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打样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刃磨薄板群钻;薄板钻孔;叠加批量钻孔;钻模单件钻孔
实际生产中经常碰到一些薄板钻孔问题,如对0.3mm~2mm厚的薄钢板、薄铝板、黄铜皮、薄纸片、云母片、胶木板、有机玻璃等材料进行钻削加工。在孔加工中对薄板进行钻孔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材料的特殊性使得加工难度加大。掌握不好,钻出来的孔往往容易失圆,有时候钻头啃入工件,会带动工件转动,发生安全事故。作榍工实训指导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刃磨薄板群钻,掌握薄板钻孔的加工方法。
1问题分析
使用普通形状的麻花钻头在薄板上钻孔,由于标准麻花钻钻尖较高,主切削刃低,当工件将要钻穿时,钻头立即失去定心作用,同时轴向力又突然减小,加上工件弹动,从而造成两主切削刃的过多切入,从而出现以下问题:使钻出的孔不圆,如扁孔、多边孔等;钻孔时钻头易折断,尤其钻小孔时;孔口毛边很大,造成粗糙度值大;容易扎刀或折断钻头,严重地影响产品质量。有时工件抖动厉害,操作者扶不稳,导致工件飞出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实践证明,用普通麻花钻钻削薄板孔是不正确的。经查有关资料,采用群钻钻削薄板效果很好。
2薄板群钻的特点、刃磨方法
2.1薄板群钻的特点
薄板群钻又称三尖钻,主要特点:在普通麻花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即磨平钻头端面并垂直于钻头轴心线,磨出两条圆弧形切削刃,且两切削刃外缘磨成锋利的刀尖,两刀尖等高。达到在钻心尚未钻穿工件时,两主切削刃外尖己在工件上划出圆环槽,起到定心作用,轴向力不会突然减小。且磨短、磨尖横刃,使钻心处的切削刃更锋利,以减少轴向阻力和挤刮现象,提高钻头的定心作用和切削稳定性。这样,当钻心穿透工件时,两主切削刃除了起切削作用外,还起到一种锁定中心的作用。因此,切削力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冲击也会大大减小,从而满足薄板钻孔的加工要求。
2.2刃磨薄板群钻
1)磨平钻头端面并垂直于钻头的轴心线。2)修磨两主切削刃外缘处后角为10°~14°。3)把两主切削刃磨成圆弧形,两圆弧长度一致,且两切削刃外缘磨成锋利的刀尖,两刀尖等高,但应比钻心低0.5mm~1.5mm。4)修磨横刃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5~1/3。所刃磨的薄板群钻必须经过试钻孔,检测孔径尺寸合格,钻头锋利方可使用。
3薄板群钻的应用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出,薄板钻孔主要以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加工方法为主。
3.1工件叠加批量钻孔
当遇到工件件数较多,孔系复杂,特别是材料上的孔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薄板钻孔加工,经常出现以下问题:由于材料太薄,硬度较低,划线时不能很好地固定,造成划线误差;在薄板上用样冲打样冲眼定位,很容易使材料受到样冲冲击而产生变形,造成加工误差,影响工件的质量;有些特殊材料,如云母片、胶木板、有机玻璃等,表面不能被破坏,钻削时,孔两面容易起白边,甚至把孔钻坏,产生废品。这时就需要用辅助夹具――钻孔样板,把工件叠加进行批量钻孔,从而提高生产率。
1)加工前的位置精度控制。首先把所有工件分成几摞,每摞件数根据材料厚度决定,按照图纸外形尺寸要求用剪床剪切若干件厚3mm~4mm的钢板,每摞配一件钢板,多剪一件,并把所有钢板去毛刺、校平,以减小装夹误差。取其中一件作为标准钻孔样板,按图纸尺寸划出所有钻孔位置线、检测、打样冲眼、钻孔,按照图纸要求保证所有位置精度、尺寸合格,并去掉双面孔口毛刺。依次经过自检、兼职检验员、专职检验员检验合格,方可作为标准钻孔样板。如果工件批量大,可以每个孔装上钻套,钻套经过热处理加工,具有很高的硬度,保证经久耐用。
2)按图纸要求把所用孔径钻头全部刃磨成三尖钻。
3)工件的装夹。要在薄板工件上钻孔,其薄板工件的装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会影响钻孔的精度、质量等,严重的会报废工件,所以装夹时就得全面的考虑。薄板装夹可以把若干工件叠起来,最上面放标准钻孔样板,将薄板夹在中间,最下面放一件厚钢板,对齐两基准面,用弓形夹头夹住、紧固。
4)工件的钻削。将夹紧的工件按照孔径尺寸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进行钻削,以减小加工变形。由于薄板群钻不能白行找正,下钻时一定要对准孔中心,防止刮花样板表面,或多次挤刮造成样板尺寸误差。每加工完一摞必须更换一次底板,以防止上、下孔未对齐,产生尺寸误差,甚至别断钻头,发生安全事故。
3.2钻模单件钻孔
对于大批量外形尺寸较大,厚度在0.5mm~2mm之间的长条形薄板料,且孔径、孔距尺寸大致相同的工件进行钻孔加工(如图1),就要用辅助定位工具――钻模。
用剪床剪切一件400mmx113mmx4mm的钢板,去毛刺、校平,按图2尺寸要求划出所有钻孔位置线、检测、打样冲眼、钻孔,按图纸要求保证所有位置精度、尺寸合格,并去毛刺。装上3个6mm圆柱销,进行紧固。依次经过白检、兼职检验员、专职检验员检验合格,方可作为标准钻模。
2)刃磨一支8mm薄板群钻。
3)钻削孔1。对孔1进行定位:8mm钻头对准孔1,右手压下进给手柄,调整钻模位置,使孔1钻头与钻床主轴同轴,用压板把钻模固定在工作台上。开机,把一件工件放到钻模上,两相邻侧面紧靠圆柱销定位,左手用力压住工件,右手摇动进给手柄进行钻削加工。依次把所有工件的孔1加工完成。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研究实践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服装专业学习的基础和入门课程。如何能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打版方面的专业技能?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设计课堂上积极学习,主动进行知识构建探讨?笔者根据毕业生和企业信息反馈,针对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做了一些尝试。
一、 “立转平”,认识服装人体结构
‘立’是指人体。在教材(《服装结构设计》)中第一章节就讲了人体的一些特征(包括男女体型的异同点),对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基本体型进行了讲解,并结合人体对服装进行了分析,在这一章中除了解部分人体构造和体型外,还要结合服装结构平面图上的点、线、面以加深人体与服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把立体的运用到平面当中,两者相互对应起来。在课堂上学生对照教材中的图片,在身上找到相应的部位,如点当中的颈肩点、肩端点、颈窝点等。
对人体的立体形态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我们结合人体的形态进行服装的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我们要对这一件服装进行详细的分析,如西裤的结构设计:此款式在效果图中看是宽松的、紧身的还是适身的。此款式效果图看裤长所处的位置在哪个部位,这时要结合人体上下部位作比较。如此裤长处在踝骨往下一点约2-3cm或裤长离地面高出多少,这就是你控制裤长的一个范围。裤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比如:直袋与裥在内部位置的情况,就要分析该结构在西裤中旋转位置和该结构的大小情况。通过这样的解剖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技能。在刚开始学习结构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提示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等到学生对分析款式图有一点思路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回答,教师进行补充、修改、总结款式图的特点,接下来我们根据规格尺寸进行结构设计。
首先要掌握西裤的最基础的结构。学生因为刚接触服装结构,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仔细,要对每个计算公式都应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去计算?原理是什么?在讲解时,可以借助人体的截面来分析。如臀部的处理上为什么采用四分法,为什么前片要H/4-1,后片是H/4+1。在讲解时我一般通过结合人体截面来讲解。并通过图示把这理论化的计算公式简化了,从这种教学方法中体现了结构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说明在结构设计时,要以人体为基础,在设计时要运用一个空间想象能力就是“立转平”。
服装结构设计的“立转平”是服装结构设计到具体数据时需要服装结构设计从服装的形象思维中过渡而来。落到具体的衣片分辨时,在平面上进行结构设计,确定出衣片形状及各部位尺寸大小,“立转平”使得可以将服装立体的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形态的二维图形,这极大地简化了服装结构设计的绘制难度,所以具有空间想象的思维对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对裤子的结构处理有了一定了解后,可以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的款式变化。如:口袋的变化、长短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的进行变化设计,这是从教学内容上,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的方法。
二、结构与款式、面料、工艺四者一体化教学
服装款式是结构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根据具体的款式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服装结构,是一个优秀打版师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上要教会学生看图制版,根据款式特点,结合服装的风格、造型特点处理版型。例如,在教学生进行时尚连衣裙的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先学习看图的方法,即分析款式特点、比例关系,绘制穿着效果图,再用手工制版和CAD制版两种方法绘制出最后的样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很准确的表达出设计师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最后再选择一些变化款式让学生自己打样并制作,检验学生自己打样制成成衣的效果,并讲评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同时进行了实践操作,老师随堂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能够对照款式准确的打版,了解服装材料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了解面辅材料的质地性能差别。服装制板时要掌握面辅料的性能,以便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如按其自然回缩率、升温缩率、缩水率等具体性能和数值,在制板时进行调节,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另外要根据面料的纱支、密度、垂感、织纹组织和厚度、软硬度等在制板中区别对待。
服装结构与工艺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艺上的缝份结构、缝边构造、内部构造区别、整形工艺等方面的变化在制板时都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一方面结构设计要适应工艺要求,即结构设计在工艺中能够实现不同的结构处理,工艺手法有所不同,要充分考虑工艺特点来设计结构。如以西装领为例,领面、领座的关系要准确,做出的领子才会服帖漂亮。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结构特点,还要借助工艺手段来实践。实际上,结构理论很抽象,与实物之间还有距离,用具体的工艺来表现更为直观,印象更深刻,特别是通过实际工艺演示,可以调整结构设计的不足,有助提高结构设计水平。
三、 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整体素质
如何真正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打版之中,还要考察现代服装企业的实际运作。通过参观、见习,形成对企业打版的初步认识。然后开展服装结构项目教学,与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派师傅来进行该教学实训活动或者学生下厂生产实习,针对企业要求,全程加以训练。根据客户的订单来开展一系列的服装结构训练,从制定规格尺寸、绘制样衣结构、制作样衣等流程,完成后由客人确认,才能进行系列样板推放,样板分解、排料等相关工作。这些过程的熟练把握,使得生产实习有的放矢,从时间上缩短了毕业生参加工作的适应期。因此,如何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熟练应用于样板制作,更快适应企业则更为重要,意义更加深远。毕竟服装版型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要教好服装结构设计,就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整合结构课程内容,“立转平”,强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训练,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把款式、结构、工艺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反复的纸样训练,深入掌握打板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服装企业制板工作的分解,熟练把握相关环节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服装结构设计》第四版(高教版).
[2]《服装制版与缝制》(劳动版).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
当前,由于社会服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服装专业从业者的就业前途越来越光明。目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分为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服装美术设计三门专业主干课。在新课程理念的贯彻下,要本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初步形成富有中职特色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当然,服装行业竞争也随之变得空前激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作业程序、设计观念及设计管理等各方面技能作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学生未来从业的需要。
一、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在办学层次上还是有些模糊,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针对加工性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上,并且很多教师已经很习惯沿用那些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的教学方式,长此下去便会导致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市场应对能力差。中职服装专业的教育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且能够根据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有科研、有设计、有营销、有管理,从最原始的原材料到最后成衣终端都相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好服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学生综合素养与学生未来职业方向三位一体的培养办法,不仅重视基础教育,更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通过技能考核课程,获得服装技能等级证书或服装行业资格证书也很重要。在课程设置上,教师要注重课程设置一定要密切联系市场,特别是重视与企业的结合,因而建议设置一定数量的学科前沿理论课程或专业交叉的课程。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生全面、综合发展。
二、整合理论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虽然中职服装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远远大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忽视的是——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笔者认为,在中职服装理论教学中必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具体讲,也就是除了《服装专业外语》《服装工业样板》《成衣工艺》《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等教学内容,在现有的框架中适度增加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服装系列样板制作知识,例如《服装CAD》《结构设计》等内容。这样,人体的造型、结构特征、各部位的尺寸规律等由图稿抽象到具体,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敢于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把工作任务与理论实践相结合,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能力发展规律有效构建授课体系。例如,在《结构设计》教学中,在理论上加强款式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结构原理的理解,可以使学生掌握款式分析的方法和理念等。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特别是在裙装、裤子、衬衣、夹克衫、男女西服、大衣板块的教学中,务必要让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实践再实践,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并且可以对成衣生产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
三、学会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专业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课堂授课的时候,要学会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这样,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演示,特别是在案例分析与示范中,这样就实现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设备将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在此过程中,按照教师的步骤,实现了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此外,采用多媒体视听、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下载大量的素材以及流行时装会的最新信息,这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丰富学生形象思维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四、大力强化实践环节,认真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与教训
将来有的学生可能从事服装行业,因此,要提前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厂家一般的流程是:设计稿——设计总监定稿——打样版——车样版——试衣——设计师修正——修版——样衣编号——根据市场或订单确定生产数量——采购原料——下单——生产——销售——售后反馈。为此,教师要将生产流程作为实际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在授课与实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模仿企业生产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特长。例如,有的小组成员对设计相当感兴趣,教师可以强化学生对服装本质的认识,重视培养学生对形式美及前卫时尚的敏锐感受力,让学生有意识地做到用良好的美感形式体现服装的功能价值。此外,教师还要要求学校强化与企业的合作,这样学生便有条件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这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提前了解与该行业相关的各种因素。当学生学习完一章指定的内容或者阶段性的实习结束后,教师也要对此进行及时总结,总结实践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总结去找出自身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这有助于学生向“高技能、高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曙光.服装专业口径教学模式的设想与探索[J].服装设计师,2011(10).
打样实训总结范文4
1印刷设计与工艺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印刷技术在中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印刷媒体设计与印刷行业机构、企业、从业队伍人数众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印刷媒体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虽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从业队伍的整体水平与西方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印刷设计的发展也遭到了一定的质疑,在数字媒体时代,印刷媒体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事实证明,市场及消费者观念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中成熟,并走向个性化与后工业化的时代,印刷媒体设计仍将成为人性化、情感化的重要载体而持续存在。中国品牌塑造,从制造到创造、知识产权意识在迅速觉醒,中国产业转型迫切需要印刷媒体设计、制造、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平面艺术设计在商业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销的主要手段,它通过图案、文字、色彩等来表达作品的内容与创意。平面艺术设计通过印刷过程而制作的设计又被称为印刷设计。我国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设计理论家王受之先生对平面设计的定义表述为“平面设计是设计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平面上的活动这个涵义之外,还具有与印刷密切相关的意义。平面设计是把平面上的几个基本元素,包括图形、字体、文字、插图、色彩、标志等等以符合传达目的的方式组合起来,使之成为批量生产的印刷,使之具有进行准确的视觉传达的功能,同时给观众以设计需要达到的视觉心理满足”[1]。对于以印刷媒体为载体的平面设计师来说,必须熟悉了解和掌握印刷流程。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掌握一定的印刷工艺知识,掌握印刷的基本常识,了解印刷制作技术,了解印刷材料、印刷字体、印刷前后工艺、印刷色序等等。从而在设计作品时全面考虑其后续的印刷制作过程以及使用的技术手段,使其设计符合印刷技术的特点。
2印刷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市场调查显示,虽然电子网络、数字媒体等行业迅猛发展,但平面设计行业仍然长盛不衰,对平面设计的人才需求很大,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设计公司常常抱怨招到的人才不能即时发挥效用,抱怨他们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大学教育里缺失,招到的毕业生不能马上适应工作要求。他们必须将每年新入职的员工派往印刷厂学习印刷知识,了解印刷流程和工艺。这种现象应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的重视。纵观我们的课程设置,近几年来在平面设计专业几乎所有院校都增设了印刷设计工艺,这充分表明了我们的平面设计专业培养与社会实际要求开始接轨。不过毕业后不能为企业所用的状况还在延续。造成印刷设计工艺教学缺失的原因很多,一方面部分学生对专业理解不深,以为设计就是创意,或是对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平面设计的图案处理技巧,对素材的组合以及常识性的罗列。比如,如何突出主题,如何设定颜色的主色调,如何将各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在有限的结构范围内等,但是对相关课程不重视;客观上,很多学校教学资源缺乏,无法提供一些实践教学平台。另外下面几个方面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2.1师资队伍。高职高专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双师素质,但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短缺,缺乏商业设计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市场敏感性;从企业找的技能型人才又由于学历、职称等条件限制,无法被学校所录用,造成双师型人才缺乏,而印刷设计是十分强调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和技能的。因此,导致课程的教学流于理论讲授,对其实际运用茫然,授课效果显微。
2.2行业了解不深,不能适应印刷行业的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慢
2.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重,一方面工作量大,多数学校规定每周12课时以上,但受很多因素影响,大部分教师工作量达到每周16课时,甚至有个别院校达到每周30课时;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班级少,因此教师上课课头多,备课压力大。本科院校一般规定每学期教师课头不能多于2科,而在高职高专,教师课头普遍偏多,甚者超过4个。鉴于这些原因,使教师疲于应付课程教学,缺少社会实践和交流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对行业动态发展、先进技术和材料的应用等缺乏认识,教学内容、教学体系不能得到及时更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于印刷技术中来,新的印刷材料和载体也不断的涌现。比如我国印刷工业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印刷工艺和人才储备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数字印刷技术方面更是突飞猛进。但我们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即时更新,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对这些新兴技术进行深入讲解。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教师的科研也普遍都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新材料的使用,新手段的出现不能及时地了解,更不能及时地融入在教学的课程中。这就造成了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3印刷设计实践教学的实施
为适应市场发展,培养优秀的印刷媒体设计实用型技能人才,提高专业设计与制造人员的印刷媒体创新意识、市场意识与服务意识。首先要对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探索与改革,对印刷媒体设计类课程的界定与分析,确定改革课程与方向,分解理论、剖析案例、融入实训。实施同一实践课程多平台、系统化实践教学、同一实践课程多阶段、多教师、校企结合开展教学。首先,要加强教师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定期出外学习,并适当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让教师们下工厂,进企业,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动态,掌握最新术材料和技术手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主动地走访设计企业和制版印刷单位,了解印刷技术的新变化,对印刷媒体设计的新要求,使印刷工艺课程内容真正为平面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段服务。其次,应加强印刷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在课程教学中,按照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教高[2004]1号),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3.1变传统的理论讲授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观摩考察。首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引用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掌握有关印刷的一些专用名词,减少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如:标准文档、色彩模式、三原色、印刷四原色、专色、加色法、减色法、分辨率、公制、英制、线条版、层次版、网点、网线、网角、平网、渐变网、撞龟、裁切线、套版线、色标、光电点、压印、图案规格、成品规格、出血、反白、托白、字体、套印、承印物、后期加工等。介绍、讲解制版、印刷种类及原理和主要特点,其中又以平版胶印和数字印刷为主要内容,了解印刷色彩知识,色彩模式、印刷材料及特性、印刷流程及其相关工艺要求等[2]。结合一些生产现场的视频资料,将印刷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生动直观地传授给学生,避免理论学习的枯燥与乏味。在理论知识讲解基本完成后可组织学生深入到印刷现场参观,了解从原稿电子分色、制版到印刷半成品、后期加工的印刷工作流程全过程,指导教师适时根据各工序的特点与工艺要求告知学生各项注意事项与技术标准,通过这种方式达到课堂、企业、实训室的理论与技能实操一体化教学。同时邀请制版、印刷师傅现场讲解各工序的技术特点与工艺要求,使这些知识成为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习产生兴趣,调动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让印刷知识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另外,鼓励学生走进材料市场,了解印刷材料的种类和发展;走近一些专业市场,如纸品年货市场、烟酒市场、化妆品市场等等,了解印刷设计工艺的最新发展。这样不仅能准确地让学生了解到印刷工艺的应用范围,又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开拓了眼界,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也为今后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了认识。
3.2印刷工艺实际制作,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和矢量图形及编排软件对印刷原稿进行画稿、分色、排版等印刷制版工艺制作。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有Illustra-tor,CorelDraw,Freehand。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原稿中的层次版部分进行处理,比如设计中用到的摄影资料,通过Photoshop软件进行处理,可以调整色彩、曲线、画质等等。图形处理软件中任一个软件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文字、线条、色块等线条版元素处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从胶版印刷和凹版印刷两个项目布置任务,让学生制作符合印刷企业生产工艺的标准画稿,包括出血、压印、缩边、文字曲线变换、套印、裁切等等,结合市场对印刷设计实际工作的正常要求,独立完成一份稿件排版、印前工艺、菲林输出、印刷(打样)生产流程;之后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讲评来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基本上能掌握印刷工艺的基本要求,并提高了今后在设计过程加深对印刷还原的可行性的认识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