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配置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配置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配置论文

计算机配置论文范文1

1.1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当前,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进行研讨与解析一直是各高职高专研究的话题。一种观点认为,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日益深化,那么计算机软件教学中要在纵向和横向上对基础知识与核心专业基础知识加以扩展,注定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要学量有难度的学术课程,尤其加强理论教学,以理论教学为核心组织教学,保证深度,并通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模式适合高等院校培养计算机软件高端人才。这种模式称之为“研究型模式”。另一种观点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社会对计算机实践操作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这一模式适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软件蓝领为目标,我们称之为“技能型模式”。

1.2选择相应的模式来培养软件人才两种培养模式孰是孰非,我们认为应该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需求两个方面去判断与分析。中国的软件人才培养呈明显的椭圆形,高端人才和软件蓝领都极度匮乏。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的处于中间层次的软件人员,造成项目组织管理和系统分析做不了,基础代码编写又愿意干的局面。而我们根据软件强国的成功经验总结得知,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应为高、中、低的金字塔型,即软件项目经理和系统分析师为高端软件人才,软件工程师处于中间层次,底层程序员为从事编码等初级工作的软件蓝领。因此,目前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层次学校的不同办学规模,不同的办学条件,不同的学术水平,确立不同的办学目标。211、985大学主要承担计算机软件高端人才培养的任务,侧重计算机软件系统理论的教育,即按照前面所说的“理论型模式”来组织教学,为高校教学研究和IT大公司输送高端系统分析和项目组织管理人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脚步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实践操作型人才的文化素质修养也越来越高,一般院校针对软件产业的实际需求,培养软件工程师中间人才,高职高专院校致力于件编码等初级工作的软件蓝领,按照“技能型模式”来安排教学,形成合理的软件人才产业结构。

2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Projectdriventeachingmodel)

2.1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原则按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国际标准,将新的知识体系充分及时引进到教学模式中,以便于适应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将软件强国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充分、合理、科学的融合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方面,使课程体系的设置具有前瞻性,保证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紧跟世界IT发展的前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考试模式,建立科学、公平的考核评价标准,使高职高专软件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2.2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找到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很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是教学的核心和中心,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和学习项目中的案例和任务,学生在真实的集成环境中认真研究和模仿案例,分析与此相似的项目和任务,分组讨论和交流,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架构知识体系,掌握操作方法。转换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位,要求学生必须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呈现的项目、案例分析、判断,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学生转变成为学习的主角,既可以学习到老师、他人、自己的经验,也可以从失误中总结教训,实践能力大大得到了提升。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对项目学习、理解和分析,还要通过课余时间自主探讨学习。也在授课内容,授课过程等方面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选取的项目要注重应用性和广泛性,并在功能和知识涵盖面上都要具有一定的扩展性。项目的设计符合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要求。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上机指导工作也不能放松,与学生共同探讨项目,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应用,改变了单一教学模式,也需要改变单一的考试考核标准,改变理论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加入实践能力的考核,结合项目的操作,写出项目说明书,消除学生的惰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获取,增加平时考试力度,并且期末考试以答辩的形式进行,避免抄袭等作弊情况,学生产生压力,还有动力。建立良性的奖惩制度,主要是树立学生的荣誉感,激发他们内心前进的动力。以实际项目为需求,严格按照软件开发工程标准,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措施,将学生分为多个项目,每个阶段任务完成情况都将计入平时成绩。积极倡导校企合作办学,参加合作办学的学生,学习上更有目标、更积极努力,从而能够主动学习,学习效果显著;任课教师的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对任课教师的培训,更新了教师的知识,提高了专业能力,同时,承担新的课程内容也给任课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学习的动力,这促进了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贴近岗位实际。实习条件更加真实,就业更有保障。进行校企合作办学,是为学生提供培训服务的一种形式,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3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所需条件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要求课程体系设置重视实用性,配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使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具有实效性,主动与企业及软件行业一起研究教学计划,邀请行业人士来讲学、讲座,请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述工作的事情,让学生对未来的工作环境进一步了解。将知识点完全融入在实际的项目中,大量采用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强化仿真职场背景的训练,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给学生上课,使学生能很清楚所学的知识在未来的工作中的作用和位置。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带领学生参观行业实地,熟悉岗位职责。

使得学生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基本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将计算机实践教学纳入到高职高专计算机人才培养体系中。在请进来的同时,逐步实现走出去,抽调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到软件企业挂职锻炼,增加软件开发、生产企业的实际经验。项目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起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走出去有助于项目的选取,项目既要做到侧重某一个知识点又要融会贯通计算机语言教学的基础知识,面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综合讲授,辅以其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业院校大多已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实训条件,在实训设备管理上日益规范,保证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软硬件资源的同时,积极配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增加实验和实训环节的课时量,基本课时量要达到50%,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之后,掌握计算机最前沿的新技术。职业教育不能脱离企业办学,不能脱离行业,这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经过实践,我们认为联合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引进企业的优势资源,按企业的用人规格培养人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也是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延伸,为高职高专软件人才很快适应软件企业岗位需求进行了积极有意义的探索。

3结论(Conclusion)

计算机配置论文范文2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目前状况

(一)在培训内容上重视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忽视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和相关内容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所限,培训内容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不作讲解;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熟悉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自然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功能。

(二)培训时间上,重视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的培训,轻视后续培训

许多人错误地将会计电算化培训理解成一次完成,勿需反复的过程,因此许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前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培训一次,取得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后就不再培训。但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操作系统也不过一两年就升级,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即使未更换,但也存在升级、追加新功能等一系列新问题。这都要求不断地适应形势变化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的再培训。

(三)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

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一般由所选财务软件的开发商或经销商负责。另外对脱离手工帐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的会计人员,财政部要求必须经地区财政部门培训,持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这些类型的培训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使得会计人员接受正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机会往往流于形式。

根据对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只停留在“仿真”阶段,即主要运用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模块,实现手工会计处理的电算化,而对所购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较少。笔者认为,这和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电算化培训不力不无关系。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对会计管理思想的影响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知识经济对现有企业管理模式的冲击导致会计管理思想从事后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从而使会计电算化向管理决策型发展。观念的革命是一切革命的先导。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和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

(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要求会计人员把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及相关知识

知识经济以先进的网络技术为特征,网络的革命带来企业管理、营销方式、财务管理的革命,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披露,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财务软件向网络化、管理型发展。把握必要的网络和应用软件知识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三)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及网络的飞速发展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更加及时有效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为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商务的出现还大大改变了现有会计信息处理模式。一方面要求会计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以适应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为会计人员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提供了途径。

三、对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培训内容,完善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体系,丰富相关计算机知识

具体地说一方面是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的理论知识比重,要求会计人员把握会计核算软件功能结构,数据处理流程,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懂得简单操作和维护,能运用office等办公软件,熟悉Internet的知识;另一方面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如人力资源会计,或新的商务模式(如电子商务)等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丰富会计电算化培训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以网络为媒介,采用远程教育或兴办教育网站的方式,既可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电算化及相关知识,又可以解决培训时间、场地不足的新问题,官方网站和软件供给商网站还可以优势互补,从政策和实务两方面提供会计电算化培训所需材料。

(三)建立良好培训机制,完善培训制度,落实培训效果

从宏观来看,可改革现有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上岗证制度,使会计电算化培训成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教育及后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微观企业来看,可制定企业内部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部培训工作,并明确奖惩以激励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组织培训和自我学习的环境。

计算机配置论文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 发展 网络系统 搭建 网络优化

引言:迄今为止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人们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改变了原有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计算机的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计算机能够实现信息的多方传送、双向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计算机所受外界影响的几率是非常微小的,受影响的程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计算机的出现能够保障人们信息的实时传递,能够实现全球信息的一体化。本篇论文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搭建与网络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析讨论。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

1.1概述

在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所谓计算机网络系统就是在计算机这个平台上实现的综合的数据处理。在计算机的运行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通信的过程。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中就是通过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相互贯通进行错综复杂的信息的传输工作。在计算机的信息交互传输的过程中计算机的系统信息是相互贯通,相互开放的,只是通过计算机这个媒介进行信息的交互。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单道系统进行传输的,计算机系统是通过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传递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整体。计算机系统信息传递和传统的系统相比较,它的信息的传输速度更快、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交互性更强、更有利于保障沟通的顺畅性。

计算机在运算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二进制的方式进行数据的编程和相应的软件,计算机系统的操作过程就是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转化、存储、交互、修改的一个过程。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计算机系统网络,可以完成多个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信息进行相互的传输交互等各个方面的运算。确切的说计算机网络系统就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多个方面的延伸。

1.2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架探讨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延伸过程中,在计算机系统基础之上逐步出现了架构形式。计算机网络系统架构形式就是类似于树形图,就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内部之间的组织形式。用树形图可以形象的说明,在其根部也就是主C,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织,然后就是依照分支不断进行延伸,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实际的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最顶端及计算机顶端在美国。是网络资源信息的统一,是所有信息的集合点。在计算机系统中,主机的功能是非常强大了,它是整个计算机的主要原件,所有的信息都是通过主机进行交互的。主机主要是负责整个网络系统的信息的传递和交互。如果顶端的主机出现了故障,那么全球的网络系统都会面临着瘫痪的危险。主机进行分支下一个结构就是交换机。交换机主要是负责数据的转换,交换机是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区域中心,主要是对于数据进行区域之间相互交换而进行的数据转换,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通过顶端的主机将信息传递给交换机,交换机在交换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区域进行信息的交换。交换机相比较于主机分布的相对比较广泛。交换机的下一个分支就是路由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路由器,它将我们每一个人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行分类,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形成局域网。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搭建

2.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搭建原理

数据的传输原理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要的搭建原理。在各个通信的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所谓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并且以树形的分布来组成它的主要架构。这样才能够更加使信息的传递够准确安全的去搭建,并且可以将信息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所以想要准确的将信息进行传输,就需要在搭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时候将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的配置优化。

针对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在搭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时候,需要把资源配置优化合理化。经过分析搭建局域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我们可以清楚,路由器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当中最小的单位,它自己的共享资源是比较有限的,假设能够相互连接计算机里面的路由器局域网,那么就可以既能够保证局域网里面计算机里面的资源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做到互不干扰也可以各自运行。

2.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搭建方法

怎样搭建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情况下搭建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架构原理以及搭建原理基础上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得搭建的网络实用简单,还能够确保资源的分配逐级,这样可以使优化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区域为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搭建方法,是资源按照区域来划分的,这样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不但能够实现互联,而且还能够使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相互运作的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化方式分析

3.1硬件方面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优化了这么长的时间,可以逐步的探索出树形分布资源的优化方式。不过在一些制定的区域里面,只能够使用一些其他的优化配置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更能充分的运用。拿局域网做个例子,想要用树形分布的话就会略显麻烦,这样就会导致信息的交互的过程以及步骤都会显得相当复杂,那如果使用辐射的方法来进行配置和传输的,这样不但可以降低中间复杂的环节,还可以将资源的配置最大化。

3.2网络优化方式分析

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功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网络分层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通过软件的应用,保证了网络资源能够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得计算机网络系统得到最佳的优化。通常情况下,由于网络资源具有复杂的特点,而且对于不同的资源形式在软件中不一定会兼容,这样就要求对于资源形式进行分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网络系统传输效率的最优。

结束语:本篇文章主要是把搭建优化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切入点,并结合中国目前计算机网络系统优化的具体行情进行深入的讨论,而且针对今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很好地建议。随着我国不断提升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断加深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人们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要求更加的严苛。可以说计算机网络是从古至今最厉害的发明之一。因为它的出现,不但将人们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改变,还慢慢的对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目前计算机完全可以做到实时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且可以实现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就算有也可以忽略不计。

参 考 文 献

[1].任艳斐,亓传伟.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设计技术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4):25-26.

[2].梁凯鹏,王建伟,肖刚,汲锡林.面向服务的网络管理运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无线电工程,2011,(02):7-9.

[3].吴建平,吴茜,徐恪.下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基础研究及探索[J].计算机学报,2008,(09):1536-1548.8.

[4].莫年发;;Internet时代的高校校园网规划设计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校园网为例[J];广西轻工业;2011年07期.

计算机配置论文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73-0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高层次网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对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探讨。

一、转变现行教学观念

当前学校传统的实验教学以教师中心,由教师进行实验的讲解后,学生再进行验证,学生实验时按部就班缺乏思考。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促进其主体发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出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更应当加入一些由学生设计的实验,步步引导学生,使学生与教师配合,共同完成教学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积极因素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实验项目的改革。学习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采用的我们采用的传统实验项目有以下若干:

实验项目l:对等网。主要内容包括:制作非屏蔽双绞线;对等网的组建;设置访问控制;共享资源。

实验项目2: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在交换机上实现基于端口VLAN划分;跨交换机的VLAN划分;虚拟局域网的实现。

实验项目3:路由器的使用和配置。利用路由器实现网间的连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等。

实验项目4:子网的划分。根据小组划分局域网,进行共享性的验证。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的实验项目更侧重硬件的学习与锻炼,而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应当加深对网络底层协议的本质了解。因此加入了以下两个自主实验项目,由学生自己在课外完成。

实验项目1: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内容:利用所学数据链路层原理,自己设计一个滑动窗口协议,在仿真环境下编程实现有噪音信道环境下两站点之间无差错双工通信。通过该实验提高同学的编程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体验协议软件在设计上各种问题和调试难度,设计在运行期可跟踪分析协议工作过程的协议软件,巩固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对系统进行优化,对实际系统中的协议分层和协议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有基本的认识。

实验项目2:协议数据的捕获和解析。实验内容:使用Wireshark软件捕获在使用WWW服务时产生的HTTP消息/报文;分析网络层IP包头格式,理解各字段的作用,对于分段和校验进行验证;分析传输层TCP包头格式,理解连接建立和释放的原理,差错控制原理、序号和窗口管理的原理;分析应用层HTTP消息头格式,理解HTTP协议的操作过程。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分层体系结构,理解和掌握TCP/IP协议栈的代表协议――IP、TCP和HTTP协议的要点。

2、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分组实验,增强合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的部分实验不是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在实际教学让学生自主分组共同完成同一个实验项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

基本实验和自主实验结合。不局限于给学生提供要掌握的实验,更进一步给学有余力想更深学习的学生,一些自主项目,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撰写课程论文的,掌握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很少关注网络发展的动态,对课程本身缺乏自己的思考。在实验课程结束时,给学生布置关于了解计算机网络一项新技术的论文,并谈谈自己对于本课程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证明了此论文的撰写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3、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评定分为几部分:实际操作技能,实验完成情况,实验课程报告,实验论文。实际操作技能和实验完成情况主要是掌握学生的实验动手情况。实验报告要反映本次实验的结果和体会以及学生对于实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实验课程论文则让学生对所学课程加深认识和了解。通过这样的考核,可使学生更注重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学习能力。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改革措施加强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实验不仅仅是对理论内容的扩展,更主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让学生不仅理论知识扎实,更能将知识学以致用。不断地深化改革教学内容,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田彩丽(1983― ),女,助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VB程序基础》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计算机配置论文范文5

1.1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都应该熟练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大体上了解微机的整个系统及其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知道维护计算机的基本措施,对于一般的计算机故障可以进行简单的处理。同时还应该了解windows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功能,例如,管理文件的方法,采用录音机、计算器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2网络应用能力

大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掌握关于Internet以及计算机网络和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应用BBS、文件传输功能,如何收发电子邮件,如何应用WWW浏览器等,了解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等。同时,可以通过Internet搜索、查询、下载自己想要了解的一些知识,还要学会网络故障的处理办法、配置网络的办法,比如应该怎样连接网络,怎样应用安全防护产品等。

1.3办公软件应用能力

在了解计算机表格、文字等处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五笔、拼音等其中一种输入方法,同时应该熟练掌握Word文档、Excel表格、PPT等常用的文件处理办法。

2围绕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都非常强,现代大学生应该主要要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处理相关的文件以及数据,主要应该提高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案例进行教学,这样针对性更强,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当然案例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应该紧紧围绕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案例:

2.1准备一个PPT

主要介绍本校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后制作成PPT演示文稿,PPT的内容应该包括学校的建设规模、基本概况、发展历史、专业设置、组织结构等。整体PPT设计要求内容应该清晰明了,图片和文字的风格基本统一,目录的导航比较清晰。

2.2设计毕业论文

让学生们排版设计自己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封面、题目、目录、图表、页眉页脚等,论文的正文段落以及标题一定要清晰、明确,整体格式看起来要美观,能够达到学院的毕业论文规定的标准化排版要求。

2.3利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公司业务

以某公司为例,通过电子表格软件管理企业的投资决策,也可以管理企业员工的工资。对于企业投资决策管理,应该综合分析保险、借贷款、债券等相关信息资料,这样可以为投资人分析简单的风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企业员工工资管理,应该结合各种工资款项、企业的薪资调整政策以及员工个人奖金等精确计算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而且应该制作具体的工资条以及工资明细表。

2.4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公司管理中的应用

收集、整理企业的销货管理以及进货管理资料,采用Access数据库管理软件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输入原始数据,要求能够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合理预测货物未来的供需情况,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这些案例的综合性较强,其中设计到很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但是远远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一个问题延伸出某一类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会解决某一类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置《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检索》、《管理信息系统》等和计算机应用有关的一些选修课,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改革、创新实训方法

3.1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正式实训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需要讲解案例的最终效果,然后让学生对案例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并将其展示、分析后引出实训内容,让学生结合相关的知识针对整个实训过程提出一些建议或者要求。比如,在设计毕业论文的那个案例中,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表格对封面的格式进行设计,在设计页眉页脚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奇数页、偶数页。教师只要提出一些基础的论文格式设计要求即可,其他的都可以由学生们自由发挥。

3.2分组讨论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法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施分组讨论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明确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职责,而且应该尽可能做到每一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平衡。每一个小组都应该有参与课堂讨论、得到奖励的机会,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课堂管理工作,防止有的学生浑水摸鱼,和其他同学闲谈。比如,在设计公司的某项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分别分析投资决策的预期利益,然后从财务层面上判断、评价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并且选择出最佳的投资决策方案,要求说明其中的原因。

3.3任务驱动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向学生们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索,共同协作一起完成任务。当然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学生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确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在设计介绍学校情况的PPT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开发性的任务供同学们选择,这种开放性的任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实施,学生完全可以自由收集项目材料,也可以灵活的选择活动时间,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总结

计算机配置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Ping是windows系统自带的一款功能强大的工具软件,利用Ping可有效检刚网络泉间连通,可快速判断、排除网络中出现的故

在网络的维护过程中,Ping是一款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命令,它内置于Windows系统的TCP/IP协议中,无需单独安装Ping命令功能强大,通过它可以检测网络之间的连通性,或检测网络传输的不稳定性。了解并掌握Ping命令工具的特点及应用技巧,可有效提高排除网络故障的工作效率。

1.利用ping命令测试网卡及其配置

通过使用ping计算机的本地IP地址或ping127.0.0.1可直接检测计算机是否正确安装了网卡设备,网卡设备是否安装了TGP/IP协议,以及网卡是否正确配置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具体使用形式是:ping本地IP地址或ping127.0.0.1。如果ping计算机本地IP地址成功,则说明网卡设备TCP/IP协议已正确安装,反之,说明网卡的驱动程序正确,可能没有安装TCP/IP协议。如果ping127.0.0.1成功,说明网卡设备没有故障,若不成功,则说明网卡设备驱动程序或TCP/IP协议没有正常安装。这里的127.0.0.1是网卡的自带默认的IP地址,不论网卡中是否分配了IP地址,该地址都会存在,且在本地计算机中有效,在网络中无效。

2.利用ping测试局域网连接

在局域网内,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连接联通情况可通过ping局域网内其它计算机或服务器计算机名或IP地址便可测试同一网络(或VLAN)的连接是否正常。具体有如下情形:

2.1检测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是否正确

通过ping局域网内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如果没有pmg通,应着手检查本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设置是否正确,检查IP地址是否设置为同一网段内的IP地址,子网掩码设置合理、相一致。

2.2检测网络连接是否正确

如果局域网内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正确,利用ping命令ping局域内的计算机名或IP地址仍不能成功,应着手对局域内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或Hub和通信传输介质—网线、接头等逐段检查、测试和排除。

3.测试与远程主机的连接

利用ping可测试与远程主机的连接是否正常,尤其是测试与Internet的连接是否正常。具体通过ping远程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达到判断网络中的故障的目的。

3.1测试判断计算机是否与Internet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计算机不能正常浏览网页,可以通过ping网站域名进行检查,如果能ping通,说明计算机与Internet网络连接正常,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本地计算机的DNS服务有错或操作系统不正常有错误。如果不能ping通,可能是对方网站没有运行或本地计算机根本不能连接Internet网络,产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本地机网关设置正确或服务器出现故障。

3.2测试判断DNS服务器设置

若使用ping命令可以ping通Internet上的IP地址,但不能打开网页,则可能是DNS服务器设置存在问题,这时ping本地的DNS报务器,看是否能正常连接,如果不能正常连接,在网络连接属性中检查DNS服务器设置飞。

3.3测试判断本地Internet网络连接

如果本地计算机与任何一个主机的连接都超时,或丢包率都非常高,则应当与ISP服务商共同检查Internet网络连接,具体包括网络线路、Moden和路由器等方面的设置。

4.ping命令常见的出错提示信息

在利用ping诊断故障的过程中,常会得到一些错误指示信息,利用好这些信息正是排除网络故障的重要的突破口。Ping命令的指示信息通常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Unknow host

Unknow host的意思是该远程主机的名字不能被命名服务器转换成能被识别的IP地址。故障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命名服务器有故障,或者主机的名字不正确,或者网络管理员的系统与远程主机之间的通信线路存在故障。

(2)Network Unreachable

Network Unreachable的含意是网络不能到达,这是由于本地计算机系统没有到达远程系统的路由,可用netstat一m检查路由来确定路由配置情况。

(3)No Answer

No Answerr的含意是无响应,或远程系统没有响应。这种故障说明本地系统有一条到达远程主机的路由,但却接受不到它发给该远程主机有任何分组报文。产生故漳的原因可能是远程主机没有工作,或都本地或远程主机的,网络配置不正确,或者是本地或远程的路由器没有工作、通信线路存在故障、远程主机存在路由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