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演讲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介绍演讲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介绍演讲稿范文1

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探讨一下我社设置大堂经理这一岗位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首先埋头把自己手上的工作先做完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柜台来说,如果合理使用的话,一个大堂经理能够发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那么,设置大堂经理的必要性在哪里,请让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社目前的服务状况。目前我社对外的服务终端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柜台,二是信贷客户经理,三是投资客户经理。柜台能够办理的业务最多,但是是一种被动服务,质量跟效率有待提高,特别难以满足客户咨询类的服务要求;客户经理是主动服务,但我社客户经理的素质良莠不齐,缺少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约束。大部分客户经理对助贷社业务较熟悉,对其他的产品就不是太了解了;投资经理是主动走出去,将我们的产品介绍给千家万户。然而更多地却是在想怎样把自己的绩效提高而忽视了一些其他的问题。从销售产品的角度看,这三个服务终端的服务范围可以说几乎没有交叉,但却并没有涵盖营销服务中的所有环节。相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样两个问题。其一,所有的服务都想对集中于最后的销售环节。三者的服务重点皆是在为客户办理某一项业务而忽略了为客户选择产品的过程。其二,我社还有很多的金融产品是这三种销售方式遗漏掉的。譬如大量的中间业务产品就没有一个正式的渠道对我们的客户进行营销,事实上客户的需要是永远存在的,造成这种局面并不是功能上的缺失,并不是我们的销售模式的各自为政决定的,这也说明我社的销售渠道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我社在营销和服务环节上这些缺失和空白,完全可以通过设立大堂经理这一岗位来进行针对性的弥补。通过大堂经理的工作来解决长期存在于我社的关于服务不到位,产品宣传没有专人跟进,营业厅秩序没有专人维护,客户经理同柜系不通畅的尴尬局面,我想这些问题的存在,就是设立大堂经理的最重要的原因了。行情不一样,大堂经理的性质也不完全一样,这里我认为我们不用跟其他行比较,总之大堂经理不是花架子,一旦设立,就有很多工作等着去做。因此,鉴于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大堂经理,自然成为了我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必然的选择。如何做好大堂经理?

1.我将对社周边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即客户的基本面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并依据我社现有产品特点尽量为更多地产品寻找当地的目标客户市场。产品前期的市场调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目标市场定位,其次是为产品寻找市场。而对于金融产品来说,市场定位阶段从设计时就开始了,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是针对不同情况的市场寻找目标客户。这个工作随着我社各项新业务及金融产品的出现,将会一直延续在我的工作计划里面。

2.在产品宣传中,大力拓展我社的新业务新产品。随着我社整体营销战略倾向零售业务的转移,一系列创新型个贷和理财产品的推出,使我社即赢得了市场声誉,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很多客户往往就是从报纸,宣传得到产品的相关信息慕名而来,这样,坐在大厅核心位置的大堂经理,理所当然的应该肩负起推广宣传产品的责任。一句话,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3.我将运用大堂经理相对灵活的工作方式,建立以大堂经理为中心,联系客户经理,会计柜台的一个良性互补群体。这个群体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完整的营销服务体系,以实现对客户的最优化服务。之前我曾谈到大堂经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我社在服务环节中存在着空白及薄弱环节。但这仍然是我的基础工作而已。接下来,我会仔细了解银行内部客户经理,柜台人员他们怎么做,结合我社该怎样扶助,所谓的后台为前台服务,全员面向市场,到我这里,我就要思考,作为一个大堂经理能为在一线的同事带来怎样的切实帮助?那么,简单的说,对客户经理来说我会共享我的客户资源,将高端客户,一些需要特殊服务客户全部落实到相应的客户经理人头上去。

4.接受客户的投诉与建议,及时解决问题,反馈到位。定期归纳整理客户意见,并将其报送有关领导解决。说了这么多,我对大堂经理这个岗位的最大的感觉是:它对客户的服务时无止境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堂经理应全面的熟悉各项业务,产品,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业务知识面广,能用简单而通俗的语言为客户介绍产品、业务重点或要旨,当客户来咨询信贷业务,应主动积极与其打招呼、攀谈,能让其无戒备之心,掌握其最真实的信息。不能被客户牵着鼻子走,更不可让其的一个问题将我们难倒从而影响其对我社的安全、可靠度;具有一定的社交技巧和心理学知识,善于察言观色,能了解掌握客户的心理揣摩客户的心思,迅速同客户熟悉,取得客户认同;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情况;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其实很难掌握的就是客户的心思,这个很难掌控;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勤业、有朝气、耐心、细致、周到;不怕苦不喊累;端庄大方、自信的良好个人形象、谈吐、举止气质不俗、给客户第一良好印象。“大厅制胜”是国外商业银行经验的总结,值得我们学习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