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理论;人与自然;景观设计

近年来,“气候变暖”、“能源短缺”、“粮食危机”、“人炸”等名词时刻环绕在我们周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蓦然回首,这一百多年来是人类对全球环境破坏的时代,也是大自然对人类进行严厉报复的时代。环境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须面对的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积极保护和治理环境;另一方面,也在深刻反思,人类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对待环境。在这个反思过程中,人类历史发展所相关的环境思想,几乎都被挖掘了出来,形成了各种思想、观点的大汇集。其中,的环境思想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1.从环境理论分析人类陷入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了人类发展生产力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在人类快速发展科技和生产力,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向人们发出了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1]通过分析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恩格斯指出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2]

当然,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度,是人类生活进步所需。但是,我们过分陶醉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胜利,这种急功近利,看不到自然界长远发展的做法,是导致我们陷入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源。

2.环境理论对保护自然环境的启示

马克思提醒人类防止自然界的报复,就是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3]到底应该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理论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2.1 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论始终强调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存在于自然之中。如今环境问题的出现,就是人类总是把自己摆在自然界之上,试图去驾驭自然、主宰自然,从而导致了人类只一味地索取、滥用自然界的资源,结果我们破坏了自然。

当然,除了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界不可分离一部分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与其它自然生物的不同,坚持主体性原则,在自然界中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4]的观点,也就是说自然可以是人类利用的对象。

由此,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的任务。

2.2 实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是指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对自然适应的过程;而自然的人化则是人类在自身进化的过程中,通过劳动实践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使之适应人的过程。

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效果,即在人类改善、提高自身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自己在改变自然环境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从现在起协调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中“自然人化”的理想,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共存共荣。

3.环境景观设计专业与环境保护

3.1 环境景观设计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环境景观设计是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系统性的设计,通过改善和加强原有环境空间场所存在的科学合理性与艺术性,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质量。它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要处理多方面关系的,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

从上述概念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景观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一直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设计人员在面对每一个方案时,应该都是以改善、提高人类整体生活环境质量作为最终目标的。

3.2 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的中国,城市的高速扩张,导致原本的农田、草地、林地在转眼间都被划成了单一的建设区,中国的城市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大力开展着“城市美化”运动。自然的水系被填埋起来造地、修路和盖房,原本流动互通的水体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污水池或污水沟;河堤或土坝被水泥灌底护衬,原本作为多种生物的栖息之所的驳岸变得寸草不生;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在栽种草坪、移植大树,虽在短时间内有良好的效果,但往往换来的是高额的养护费用和后期面目全非的景观……

如今的景观设计方案就像是走上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里移植一个广场,那里拼接一个小品,完全不顾基地本身的地域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每个城市都是一样的购物风情街、一样的滨河散步道、一样的西方现代景观风格……这种在设计中缺乏分析、盲目跟风的做法是导致我国环境景观出现问题的根源,是我们需要反思和研究的。

4.环境思想对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缺乏因地制宜分析、一味追求短期效果的景观设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都只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在这方面,我们的前辈似乎比我们做的好,真正地实现了“人化的自然和自然的人化”。利用当地天然的地形和生土材料的窑洞具有经济、冬暖夏凉的优点;以竹为材料的傣族的吊脚楼通风性良好,颇具南国风光之美;利用最少建筑材料来获取最大的居住空间的蒙古包非常适应游牧民族生活与生产的方式;云贵高原上全部用石片来修建的贵州石板房虽然粗糙,却与自然和谐相融……从我国传统民居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化自然”的体现。我们的祖先尊重、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创造出了十分智慧、动人丰富的景观环境。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也可以通过现代手段,在景观设计专业上实现“自然的人化”。从战国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十分普遍地采用作堰的方式引导水流用于农业的灌溉和生活,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就是秦汉时期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在风沙、水土流失地带,我们可以种植防护林,这些绿色林网与道路、河流等相结合,具有很好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在夏季,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群落结构减少光照强度、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等指标,以改变小范围内的微气候……

因此,在面对每一个具体的设计时,应当顺应基本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水体等其他自然资源;依靠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日光、自然通风和降水;遵循生物的自然规律,反映当地生物的区域性,如选用当地材料、注重乡土植物的利用等。通过这些设计形式,通常都能改善和加强环境空间场所的科学合理性,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生存空间与环境质量,实现生态设计,让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5.总 结

如今的人类已经认识到造成环境危机的根源,也正努力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去寻找摆脱危机的方法。作为景观设计师,应该按照环境理论的指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去探索适合景观设计专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方法,使人类实现中“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的理念,让社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0卷,第521页。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0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22页。

参考文献

[1] 姬振海:《生态文明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 俞孔坚、李迪华、潮洛蒙:《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规划师》,2001年06期。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水域作为在城市中残留下来的宝贵自然空间,是城市的“自然遗产”,同时,它也是与城市用地发生着密切关系,是城市生活中人群最宜与水接近的地方,其保护和开发对一个城市无疑显得更加重要,滨水区景观规划建设成为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手段。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具体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吸引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虽然关于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和范围较为明确,在众多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趋向于将规划局限在水域至滨水道路这个范围内,这样易造成滨水区景观与城市整体景观的割裂。

一、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方法

1.整体性设计

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一定要结合城市开放空间,站在城市设计的层面上将某个地区作为整体全面考虑,依托现有的城市结构,加强自然景观资源与城市的融合,将滨水绿带与城市公共空间面状、点状绿地相结合,以形成系统的城市开敞空间结构,并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力求把市区和滨水区连接起来,从而更有效的为不同层次的城市居民的生活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具体而言,就是要注意堤坝与市民活动空间的整合,促使防洪与亲水休闲功能的兼顾;通过林荫步行道、自行车道、植被及景观小品等将滨水区联系起来,保持水体岸线的连续性,将郊外自然空气和凉风引入市区,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在这条景观带上可以结合城市绿地、公园,营造出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一条滨水绿带仅仅一条线不会给城市带来全面的美化,通向滨水地带的通道应是滨水景观带的延伸。线性公园绿地、林荫大道、步行道及车行道等皆可构成水滨通往城市内部的联系通道。在适当地点进行节点的重点处理,放大成广场、公园;在重点地段设置城市地标或环境小品。将这些点、线、面结合,使绿带向城市扩散、渗透,与其他城市绿地元素构成完整的系统。滨水区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是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2.延续性设计

2.1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

所谓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再现,包括历史建筑、历史街区、历史河道、古树名木以及其它历史痕迹的保护、恢复与再现。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要想保持历史文脉的延续,就应妥善保护、恢复历史痕迹的完整性,并保护其历史环境。当滨水区拥有能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时,则还应当维护生活的延续性,维护原有的社会功能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样的景观才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于本身不具备较强的历史保护价值却又想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面貌的滨水地段而言,历史文化的再现可通过两种方式来达到: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运用一定的现代工艺和手法;另一种是在设计中汲取传统园林的部分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能隐隐约约感受到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2.2现代城市水文化空间的创造。

水文化也是城市公共开放型滨水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滨水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自古以来与水有关的神话典故也不少,如:“同舟共济”、“饮水思源”等。我们可以通过亲水建筑、雕塑、桥、岛、景观主题的塑造或水上运动与游乐项目的开展,体现水体本身的文化韵味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调和。此外,对民风民俗活动的保留与发展也至关重要。每个地区的民风民俗,都是历史文化的活生生的载体。尤其是与水有关的一些传统活动,更是一种水文化的延续。

3.空间复合性设计

功能复合是指在滨水开放空间的某一地块把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功能通过设计组合在一起,是和功能分区相对的一种说法。如商业步行区和滨水休闲堤岸复合而成的商业滨水开放空间;纯粹的集会广场适当的混合休息设施而形成的集散休闲广场,以及把台阶和花池改造成休息场所等。从一定程度上说,设施小品化也是一种功能复合的表现。比如一些动物抽象形态的休息座椅、照明灯具等。城市滨水地带土地使用形态的单一性和片断化造成滨水区功能的隔离与分化现象。一方面,许多滨水区由于缺乏城市市民参与的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而失去了作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许多商业办公为主的滨水区则由于居住用地的缺乏,从而形成夜间缺少活动的城市空间利用不足的“空洞化”现象。因此,滨水区用地功能应注重适度的混合使用,立体化也是滨水土地利用开发的重要手段,将土地利用形态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空间转换,争取了更多的绿化和活动面积,是解决土地开发强度和生态平衡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例如浦东滨江大道将防洪堤、车行交通、滨水步道和绿化等以立体化方式综合处理,利用高差将车道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置于下层,平台层设置两个高度的滨水步道,分为观光道和近水道,之间以斜坡绿化联系,提供了多层次且丰富的亲水活动空间。

4.共享性设计

城市滨水地带亲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地形态应力求开放性、公共性,从而使滨水地带真正为市民所用,达到使亲水成为公众权益的设计目标。城市滨水地带应鼓励设置商业、休憩、文化体育和旅游服务等大部分市民可以到达并使用的公共设施,沿岸线尽量不布置封闭的工业和水运设施用地,也不应在滨水地带进行大量“圈地”,使岸线私有化。最理想的处理手法是在滨水地带沿岸设置连续的绿化林荫道和近水的散步道,以保证公众的到达和使用。实现滨水岸线的共享性需要在规划初始便具有一种远大的目光和理想,这方面著名的案例是芝加哥湖滨地区的开发。在芝加哥的公共空间体系规划中,湖边的地带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凭着对未来发展的准确预测和独到的远见,规划师勃南提出:一切从湖边开始,湖边属于市民的理念,保留了密西根湖畔长32公里,宽1公里的永久公共绿地,并且立法加以保护。自规划立法通过的一百多年来,这个公共绿地中除了体育场、美术馆等公共建筑外,没有别的建筑,成为城市的形象标志和生态绿肺。

5.亲水性设计

很多情况下,滨水城市为了预防洪水灾害,不得不在水滨高筑堤坝,其结果既造成了工程建设的沉重负担,又把市民生活与水体隔离开来,同时严重破坏了滨水的自然生态环境。护岸设计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在保证防灾功能的同时,规划设计应考虑景观的美感和生态的平衡。根据剖面形态的差别,可分为垂直型、斜坡型和阶梯型三种。垂直型护岸节约用地,通常只用于河道狭窄的水网城市;其他两种适用于水面宽阔的岸线,有利于保护滨水生态环境,并使水面易于亲近。在不同的滨水环境氛围,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风景旅游区或城市广场、高原地带或海滨,护岸可采用不同材料建造,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常见的有绿化护岸、碎石护岸、沙滨护岸、石积护岸、混凝土护岸、碎石贴面护岸等类型。

二、结语

滨水空间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载体,水的亲和与城市建筑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的动感、平滑又能令人兴奋与平和,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元素使得人与环境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宜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场地,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滨水道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平等、和谐地共存。

参考文献

[1]曹菲;冯娜.城市景观步行桥与滨水景观设计――湖州市城北大桥设计[J];交通标准化;2011年09期

[2]李欣韵.浅谈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与利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getting to the population to city centralism fast development period. In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come into lif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in construction elements and design concept, put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alysis, and expound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f landscape design. To improve the natural ecological awareness, make the person is in harmony with nature.

Keywords: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元素及设计概念

环境景观设计是一门边缘性、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指住宅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其构成元素有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将居住区的景观环境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和心理功能上方便舒适、安全卫生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1.1精神元素

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精神元素,指精神范畴的内容,是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是环境景观在人们心中的感受、在心理上产生的共鸣。精神元素带有地域性、历史性和社会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职业、地位、文化观念的居民,对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要求都各不相同。精神元素的内容包括居住区景观环境的主题、立意、居住区环境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

1.2物质元素

居,神,这些都是通过淀、人文精神,这些都是通过物质元素来体现的居住区环境景观构成中的物质元素,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空间中的。通过对人们视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刺激而感知、体味到的。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正如吴良镛教授在《广义建筑学》中指出:“人类的居住包括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其人工的构成部分。二是其自然的构成部分,两者综合起来,便构成了‘居住环境’。”

1.3自然元素

自然元素是指居住区基地内原有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包括原有建筑物、构筑物、大树、古树、山坡地形,河湖水体,原有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在设计中,要强调对这些自然环境资源的尊重,并加以充分利用。

1.4人工元素

在保护和利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根据居住区基地的具体条件,通过人工的手法,创造出的令人舒适又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软质景观是指花草树木等自然植物所构成的植物景观。硬质景观是指居住区内除植物景观以外的环境景观元素。

2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 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②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 道路景观的设计

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 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

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①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②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③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④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

3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 设计原则 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要害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 植物配置 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非凡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

4 结语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提高自然生态意识,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还要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求,为居民创造多种户外活动的绿色空间,便于居民的活动、休闲、交往。更要突出地域性历史文化特征,使居民在居住区环境内就能感受到地方的人文精神,满足居民生理和心理上对居住区环境的需求。

参考文献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4

1.1考虑空间整体的立意

区域环境的景观设计应当呼应整个居住区的建筑设计风格,不能显得很突兀,不同的区域设计风格有不同的景观搭配效果,硬质景观要与软质景观相协调,进而统一整体的区域风格特点。比如现代居住区需要采用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法,地方住宅则需要选择具有地方历史特点的建筑设计风格。

1.2选取适合地方区域的建筑材料

材料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选取内容,应当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区域的自然特色。在选取材料的同时,要详细了解各材料的特性,在用于设计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每个地方的特色都不一样,设计时将含有地方历史人文特点的材料运用于居住环境的设计中,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居住的归属感。

1.3环境中的点线面的结合

在景观设计中,点元素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闪光点。整个居住环境是由点和线的相互结合而构成,它们的组合能够让居住环境变得更为秩序化。点线面三种结合的方式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出完备的空间网络,使整体景观达到和谐一致,自成一体。

2现代化居住环境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

2.1绿化设计

绿化是居住景观设计构成的基本要素,最早发展于西方国家的贵族居住地。绿化设计符合人们对生态化的要求。现代绿化设计讲究种植绿化平面与立相结合的特点,居住环境的绿化设计遵循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绿化的位置差异,垂直绿化有围墙绿化、屋顶绿化等类型,其中用地被植物营造植物背景,用乔木花草加以点缀,还可以栽培颜色鲜艳的花卉,塑造一种层次感,实现绿化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相结合,综上这些绿化的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的绿化内涵,提高了人们的观赏性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2.2小品设计

小品设计在居住环境的景观性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品设计主要分为雕塑、园艺以及设施这几种,在居住环境中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是人们视觉的焦点。雕塑饰品可以大致上分为抽象雕塑以及具象雕塑,好的雕塑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比较广泛使用的雕塑是情境雕塑,使雕塑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园艺饰品有现代园艺和古典园艺,古典园艺包括曲径小桥、花窗等,现代园艺包括块石、花架等,为居住的人们提供观赏场所。小品设计中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比如指示灯、垃圾桶、草坪灯等,造型日趋雅致。

2.3铺地设计

居住区的广场通常是人们聚集逗留的场所,在景观设计中,广场的草坪铺地不容小视,设计师主要通过草坪的高差、材质、颜色以及图案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场地景观,优秀的铺地设计往往别具匠心。

2.4道路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它不仅具有疏导交通、组织空间的职能,且优秀的道路设计同样能成为居住的风景线,道路设计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且铺路的材料各有不同,居住区的道路材质可以分为沥青路、混凝土路以及各种仿石材铺装路等。对于宅间路其设计往往有块石、路牙、路边座椅、植物、灯具配置等。他们的综合构成了一条居住环境区的景观线,人们沿着这条线进行观赏。因此,对于道路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仔细考量道路的曲线和宽窄,详细了解铺装材质预计绿化配置,以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上能同时达到较好的效果。

2.5驳岸设计

驳岸的作用是防洪泄洪,保护堤岸。通常在硬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在驳岸的形式以及材质上做文章,通过设计河道的宽窄形态,以此控制水流的速度,运用块石的装饰,制造出急流、静水的形态,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景观,还有人工仿造的水景,将灯光、绿化与喷泉相互融合,形成错落有致的全天候景观。

3结语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5

1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理念

对于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是一门涉及很多范围的工作,他的工作难度很高。设计必须要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我们通过一些调查和分析,总结出了一下几种科学的理念。供大家借鉴。

1.1景观设计的空间层次性。居住地的公共空间,必须要满足人们各种活动的需求,他是人们从自我的私密空间走向公共空间的一个过渡,所以我们既要满足人们的私密空间的安全性又要给人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公共空间,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要注意层次的划分。既要满足人们的活动也要在景观设计上进行有层次的设计。

1.2景观设计的适应性。在对环境的景观设计上不能只注重环境的美观,还应该注意他的实用性。比如,如果设计中只注意设计的景观的美化,占有大量的地方,却没有考虑到人们的活动空间,那么仍然不能达到设计的初衷。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尽量减少那些大尺度的摆设,要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得到满足。

2居住区公共空间要素设计方法

在对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工作中,我们要注意景观的整体性,要使设计的风格一致。而且设计的方案富有生态和自然的乐趣。让居民在其中感受到轻松快乐。而且在对这一区域的设计时。要将各种可能的因素都考虑在一起。对居住地和公共地之间的交替部分也要做合理的处理。根据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对景观要素的分类理论,居住区公共空间景观元素主要有:区域、道路、边界、节点、标志。

2.1区域。除了对景观的设计以外,居住地的活动场所同样很重要,他也构成了景观中的一部分。这下场地要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比如有老年人活动的场地,有体育运动场地,儿童娱乐场地等等。对这些场地的设计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案。比如儿童活动的地方要注意安全性,不要太复杂。而且再设计色彩上要采取明快的颜色。要提供家长的休息区,而且这一地区要选在不影响其他人休息的地方。如会产生影响需多种植几排行道树适当围合和分隔。居住区中的场地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要截面和基底,它包括铺装等元素,场地可以提供活动场所、空间构成、限定空间、标记空间等功能,增强可识别性,另外还可以突出作为公共空间的主要景观节点。

2.2道路。道路设计时,要注意根据平面、竖向与美学价值和功能使用之间的关系。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道路要富于变化和适时、适地作变换,在私密空间中的游憩小径可宽度小些,蜿蜒曲折;在公共开敞空间中,道路可结合区域设计或与区域有所穿插,构成景观。居住区公共空间中道路可布置遮荫廊架或构筑物,供人休息、交流;道路应根据使用和景观观赏特性做到宽度适宜.道路的形态也可以不再是两条单调生硬的直线,有更多的线形和形式上的变化,对道路的宽度、铺装材质等进行综合考虑,赋予道路优美的形式和全新的意义,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新鲜感。

2.3边界。

绿化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元素,它不仅可以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而且能够创造优美的景观,给居住区带来贴近自然的感觉。绿化常用作区域、道路的边界,材质和竖向上的变化让边界效应不再以刻板和中规中矩的形式出现,乔灌草相结合的群落还可以软化被分隔的空间,同时也是漏景的造景手法体现;规则式、行列式的绿化种植形式还可以形成直立的屏障,控制人们的视线,营造夹景的艺术效果。选用植物时,尽量选择当地的树种,注意考虑绿化设计的规划设计长远发展空间。构筑物的布局也能起到一定的划分空间和限定空间的作用。

2.4节点。水景元素是最富有动态感的要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柔美和最活跃的线条,对于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塑造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水以其特有的灵活特性常被我们引入到景观中,在居住区中,水景设计要恰当运用,对于气候、场地、维护等环节的考虑都要做到事无巨细。水景的不能像其他元素随意选择或者建造,要根据设计者创造空间景观的意图,创造一定的意境和让居民产生共鸣,触景生情。水景一般作为空间景观中的重点要素或重要的景观节点元素,往往设计时与其他设施相结合,这就需要注意空间中水景位置的选择和最佳视觉效果的呈现,在景观节点处或空间的中心地带引入水景,让公共空间中景观有动态效应、层次变化丰富是我们做设计的一项提升。满足人们亲水心理、增加居民对自家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喜爱也是我们做水景设计的意外收获。

2.5标志。休憩元素。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休憩元素有廊架、座椅、台阶、构筑物等。首先各项设施都需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符合人们的使用舒适化。其次,休憩元素和设施可以从使用性和景观性同时考虑。例如座椅可与活动场地、绿化和道路结合,在满足休息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布置座椅应考虑人在空间中具有渴望安定感的本能,又可以面向视觉前方或中心,视线不受阻。因此,座椅可沿建筑物、绿化和铺地的边缘布置,前面有开阔的视野。

环境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环境景观;景观设计;软硬景观

1、概述

人们通常把景观分为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两大类。一般来说,硬质景观是指用人工材料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其构成元素可分为点、线、面三种类型。面的元素主要是广场造型及铺地的变化。线的元素则主要有道路的造型、起伏及铺地的变化,围栏的造型、组合及装饰的变化。点的元素则更多地体现在景观家具,包含亭、廊、喷泉、雕塑等设施。软质景观通常指非人工材料或主要以非人工材料创造的景观效果,常以植物景观与水景观为主。

1.1.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的主要材料园林植物是全球众多植物种类中的一小部分,它能在园林及建筑环境中起观赏、组景、分隔空间、庇荫、防止水土流失,美化地面的作用。主要分为园林树木及园林花卉和草坪等几类,其中有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露地花卉、温室花卉、草坪与地被植物。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千余种,若将形态各异,花色繁多的植物应用好,则需深入研究与不断实践总结。同时,水景也是软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通常被认为景观档次高低的标志。对水景而言,存在四个层面构成的价值体系,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的价值体现,具体包括:人们对水景的直观印象(水的“形、势、声、色”);水景价值体现的重要环节,即水的功能性;水岸的景观表现价值,即水体的延伸空间;与建筑物的方位关系,既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

1.2.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是英国人M.盖奇和M.凡登堡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创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的软质景观而言。即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广义上说,除了城市绿化、水体以外的有形物,都可认为是硬质景观。其内容包括步行环境(含地面铺装、踏步、坡道、挡土墙、围栏、栏杆、墙及屏障)景观设施(含照明、座椅、垃圾箱、雕塑小品、电话亭、信息标志、护柱、种植容器、自行车停车场)活动场所(游乐场、休闲厂场、运动场)园林建筑(亭、台、楼、阁等)车辆环境四大部分。

2.城市居住小屋景观设计中硬景、软景运用

2.1城市居住建筑物和绿色植物的合理搭配

在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主要借鉴了古代著名的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对建筑物、绿色植物、水池等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空间的对比和融合感,创造出一种曲径通幽的味道。例如:上海的九间堂采用全院式的空间设计,围合的墙体采用中国传统手法,搭配组合成一个空间,从居住小区的功能上看丰富了建筑群体,运用植物、建筑栏杆、景观小品以及居住空间上的排列,带给住户很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营造出了层次多样的居住空间。中国园林的纵深空间多元素组合运用了空间对比、分割、虚实等,一步一步引入,直到把全部景色呈现在欣赏者面前,这种完美和谐的空间设计,给人强烈的韵律美和层次、节奏感。在现代居住小区建筑物和绿色植物的合理搭配方面就借鉴了这一点[1]。

2.2居住小区硬景石头的应用

在现代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借鉴和运用了古代园林的高超手法,让景观空间更具幽深感和层次感。例如:深圳万科第五园运用简单、大方的景墙窗框,把建筑物远处广阔的水景和对面的建筑通过巧妙选择摄入画框中,通过景窗可以饱览到窗外优美的风景,偶尔有漂流的小舟经过,让景色更加迷人。“树配石而坚,石配树而华”、“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现代居住小区灵活运用石头建桥、固岸,围池作栏,指石为坐。居住小区景石造型中,品石不仅能当做点缀小区环境的陪衬小品,而且还能成为居住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

2.3居住小区竹子的妙用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时,不再是以前盲目的拼凑和挪用。根据小区景观的现实条件,结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山水等软景进行恰当的改造利用,丰富小区景观的层次感。根据特殊的环境景观特征,巧妙处理山水的位置。例如:中山清华坊的瀑布、假山等都是很好的景观小品。在小区整体的空间环境中起到锦上添花的妙用。软景不仅对小区环境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也让小区的景观效果别有风味。通过软景的设计,赋予花草树木以情趣,让居民更加贴近自然、走进自然。例如: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采用竹子为配景,就能很好地营造一种幽静、高雅的氛围。“竹子为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是悠远绵长的中国文化吸收了竹子精神,也为居住小区增添了几分文化韵味[3]。

3.现代居住小区景观元素的设计艺术

3.1居住小区围墙

围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作为小区周围的分隔围墙,另一种是小区内部划分空间、组构景色的围墙。在设计小区的围墙时要按照下述要求:

①围墙要设置在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围墙转化成景墙,把空间的隔离和景色渗透统一起来。

②在设置围墙位置,选择低凹处,透亮处,尽量做到隔而不分,利用高低不平的地面、水体的两侧、把绿篱树丛当作围墙。不需要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使小区居民离自然更近、离工业、科技更远。在以前,居住小区的墙体大多采用砖砌或者是石墙,虽然很有古韵,但是已经和现代居住小区的整体布局不协调。随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围墙的种类也不断增多。例如:隔音墙、玻璃墙等,对营造时尚、现代的景观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对围墙的要求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享受[4]。

3.2居住小区道路

现代居住小区的铺装宽度都是根据小区地形地貌和建筑形态决定的,它的尺度和分布密度客观反映了小区内人流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小区道路采用直线型为主,另外一种不规则的线型为辅。道路可以利用铺装的色彩、质地等来划分不同空间。

3.3居住小区小品、亭园

小区居住景观和园林一样,可以增设一些小品建筑。例如:坐凳、健身器材、雕塑等。其中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可以布置在视野好、安全和防护性好的小区位置。在设计时注意也要提供辅助座位,例如:花池、低矮墙、矮台阶等。此外,在小区中可以设置精致而又灵动的小巧建筑物――亭园,一种可以供小区居民休息观赏;一种服务小区人民的、现实生活例如:售票或者售货[5]。

3.4居住小区的绿色植物及水体

在对居住小区进行植物造景时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类等多种类植物来造景。充分发挥景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各种天然的美感,形成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画、供小区人民欣赏。小区的水体有动态美和静态美之分。动态水有喷泉、瀑布、潺潺小溪,静态水有池塘、水潭等。把人工造水的动态美和自然景观的静态美有机结合,利用不同水体的光、形、声、色等产生视觉、听觉等全方位的精神享受,让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人呼吸一缕自然的芬芳气息。

除此之外,现代社会居住小区景观元素的细节设计也很重要。一个良好景观设计成功与否不仅仅要关注外在的结构,还要看内部的细节设计,从内部台阶的尺寸、雨水通道的处理、铺装建筑图案的方式都非常重要,影响着居住小区的整体风格和艺术效果[6]。

4.总结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该按照现代生态、绿化居住的要求,满足小区现实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在对小区景观的设计中加深对自然界万物的深刻理解,顺应自然规律,包括自然界植物之间的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和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景观的科学合理相接。借助硬景建筑、道路、小品以及软景山水、植物、石头等来营造和谐、清新、自然的意境。

总之,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各方面知识,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需要的新型居住区,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居住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振复著.《大地上的宇宙――中国建筑文化理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章采烈著.《中国园林艺术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白艺佳著.《传统元素在时代建筑精神传承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25):1120-1145

[4]赵楷著.《传统民居符号的现代运用――以万科第五园为例》[C].《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下),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