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1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中西教育思想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逐渐形成的。
(一)乡土文化背景。陶行知博大的儒学底蕴、徽州独有的厚重文化是在他特有的家庭熏陶和故乡侵染下孕育的。陶行知父亲曾是一位道德文章俱佳的晚清秀才,母亲勤俭持家、好学求真,因为生活条件所限,陶行知的启蒙教育由他父亲在家中完成,但正是这种良好的家庭熏陶,才培养出了陶行知毕生教育为民、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工农大众所喜爱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故乡徽州不仅仅是著名的徽商的故里,更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传承千年,陶行知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传统文化的熏陶。徽州人学风极佳,这造就了陶行知治学的良好习惯;徽州人重视教育,注重从小抓起,这也深深影响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徽州人乡土观念很重,成功的商人往往回乡资助教育,而良好的教育成果也会反过来促进徽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这对陶行知将教育作为毕生事业的思想起了关键的作用。
(二)政治经济背景。陶行知所处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均将改变落后状况的希望放在了教育事业之上,陶行知正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这个时期中国采用旧式教育的方式方法,陶行知自身的求学经历使他充分认识到这种教育是无法“救国”的。唯有让教育走向大多数的平民,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民众的精神面貌,才能实现教育救国的梦想。
(三)我国近代落后的幼儿教育现实。我国近代的幼儿教育是在二十世纪初才刚刚开始,但是学习的内容、方式,不是照搬日本的幼儿教育,就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文化渗透。民国以后,虽然政府提出要加强幼儿教育,但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国内幼儿教育的发展主要靠一些私人的资助和提倡,或是教会办学。后,新式教育开始在国内兴起,但是农村幼儿教育仍几乎为零。于是,陶行知提出并亲自实践建设中国的、平民的、乡土的、省钱的幼儿教育。
二、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芽期。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对于德国幼儿教育之父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创立的幼儿教育法,都十分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他也关注着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并期待针对国内落后的教育状况,以“教育”实现救国。
(二)发展期。1926年开始,陶行知发表了多篇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这一时期的陶行知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开始针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将女子幼儿教育和农村幼儿教育看做未来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切实保护好幼儿的身心健康,加大对平民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实践期。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成立幼儿师范学院,并且在他的奔走努力下,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成立。陶行知强调要将生活材料用于教学之中,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方法。后来在他以及一些幼儿教育先驱者的努力下,以陶行知具体鲜明幼儿教育思想为目标的幼儿园纷纷建立,给当时的中国幼儿教育,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带来了曙光和希望。
三、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1.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强调对人的教育要从小做起,重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尊重儿童的人权,培养和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思维。2.在中国普及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改变过去忽视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态度;要改变办园的方式方法,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普及女子幼儿教育;要改变教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3.要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2
一、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陶行知在普及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解决了幼儿教育的办学方向问题,而且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针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科学的探索。
1.培养健康的生活,实施健康的教育。
陶行知针对当时中国国民体质的实际状况,十分重视儿童的体质教育,把保障儿童健康看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首要工作,一再强调“儿童的健康比什么事都要紧”。[1]他曾明确要求幼儿教师要把儿童健康当作幼儿园里面第一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提出:“培养健康的生活,以实施健康的教育。”[2]他认为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向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卫生常识教育,如饮食卫生、睡眠卫生、活动卫生等,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另外,教师还应组织好室内外活动,使幼儿的体格得到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2.道德乃做人之根本,不可不立。
陶行知一贯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3]在他看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4]而“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5]所以,陶行知对幼儿德育尤为重视,强调“真人”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孩子去创造!”[6]为此,他还进一步强调:“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夫培植。”[7]在他看来,儿童的科学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又动脑,才能让孩子发现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科学的兴趣。
4.倡导幼儿美育,陶冶健全人格。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教人化人”,而教人化人的基本途径和手段是通过环境、艺术和校容、校貌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品德。早在1923年,陶行知就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治,很有密切关系。”[8]他在创办晓庄幼稚园和育才学校时,就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不仅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他认为幼儿教师要带领儿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创造优雅的园内环境开始,建设一个“布置适宜,错落有致,清雅幽静,几净窗明”的幼稚园,使幼稚园成为“健康之堡垒,艺术之环境”。[9]可见,重视幼儿园环境的改善、建设和美化,是一件关系到幼儿人格陶冶的大事,马虎不得。
5.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德。
陶行知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在他创设的乡村幼稚园里,还有因地制宜办的儿童小农场,让幼儿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从小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良好品德,而且对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接触和认识环境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他看来,真正的劳动是以实践为基础,以思想为指导,以创造为目的的。这就告诉我们,幼儿的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擦擦桌椅、扫扫地上,而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劳动过程中,使幼儿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价值,养成劳动既快乐又光荣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对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新审视:内容生活化和动手“做”科学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3
摘 要:版画是一项受幼儿喜爱又极其有意义的美术活动。教师要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指导下,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版画活动。要提供丰富材料,激发幼儿创新思维;教师适时参与,发展幼儿创新能力;重视讲评环节,充分体现民主。
关键词:幼儿;创造教育;版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72-01
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是要把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在版画教学活动中,一些美术教师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创造性教育,“跟着老师”成了活动的教学模式,“像”与“不像”成了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为改变这种状况,美术教师应在版画教学中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以激发幼儿参与版画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儿童的想象是独特的、无拘无束的,在他们心里,美术创作就是一种自我体验的表达、一种自我情感的释放,不存在任何限定。而版画作为一种创造性艺术活动,其制作的趣味性、材料的多变性和作品的不可预知性非常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其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创作的主动性等特点又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重幼儿的版画活动。
一、提供丰富材料,激发幼儿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认为,如果不允许儿童动手操作,就会摧残儿童的创造力。在版画活动中,教师应准备丰富的材料,放手让幼儿去画、去涂、去玩,让他们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另外,由于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因此,要为他们提供既有趣又易操作的材料,如纸球印章、蔬菜印章、海绵印章等。他们可以通过蘸蘸、点点、滚滚与材料进行互动,自由创作,体验版画活动带来的乐趣。比如,在“纸球印画”活动中,教师提供了旧报纸和颜料等操作材料,让幼儿把报纸揉成小球,蘸上彩色颜料在纸上印画,然后,让幼儿想象印出的造型像什么。通过讨论,大家决定将报纸撕成树干的样子粘于下方,创作出一棵棵姿态万千的报纸“树”。可见,有了丰富的材料,幼儿参与版画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更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师适时参与,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1)教师铺垫趣味化。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教师在活动前可以做一些小铺垫,如玩个游戏、讲个故事、做个调查,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开展印画活动“小鱼吐泡泡”前,教师利用户外活动带幼儿玩了一次吹泡泡游戏。通过游戏,幼儿对泡泡的形状及大小的变化等有了了解,这为之后的版画活动做好了铺垫。印画活动开始后,幼儿们高兴地操作起来,说着“我要印个大泡泡”“我要印个小泡泡”……可见,想让幼儿轻松、愉快、自信地参与活动,教师要做好趣味化的铺垫。
(2)幼儿操作游戏化。1)边做边玩。幼儿教师应注重营造自由、愉悦的空间,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学习。幼儿要了解画、撕、贴、剪等一些表现手法,掌握实物版画的操作技能。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活动,让幼儿在边做边玩中掌握这些美术技能。比如,装饰圣诞树时,教师准备了漂亮的皱纹纸,让幼儿以撕、揉的方式把皱纹纸撕成长条或揉成小球,然后粘贴在印好的圣诞树上,把圣诞树装扮得更具立体感。教师还创设了挂礼物环节,为了不限制幼儿的思维,教师并没有讲太多的注意点,只是告诉幼儿要自己制作礼物,并亲自挂到圣诞树上。没有了过多的要求,幼儿们制作的礼物各式各样,体现出了独特个性。2)体验合作。幼儿通常缺少合作意识,教师可采取合作的形式开展版画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的魅力。开展“妈妈的围裙”印画活动时,教师准备了很多切面美观的用蔬菜制成的印章,如青椒、菜心、胡萝卜等印章。同时,教师铺好桌布,摆好围裙,让6个幼儿组成一组共同操作。教师创设了给蔬菜“拍照”的情境,并介绍了“拍照”的工具――蔬菜印章。当教师说开始给自己喜欢的蔬菜拍照时,幼儿们迫不及待地印了起来,还念念有词“我这张照片像朵花”“看我给青椒拍的照片漂亮吧”。没多久,围裙上就印满了蔬菜宝宝的“照片”。幼儿们在“拍照”的过程中感受着合作的乐趣,一点都不觉得乏味。
三、重视讲评环节,充分体现民主
陶行知先生认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讲评环节是幼儿进行分享的美妙时刻,教师要重视讲评环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个人水平,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幼儿喜欢表现自己,每完成一幅作品都会兴冲冲地展示给大家看,希望得到肯定。因此,教师要对幼儿的作品表示认可并予以恰当的赞扬,还可以站在幼儿的角度进行评价,或者让幼儿自己评一评,这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结束语
总之,在版画教学活动中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可以激发幼儿参与版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创作出名副其实的儿童画,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之所以能够创作出生动的版画作品,主要是因为幼儿率直、大胆的表现方式和对版画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版画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另外,每个幼儿的性情不同,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表达能力也不同,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激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大胆表现、大胆创造,从而提升每个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4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卓越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在其倡导的大众教育诸运动中,他始终把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实施,大力推行大众音乐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大众音乐教育与他在其它教育领域的改革一样,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对他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因为“它”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他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他的教学实践观认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课基础性、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遵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践行“模拟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在做中学,让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来进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人格及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原动力,陶行知认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显著”。兴趣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促使人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当学生对某一领域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产生了学习的动机。在教学中,若教师的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新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敢到敢,才能激发起学生从“不想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嘀哩,嘀哩》时,教师教学中制作了很多儿童感兴趣的动物头饰当奖品,并将知识学习与游戏、唱歌、律动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实际的感受中进行学习。
三、在学中理解知识,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来实施
新教材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遵循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新教材本着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双基”、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传统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了人文主义思想,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学习音乐,充分体现了“动”中学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新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如《彼得与狼》就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探索身边及日常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知道音乐每时每刻都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聆听,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最寻常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通过用简单的材料模拟创造各种声音的声响,让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创设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享受创造音乐带来的快乐,最后,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和编造出的声响用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形成声音图谱,还可以用声音编织成故事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集中体现了编写者用声音启发学生,发展学生感受、模仿和创造声音的能力的意图,尤其是“用声音编织的故事”,改变了音乐创作就是作曲的旧观念,有机地将声音、想象、创造、表演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动”中寻找、探索声音,在“动”中加以体验,给初入学的孩子以广阔自由的创作空间。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是创作的动力之源,有了兴趣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做相统一
学生在“做”上学,教师在“做”上教,通过“做”“把教和学联络起来,先生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教学做合一,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的弊端。体现出自身优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增强了教学的情趣和责任感、拉近了学生专业课学习和小学生以及小学教学的距离。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转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始终不离学生,指导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结果、质量,起着引导、促进、规范、评价的教学组织者的作用。打破传统习俗,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一起活动、探讨、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和谐。本着“”的原则,教师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和意见,充分发挥课堂上“双智力”资源优势,创设了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教师以一颗对所有学生的关爱心,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发现每个学生身上新的生长点和闪光点,精心地培植学生智慧和创造萌芽,在“教学做”中育人。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5
我国目前的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着两大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美术能力,注重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通常情况下,家长都以成人的审美观来判定孩子作品的好坏,这常常会挫伤孩子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很多幼儿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忽视了对孩子的实际培养,甚至有些机构会任用一些缺乏专业美术知识的人员任教。教育人才队伍的问题,导致幼儿的美术教育缺乏系统性、理念性,不利于孩子的美术基础培养。如何真正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探讨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基本概论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它的主要理论包括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双眼、解放孩子的大脑、解放孩子的双手、解放孩子的嘴、解放孩子的空间和解放孩子的时间。通过解放孩子的天性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鼓励孩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打破对孩子的传统教育模式,通过脑手并用的方式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创造教育强调解放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美术教育方面,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创造出成人无法想象的东西。一是解放孩子的双眼。强调要摘掉孩子的“有色眼镜”,用真实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打破传统的脱离实际的教育方法。这在美术教育方面尤为重要,让孩子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认识世界,可以让孩子在观察世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世界的事物,培养他们发现美好和欣赏美好的能力。二是解放孩子的大脑。只有解放了孩子的大脑,才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解放大脑就是要把孩子从传统的成见和结论中解放出来,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解放孩子的大脑,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孩子有充分的想象力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也是十分有利的。三是解放孩子的双手。对于美术教育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方式中很少让孩子动手的教育模式。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让孩子对美术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识。四是解放孩子的嘴。疑问是创造的起点,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敢于提出他们对美术教育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只有开发他们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在美术创造上有无限的可能性。五是解放孩子的空间。我国的幼儿教育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室内教育的模式,但是自然界是无比广阔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因此,要增加孩子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六是解放孩子的时间。现在的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这本来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但也过度的培养使孩子可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要解放孩子的时间,给他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三、如何实施幼儿美术创造教育
美术教育的理想状态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天性,而当前幼儿教育要达到这种状态,任重而道远。首先,要建立专业的幼儿美术教师团队。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师来源广泛,幼师师资队伍建设没有严格的甄选机制,教师队伍建设也缺乏专业性。美术教育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教育科目,因此,要通过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系统的培训建立其美术系统的认知。要让教师认识到解放孩子天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解放孩子的天性。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使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始接触到专业的美术教育,发挥孩子在美术方面的创造性。其次,教师要树立热爱学生的观念。对于美术教育来说,要通过教师的爱让孩子们认识到世界的美好,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尤其是在幼儿美术中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用爱去引导孩子,对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提出的各种疑问、想法都不要抱有成见,也不要偏爱某一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要用真情去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美术方面的教育,对孩子的长远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范文6
一、幼儿生活中的语言教育思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是天然的、密不可分的,教育应当为生活所有,为生活所必须,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使生活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将生活视作教育,即是赋予教育存在的根基,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是保持教育活力的源头活水,教育的内容确定、策略选择等,都离不开对生活的参照。
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我们注意到幼儿阶段是语言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且随着我们对幼儿教育的研究,随着我们对幼儿生活的观察,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今社会,由于信息日趋丰富、媒体日趋多样,幼儿语言的形成也呈现出与传统经验大不相同的一面。在我园这些年来举行的亲子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们在与教师交流时,都会明确地表明一种意思“现在的孩子真是能说会道,比以前的小孩子会说多了。”这里家长所说的“会说”当然指的是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意思。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背后一般都能寻找到一种教育思想的支撑,结合幼儿阶段语言教育的需要,我们认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启发作用在于:在实施语言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生活中能够激发幼儿语言发展的因子。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时,就注重营造能够有效刺激幼儿语言能力的氛围。如,我们在幼儿的学习和起居场所,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花园宝宝等形象,将适合儿童语言形成特点的语言呈现出来,学生在走入校园、走入教室、走入卧室时,都能看到这些颜色丰富且搭配合理的图画,及相应的书面语言。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地刺激幼儿的表达欲望,事实也证明幼儿们在看到这些图画时,会自觉地进行交流和表达,他们还会根据图画中的内容想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对话情形,并进行对话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课堂上结合教室布置,让幼儿们通过情景再现、编故事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实际表达能力。
二、社会、学校中的幼儿语言教育思考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从描述范围上来看,这一思想显然是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审视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显然,陶行知先生想说的是教育更应该向大众普及,教育的对象应当包括所有应当接受教育的对象,教育内容应当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结合幼儿语言发展教育的需要,如何将“社会即学校”的思想贯彻在开展幼儿语言教育的活动中,成为每一个幼儿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笔者看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启示作用,应当在于提醒我们在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中,要在尊重幼儿语言发展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社会性的作用研究。应当说,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语言方式,对于今天社会幼儿的语言发展而言,社会对幼儿的影响客观上存在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在于语言情境的多样化刺激了幼儿语言的高效发展,反的方面在于语言范畴的扩大乃至对优秀传统的挑战,影响了幼儿语言发展中必要的基础。如,称爸爸、妈妈为老爸、老妈,跟同伴玩游戏时打败同伴就说同伴“挂了”等。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老师要注意研究社会这所大学校对幼儿语言发展作用的影响,既要发挥今天这种信息社会对幼儿语言的正面作用,如增大幼儿语言信息量和丰富幼儿表达方式等,也要注意负面影响的规避和矫正,以让社会即学校发挥本质上的正面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说以社会即学校思想来指导幼儿语言教育,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提醒我们的语言教育要走出教室与校园,走出教材与教参,走向幼儿身处其中的社会,将包括幼儿语言发展在内的所有内容纳入到社会范畴中来,将幼儿发展的各项内容延伸到社会和自然中去。
三、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学做合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