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场礼仪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1
1测量原理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在Y方向通以电流I,并在Z方向施加磁感应强度为90的磁场,那么载流子在X方向受到洛仑兹力作用而在两端产生霍尔电动势EH。根据霍尔效应制造的霍尔器件是具有一定形状的半导体薄片,其霍尔电动势为:EH=RH(IB0/d)(1)式中,RH为与材料有关的霍尔系数,d为霍尔器件的厚度,I为流过霍尔器件的电流,Bo为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对一个霍尔器件而言,在电流I恒定的情况下,EH与外磁场Bo成正比,设比例系数K=RH。因此,对于不同的霍尔传感器,可以通过改变工作电流I,使其具有相同的比例系数。霍尔器件的定标就是确定霍尔电动势EH与外磁场Bo的比例关系。所以在霍尔器件的线性区,可以通过改变工作电流I,使其达到预先设置的霍尔电动势EH与外磁场Bo的比例关系,从而完成线性区的定标。把对应工作电流下的非线性区霍尔电动势与外磁场Bo作成数据表格存储在一个串行的E2PROM中,测量时就可以通过查表和线性拟合的方法求得外磁场Bo。因此,只需在霍尔器件探头上封装一个串行E2PROM,将该探头的工作电流和对应的非线性区表格存储在其中即可。更换探头后磁场测量仪的CPU可以从E2OPROM中取得该探头的工作电流,然后调节一个可控的恒流源完成定标工作。
图2
2硬件设计该仪器的硬件电路主要由主控电路、定标电路、信号处理与采集电路、频率测量电路等组成。电路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2.1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以AT89C52为核心,包括一个双通道A/D转换器MAXlll[1]、两个D/A转换器MAX541[2]、经8279扩展的键盘显示电路、一个定标参数存储器X24128[3]以及与上位机通讯的RS232接口。为了减少干扰,在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之间加有光电隔离电路。A/D转换器MAXlll的一路用来检测调零电路输出,另一路用来采集保持后的感应电压信号。两个D/A转换器MAX541中的一个用来输出霍尔不等位电势的补偿电压,另一个用来控制压控恒流源。
经8279扩展六个按键:电源键、定标键、调零键、量程转换键、自动测量键、显示暂停键,键盘以中断方式工作。同时经8279扩展出双8位的数字表头,一个用来显示交变磁场频率,另一个由软件控制根据不同的磁场显示不同数值。当测量稳恒场时,显示磁场值;当测量脉冲场时,显示峰值;当测量交变磁场时,由软件控制依次显示正、负峰值及峰峰值,显示时间间隔由软件控制为5s,当按下显示暂保持键时,保持当前显示数据,再次按显示保持键,显示下一个数据。参数存储器X24128与霍尔器件封装在一起,通过串行总线和主机相连。2.2定标电路设计及工作原理定标电路主要由一个压控恒流源和提供控制电压的D/A转换电路组成。压控恒流源[4]由两个高阻型双运算放大器LM358构成,其原理图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得出:Iout=—4VIN(mA)式中,VIN由16位D/A转换器MAX541提供,可在0~2.5V之间以0.04mV的分辨率调节。那么恒流源电流可在0~10mA之间以0.161μA的分辨率调节,完全可以满足一般霍尔器件的恒流工作要求。
图4
2.3信号处理与采集电路为了对不同类型磁场进行高精度测量,本系统信号处理电路由程控放大电路、数字调零电路、峰值检测与保持电路组成。处理后信号的采集由MAXlll通道1完成。2.3.1数字调零电路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霍尔器件总有不等位电势存在。为了适应自动测量的需要,不等位电压的补偿由数字调零电路实现,其原理图如图4所示。该电路实际上是由两个运算放大器构成的加减运算电路。在系统初始化时,对不同量程进行调零,并将对应的补偿电压数值存在RAM中;测量过程中量程转换或手动选择量程后,可直接查询相应的数值,由D/A转换器输出补偿电压。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A/D和D/A转换器,调零后的不等电位小于0.1mV。
图5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2
[关键词]情绪认知;酯化反应;缺水;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酯化反应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酯化反应原理及方程式的书写是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教学中,多数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酯类物质的书写上,因为酯的书写与前面知识相比更灵活,变化更多样。但是在随后的作业中,许多教师发现:在书写酯化反应时,将近一半的学生会忘记书写水。富有经验的高三教师也反映: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平时的测试中,在高考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可见,酯化反应方程式的“缺水”现象并非偶然,该现象背后是否隐藏着深层次的原因呢?
毋庸置疑,酯化反应方程式中酯类物质的书写是教学的重难点,其中生成水是顺水推舟的事。于是很多教师将“缺水”现象归因为学生书写方程式时的粗心大意,并通过反复强调与不断纠错的方法来应对。这种方法虽在短时间内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一段时间后,“缺水”现象仍会反复。对于“酯化反应过程中生成水”这一知识点,一般学生理解起来不是难事,但在书写方程式时却多次“缺水”,当他们发现反复订正和强化仍无法有效克服时,学生对该内容的学习成就感就会削弱,甚至不少学生会因此认为自己无法胜任有机化学的学习,更严重的是对有机化学问题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并逃避有机化学的学习,最终影响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
二、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分析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在表征水平上的情绪与认知在学习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在从无机内容转向有机内容的学习时,仍套用无机化学学习方法,致使学习效率低下。多次的挫折体验强化了学生的不胜任感,当学生再次学习新知识时,易处于应激状态,而过度的紧张会使新知识的学习处于抑制状态,知识的建构常常变得机械与被动。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初次接触到酯化反应时,发现酯类物质相对于之前学过的有机物更为复杂,再加上大部分教师都会强调酯化反应中酯类物质的书写,这无形中对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形成了威胁性刺激。学生加工该知识点时,由于畏惧,试图逃避细节加工,以减少心理上的不顺畅感,这样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酯的学习浮于表面,无法对知识的本质进行建构。著名心理学家马瑟韦斯发现,人们倾向于注意与自身情绪有关的信息。处于焦虑或恐惧中的人,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所害怕的消极信息上,而忽略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导致注意和加工范围变窄,从而影响了周围更广泛刺激信息的加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原因也就变得容易理解了。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现象,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分析可知,学生在书写酯化反应方程式时“缺水”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消极情绪。因此笔者尝试从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解决该问题。
三、聚焦学生认知心理情绪,尝试改变学生的认知心理状态
首先,在学习无机化学时,学生已经获得了通过化合价的高低来推测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方法。在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时,我们借助相似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结构特点来分析有机物的性质。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引入有机化学学习,学生就不会感到生疏,这种轻松自然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从无机化学学习过渡到有机化学学习,从无机化学学习方法向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转变。当学习到烯烃、苯等有机知识时,应强化通过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来推测有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这为学习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包括酯化反应,提供了基本而又实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一定方法时,有机化学学习就会变得相当容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
其次,在学生开始接触酯化反应时,让学生感受酯物质也只是有机物中普通的一种,而不必过分强调酯类物质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在上该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和反应条件,特别是浓硫酸的作用,恰当地引出酯化反应会生成水;当学生从实验原理分析出酯化反应的特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结构式对有机物进行分析归纳。虽然结构式比较烦琐,但其对于酯类物质的形成特点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便可以化学反应的本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分析出酯化反应的实质,最终归纳出基本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当学生理解了该知识后,再引用学生已学的生物内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进行类比验证,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再次,在学生对酯化反应的本质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酯+水”。为了深化该模式的本质意义,要求学生必须用虚线框勾画出酸与醇反应生成水的本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酯类物质书写的难度,另外虚线框也在提示生成物中水是不可缺少的。这样,经过多次相同类型的习题演练,就可帮助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怪圈,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对酯化反应本质的领悟。对此,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为了防止“缺水”现象的出现,在新授课时便引导学生归纳出:“酸+醇水+酯”。这样做可让学生牢记该模式。通过公式化或程序化的做法写出水,然后学生焦虑点就聚集在酯类物质上。当学生写出酯类物质后,暂时放松的心态已不会影响水的书写了。这是某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结的规律,我们可根据学情进行借鉴。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极少部分学生仍不可避免地忘记写水。对于这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可以借助
放松
认知心理的方式进行弥补。首先让他们进入一个安静且宽松的学习气氛中,然后引导他们想象书写酯化反应时一直都顺利地写出了水,并且得到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通过多次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强化学生获得写出水后的愉悦感。这种方式对于顽固地忘记写水的学生的辅助效果相当好。
最后,我们需要将学生获得的方法熟练化并深化运用。当学生对该知识已经信心十足时,我们再引导学生进行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比如,让学生尝试进行一元酸与多元醇、多元酸与一元醇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当学生成功地写出了反应式后,再抛出两元酸与两元醇进行酯化反应的情况,并进行探讨,探讨结果与大家共享。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复杂酯化反应中求解水的个数时,学生的积极性极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顺利解决了难题,这样的结果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生成的快乐体验,且对于酯化反应形成了知识体系,各种类型酯化反应的书写自然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3
【关键词】商务礼仪;培养;注重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商务礼仪课程的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设计思路的创新。而创新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必须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深化认识礼仪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体现三个注重。
一、深化对商务礼仪课程重要地位的认识
(一)礼仪修养是学生就业“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中职教育主要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人才,需要较多与人打交道,因此,如果将中职生的专业能力比作“硬实力”,那么其礼仪修养就是“软实力”。有高校向80多家用人单位发放问卷教育学论文,结果显示:计算机、外语水平、专业技能等“硬实力”指标逐渐退居二线,而人际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软实力”指标成了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因为“软实力”才是毕业生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可持续发展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稳定的职业能力,也是他在就业岗位上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因此,作为提高学生礼仪修养,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课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商务礼仪》是一门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职业形象是学生展示其专业能力的“橱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形象魅力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良好的个人形象能够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产生正向的首因效应,在人与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相反,糟糕的个人形象却会产生“扫帚星效应”,使得交往举步维艰、难以为继。作为一名“准职业人”,中职学生只有多了解一些礼仪常识,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法,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开启展示自身专业能力的“橱窗”,进而产生“晕轮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拥有强大的个人职场竞争力。
(三)商务礼仪课程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以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可以归纳为“办文、办事、办会”等“三办技能”以及协调沟通能力,而这些能力均离不开礼仪素养的支撑作用。同样地,在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国际贸易及物流管理等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商务礼仪》课程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总之,《商务礼仪》課程对于中职院校的“职业人”培养有着不容忽视和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实际上,《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思路正是在研究解决“为谁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的。
(一)为谁教——课程目标体系的确立
作为公共课程,《商务礼仪》要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业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多个专业的中职学生。“走进校门的是大学生,培养出去的是职业人”。经过三年的培养,在完成了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之后,他们将被打造成一个个“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职业优势品质与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人才”。这既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商务礼仪》课程的纲领性目标。
作为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商务礼仪》课程的总目标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实训,引导其塑造富有魅力的个人形象,形成彬彬有礼的交际风度,掌握得体娴熟的职场沟通技巧及待人接物技能,从而有效提升其职场竞争力。
(二)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取舍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再加上由于现代交往日益扩大引进的国际礼仪,礼仪知识可谓是浩瀚的海洋。《商务礼仪》应当怎样来做内容的取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职的专业就是工作岗位。和本科教育讲究知识的系统性不同,中职教育“职业人”的培养讲究的是针对性。因此,我们要依据各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动地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既要有各个专业基本通用的内容模块,又要有依据专业岗位需求进行了差异化处理的内容模块。
(三)怎么教——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课程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对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实施效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在《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一直积极尝试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价格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点实践,课题组逐步摒弃了传统的礼仪课教学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认知的做法,进而构建了强调技能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技术实务课教学模式。针对行业企业特点和岗位(群)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对工作情境进行项目细分,构建讲训一体的教学模块,提供合适的教学场所,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得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素质。
新的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题的互动,尤其是学习与将来工作的互动,学生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因此,我们也特别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从而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三、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体现“三个注重”
在《商务礼仪》课程设计过程中,除了要悉心研究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还应特别体现“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期刊网。
(一)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商务礼仪》课程的设计中,我们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视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实际需要突出技能点训练。我们通过对各专业岗位(群)能力及品质需要的分析研究,把课程模块整合为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及职场礼仪三大模块,进而提炼出支撑每个模块的具体单元项目和若干个关键技能点。
(二)注重学生品质素养的提升
90年前,教育先驱黄炎培在他撰写的《教育大辞典》中这样定义职业教育:“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名曰职业教育。”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本课程在注重岗位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设立了品质培养目标,关心学生情商、逆商的提升及诚信守时等优良品质的塑造,关爱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面向市场营销、文秘、物流管理、会展策划、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应用英语、应用日语、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等多个专业的学生,也就相当于面向不同的职业岗位。因此,在课程设计上我们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在课程三大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中,职场人士的个人形象礼仪和日常交往礼仪大体保持一致,只做具体技能点上的区分;而“职场礼仪”模块则采用开放式设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灵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这种课程内容上的开放性和弹性制,很好地解决了《商务礼仪》作为公共的专业技术实务课程与生俱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
总之,教学商务礼仪课程改革,创新课程设计思路,应当秉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优势品质与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职业人为课程的綱领性目标,按照各专业的“职业人”培养方案,根据各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要求、职业能力及职业品质要求,科学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适合中职教育特点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职业素质;情境学习;教学模式
一、情境学习理论介绍
情境教学是指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范围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1]
情境学习最早提出是在1929年,阿尔佛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在他的著作《教育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一书中认为:学生在无背景的情境下获得的知识,经常是惰性的和不具备实践作用的。只是在当时没有对情境学习进行系统的研究。瑞兹尼克(Resniek)在美国教育杂志《教育研究》1987年第16期中全文发表了她的就职演说稿《学校内外的学习》,比较全面地指出了日常生活情境与学校情境之间的三方面主要差异。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Brown、Collins&Duguid)在《教育研究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著名的论文:《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这篇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他们认为:知识是处在情境中并在行为中得到进步与发展的。1991年,由美国独立研究者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让・莱夫(Jean Lave)教授出版的代表作《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参与》(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认为:学习不能被简单地视为把抽象的、去情境化的知识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是由大家共同建构的;这样的学是处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
综上所述情境学习强调两点:
一是将真实情境中要用到的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或者近乎真实的模拟情境中呈现出来,而不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抽象的、去情境化的进行知识的传递,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让学者在情境中将自己想象成专业人员,象专业人员那样去思考问题;
二是通过团队互动与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因为在现实中,很多任务都是协作完成的,在协作中互相学习。[2]
二、基于职业素质提升的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设计逻辑线条
如何把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到课程中,并能在课堂上实施呢?本文认为逻辑线条应如图1所示:
1.以职业素质提升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养,一般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应将职业岗位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要坚持以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为重点,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职业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知识结构单一、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的高职毕业生已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具备综合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能有效应对与处理工作问题、具有职业成长空间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受到行业的普遍欢迎。
2.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场景为载体选取课程情境
情境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3]。在专业课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或工作场景为载体选取课程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认识职业岗位理论和技术技能要求,并主动获取工作情境中包含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3.以仿真情境、现场演练、项目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在情境训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为原则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设计工作岗位的仿真情境将理论、实践与技能串联起来。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及形式,如:仿真情境、现场演练、项目教学、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岗位工作能力的认知与训练。
4.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进行考试考核
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要实现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完善考核配套政策,试题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更有职业技能;既有重视结果的考试,更有重视过程的考试。特别是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要从针对教育结构转向针对就业结构上来,把职业资格与能力作为考试的基本准则,从而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定与检验具有浓厚的“开放式”色彩。并将学校在校内的考试考核与学生职业管理有机结合,通过学院教育阶段的考试考核动态地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检测修正,实现提高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4]
三、《保险职业素养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的设计
《保险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保险专业的必修课程,属于职业素质类课程,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具有显著意义。
(一)情境训练的目标设计
《保险职业素养》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保险职业所必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掌握从业所必需和职业素质和能力。《保险职业素养》课程以从事保险职业所需具备的素养为线索进行设计,通过保险商务礼仪、保险企业文化以及保险职业道德三大块内容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保险职业素养的构成与要求,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之后并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及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保险商务礼仪不同场景的设计,让学生掌握在不同工作场合中的商务礼仪操作规范,学会如何保持专业形象;通过保险企业文化的介绍与分享,提高学生的职业归属感,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情境模拟、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从事保险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
(二)课程情境选取
《保险职业素养》课程的情景将选取保险典型工作环境作为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不断练习、巩固,实现做中学、学中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操作规范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
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课堂教学活动。
第一,教师示范与学生演练相结合。在保险商务礼仪各类场景中,涉及到很多的动作要领与仪态规范,这就要求不仅要老师现场示范、还需要学生当场练习,以巩固所学的礼仪规范,做到知礼、懂礼、习礼、用礼。
第二,学生小组分享。在保险企业文化的授课过程中,主要采用小组分享的方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由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将查找到的典型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作为案例进行介绍,分享给其他小组同学,达到资源共享,互相借鉴。
第三,案例导入。关于保险职业道德,主要选取保险公司不同的工作场景,以保险案例作为导入,让学生首先感性地认知保险职业道德操守,然后再进一步讲解保险从业人员道德的基本理念及具体道德规范。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保险职业素养》课程是保险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操练综合型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程的授课目标,有效地引导与激励学生,并科学检验学生的职业礼仪规范与职业素质养成,本课程采用过程化考核的方式。
本课程的过程化考核项目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
1.保险职业仪态礼仪展示。该模块考核采用小组团队演示的方式,检验学生在保险职场中的各种仪态礼仪规范的展示,具体包括站姿、坐姿。行姿、蹲姿、鞠躬。在考核的过程中将全程拍摄,作为考核的佐证材料。
2.保险商务礼仪场景剧。该模块考核通过让学生演示自编自导的保险商务礼仪场景剧,考查学生在保险商务礼仪场景中的综合运用商务办公礼仪、商务拜访礼仪、商务接待礼仪的能力与娴熟程度。
3.保险企业文化小组分享。该模块考核让学生以小组分享的方式介绍典型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以课件制作作为小组分享的载体,通过学生讲解、活动组织等方式将小组的主题分享给班级的其他同学。
4.保险职业道德要点讲解。该模块考核主要了解学生对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理念及具体规范的了解程度。
(五)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课程情境训练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表现为:
1.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增强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是提升学生专业忠诚度的重要方法。保险专业很多新生是从其他专业调剂过来的,也有一部分新生把就读保险专业作为今后进入银行订单班的过渡,因此,存在普遍的专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保险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保险专业、认识保险切用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学生的专业忠诚度。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授课过程,教学活动与课程考核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有力地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分工协作能力。学生通过集体完成一工作任务、一项考核有效地凝聚了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美化学生职业形象
本课程的一个重要训练内容就是帮助学生打造专业、训练有素的职业形象。通过站姿、坐姿、行姿、蹲姿、鞠躬、握手等仪态礼仪动作的专业辅导、通过个人职业形象的专业打造,让学生学会在职场里如何保持良好的专业形象。
4.掌握各项商务礼仪规范
通过各项保险商务办公礼仪、会面礼仪、餐饮礼仪的讲解与辅导,让学生学会运用商务礼仪规范得体地处理各项保险商务事宜。
参考文献:
[1]刘春.《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情境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2]李代俊.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路径探索[J].论坛,2011(04).
[3]龚惠兰.高职院校课程情境化教学模式探――以服装专业《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1(06).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职;礼仪教师;素质;培养;提高
高职院校中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不少是从其他专业或者其他行业岗位,诸如中文、两课、营销、管理调整过来授课的,尽管他们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礼仪课程内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对礼仪内涵的研究比较肤浅,缺乏礼仪规范训练的经验,因此,礼仪的知识传授只停留在理论的表层上,没有将礼仪的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礼仪教学就自然缺乏应有的文化内涵,学生礼仪知识的习得自然有限。于是,高职礼仪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学习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爱一行,干一行”到“干一行,爱一行”,体现了教师工作平凡、伟大、辛苦和欢乐。教师,是一种信仰,是一份职业,更是一项事业。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条教鞭”教好学生,到培养学生过强过硬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职场的需求。这要求我们教师尤其是礼仪教师思考更多,做得更多。
1 发挥突出的育人能力
在礼仪教师身上,肩负着更多的教书育人和培养德才的责任。这首先要求我们的礼仪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全方位关爱学生,要成为每一位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其次,开展育人工作的时候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应该经常学习先进教育思想和育人经验入手,通过积极主动参与,使“知识为本”的旧观念更新为“素质为本”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自身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教师开展教育活动要以人为本。教师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关心弱势群体,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视为一切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地促进教师成才和促进学生成长的双重任务统一起来,真正达到育人为先,育人为重。
2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于能够灵活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教书是教师的天职,知识是教师履行教书职责的看家本领。因此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学问。
2.1 精通专业理论,本课程的教学任务的知识。
像其他课程教师一样,礼仪教师也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和知识,能够非常熟悉和讲授礼仪理论和知识,并运用专业理论于日常的教学和训练,掌握的礼仪知识应该包括个人礼仪、生活礼仪、交往礼仪、会务礼仪、办公室礼仪、求职面试礼仪、涉外礼仪等等板块内容。
2.2 掌握相关课程知识。
高职高专学校会按照要求开设一些文化素质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很多内容和礼仪教学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有内在思想强化和疏导如《艺术欣赏》、《大学生美学教育》等,有补充礼仪课程知识如《中国传统文化》、《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有辅助加强训练的礼仪课程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形体训练》、《体育》等。这些课程知识有助于礼仪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2.3 广泛地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增加知识素养,强化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务必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学科知识,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实实在在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议多涉猎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积累学科知识,提升个人内涵。
3 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
目前,高职高专礼仪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新教师是文秘专业或中文、管理类等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从校门到校门,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动手能力和教学经验相当欠缺;一是从学校或企业单位聘请的教师,行业知识丰富,岗位实践能力强,理论和实际操作之间却未能很好衔接来开展教学,从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关于教师的执教能力,我个人认为具体表现为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教法的能力,着重专业课程教学,运用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学创新。
3.1 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材,一般指的是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从大的范围来看,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辅助教学的其他材料如课件、投影片等。和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一样,礼仪教师也需要在通读教科书之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分析和把握教科书内容,以便形成教案。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教科书着重实训环节。如有选定的教科书缺少实训环节的,也要求任课的教师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突出礼仪课程的实训。如此,方能按质按量完成课程教学的授课任务。
3.2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课堂教学,就是围绕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这要求我们教师强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规范,富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加强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能力,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注意,妥当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3.3 驾驭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教法,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选择相符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法,则要求教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职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强化实践教学能力。礼仪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如个体姿态的训练、不同场合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多种礼仪板块内容的综合实训安排等,师生协作,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此外,高职的礼仪教师还应当积极参加多种培训和进修。在礼仪课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组织学生把知行、说做统一起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实际训练。这就要求我们的礼仪教师不但要懂知识,还要强技能。可以通过学校内部培训、请专家进校培训、送进企业单位挂职锻炼、送往专业项目和专门机构培训,以提高礼仪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4 强化科研工作能力
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是一个自我提高与发展的过程。它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和知识体系的完备,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理论基础。作为高职中的礼仪教师,也必须正确熟悉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摆正教学和科研的位置,探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把自己从“教书匠”培养成为“教学·科研型”的教师。
4.1 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从事教育科研是每一位高校教师份内的工作。现在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高专教师缺乏进行教育科研的意识。教师要明确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重视科研,而且联系教学实际搞科研,真正做到“教礼仪研究礼仪、研究礼仪教礼仪”,通过科研来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2 掌握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
高校的科研工作,主要是教师日常的教育工作研究、教学工作研究、实验研究、科学课题研究等等。科研工作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是否以科研的态度投入开展的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或实验、课题研究,全身心的投入,不断地调查、分析、总结和创新,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积极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整理以发表。
4.3 教师要运用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
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和开展科研工作,可鼓励和带动其他教师、优秀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和其他研究;另一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培养和提高他们思考的能力、调研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第三,把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教师指导的同时促进共同进步。
5 强身健体
强健的身体,是教师承担和做好繁重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保证。现阶段,独身子女多,伴随的家庭、社会期望过高;加之学生自我意识日益浓厚,学情日益复杂等,从而导致教师的责任和压力增大,因此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对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重要了。
坚持强身健体,树立良好形象,更能够充分地体现教师尤其是礼仪教师的榜样力量。礼仪教师矫健的身体、优雅的姿态,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再配上超强的呵护情感与亲和力,是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给学生作出很好地示范作用的。而这也正完美地诠释了“师表”的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兴国.教师礼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 金正昆.教师礼仪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3] 张楚廷.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7
[4] 马连华.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
[5] 刘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建设与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1
[6] 胡建波.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3
[7] 温希东.成为高职院校优秀教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作者简介:
李其军,男,1981年7月出生,汉族,广西浦北县人,大学讲师,现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人文教育与管理。
职场礼仪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新员工;沟通;团队;礼仪;引导
新员工作为刚走出大学校园,步入电力行业的新生力量,有一定的知识量、思想意识超前,接受新生事物快,一腔热血。如何让新员工的能力有效提升,尽快融入到企业中,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塑造好一支新员工队伍,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是企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新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在做好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等的基础上,还需结合新员工的基本特点,加以引导。
一、找准起点、摆正位置,从今开始
“完成就业不等于事业成功”,走出校园,参加工作,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亦是一个新的起点,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其目标要求,就要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员工”的角色转换;首先,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人,经验较少、能力需要锤炼,是阻碍其成长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环境的变化,和近乎毫无规律的校园生活相比,职场生活则是被众多规矩所束缚,而且交流、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也与校园生活有本质的不同;再次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很容易让这些校招新员工在初入职场时就有一种强烈的落差。引导新入职员工一定要保持好心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勤俭生活,找准起点,摆正位置。刚入职,是个新人,新人就要像新人的样子,要谦虚、多听少说、多学习请教、多做事,千万别好高骛远。作为一个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龄段,容易冲动,在遇见一些事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铸下大错,所以要引导他们应当低调做人,在碰到一些麻烦时,低调、理性地处理。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失败。
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新员工已在学校待了十多年,因此,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积极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仅仅是一个开始。这种角色转变越快、越彻底,做好工作、谋求发展的机会也就越多。
二、学会做人,学会沟通,完善自我、融入团队
培训新员工让他们了解、掌握、接受企业管理模式,认知企业理念、目标、要求,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使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完成本职工作并不断向前发展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但是,要学会做人,学会沟通,这样才能尽快融入团队中。求学期间,家长、老师帮着他们,到了单位,什么都要靠自己,“人好比是鱼,单位是水,鱼应该去适应水,而不是让水来适应鱼。”因此,要引导他们人生定位要准确,切合实际地想想自己想要什么,一步一个脚印从沟通、做人做起,从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服从上司的各项安排等等做起。如果有想法、意见或建议,应提早提出来,而且要注意提出的方式方法。
新来的员工一定首先要注意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同事中去,认识集体,了解他人,只有那样,才会更快更好地进入岗位角色,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快更清楚细致地了解到公司更多的情况和自己应做事情的内容和重点,才能认清楚自己在集体和职位中的责任和价值在哪里。做好了这一步,那么,接下来开展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的确,我们做工作也要知道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否则,就很难做好工作,至少不会那么容易那么高效地做好工作,因此“找准方向和目标才是提高效率做出成效的根本和前提”。
三、从站立坐行、外形礼仪塑造开始
站立坐行、外形礼仪,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个人的一面镜子,走入职场的新人要尽快摒弃学生的外形、喜好,完善成人的形象。《论语》说:“不知礼,无以立也。”礼是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但如今不少职场中人职场情商低,不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或言行脱节,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捉襟见肘……当然,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过度客气和礼貌,目的是为了建筑一道墙来防备他人,这样使大家心中时刻都充满猜忌。
礼仪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前景。一个懂礼貌、举止得当的人肯定会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反之,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喜欢无礼的同事,任何一个求发展的公司也不愿意招聘这样的员工,以免损坏公司的形象。
同时,文明礼貌不是你有大学学位,文明礼貌不是你有家财万贯,文明是举止,是生活方式,是对每个人的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有礼有节,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要想在所从事的领域尽快脱颖而出,有一些共同的准则是需要遵循的。就是说:塑造好一个人的外形素质就相当于拿到了一把开启事业之门的钥匙。
四、适应新环境、恰当的展示自我
新员工年龄结构基本处于80后或90后,自主意识强,个性鲜明,要在意识形态上转变观念,尽快进入角色,使其充分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使其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使其尽快地适应新形势,尽快去适应新的环境,包括新的人和新的事物,这是一个过程。一名新员工入职的初期,对工作多少会有些许害怕,因为新的环境给他很大的压力,需要通过培训来加以引导,这个过程兴许会要很长时间。如果能够在入职后给他一些帮助,让他对企业、对同事都有一个好的了解和熟悉,让他在来到新企业后能有一个平稳和舒适的过渡,那么他会很快地在新的环境中投入工作。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热情,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工作的新台阶新目标,善于学习、借鉴、运用和把握好的为人办事及工作之技巧,是不断取得进步和新成绩的保障。
同时,及时了解掌握新员工思想动向,为新员工指点工作迷津,督促新员工健康快速成长,催使新员工不断自我成长自我提高,帮助新员工找准自己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的角色定位。让我们的新员工能够更加积极、乐观、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拉动和加快新员工与公司同步快速成长的步伐。力求使其更加成熟,减少犯错误和出问题的机率,从而保证在工作上多出业绩,多作贡献。
五、正确引导、主动工作、敢于尝试,不怕批评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好这个前提,找到适合自身工作环境、所从事工作行业行为特征的思想观念和态度,我们就很难静下心来搞好工作,这是肯定的。经历越多,成长越快(这是由经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所致)。新员工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既感到兴奋、期待,同时也感到陌生、恐惧。新员工这时往往会手足无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时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一方面会打消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员工也会对工作产生怀疑。这时的员工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告诉他:他该干些什么!要主动安排员工的事情。引导新员工主动申请工作任务,因为一个被动接受任务的人做出来的工作与主动申请工作的人相比,质量是会有很大差别的。因此,要引导他们主动申请工作任务,迫使他们付出较大精力来做这些事情。面对工作,敢于尝试,勇于担当,才有可能会有突破或创新,才可能打破大家认为的“我们以前就是这样做的”这种惯性思维。当然,尝试就有错误产生,领导可能会批评,但是批评不也是一种反馈吗?所以,要适当引导他们主动工作、敢于尝试。
六、引导他们充满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品质
当人全力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时,就会更享受职业人生建设的过程,在工作中发掘到更大的乐趣,也会发现自己更有能力的一面。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部能力的过程,以及由此为自己带来的内在满足感,会让人创造一个独特的、有意义的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