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写老师的文章

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文1

1. 以课文为“轴心”努力寻找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以读导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我在重视教法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力争使教学能起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示范作用。在阅读教学中心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因素,努力寻找读和写的最佳契合点。以读导写,如常用的对照式阅读:即看到文题,不读课文,先构思一下若是自己写这篇文章会写什么,怎样写,打一个腹稿,然后再读文章:对照解读:作者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种模式还适用于哪一部分,哪一段落,甚至哪几句话,这样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法,甚至达到刻骨铭心地步,利于培养阅读能力和选材、谋篇能力。

教学中可以通过对精彩片段的反复诵读、赏析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当老师用生动传神的语言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沉浸在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时,当老师用深沉的感情激发学生,用丰富的表情感染学生,使学生身在课堂而情融于文时,学生的感情得以共鸣,师生情感共兴。这时的学生不仅阅读兴趣会倍增,还会迫不及待朗诵成诵,这不仅好利于学生积累精美词句段,也可让学生明确想写出精彩的文章,必须锤炼词句段。

课标提倡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难以理解的句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导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并适时予以点拨。学生经过讨论、对话、交流之后,对课文的选材、结构、用词、写作技法等会有较好的把握,这是当同学们畅谈收获时,自然会以课文为“轴心”,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对生活的感悟谈自己怎样写类似主题的文章,当然这个总结收获的过程也是曾强选材能力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课堂训练后,学生会轻松愉快地写课后小练笔。

2. 注重指导课外阅读和美文赏析 针对学生阅读量小及作文平淡的状况,我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的时文杂志和教辅读物。并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四篇于单元主题相关的读书笔记,其中包括摘录优美词语、精美句子,并做出点评。指导点评:既要分析其思想意义、更要赏品析其写作技巧,如文章开头、结尾、选材等好在哪里,结构上有何特点,段与段之间如何巧妙衔接等。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能认真研读60篇左右的课外文章,极大改变了阅读量不足的窘境。由于写作信息量的扩充,学生写作时会有话可写,由于优美词句的积累,文采也得以提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由于年龄关系,写作上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模仿性。喜欢从佳作中吸取写做经验、学习写作方法。因此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时,专门开设名作美文欣赏课,文章可由老师或学生小组推荐,同学们可谈所研究读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选材、构思等的精妙之处,也可谈修改意见,师生在品评文章优缺的同时,不仅增强了选材、构思、谋篇能力,也提高了修改技能。

3.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写作兴趣。旨在指导学生互改自改作文,指导回归阅读的重要,以写促读 为使写作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留意身边的景、物、人、事、理,做到自习观察,认真分析、探其原因、思其趋向。这样利于学生寻找、发现写作话题,表达真情实感,学会感悟生活、学会做人。

关于作文批改,我坚持全改与适量批改相结合的形式,多鼓励,多指导修改文章的方法。因为老师心目中自有一套关于好文章的标准,可现实是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文章还需多次修改、在不断修改中提高完善。因此有时批改时,选出三分之一不同层次的作文进行修改,甚至面批,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对好的玉中指瑕,差的沙里淘金。其余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改。改前让学生明确修改的基本要求,如内容、结构、详略、中心、语言、书写等,出示具体要求:(1)修改错别字、病句及不准确词语。(2)用波浪线标出美词佳句。(3)给出词句精妙的原因及欠妥处的修改建议。(4)写出读后感受并签名,然后交老师审阅。

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文2

1 积累名句,厚积薄发

部分学生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傻眼,脑子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其实是心中没有写作素材,“巧妙难为无米之炊”,自然写不出。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名句就是个好方法。“积学以储宝”,积累名句就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使之日积月累,变成自己的聚宝盆的过程。积累名句对于写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持之以恒,切忌间断和疏忽。否则,就有可能让有价值的材料白白遗漏。

积累名句可从两方面入手。①从课本中积累名句,可采用卡片法。卡片法就是将阅读时读到的格言、警句、谚语等自己认为有价值而实用的东西记在卡片上。课本中收入的文章都是名篇佳作,特别是古诗词曲和文言文,其中的名句俯拾即是,思想精博,材料丰富,可以供作文时使用。②从课外阅读中积累名句,可采用摘录法。摘录法就是指我们在阅读时,把具有参考价值、可资引用、借鉴的精彩句子等抄录下来。做摘录要按原文实录,不得增添、删减、更改原字句和标点符号。课外书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侧重。《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的名著应作为主要阅读篇目,要求学生尽可能都找来阅读。

不管是采用卡片法还是摘录法,最后都要注明出处,如书名、页码、出版社、版面、出版时期及作家姓名,便于日后查实。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大量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学生在写作时就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

2 扩写仿写,乐于表达

《语文课程新探》关于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爱护他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扩写和仿写。扩写可从短语扩展入手。短语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最基本的组合是两个词,但短语的组合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教材”“认真学习语法”是三个词,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我们认真学习语法”是四个词。这些多个词的组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组合扩展而来的,这就是短语扩展。在扩展练习中,老师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的热情,挑选一些简单易扩展的词语让学生自由扩展,或是让学生随意写出自己认为容易扩展的词语进行扩展,鼓励他们敢说敢写,让他们乐于表达。例:老师让学生对“美丽广阔”进行扩展,学生马上扩展出“美丽广阔富饶”,“美丽广阔富饶伟大”;接着让学生自己扩展,有个学生提出“提高水平”,其他同学相继扩展出“努力提高水平”,“努力提高生活水平”,“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尽最大努力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写作热情很快调动了起来,开始主动对短语进行扩展。老师要保持学生的这种写作热情和兴趣,让他们继续对短语进行扩展。当然短语扩展不是堆砌词语,而是表达的需要,是为了使语意的表达更加丰富,这点要给学生讲清楚。

在引导学生扩写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仿写。仿写就是仿写句式,是根据特定的语言情景,按指定的参照对象进行仿造。仿写要做到紧扣话题,语体和谐,结构一致,辞格相同。最关键的是把握语境,理解模仿对象的结构和含义,做到“形神皆像”。仿写句式思维开阔,又有参照对象,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和兴趣,当然就乐于表达。

3 不限文体,易于动笔

《语文课程新探》中写作教学的策略提出“一开始写作不要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这实际上就是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受文体束缚。学生普遍怕作文,为了打消怕的心理,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写他们自己最拿手的文体:日记、书信、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应用文等都可以。只要是学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老师都应该肯定和鼓励,哪怕在老师看来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因为不受文体限制,学生就有话可写,易于动笔,从而消除了写作的畏难情绪。

4 修改润色,文从改出

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文3

关键词:写作;能力;培养;重视;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020-03

开学初,我随机到某小学进行“推门听课”,听课的内容是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难忘的“第一次”。无论是听时还是听后,我感触良多。当时的课堂,黎老师是十分努力,先重点突出“第一次”,让学生先说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做饭、洗菜、炒菜;似乎真的能让学生勾起人生中的“第一次”,事实也真的勾起了!但让学生进行“交际”时,“卡壳”啦!有的起来就是说了“第一次”做了什么,根本就说不下去?有的被老师点名时,只能硬着头皮站了起来,简简单单说了几句就不能说下去,有的甚至干脆就站着。这时迫不得已,老师只能亲自上阵了!把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学煮饭说给孩子们听,期望能让他们有所感悟。再次提问,优秀学生也能依葫芦画瓢,但效果并不理想。课后,我也与黎老师进行了交谈。我建议她在让学生发言前可否要求学生先写提纲,或强调学生按老师的提纲要求先思考,提纲可以是最普遍的“三段式”:第一段,“第一次”做的原因(即为什么“第一次”做);第二段,你当时是怎样做的,请依次说出做的过程,关键部分要说详细些;第三段,你做成功(或失败)后的感觉如何?(或交待难忘的原因)。我当时还与她说笑,叫她按这样的方法再上一次,看看效果如何。当然,这样的做法与习作指导无二,这样上这节“口语交际”课,学生思路清晰,有话可说,更重要的是对接下来的“习作”起重要的指导作用。事后,我脑海中也老是浮现出这节课堂,因为我感觉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真的任重而道远。现在我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思绪再理一遍,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作简单的论述。当然,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上好一二节课就培养了,而是经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才可以培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说。

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熟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吃透其要求。

无论是2001版还是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明确的要求。下面我把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摘录下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

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我从中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首先是选材,“有话可说、易(乐)于动笔”,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其内容应该是学生的亲身感受的,学生没经历过的,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其次是习作命题的方式;再次是习作指导,让学生学会写作;第四是习作的批改方式;第五是习作应加强与语文教学的其它内容联系起来,不要孤立起来,还应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定要吃透,这样才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把握好尺度,进行有效教学。我开篇所说的课堂,很明显是对其尺度的把握不好,未能重视“习作”与“口语交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不能理解编者对教材的安排意图,这样的课堂不要说为“习作”服务,就连学生自信心也倍受打击。因而,我个人认为,要上好课,尤其是“习作”课,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要考虑教师、学生、课本(教材)、编者几者的对话,不能就讲课而按课本进行“讲课”,而应考虑编者对教材的意图,且课前还要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反复“推演”,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一问题可以说对广大语文教师是一大困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可以着重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重视学生写日记良好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从这话中,我们会感悟到,“作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会再一次感受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一真理。因而,我个人认为,你要想写好作文,或你要想培养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对作文的素材进行有效的积累,而素材的积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持写日记。

有的教师认为,这个道理谁都明白,自己也做过,但做起来就难啊!事实啊,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尤其是部分学生因为怕麻烦,部分学生写多了而觉得无话可写,部分学生有时会忘记了,部分学生认为要写真实的,隐私会被曝光;甚至我们的老师也觉得太繁琐,无形中加重了自己的教学负担。最初几年,对于这些问题我也束手无策,实行了几个月,自己也努力尝试改进方法,但效果都不佳,最后也就不了了知。几年后,一位当时念小学时很有文采的女大学生与我电话聊天时,说到她自己直到现在还坚持写日记,闲暇时翻阅小学时的日记,倍感亲切,往事历历在目。这时的我才发现当时自己真的被“困难”打倒了。自此以后,凡是我教的班级都要求一律写日记。针对以上问题,我的方法也逐步改进,不断完善。这几年,我对学生写日记的做法是:先把全班学生按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与否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好、中、差进行搭配,组内分工,好的负责小组的批阅、指导工作,差的负责检查小组成员日记上交情况并作记录,直接向我负责。针对“隐私会被曝光”的问题,我要求学生把日记分成三种,一种是可公开的,上交小组内进行交流;另一种是不可公开的,可上交给老师进行批阅;再有一种是完全不可公开的,自己保存。针对“无话可说”这一现象,我平时十分注意对学生及时练笔,学校每次举行课外活动,都有目的地让学生采用“记后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练笔,“议”的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明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写作的方式可以是以日记方式进行,更可以以作文的形式来表述。甚至连学校开校会我都会让学生带笔带纸进行记录,以练习学生书写速度及思维记忆能力,让学生留意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我们平常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事实是啊! “生活是作文之本”,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挖掘、去歌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关心、留意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最低要求。要使小学生对习作(日记)产生兴趣,就应该努力为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材料,有时还要创设感兴趣的习作环境。春游、野炊、放风筝、拔河、成语接龙游戏,甚至课堂师生活动、课后感悟等都可成为学生材料,学生也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于充分利用。另外,对于学生的日记,我总是以鼓励为主,写得好的日记在全班进行传阅,且每半个学期评一次“坚持奖”、“优秀奖”、“日记先进小组”等,以增强学生对写日记的信心。当然,作为教师要多关心,多检查小组的活动情况,适当时候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重要的、有普遍性的问题可以全班进行指导,学生的小组活动可采取由严到扶到放的方法。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学生对写日记的态度改变了,由原来的“要我写”到“我要写”,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

2、教师要重视学生习作时,先写提纲,再写作文良好习惯的养成

说到提纲,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知其作用。写作提纲,犹如一张建设蓝图,可以帮助作者自己勾划出全篇文章的框架或轮廓,体现作者经过对材料的消化与进行逻辑思维后形成的初步设想,可计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前后如何表述一致,重点又放在哪里,哪里需要进行一些详细述说。按此计划写作,可使文章的层次清晰,前后照应,内容连贯,表达严密。写起作文来有提纲的要比无提纲要轻松得多,因而我们要重视对学生习作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平时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怕麻烦,其实拟写作提纲,只需要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是词与词组加以提示,把材料单有机组织编成顺序号,工作量并不大,也容易办到。大家从开篇我向黎老师提的“三段式”提纲,就可见其作用。

3、教师要重视语文课文分析,充分挖掘文章的立意,布局,写作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从中我理解到:教科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最主要材料,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对语文教学的观念,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主要源泉。我个人认为,能入选教材的文章,无一不体现其独特魅力,作为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章的立意,布局,写作特点,以利于学生学习,更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还可以让学生熟悉或掌握写作技巧。因而,我的课文板书,肯定能体现全文的立意及文章的层次结构(实际上就是文章作者的写作“提纲”),分析文章后,总是把其写作方面的特色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这样做有二大好处:一是符合《课程标准》中的“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要求,对教学生学会习作有说不尽的好处,二是到习作时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某一课文的立意,布局,写作特点等让学生参考,以利于他们在习作中能借鉴,真正起到“以旧带新”、“旧知唤新知”的作用。

4、教师要重视习作与其它环节的联系

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这一建议,就让我们教师明白,习作不是孤立、单一的存在,应与其它环节有机结合,它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说到这,我又要说开篇这一节课了,这明显是未能很好处理“习作”与“口语交际”之间的联系,“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卡壳”了,学生“习作”起来就困难了,这样就让学生对“习作”产生一种恐惧感,更谈不上什么兴趣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了。因而,作为教师,平时备课就应深入,要时刻注意教材各环节之间的联系。

5、教师要重视学生习作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重指导,重行文,也重讲评,但对于批改这一环节则不够重视,使得作文教学系统前后脱节,讲评变得形同虚设,长期发展下来,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的下降,写作水平的不高。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任务。作文的批改方法很多,教师方面的批改有:(1)全批全改;(2)面批;(3)精批细改一部分,其它略批;(4)选择有代表性的一、二篇示范批改。学生批改的方式有:(1)自改;(2)互改;(3)组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程的深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许多老师的认可。作文批改也不该一味强调老师改,也应该倡导一种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的确,如果在评改这一环节上缺少了学生的参与,作文能力的提高便成空话。文章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作文水平也应在不断的修改中得以提高。学生参加作文批改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式。当然,目前社会和家长并不赞成这种作文批改方式,甚至连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都不认可这种方式,认为让学生批改作文是老师不负责,偷懒的表现。事实上,我更多的就是采用这一方法,因为我有“日记小组”的帮忙。当然,也不可以一成不变采取这单一方式,要视学生能力而定,很多时候还应以教师批改为主,学生批改为辅。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教学”的建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更应该多采取“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建议。

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文4

一、阅读教学中几种忽视写作能力培养的情况

(一)以考试为导向,偏向语文知识的传授

中、高考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均是必考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自觉地把课文作为阅读训练的载体,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解人物背景、叙述方式、描写方法、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文章结构之类的知识。这种为了考试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蜻蜓点水式讲解的文章和知识,是种静态的知识,没有探讨课文“由文到心”的动态过程,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并不能使学生学会将其迁移到写作活动中去。

(二)过度解读文本,缺乏言语形式的探究

语文教学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不仅重视文本写了什么,更要重视文本是怎么写的。在提倡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大环境下,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阅读教学案例。韩军老师的《背影》教学实录,引起学界对阅读教学的讨论。韩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抽象地从文本中剥出祖母死、父亲老、儿子壮等人伦关系,进而得出文本讲诉生死主题的结论。韩老师学识渊博,对《背影》做了一番创新性解读。然而,联系文章创作背景和文本的重复叙述,不难发现,韩老师对文本是过度解读的。课文的最后一段,道出写作缘由,父亲向朱自清诉说自己离大去之日不远,引起他反省自己与父亲的关系。原来,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是有矛盾冲突的,长期没有得到真正地和解。老父亲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欣慰。“《背影》的结构中交织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一条存在意识文本中,是歌颂父亲慈爱的线索,一条在无意识潜文本中,是现实儿子内心焦虑的线索”[1]。因此,《背影》写的不是生死,而是父子。

(三)训练流于形式,没有培养写作能力的意识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能注意到写作训练的重要性,遗憾的是这种写作训练往往流于形式。一是课堂言语活动,忽视对课文语言表达技巧的模仿。例如,郭初阳老师教学《愚公移山》时,他假设愚公死后,世代挖山,一直到现在还没有成功移山,询问学生如何重新评价愚公。这样的课堂训练,重视课文内容的解读和阐释,忽略对文本言语形式的探究。课文一般是优秀的习作范例,将课堂练笔与课文言语形式的探究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二是课外练笔,缺乏监督与指导。语文学习得法与课内,提高于课外。课堂练习与课外练笔是相互促进的,虽然有不少老师要求学生写日记,但却没有给予有效指导。

二、关于阅读教学中写作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

(一)转变观念,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占据大部分课时。那些为了考试而阅读,或者把课文作为话题材料,对文章进行过度解读,往往造成阅读教学耗时低效。转变旧有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意识,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关注课文内容,还要关注文章的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之美。

(二)读写一体,重视言语形式的探究

陈日亮先生认为,“‘读’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写”……“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读’”[2]。阅读和写作是融为一体的,它们统一于言语活动之中。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过度解说和发挥课文的思想内容,割裂了读写之间的关系。由文见心,从语言形式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探寻文章表达的心灵轨迹,体会写作章法之美,有利于将文本解读引向深入,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写法,为个体写作实践提供借鉴。李镇西老师在教学《荷花淀》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的语句,体会妇女们的心理,让学生从语言表达中,品味文章的心理描写。在分析作者孙犁的语言风格之后,李老师又介绍孙犁的《关于<荷花淀>的写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创作过程。李老师的教学,重视言语形式的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举一反三,发挥选文的例文功能

语文教材是由文质兼美的选文组成的。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每单元的选文大致是按照文体的特点编排的。可以说,每篇课文是一种文体写作的典范。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重视对文体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模仿习作,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1教材,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引导学生体味“轻轻地”“新娘”“挥一挥”等词语,标出诗的韵脚,讲解新月派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由文见心,体悟诗人用诗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鼓励学生模仿创作新诗。这种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的做法,也符合这一单元教学的要求。

(四)读写结合,坚持有效的读写训练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陈日亮老师认为,写作是重视“写什么”的教学。通过阅读,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思想共鸣;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表达心中的所思所想。事实证明那些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满分作文、牢记人物事例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训练方法忽视了教学“写什么”,封闭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能够培育学生的思想境界。读书笔记,记录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心灵变化的轨迹,充实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是架起“读”与“写”之间的一座无形的桥梁。陈日亮老师介绍一位高中生的阅读笔记,让笔者认识到课外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积极意义。教师可以采用读书笔记这种有效的读写训练方法。

(本文系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4yks025]研究成果。)

注释:

[1]闫苹.中学语文名篇的时代解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32-33.

[2]陈日亮.仿佛若有光――由一位高中生的阅读笔记思考语文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13,(06).

参考文献:

[1]陈日亮.当前语文课改三个重要教研话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4,(9).

[2]彭红兵.阅读与写作互促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7).

[3]钱理群.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M].漓江出版社,2012.

[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文5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出现“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

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就是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

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关于写老师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考场作文;立意深刻;文美字洁

有人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的作文在众多考卷中发出独特的光芒,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一见钟情?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立意深刻

首先要做的,是根据所给的材料,确定行文立意。紧扣命意,是高分作文必备的基本条件。并且,立意要有深度,要“掘地三尺”。阅卷老师一般对深具慧眼、富有哲理的作文情有独钟,给分较高,所以“高考作文得分高,准确立意最重要”。

二、题目靓丽

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比如,关于“孝心”的材料作文,以“孝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为题,生动的比喻让人眼前一亮。还可以化用诗文,比如,关于“珍惜”的作文以“莫待无花空折枝”为题,引用诗句,显得贴切而底蕴丰富。总之,标题要新颖,或有文采,或有哲理,或韵味无穷。这就是“精心雕琢拟题好,文化积淀露一招”。

三、凤头豹尾

考场作文,应慎写开头,认真对待第一句、第一段的写作。要学习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用先声夺人的方式,精心刻画好自己的“凤头”,让阅卷老师对你“一见钟情”。

结尾处,如果写议论文,就必须在结尾处强调论点,如果写记叙文,就应该在结尾处通过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除此之外,语言有文采,含蓄隽永,让读者读后能久久回味和思考。

总之,开头是你登台亮相的第一招,结尾是留给阅卷老师的最后一道“风景”,所以“首尾相应细打造,风头豹尾堪绝妙”。

四、结构清晰

这一点我主要是针对议论文来说的,因为议论文是我们很多考生首选的文体。学会设置结构,使文章从形式上做到“有模有样”。首先段落要具有完整性;其次,各个段落之间要有联系或过渡;再次,分段要匀称得当,长短相宜。我尤其提倡学生设置分论点,从内容上做到“中规中矩”。这就是“结构清晰论点明,分条论述是诀窍”。

五、文美字洁

流畅生动的语言,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它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魅力。我们可以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诗词佳句,也可以使用多种修辞,利用各种句式。高考阅卷时间紧迫,卷面印象很重要。首先要求卷面整洁,不涂改乱画。字不要求写得有多好,但一定要字迹工整,清楚,所以要谨记:“语言润饰讲究美,卷面三清积分高。”

总结下来,打造考场作文的七字诀是:

高考作文得分高,准确立意最重要;

精心雕琢拟题好,文化积淀露一招;

首尾相应细打造,凤头豹尾堪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