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染织艺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1
消毒是手术室环境管理的重点。应在术前后进行清洁消毒,采用0.5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手术室硬件设备,如手术台、无影灯、手术器械等;空气净洁度是衡量手术室环境的重要指标,为此要做一下三点:(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每天术前提前半小时开启空调净化系统,在不同季节控制相适宜的室温,如夏季室温在23℃~25℃,相对湿度在55%~58%;冬季室温在22℃~24℃,相对湿度45%~50%[1]。(2)保持对空气过滤器的清洗和更换,按照过滤器的保养方法进行保养,严格按照寿命说明书上说写的使用寿命对空气过滤器进行更换。(3)在手术室行洁、污分区管理,按照分区原则和医疗物品流线原则,把手术室分为三通道,单向流程通道和洁、污通道,这样能最大限度降低病原细菌微生物感染,减少感染途径。
2手术室手术物品管理
手术室物品管理应根据不同物品属性进行放置,室内除常规物品外,尽量少放置惹尘埃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包装袋、木制品、设备纸箱等,严格控制室内尘埃微粒在最低低标准之内。(1)针对一次性物品,应该在管理中分门别号,用专用箱柜进行储存,保持离地高度30cm,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m3,并保持箱柜内干燥清洁[2]。同时,对一次性医疗用具的领取前应先检查医疗用具外包装是否损坏、霉变、是否过期。在手术后还未使用的手术器械,应对器械设备的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污染其他物品,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整理归柜,及时反馈一次性无菌手术物品使用情况,以方便下一次的使用。(2)针对无菌敷料器械的消毒,应专门设置无菌器械保存室,与一次性器械一样设置专柜,并予专人看管清洁,做好记录。在无菌敷料专用柜中,应放置未过期的3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胶带,对所有无菌物品进行定周、定月抽检样做细菌培养[3]。在各种消毒液的监控中,以专门的感染监控组对其消毒液的浸泡时间和浓度进行检察,过期消毒液无需使用,随时更换。同时,还要以高压灭菌法对无菌持物钳进行消毒,以每4小时为更换周期。(3)对在手术室中的废弃物管理中,遵循《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进行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如普通医疗垃圾用专用医疗垃圾塑料袋进行放置,并封口密实;带有间端型或具有锐器功能的针头、穿刺针等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放置锐器盒内,做无害化处理。
3手术医务人员无菌技术管理
无菌技术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要求医务人员要外科洗手,外科洗手能有效阻隔医务人员携带病原微生物,清除手部皮肤暂住菌和常住菌,今常采用洛本清外科洗手法[4]。同时要求手术室护士有较强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基本功。护士要对手术区范围患者皮肤进行消毒,保护好切口,减少感染的几率,皮肤消毒要选用高效消毒剂,切口由内向外消毒,感染伤口由内向外消毒。切口处注意覆盖,厚度适宜,避免因为汗腺排液所产生的感染菌造成的伤口感染。
4对手术室与供应室行一体化管理
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之间开通一条便捷通道,让手术器械和用品在供应室进行消毒、整理、包装,有利于减少手术室堆积品产生的病原危害,避免了无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在成的污染,进而减少感染。
5建立手术室感染监控体
5.1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医院要健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职责,让医护人员各司其职,提升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确保手术室感染质量。建立手术室检测报告和感染质量制度,在相关感染控制工作环节,拟定一份严格的奖惩措施,并加强监督,减少人为因素失误。
5.2严格消毒管理措施
严格划分手术室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标注明显标注。对手术区人员的着装进行严密控制,以避免头发、皮肤屑等与手术无关品携带;定时、术后对手术器械、手术用品进行消毒,改进不正规的消毒方法,提高人员消毒观念,使手术室消毒正规制度化。
染织艺术论文范文2
所谓纤维艺术,从以往的艺术形式上来看,它既不属于绘画,也不属于雕塑,既不用笔,也不用纸。由于所选用的制作材料是棉、毛、麻、丝、塑料、金属及人造化纤等不同性质的纤维,故称为“纤维艺术”,主要分为平面、立体和空间三大类。它是在挖掘和研究传统染织艺术的基础上,在现代艺术发展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并逐步独立。最早的纤维艺术的雏形,出现于中世纪西欧古堡的墙壁上。它既防潮保暖,又起着美化与装饰环境的作用。后来又受到了19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以后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复兴运动以及包豪斯等革新力量的影响。现代纤维艺术始于1930年。有一位安娜・欧伯丝(Annealbers)夫人,她首先制作了纤维艺术作品,在美国展出后引起了很大反响。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纤维艺术盛行于西德、日本、瑞典、美国、瑞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南斯拉夫等国,确有与雕塑艺术并驾齐驱的倾向,从平面到立体,甚至对于时间的追求,一举揭开了纤维艺术的新局面。
现代的染色艺术,是把以往用于纺织品图案的印、染色技术提取出来,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段加以利用,它以现代视觉语言,全力追求画面的简洁效果和清新魅力,并努力表现隐藏于画面之中的民族之魂和作者的个性情怀。有资料显示,从人类开始装饰自身的时候起,染色艺术就诞生了。其中有起源于印度的蜡染,也有发源于我国而后又在唐代传入日本的蜡染织物。然而,把染色艺术发展到如此面貌崭新和艺术高度的却是日本。自明治以来,从为海外万国博览会制作壁挂及其它纪念性作品,染色艺术已经和油画、版画、日本画等其它绘画艺术一样,广泛得到政府的支持、专家的认可和广大国民的喜爱,从而确定了它在美术领域的独立地位,成为国民喜闻乐见的新的美术形式。
染色艺术,重在染色。有些作品对厚重古雅的色调有所追求,强调蓝、茶、黄、黑等天然染料朴素之美,有的则有效地运用了化学染料那种明快、鲜亮的色彩魅力,使作品富有强烈的现代感。总之,作者把色彩作为情感的抒发与寄托。造型上虽然也有写实的,但却能跳出传统写实的理念和模式,把简洁的块面运用和理性的画面构造作为叙述语言。有的画面构成气势雄浑,极有震撼力,有的作品造型虽然近乎于刻板,然而涌动着一种激情与风骨。那种显著的色调构成和构图的多样化,对于不同景物和事物的解读力,高度的概括性,造型的装饰性,到位的造型力,具体和抽象的和谐,使染色艺术的风格独树一帜,富有极强的艺术个性和感染力。
我们强烈地感到,在现代化达到相当程度的日本,一方面大量输入西方现代技术,物质文明极大丰富;同时,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珍爱和强烈需求,成为现代人精神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东西。这并非偶然。由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成了高效率、高收入、高消费的国家。随着民众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和生活习惯上的欧化,对美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总是渴望得到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享受。基于这种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日本染织作家们,立志克服过去手艺人的匠气,而以现代染织造型作家的姿态登场,作品日趋文化性。也顺应时代要求,直面现代艺术,创作了不少具有民族情感和个性强烈的染织作品,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屏风画,在传统器物上表现现代美。还有作为室内装饰的壁画、壁挂或横额,多以表现风俗民情为内容。一些颇具地域色彩的民艺品,也都是运用了蜡染及友禅染、红型染及型染画等手法制作成的艺术欣赏品,风格粗犷、单纯大方,感情热烈、真诚奔放,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聪慧和对美的独特见解。看了这些作品,使人一目了然而回味无穷。另一方面,还有结合现代建筑,如宾馆、美术馆、博物馆、会议中心等人群集聚的场所,制作的现代纤维作品都极为鲜明地体现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特色,给人以时代感和材质美的享受,与现代人的生活气氛和建筑环境十分协调。
这些艺术品,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和对外贸易方面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有些获奖作品成为当代日本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被收藏于国立美术馆。有几位染织作家(染色艺术家和纤维艺术家)已被国家指定为“人间国宝”(无形文化财产保持者),这些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掘民族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艺术性探索,努力开拓着新的创作途径。近年来,配合现代建筑艺术,染色艺术和纤维艺术在室内装饰中,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美化人民生活环境的作用。因此,艺术研究者把它看作是建筑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实一些传统染色技法,如蜡染、绞染等,据历史考证,几乎都是先后从中国传入日本,而后又有了很大发展。在日本久负盛名的“西阵织”丝织艺术品及其技术,就是随着我们的祖先秦人带到了日本的京都,现代染织作家又将其发展为可以与雕刻艺术相媲美的艺术;还有我国染色中的蓝染,传入日本的冲绳岛以后,被发展为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红型染,日后几十年中,被当代日本民艺运动的倡导人之一,已故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芹泽圭介先生研究创新为颇具艺术特色的“型染画”,为当代日本染色艺术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光彩。这些本来都属于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但没有应有的重视和继承,有些甚至将面临人亡艺绝的危险。我们有责任呼吁,如果再不及时抢救,将会造成我们在经济上的,更为重要的是民族文化艺术上的损失。如果我们能尽快地把这一事业重视起来,就会大大有益于我们挖掘、研究、整理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包括少数民族的艺术,特别是民间工艺美术。这对于传承民族艺术,提高艺术品的文化品质,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文化价值。同时也无疑对开拓我国纤维艺术和染色艺术,繁荣我国美术创作,将历史性地起到奠基作用。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由于日本很早就注意了民俗学这一学科,对民族艺术的保存与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从近代日本思想家柳宗悦的民艺运动,到大阪、仓敷等城市的民艺馆以及大阪民族学博物馆的建立,大大激发了日本人民珍惜民族遗产和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欲望。好多艺术家努力成为学者型的艺术家,除广泛学习民族文化外,陶艺家研究多种釉的结合,染织作家研究色的化学反应。艺术与科学的相互渗透,造就了日本一批具有现代特质的艺术家。包括日本画画家和现代雕塑家,他们极为重视材料的选择和制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作品不论在表现手段与艺术风格上都有相当的创新性,使当代日本美术事业的发展为世界注目。
日本的纤维艺术和染色艺术,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脱颖而出,也得力于独特的创新教育。其特点至少有如下几点:
一、极力反对模仿,重视艺术创造,培养重点是,在探索和发展的气氛中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所以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既有颇具实力的教授讲造型基础,也经常聘请活跃在艺术界的先锋艺术家讲艺术论,以此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素质。
二、艺术与科学结合。学校设有材料学和染色学课程并备有染色实验室,其教学不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和纸上谈兵,除进行必要的绘画学习外,还要掌握材料的选择、染色配方、工具的使用和工艺流程。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意图付诸实践,独立完成一件件作品的构思与制作。通过实践制作,启发受教育者不断发现各种纤维材料在造型上的可能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