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资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信息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范文1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数字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231-02

数字图书馆自从二十年前被美国科学家提出后,全球各国研究和实践数字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铺开,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均获得巨大进展。但是回头总结数字图书馆研究有何突破,关键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是否掌握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技术,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因此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历程就是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历史轨迹,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重中之重。

1数字图书馆定义

随着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和深入,国内外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和概念逐渐由原来的电子图书馆、未来图书馆、没篱笆的图书馆等多种说法趋向数字图书馆这一统一称谓。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图书馆具有权威性的定义或概念是:数字图书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图书馆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数据库,是海量的数据集合体,目前移动互联网正尝试运作这一成果,与传统的实体图书馆没有任何联系;狭义的数字图书馆就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通过把以往的印刷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与现在和将来的数字资源融合而成新的有机信息资源整体。无论是广义或是狭义的数字图书馆,采用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建成一个用户无论何时、何地、何设备均能随心所欲查找、浏览、使用所需全部相关信息的全信息环境。

2网络信息资源融合

2.1网络信息资源定义

网络信息资源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信息资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同地域适应性,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让全球民众接受,并使每位民众越发每时每刻离不开网络信息资源,让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一览天下。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拥有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纵观国内外对网络信息资源概念的不同表述,综合“在线资源”、“3W资源”、“因特网资源”等较典型的表述,笔者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定义为:是经过人为的加工处理,并通过互联网传递,满足用户需求的所有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和网络刊物。

2.2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含义

纵观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称谓和表述,如网络信息资源重构、网络信息资源重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等。笔者在汲取前辈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进一步描述和定义: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就是为了满足和适应当代信息发展需求,给用户提供更高级的信息服务,将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信息、转化的电子信息以及处理后的加工信息进行有序、有机、全面、系统、完整有效揭示和关联。

3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所在

从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概念描述上不难看出,网络信息资源融合不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的,而是过程,其真正目的在于利用,服务所有用户。所以说,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贯穿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整个过程,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所在。不难看出,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要求我们要根据用户需求,将各个不同的、独立存在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元素、框架结构、勾稽关系进行重新创造性有机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全新、系统的有机整体,最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高效、智能的信息服务。

3.1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意义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愈来愈多的网络信息资源摆在我们面前,在没对他们进行加工和处理之前,是不能简单而机械地直来直去地运用,非得按照统一格式、统一指标体系、统一勾稽关联等一系列要求,进行全面、系统、有机的加工整理和科学架构。因此说,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融合非常有必要。

3.1.1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未来信息服务的基础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图书馆的功能不变,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服务,但服务的水准与手段与以往大所不同,需要有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观念与技术,具有融合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若还停留在历史传统的服务水准和观念上,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因此说,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未来信息服务的基础,只有采取科学、规范和先进的融合方案,进行创新性的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将网络信息资源以最完整、系统、全面的面貌呈现给用户,方能体现图书馆人的价值所在。

3.1.2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是解决信息资源供需矛盾的金钥匙

众所周知,现代的网络信息是八仙闹海,鱼鳖混杂,无论是用户想要的还是不想要的,全部一股脑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能让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分不清孰是孰非。通过网络信息资源融合,把那些糟粕的、毫无关联的虚假信息予以剔除,按照统一的检索模式实现网络信息的适用性,彻底解决网络信息资源的零散性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

3.1.3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迎合了资源共享的信息发展历史趋势

随着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全球民众期盼信息资源共享,寻觅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手段切入点,这时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出现,刺激了人们的信息渴求兴奋点,正如前文所述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研究全球遍地开花,思想活跃。

网络信息资源范文2

[关键词] 政府;信息资源;网络集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8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府以其信息公开、服务便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社会各界的网上互动,大量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在不断涌现,其出现的形式多样,数量巨大,管理复杂。既而,出现了信息孤岛,重复建设,信息消逝等问题。“十”报告中指出:推进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这为现阶段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概述

(一)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

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是政府在中基于网络而产生的数字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往往是离散分布,结构各异,方式多元的。但这些资源的价值是巨大,都是政府活动的客观反映;同时是电子政府能够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数据基础和服务社会的电子表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只有将这些资源转变为有序、统一、集中、易于管理、利用和服务的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其固有和潜在的价值。

(二)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内涵

在电子政府的环境下,将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体以及个人所涉及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资源互联互通,以此实现各方在互不排斥的前提下协同构建和获取政务网络信息资源,推进电子政府网上服务,从而汇聚分散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等问题。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对象包括:遗留系统数据、第三方系统数据、分散的原始数据。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以上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这是影响政府信息战略和机构改革的重要因素,衡量政府电子政务完善程度的关键指标。其面临的困境是,快速膨胀的政府信息与效率低下的管理机制之间矛盾,导致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消逝和价值的流失。

(三)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国际经验

1.美国州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美国州政府主要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实现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通过服务间的定义来联系接口,接口的定义是采用公认的框架定义。从而使整个系统的服务可以相互应用并无障碍协作。其信息资源集成模式采用松散耦合,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政府工作流程、规章等等。

2.英国郡(县)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英国郡(县)政府采用统一的共享平台,以公民为中心,服务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完全从公民的角度来看政府工作,一切流程的设定以方便公民和简化办事流程为核心,重视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技术供应商一起制定服务流程和规范,从而最大限度的使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平台应用“平民化”。

3.日本城市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日本城市政府围绕平民的日常生活全方位综合性的将信息资源集成。其集成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并将集成分为政府内网与社会网络两部分,社会网络主要是平民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内网是政府人员解决社会需求的平台,同时相关人员也可以通过内部网络调配政府行政资源,内部网络的政府行政管理功能十分强大。

4.新加坡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首先,政府将通信资源定义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通信资源应用与调配方面政府统筹规划,推动通信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其次,电子政务的整体集成方案由政府统一设计规划,并在积极提升社会对电子政务应用的认识。再次,政府、企业和社会无缝、高效、协作使公众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提升政府的国际竞争力。

二、现阶段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需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业务繁杂,集成流程不畅

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部门职责相近、重叠、不清的现象依然存在;部门间制度规章的设定多为部门内或相关部门设定,缺乏多部门的相互沟通。从业务流程来看,往往是一件事多家管,且管理的标准不统一,致使信息资源集成过程中业务流程的设定出现冲突、循环、断点等问题。且政府正在积极推进改革,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还需要面对部门、规章、流程的不断变化,集成的模式必须要兼顾各种可能的变化。

(二)资源标准不一,信息结构各异

各部门间数据相对独立,数据的采集渠道不同、标准不同、角度不同,最终导致数据存在近似采集、重复采集的现象最终降低了数据的统一性,加大了集成过程中数据有效性的判定难度。在数据存储过程中,数据库的种类繁多,数据结构各异,相关对象属性设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使集成过程中必须对一些字段的设定进行增减更改,对数据的原始意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各部门的网络结构也有很大不同,有局域网、互联网、业务专用网。从服务器的分布看,有异地托管形式的、本地自主维护的、租用网络空间的等等。

(三)平台环境多样,应用存在障碍

随着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各个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这些网站风格各异,功能繁杂,站点的设计架构、数据库、设计语言、设计模式多种多样。对于部门内的工作人员,只需要经过简单培训就能适应各自的岗位,而从公民的角度看,掌握所有这些站点的功能应用,熟悉站点的整体布局,不仅需要时间,往往还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IT经验。这就把一部分不适应网络的人群拒之门外了,明明是为了使群众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却最终造成了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

(四)保密等级不同,安全需求复杂

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保密等级多样,主要由信息所设计的部门性质和信息的内容所决定。如纪检监察、检察院、公安等部门都有各自的内部安全网络,还有各部门的人事、财务、机关文件等信息都涉及保密等级。且其固有的保密手段又各有不同,有采用专网与公网物理隔离的、内外网访问隔离的、采用软硬件设备加密解密提升安全等级等方式,在集成过程中不同的保密等级存在不同的安全需求,同时在信息应用访问等方面存在多种权限设定问题。

三、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途径

(一)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模式

现阶段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整体的集成程度比较分散,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硬性的推行自上而下的集成方式,会对现有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产生一定的损失。而自下而上的进程模式又存在信息孤岛的风险。所以集成模式的选择需要兼顾现有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同时也要考虑资源集成的系统性。

在资源集成的框架设计上,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框架标准,地方在国家框架的制定上根据地域信息资源特点制定地方的集成框架结构,应更重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和应用,弱化资源的建设规模,尽可能使框架的各个功能模块松散耦合,增强资源集成的可扩展性。在资源集成的实施上,地方政府应根据现有信息资源的建设情况,积极消除信息孤岛。采用通过中间件将信息资源联动或使其标准规范化,并在后期络信息资源集成过程中将相应功能开发集成化逐步替代现有系统。

(二)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实施策略

1.公众应用为核心的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决于公众对其的应用程度,因为只有在公众的不断应用中,政府网络信息资源才是活的资源。应将公众应用为核心理念贯穿于业务过程集成、应用集成、内容集成、标准集成和平台集成,最终实现面向公众的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的综合集成。

2.统一规则,建立评估标准。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应从国家层面进行规划,并成立省级直管机构,通过直管机构横向上协调各部门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纵向上推进地市县各级政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统一资源集成的技术标准,数据结构。并根据实际的工作需求制定各个层面的安全权限。此外,还需健全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理顺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相关资源管理范围,资源应用的权利和义务,保证资源集成的顺利进行。同时,资源的安全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建立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评估标准,对公民、政府、技术提供商的使用、需求、开发等情况进行分类评估,针对公民展开应用普及宣传,也要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应用培训,为技术提供商对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维护升级提供改进信息。

3.重视数据应用和数据挖掘。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的最终目标是政府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的应用,其中应用的核心资源就是数据。数据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对数据应用不断开发才能挖据出数据资源的核心价值,挖掘出数据中隐含的信息,从而实现相应的功能和服务,推动政府服务的不断升级。数据存储是数据资源存在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存储所面临的问题会不断转变,涉及到数据平台的不断转变、数据信息的备份、数据的迁移等问题。因此,在不断追求数据应用的同时,数据存储的相关保障也需要体现在集成过程中。

4.新技术与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应用策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政府信息资源的集成也必须考虑新技术的应用与对接。在规划设计阶段应为新技术预留相应的接口,方便云技术和移动技术融入政府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在数据资源的结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未来大数据挖掘和知识管理相应技术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网络信息资源范文3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37

[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75- 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和制度创新系统。当前,信息管理正逐渐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阶段演进。这种演进和发展对信息管理工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势必产生巨大的影响,产生新的社会需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正是这种新需求下的产物。

1 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

在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涵义之前,我们首先应明确对信息资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关于信息资源的涵义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就是指文献资源或者数据资源,或者各种媒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电子信息、数据库等。这都是限于信息本身。而广义的理解,则认为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既包括信息本身,也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和资金等各种资源。

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网络化成为一大潮流,与传统的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传播范围、载体形态、内涵、传递手段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赋予了网络信息资源新的内涵。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网络信息资源也被称为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储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目前网络信息资源以互联网信息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其他没有连入互联网的信息资源。

2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2.1 存储数字化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使信息的存储、传递和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既可以在计算机内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2.2 表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信息资源主要是以文字和数字为表现形式的信息。而网络信息资源则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的,涉及领域从经济、科研、教育、艺术,到具体的行业和个体,包含的文献类型从电子报刊、电子工具书、商业信息、新闻报道、书目数据库、文献信息索引到统计数据、图表、电子地图等。

2.3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

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状态展示的,人们得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而不必过问信息是存储在磁盘上还是磁带上的。体现了网络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2.4 数量巨大,增长迅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到2002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 083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达到17.9万个;网站数量达到了37.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总量为9 380M。

2.5 传播方式的动态性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中流动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了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要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2.6 信息源复杂

网络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和存储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为用户选择、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障碍。

3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核心是数据库建设

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中,数据库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它是实现资源共享,节省开支,提高系统的反应能力、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证。全世界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大型数据库有万余个,这些数据库通过发达的网络向机关、团体、学校、公司以及个人提供各类科技信息、金融信息、商业信息、文化信息等。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可提供服务的信息资源比较匮乏。

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据库建设还不太令人满意,但是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也有相当的成就。如:国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重庆维普资讯公司推出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集团公司推出的“万方数据库”等,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开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数据库”等更是将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建设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核心是“三维结构论”

20世纪90年代初,卢泰宏教授提出,信息资源管理(IRM)是3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文化的集成构成IRM的三维构架。

从技术角度来看,人们除了利用信息科学的原理研究解决大系统的稳定性、网络结构的有序性和高速率传输中的各种问题外,主要是用情报学的理论方法研究高速信息网络特点的信息系统、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对应于网络技术的技术管理模式,其研究内容是新的网络信息系统和新的信息媒介以及网络信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分布、采集、组织、存储、检索、传播与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速信息网络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经济系统,这个系统将计算机、通讯网、信息资源网、信息生产者(提供者)、信息消费者(用户)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信息的生产、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引起整个信息产业的革命。以高速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活动具有与经济活动相同的特征、过程和媒介,存在着供求关系、投入产出关系和费用效益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用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原则和方法研究网上的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有必要遵循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对网络信息活动进行经济管理,使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现最优配置,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佳效益。对应于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网络信息服务业引发的经济问题,研究内容是Internet产业结构与管理、网络环境中的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市场的运行与管理等。

从人文角度来看,人们试图通过政策、法规、伦理道德的相互协调,将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结合起来,实现高速信息网络资源的规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机体系和健康的网络文化,以保证高速信息网络有序运行。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改变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形成的只依靠技术的单一模式,解决了许多技术手段无力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克服网络迅速膨胀和无序扩张引发的种种弊端,创造和谐、均衡、有序的信息环境,并使技术发挥更大的效能。因此对应于信息网络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研究对象是网络环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这3种模式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其能否合理利用,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使网络信息环境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千里. 网络安全新技术[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网络信息资源范文4

[关键词]文献信息资源 信息化 网络环境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41-02

1 引言

近年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作为重要信息来源——献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文献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和馆藏文献类型、载体的变化,传统馆藏建设的概念已经被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所替代。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概念也得到了认同,因此文献资源建设又发展成为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利用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网络环境,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我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在文献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亟需研究、探索和解决。

2 现代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

就图书馆文献信息而言,随着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情报专业的发展趋势。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以及多媒体等技术的支持之下,将每一个单个的图书馆等文献存储节点连接到一起,建立一个可以广泛开展电子信息服务、方便公众使用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从载体上看:种类更加丰富,有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电子文献信息资源、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和多媒体文献信息资源等,已超出传统文献的范畴。

(2)从构成比例看:随着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虚拟的文献资源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加,成为文献的主要形式。

(3)从分布位置来看:由于网络的分布特点,使文献信息资源本地和异地之间的界限不再分明,可以实现异地共享;甚至可以突破时间的局限,实现24小时全天候阅读。

(4)从利用率来看:随着网络用户迅速上升,电子文献的利用率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高校,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已经超过印刷型文献。

(5)从信息服务功能来看:随着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分类更加精确,内容更加的丰富,其服务功能也更加完善,很多图书馆开设了计算机检索、多媒体阅览室等,还可以提供自助式阅读服务。

(6)从检索方式来看:传统文献通常通过目录卡片和索引等方式进行检索,网络环境中搜索引擎仅需输入关键字符,即可获取相关文献资源,文献检索变得高效快捷。

3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问题

3.1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化图书馆馆藏,不仅有本馆内的文献信息,更多的部分是馆外网络中的信息资源。1996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F)的建成开通,使得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体制从传统的模式向一种以网络化与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开放型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制转变。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的每一个成员馆的有用信息都会通过一定的规则在这个网络中进行传递,同时每个成员馆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规则在网络中对所需信息进行检索。

很长一段时间内,馆藏的主体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近几年,电子文献迅速发展,在馆藏中所占比重快速增加,特别是二、三次文献的电子版,普及率非常高并且正在逐渐取代印刷型文献。面对这种现实,如何做好印刷型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的适度并存、兼收并蓄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3.2 文献资源建设的问题

我国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在近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跟不上发达国家水平,电子化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不完备,特别是电子化外文文献信息收藏总量明显不足,重复收藏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和目标建设,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利用率较低,据数据显示,我国文献信息资料的利用率不足35%,高达65%的文献资料处于闲置或者较少访问的状态。同时,虽然电子出版物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电子出版物的生产流通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1)印刷型出版物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印刷型出版物有着严格的质量管理和评审,因而被广泛用在晋升、职称评定和科研量化考核中,这是电子出版物所不能及的。通常情况下,印刷期刊的电子版大部分仅仅提供文献,并不是全刊,并且有很多ASCⅡ只有正文没有特殊字符和图像。

(2)数字化转换问题。在许多图书馆中,印刷型文献信息都是经过多年积累和完善保存下来的,在某些学科领域中有馆藏优势,甚至有的文献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想将这些文献信息全部数字化,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一些文献外在形式也具有非常大的价值,这些都是电子出版物无法替代的。这需要对馆藏文献进行详细研究,对转换的文献进行科学取合。

(3)高度关注版权问题。数字化作品容易被复制,因而版权保护和电子信息传输许可的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法律逐步完善,但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版权问题也就是文献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是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

(4)使用习惯和设备对文献的利用产生影响。在我国,很多教师、学识渊博的学者不习惯使用电子版。同时还受到检索到所需资料后打印付费和检索某些异地文献需付费等问题的限制。

(5)电子刊物价格高。发行初期,电子刊物往往会以优惠的价格或者免费来刺激消费、打开市场。随着其发行量的不断上升,价格也随之上涨。结合电子版刊物的阅读必须有相应的设备这些因素考虑,电子版刊物的价格实际不比印刷版的低。而且有专业人士认为,对大量数字化馆藏进行管理甚至比管理印刷型文献困难更大,花费更多。

4 文献信息资源的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本馆现实馆藏资源,二是网络虚拟馆藏资源。现实馆藏资源是指置于本地的、本馆可以利用其为读者服务的、具有所有权的所有馆藏。虚拟馆藏资源是指读者通过本馆网络系统及其设备可以利用的本馆以外的网上信息资源,是置于异地的,本馆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的网上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现实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与虚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是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一个统一体。

4.1 现实馆藏文献资源的建设

现实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书刊、视听缩微资料、馆藏书目数据库、本馆开发建设的各类数据库、数字化馆藏文献和电子文献、下载的网络信息等。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印刷型文献资源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虽然受到冲击,但由于印刷型文献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必须重视对传统印刷型文献的收藏,以确保读者的基本需求。而电子文献具有信息存储量大、时效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检索方便、易于复制,以及可被众多读者同时使用等特点,所以,要加大对电子文献的收藏比重,应侧重网络数据库、网络版光盘数据库建设和全文电子期刊及检索性二次文献的引进。

当前,我国文献信息资源状况是各自为政,信息分散。因此尽快建立健全各地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控制中心,建设跨系统、跨行业的权威管理机构,做到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网络共享的建设规划同步,为现实馆藏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针对我国数据库信息总量所占比例非常少,小型数据库不统一、不规范,大型数据库库存又少的现实问题,要加强和完善数据库的资源建设,并且在资源建设中应优先开展联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要坚持标准统一和数据共享原则,努力改变当前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建库局面。

另外,特色馆藏不仅是构成资源共享网络的基础,还是构成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要想在网络环境中发挥其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还需要建立反映本馆馆藏特色的专题数据库。

4.2 虚拟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虚拟馆藏是在一种虚拟的信息环境中,完成信息系统和动态的、逻辑的信息资源的构造。图书馆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环境连接其他馆藏文献,使得传统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空间和服务空间都得到大规模拓展。

与现实馆藏文献资源相比较,虚拟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具有以下特点:①馆藏资源是网上电子信息资源;②虚拟馆藏资源具有广泛的共享性;③虚拟馆藏资源具有动态随机性,随时都在更新、变化。

在实际中经常会出现用户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对互联网上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扩展虚拟馆藏空间。虚拟馆藏的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要以特定的用户为目标,建立专业完善的指引库,并用自动跟踪技术对指引库进行及时更新,以提高专业用户的网上查询效果。通过指引库,用户可以检索到有关数据的实际资源,就是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信息。指引库的建设不仅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模式的尝试,而且也是打破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关键技术。

5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使用

租赁、购买服务、购进文献、免费获得是获取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应用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支付少量费用,通过图书馆获取重要文献资源。当前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异地电子查检的利用,很多图书馆都是通过购买服务为读者提供资料,这是对购进文献的补充和强化的有效方式。

(2)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免费文献资源。目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电子文献资源:

一是本地存取、服务。本地存取、服务是指通过网络获得的一份与文献有关的信息进行拷贝,将其安装到自己的工作站或者是服务器上,通过本馆的局域网为读者开展信息服务。

二是异地存取、服务。通过对有关路径的访问,可以获得一个“账号或者用户名、密码”。然后通过相关软件就可以使用租赁或者订阅的文献信息资料。不过这样的网络文献通常是限制拷贝的,只有通过相关的浏览软件才能进行查阅,这种方式是为大型的专业数据库服务的。

6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情报专业的首要发展趋势,通过对文献资源进行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环境的共享优势,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对人们的工作生活都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闫学进,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4)

[2]韩桂香,试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信息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5)

[3]程晓环,对区域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8(01)

[4]赵明臻,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障碍论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01)

网络信息资源范文5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融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后工业社会时代,知识和信息将代替土地、能源等传统资源逐渐成为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因素,将成为人类社会最主要的财富和资源,而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但网络信息资源的杂乱无序和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极大影响了人们的检索利用和使用效果。近年来,人们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利用越来越重视,并对之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都还是处在低层次的整理与利用上。因此,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知识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图书情报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1.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含义

什么是网络信息资源融合?从查阅的相关资料可以知道,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明确的界定,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的名称定位不清,从而造成在研究中出现诸如“重组”、“集成”“整合”、“重构”等等概念表述方面多样性的差异。而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则是对信息资源的一种新的综合利用方式,他是一种更加全新、高级、智能化的利用方式。

笔者根据所在图书馆实际工作的实践发现,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目的是为了读者信息需求,解决网络信息资源杂乱无序、冗余的状态和信息资源质量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状况,进而打破信息孤岛现象而提出的一种信息情报综合利用模式。总的来说,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就是把各种载体、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分散的、无序的、多元化异构的信息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规则和标准,根据用户的需要,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效率更高、效能更好和能够有效揭示、快速定位的信息资源体系,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和获取高质量信息的一种服务方式。

2.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必要性

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促使信息资源的进行融合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让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改变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途径和习惯。一方面网络信息资源杂乱无序的分散在各个类别当中,读者想要获取所需信息,必须要有丰富的查找经验和检索技巧,而且要对一些信息分布的网站相对熟悉。另一方面网上信息资源各自为政,他们所提供的检索字段结构和语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不同统一到同一个检索界面中,读者在进行信息查询时,必须不断的重复检索过程,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非常希望出现一种能够把所有相关大类的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的技术,以方便读者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维护、检索、查询,那么加快信息资源的融合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2.2 读者对信息资源多元化的需求要求信息资源进行融合

随着学科的飞速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化,各个学科的交流也更加频繁,交叉学科越来越多,人们对学术的研究也呈现出更加深入和深化,这时对信息资源的的掌握与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情况下信息资源的查询检索对普通读者来说想要获取大量丰富的、形式多样齐备的信息资源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推动着信息资源的融合步伐的加快,从而能够更好更快的为读者提供系统化和多元化的信息资源。

3.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原则

为了防止在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我们在实施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3.1 科学性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多个层次,融合的方式不同,难度相对也不一样。而在融合过程中各个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又参差不齐,网络环境和信息设备也不尽一样。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必须立足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保证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化,从而逐步融合出有一定深度的网络信息资源。

3.2 标准化原则

在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标准化原则贯穿在整个融合工作过程中。在整个网络世界,所有的信息机构都是网络的一个节点,各个信息节点的相互访问和信息交流以及信息共享必须通过统一的标准才能实现,而只有在标准化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才能对网络上杂乱无序的、冗余的、格式多样的、标引多元的数据进行真正的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的巨大能量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才能最终起到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的目的。

3.3 针对性原则

网络信息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是无用的、冗余的信息也很多,我们在进行信息资源融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针对性原则。首先在整个过程中要根据读者的特征、学历、学识、工作特点和研究方向等不同情况,紧紧围绕读者需要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有针对性的筛选信息。其次在融合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调整,从中找出适合读者要求的结构模式,让读者以花费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只有这样融合后的信息资源既能符合总体目标,又能达到利用率高、针对性强的目的。

3.4 发展性原则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作为信息资源来说本身就具有累积效应和稳定增长的趋势,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方法和技术也将环境条件的变化、时间的推移以及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发生变化,进而必然要求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工作也必须做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推进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工作向前发展。

3.5 安全性原则

我们在进行信息资源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例如网络黑客、信息垃圾、计算机病毒、软件炸弹等等都会给信息资源的融合进行攻击、威胁、破坏、泄露或更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和方法保障信息资源的安全,确保融合的信息资源高效利用。

3.6 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问题是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问题,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我们在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融合过程中必须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我们必须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展开工作,尽可能多的融合相关的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的目的。

4.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利用的意义

4.1 能够有效解决读者信息需求综合性和信息资源分散性的矛盾

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信息资源也成几何级的分散在各个领域和层面,可是需要进行融合的信息资源更是分散在浩如烟海的网络当中,怎样找到有用的、符合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进行融合是一项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我们针对读者信息需求综合性的特点去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把大量分散的、无序的、冗余的信息融合成内容全面、完整、类别清晰的信息资源,从而解决读者信息需求综合性和信息资源分散性的矛盾。

4.2 能够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信息资源的保值增值

网络信息是超越国界、种族、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一种虚拟资源,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上传、下载、接受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去进行规范,因此网络信息资源非常繁杂、混乱, 有时还会出现所谓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而通过信息资源的融合,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式的过滤,必然会减少信息污染,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保值增值。

4.3 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享

由于现在对网络信息的表达及描述方式的不同以及当前各种检索软件不同的检索标准而造成各种各样的检索结果,而这种现状加大了读者使用网络信息资源的难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资源进行共知共享。通过进行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后,真正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建立一套网络信息资源的协调化、集成化体系,解决读者无限需求和信息有限收藏的矛盾,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知共享的目标。

4.4 能够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可以从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权威性、完整性以及独特性等方面的优劣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而帮助读者了解信息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提升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效率。

总之,网络信息资源的融合是一项综合性强、重叠交叉、涉及面广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他需要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据库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力量作为支撑,从而能够设计出科学合理、结构完备、功能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融合系统,为网络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经验,最终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满足读者使用网络信息资源要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登军.网络信息资源融合利用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6):123.

[2]刘云.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策略及应用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4(1):137-138.

[3]金燕.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现代情报,2007(7):40-43.

[4]彭凤兰,朱长菊.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21-23.

[5]刘晓峥,胡帆.基于学科信息门户的网络信息资源整合[J].科技信息,2010(11):87-88.

[6]张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研究现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3):28-31.

网络信息资源范文6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25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行业的建设不断的推进,近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网络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进一步的推动互联网络的发展,同时为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因此,努力研究网络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对于我们而言有巨大的价值。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低

互联网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信息资源准确、迅速的传播;信息资源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界限实现共享;信息资源的存储空间无限扩大化等等。但实际上,我国同发达国家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对国外信息资源的揭示、报道不足。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互联网的调查,我国在线数据库总数为45598个,48.3%的在线数据库隶属于企业网站,26.5%的在线数据库隶属于商业网站。

2、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低

互联网飞速发展,大量的企业和个人涉足其中,开展网络信息服务,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却没有同时跟上来。网络信息资源质量不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开发的深度不够。网络信息服务机构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没有一套完整的发展战略,网络信息资源简单复制、任意粘贴的较多,而进行二次、三次开发的少,导致网络信息资源的重复多,不能形成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第二个是中文内容的数据库的质量不高。

3、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导致网络信息资源以指数方式增长,信息处理技术的更新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在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缺少控制手段,潜在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接受者永远是一个未知数。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理标准和手段,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就带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使网络信息资源呈现高度分散的堆砌状态。

4、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无序及不均匀性

现阶段,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流动、加工、更新等没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达不到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社会化和管理有序化,使网络信息资源有效性下降,加大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另外,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不平衡,内容结构也不合理。

三、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开发、组织、管理的必要性

1、互联网的信息量大而无序

互联网存储有海量的信息, 但这些信息大多处于无序状态, 并且具有极强的动态性, 尤其是大量的、非官方的信息, 是极其随意的, 这就造成大量信息缺乏必要的甄别、过滤和有效管理。因此, 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理、组织、管理, 才能使无序的信息空间变得有序, 使人们能够省时、省力、高效地查询、检索、利用所需信息。由此可见, 网络信息资源能否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 不仅仅是图书情报学界纸上谈兵的研究, 也不仅仅是信息产业一个行业的事, 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和保证。

2、 知识创新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创新成为时展的新动力,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知识创新是信息工作者的首创性劳动成果, 它是基于创新者的信息活动而实现的, 信息是知识创新的重要素材。由此可见, 知识创新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人能否在最短时间内有效地获取并利用所需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产生, 为知识创新向前推进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强劲的动力。

四、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方式

1、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将信息资源传到网络上,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户可以同时浏览这些信息而不产生冲突;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不但可以节约成本和存储空间,还可以提高信息的瞬间覆盖率和传播速度。

(2)数字存储

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为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者光介质上的光信息,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

(3)形式多样

网络信息资源可以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数据库等多种形式存在,涉及到各行业领域的单位及个体。传统的信息存储载体为纸张、磁带、磁盘,而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是以网络为载体,以虚拟化的姿势状态展示,方便获得,充分体现了资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

(4)海量剧增

随着网络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存在于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以光速度传播并迅速增长。据统计,目前全球在因特网上仅联网的数据库就有上万种,其他信息(特别是未经深层次组织的非规范化信息)更是难以计数。这些资源在数量上和增长速度上是其他任何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5)动态传输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快速灵敏,具有动态性和实时性等特点。信息在网络中的流动性非常迅速,电子流取代伪劣纸张和邮政的物流,加上无线电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充分运用,上传到网上的任何信息资源,都只需短短的数秒钟就能传递到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2、目前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巨大的辐射力和扩张性, 成就了网络信息资源生成、制作的全球化, 这决定了其信息容量大、信息价值不一的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存储方式, 决定了其数字化的特性; 由于其传播渠道的网络化, 决定了其即时性、动态性、覆盖面广的特质。网络信息资源的诸多特点决定了对它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1)数据库

这是对规范化数据进行管理的一种技术。由于数据库的最小存取单位是字段, 所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设定查询字段, 还可以灵活地规定查询结果集的大小。这种方式对信息的处理颇为规范化,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效率, 还大大降低了网络数据传输的负载。其优势在海量数据的环境下更能得到体现。这种方式虽然高效, 但在实际操作中, 对用户有一定的要求。

(2)超链接

这种方式是将网络信息资源以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 人们利用超链接可以在巨大的信息空间中找寻自己所需的网络信息。这种方式符合人们的日常思维习惯, 加之其操作毋须使用检索语言, 仅需轻点鼠标即可实现查询。

(3)主题树

这种方式是通过人工发现信息, 将网络信息资源按照某种预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 分门别类地逐层进行粗浅归类与组织, 从而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的等级结构体系。用户可以逐层进行浏览、选择, 直到找到所需的信息线索, 而后通过该信息线索链接到相应的网络信息资源。这种方式由于是人工编制, 所以具有专题性, 并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与良好的可扩充性。

(4)文件组

这种方式是以文件系统保存和组织网络信息资源, 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它传送的文件可以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信息和多媒体数据库, 以及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文件等。但由于文件系统在控制管理方面的局限, 使这种方式不适合处理结构复杂的网络信息资源。而且, 大量地以文件单位共享或传输信息, 会加大网络负载, 降低网络的利用率。所以, 文件组方式只是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非主流方式。

(5)自由文本方式

这种方式以全文数据库的存储为基础, 对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它用自然语言表达文献中的信息单元, 并据此直接设置检索点, 而非对文献特征进行格式化的描述。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全文数据库的建设。

五、结束语

当今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各行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网络资源是丰富的,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使互联网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可以使网络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柳卫莉.知识创新与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情报科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