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1

1.加强常态课听课,组长听完组内所有老师的课,填写听课评价表。

2.同窗科教师每两个月听完同集备组老师的课,每学期共听同集备组老师的课两次,并填写听课评价表本学科老师。

3.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一级教师不少于15节,二、三级教师不少于20节,见习期教师不少于30节,要求跨学科听课不少于五分之一。

4.教研组长按时督促本组老师备好课,完成每周一个的手写精品案。

二、加强教室教授教养研究,落实集备轨制,提高自身素质

1.落实好《青岛第二十三中学优异集备组评选审核办法》。

2.组长负责浩揭捉期本学科组教研内容,围绕黉舍提出的“目标导学”教授教养模式和“激情教室”,落实到音乐,体育,美术三个学科组。

3.按照黉舍规划按时做好“三课两会”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学科教授教养质量。

4.组长督促青年教师在营业上积极进取,给自己制订出成长目标,提高自身素质。

三、按黉舍规划初步制订通本学科相关联的校本课程

1.按黉舍规划在本学期制订出与本学科相关联的校本课程教授教养规划。

2.在初步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研究,准时总结成果。

3.认真介入区教授教养根本功交手。

四、体育学科

端正教授教养思惟,提高对体育教授教养重要性的熟悉起劲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营业水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教育活动和教授教养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必需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从而博灯揭捉生的相信和爱戴。体育教师必需对首要根本手艺进行研究,做好示范,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规范(示范规范化本身也是激发学生进修爱好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有很强的对教授教养内容的组织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才干提高教授教养效果。

五、音乐学科

1.树立协调的师生关系立异音乐教室导入上好每堂音乐课的“精彩”开场片段,在这样的魅力影响下,我们的音乐教室实效性必然获得提高。

2.完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室实效。

3.创设有效地教授教养路子,提高教授教养实效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进修的爱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响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授教养效果,提高教室教授教养实效。

4.音乐与丹青结合创设情境。

5.优化音乐教室评价语言,提高教授教养实效。

6.强调音乐性,提高教室教授教养实效。

7.以七年级女生为主,组建黉舍女声合唱团,行使每周四下昼第四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训练。

六、美术学科

1.教授教养工作上加强与同窗科外校老师的信息交流,按时列入区市教研活动,准时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各项美术教授教养工作。

2.充分运用直观性教授教养手段,提高教室进修效率。

3.组织美术课代表做好每节课的进修情况记录(课前预告情况、介入黉舍美术活动等),积极调动学生美术进修的持久爱好。

4.本学期规划成立书画社团活动(选拔人员)。每周四下昼第四节课活动,有规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2

关键词:计算能力 兴趣 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减少学生计算时的错误呢?现就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景、典、动”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不出错、速度快的目的。

1、“景”──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例如在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后,可编故事记口诀、读儿歌记口诀。(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背得快。又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个位是5的两个数相乘的简便方法,如:15×15,先把个位的两个5相乘得25,再用十位上的1乘比它多1的数,写在百位上,所以得225。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乘法计算题,而他们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

2、“典”──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典”就是要引经据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陈景润等等。

3、“动”──课外活动增添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可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开火车”比赛、争当计算小能手、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名星等,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二、“口、心、笔”切实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

口算、心算、笔算是小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的必然途经,通过加强口算、心算、笔算的训练,做到口随心动、手为心动,随口而出,准确无误。

1、计算基本功包括:(1)、10以内的加、减法;(2)、20以内加法、减法;(3)、表内乘除法;(4)、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5)、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应使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样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做到:

(1)每节课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2)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开火车”计算等。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只要天天坚持训练,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笔算时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格式混乱、演算粗心马虎,都是学生在做题中出错的主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先要培养学生在笔算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三、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五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检查时方便明了。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把验算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4、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主要的典型“病例”有:

(1)运算顺序错误。如:75-50+20=75-70=5

(2)运算性质错误。如:8×(125+10)=8×125+10=1010

(3)算理不清错误。如:71-17=64

(4)看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如:27-9=3或4+58=98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教育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3

第一,家长在现实的压力下,迫切要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我们来看看一则网上报道:这个春节,家住南湖花园的刘女士过得有些郁闷。大年初二,刘女士和妹妹两家人团聚在娘家过年,自己五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小外甥女自然成为全家人的“焦点”。吃饭时,家人们要求两个孩子表演个小节目助助兴,没想到四岁的小外甥女一下子给大家背诵了乘法口诀,并让大家当场出10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的乘法计算题,无一错误,立即赢得了全家人对“神童”的掌声。但是令刘女士“尴尬”的是,自己五岁的儿子却“什么都不会”,最后还是在她的启发下,说出了几句祝福语。刘女士说:“别的孩子都会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却不会,我这个当妈的肯定有责任。孩子就要上小学了,这个水平怎么行?必须找个地方好好补补。”春节长假过后,刚一上班,刘女士便开始到处打听“珠心算特色班”,“现在的孩子都是提前学,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已经比别人慢一步了,只希望通过参加辅导班,能够追回来一点。”刘女士找补习班后感受颇深,不少幼儿园尤都打着“珠心算特色班”“双语班”“幼小衔接班”等各种特色班的招牌,而她当初选择进机关单位幼儿园时,只注重了环境和游戏设施,并没有了解幼儿园的教材和教学有没有特色,让她真是“后悔莫及”。

第二,幼儿园的无奈。金鹗小学周边有十八所民办幼儿园,(没有公立幼儿园)他们在招生时会向家长承诺教授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会多少计算题等。有的园长是这样看待的:“现在家长都重视这个,幼儿园也是没有办法。跟公办园相比,民办园的优势并不突出,如果再不迎合家长要求,哪还有生源?”有的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不少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能做多少算术题,到一年级学习吃力不吃力,因为大家都知道数学的基础很重要,到初中高中的物理化学的成绩一定程度上都很依赖数学等,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加上小学学前班给幼儿园很大的冲击,幼儿园要生存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口味”,数学幼教小学化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的数学学前教育小学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像幼苗一样,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天真的,是活泼的,是幼稚的,是快乐的。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影响他们幸福的童年。记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新波曾经说过:“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想让孩子不耽误“起跑”,必须首先弄清楚到底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具备了怎样的条件才能够站到起跑线上?有一个教授说:“不是每一个苹果都有早熟的理由”。因此,只有做到科学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并正确把握每个儿童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才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把学前教育当作一生的起跑线,是损害了孩子的童年生活,使孩子该快乐不快乐,该活泼就是活泼不起来,成天困在读书,写字,学数学之中,使他们的童年没有了有价值的回忆,对“幸福感”没有了体验。

第二,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注意力还不集中,如果让他们集中精力来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神经等生理方面的发育。

第三,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本身比较难,知识点又非常繁多。他们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做着“1+1=2,3-2=1,2×6=12,8÷2=4”,他们不知道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教育模式完成了一题又一题的家庭作业,他们成了“小书呆子”“小大人”,在 “学前教育比家长,比幼儿园”无形的压力下,他们过早地背上了“课业的负担”,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理受到了创伤。

第四,拔苗助长换来的“厌学心理”。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反复练,而且计算题又很容易出现“粗心”的毛病,又换来“惩罚”——错了再做几道,他们对枯燥的数字反感不已,随之而来的是“我不想学数学了”的厌学情绪。

第五,违背了“素质教育”原则,可能会带来“终身遗憾”。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有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入学刚开始成绩很好,但对其今后成长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甚至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到了小学以后,很多内容他们认为自己都学过了,反而没有了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关键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童年,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到本校招生范围内大力宣传政策。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定期到辖区范围的幼儿园去和园长、幼师交流。去年年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份征求意见稿,详细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包括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发展知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等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在强调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三,制订计划请求学校、社区和居委会配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我准备让家长知道如下几点:

1. 幼儿园重点抓养成教育。幼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不断地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养成好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将受益终身。这比做多少道算术题,学多少拼音重要得多。

2. 小学老师更喜欢“一张白纸”的学生。孩子在什么年龄就该做适合这个年龄的事,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而小学老师却要从头教起,那么孩子们哪来的新鲜感?刚一上学就没了新鲜感,以后还谈什么靠兴趣学习?千万别因为家长的原因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3. 孩子的第一次认知十分重要,如果小时候学习的知识不准确,那么,上了小学后很容易先入为主,很难纠正。特别是计算题,很多孩子不明白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很喜欢用掰手指的方法,得出答案,因为幼儿园的数学计算毕竟是比较小的数,很容易养成依赖“手指”的坏毛病。而我们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教会孩子为什么要用“凑十法”来做,进而对多位数的加减法进行拓展。比如,教学“找规律”,幼儿园大部分使用的图形推测,而小学教学就注重数形结合,将图形的规律转换到数字的变化规律来。这些都是幼儿认知的第一印象,他们的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曾经带过一届一年级的学生有3个孩子到三年级还使用手指来计算。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4

一、习题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纯计算题和纯文字应用题兴趣不大。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题目必须新鲜、好玩、有趣。运用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形式,设计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于一体的数学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如,教学《量的计量》的复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文字:今天早上,迷迷糊糊从2吨长的床上爬起的我,睁开眼一看钟,快8米了,我赶紧将长20克的笔盒,还有一盒250平方厘米容量的牛奶放入书包。啊哟,书包一下子重了许多,有4公顷重啊!我拿不动了。妈妈,快救救我吧!

此案例,让学生在修改“小马虎”的日记中,领略了数学的妙趣横生。实践证明,幽默的数学题型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不进行题型的转换,情境的创设,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很累,更谈何减负提质呢?

二、习题设计要注重现实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你们佩戴的红领巾的形状就是一个三角形,用20厘米的尺子,你能想办法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吗?

学生即刻跃跃欲试,纷纷主动尝试,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人赞赏。方法(1):直接用尺子测量法。通过连加的方法获取底和高的相关数据,然后用公式底×高求值。方法(2):沿高左右对折法。只需测量完全重合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然后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乘2就可以。方法(3):往中心对折成两层长方形法。先测量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再计算出小长方形的面积乘2。方法(4):沿高左右对折成两层直角三角形,再对折重叠成四层小长方形法。先测量小长方形的长、宽数据,再计算小长方形的面积乘法。

这道富有挑战性的习题妙处多多:一是迎合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欲;二是让学生多角度参与了红领巾面积的“再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三是感受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四是为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真可谓“一石四鸟”,学习之高效,令人叹服。

三、习题设计要注重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相同,教师编制作业时,要兼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子。

刘庄小学一年级男生每个月要花4元钱,女生每个月花6元钱。那么刘庄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平均每个人每个月花多少钱呢?

1.学生试答。

2.出示选项:A.(4+6)÷2 B.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C.4~6元之间

3.小组合作探究。

4.成果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A选项为什么不正确,它在什么情况下又正确呢?B选项为什么正确,需补充什么条件?对C选项你是如何想的?

这样设计达到了问题的开放性,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得说,有得讲,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尽情地发言,这样的设计比教师一问一答的听讲方式更有效,因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平均数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习题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以灵活的方式编制题型,让学生独立探索,多向思考。这种题型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探究规律(用计算器算一算,发现规律后再写一写)

(1)1+121×9= 2+232×9=

3+343×9= 4+454×9=

我发现了_____。

(2)再写出一个类似的算式试一试:_____。

(3)37×3=111 37×6=222 37×9=333 37×( )=444

37×( )=555 37×( )=666 37×( )=( )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5

每次做题或者考试,是不是总是听孩子说:“其实这道题我会,就是粗心才错的。”

然而――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们常常认为,平时做过的题目,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道题时,并不一定全能答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孩子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一两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试着去给别人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解决办法:做数学题,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有的孩子喜欢对同一题给出多种算法的乐趣,这其实也可以帮忙检查出一些错误。

~粗心,因为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订训练的计划。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最终答案运算步骤:

红花=20

黄花=1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6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渗透函数思想

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涉及到函数思想。老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其内容涉及的函数思想,更需要做好相关教学设计。只有有意识地将其中的函数思想渗透在教学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一课中,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体积)=a(长)×b(宽)×h(高)。这就是一个三元一次函数。如果仅是进行公式代入计算教学,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因此,要将函数思想在“量、估、算”等活动中体现:师:(黑板上贴纸条,长10厘米。另一根长度不明的纸条贴于下方,两根纸条一端对齐),同学们,这纸条长lO厘米,你能根据它的长度估计下面的纸条有多长吗?生估计。师:说说你们的方法。生:可以比较一下,下面这根的长度大概为上面的3倍以上。(请另一位学生上台测量,结果为35厘米。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予以鼓励)师:(将已知长12.5cm,宽8em面积100cm2的长方形贴于黑板,下面贴要估计面积的长方形),上面这个长方形面积100平方厘米,你能据此估计下面的长方形面积吗?生估计。师:说说你们的方法。生:上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下面的3倍少一点,宽也是大约3倍。所以下面的长方形面积约为900cm2,(请另一位学生上台测量,结果875平方厘米,估计比较准确。)师:(出示两个长方体,一个已知长3cm,宽7cm,高10cm,另一个未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219cm3,你能据此估计一下另一个盒子的体积吗?

老师拿着盒子走进学生以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进行估测、记录。最后具体测量,公布结果。统计估计较准确的人数。(很少)师:都是通过已知的估计未知的,为什么对体积的估计会比较难?生:估计长度时只需比较长,估计面积就涉及到长和宽,体积则要比较长宽高三个方面。估计的数越多,就越不准。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只要有一样变动了一点,相乘算出的体积变化就非常大了。可见,学生可以分析出,面积是两个变量决定的,体积由三个变量决定。再加上乘积关系,学生都体会到了只要其中一个变量变化一点点,就会较大程度影响最后的结果。这样初步的认知,是对f(x,y,z)=xyz这一函数模型中因变量与三个自变量存在的关系的感知体验过程。

其实小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有涉及函数思维。这需要教师不断琢磨教学内容,深入分析理解,才能合理应用于教学设计。而深入渗透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层作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函数思想。

二、将静止的问题改造成运动、变化的问题,渗透函数思想

计算占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很大篇幅。如果能把死板的计算,变得生动,蕴含变化,学生则更能感受到函数思想的魅力。如,小学一年级的上册,教学中涉及到的计算问题:+2=6,教师只需把“+”和“2”灵活变化,如:=6。中填运算符号,中填两个数字,小小的计算题,经过改造,就从静止中有了变化,从而渗透了函数思想,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全方面培养、挖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潜力。以下为相关教学片段:师:(黑板上贴=6一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道有趣的计算题,想想在的位置能填什么运算符号?生:可以填加号也可以填减号!师:如果填加号,第一个里能填哪些数字?生:1到5都可以。生:0也可以1 6也可以。因为6+0=6,0+6=6。师:(在第一个口中填上1,请学生上台填第二个的数字)。生填5。师:只能填5吗?还有其他数字可以填吗?生:只能填5.因为只有1加5才等于6,1加别的数就不等于6了。师:第一个口中的数字变成2,还能在第二个中填5吗?生:不能,要填4,因为2+4=6。师:第一个的数字变成3呢?生:第二个填3。师:第一个填4呢?生:第+就填2。师:通过填数,你发现了什么?生:第一个数改变了,第二数也要跟着变。生:第一个数变大,第二个数就变小。生:第一个里的数加了1,第二个口里的数就会减1。如果是第一个减1,第二个则加1。因为一年级只学了简单的加减运算,而高年级将学习乘除等复杂运算,所以这样类似的计算模型练习,可以应用到每个年级段,根据不同年级学习的运算知识做相应调整。这样有趣的填空探究游戏,学生不同程度地理解了函数涉及到的变量知识,以及其与未知数的不同:任意变换变量,未知数就可以根据变量唯一固定。这一计算模型练习,可以为将来学习方程打好基础。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五年级的下册教材,其中一道练习题如下:一张长方形纸,长18cm,宽13cm。分别在四个角剪除四个正方形,边长都为1cm,剩下部分折出无盖的长方体,则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是多少?这是一道可以拓展空间思维的计算题,虽然比较简单,但如果教师可以探究出其中的函数思想,稍作改造,将是个很好的例题:一张长方形纸,长18cm,宽13cm。分别在四个角剪除四个正方形,剩下部分折出无盖的长方体。请你假设出其中一种剪法,并计算剪后长方体的容积。在学生多种剪法的归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即剪除正方形的边长不同,纸盒体积也不同。并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先变得快,后变得慢。这样难得的例题,可以让学生多重.体验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对极值有了初步感知。可见,只要教师肯动脑筋,都可以把教学素材中一些算术问题做点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函数知识的乐趣!

三、巧用数学游戏。渗透函数思想

以上例子中,都是在教学的具体例题练习中挖掘函数思想,进行相应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的例证。其实,在课堂教学外,老师也可以利用数学游戏,让学生体验函数的相关知识。

1.巧用数学游戏,让学生感受字母语言的优越性。数学语言无处不在,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能锻炼其抽象逻辑思维,开拓想象。比如简洁的字母就可以代表很多变量,做表格可以理清数学规律,直观的图像更能让学生易于理解相关知识,这就是数学语言的魅力。在数学语言中,学生更是在无形中体会数学的变化、数学知识中各数量的联系以及相关的规律,等等。下面就字母这一数学语言举例说明数学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心里想好一个数字,用这个数加上5,再乘以2,减4,除以2,最后减去所选的那个数,学生发现,无论选的哪个数字,最后结果都是3!这样神奇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经过不断实验验证,学生更加想找出原因以及肯定答案,但数字无穷无尽。是无法一一举例研究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开始应用字母来代表任意数字,进行相关演算:设所选数为x, 1x+5: 22(x+5); 32x+10-4=2x+6; 4(2x+6)/2=x+3: 5x+3-x=3!小小的一个规律,通过简单的一个字母,就可以进行验证推理最终得以肯定。这样有趣的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能体会到数学语言的魅力,更渗透着初步的函数思想,能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