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二语言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二语言教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 问题的确定 视角选择的意义 第二语言教学
1 教育研究中问题的确定
1.1 问题确定的思维策略
(1)质疑的策略。对研究成果的已有结论、存在的规律、研究对象的行为习惯等存在的逻辑性、合理性作出非肯定,即否定或条件性否定的断定和结论,是质疑的核心体现。质疑一定会引发研究者对事物的重新审视,会在原来认为不存在问题的方面重新找到研究思路。
(2)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变换思考的策略是从与得出原有结论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上来重新审视原来研究事物,从而产生研究事物的新面貌、新形象;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必要时需脱离原来的思维定势和元知识结构的影响;思考角度的转换是多类型的:一类是在同一层次上的转换,另一类角度的转换是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的;第三种转换角度的类型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到研究对象与对象之间、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之间。①
(3)类比与移植的策略。它是通过与其它学科的研究事物进行类比,并使用别的学科思考模式,从而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聚焦点;类比与移植的策略的特点是从其他学科研究中产生启示,搜寻研究的“工具”。②
(4)探究与体察的策略。探究与体察的思维策略需要将视角指向现实,在不断的思索中产生新的研究聚焦点;而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日常表象,教育研究者也应探究背后的实质,通过探究弄明白教与学的一些内在的机制。③
1.2 问题确定的特征
首先,问题必须有价值、科学的现实性以及具体明确。选定的问题不仅要对本学科研究领域具有好的内部价值,而且对相关其它领域,有较高的外部价值。问题的真实性,集中体现于选择的研究对象科学性,研究方法的确定性,理论根据的充分性。其次,问题要别具一格,有创新性和实施性,同时问题要有一定前瞻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研究或解决的,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赋有不同时期的特点。问题是能被研究的,存在研究的现实可能性。
总之,教育研究领域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要发现或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研究者从各个可能的来源去寻找,去思考,去发现合适的研究问题。
2 教育研究中视角选择的意义
我们所面对的教育活动、教育现象,都是多侧面的,究竟选取哪一个或哪几个侧面,究竟从研究对象抽绎出什么问题,完全取决于我们把它“看成”什么,即取决于我们的研究视角;所谓研究视角,即观察、分析、解释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的特定角度。④
首先,抉择和落实某一方面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准确设定话语环境。选择语言环境可以使不同研究者遵循共同的法则,从而提升不同领域之间的成果相互交流和分享,减少不同领域之间的简单研究,让研究成果积极有效地得到提升。
其次,抉择、确定不同的研究视角可以理智地选择研究领域;研究视角的繁复性与研究者本人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决定了教育研究人员仅能从特定某个研究角度作为起点,抉择、确定一定研究领域中的某些视角进行分析;选择特定的研究视角,圈定特定的问题领域,实质上就是不同学科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初步分工,使各门学科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保持平衡,防止“知其不可而为之”。⑤
再次,抉择、确定不同的研究视角有利于不断拓深研究方向;针对特别研究视域内科学研究点来说,研究角度的选择是多样的,同时不同研究角度相互之间会产生包含、相交等情况;因为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研究对象内在规律性和独特性,决定了研究视角要从本质上抉择、决定最符合自身本质 规律的独特研究视角进行研究。⑥
3 第二语言教学中研究视角的选择
所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就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汉语,那么汉语就是他们的第二种语言。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上有很多视角可以选择。有人认为可以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特点这一视角;还有人认为可以从教学的方法这一视角;可以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原则这一视角等,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其他视角。
(1)中介语对汉语教学意义的研究视角。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的学习者,基于目的语输入基础上,它既与其第一语言不同,也不同于要学习的目的语,同时它是一种非静态的学习发展过程所构成的言语系统;在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中中介语具有非常重要的衔接意义。
(2)教育心理学视角。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大的方面属于教育学的范畴,在进行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这将更有利于汉语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二者的结合可以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视角。
(3)文化交流视角。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从教学的内容上要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学习上肯定要牵涉到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的交流和交融,怎样使二者的交流和交融达到最佳状态从而更加有利于教学。
4 汉语的教学对祖国的团结统一视角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有相当多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第一语言不是汉语。对于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少数民族学习汉语来说,对祖国的团结统一有何意义也是值得去研究的。
5 汉语教学对国家的意义视角
第二语言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背景知识 文化差异
引言
语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李桂香 陈静 ,2006)。学习语言不可避免的要接触与之相关的文化,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而且对背景知识掌握的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英语使用能力。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以至于给我们的跨文化交际带来一些障碍(李顺春,2002)。进入新时代,由于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把语言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同步发展,并采取对比的方法,结合语言教学的内容,适时地介绍汉英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国民性格、礼仪习俗和家庭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既然英语文化背景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那么它对英语教学有哪些积极的作用呢?
一、学习英语文化背景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
对英语初学者来说,教师应该教给他们: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共有近4亿人。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使用的国家有20多个。全世界50%至60%的报刊杂志是用英语出版的;60%以上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播送的;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写信封地址的;85%的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此外英语还是世界上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里常用的交际语言。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人接触并使用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如果不懂英语就很难和外界沟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样首先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
二、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生英语要先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灌输语法,而是传递社会文化的知识(胡凤文,2003)。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与中华文化同样古老和宏伟的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的思想理念,领略风格迥异的异域风情,感受西方社会不同的风俗习惯。
例如可以向学生介绍快乐丰富的西方节日:复活节在春分后第一个满月的第一个星期天,是庆祝耶稣复活的节日。在复活节的前一天,有着兔子会下蛋的传说。孩子们玩着寻找涂有颜料的复活蛋的游戏。万圣节前夕,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笼,穿着奇装异服,戴着骨骼面具,纵情玩闹。他们挨家挨户地转,嘴里说着“Trick or treat”,而后拿了糖果和点心就走。愚人节,这一天大家在以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可以尽情玩闹,可以捉弄人。感恩节,是人们欢庆收获的日子,一家人一起在家中吃火鸡大餐。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相传晚上圣诞老人会在孩子们熟睡时从烟囱下来给孩子们送礼物,实际上是爸爸妈妈送的。把这些和中国完全不同的节日介绍给学生,自然就引起了学生对英美文化的向往,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
三、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各国有各国的生活习惯,中、西方的生活习惯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想恰到好处地同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与我国文化有差异的背景知识。
要注意以下几点: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不问婚姻状况、不问财产状况、服饰价格等。而“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It’s a fine day,isn’t it ?”等关于天气的话题是比较适宜的。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用“吃了吗?”而你如果对英美人说“Have you had lunch?”,英美人则理解为你是想请他吃饭。如果你向英美人问“Where are you going?”“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会被认为是触犯对方隐私,英美人是会不高兴的。
在商店购物,中国店员常会对顾客说“你要什么?”这句话对西方人来说是极不礼貌的,他们习惯说“Can I help you?” or “What can I do for you?”我能帮你吗?
在 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例如:当人家称赞说:“你的外语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得很远!”而英美人则会用“Thank you.”或“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对方就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奉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英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马茹,1998)。
四、了解英语背景知识,有助于英语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英语文章的体裁各式各样,包含各种知识,这里就包括一定的背景知识。有些文章,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没碰到一个生词,没有语法障碍,但是若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你就不知道在讲些什么;有时学生查了生词,弄清了语法结构,甚至译成汉语,也没有把原文的含义琢磨透。由于缺乏背景知识,某些特殊的词语成了学习语言的“拦路虎”(李兰兰,2001)。
结语
总之,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文化是从社会获得的知识,语言是在文化传递过程中习得的(George Yule,2000)。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着种种深刻、广泛的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是多方面的。因此文化背景知识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要注意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从而提高英语语言素质和阅读理解能力,减少和消除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George Yule,The Study of Language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胡凤文.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问题[J].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41-150页.
[3]李桂香.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04期.
[4]李兰兰.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英语背景知识[J].研究规律,改进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52-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