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1

1.课题的核心概念

“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进而创建紧张、有序、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下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比较传统,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致使许多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无法完成,老师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课堂三导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内容

探索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确立了“课堂三导教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引导为本、学校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立足点,在课堂上通过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从而达到人人达标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灵活使用个案分析、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研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并推广可行性经验和做法,使课题目标得以真正的落实。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

1.通过理论与实践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区级培训的基础上,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区作报告、开示范课、与教师座谈,强化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组织全员培训

(1)利用期初小学校长会、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会,分别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确保认识到位,统一思想。

(2)组织我区全体实验教师参加培训,抓典型实验学校,培养优秀实验教师队伍。

3.典型学校带动

第一、确立典型实验学校若干所;第二、利用典型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通过开放周、片际研讨、共同体等活动传递给全区实验教师,以此带动、辐射、引领全区课题实验研究。

(1)开展区域性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进一步促进课题实验的稳步发展。

(2)组织全区性的教师竞赛,促进教师自觉参加实验。每年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堂三导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3)开展区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及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以研带培,以培促研,研培结合,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4)编写导学材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保障。由小学教研室牵头,组织一线优秀教师编写四―六年级学生学习活动材料,并在网络上,为实验教师的上课提供方便,同时为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课题的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实验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确保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1.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所以,要想推进课题实验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先导。课题实验开始,我们把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课堂三导教学”理论,还经常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了省内外的教学观摩研讨和培训活动,听取优质课、专题讲座、优秀案例分析等,要求老师回来后要在本校或全区里上一节汇报课或开一场讲座,把先进的理念传播给老师们,推广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还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我区讲座、上示范课,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注重抓校本培训,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反思与论坛相结合。老师们认真研读教育教学理论的有关知识、课程标准以及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人人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达到在培训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增强教师课题研究的教研意识。

2.开展研讨,提高教研水平

课题实施的推进,研究是关键。面对课题实验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抓住对“尝试”、“有效”两个词的理解。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的研究?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每学期我们教研室都要组织教研员到课题实验校进行调研,听课、评课、交流,了解一线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实验教师指明课题研究的方向。

(2)举办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课题实验校轮流开展一次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研讨课、评课交流、经验介绍、讲座、阶段小结、论文汇编等。共举办了7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教学论文或阶段小结等共汇编5册,取得较好的成效。

(3)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课题实验以来,曾举办了三次区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主要以开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三导”教学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就是让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发挥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后教”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少讲、精讲,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讲。力求达到:“一节课我们关注的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的精彩,而在于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状态;一节课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取了哪些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的最高境界。

(4)开展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和城乡共同体活动。每个学期开展或组织一到二次区小学数学林爱村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工作室成员的研讨课、经验总结、专题讲座、评课交流等等;还组织开展了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围绕“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主题,组织课题实验学校的优秀老师到农村及薄弱学校进行“送教送培”,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及课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的作用,让优秀的课堂教学成果在教师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3.提升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尝试中来,走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之路,其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也培养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一是教师合理设计教案的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热情明显增强。课题实验以来,全区教师自撰了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案例分析分别在CN、省级等刊物上发表;3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2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1人次、省级13人次、市级6人次);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有40多人次分别获一、二等奖。多位教师参加市教师技能大赛获得好名次,还有老师被邀请承担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由此可见,通过课题实验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学生方面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领悟;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不同的学习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通过课题实验,我们发现学生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在课堂中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品尝成功之乐,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会通过自学课本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我们这样学习感到学得很轻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处于紧张的状态,但我们还是学得很愉快!”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堂,老师都是让我们自己学,不懂的知识老师才讲,我们真正学到了知识”等等,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由于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老师利用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掌握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老师对学生经过精心的培训、辅导,严格要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的养成。如:倾听的习惯、勤思的习惯、敢说的习惯、善问的习惯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逐步形成。实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时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等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特别是有些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如:某实验教师从四年级跟班到了六年级,原来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差的,到六年级毕业抽检中学生的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还有一位实验教师他所执教的班级有好几位学生由原来的学困生转化为中等生,中等生转化为好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

(三)努力实践,推进课题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课题实验开展以来,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并根据导学材料进行个人的增加或删减,在课堂中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索、学会质疑、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爱学、乐学数学。

课题实验校先后承办了多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教研员与一线老师一起研究了无数的课例,通过“备课―公开研讨课―听课―评课―反思”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经过比较分析,形成了“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1.导学目标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改造成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学诊断

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的内容,边自学边完成诊断练习。学生对自学过程中碰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可灵活采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让学生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老师求教;四是引导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的形式,解决在独立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讲评,教师补充。合作探究可以包括:

(1)预设的问题。

(2)学生在自学诊断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3)生成的问题。

(4)教师重点讲解和辅导,解决疑难问题。

4.展示交流

是“自学诊断”和“合作探究”的升华,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检测、提升的过程。通过组际展示,交流各小组在“自学诊断,合作探究”中取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就是让学生表现自我,感动同伴,学会倾听,学会欣赏,进而在为自己为同伴自豪的同时增强学习自信心,完善自我,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即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展示交流部分的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请教小组的成员,或者老师重点辅导,让好生帮助差生,并且要求他们做完练习后进行及时的批改或者让学生上台展示,进行集体的批改,这样也可以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老师应采用一些评价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5.归纳总结

(1)全课总结,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渗透学习方法。即课堂总结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全课的内容和知识要点留下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2

【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基本探究性内容,促使学生在探究性作业过程培养的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充分发挥探究性作业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作用,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作业。对此,本文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给学生充分主动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那么,如何科学、合理的实施数学探究性作业?根据数学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数学探究性作业,促使探索性教学贴近学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基于以上内容,本文笔者将以小学高年级数学为例,就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考与实践尝试,探究小学高年级探究性作业设计方案,以促使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牢固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为促使小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数学这门课程创造条件。

(2)研究方法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主要是利用以下方法:

其一,文献研究方法。也就是查阅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文献,学习其中的相关理论,借鉴已经可以有效应用的研究成果,为此次研究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

其二,个案研究方法。也就是找出与此次研究课题符合的代表案例,收集与案例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从中总结经验,进而应用到此次研究课题中。

其三,经验总结方法。总结实践,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概括,总结经验形成理论。

(3)研究内容

此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研究中主要是对不同层次、不同范围探索性作业类型、形式、方法途径的设计与研究;研究数学探究性作业应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情况;研究学校、教师、学生对探究性作业实施的评价。

(4)研究结果分析

在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当前市场上课外辅导书多且杂,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利用此类学习辅导教材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并不能产生多大的成效。而探究性作业的实施,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促使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因为数学探索性作业是以任务学习理论为基础,起要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作业学习的过程中从简到难,逐渐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行为倾向,促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所以,科学、合理的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对于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水平有很大帮助。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一)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①开放性原则。由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探索性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探索性作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思考,设计的探索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

②层次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设计还要具有层次性,也就是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作业,促使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完成数学作业,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当中。

③趣味性原则。探索性作业的课题本身应当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心灵特征,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作业。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设计

(1)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对所要练习的小学数学作业有清晰的了解,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探索性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单元知识要点框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采用苏教版教材,那么在此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来进行设计。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可以将数学探究性作业分为两部分,即课内部分和课外部分。由于课内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所以,将课内部分分为基础型练习、操作型练习、以及拓展型练习。而课外部分主要是锻炼学生数学技能,所以课外部分主要分为基础型练习、实践型练习、调查型练习。

(2)各个板块作业内容说明

①基础型探索作业。基础型探索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所学数学知识的印象。在基础型探究作业中主要练习的是数学知识重点、难点、关键部分,促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②操作型探究作业。操作型探究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知识运用不佳的部分提出来,促使学生可以再次对实践操作中得到的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计算,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③调查型探究作业。调查型探究作业可以使学生在社会调查中,懂得数学知识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

总之,数学探究性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其能够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在整个探索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准确的、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数学水平。当然,需要促使此种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促使探索性作业有效应用。相信随着相关人士的不断研究,探究性作业的应用效果将会更强,将其应用于小学数学中,可以更加有效的引导学生。

参考文献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多元识读视野;小学习作教学;行动研究

习作在小学学习阶段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而,作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就阻碍了习作教学质量以及学生作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而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强调学习的实践性、情境性以及主体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扩展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空间。传统识读只是对民族语言做一个书面、正式且标准的写作以及阅读。比如,在20世纪前期,人们通常将识读理解为学校的学习任务,学会一些读写方面的技能。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掌握的基本技能已然不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学生需要关注语言的多样化,因而也就给识读赋予了新的特征:首先是实践性,通过社会实践方式进行交流沟通,识读不应当只是理解为写作以及阅读方面的技能;其次是情境性,主要是情境运用后产生了意义,任何一种具有意义的写作以及阅读都赋予了社会情境性;最后是主体性,需要注重学生运用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多元识读方面的素养。

1 分析教材

小学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作文练习,所以相关习作教材都是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开展,在内容方面显出较强趣味性,在表现形式方面具有灵活性,在实际操作方面提供给学生多种选择,从而促进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开始习作教学。小学阶段习作教材通常有一些例文,大多都是以片段形式展现,并且是同年级学生作文改写而成,因而,与各个年级段学生生活经验相符。范文通常是学生写完后印刷在作文纸上,从习作内容方面到格式方面都给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时刻留意身边事物,并且通过书面方式进行呈现。学生在仔细观察之后将所看、所听、所做、所想事物理通顺,写明白。在掌握了基本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再进行引号、冒号的学习。三年级习作教材中涵盖了部分的训练,其中大部分都是片段写作,且都是以图文并存方式显现,这样既减少了写作难度,又能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技能。所以,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给予学生写作空间的同时思维不致于受到教材主题以及内容束缚。例如,在教材中,有一章节习作训练内容是“我的自画像”,这种练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因为练习将画和写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在画完之后,再进行自我介绍。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操作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习作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通常包括教师课前准备阶段、上课、课后反思评价等。教师只有在经过设计、施行、再设计等课堂实践后,才能够做好教学经验总结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学生由“写话”逐步向“习作”过渡,因而,教学应当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以及教材内容的情况,适应学生学习特征。比如,“我的自画像”这个章节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对人物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人物特征。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引导,教学过程从学生感兴趣话题进行切入,导语设计部分可以是一些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大耳朵图图》。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能够发现问题,促进学生写作方面技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站在学生角度来说,需要拥有表达的勇气;站在教师角度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当引导学生主动构思作文的材料内容,提高学生习作情感,从而增强习作信心,并且对学生成果做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做好经验总结工作。

3 教学反思

三年级习作训练主要是通过图文方式进而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学生只有做到仔细观察才能够使得作文练习效果更为理想。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刚接触到作文部分,因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比如,小学阶段语文教科书中,有一首诗叫《咏鹅》,这首诗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首诗训练学生观察力。在孩子眼中,第一次见到的事物都非常惊奇,观察到的景象都是内心情感流露。同时,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视觉方面、听觉方面、味觉方面、触觉方面产生较大冲击,进而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习作任务。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强调课堂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习作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学生学习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将语文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在享受生活,而习作过程也就是一种生活感悟过程。多元识读视野下的习作教学全面提高了学生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思维 数学情景

教学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实施的效果。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仍囿于教材,围绕例题的中心知识点进行设计,偏重于思考教师如何教,忽略关注学生如何学。这将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实质性的参与,造成教学的低效。一切的数学教学活动最终都应落实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而只有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具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教学工作才有可能超越纯粹经验总结的水平而上升为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坚持以钻研教材与学情调查并重,在此基础上转变小学数学传统教学的认识,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创设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情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学化”。教师创设的情境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点。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唤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对数学的认识和深刻理解。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唤起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要,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预留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材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主动地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中教师不必事事“防微杜渐”,不妨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初步发现规律后,引导学生经历用所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目的是帮助学生体会规律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感受规律的普遍适用性;结合交流的过程,顺势提出“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这样的问题,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并在应用平移的知识对规律做出解释的过程中,获得对规律的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三、展开交流,帮助学生提升认识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由于受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小学生还不能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证明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能通过演绎推理去理解数学,获得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努力探寻学生理解数学结论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情境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思维得到发展,学会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探究适合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

拿破仑有句名言:“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奇迹。”其思想观点充分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只有建立自信,学生才能敢于面对困难,才能永远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使个人的潜能、智慧发挥到极致。也只有建立自信,学生才能得到“高峰的体验”。现在的课堂中有部分学生惧怕老师,没有自信,对明明是正确的东西,也不敢坚持。所以,我们对这样的问题要提高认识,要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给予学生应有的尊严,有没有给予学生活力施展的空间,有没有给予学生个性张扬的机会。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既要承前,还需启后,否则学生数学学习的连续性和理解的深刻性就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一个内容时,都要考虑如何组织和实际,才能更好地适合后续学习的需要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创设引人入胜的数学情境,以有效地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透过数学现象的表层逐步深入到数学规律的实质,在数学活动中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设计者、策划者和参与者。要重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参考,2002,5.

[2]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蔡金法.中美学生数学学习的系列实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备课;体验;更新理念;了解学生;研究教材;课后备课;创设情境;内容和方式;目的和意义;应用和效果

备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前提的阶段,是要求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计划和过程阶段,是按照教材设计上课前提,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其一、更新理念:“为了一切学生”和“一切为了学生”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的宗旨和核心,要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念上”,把备课的角度思考在浅、中、深三个层次上,把课程内容渗透到各个层次之中,是为了达到全班级全面素质的提高之中,教师一定得围绕教学任务、目标去备课,教师怎么教是一回事,学生怎么学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二、了解学生: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了解学生的文化层次、喜欢爱好和个性特长,备课之前一定掌握学生的学情,必要的时候,还得根据教学过程增加幽默语言、古典诗词和故事情节,设计出合理的、有价值的、科学的教案,因为教师就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该对每一节课如何组织、引导和合作做出思考和判断,如何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疑问、空间和质疑的机会。

其三、研究教材:小学数学教材给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需要在备课前对于教材具有全面、深入细致的解读。(1)教师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深浅适度、全面覆盖和效果高效;(2)利用教材资源优势,抓住重点、难点和实际,选择性的设计教学顺序和教学要求;(3)实行个人、小组和教研组互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力求达到完整、完善和完美,取长补短。

其四、课后备课:我认为课前备课一定很重要,但是不会那么完备,要通过讲课以后再进行备课,那么课后备课是对于课前备课的补充、是对讲课中发现不足问题的更新、是有利于教师对于专业课程的更加成熟以后的经验总结、是对于教学方式、理念、行为和效果进行分析的经过。

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教师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创设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时,探索求解。”

何为“情境”呢?就是情景或者境地。《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情境”,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定的具体景物,以引起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首先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这门课程强烈的求知欲望、是为了培养小学学生思维能力情境意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体味小学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好奇心和好胜心。

其次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情境需要教师捕捉、创设和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思维、质疑和探索,达到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觉学习数学课程的目的。

再次是创设情境,改变学生精神状态: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状态适度进行调节和调动,因此,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比如做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游戏、演讲和观察,让学生具有明显的精神状态的改变,使学生具有激情、具有兴趣、具有意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最后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认知形象:情境的创设并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学生应该极力接受并且达到身临其境;其目的就是为了把小学数学的抽象性转变为认知的形象性,强化理解、促进学习、实现高效。

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学习的“体验”实际上就是亲身经历、亲手实践和亲自参加;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

第一是课前体验的内容和方式:小学生对于规律数字和图形比较感兴趣,课前让学生认识具体有兴趣的数字和图形,可以通过多媒体收集或者挂图让学生“见到实物”,如果有真实的物体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心想,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

小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6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讲普通话的工具,但汉语拼音相对抽象和枯燥,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孩子在头脑中建立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模式方法要创新,在课堂上要导趣,使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学得灵活。笔者在小学任教多年,发现巧用儿歌,对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帮助很大,入学之初,我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学习拼音用处大,识字读书要靠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以这样的形式引起学生对汉语拼音学习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下面笔者就将多年巧用儿歌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经验总结如下:

根据汉语拼音其具体内容的不同,都可以编成顺口溜似的儿歌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教学单韵母时,合理安排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就比较成功。学习a、o、e时,教学重点是a、o、e的发音和四声,教学的难点是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本课就可以将a、o、e的发音方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张大嘴巴a a 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 e。”教学字母i、u、ü时,可以读“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鲤鱼跳水ü、ü、ü”。学生不仅在学习时兴趣浓厚,而且使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了这些字母。还可以根据声调符号的形状和a、o、e四声的读法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学习a、o、e的四声。如“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其次在教授声母的时候,也可以有效地使用儿歌这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学习b p m f时,是教学拼音方法的起始课。教师可联系教材上的情景图画,编制儿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o),爬上山坡看大佛(fo),大喇叭里正广播(bo),爱护大佛不要摸(mo)。”可利用“前音(声母)轻短后音(韵母)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两拼音的方法。又如,在教学三拼音时,可将三拼音的拼音要领编成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或“三拼音,要记牢,中间介音别丢掉。”帮助学生领会拼音方法。

有些声母的形比较相似,容易混淆,如“b-d,p-q,f-t,n-m”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也可以编顺口溜,如“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右上半圆p p p,左上半圆q q q,单门n,双门m,拐棍f,伞把t,q下带钩g g g。” 还可以编成“b和d对面坐,讲故事唱儿歌,b的脸儿朝着右,d的脸儿朝着左。”

在声母和单韵母学完之后,我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儿歌的形式及时进行总结,例如我就编了这样一句儿歌进行总结:“我是小学生,入学学拼音,先学a、o、e,再学i、u、ü,大家比一比,看谁先记清。”由于所编儿歌押韵,有一定趣味,学生爱读,课间也在边玩边念。教完声母后,又把儿歌续下去:“b、p、m、f读得准,d、t、n、l记得清,g、k、h,j、q、x,记得越多越高兴,zh、ch、sh、r,z、c、s,翘舌平舌要分清,还有y和w,个个声母牢记心。” 还有就是在教授鼻韵母时,也可以通过念儿歌帮助学生区别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例如:鼻韵母,不难学,前后鼻音分准确。前鼻韵母有五个,an,en,in,un,ün。后鼻韵母是四个,ang ,eng, ing和ong。同时我还专门为四个后鼻韵母巧编儿歌:一只山羊n n n 一盏台灯en en en 一只老鹰in in in 一口闹钟on on on。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觉得有趣,而且也让学生间接地学习了量词的使用。同时,在这愉快的活动中,对这四个后鼻韵母重新作了认识,加强了记忆。

最后在学习声母与韵母相拼的时候,利用儿歌的形式同样可以解决许多难题。声母j、q、x与ü相拼,y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难点。可利用下面的口诀帮助记忆规则:“小ü碰见j、q、x,去掉两点还读ü”“小ü碰见j、q、x,脱去帽子行个礼”“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和ü来相拼,见面帽子就摘去”“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当然儿歌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针对这个难题,还可以这样编制儿歌:“水上有个大白鹅,伸长脖子来唱歌,eee,eee,游来游去多快乐。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jqx,小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它们跟u拼读时,碰到鱼眼就挖去,读音节就是ju qu xu”;“i和u讲礼貌,谁排在前面,就把帽子让给后面的戴”。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准确地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拼音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机统一。巧用儿歌只是教授汉语拼音时所使用的有效的一种方法而已,相信同仁利用自己的智慧一定可以想出很多的富有创意和效果的招数。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读准字母的音,记忆字母的形,又突出了拼音教学的重点,解决了难点,还可以缓解小学生的疲劳,调节小学生的情绪,调动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