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爱情的散文诗

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文1

在接受采访前一天,闻华舰刚刚将自己的微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改编为即将开拍的数字电影剧本,历时一个月。

在微博上自称为“大叔”的他刚到不惑之年,健谈,爱笑,文学爱好者特有的艺术气息与营销者独到的精明睿智在他身上得到完美的融合。言谈中,他声音不大,但语速极快――这正如他目前的生活节奏。

2010年10月,在微博上发起的《围脖时期的爱情》的微小说迅速蹿红网络,引起社会各界广泛争议,自此,微博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中,而它的作者闻华舰也理所应当地被誉为“中国微小说之父”。在这之前,他真正的身份是闻华舰营销机构创始人,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他人生的重心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或许,闻华舰最成功的地方便在于,他以一个天才营销人的头脑,推动了微小说文化产业链的发展,于此同时,也成功地“营销”了自己。

营销达人的微博情结

微小说会这么火,这也是闻华舰所未曾预料到的。

身为黑龙江人的他学广告学出身,毕业后在报社做记者,但他感到“能力并没有被完全发挥”。于是,1999年,他在黑龙江成立了闻华舰营销策划机构,由于他颇有营销天赋,公司一直运营良好。六年前,他来到北京立业,也将公司迁移到北京。

虽然营销是他的主业,但他一直以来都痴迷于文学创作。他是以散文诗入道的传统作家,师从当今中国散文诗泰斗级人物柯蓝。他对散文诗有一种痴迷的热爱,认为它能够用最优美感伤的语句完美地呈现人的内心世界。他诗风婉约,行文细腻,柔软的文字表面总似藏着锋利的暗器,直击人性的脆弱,有作品500余篇章散见各类报、刊,有作品被收录为中学课外读物。然而在当下,爱好散文诗的只是小众群体,散文诗的发展土壤缺失,即便是写出来,也很难找到地方“发表”。

然而,网络就像一名带有奇幻色彩的魔术师,在不经意挥舞魔术棒的瞬间,奇迹般地成就了闻华舰人生的新起点。

2009年,就在新浪微博平台刚刚兴起之时,闻华舰便注册了ID,开始玩起了微博,发表一些关于营销方面的想法和案例,“有时候扯一些情感的东西”。像大多数刚玩微博的人一样,他开始为每天不断上涨的粉丝数和网友的即时互动感到沉迷不已。“这样下去很浪费时间,”他开始思索,“能不能在这短短140字内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

他开始有规律地撰写一些散文诗,自称“大叔”,将这些散文诗统一归类为“大叔念”。这些散文诗语句或优美或感伤,极富浪漫情怀,将不同的情感呈现地淋漓尽致,让很多博友感同身受,吸引了他们的疯狂评论和转发。

在与粉丝的互动中,有一位博友告诉他自己的故事,让他印象深刻。这位博友和她的丈夫都是大学教授,他们白天一起上班,在人前很恩爱,但每天晚上回到家丈夫便会对她实施家庭暴力,然而他们却一直维系着婚烟关系,甚至成为了习惯。这让闻华舰感到不能理解:在这个时代,人们接触的信息已经够多了,解决问题的平台也很多,你在坚守什么?人们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些疑惑,闻华舰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话题:围脖时期,你还相信爱情吗?

这个话题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抓住了大众的眼球,引发了空前火热的讨论。这使得闻华舰不得不重新注册了一个ID“围脖时期的爱情”,在当时新浪微博用户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短短一个多月便聚集了十几万粉丝,一跃成为草根排行榜里的前10名。在探讨的过程中,很多人通过发私信和评论的方式与闻华舰互动,告诉他在微博中的一些故事,累积了大量生动的素材。于是,闻华舰开始萌生了创作微博小说的念头。

这是一个崭新的尝试。

“一位朋友给我讲了他和一位明星的一次爱情故事,我就以此为小说的主线,并将每天发生的热点融入到里面,随时可能将网友的想法和故事加进去。虽然整体是一个长篇小说,但单独的段子拿出来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文学评论家称此为“开放性写作”。闻华舰感到了和过去的文学创作过程大相径庭。“过去写起来很枯燥,采过风,整理完资料,就闷头在家写了,比较无聊。但这次我坐在咖啡厅跟人聊天的时候都可以写,微博里也随时都有新鲜的素材提供给我,写起来很愉快,一起互动的过程很开心。”

《围脖时期的爱情》迅速走红网络,引发了网友的疯狂转发和评论,一时间火爆如潮。而闻华舰也形容自己那段时间如同“长进了微博里”。

然而,对于微小说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并不是没有异样的声音。一些来自出版界和文学界的专家认为,“微小说是个伪命题,也就是在网上玩一玩,属于“见光死”的事物,没有发展空间和土壤。”

就在类似的异议声不绝于耳之时,机会悄然而至。2010年的一次书会期间,前后有15家左右的外地出版商找闻华舰联系出版的事情。最终,《围脖时期的爱情》顺利出版,“见光”,不但没有“死”,而且迅速爬升到诸如北京图书大厦,新华书店等大型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引发近千家媒体纷纷报道,用事实给了那些反对声音一记强有力的反击。

“微小说之父”的责任

随着大众对《围脖时期的爱情》的火热追捧,“闻华舰”这个名字在大众眼中不再沉寂,他被称为中国微博小说第一人、中国微小说之父。由于看准了微小说发展的广阔前景,社会各界的种种邀约纷然而至。“忙”,已经成为了闻华舰生活中的主旋律。

最初,这种快节奏的频率闻华舰显然不能适应。他将营销公司的工作交给了其他工作人员,自己几乎大部分时间用来打理微小说方面的事情。

由于微小说是新兴事物,为了使其他人在写作的时候少走弯路,闻华舰一边写作一边摸索,总结了微小说的写作规范,他所创作的微小说也被众多网友所模仿。在由他担任评委,由新浪微博举行的第一届微小说大赛中,总共收录了多达23万篇微小说,刷新了历年来文学类大赛报名额的历史记录。第二届更有150万篇作品前来参赛。有业内人士评论,这与闻华舰的推动密不可分。此外,他还成立了微小说群,吸收了27000多名作者,给他们创作上的指导,举办小型比赛,并联系媒体使他们的作品有发表的机会,以此推动微小说的发展。

对于闻华舰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人生。

“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白天是做营销,包括我去大学讲课都是讲营销广告学一类的,张嘴闭嘴都是生意上的事,但那不是我最喜欢的状态。现在我是以文学为主,营销方面的事情我都交给徒弟,能做就做,不做也OK,我觉得赚钱已经不是我真正的目的了。”他弹了弹烟灰,笑容轻松。

采访中,他常跟记者提到“顿悟”一词。在某种意义上,微博及微小说也使他“顿悟”,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更加看重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这是金钱所不能给他带来的充实感。他不但关注微小说,而且也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2011年初,闻华舰率先提出了“微商”的概念,将微小企业经营者以及利用微博从事商业活动者称为微商,并组建网络微商学院,成为首位微商教练、督导师。

“提出微商的概念,是想要引导管理部门和工商部门来关注这个群体,并建立一个微商之间互助的体制,同时我也积极帮他们联系银行方面,现在有的银行已经专门设立了小微企业项目,这虽然对我个人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觉得对我来说蛮有成就感的。”

也有朋友不理解:以你的才华在微博上做营销,应该会非常成功,可是你把精力都用来推动微小说的发展了,值吗?

“我觉得很值。一个人一定要有责任感,我既然惹了这个‘祸’,就要负责到底。你提出概念了,写作规范了,你不玩了,那怎么行,我就想到散文诗灭亡的感觉。那是因为玩的人都自娱自乐,出口太少了,那我就想开疆扩土吧。”

延续微小说产业链

除了报纸,网站的宣传之外,微小说要想版权有所延续,影视作品无疑是一个好的转化形式。而最近,闻华舰又华丽转身为编剧。

《围脖时期的爱情》走红之后,得到了电影市场的青睐。然而,微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有很大的难度,如果不是对作品的认知足够深刻,很难呈现艺术本身要表达的东西。于是,各大剧组的导演纷纷找到他本人,请他改编剧本,其中包括即将开拍的数字电影、中影集团的胶片电影、还有网络电视剧与电视剧等。其中,来自大连的一个年轻导演近一个月来每天住在闻华舰的家里,直到剧本完成才离开。

“那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团队,我也很感动。但是从来没写过剧本,好像别人逼着你交作业,你却不知道怎么下手,压力特别大,近一个月来每天熬到凌晨四五点钟才睡觉,白天还要见朋友、媒体,还有处理公司的事情。”几近完美的剧本是对辛苦付出最珍贵的回报。当历时一个月的剧本新鲜出炉后,导演连呼“写得太棒了”!

“我在考虑微小说转化为电影的时候还是跟真正做艺术的人还是有区别的,他们考虑的更多的可能是商品的艺术性,我同时要考虑商业价值。”

作为推动整个微小说文化发展的领军人,闻华舰希望能够将微小说文化产业链做长。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他希望与各地政府的文化产业园合作,自己就像是一个内容商,手上有大量的微小说的版权和。

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文2

那年,硬件可与电影明星媲美的枫分到我们这所偏僻的乡办中学,自然引人注目。学校也随之亮了许多。

晨跑的枫是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那白嫩的肌肤,婀娜的腰身,圆滚滚的臀儿,秀美的黑发,再配上红润的脸蛋,就着实比那舒服的被窝更加诱人。晨跑的队伍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日渐壮大。下午放了学,若是好天气,枫总爱到球场和我们一起大大咧咧的打上好一阵子篮球。那些,快要成为活标本的“老头”也便生龙活虎了起来。惹得“读通学”的老师迟迟没能回家。为此,他们也没少挨婆娘的一顿顿臭骂。但第二天却依然如故。外单位的小伙子也争相前来申报“验收”。学校竟奇迹般出现了一片春的生机。

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如此众多的申报“表”中,被她盖上吻印验收达标的居然会是我。

那时,我俩常跟学生一样盼着星期五快点到来。只有星期五晚上,那热闹了一周而突然寂静下来的校园,才归我和枫两个外乡人所有。月光,把蛋青色的柔辉,轻轻洒在谧的校园。我和枫便披一身月色到操场散步。我们谈大山、大海、普希金、贝多芬,更多的是谈我们的明天。世界仿佛只剩下我俩,时间也好像停止了千古不变的流逝。从此,我们便有了小说、电视中那刻骨铭心的爱情。我们享受着爱情能颠倒众生的全部的快乐。

那段时光,因有枫的陪伴,我的写作出奇的顺手,相继在《中国校园文学》、《湖南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每每收到样刊,枫总比我还高兴。记得那时,我曾为枫写了一首题为《枫红如火》的散文诗发表在《株洲日报》上,手奉样报的枫脸更加灿烂如花。

时光如水,不知什么时候,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关于枫的传言:说她在读书时就如何如何的风流,要不这么标致的女孩怎会分到这偏僻的学校来……一时间,校园沸沸扬扬的。

那些日子,我不得不对自己重新作了一次评估,硬件软件均优于我的男孩多的是,难怪我能轻易被验收过关。我似乎受到了莫大的侮辱。这使我痛苦而又矛盾,年轻气盛的我牺牲了爱情,选择了所谓的人格自尊。

随后,我便有意无意地躲避她疏远她冷淡她……她那蓄满两潭清泉的眸子枯萎成了两枚憔悴的红枫,她的笑靥也随之褪成了一片暗淡的日子。

第二学年,枫申请到一人一校的村小任教,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她了。也不可能见到她了。就在那学期开学不久的一天,听到了她在村小与流氓搏斗宁死不屈惨遭杀害的消息。当时,我的心像刀割一般疼痛。只有我知道,她的调离与仙去也许只是因为我。

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文3

写一首流行歌曲不外于两种途径:一是依照写好的歌词谱曲,二是依照已有的曲子填词;这两种方法现在都经常使用。对于许多音乐基础不足的朋友而言,作词(或填词)相对容易一些。然而,要想写一首内容好、好唱又好听的流行歌词却也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行。许多热心而有才华的朋友将他们的歌词作品向我们投稿。可遗憾的是,我们发现其中的大部分要么是语言表达的功力还不够,要么虽然写得不错却很难谱上曲子来唱。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这些朋友没有掌握创作歌词的方法和技巧,空有才华,却难以充分发挥。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出一首好的歌词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歌词不等于诗歌。

很多朋友寄来的作品,其实只是一首现代诗,而不是歌词。有些朋友也曾问过:究竟诗和歌词有什么不同?是啊,要想写一首好的歌词,我个人认为第一时间就要分清这二者的区别。

现代诗歌与流行歌词确实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从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格律的限制,形式和内容都更自由。从本质上讲,歌词也具有诗所具有的艺术特质、表现技法和情感特征,但它和诗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歌词为了能够配上曲子唱,在结构、语言、韵律等方面要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它又反过来制约和影响着旋律。所以,流行歌词相对于现代诗歌而言,自由度要小很多,不能随心所欲,海阔天空地写。而且语言要求通俗易懂,尽量避免谐音产生“畸意”;比如,在心里老是唱成“你知道我在等你妈(原词是‘吗’)”,那种感觉要多别扭有多别扭。本来一首很好的歌,却因为一个糟糕的谐音而“毁”了。

话又说回来,流行歌词与现代诗歌同出一源,所以写好诗歌是创作流行歌词的基础。诗歌创作的经验也能给歌词创作以很大的帮助,其中最显着的就是成功诗歌的创作能使一个人的文笔更精练、更准确、更富表现力,这些对歌词创作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有三:语言精练且更富有韵律,表现手法更有力度,结构更严谨。诗歌在相对较小的篇幅内要想有动人的表现力,不做到这三点是不行的,歌词也一样。有一些朋友的作品几乎像写散文诗一样自由,尽管能传神地表现内在的情感,但语言拖沓重复,甚至节奏和音韵都不整齐,这样的歌词作品即使内容非常好,很感人,也很难变成一首歌。

可以说,歌词创作:第一忌,语言不精练、不优美;第二忌,节奏和音韵不合;第三忌,语言深奥晦涩或单纯说教;第四忌,结构混乱;第五忌,平平淡淡没有;第六忌,有破坏没建设的糟糕的谐音。

下面,我们先来详细探讨一下怎样创作出好的歌词。

第一,要能够感动自己,更要能够激起他人的共鸣。

一定要用全部的情感去锤炼一首歌词,把自己生活中最受触动的故事和情感融会在一起,用最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表达,以严谨的结构层层铺垫,直到。要写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不仅仅要在一种充满燥动的情绪中去写作,更要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再次被它打动。如果能做到这一步,你就已迈出了成功最关键的一步。但这一步也是最难的,要看你的文笔和才情是否到家。

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文4

【关键词】拉威尔;艺术歌曲;《自然界的故事》;旋律特征

法国艺术歌曲是欧洲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欧洲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形成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期,精巧、细致、含蓄是法国艺术歌曲的主要风格特征。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是这一时期法国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拉威尔将艺术歌曲创作贯穿其一生,但数量不多,仅39首,然而每首都成就了他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自然界的故事》是他创作生涯中期亦是其创作成熟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采用法国作家列那尔的散文诗集《自然界的故事》中《孔雀》、《蟋蟀》、《天鹅》、《翠鸟》、《珠鸡》五首散文诗作为其歌词的组成内容,在风格统一、意境相投的前提下,将音乐与文学高度融合,形成了音乐风格清新典雅、音乐结构简洁凝练、歌唱旋律细腻生动、伴奏织体丰富形象等特点。并结合法语特殊的语音特点,赋予歌曲在演唱方面独特的个性。

旋律①是艺术歌曲思想内容表达的主要组成部分。拉威尔曾说:“在一切有生命的音乐中,都有一个含蓄的旋律轮廓。”②由此可见歌曲旋律的写作在拉威尔的艺术歌曲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文本从旋律的角度对《自然界的故事》进行研究,对拉威尔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歌曲进行剖析,从中获得一些有益于艺术实践的认识。

一、《自然界的故事》旋律音调特征

通过对艺术歌曲《自然界的故事》的谱面观察,笔者从其音型排列及音符高低走向等方面发现:《自然界的故事》的歌唱旋律句法的长短组合及音符高低形态是不对称、不连贯的。笔者通过实际演唱和参考聆听法国女中音歌唱家娜塔莉.斯图兹曼③关于《自然界的故事》的演唱音像资料发现:《自然界的故事》的音调以朗诵式或宣叙性④的小幅度的旋律走向和律动委婉的起伏旋律为主,而产生这种旋律特征,主要是来源于诗句本身语调及语句长短的特点。

艺术歌曲《自然界的故事》中人声旋律最高音到小字二组的f,其余大部分旋律集中在中低音区。其旋律特征如下:

1、同音反复与级进旋律

在《自然界的故事》中有大量在同一音上维持数小节的吟诵式的同音反复旋律以及上下级进的旋律。(见谱例1、2、3、4)。

歌词大意:“在那宁静的原野里,杨树根根挺拔仿佛空中手指,直直指向那月亮”。通过中低声区同音反复为主的绕唱式旋律,表现宁静原野静谧深远的意境。

歌词大意:“但它永远也抓不住一片白云”。通过中低音区的同音反复和级进下行旋律,表现失望沮丧之情。

歌词大意:“我相信它绝不是因我而被惊跑”。通过中低音区的同音反复与级进上行的旋律表现微妙细腻的心理活动。

歌词大意:“但它回来后,更是爱闹事和吵架”。通过中低音区的同音反复和级进上行的旋律强调珠鸡咄咄逼人的神态。

以上旋律特征,使歌曲的演唱旋律的音调更加接近法语的语音语调。这种以平实的语音语调组成的旋律,给人以朴素、真诚的特点并充满含蓄、内敛的性格。

2、起伏的跳进旋律

《自然界的故事》中也存在许多跳进为主的委婉的起伏旋律,有时也伴随一些毫无预备的跳进音程,以此点缀、烘托音乐氛围。(见谱例5、6、7)

歌词大意:“爱情使它们颜色更绚丽”,通过波浪式上下行跳进,描写孔雀羽毛绚丽的色彩,其旋律优美流畅、委婉动听展现孔雀美丽的外形。

歌词大意:“正在炫耀着的雌火鸡”。六度下行跳进配合三度上下行波浪式跳进,以切分式的节奏表达自信得意的炫耀之意。

歌词大意:“它疲惫地捕捉虚幻倒影”,两处通过四度和七度下行跳进,并都以八分音符配合十六分音符,形成音调下滑的效果,并运用此尖锐的音响效果,将讽刺之意笼罩于描写天鹅扑云时的动态旋律上。

3、交替的长短旋律

在旋律句法长度上,《自然界的故事》的旋律呈现出片段式、不对称、不连贯的长短句交替的特点。主要是因为拉威尔的歌曲的旋律是根据列那尔原诗句长短节律来创作的,这种统一使诗与乐更加融合,并使歌曲情绪与原诗情绪更加贴合,也使演唱者的情感表达更直接并更富有诗意。并且原诗长短句之间的断句运用于音乐中以休止符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停顿能给人更多的思考空间,且长短句交替使旋律更具新鲜感,更加吸引人,并增强表现力,使音乐情节起伏感更强。(见谱例8、9、10、11)

从以上谱例中可以看出,短句大多是用来介绍一种状态或瞬间动作,并不加入过多的思想情感,而长句在歌词与旋律是上则带有浓厚的思想感情。这种组合形式,令歌曲的情节发展更具有弹性,更引人入胜,给听众更多思考的空间。

以上三种旋律特点及旋律组合形式,使《自然界的故事》在遵循诗词原本节律的基础上显得更丰富、更生动、更具情景性。

二、《自然界的故事》旋律句法特征

下面分别对《自然界的故事》中五首作品的歌唱旋律句法进行具体分析:

1、《孔雀》

其旋律主要特点:以相隔较小的音程的绕唱式的旋律为主,如第八小节,歌词大意:“今天他肯定会要举行婚礼”,其旋律音调起伏与该句法语语音的音调高低相近,如:此句中“marier”、“surement”是这句诗词中两个多音节的词,其重音在最后的音节“ier”和“ment”上,在法语语音中重读音节的语调为了达到强调的效果相对比弱音音节语调稍偏高一些,因此该旋律两个重音音节处于相对高的旋律音g1和a1 上,这不仅起到了强调词意的作用还使旋律更贴合法语的语音语调,使歌曲更流畅自然。

按照歌唱旋律的句法长短规律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见表1)

2、《蟋蟀》

全曲句法形成短长短长的交替结构,并且多运用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到营造出一种咄咄逼人、紧张不安的气氛,如第七小节的短句,歌词大意:“这时候”,与第10-13小节的长句, 歌词大意:“从外面归来后不再流浪它在精心地修复这凌乱的家园”,以级进为主的方式上下行长短相绕 ,短句:“这时候”与长句之间的停顿正好给人一种欲言又止,警惕窥探的感觉,使故事气氛更加扣人心弦,体现出蟋蟀那惶恐不安蹑手蹑脚的状态。按照此曲旋律句法长短的规律,全曲可分为两部分。(见表2)

3、《天鹅》

全曲可根据旋律线条及音符排列组合的舒张程度分成舒展-紧张-舒展的三个部分。如第二小节,歌词大意:“它在池塘中滑行”,在速度术语(lent)慢的速度提示下,以均匀平稳的速度伴随八分音符为主的旋律展现出天鹅舒展优雅的游弋姿态,第6小节,歌词大意:“那升腾的絮状般白云飘着在那水中消失”,音符时值缩短为十六分音符,旋律变得急促,展现出云彩转瞬即逝的瞬间动态。按照此曲旋律舒张的特点,可分为三个部分。(见表3)

4、《翠鸟》

全曲以同音反复构成短小的乐句为主,如第16小节, 歌词大意:“自信的翠鸟它把我错当成大树”,音符时值多为十六分音符其节奏多运用三连音,配合速度(on re peut plus lent)很慢,展现出有律动且柔和的旋律效果。全曲旋律句法分布如下:(见表4)

5、《珠鸡》

全曲按照旋律句法长短规律可分成两部分(见表10),第一部分以短长交替的句法为主,如第14小节的短句,歌词大意:“然后它低下头”和第16-17小节长句,歌词大意:“用它那两条细腿飞快地向前奔跑它用嘴啄去,突然袭击”;第二部分以长句为主,且全曲除运用同音反复与级进音型外还多运用三、四度跳进,以达到无规则起伏的旋律状态,如第31-32小节,歌词大意:“它以为别人总是在嘲笑它的驼背”,其上下起伏的旋律线条此刻画出珠鸡寻衅滋事的疯癫状态。

通过对拉威尔《自然界的故事》旋律探析,拉威尔通过同音反复与级进旋律、起伏的跳进旋律、交替的长短旋律特点及旋律组合形式,增加了作品丰富性、生动性以及情景性。同时拉威尔在创作上充分考虑了诗歌节律断句,旋律起伏多参照法语语音语调,以同音反复和级进为主偶尔插入优美起伏跳进和无规则的跳进。在节奏上多运用三连音、五连音等节奏型,打破规整节奏,以加强歌唱语气,表现情绪。这些说明拉威尔在旋律上不墨守陈规,追求新的探索,并想从长期的固定规则中解脱出来。

注释:

①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

②引自戴娱《精巧的瑞士钟表匠――拉威尔的音乐创作特征》《大舞台》2011年9期

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文5

关键词:岩井俊二 《情书》 小说 电影 回忆

岩井俊二,一位在青春里回忆和思考的作家、导演,被定义为“歌咏青春的映象诗人”,[1]以唯美主义风格刻画自己的文字和图像,创作“文学”和“电影”的“岩井美学”。作为在香港影艺电影院连放半年之久的《情书》是岩井俊二创新性创作的展现――在一连串回忆的网状结构中再现了自己对爱情、青春和生命的曲折绵长且难以言说的心意。

三人结构(博子―男树―女树)在过去和现在均靠“回忆”(书信)重构记忆,“复活”那一段初恋往事。整个故事安排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渡边博子对男树的难以忘怀;暗线是女树对男树的点滴回忆。以记忆展开辐射,网结记忆、时间、爱与生命。以“记忆”为重点交叉建构,是依靠记忆生存的故事――“时间、爱情、死亡都是通过记忆得以实现”。[2]而小说和电影均以其特别的表现手法将这份微凉静谧的感情演绎而成为独特的美学。

一、 小说《情书》中“回忆”的叙事方法

小说《情书》有其惯有的风格――简洁文风、短段落和语句,用淡淡的笔墨叙事。而作为文本,小说具有以下三种叙事方式:一是直白呈现,点明“发生的时刻在于过去”,告诉读者“这是一段回忆”;二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明过去时;三则是把故事置身在博子和女树的书信中,任由读者自我构图,尽可能把自身的经历或者年少的幻想投射其中。

另一方面,文字在叙事时有着独特的方式:

首先,文字可直陈人物内心的“天人交战”(女树在接到博子书信之时的犹豫、怀疑和释然),叙说人物心声,引导读者去体悟主题。同时随着人物心声的展现,读者步步接近人物的“真我”,进行“角色代入”。其次,在小说中作者花了不少笔墨去记叙博子和男树的过去,把故事背景“袒露”便于主题的引出。尤为重要的是其中人物情绪的刻画,不比电影,文字可以细致地描绘出人物内心的起伏和挣扎。除此之外,岩井俊二还将电影中的镜头语言叙述引入到小说的创作中,小说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因而,日本女作家北川悦吏子在看完《情书》小说后致信岩井俊二,称赞“你的小说没有输给你的电影”。[3]

文本中手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展现回忆的青春情结与死亡的超脱:书信表面上看是博子和女树的交流,实则是男树和女树在逝去的回忆中演绎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4]故事的最后,女树摆脱了死亡的阴影,博子完成了自己的蜕变,迈出了新的一步。另一方面,虽然情节一直围绕着生死展开,但与众不同的是它并未刻意去展示死亡的残酷和恐怖,而是将这种悲情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有一份“哀而不伤的诗意”。[5]

二、 电影《情书》中“回忆”的叙事方法

岩井俊二的电影“岩井美学”以绘画构思作品,画面含义深邃,以“映像的记忆”、“音乐的记忆”来“寻找失落的时间”。而其“回忆”的叙事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是交叉蒙太奇技术的运用,正式打开记忆的缺口;第二是将文字影像化,以营造出唯美的画面;最后则是用同一个演员来展示时空的交叉,而模糊时间的界限。

岩井俊二通过干净柔和的镜头叙述着一段平淡从容下千转百回的爱恋,将日本民族独特的“物哀”、“幽玄”观念细细渗透出来,“赋予了该片浓厚的禅意”。[6]影片运用交叉蒙太奇的技术,巧妙地将过去时和现在时交混在一起――过去由现在调动,现在又与过去呼应。在交错中表达着创作者的体悟――“记忆抵住了岁月弭灭性的力量……多亏了记忆,往事才能稳固地流传至今,而将来似乎是预演的现在,它跟往事联结成一条线……”(德・谢・利哈乔夫)。电影中现实与梦境来回切换,众多的短镜头快节奏地组接在一起,在这半醒之际叩开了记忆之门,镜头快速向后拉呈现出初中教室来重现历史。导演启用同一个演员来饰演博子和女树,将故事叙事中的过去和现在模糊处理。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另一种镜像关系,把男树“阴差阳错”的感情转移“嫁祸”到被镜像蒙骗的观众身上,增加叙事的感染价值。

使用电影媒介,可将文字影像化,“像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小诗,以含蓄优美、哀而不伤的笔调,抒写了一部极具东方文艺气质的回忆录”。[4]电影开头以博子的一袭黑衣和白雪对比,以长镜头构造了一个雪国中的山村,以水墨画营造了一个诗意的构图。同时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悸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生死的差异以及由于和生死相隔产生的悲伤情绪”[5]。岩井俊二利用自然景物将人物内心外化,形成天然的视觉美感。

电影在叙事的方式上有着独特的魅力:

油画学毕业的岩井俊二以色彩来最大化地凸现画面意象,“用喜欢的色彩表现在电影中”[1]:漫天白雪的北方,冬季黑色的树木,穿黑色衣物的人,营造一种纯洁的美。黑色与白色的搭配给人一种单纯而鲜明的美感,在清雅淡远的意境中烘托出浓浓的感触。而长长街道上红色的邮箱、红钻砌成的房屋、灯光映照的房间,这些暖色显现着柔和的怀旧气息和美好“期待”的影子。

“电影世界始终拥有一种音乐,这种音乐从气氛上替电影世界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幅度,它不断地丰富电影世界,解释这个世界。”[6]舒缓的钢琴曲是整部影片的主角,造成流动的叙事节奏,作为“一种心理对称介入”,[7]带着浪漫和抒情的风格将故事和情感娓娓道来。不只是提供一种帮助观众理解影片画面的独特涵义,同时也力图“给观众带来完整与独立的印象”,[7]让观众自己去解释画面。

岩井俊二善于以青春的黯淡絮语来包裹往昔的青涩,以精美而恬静的电影画面令观众折服,使其感受到一种唯美性。“唯美主义风格可看做是岩井电影的主基调”,将美术运用到镜头语言、画面组织和色调搭配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散文诗般的戏剧美感和温情:那些少年的焦虑和负重在时光的过滤后留给人的是不甚唏嘘的体验――正因为时光的不可倒流和无法随时提取,生命中的情感才倍感珍贵。日本影片中保留着一种轻淡质朴的美,形成一种“清纯而朦胧的艺术美感”,[7]如同一杯清茶。这样一个建立在“如果”基础上的故事,拍摄的目的“并不只是让观众感动,更重要的是去想象、思考”。[7]

三、 结语

从小说和电影的不同叙事技巧和方式对岩井俊二的《情书》进行“记忆”叙事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其他相似的文本和电影的分析,领悟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不同魅力,从而找到分析跨媒介艺术作品的新颖的角度,扩展视野。

参考文献

[1] 苏静,江江.嗨,岩井俊二[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

[2] 武晓燕.记忆建构的情书――论岩井俊二《情书》中的“记忆”情结[J].电影评介,2009(20).

[3] (日)岩井俊二.情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 汪洪梅.冬日里洒落的温情――电影《情书》的主题再浅析[J].电影评介,2010(2).

[5] 尹乐.岩井俊二青春题材电影的影像特质[J].艺苑,2010(4).

关于爱情的散文诗范文6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通用范文   《飞鸟集》是印度诗圣、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的一部哲理小诗的诗集,这部诗集包括了300余首清丽的小诗。

  白昼、黑夜、海洋、自由和和平,都在泰戈尔的笔下二和为一,短小的诗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

  阅读此书,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清新、亮丽……

  泰戈尔这本书里的散文诗,宁静恬远,充满了哲学的韵味,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的善与恶,更让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而着本书,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一颗璀璨的宝石!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通用范文   中国人注重佛教,讲究的是“出世”,超然物外,脱离凡尘,而在泰戈尔眼里,重的是“入世”,他本可以安享人生,钱,势皆有,可他却入了这“浊世”,用笔渡尽这世间苦难之人。

  “你莞尔微笑,对我默默无言;可我觉得,我为此情此景,已等待得很长久了。”泰戈尔生于孟加拉地主家庭,是当时孟加拉知识中心之一,可以说泰戈尔家族当时在思想和经济上与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他没有作为一个“施予者”,“一个慈善家”,而是与人民站在一起,同殖民主义搏斗,这意味着他所拥有的金钱,地位都有可能失去,但他不在乎,因为他知道,一直以来他所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命运。于是他说“神啊,我感谢你,我压根不是权力的轮子,而是与那些被碾得粉碎的凡人在一起。”

  “黑夜亲吻逐渐逝去的白昼,在他耳边低语;‘我是死亡,是你的母亲,我要给予你新生。’”他反对极端派的暴力,也反对稳健派的妥协,群众们不同意,烧“英国货”,骂英国人,泰戈尔认为这是破坏,愤然退出,后结识了甘地,他们的友谊让他发现了一条崭新的路,他爱恨分明,访问了许多国家,在人们矛盾日益尖锐时,他大力宣传爱,对人性有无限的信心,根深蒂固的乐观主义“不要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否则你会因为错过繁星而黯然神伤。”他的话语如柔风细雨般拂过人们心里的伤痛,他轻声低语着;“亲爱的,黑夜会带来曙光,苦难会迎来希望。”

  印度有一种思想叫做“梵”,意思是“你就是它”,即我与非我,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这便是泰戈尔思想的源头吧,他把重点放在“人”的方面,宽容谅解他人,持友善之心,这些都反映在《飞鸟集》中,他生于一八六一,死于一九四一,这八十年的动荡纷争,思想的融合碰撞,全都给作品打上了独特的烙印。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

  关于《飞鸟集》读后感通用范文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光明如一个祼体的孩子,快快活活地在绿叶当中游戏,它不知道人是会欺诈的。”

  “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奏出忧郁的乐声。”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这些美丽的诗句与格言广为人知,是一个圣人,一个世界级纯粹的诗人,一个被现代许多诗人称之为“孩子天使”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他的眼睛能看到一切事物的意义,他的诗中你只有感到和平,感到安慰。他是世界的良心——诗人对生命具有博大的同情和纯洁的爱,泰戈尔的《飞鸟集》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庄严与美丽,人性的纯美和善良。

  泰戈尔与里尔克,是我最喜欢的两位伟大诗人。“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不管何时读到泰戈尔的《飞鸟集》,总被诗人高尚的美德,伟大的人性中的美好动人而感染,由325篇英文组成的格言诗句,简短美妙的诗句仿佛林间的风声,轻柔地抚过你的身心……多少年过去,书页发黄,泰戈尔的诗蕴涵了世界无穷的奥妙。

  《飞鸟集》是泰戈尔选自1899年的《微思集》中的小诗,原作大部分是具有寓言性的哲理诗,泰戈尔从中选择了一些短小精悍的译成英文。另一部分诗是泰戈尔的即兴之作,结成英文诗集《飞鸟集》于1916年出版。泰戈尔从日本“徘句”句得到灵感,精短格言小诗成了世界经典,它融合了印度梵的精髓,完美地将自然与人性结合在一起。

  如果说《新月集》是孩子的世界,《飞鸟集》则是青年的思想,写作时诗人心灵也经常陷入苦闷与烦躁,他经常扪心自问,诗人的活动有什么意义呢?凭想象涂抹几句诗就能显示人的崇高伟大了吗,国家贫穷落后,人们愚味无知,祖国与我向何处去。人生扑面而来的主题——孤独、恐惧、爱情、死亡、爱、上帝、创造……短诗集中表达了诗人终生关注的精神问题。思想碎片在精神暗流上构成特殊的有机整体,阅读《飞鸟集》,我们无疑是在寻找一位先知的指点,也是自身思想不断淬砺的过程,思索越深表达越直接。

  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饱受恐惧感的折磨,恐惧失业,恐惧将来,我们想要的又太多太急切,家庭,生活彼此谴责与抱怨的太多,谴责周围事物的必然结果是变成犬儒主义,绝望无助。当我们最后向命运低头,认为自己是环境的牺牲品,屈服于所谓的宿命论带来的厄运时,我们就丢弃了希望,抛却了理想,习惯天听由命,选择停滞不前。读《飞鸟集》,感受伟大诗人童真博爱的心灵,“爱就是充实了生命,正如盛满酒的酒杯。”与世无争,却不失进取,守候,奉献却不求回应。

  在人们心灵深处,没有比渴望理解更强烈的需要了——希望他人聆听、尊重、重视自己的声音,希望能影响到他人。敞开心灵并不容全家人,大多数人情绪容易受左右,《飞鸟集》可以净化心灵,成为自然之子,与草木共呼吸,诗歌是我们内心力量的源泉,“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肉体消亡了,灵魂还将前行,看淡生死,无悔人生,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无限的事业,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找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和定位。不避世,不夸张,不怯懦,才是对生命真实的爱与追求。

  现实的冲突与分歧只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价值观、动机与目标也不尽相同,有时是完全对抗的,消融对抗,巧妙地将身心达到平衡是印度哲学中重要的部分,也是《飞鸟集》中鲜明特征,它辩证思维,把生命的哲理完美地表达,得到就是失去,荣耀不如沉寂,真理是宇宙的秘密及前进的动力,一如诗人所说:“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把它浩瀚的面具揭下了。”欲求真,便得真,探索真理的艺术道路永无止境。

  我每天读泰戈尔的诗,读他一行诗,可以把世上一切的烦恼都忘了。有人说,在诗的王国印度长大的诗人泰戈尔,他的家庭是印度的望族,来往的朋友与长辈都是印度有名的哲学家、诗人,泰戈尔的父亲也是当时一位天才,在优越环境中长成的伟大诗才受了不少灌溉,诗人的人格有着超越生死的包容及同情,《飞鸟集》是泰戈尔自然发芽,生枝,开花结果的艺术精品。

  寄寓在我们灵魂深处的泰戈尔,他的作品与我们对应的是内心,是我们任何一个人,一个正在读他的人,任何一个有爱的精灵;你就是自己,就是一直在寻找又一直失落过的自己;你就是永恒,是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尔用内在的深刻的情绪,用音乐一般的词句,把永恒的美好写出来给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