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二写景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二写景作文范文1
一、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
作文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是一种内心要求,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过程。只有认真体验生活,才能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很多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积极性不高,原因是没有很好地体验生活,学生自然不喜欢作文,觉得作文没意思。要转变这种局面,就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作文、认同作文、喜欢作文。
二、让学生多阅读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于写作非常重要。学生读什么好呢?当然是好文章,尤其是名篇。首先是课文,它们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学习,首先必须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开辟第二课堂,向课外阅读阵地延伸,得益于课外。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学习的积累,要记下书里的好词佳句。最好是备一个小本子,随身携带,随时随地摘录和学习语言。同时,还要贵在一个“积”字,持之以恒。正所谓:“涓涓清泉,汇成江河。”只有天天学语文,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为写出好的文章奠定基础。
三、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针对学生作文胡编乱造、严重脱离实际的情况,我们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要他们当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部活书”,做到对生活“静观默察,烂熟于心”。把观察得来的材料写在日记中,通过日记达到如下目标:解决学生作文中空洞无物的问题,把作文和生活衔接起来。找到作文的“源头活水”。通过日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叙述具体,描写生动细腻。初一着重于记叙文写作;初二侧重于说明文、议论文训练;初三进行综合训练,培养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的能力。
四、传授学生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初二写景作文范文2
良好的作文素质,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应该是符合规律的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那么要对作文分阶段训练,应注意哪两点呢?我想,这两点因素是需要考虑的。一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二是,要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规律。把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有针对性的设计作文训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依据以上两点认识,作文分阶段训练设计如下。
初一阶段:积累,写真。即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与生活体验,同时树立“我手写我心”的意识。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思维、情感认识都还比较简单。作文往往是语言简单到苍白,内容甚至可以说是空洞。而这主要原因语言和生活体验的匮乏。此阶段设计作文训练不可操之过急,应从注重培养兴趣,积累语言、生活体验入手,“九尺高台,起于垒土”。文题不可空泛,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例如:《我被老师提问了》《一堂难忘的_____课》《校园一景》等。学生广收博采,移情化性,培本丰源,为后续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二阶段:生动,细致。随着年龄增长、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文题清楚完整地叙事,但往往是叙事清楚而不生动,完整而无细节。例如:人物描写仅局限在直接描写,而不会通过侧面烘托、人物对比等技巧来表现。此阶段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运用扩写练习,给学生一个概括性的句子主干,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联想来扩写。教师在指导、修改、评语中有意识地突出生动、细节的表现。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就会形成一种潜在的意识,不再需要老师提醒。此阶段的文题应如《班主任笑了》《校园里的紫藤花开了》等等。
初三阶段:情感,思悟。情思是文章的灵魂。叶老曾经说过:凡是出色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作者情感的最贴切的符号。这一学段,学生在作文中表现为构思能力增强,语汇较前两学段更丰富,文章常常在平淡中闪现精彩的一笔。同时,具备了从本质上认识事物的能力,追求写些较深刻的东西来表现自己。文题应避免儿童般的稚嫩,如《心中的风景》《阳光照进我心里》等等。教师需主动介入学生的世界,引导学生学会为生活感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善于从身边的生活小事、自然景物中思悟其深远的意义。
初二写景作文范文3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笔者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 “眼睛”、“粉笔”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笔者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就表现出来。根据他们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特点,笔者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也和时事紧密贴近。由于抓住了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作文题目,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写作兴趣,使学生想写、愿写、能写作文。
二、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好的写作方法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学生对写作感兴趣的前提下,只有教师及时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1 让学生学会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获取写作素材是作文的关键,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笔者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富有哲理,可以写作的,只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面对明月,苏轼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动情地说:“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从而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笔者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
2.2 让学生学会联想。
初二写景作文范文4
1.审题不清,重心不明。
考生粗粗读题发现事前准备材料与考题有一定联系,就欣喜万分而不再细致审题,不再积极动脑谋篇布局,甚至都不知道要根据题意调整文章重心的安排,原有素材中的生动优美的描写等精华部分一点不想舍弃,自己组织的句子与文章主流语言风格又格格不入,该详写的略写,该一笔带过之处却又浓墨重彩,导致文章主体偏题,重心不明,严重影响得分。
2.套用痕迹明显,辞藻堆砌严重。
一些考生由于自己作文构思能力一般,就没有信心、没有勇气写生活中真实可感的题材,而是完全套用范文的现成模式,或稍作修改,保留原文的主要事件或有特色的构思,以为会沾上名文效应的光,殊不知“撞车”的几率较大;况且没有真情实感的矫情之作,往往给人“假”的感觉,严重者还会被判抄袭。还有相当多的考生,语言功底不强,为了文章出彩,考前背大量范文中的好句子,特别是近几年考场出现的优美的富有一点诗意句子,考试时在作文中无原则的叠加,以为精美句子越多越好,其实往往事与愿违,就像一面洁白墙壁被涂上杂乱不协调不着调的花纹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心生厌烦,完全没有佳作该有的清新与质朴。
那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确保在考场上留下精彩的篇章呢?笔者觉得诵读经典名著是最有效的途径。
一、诵读经典能陶冶情操,有利于积极主题的确定
经典名著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领域内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选择出来的,能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代名家散文等。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积淀,流传千古,对后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诵读《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段,会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敬重尊长,是做人之本。《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句更是妇孺皆知,它告诉所有人幼时学习是多么的重要。“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说尊敬兄长,应该是我们早就知道的;真正理解并运用这些话,对现在众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有极其深远的人格上的影响。
这次南通市中考作文题为《就这样慢慢长大》,有些同学就写成非积极主题的作品,如详写与早恋之决绝,详写与老师顶撞之冲动,悉数父母对自己的严厉不通情理等等。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情感不去珍惜,却把父母师长的关爱当成追逐“自由幸福”的阻碍,同学间该有的纯洁友谊纠结得完全变味,真是让人痛心。因此。多多诵读经典名著,感受积极情感的熏陶,必会有益身心健康,提高道德情操。
二、诵读经典能积累语言、丰富词汇
今年全市共七万多考生,按照计划要产生10%的55分以上的一类卷,2%的58分以上的高分卷,什么样的作文能让处于高强度极紧张的阅卷状态下的老师第一时间被吸引呢?当然是赏心悦目的书写、精巧的构思以及细腻优美的语言。作文构思能力容易受到客观时间空间环境导致的心情变化以及个人心理素质的影响,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偶然性。构思精巧出新能锦上添花,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即使是最普通的题材,也能写得有声有色,让人如临其境,感同身受。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都是说诵读经典名著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阅卷中笔者发现,有同学在写景时化用了《春》中的一段描写,也有同学在文中巧妙地引用一些名诗句,还有同学用《乡愁》的结构谋篇布局,这都是能用经典美文为自己的作文增添光彩的佳作。
三、诵读经典能增强记忆、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心理学家卡尔・希修教授说过:“普通人只用了自己实际记忆能力的10%,其余的90%都被浪费了,其原因是他违反了记忆的自然法则。”也就是说记忆能力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阅读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但事实上很多学生课外阅读较少,甚至每册书推荐的名篇都没兴趣认真阅读,阅读积累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他们的定性和毅力,这不仅能增加语言积累,还能增强学生记忆,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
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指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有效的途径,但是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长期努力。具体要求如下:
1.持之以恒,营造气氛。
笔者所在中学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从领导、老师到学生,个个都很重视经典文化诵读活动。近年来,学校把经典诵读内容划分到年级,如初一读《弟子规》《三字经》;初二读《论语》《诸子百家散文》;初三选读《古文观止》。每周固定时间全校语文老师组织本班同学大声读经诵典。学校要求老师们经常变换方式、营造气氛,例如,老师范读、学生代表朗读、小组比赛、诵读展示等形式,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之道,贵以专”,教育孩子学好,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专心一致地去教孩子。研究表明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而持之以恒后养成的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筋,身体力行,带动学生参与诵读经典文化,语文教学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熟读成诵,不求甚解。
诵读经典,最“功利的”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以致厚积薄发。所以最重要的是“读”,在此阶段,不需要硬性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不需要给学生任何压力,就是要让他们在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自由状态下诵读。旧时师塾因为学生年龄、学识参差不齐,授课方式大抵都是学生先在老师指导下摇头晃脑地诵读,能背诵就行,至于内容理解,那要等老师在适当的时间一起讲解。对于这样的方式,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教育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字一句的在舌尖上滚将下去,还拉一点腔调,在儿童却是一件乐事。”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繁重,所以这样复古的纯读书的状态更能使其入情入境,乐在其中;乐学,自然会有收获。而且,对于好学的孩子而言,填鸭似的把文章嚼得细碎讲给他们,还不如放手以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开始诵读《古文观止》的时候,笔者发现好多同学买了《古代汉语词典》,遇有不太清楚的内容就自己查阅资料,力求心领神会,还有不懂的就会相互讨论或问老师,这样老师本来“不求甚解”的低要求,反而营造了浓厚的求学氛围,达到了很好的诵读效果。其实,初中生本已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包括难一点的古文,都能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一知半解,读多了,自然就能明白。即使暂时不能理解也无妨,这些经典本就需要每个人用一生去消化、吸收而不断受益的。
初二写景作文范文5
背景一:
本次作文教学缘于学生常为写文章而伤透脑筋,一贯以来,作文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作文就是为了得到一个较高的分数。为此,学生习作中常出现这两类文章:第一类是材料枯竭,篇幅短小,语言平淡,主题空洞。第二类是长篇大论,语言华而不实,假话套话遍地是。宋代李涂曾指出:“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华而难于质。”显然,文章的生命在于“真”,说真话,吐心声,这种带有质朴自然美的作文才是精彩美文。否则只能是剪彩为花,刻纸为叶,鲜艳一时,终难流传。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在写作时忽略了曾体验过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只是一味地胡编乱造,才写不出好文章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所以开设这节作文课,为学生搭建体验平台,就是为了鼓励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捕捉生活中“真”,将自己感兴趣的事和人融于作文中。
背景二:
回顾以往,以前的作文指导我只是结合作文题目作一些技巧上的指导。如怎样拟题;如何引入;中间写什么;结尾又要注意哪些问题等。整堂课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在这样的作文课上,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近年来我对自己的作文指导课进行了反思,并遵循新课改“重体验”这一理念作了大胆的改革。本节作文课,体现积极自主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案例准备
为了让学生有组织地参与“体验感悟――交流成果――梳理整合”这一系列活动,教师先出示三大体验区并作简单诠释:A、寻找诗意(拍摄美景,感悟自然);B、剖析人性(记载故事,探究内心);C、感悟人生(引录妙语,经典点评)。让学生自主选择,同一体验区的成员组成一组,在课前准备时要求集体活动。起初,一些优秀生不约而同地组合成队。一些平时写作不好的,活动能力薄弱的学生面对“体验区”的选择不知所措。发现这一苗头后,我及时引导,良莠调配,使各体验区成员有强者带头引领一些弱者,生生携手,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互补,每一个人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案例过程
(一)置身情境,体验生活
成员组合好后,活动的展开就成了大家翘首以待的事。为使活动有效推进,我把每一个体验区的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寻找诗意”组要求拍照和摄像为主,把自然美景以图片的形式保存,并要有文字解说。“剖析人性”组要求仔细观察周边的人,用生动的语言记录相关的事件,以课堂中讲故事备用。“感悟人生”组要求摘录富有人生哲理的名言,同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体验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
(二)分享成果,升格感悟
一星期过去后,第一轮的“体验感悟”结束,同学们急于在作文课上展示自己的体验成果。考虑到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太费时,于是我要求每一体验区推出最佳作品加以参展。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于是整节课就按以下步骤操作。
1.“寻找诗意”体验区:
成果呈现方式:以多媒体形式出示图片,并配文字解读。这里摘录部分成果。图一《初冬的小溪》“初冬的小溪是恬静的,宛如一位害羞的姑娘,静静地,缓缓地流淌着。偶尔,它也会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仍然是静静的,缓缓的。当一片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小溪便把它们接住,任它们随意流动。一片片叶子犹如一条条金色的小船在水面上滑行。”图二《晚风下的落叶》“一阵萧瑟的晚风袭来,片片落叶从枝头飘零,在空中旋转,随即又像完成使命似的悠悠地落到地上,与根为伴,仿佛在说‘来年又是一片绿’。”
2.“剖析人性”体验区
成果呈现方式――讲故事。这里选取两个故事则要。《我家的弟弟》摘要:……弟弟一进门,神采飞扬地对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妈妈说:“今天我们英语试卷发下来了。”“哦!”妈妈一边洗菜一边应答着。“你不想看看我的试卷?”弟弟脸上洋溢着笑容。“等一下,我正忙着呢。”“再不看,我不给你机会看啦!”“好,好。”妈妈用围裙把手擦了擦,走出厨房,来到弟弟跟前,从弟弟高高扬起的手中拿过试卷,“哦,98分。”“妈,你咋不问我们这次最高分是多少?”“多少呀?”“99分”“那你是第二了。”“那倒没有,98.5分也有一个。”“老妈,你英语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我可以教你。”弟弟在妈妈面前铺开试卷指指点点比划着。我在一旁窃喜,“弟弟呀,不管你怎么卖劲,今天可要不到妈妈的一声表扬了,老妈也真是,咋不懂儿子的心呢!……《杂货店老板》摘要:……今天妈妈回来告诉我们一件事,说当今的世道真正现实。下午她去杂货店买一把小椅子,说是放在卫生间晚上洗脚时可坐坐。“老板,你们这小竹椅子多少一把?”星期天由于生意好,老板对这一笔不起眼的小买卖没放在眼里,爱理不搭理。“啊哟,张老师,你在买什么?”邻居李杰妈大着嗓门嚷嚷着,谁知这一声嚷,极其吸引了老板,他快步走来:“哦,你是老师,想买什么?看中了优惠卖给你。”“老师,你教什么?”“教初中。”“啊,我儿子也读初中,你是镇中的老师?”“对呀!”“太巧了,我儿子读初二。”老板满脸堆着笑容,一边双手利索地在众多的椅子中帮我老妈挑选结实的,一边嗑着话儿:“我儿子二(2)班,老师教哪个班?”“二(7)班。”老板一听,手中的活儿明显慢了下来,尴尬地说:”你自个儿挑挑,这些椅子其实都好的。”
3.“感悟人生”体验区
妙语分享,以PPT形式出示课前收集的关于人生的经典妙语,并穿插自己的理解。引录部分妙语:(1)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常常翻过;聪明人却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它只能读一次。(尚保罗)(2)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云流水。(约翰.洛克)(3)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遍地,我却等待而又流连。(泰戈尔)(4)如果我们每一天的生活总是平平常常毫无变化,那么生活多年与生活一天是一样的,完全的一致会使得最长的生命也显得短促。(曼恩)(5)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亚瑟.叔本华)
(三)关键环节,片断导练
才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谓是至真至美,五彩纷呈。现在要求每一个同学结合课件中所出示的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片段。可写人记事;可绘景;亦可说理。具体要求:写人记事的要找准情感的触发点,真切地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景的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细致,生动有序地加以描绘;说理的可结合教师出示的名言,再联系实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写毕,学生当堂点评,教师补充。教师多媒体出示的问题如下:1、你熟悉的人中哪件事或哪一种神情举止最能触发你的情思?试写一个细节。2、择取校园一景物,写出初冬景物的特征。3、结合列宁的一句名言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
(四)优化素材,用情成文
“优化素材,用情成文”是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作业布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前面体验感悟,享受成果,片断导练的基础上,从手中的收集的素材中挑选一个感兴趣的,加以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写作成文。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字数不少于700字。5、不得抄袭。
四.案例反思
反思这堂课,我觉得有如下收获。
(一)“自主,合作”是这节课的特点。学生能在放松的状态下感受写作的乐趣。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课前的素材准备由于与拍照、摄像、摘录、讲故事等活动结合起来,学生能做,喜欢做且可以做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二)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搭建好平台,这个平台应该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依靠、途径、方法,提供观察感受的对象。从这堂课来看,学生在课前的素材准备,课中的交流互动,课后的整合优化,每个环节学生都能愉快参与,一环一环,循序渐进。在成文时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做到了有事可述,有情可抒,有理可论。改变了以往苦于下笔的难堪境地。作文的质量也有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