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开放式股票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开放式股票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特点及现实证券市场的制度环境看,现阶段我国推出的开敲式基金应做以下三方面的翻度剖新:融资制度创新、金融衍生品创新和基金评级体系的创新。
[论文关键词]开放式基金制度约柬融资制度创新
随着2000年l0月《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的颁布.有荚开放式基金的话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荚注.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无疑是我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培育机构投资者的又一重大举措,但在众人一片叫好之中,我们仍应保持一份持尊,仔细分析开放式基金的正常运作需要哪些制度环境,我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是否具备开放式基金正常运作的制度条件.为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我们还要做哪些制度刨新,这些都是在开放式基金推出之前必须处理好的现实问愿。
一、开放式基金的特点夏其潜在运作风险
对比封闭式基金而言,开放式基金的最明显特点在于基金单位无发行限额规定,如果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水平高.经营业绩好,则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就舍不断增强.基金规模也就像滚雪球似的不断增长.基金管理公司可收取更多的管理壹.基金持有人也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实现双方的共赢.也正缘于此.开放式基金的推出能较好地发挥储蓄——投赘的转化功能,比较好地解决证券市场资金供给方面的问愿但另一方面,如果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管理差.投资运作时不以基金持有人利益量大化为原则,甚至损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剐其在广大投资者问就会丧失赣以生存的基础——信誉,其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就可能面临被不断赎回、清盘的危险.
正是出于开放式基金具有可随时挂基金持有人购买和赎回的特点,使得开放式基金的运作风险要远大于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量主要的风险其过于随时要应付基金持有人赎回要求的流动性风险。我国股市经过效十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巳经超过1100家,通市懂占GDP的比重也达蓟5O左右,但我国股市仍是一个新市场.投机性矗,指散被动幅度太是其主要特征.当遇到突发性事件或调控政策出台时,指散大跌,开放式基金所投资的股票也注定难进厄运.在大多效投资者抛售狂潮的冲击下.开鼓式基金的单位资产净值也势必下降.而基金持有人为了避免所持有的基金单位进一步眨值,也势必要求尽早尽可能高价地赎回基金单位,如果基金管理公司所持有的流动性资产不足以满足偿付基金持有人赎回需求、而又无其他融资逢径可供选择的话,势必撼售手中段票来满足偿付需求,这样注定会进一步加剧指效的下跌.进而又进一步加尉投资者的恐慌情鳍,从而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更有甚者不捧腺有形成股灾、金融危机的可能.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均受到损害因此.在开放式基金推出之际,必须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环境进行客观分析,并相应的进行一些制度剖新来满足开放式基金的运作要求.
二、我国现阶段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制度约束
从理论上而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是与开放程度较高、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强的证券市场系在一起的,证券市场的规模太小、品种单调,而且质量低劣(映乏投资价值).其显然不适宜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结合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环境,在现阶段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制度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与投资基金有关的法律体系还未建立.投资基金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无明确规定。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设计的重要功能在于合理界定权利边界.只有权利界限清楚,责任才能明确、才能降低制度运行成本.减少外部效应。但目前,投资基金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还仅是以《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来加以界定.并且该《暂行办法》主要是针对封闭式基金而言的,没有充分考虑开放式基金的具体特点,这样.权利和义务界定的不明确、规章制度的前瞻性不强.在实际运作中就会加大制度运行成本,造成额外的效率损失.不利于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长期规范发展。
(二)我国现在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均不利于开放式基金的发展首先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l100多家.流通市值两万多亿元封闭式基金规模BOO亿元左右,在这种状况下就已经出现基金大规模交叉持股的现象.那么如果再推出总额为200—300亿元左右的开放式基金.在可供投资品种有限的情况下.开放式基金问不交叉持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基金大规模的交叉持股势必降低所持股票的流动性.在开放式基金遇到基金持有人大规模赎回基金单位时,很易产生流动性危机。其次从市场结构而言。目前我国的投资基金仅能投资于A股和国债.投资品种有限从美国和香港的情况来看.投资品种非常多.有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市政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并且其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对比之下.使得事实上我们管理的基金面对的是单一市场风险.如果国内沪、深指数大幅爆趺.势必给开放式基金带来相当大的运作压力
(三)有关金融制度设计,主要是融资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不利于开放式基金发展的规定。由于开放式基金随时面粘着基金单位的赎回要求.在出现巨额赎回、基金资产又难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变现的话,就会对jl缶时性流动资金产生一定的需求。对此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由托管银行向基金提供短期信贷.该种信贷属于“过桥贷款”的性质.主要是为了给基金一个调整资产结构的机会。但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却规定:禁止“基金管理人从事资金拆借业务l动用银行信贷资金从事基金投资。这些规定的本意是限制基金进行信用交易和超出自身的能力进行投资.主要是针对封闭式基金而言的.但对于在开放式基金的情况下.上述规定却存在较大的限制。
(四)金融衍生品方面缺乏开放式基金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交易工具。开放式基金的发展特别需要有做空机制.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仅有做多机制。任何一个投资者想参与中国证券市场,必须由最初买人股票开始l而实现最终盈利.也只能由卖出股票结束加之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市场的特点,使得事实上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很大的.这样·开放式基金虽能通过投资组合来肪范个股间的非系统性风险.但仍要承担较高的系统性风险。股指期货交易的缺乏可以说是开放式基金正常运作的一大瓶颈。
(五)缺乏合理的基金评级体系和权威的基金评级机掏。目前三大报是以基金净值来对基金运作能力进行排名的,在这种制度设计下。就会诱使基金管理人采取片面提升净值的捷径——对个股进行控盘式操作来提升所管理基金的单位净值.而不是在风险和收益的结合中,寻找最佳平衡点。运作开放式基金如果沿用旧的封闭式基金的思路,势必引起开放式基金所持有股票的流动性大为降低,易引发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危机。况且,在基金发起设立时,其投资目标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有明确规定的,有的是成长型基金.有的是优化指数型基金.不同投资目标的基金其运作思路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如果单一用净值作为评价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水平的硬性指标的话.明显带有不合理性,也易引发基金管理公司间的恶性竞争。另外.从基金评估机构而言.美国基金业的快速发展与基金评圾机构的配套发展也密不可分.当前美国基金评级机构与股票评级机构、债券评级机构一起成为资本市场信用评级的三大支拄.并以严格、客观、公正保持投资人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而我国目前却缺乏此类公正独立的基金评级机构
三、推出开放式基金的制度创新工作
(一)在融资制度创新方而.可考虑在即将出台的《投资基金法》中允许托管银行向基金提供短期信贷。这是现实制度环境下的最优选择。同时,为肪止基金管理人从事信用贷款投资.可考虑对借款的用途和比例进行限制。如规定基金借贷的最高限额为基金净资产的,并且仅限于用于支付赎回申请的要求。由托管银行对基金提供信贷支持。主要考虑到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小和托管银行本身利益密切相关.基金的稳定经营对基金托管人也是有利的.并且托管银行对基金资产状况最为了解.可以有效地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保证借贷资金按规定用逢使用。
开放式股票论文范文2
一、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采用T-M模型、H-M模型来研究基金的择时能力。
(1)T-M模型。模型公式如下:
Rpt-Rft=αp+β1(Rmt-Rft)+β2(Rmt-Rft)2+εpt
其中,Rpt 、 Rmt分别表示基金的收益率和市场基准组合的收益率, Rft为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 αp表示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β1 为基金的组合收益对市场收益的敏感度, εpt为随机误差项。
Treynor和Mazuy(1966)认为市场时机把握能力可通过观察二项式系数β2来检验,如果β2大于零,则表明基金经理成功地实施了市场时机把握策略,否则表明基金缺乏市场时机把握能力。
(2)H-M模型。模型公式为:
该模型可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变形,当Rft< Rmt时,模型变为:Rpt-Rft=αp+β1(Rmt-Rft)+εpt,此时,基金组合的β值为β1。当Rft≥Rmt时,模型变为:Rpt-基金组合的β值等于(β1-β2),则存在一个正β2值表示基金经理具有时机把握能力。若引入虚拟变量,表达式为:
其中,D=1,Rmt>Rft0,Rmt≤Rft。同样地,一个正值β2表示基金经理具有时机把握能力。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具体如下:
(1)取样周期选取。本文所选取的研究时间的区间为2006年至2010年度。样本考察期间截取的依据如下:
第一,时间区间的跨度足够。旨在将各只基金置于一个相同的考察区间,且在可能情形下,尽量设置长的考察区间,因此将考察区间的时间定在2006年度初到2010年度末。
第二,所选取的区间充分考虑了我国股市的波动特性。一般情形,考察的时间区间越长,评价基金择时能力的研究说服力越强。当然在选取的区间内,样本数据若缺乏足够的波动性,就很难有说服力。如图1、图2所示,本文所截取的这段考察期间不仅涵盖了2006年初至2007年10月我国股市的上涨行情,还包含了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 的下跌行情,同时也包含了2008年以来的相对稳定的走势。因此所选取的区间综合考虑了股市的各种波动情况,从而达到充分检验积极市场择时能力的目的。
(2)基金选取。2001年我国有3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均为股票型开放式基金;2002年有14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其中包括12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2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2003年有39只开放式基金成立,其中包括27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11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1只货币市场基金。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五年以上的开放式基金。为了考察基金经理人的市场择时能力,根据系统抽样的方法,将总共96只开放式基金按照五年内的累积收益率排序,并且以每12只基金为一组,随机抽取8只基金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抽取的基金如表1所示。
计算基金周净收益率时,本文对基金年中、年末分红均进行了复权处理。具体计算基金周收益率的公式如下:
(3)市场基准选取。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对象为沪市和深市的A股可流通及债券,类似国外的混合基金。目前,反映我国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有沪深两市综合指数及一些成份指数等。由于用单一指数作为基金业绩评价标准很容易造成偏差,本文参考了张新、杜书明(2002)的方法,构造复合指数: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份A指的周收益率各40%,20%中信国债指数的周收益率。中信系列指数在经过较长的运行后,影响力已具雏形,采用中信系列指数作为自己旗下开放式基金业绩评价基准的构建成份的基金管理公司愈来愈多。
(4)无风险利率选取。无风险收益率选取1年期定期存款(零存零取)利率,并将其折算成周利率。具体公式如下: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T-M模型与H-M模型的实证结果 在进行最小二乘回归之前,先对各支基金的周收益率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统计量为调整后的Dicky-Fuller统计量。结果显示各个基金的周收益率在1%的显著性下都是平稳的。
分别对这8只基金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二)基金经理择时能力评价 前文分析中提到,基金经理择时方面的能力体现在β2。当β2显著大于0时,有理由认为基金经理有较好的市场择时能力:当市场处于上升时,则基金单位风险的平均收益高于市场;当市场处于下行时,则基金的单位风险的平均损失小于市场。当β2不显著异于0或者显著小于0时,可以认为基金经理人没有很好的市场择时能力,甚至其试图把握时机的决策是错误的。
通过观察发现,用T-M的方法,在10%的显著性下,有4只基金的表现显著为负值(东方精选、中海优质成长、海富通精选以及长城久恒平衡)。在剩下的4只基金中,有3只基金为负值,有1只基金为正值(华夏收入),但是在10%的显著性下不显著。
而用H-M的方法进行评估,则同样有4只基金显著为负值(与T-M估计方法类似,也是东方精选、中海优质成长、海富通精选以及长城久恒平衡)。在剩下的4只基金中2只为正(华夏收入和华安中国A股增强),2只为负,但是都不显著。
T-M和H-M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约有一半的样本基金把握市场时机的能力表现不佳,剩余的则基本跟随市场。因此,不论是在中长期表现好与坏,基金都没有表现出较好的市场择时能力;相反,基金较为糟糕的择时能力减少了基金的价值增长。
(三)基金择时能力分析 我国证券市场还远不成熟,市场的有效性较差。应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基金本可有较好的市场时机选择。但据前文分析所知,基金经理的择时能力普遍不强。尽管α值都基本是正的(其中4个显著),体现出基金经理良好的投资选择能力,但是由于其较差的择时能力,抵消了一部分基金的增长。这将对我国开放式投资基金的业绩造成强烈的负面效应。产生基金经理较为糟糕的择时能力的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可能性:
(1)我国证券市场尚未成熟。基金的绩效表现与证券市场的成熟程度密切相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择时能力之所以不显著,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尚未完善关系较大。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易受政策面消息的影响,不利于基金的资产管理;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交易费用过高,客观上阻碍和限制了基金管理能力的发挥。
这两点可能体现在模型回归的过程中。当采用短期模型进行择时能力研究时,可以发现回归的效果不好,这八只基金的β2值在统计意义上都不显著。当基金经理面对大量的资产配置时,如果市场的交易摩擦过大,或者政策因素过分影响了市场的波动时,基金经理很难对于时机有很好的把握。
(2)我国金融市场的机制与产品不够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品的欠缺造成基金经理的对冲工具的欠缺。由于缺乏卖空机制,基金经理不能够通过卖空一部分风险资产来实现保值。同样,部分新兴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尚不成熟,使得其价格偏离了其内在价值,从而使得对冲的机制失效。比如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新兴产品股指期货可以为基金经理提供一种新的工具。据预计,股指期货要成为一种成熟的金融产品至少还需要四年的时间。
为了检验股指期货对于基金择时能力是否有显著提高,笔者对于股指期货上市至今的基金市场择时能力进行了回归分析,同样发现其择时能力β2不显著为正值。这说明现阶段股指期货对于基金的影响可能不明显。
(3)模型的偏误。本文所采用的T-M模型和H-M模型均建立在CAPM模型的基础之上,而CAPM模型假设基金的收益率是符合正态分布的。根据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如果组成基金组合的股票收益率都符合正态分布,且协方差矩阵非退化,那么基金的收益率也应该服从正态分布。但是经实证研究发现,这八支基金中有五支的收益率不符合正态分布。
三、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基金经理择时能力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总体研究、期间研究和不同时间单位研究,基本完成了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择时能力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开放式基金基本上没有表现出择时能力,而且甚至出现了糟糕的时间选择。约有一半的基金的择时能力系数为负值。说明市场中基金经理未能准确地预测市场的基本走势,从而不能通过改变其投资组合来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如果将研究的时间跨度增加,可以发现基金的择时能力有显著提高,这说明我国的开放式基金在短期的调整方面有显著缺陷。这可能印证了中国证券市场尚不完善,交易的摩擦较大,从而引致基金经理调整投资组合的难度和成本较大,导致择时能力在短期表现糟糕。
参考文献:
开放式股票论文范文3
【关键词】基金 羊群效应 成因
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是一种特殊的非理,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是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也和金融危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羊群行为引起了学术界、投资界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
一、影响羊群效应产生的因素
(一)理论原因
尽管不能排除在某些时刻一些基金存在盲目跟从其它投资者的不完全理性羊群效应,但整体而言拥有国内较为完善的分析与投资管理体系以及人员配备的基金业仍然是目前市场上较为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国内基金业存在的显著羊群效应成因主要仍然是来自理性羊群效应。
基于理性羊群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信息串联羊群行为模型、基于委托——关系的羊群行为模型和收益外部性羊群行为模型。Wermers (1999)对这些理论模型进行了归纳,并得出了四种情形:一是经理人忽视他们自己的私人信息,跟随大多数的投资行为,而不想冒失去名声的风险;二是不同经理人的一致的投资行为,可能是因为都得到相同或相关的私人信息,或者都采用同样的指标来进行分析等;三是不同的投资经理可能从前一期具有更多信息的经理人的投资行为获得同样的私人信息,从而导致趋于一致的投资行为;四是不同机构投资者可能具有相同的风险偏好从而导致一致的投资行为。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产生羊群效应的原因,一方面具有上述理论中的经典情形,更主要的是在作为新兴市场的中国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原因。
(二)中国新兴市场的特有原因
新兴市场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导致投资基金产生“羊群效应”的原因除了基金本身的专业素质,更主要的是我国股市的制度结构缺陷、基金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由这样的投资环境所导致的投资者心理。
第一,中国股市作为新兴的投资市场,其“蓝筹短缺”问题以及高投机性是导致投资基金“羊群效应”的重要原因。从我国上市公司情况看,由于改制不彻底和市场约束机制软化,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产生了“国有企业复归”现象,以致上市越早的企业平均盈利水平越低。而且企业大量的资产重组使得企业经营状况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些都致使我国的股市在整体上缺乏投资价值。这种情况下,少数的蓝筹股成为“稀有资源”,自然是基金公司青睐的对象。
第二,我国股市中的信息披露等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和投资者对于政策的反应极为敏感,曾一度被称为“政策市”,近几年稍有好转但政策导向性仍然较强。2002年的“6.24”行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当时宣布暂停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国有股减持试点,市场竟然出现了在6个交易日内累计15%的涨幅。而基金则大面积出现了增仓的状况,最后的结果是市场在短期爆发性上涨后继续下跌,而基金普遍遭受了损失。在这样的市场中,多数基金选择追逐政策热点以期保障较高的收益率。
第三,做空机制的缺乏是导致基金“羊群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我国股市中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空白,无法为基金投资提供大量的盈利机会和防范风险、对冲风险的便利条件和有效手段,大大限制了投资基金的操作空间,导致投资基金在证券市场上的操作手法趋同,助长了投资基金的“羊群效应 ”。
第四,广大基金投资者缺乏长期投资的理念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很多基金投资者投资于基金,是希望通过基金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收益,而不是把基金作为长期投资的工具。基金一旦投资失利,抱有短期投机心理的投资者就会责备、质询投资基金。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基金被迫改变投资风格,趋于从众跟风。引起羊群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不完全、对名声以及报酬结构的考虑。
二、羊群效应的存在性
羊群行为是金融市场上的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表现为一段时间以内,投资者不约而同地买卖相似的股票或进行相同方向的买卖,理智、信念、常识都失去了约束力,人善变为一种疯狂的动物。我国的基金业经过快速的发展,基金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对优质上市公司股票的巨大需求。本文通过对2008年四个季度基金持有的前20名重仓股的研究,发现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在投资中存在着明显的羊群行为,基金投资存在集中持股现象。2008年一季度,持有万科A的基金共133家,但二季度和三季度遭到基金集体性抛售,持有基金分别为73家和47家,四季度被基金增持,持有基金为85家;持有大秦铁路的基金在二、三季度分别为58家和81家,而在一季度和四季度大秦铁路没有进入基金重仓股前20位,说明在二季度大秦铁路被基金集体性增持,而在四季度遭到基金的集体性抛售;招商银行在四个季度中均为基金第一重仓股,四个季度中分别被195家、195家、198家和156家基金持有。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由于证券市场上优质股票的稀缺性,导致股票方向的基金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表现出很强的趋同性。
根据Bikhchandani(2000)的定义,“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近年来,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存在性和表现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即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
施东晖(2001)应用“从众度”作为衡量羊群行为的指标检验了从1999年1季度到2000年3季度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基金,他认为,平均而言,投资基金对于单个股票的买卖存在显著的羊群行为。袁克、陈浩(2004)采用IJSV方法检验了1999年1季度到2003年2季度上证和深证所有证券投资基金的季度投资组合样本。结果表明,基金对所有规模的股票均表现出较显著的羊群行为,而且羊群行为程度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孙杰(2004)对我国的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分别进行检验。认为我国封闭式基金羊群行为较开放式基金更为显著,并且一定程度上卖出股票的羊群行为要强于买入股票的羊群行为。基金对于高增长型、高风险和新兴产业股票的羊群行为更加明显。吴福龙等(2004)采用Wernlers的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扩展把机构投资者在某个时期内的交易行为分为只买不卖、只卖不买、既买又卖以及不交易。实证检验发现,中国投资基金在只买不卖方面的羊群效应高于美国互助基金相应的羊群效应,在既买又卖和只卖不买方面并不高于美国互助基金的羊群效应。
参考文献
[1]蒋学雷,陈敏,吴国富.中国股市的羊群效应的ARCH 检验模型与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知,2003,(3):34-36.
[2]梅国平,聂高辉.我国股市羊群效应存在性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9,(9):45-47.
[3]段丽媛.开放式基金羊群效应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
[4]Bennerjee A.V:A Simple Model of Herd Behavior[M].QuarterlyJournal of Eeonomies,2002.
开放式股票论文范文4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投资策略
工薪阶层是以较为固定的劳动报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论文随着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作为社会经济群体中最大一部分的工薪阶层有了投资证券的经济条件和现实需求。因此,基于各类证券品种的特点和证券投资的风险分析,研究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具体策略问题,对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和工薪阶层资产的增值都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一)工薪阶层的收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薪阶层的收入逐年增加。据统计,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8%,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5%。以北京市为例,2004年工薪收入在7.44万元以上的共有74.95万人,占到工薪项目纳税人数的10.5%。“工薪阶层都是低收入者”的观念已日益被淡化。收支相抵后盈余的增加使工薪阶层的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具备了进行证券投资的经济条件。
(二)工薪阶层的理财现状
2005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高达28.72万亿元,增速为18.95%,远远超过国内生产总值9.9%的增速,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也剧增到14.11万亿元。高储蓄的现状直观反映了当前工薪阶层仍以储蓄为理财的主要方式,但是储蓄的低利率使之无法为工薪阶层带来较高的收益。大量调查表明,工薪阶层已经不满足于单一储蓄的理财现状。然而,工薪阶层的特点使其无力进行大额的房产或实业投资,对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不熟悉、投资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也将他们挡在证券投资的大门之外。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主要产品
工薪阶层收入有限,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因此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取一定的收益。毕业论文目前,我国适宜于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工具主要有:债券、股票、基金。
(一)债券
债券是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又称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公司债券的数量很少,金融债券多一些,最多的是国债。金融债券和国债的信用度都非常高,而金融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买进,因此适合于工薪阶层购买的主要是国债。国债是由国家发行偿付,因此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但是收益也是各种债券中最低的。国债的发行价格和利息支付方式比较复杂,但是国债的利率也是根据银行利率制定的,其收益率一般都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稍高,并且国债的利息收入是免税的。因此国债作为个人投资的渠道,要优于定期存款。对于收入较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工薪阶层,债券的收益比较稳定,变现能力也比较强,风险不高,是一种适合工薪阶层投资与储蓄双重目的很好的理财工具。
(二)股票
1990年l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开业,中国开始出现股票投资,股票投资者获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差;二是红利。在现阶段中国股市,个人投资的获利渠道主要是类似赌博的利用价格差投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决定股票价格的最根本因素是市盈率,但是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价格和涨幅最高的股票往往和市盈率没什么关系。现阶段的中国股市还不规范,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多种因素使之投资股票存在许多劣势。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可用于研究股市的时间很少,因此,股票投资风险较大,很难把握。虽然股票投资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投资股票必须谨慎,适合于有相当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者。不过参与股票投资,切忌不可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股票。
(三)基金
基金产品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三种。
股票型基金是最主要的基金产品类型,以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作为主要投资对象,其股票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总规模的40%。股票型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资金集中起来,硕士论文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这种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投资目标的特点决定其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股票型基金在所有基金类型中风险最大,同时收益率最高,适合那些追求较高收益、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工薪阶层投资者。经常炒股的工薪阶层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投向股票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是一种以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的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基金基本上属于收益型投资基金,一般会定期派息,具有低风险且收益稳定的特点,适合于想获得稳定收入的投资者。保本型基金是一种半开放式的基金产品,在存续期内一般不接受投资者的申购。管理该类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通过担保和稳健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的投资期间内为投资者提供本金安全的保证,同时通过其他的一些高收益金融工具的投资,为投资者提供额外回报。在市场波动较大或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之下,保本型基金为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同时又期望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回报的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低风险同时又具有升值潜力的投资工具。由于保本基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的关系,保本基金在股票市场牛市中难以跑赢大市,但它却是熊市中的理想避险品种,适合于喜爱投资凭证式国债之类产品的投资者。
三、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与原则
(一)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风险
作为工薪阶层,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薪金,且薪金增长幅度较低。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安全性和流动性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投资才是明智的。投资有风险,个人理财的各个渠道也具有风险,医学论文只是风险的特点与各种投资工具的类型有关。作为工薪阶层,投资于证券市场,必须首先了解各种风险的存在。虽然各种投资品种的风险不同,但是各种投资工具具有一些共性的风险特征,包括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经济环境风险。
1.市场风险。任何市场中都存在风险,只是各种市场的风险特点不同。以股票市场为例,在1997年的香港金融危机中,如果没有国际炒家的投机活动,香港股市也不会有那么史无前例的波动。虽然香港最终战胜了国际炒家,但毕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低迷使无数股民损失惨重。
2.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许多投资工具利率制定的依据,例如债券、股票、基金等。在利率较低时,债券、定期存款的利息也很低;当利率上浮后,原来那些固定利率的投资工具的利率可能低于现实利率,导致相当的损失。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指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券、定期存款的变现能力很强,利息损失很小;股票的变现比较随机,股价的波动比较频繁,变现的损失也不确定,但一般变现的损失比较大;至于其他的理财工具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变现损失。
4.经济环境风险。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的收益高涨,股票、基金、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但是债券就要贬值。
(二)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原则
1.保障生活需要原则。日常生活需要支出的,如家里有小孩要准备上学费用,可以预留现金以备一段时期的生活支出,如果五年后有固定的支出,可以做五年期的长期投资,例如债券、基金等。理财的收入归根结底还要用于生活支出。
2.量力而行原则。工薪阶层投资要保证资产安全,须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宜的投资品种。对于一个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如果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预期很高,而且还有相当的一笔闲钱,那么可以考虑做投机性强风险大的项目。但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其家庭现时收入和长期收入都比较稳定,没有多少闲钱,节余的钱主要用于后段的子女教育和养老医疗,那么这个人就只能谋求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投资项目。
3.合理规划原则。每个人的收入是长期的,收入也是长期的。确定一段时期的财务目标可以使个人能够积累资金,满足将来的资金需求。
四、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的策略
(一)抓住时机。低价买进策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句话在工薪阶层证券投资中尤为重要。职称论文每一个时机的到来,都包含在政治形势的变化、经济发展趋势、收入水平的升降、消费心理的变化等信息之中。因此,时机的把握需要投资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以及高度的投资敏感性。如果时机把握不准,就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何时买进是关键的投资策略。就购进时机而言,不外乎于证券行市景气时进场或于证券行市低迷时进场两种情况。在证券行市景气期,此时是短线投资的良机。投资人若想抢短钱、赚差价,便可值此即时进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投资报酬率较高,但风险也较大,原因是上述景气指标反应到证券市场需有一段时间,况且投资人个个都会依此原则性的做法去操作,人人看涨,需求增加,可能最终落个“买高卖高”的结局。证券市场低迷时,人们深受“便宜没好货”价值观念的影响,常有“追涨不追跌”的投资习惯。其实,证券行市景气循环受周期影响,有繁荣一定有低迷,却可能是最好的时机,关键在于证券市场景气低迷时是否大胆进入,以逆向操作的方法运用时势。
(二)分散投资。一“石”多“鸟”策略
投资与投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戒贪”。它要求投资者把资金分散在股票、债券、基金或存于银行等多种投资渠道。对于同类型的投资品种,也要采取分期限、分产品等适当分散的策略。根据不同的变现情况,注重长短期品种的结合,在收益率有所保证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投资的流动性,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变现能力。这可借鉴传统的投资“三分法”,虽然其收益不可能大,但可以减少风险并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
(三)深入研究。领先一步策略
个人投资想盈多亏少,就必须在审时度势、捕捉商机上高人一筹。很多人风潮一起就很快跟随追涨,当然可能赚上一笔。但想大赚一笔,就必须主动先人一步寻找信息,挖掘商机,并对此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才有可能使自己在投资市场的搏杀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高低组合。成本平均策略
工薪阶层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有价证券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如果在证券投资中投入了未来有既定用途的资金,则更应倾向于风险较小证券的投资,如国库券等。
(五)按需而变,时间分散化策略
根据投资有价证券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提高的原理,建议工薪阶层在年轻时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时,由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可以考虑进攻型的理财策略,比如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股票的投资比重逐步减少,主要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并加重债券投资的比重;到老年阶段,应该以投资收益有底线保证的国债为主,尽量少选风险大的激进型证券,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
(六)委托理财。借“鸡”生“蛋策略
如果有比较可靠的富有投资经验的合资伙伴,也可以尝试将资金托付于其进行投资。现在全世界投资渠道、投资工具越来越多样化,多种信息收集做到准确、及时、全面将更加困难,收集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个人投资在市场上很难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委托他人进行投资,或购买受益凭证,或给建共同基金,也是投资成功的一种策略。
(七)理性审视。风险转移策略
对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不宜采取直接投资方式,可向负责该项目的富有实力的投资方进行投资,让出部分收益,转移投资风险。工作总结如通过申购投资基金的办法,可将部分投资风险转移出去。
[参考文献]
[1]吴晓灵.货币银行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周正庆.中国股票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王佳林,等.浅析个人理财[J].商业研究,2004,(7).
[4]王家琪,等.行为金融理论与证券投资策略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2).
[5]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o2)[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中国金融年鉴缟辑部.中国金融统计年鉴(2003)[Z].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开放式股票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公募基金 股指期货 套期保值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上证指数从2015年6月12日达到本年的最高5178.19点历经短短的18个交易日,跌到7月19日的最低点3373.54,跌幅34.85%;从8月18日的4006.34点跌到8月26号的最低点2850.71点,仅仅用了7个交易日,跌幅28.85%。投资者损失惨重;股市岌岌可危;中国金融系统甚至中国经济也可能面临重创。中国政府果断采取各种手段干预市场,才平息了灾难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此次股灾,“杠杆说”(因为杠杆太高,股市调整,导致平仓盘过大,平仓盘进一步导致股票下跌,形成恶性循环,流动性枯竭。);“股指期货投机过度说”;“内外勾结恶意做空说”等大家讨论很多,尤其对于股指期货投机是股灾的罪魁祸首的说法认同者众多,监管部门更是在8月31日和9月7日连续两次采取包括限制开仓;提高保证金比例;提高手续费等一系列措施以抑制股指期货投机。但是在8月31号执行的政策中,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并没有区别对待,而在9月7日执行的政策中,虽说套保者受到了一定的优待,但比起此前应该是更不利与套期保值,不利于平抑股市波动。基于以上所述,我们有必要加强股指期货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一,对股指期货的研究包括政策制定、日常监管、品种设置、作用机理以及运用与效果等等,以充分发挥股指期货作用。包括:对于证券市场波动的平抑作用,发挥其自身价值发现的功能;套期保值功能,为投资提供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投资工具,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品种,更好的配置资产。
第二,而对于公募基金采用股指期货则能更好地管理风险和配置资产,平抑市场大幅波动而带来的净值的波动,给广大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
(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向
Keynes(1930)套期保值理论认为,通过在期货市场上与现货市场上建立方向相反而数量相等的交易头寸,通过风险对冲来实现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转移。这样就能实现期货的套期保值的作用。谢进(2015)运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开放式基金进行套期保值效果研究,如果进行套保基本上能规避75%以上的系统性风险。胡俞越 何宸枫(2015)通过对全球市场的统计实证分析认为在注重股指期货产品横向创新的同时,还应注重期货合约的纵向创新。所谓股指期货产品的纵向创新,是指对其小合约产品的开发。目前股指期货100万元的大合约价值,8% 的保证金水平以及50 万元的硬性资金开户门槛,使得中小投资者被拒之门外,而从目前国际市场上股指期货的发展情况来看,小合约化才是趋势和潮流。
理论分析的文章还很多,但本文力求通过统计公募基金2015年前三季度的季末以及期间的股票持仓、股指期货持仓和股指期货交易收入的情况,来对公募基金运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实际情况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分析,给经济管理者、投资者和监管提供一些借鉴。
二、套期保值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套期保值的概念
套期保值分为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买入套期保值就是在建仓期或者持仓较轻时,股票市场看张,快速建仓可能抬高成本,而缓慢建仓又担心股票价格会上涨,采取在股指期货市场上买入股指期货,锁定建仓成本,待到建仓完成,选取合适时机循序平仓来实现套保。而卖出套期保值,就是在持有股票现货时,如果看空后期市场,因担心股票价格下跌而在股指期货市场卖出股指期货头寸,以实现锁定卖出价格,免受价格下跌而导致利润损失的风险。
(二)套期保值的关键
第一,时机的选择。也就是说对于现货市场的判断要准确,否则或造成损失。
第二,工具的选择。要选择于所持资产或即将购入资产高度相关的期货品种作为对冲标的。
第三,合约数量的确定。首先,要确定?系数,根据指数变化1%时证券组合变化的百分比来确定。其次,确定套期保值的比率。套期保值比率=期货合约总量/股票总价值,主要根据投资者的风险覆盖要求和?系数来确定。最后,套期保值的原则:方向对应、品种相同、数量相等、合约时期相同或相近等。
三、公募基金利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截止到2015年9月30号,两市共有公募基金2737只,剔除一季度之后成立的,在此期间已清盘的,剩下1434只(本文数据来自wind)。我们将这1434只基金作为样本整体,按一季度股票持仓市值从高到低排名,并剔除持仓仓位比重加大的(因为其市场运行方向判断错误),选取持仓市值最高的前60只基金作为研究样本(持仓市值越高,更需要利用套期保值工具)。样本市值占比情况如表1:
按Q1计算占比31.97%,按Q2计算占比31.2%。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上文已提到套期保值主要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判断:即运行方向的判断和套期保值比率的确定。
首先我们来看市场运行方向判断的情况。根据基金在二季度末持仓比率变化情况:加仓的占比为22.8,减轻仓位比重的占77.2%,更是有4.7%的基金经理完全出清了股票。对于大部分基金来说,对于行情的走势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如果要使用股指期货来套期保值是正确的,能很好地对冲风险,赢得收益。其次我们对样本股指期货持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是否投资股指期货分析,据统计其中有3家公司在定期报告里有股指期货持仓,家数占比0.5%;整体的套保比率:套期保值比率=股指期货持仓之和/基金Q2持仓市值之和为:43505.8/30248176.62=0.14%;参与套保的样本个体套期保值比率:嘉实沪深300ETF套期保值比率为0.14%,华夏沪深300ETF为2.1%,南方中证500ETF为0.74%。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看出无论从样本整体的还是从参与套保的样本个体的套期保值比率,都是很低的。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基金成立时间来将样本分类再进行分析,中国资本市场股指期货是2010年推出的,样本中有6只基金是此后成立的,其中有3只基金参与了套期保值,占比50%。而此前成立的54只基金参与率为0。
而美国的公募基金,从股票型基金2010年年报来看,先锋和富达两家基金公司的有半数以上的基金在投资组合中加入了股指期货,特别是富达公司的基金,13只指数型基金中仅有1只未使用股指期货,运用股指期货的基金数占比达92%;73只主动型基金有20只运用股指期货;国际股票基金也在积极运用国际股指期货。按基金类别来看,对于指数型基金,两家持有股指期货的基金总净值与所有指数型基金总净值之比为90%,而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这一数值不到60%(谢进2012)。
将以上中外基金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如下:国内家数占比0.50%,美国家数占比37.21%;国内市值占比15.77%,美国市值占比75%。
通过分析对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整体上说我国的公募基金目前采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比例严重偏低,尤其对于股价走势判断正确,而且是雪崩式下跌的情况下,基金的参与率还是如此之低,几乎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发挥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另一方面,就2010年以后成立的基金参与率50%,稍低,但套保比率很低。形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
第一,政策制度层面。首先《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规定主要有以下三点会严重影响基金是否参与股指期货套保交易以及参与的比率。
一是基金在交易日日终,持有买入股指期货价值不能超过基金净资产的10%,持有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能超过基金持有的股票总市值的20%。这在政策上就决定不可能完全套期保值。
二是《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同时规定持仓比例必须符合基金合同的相关规定。
三是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基金合同中明确相应的投资策略、比例限制、信息披露方式等,并履行相应程序。
而二、三两条在2010年之前成立的基金合同基本上都不涉及相关内容。所以必须更改基金合同。而根据2003年出台的《基金法》,基金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50%以上基金份额持有人参加才能召开,尽管有可能成行,但还是有很难的操作难度。
第二,基金层面主要问题在于:要召开基金大会,比较困难;基金经理的能力能否驾驭股指期货这个工具;基金内控系统要做优化,还有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基金经理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缺乏克服困难来实现套期保值的动力(激励机制和管理费收取机制问题)。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股指期货套期保值和公募基金利用该工具来管理风险和平抑净值的功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我国公募基金总体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参与率和套保比率都严重偏低,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成立的基金,参与率到达50%,套保率却还是偏低。
对监管机构来说应该梳理修改规章制度,使得老基金能够更便捷地参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比如说,只要在合同理记载有“可投资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允许基金投资的其他金融工具”之类内容的,是否可以明确定性为可参与股指期货;合同里含有衍生品交易的,股指期货可以自动归入其中;关于基金持有人大会,“基金持有人大会应当有代表50%以上基金份额持有人参加才能召开” 这个条件是不是可以改为限定最低参会人数就可以召开,还有是不是可以共用沪、深交易所的投票系统,也就是说尽量做到便利、经济而有不失代表性,因为一方面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这关系到千千万万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平稳。
对于基金经理和经济管理公司来说,一方面应该采取切实行动争取能早日参与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彰显自身能力,提高基民收益,扩大基金规模,提高自身收益。另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水准,优化内控程序,以适应股指期货时代,让公募基金成为广大投资者可以信赖的标的。
(作者单位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职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Keynes,J.M . A Treatise on Money(2Vols)[M] . London:Macmillan,1930.
[2] 胡俞越,何宸枫.股指期待“百花齐放”[J].投资北京,2015(05).
开放式股票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外部客观问题和内部治理问题。来自外部环境的主要是政策市场特征、投资者参与意识淡薄、产品单一及相关法规不健全等。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要从拓宽资本来源渠道,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速监管的市场化进程以及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及“开元”、“金泰”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设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迅速发展,并已逐步成长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但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来自外部的客观问题和基于内部治理范畴的问题,本文仅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来自外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非内部治理范畴问题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加大了证券投资基金系统风险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尽管市场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增长,但是政策仍然是决定我国证券市场走向的首要因素。有关专家曾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高达60%,非系统风险为40%,而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一般为25%,非系统风险为75%。从股票市场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转折都伴随着重大政策的出台,市场在政策的干扰下发挥着微弱的作用.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很难发挥作为我国经济运行晴雨表的作用。一般而言,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只能分散非系统风险,却对系统风险无能为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只有能够准确预测和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才能够分散系统风险,而对于政策的变动,证券投资基金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无疑加大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系统风险。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明确严重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业监管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基金业发达的美国,对共同基金的规范和监管,不仅有证券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而且有基金行业的自律,国内目前基金监管所依据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行业自律和基金管理人的自我监控尚处于探索之中。
同我国的上市公司一样,我国基金管理公司也普遍存在委托问题。基金持有人委托信托人行使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基金,基金托管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实际运作。目前在我国基金的实际运作中,尚无信托人这一法律主体,基金托管人在某种程度上兼任了信托人的角色。根据有关规定,基金托管人只能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担任。由于法律法规上的缺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托管人职责仅仅限于基金的会计核算和基金资产的托管,而面对基金运作中违规操作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时,采取何种法律行动,履行何种法律程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基金的管理和惩罚完全通过证监会的行政处分来实现。且处分多来自行政手段,极有可能为基金管理公司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而不受法律制裁留下隐患。
从实际的运作效果来看,我国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人和人只是法律形式上的关系,委托人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和制度安排来防范人的道德风险,当人未能履行诚信义务的时候,利益损失就不可避免,而当利益损失发生后,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委托人追偿由于人行为不当所形成的损失。
对于现阶段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虽然在形式上构筑了公司治理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国有化的倾向,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约束和制衡精神却远未在实际公司运作中得以真正体现,自律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基金管理公司的规范程度。因此,委托问题就不可避免。
(三)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意识淡薄,对基金缺乏认识
投资基金最初产生于英国,但目前最发达的是美国。投资基金在美国成为共同基金(MutualFund),把许多投资者不同的投资份额汇集起来,交由专业的投资经理进行操作,所得收益按投资者出资比例分享。投资基金本质是一种金融信托。目前国内投资者对基金缺乏认识,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投资股票;另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存款,因为后者安全系数更高。其实,基金既有股票的收益性,又有存款的安全性,不过程度都略低些它是一种介于股票和存款之间的投资品种。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居民金融投资意识淡薄,参与证券投资的程度较低,我国居民证券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尚不足5%。
(四)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单一
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众多的基金产品。就投资对象而言,由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衍生金融产品基金、混合基金等,股票基金内部又有成长型基金、价值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小企业型基金、科技型基金、行业型基金、地区或国家型基金、指数基金等。
目前我国基金品种比较单一,从基金类型上而言,有开放式和封闭式;就投资对象而言,仅有股票基金或者说股票债券混合基金。一般而言,一个国家金融产品的丰富程度与该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育程度及开放程度是密切相关的。基金产品创新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和不断成熟来解决,而不仅仅通过模仿西方市场的产品来解决。
(五)基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时间还比较短,投资技巧及防范风险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整个管理人员队伍还有待建设;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也较短,企业形象尚未完全建立,管理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对策
(一)拓宽基金业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将资金用于购买基金凭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不仅量大而且稳定,可以为基金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输血”通道。为此,可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比例,逐步允许社会保障资金进入基金市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真正推动基金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养老基金的发展。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企业养老基金和居民养老基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的不断发展,许多问题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而无法得以及时公正的处理,往往是由行政政策取而代之,而行政政策的透明度和持续性通常很难得以保证,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其后果就是市场参与者自行其是,从而导致普遍违规甚至普遍违法。
因此,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使基金持有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信托人、基金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明确市场运行规则,从而逐步摆脱过去过分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逐步实现我国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建立完善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
建立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及机构对投资者而言是大有裨益的,首先,投资者可以借此评价基金经理完成汇报率目标情况如何以及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控制如何。其次,投资者还可以对基金之间、基金与实行被动投资战略的基准指数之间进行比较,评价其绩效情况。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及机构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可以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加强对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防范,而且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竞争,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使证券投资基金真正发挥“专家理财”的作用,充当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稳定器”。
(四)加速基金监管市场化进程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监管层应逐步调整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监管目标,加速基金监管市场化进程。市场化的监管包括:维护和促进市场的公正、公平、公开、高效和透明,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防止基金业内的犯罪和欺诈行为。
为达到上述监管目标,监管部门可以利用下列监管途径:对于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及基金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行为的监督;促进基金从业人员的自律,遵守道德标准和职业规范;加强向社会公众进行基金业的信息披露,维护公众对于基金的信心;利用社会媒体的力量加强对基金业的监督;加强对于基金公司、托管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检查力度等。
(五)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
人才素质是决定基金业发展的根本,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加人到基金行业是监管层和基金管理公司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要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基金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认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完善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建立包括社会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督促从业人员格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