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1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越男,王立清.政府网站的构建与运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2
在这场意义深远的革命中,作为生产信息产品的统计部门,具有着实现统计跨越式发展的极大优势。缘何此说,其一、具有社会经济内涵的数据是统计工作成果的特征,而数字科学也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数字”把二者联系的如此之近,更何况统计信息也是信息产品的一部分;其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是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产业产品,而统计用户是这些产品最稳定的用户之一,统计工作为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不断提供着新的市场需求;其三、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完善的标准体系,而统计工作的全过程、构成统计报表制度的诸因素无一不是建立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之上;其四、统计自身也是生产信息产品的部门,信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必将带动统计事业的不断前进,而统计信息产品的逐步升级也将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由此看来,统计部门没有理由不抓住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的有利契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力争“十五”实现统计全方位的电子化战略目标。该目标的实现将预示着统计信息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幅度提高。统计工作全部在网络环境下运行,实现统计政务电子化、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统计办公电子化,统计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预示着统计信息产品的时效性将以数倍数提高、统计传统劳动力将相应减少、统计数据技术性差错将大幅度降低、统计整体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九五”期间,统计办公电子化在国家和省市政府统计部门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不再过多议述,仅就统计政务电子化和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谈点意见。
一、统计政务电子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WTO的临近,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要求政府职能尽快地转移到搞好宏观调控、维护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小平同志讲过: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式”的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通用的政府管理模式。电子政务将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正是“服务式”管理模式的具体体现。
统计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组成内容,它包括统计工作人员的资格认定、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统计政务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这些统计政务项目的性质,“十五”期间,应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等政府统计机构审批备案事项纳入电子政务的范围。在实现形式上,统计调查单位登记备案可以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涉外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备案可以通过网络报批。统计调查单位登记纳入一个地区电子政务总流程将是统计政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电子政务就是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政府办公平台,使用户只要持有一台电脑,即可在任何方便的时间和方便的地点获得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这种减少环节、提高实效、方便用户的政府对社会办公系统是对传统办公模式的根本变革。本文将以电子政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枣政府各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实现网络化为切入点,对电子政务谈谈己见。
企业办理一项政府审批事项曾经历了多点多次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多个衙门,才可获取多种批准证书)到多次一点式(即企业要多次光顾一个大厅可以获取多种批准证书)。而未来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则达到一次一点式(即政府各部门的登记审批以及备案手续均在网上进行,只需一次光顾一个大厅即可获取所有审批证件)。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至少可以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规范政府行为,促使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网上审批和登记内容必须是具有法律依据或政府批准的行政审批事项,除此之外企业将不予办理报批;二是有利于增加政府行政透明度,做到政务公开,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有效监督,促进政府部门的勤政廉政建设;三是减少企业申报程序中的重复工作量,避免技术性差错;四是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总之,这种政务办公模式将促进政府由单一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促进政府真正成为廉洁高效的政府;同时也促使企业和生产经营者通过依法办理登记报批,对政府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经营纳税。
实现登记审批网络化要具备五个前提条件:一是政府要确定一个部门,赋予其网络办公总策划、总协调的职能,促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消除部门利益,形成政府办公“一盘棋”的格局;二是要有电子政务的统一标准,例如:统一的企业(单位)编码(即企业(单位)身份号)、统一的登记注册类型、统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等等,避免用户在使用公共信息中由于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三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可以实现政府各部门服务管理职能程序的、方便企业操作的电子政务办公流程,例如北京西城区政府“一站式”服务大厅的新办企业审批项目流程是这样的:企业名称预先登记领取工商注册登记表办理前置审批开据房产证、入资、验资企业审批、发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刻章审批开设银行帐户办理机构代码登记办理国税登记办理地税登记办理统计登记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办理户外广告审批办理旅店业审定价办理商委粮食审批办理科技企业认证当地工商所备案。(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以上部分政府审批登记项目可以逐步移交给行业协会,发挥中介组织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科学的运行流程一环扣一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同信息只取一次,避免重复和差错。四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系统。网络安全一直是困扰电子政务的难点问题之一,包括建立网络防毒、安全认证、信息资源分级分层使用的安全体系,这些在技术上都应得到解决。五是要统一电子操作系统,要编制一个科学统一的流程软件。而以上五个方面都是建立在政府是一个有机的工作整体的基础上,其工作出发点统一在服务基层,依法行政上。统计登记是政府统计部门依法行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政府统计掌握调查对象,建立统计渠道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登记审批电子系统的建立,统计登记网络化将得以实现。目前,中关村海淀园区管委会正在作“一网式”办公的尝试,但受其职能限制,服务对象仅限于入区企业。政府网络登记和审批模式应尽快在地、市级政府推开。目前的难点不是业务、技术问题,而是统一认识,组织协调问题,因此政府决策者应在此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二、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
统计工作流程电子化是统计系统内部实现的,它是指统计信息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电子化,即统计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数据的加工处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初级产品的开发统计信息产品的统计信息资源管理等统计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从“九五”时期的人工作业或部分电子化向“十五”的全过程电子化跨越。
统计数据采集实现由以统计报表、软磁盘为主转变为以网络传输为主。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基层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化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在“十五”时期,国家、省(直辖市)和地(市)级政府统计局之间、限额以上统计调查企业(单位)与各级政府统计局之间应具备网络快速传递的硬件和设施水平;实现政府统计局对企业、上级政府统计部门与下一级政府统计部门之间统计制度、统计培训、电子程序的网络传递;实现基层企业(单位)统计数据信息的网上直报。最大限度地减少统计报送环节,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
统计数据处理应用程序由专业各自开发转变为集中统一研制。统一数据处理操作平台、应用软件、文件格式;统一实行统计“一套表”制度,统一单位属性标识代码、统计指标代码;统一数据处理和审核程序;实现准确、高效、方便的数据处理模式。
统计信息资料的开发利用由传统单一模式转变为现代多元模式。笔者认为,统计信息可以形成8个系统15个数据库:一是统计法律法规系统(统计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二是统计调查单位管理系统(统计法人单位数据库、统计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三是地理信息系统(统计调查单位地理分布数据库、人口地理分布数据库);四是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系统(政府统计调查项目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数据库、基础统计指标及指标解释数据库、派生指标数据来源及计算方法数据库、统计标准数据库、统计调查方法数据库)、五是专项统计调查信息系统(国民经济各行业统计调查数据库);六是统计质量评估系统(统计指标数据逻辑关系库、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库);七是统计分析系统(统计分析模型应用软件);八是统计新闻系统。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3
原文
1.1问题提出
电子政务正在成为当前的全球经济和技术的热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系统的互联互通、业务流程重组、信用与安全、电子政务的实施环境等,这些问题正在阻碍电子政务的实践。其中“互联互通”问题尤为突出和紧迫,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主任吴敬琏教授就呼吁人们高度关注和解决目前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并担心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信息办副主任也多次强调要解决互联互通和“纵强横弱”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中,存在相当多的信息孤岛和“互联不互通”的情况。如果没有互联互通,那就无法发挥网络技术带来的优势,在这个意义上,电子政府(Electronicgovernment)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网络政府(Networkgovernment)的问题。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府,只有解决好互联互通问题,才能使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发挥更大的效益。
1.2选题意义
由于缺乏必要的互联互通,当前政府网站普遍存在难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等问题,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的问题,阻碍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911事件使美国政府认识到政府部门(美国情报部门)之间数据不共享带来的重大危害。但我国政府的部门分割和信息孤岛现象也很严重,Sars事件部门之间信息相互不沟通,统计数据不准确,给了我国深刻的教训。离开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只是把权力分割的部门搬到网上,用户获取信息和服务没有得到更大的便利,难以真正实现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目标。因此研究互联互通的问题,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3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本文以电子政务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相关文献和案例,对电子政务中的互联互通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第一章:说明论文所研究问题的提出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对政府电子政务的基本研究现状和基本理论进行综述;对论文的基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章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互联互通问题的相关表现
第五章互联互通的成功案例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资料
【1】金江军,潘懋.电子政务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电子政府评价理论发展现状.电子政务网
【3】互联互通——电子政务的重中之重.新浪财经,2003-09-01
【4】国务院信息办:互联网存在六大“弊病”.
【5】朱步楼.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人民网,2003-05-13
【6】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电子政务研究网,2005-03-23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4
电子政务发展中暴露的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巨大潜力的释放,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
二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三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当前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与思考,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
四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由建设期在向应用期过渡,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五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部显著的数字鸿沟。
六是,外包、IT产业与信息化带动问题。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市场的运维外包规模达到59.24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中国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电子政务采用外包的方式,寻求策略性外包,寻求成本与人才的优势,使政府本身可以专注于核心工作,提高工作的附加值和成长弹性。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最有效途径;怎样有效的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什么受到这么多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呢?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进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我国政府的现代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呈现了强大的互动态势。
1.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
而政府管理又包括哪些内容呢?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政策管理、资源管理和项目管理。与之相对应,政府管理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战略规划能力、公共政策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2当前发展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中的最有效途径
在传统政府管理面临困境之时,人们发现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最重要的促进器。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政府的竞争力,成为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一个指标。为此,许多国家都在力促电子政务,积极抢占互联网的制高点。虽然他们采取的措施各异,但目标都是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重塑一个更有效率、服务水平更高、服务体系更完善、公众更满意的政府。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使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管理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电子政务是政府再造的理性选择和信息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必然产物。通俗一点说,电子政务就是通过互联网建立政府网站组成虚拟政府,其重要内涵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整合信息资源打破政府部门之间和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界限,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政府网站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2.1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以优化政府工作流程,使政府机构设置更为精简合理,从而解决职能交叉、审批过多等问题。
2.2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以使政府运作公开透明。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制黑箱操作、人治大于法治等现象。公众增加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对政府的监督也更有效。
2.3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使政府
信息资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电子政务使得政府各类信息资源数据库互联共享成为可能,也使得这些资源得到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从而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和重复建设。通过电子政务共享的信息资源更易存储、检索和传播,共享的范围和数量也更大,可以更有效地支持政府的决策。
2.4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提升政府监管能力。电子政务通过网络能够实现快速和大规模的远程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时响应,大大增强监管者的核对、监管能力。
2.5与传统政府相比,电子政务将使政府
办事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网上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节约了政府办公费用的开支。政府二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与公众沟通,及时收集公众的意见,提高了政府的反馈速度,降低了政府的管理成本。
3如何有效的在政府管理创新中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3.1政府管理创新中提高认识,确立“渐进式”发展策略。电子政务的内容是在简单健立政府网页)到复杂(电子社区或数字城市的发展
过程当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说明这个发展过程,即:以实施技术为特点的“电子政务功能度”、以信息交互程度为特已点的“电子政务复杂度”和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特点的“电子政务成熟度”。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存在不少错误认识。一种是把电子政务仅动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己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屯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区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芝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认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无论是技术、信息交互程(度、还是满足公众需求方面都处于低级阶段,并弓且缺乏短期内达到高级阶段的社会环境,因此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时应选择“渐进式”的发展士战略,逐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化。
3.2政府管理创新中逐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函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要加强政府信息的安全管理,不断提高反病毒、反黑客技术,保证信息网络的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维护、内容和形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保障政府信息网络的规范、安全运行。加拿大政府已投资10亿加元建设电子政务的“安全渠道”。这个项目成功实施后将使该国电子政务的安全度有相当程度的提升,公众将会更信任政府的在线服务。
针对电子政务的安全特性,现阶段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都有两种观点及操作方法。一是技术隔离,也就是把政务完全搬上网,再利用技术的手段在网上保障政府政务的安全。如多级防火墙、网络分级授权、数字签名、数据库备份等。二是物理隔离,也就是不完全依赖虚拟网络,而是采用网上与网下联合完成业务,重要的审批、授权、决策等放在网下,还是依靠传统手段来执行。很明显,两种隔离各有各的适用范围。技术隔离特别适用于事务性的政务,而物理隔离则针对安全级别较高的政府政务。
3.3政府管理创新中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电子政务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推动电子政务的难点在利益的分割上。所以,没有综合性的权威部门根本无法实施真正的电子政务工程。
政府管理创新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电子政务全面提升。
电子政务发展论文范文6
【关键词】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信息技术;数字鸿沟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各国政府越来越紧迫的想利用因特网构建电子政府,同时以更电子化、机械化地实行行政效能和行政管理,从而更高效地为公众、企业、社会服务。作为人类社会及社会大众主心骨的国家政府部门,更好的实行电子政务,将传统的政府形式现代化、电子化,无疑会使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为自己的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时更加稳固的立于如今的信息时代。
在这个信息时代,各国的信息网络建设及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无疑是各国首要建设的方面,同时电子政务在信息网络建设中独占鳌头。由此可见,在信息网络建设中,政府信息的电子化无疑受到各国的青睐,同时电子政务是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 我国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的实证分析
1.1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现状实证分析的问题说明
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政府门户建设的一个立足点,信息的网站公开、法规制度及政策措施的公诸于众,实现了政府门户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让公众成为政府行政行为的“监察官”,如此则可以改善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改进政府与社会大众的关系,同时,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同时确保公民参与到国家的行政管理中来。
1.2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水平的比较分析
一个好的电子政务门户网站不仅仅需要完善的服务功能,也应该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环境。我们建立的绩效评估体系必须能够评估出政府门户网站的核心功能和其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环境实现情况。政府的核心功能包括整合资源、互动以及交易,而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三个核心功能则是政府门户网站的丈量尺。政府三大核心功能的发展,不仅仅可以清楚我国大陆地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强度,也能够了解我国大陆地区政府门户网站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
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的相关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
2.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的相关问题分析
2.1.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实证分析的结论概述
迄今为止,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对我国的政务管理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我国的电子政务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硬件资源的投资远远的高于软件资源的投资,这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一个明显的特征,同时也是一个必须认清楚的一个弊端。同时硬件投入中,高性能配置的侧重所形成的资源效力则大大高于实际需求。而部分网络资源的普遍低利用率往往低于5%,一些项目的存储资源则大大的超过当前的业务需求,有的甚至长达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
(2)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共建共享机制。由政府建设和管理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电子政务中的首要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根本所在,是科学决策的来源,同时也是电子政务中联系公众的重要纽带。但是,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能力仍然不高,特别是在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方面急需做出有效的提高措施。我国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缺乏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信息采集、分类、加工、存储、交换、等的管理制度的缺乏则是其主要原因。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是限制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不利因素。
(3)不被大多公众熟知,推行过程仍存在困难。由各种调查数据知,不少人对电子政务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公众往往将电子政务理解为政府为市民提供网上服务的窗口,这其中的大部分原因可是是我国的电子政务尚处在“幼年时代”,各种机制都不是很成熟,还没有能力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电子政府,因此导致公众对电子政务产生偏差的理解。宣传力度的大大提升,是多数人认为可以提高电子政务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
2.1.2网络民主鸿沟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电子政务同样如此。在政府决策民主化这个问题上电子商务则是把双刃剑:
(1)政府决策信息存在纵的风险
(2)电子表决存在技术上的安全隐患
(3)数字鸿沟导致决策参与的非均衡状态
(4)需求不足和技术过剩问题
2.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
2.2.1关于网络民主鸿沟问题的对策
(1)加快信息化进程,跨越“数字鸿沟”。推动国家信息化是解决政府民主决策中“数字鸿沟”问题的关键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则是信息化的实现。
(2)拓宽决策信息的来源面,加大对决策信息的审查。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中决策信息的高效性及正确性,首先,政府要广泛收集决策信息,二公众则是其中的重要来源。所谓集思广益,政府在做出决策前要收集和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而不能偏听偏信。其次,决策官员要加大信息审查的力度。因此政府决策官员的态度对于决策信息来说尤为重要,政府官员要谨慎对待,仔细的分辨和理性思考,尽量避免虚假信息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3)加大对电子政务技术的监控。为确保电子决策的安全性,与政府决策相关的各项技术则必须得到监控。关键性技术必须由政府统一进行生产,以防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安全漏洞。其次,在进行决策是,要继续监督相关技术的使用,以防关键技术被相关人士操控。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对政府民主决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广泛的收集信息来源,以确保民主决策的无偏差性也至关重要,同时电子政务也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因此怎么消除电子政务的如此闭关,是我们今后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
2.2.2关于需求不足与技术过剩问题的对策
针对需求不足与技术过剩问题,政府要从政民互动的双方同时着手,一方面,加强政府对电子政务有效性的评估与改进,扭转重“电子”而轻“政务”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国民素质、认知度等来培养电子政务的社会需求,使社会公众真正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鉴于此,本文有如下建议:第一,将电子政务的有效性纳入到绩效评估系统中;第二,发展电子政务技术的同时,加强社会需求的分析与实践;第三,大力提升国民素质,以及电子政务的社会认知度与使用率;第四,发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电子政务思想革命与社会革命。
3 总结与展望
3.1结论
(1)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子政务的建设还不是很成熟,还需努力积极的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
(2)我国需大力提高电子商务的公众认知力和影响力,努力改善公共对政府的认知偏差。
(3)我国政府网站的服务深度不足。
(4)政府网站建设呈现很强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经济发达地区政务网站的质量较高;相反的,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网站质量则有待提高。
3.2 展望
由本文对政府电子政务的研究可知,在当今时代,电子政务对一个地区或是国家的政务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当前我们的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存在的诸类问题,如果我们秉持着为公众负责同时要建设好我们自己的电子政务的态度,则我们的电子政务建设一定会出现乐观的前景。对于将来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则会会出现这样一些主要趋势:
(1)设立政府CIO
(2)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3)实施电子政务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孙宝文,王天梅.电子政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
[2]埃森哲.全球24个国家电子政务的调研报告[R].2012
[3]赵伟辰.浅析新加坡电子政务[J].消费导刊.2011年第2期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R].2011年1月
[5]陈拂晓.深度解析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IN].计算机世界报.2010年8月
[6]佘红, 民航总局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2011, 四川大学
[7]孙帅, 基于任务和角色的双重Web访问控制在电子政务安全中的应用. 2010, 电子科技大学
[8] 倪金生.电子政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0
[9]张明杰:《开放的政府一政府信息公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8页
[10]郭小安.网络民主的概念界定与辨析[z].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