

6.讨论:在这个活动中,你有什么体验和收获?怎样才能根治道路上的垃圾?

活动主题(三):制作“环保”手抄报

活动目标:

通过让学生动手创办手抄报,把课内外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习惯。

活动前期准备:

学生准备铅笔、钢笔、水彩笔、直尺、纸张等。

教师准备示范手抄报若干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若干份精美的手抄报,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与热情。

2.讲解制作手抄报的步骤:

(1)观察范例,让学生感知制作手抄报的步骤。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定主题、收集材料、处理材料、设计版面、分工制作、认真校对几个步骤进行操作。

3.收集、整理有关环保的材料。

4.小组合作设计出手抄报的初稿,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5.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制作。在制作过程中组与组之间可以互相观摩。教师巡视指导。制作完毕,认真校对。

6.作品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1)各组完成好的环保手抄报贴在黑板上。

(2)讨论:怎样评价手抄报办得好不好?

明确评价的标准: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版式美观,色彩丰富和谐,图文布局有序,标题醒目合理等。

(3)组织交流:根据评价标准,你认为哪几张小报办得最好?好在哪里?并和本组的小报对比,找出本组小报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评奖:各小组投票表决。票数最多的前几份小报,发给最佳小报奖(如最佳创意奖、最佳编辑奖、最佳美工奖、最佳选材奖),其余的发给合作努力奖。

活动主题(四):上街进行环保宣传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向社会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2.让全人类都行动起来,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活动前期准备:

1.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标语、图片。

2.带上自己创办的环境宣传小报等。

活动过程:

1.学生清理好宣传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环保手抄报展板;环保图画、漫画展、环保的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单;环保图片展等若干宣传材料。

2.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及活动的安全等有关事宜。

3.小组分工,明确职责。

4.带领学生上街宣传,向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让人人都行动起来,自觉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卫生。教师也参与活动,在宣传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积极参与这次宣传活动,并时时作好活动的指导工作。

5.宣传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到学校,相互交流,谈感受,总结活动得失。

五、活动总结评比阶段

1.小组内讨论交流:通过这几次环保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班上交流总结。

2.评选出优秀环保小组。在小组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互评。从小组团结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作简单的描述性评价。

3.评选出优秀环保小主人。先由小组讨论推荐,每组推荐一名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得特别突出的、优秀的同学参加班级交流评比。在学生个人总结的基础上,班级同学举手表决,评选出最佳环保调查员、最佳环保宣传员、最佳环保小帮手等优秀环保小主人。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5

XX年2月10日上午,在我校团委,政教处的呼吁下,我们针对现阶段塑料袋使用的问题,开展了此次活动,宣传环保知识。

此次宣传活动我们在准备宣传材料期间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利用网络、书刊等方式查阅各种环保知识宣传资料。现将我此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及心得体会(针对“白色污染” )进行分析。

一、我们的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来到宣传台,认真阅读了展示牌上的环保知识宣传,了解了关于泰兴市污染治理及成果。紧接着,我们通过浏览网页,了解了污水处理情况和流程,展望了泰兴市未来发展规划和积极构建全社会关注环保的人文环境、绿色环境。

二、分析:什么是“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众所周知的新型名词。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污染|呢?

“白色污染”主要指白色的发泡塑料饭盒,各种塑料袋,农用地膜等给环境造成的污染。“白色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聚丙烯(pp)、聚苯乙烯树脂(ps)。在这些污染物中,还加入了增塑剂,发泡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等。

三、分析:什么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 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四、分析:“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一)视觉危害:

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二)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5、使臭氧层变薄。 白色污染经过太阳光照射而把塑料中大量的毒物排入大气层,大气层上面是臭氧层,这样使臭氧层的气体逐渐变薄。

五、行动起来治理“白色污染” :

通过这次环保知识宣传社会实践,我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然而,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泰兴市,虽然每天都有很多名环卫工人日日夜夜与“白色污染”作着斗争。但是,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同时,我也懂得了:我们就是社会的主人,改善地球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努力增强环保意识,节约资源。如果全球人人破坏,天天破坏,地球就会变成垃圾场;如果全球人人环保,天天环保,就能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携起手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保护好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此,我建议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要时刻做到:

1、不乱扔垃圾及废弃物,将垃圾放到指定的垃圾箱内;

2、我们学校早已经设置了“垃圾分类存放处” ,我们就要积极参与和宣传;

3、不要浪费,包括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分钱;

保护环境社会实践总结范文6

一、活动背景和意义

目前国内城市垃圾收运多采用混合收运方式,因混合垃圾含有易腐厨馀,必须日产日清。垃圾混合收运和日产日清增大了人工数量要求和劳动强度,增大了转运车数量和密封性能要求,而且,因混合垃圾粘、脏、臭,不便分拣,可再用再生资源直接进入末端设施被处理和处置,尤其是占混合垃圾总量近一半的水分也进入末端处理处置设施,腐蚀机械设备,生成大量渗滤液,增大了垃圾处理成本。

垃圾分类将改变垃圾收运方式,节约人力和财力成本。以二级分类为例,源头干湿粗分,转运途中干垃圾集中细分,其效果是:干垃圾可三天或一周甚至更长周期收运一次,湿垃圾必须日产日清,但日产日清垃圾量减少近一半,既减少了收集人数和劳动强度,又减少了转运车辆数量;干垃圾集中细分,实现了转运途中垃圾减量,进一步降低了转运负荷和末端处理处置负荷;湿垃圾经过脱水,消除了转运途中二次污染和末端处理处置过程中渗滤液产量,大大降低了渗滤液处理建设投资和营运费用。

上海居民家庭生活垃圾中60%是厨余垃圾,因而推广干湿垃圾分类会大大减轻垃圾处理末端工作量。2011年5月15日,上海市“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实事项目正式启动,其内容为在全市18个试点街道的100个示范小区,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建设。这次垃圾分类试行主要是要求居民生活垃圾做到干湿分离,试点小区居民家庭先要把厨余果皮(湿垃圾)放在棕色垃圾袋中,其他垃圾(干垃圾)放在黑色垃圾袋中,分别投放在试点小区的棕色、黑色垃圾桶内,便于后续的分拣、收集、转运、处置。

在试点推广垃圾分类的同时,上海市在宣传普及和落实干湿垃圾分类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工作,官方向居民发放相应的垃圾分类袋、垃圾桶,通过居委会发放传单,张贴海报宣传。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志愿者到各个试点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处理工作,全市18个试点街道(镇)还将招募服务于此项工作的家庭志愿者,并开展志愿者上岗培训,明确任务,协助开展环保宣传、垃圾分类指导,开展垃圾桶前巡视和日常指导等实践活动。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六将成为试点小区的“社区资源回收日”,居民可将家中可回收的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由绿化市容部门的专业人员统一回收和处置,居民交投回收物还可获得积分,兑换洗衣液、环保笔记簿等礼品。

试点小区的干湿垃圾分类已经运行了一年左右,而最近,上海市政府决定在此基础上扩大推广规模,试点小区由100个扩大到1000个,基本涵盖上海市所有下属区县,并新增了公园,机关大楼,酒店等公共场所。试点小区干湿垃圾分类效果如何,其中的改进和不足有哪些,这都值得仔细探究,因此对试行的小区做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和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团队成员在去年的社会实践中曾做过关于上海市干湿垃圾试行两个月的社会实践调查,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且与相关部门有一定的联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活动也曾获奖。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上海市已开展的试点中抽取了个8区县中的19个试点小区进行干湿垃圾分类的调查工作,向小区的居民、物业部门、居委会、环卫人员等了解相关的试行情况。通过对小区里情况的调查和总结,确定在干湿垃圾分类过程中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与此同时,团队还依据去年的具体情况,在公共场所举行行为艺术和有奖问答活动,向居民宣传干湿垃圾分类。

上海交大干湿垃圾分类调研团队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了解试点小区干湿垃圾分类的运行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提出一些意见改进试行的垃圾分类的推广,并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向居民做一些关于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的宣传,希望通过这此社会实践是居民更关注垃圾分类,关注保护环境。

二、社会实践过程

本次社会活动总共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24日到7月26日,前期准备阶段,联系相关部门确立合作关系,从相关部门处获得试点小区的分布等信息并确定调查的区县和小区,了解试点区的大致情况,确定线路日程等安排,准备调查问卷和策划;期间曾在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等部门的组织下黄浦区垃圾分类中转站参观,了解垃圾的后续处理工作

第二阶段:8月5日到8月13日,在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的指导下,开始对公园进行垃圾分类与宣传工作方面的调研。检查各区公园对垃圾分类的实行与宣传工作并向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反馈结果。

第三阶段:8月5日到8月16日,团队讨论确定下调查问卷终稿,并在上海市内抽取7个区县14个试点小区进行调查,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采访街道,居民、物业、居委会、环卫工人等。

第四阶段:8月16日到8月17日,整理总结调查阶段的资料,整体确定干湿垃圾分类试行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出较为系统的宣传方法,制作海报和传单准备开始宣传。

第五阶段:8月18日,在闵行公园宣传垃圾分类并与游客进行了交流,派发宣传垃圾分类的小礼品。

三、项目亮点和创新点

1.调研课题是针对试行一年的干湿垃圾分类方法进行的,该方法是国家在倡导和推行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的一个创新之举,具体实施的优劣情况和相关的后续推广应该用工作还需在试行情况的基础上来商榷。调研课题是针对国家需要倡导的垃圾分类来做的,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普及的作用,因此本次社会实践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用;

2.团队在实践过程中与有关部门保持着联系,得到了其支持,在其指导下完善和改良了项目的实践方案和侧重,是项目实践更具可行性,实践结果更有意义, 调查报告和资料总结等我们会反映给相关的部门,与其交流,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在互动中进一步完善调研过程中的不足,也对干湿垃圾分类的试行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

3.调研过程中调查覆盖面较广,调查试点小区采样较多,总共前往上海市内共8个区县的19个试点小区进行相关的调查,较大的采集面是调查结果更具有信服力,信息归纳也更加完全,使调研具意义。

4.调研过程中参与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的相关活动安排,对调查内容有很大帮助,从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我们调查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使我们对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的有了整体的了解,有利于我们调查过程相关内容的展开。

5.队员在调查之前制作一些宣传钥匙链、海报,在调查的时候向居民发放;制作了一些宣传道具,以行为艺术的方式形象的宣传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到调研和宣传相结合,引导人们关注垃圾分类、关注保护环境。

6.在试点小区进行调研的同时,队员也配合上海市废弃物管理处进行了对公园垃圾分类与宣传的调查,将宣传不到位的公园进行反馈,使垃圾分类这个课题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