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1

2016秋季幼儿园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工作总结具体如下:

一、安全工作:

1.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教育幼儿,并与其家长沟通。

2.平时注意预防烫伤幼儿。把开水、汤等晾温后再提供给幼儿,并提醒幼儿随时注意别烫着。

3.坚持每天午检,防止幼儿带异物入寝室,防止异物进入耳、鼻、口的现象发生。中午值班,加倍照看好幼儿,不忽视午休的幼儿,尤其是服药幼儿和体弱幼儿。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否生病等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4.把好幼儿离园关,不认识的人来接幼儿,老师均有问清情况或者是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放人。防止幼儿走失和拐骗幼儿现象发生。

5.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每天清洗消毒;保证寝室干净、并按时消毒,利用太阳无尽的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晾晒被褥,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填写消毒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

6.户外活动时,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如发现大型玩具有松了的螺丝钉,报告主管领导,做到及时消灭不安全的隐患,保障幼儿安全。

7.教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晚接的孩子和值班老师做好交接,并交代其幼儿情况。

8.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常规、自身安全和自我保护,以避开危险、避免自身伤害。安全,就是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则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我们严格要求幼儿,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9.安全宣传工作 (1.)本学期共召开三次安全宣传工作家长会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各类安全教育问题。(2.)开展地震演练、消防演练、安全自救自护现场演练活动。(3.)在园内不定期张贴各类安全教育挂图,提醒教育引导幼儿注意各类安全问题。

二、教研工作:

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本学期参与各类培训如:9月2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安海镇健排舞培训。9月14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晋江经济报预防溺水安全度夏公益活动走进西安小学。9月11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晋江市名师讲堂第13期活动。9月20日一名老师参加校本教研专题讲座并将培训视频带回园内进行二次培训。10月11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养正中心小学片区《致加西亚的信》读书活动。10月19日-10月21日两名教师参加晋江市2012年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岗位)培训活动回园后对园内老师进行二次培训。11月17日三名教师到安平皇家幼儿园一楼活动厅参加如何进行片断教学专题讲座。11月30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泉州雨润童心暨第一届有效教学 游戏教学 环境育人探究分享会。12月24日2名老师参加七彩幼儿园镇幼儿园半日活动并在园内进行二次培训。12月25日3名老师参加安海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活动。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本学期全园执教教师均有到各个姐妹园或者是教委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另外,我们还通过每周四的公开课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每周的周四公开课都实行每听必评,并且都以每次的公开课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上课技能,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喜欢的美食包扁食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扁食,吃着自己制作的扁食别有一番乐趣;、冬至日开展全园搓汤圆活动、圣诞节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等并将这些活动拍照及活动开展情况张贴至宣传栏上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各种活动,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三、保健工作:

1.本园幼儿所使用的碗、调羹,都是经过消毒柜及高温的水煮方式消毒。餐厅工作,后勤工作人员都进行餐餐打扫、消毒。

2.各班晨检工作都做的比较好,每天都能做好了幼儿的晨检登记,并每日将晨检情况传至教委办要求的邮箱。本学期各班幼儿出勤率都较高。本学期无发生传染病,说明了我们的保育员和老师们对卫生消毒方面做得特别好。

3.加强对厨房人员消毒意识,下学期我园将开展更全面的消毒工作。

四、保育工作:

1.本学期开学初购买了供幼儿专门备用的一些家庭式药品,方便幼儿突发性使用。

2.发现问题及时地与保育员交流,做好每一交接工作,希望在保育这块下更大的功夫,让保育员能够更加熟悉我们的工作,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针对其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

3.后勤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并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抓好后勤队伍建设,指导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

6.开学前,老师们布置教室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及教师用品。

7.园内圣诞节游戏道具及幼儿礼品采购。

8.后勤采购,每天及时验收,保证了幼儿们每天的安全饮用。

五、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1.新老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因此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理解《纲要》精神,注重老教师的帮扶引导进一步开展传、帮、带等形式的培训,注重课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评价的能力。

2. 下学期多开展各类家园联系活动,让家长能够多参与幼儿的成长,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家长对学园的工作理解与支持。

3.要注重幼儿观察、比较、口语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

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严格按评估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认真探索幼教工作规律,不断总结自身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工作。

2016秋季幼儿园学期工作总结

20xx年已经过去,学期也接近尾声,在忙碌却有序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在成长,孩子在成长。

一、业务工作管理携手合作、分工不分家

本学期我们有了三个部,业务部门也有了三位成员,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力量也增加了。在一学期中我们的业务管理有分有合,关注减负增效。

1、以部为点,开展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三位成员分别负责三个部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的日常保教工作扎扎实实的得以顺利开展。虽说处于不同的地点,但是我们的课程是同步的,开展的日常教学工作是相同的。(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整合)。

2、以活动为抓手,推进保教工作质量提升。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班级主页交流活动、环境评比活动、语言发展测试活动等等一系列的交流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三部同步开展,共同讨论活动方案,组织活动的开展,共同进行互动反思与评价。(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合。)

3、以组为基地,开展分层分类教师培养。三位成员分别负责三个层面教师的沙龙活动。分别是亭亭新芽组、快乐成长组、亭亭玉立组。三个组分别有不同的研讨重点和目标,因此各自为政,分头开展研讨。(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分)

二、保教工作关注有效、强调平衡

(一)平衡

课程平衡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关注课程平衡要关注的是一日活动中各个板块的大平衡,也要关注每个板块中内容的小平衡。

1、关注课程量的平衡。

量的保证是课程平衡的基础。一方面我们关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因为遵守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可以保证四大板块课程的正常实施。主要通过预设和调整来实现一日活动的平衡。预设主要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小组教研活动、家园之窗周日活动安排一步一步落实。比如:一周内容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关注各个领域的平衡;再比如:运动活动中关注各个动作发展的平衡;又比如:游戏活动中关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其他游戏的量的平衡。调整表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比如结构游戏开展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发现以周为时间单位,开展班级结构游戏活动,在轮到的那一周孩子们的结构游戏经验得以较好的提升,但是一个学期只能轮到一次或是两次,孩子结构游戏的发展不能得以延续。这样对于孩子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及时调整了结构游戏的时间与组织形式。除了保证每学期一周的结构游戏周,每个班级每一周中另安排一次建构游戏活动时间,以建构专用活动室活动和班级活动室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结构游戏活动。

2、关注课程质的提升。

通过过程性的指导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实施的质量。过程性指导主要通过在课堂一线观察教育教学过程,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使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支持。在观察、讨论、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获得了提高。结果性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每月的资料、日常工作检查,学期末的考核课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评价。包括在各类活动中孩子能力、习惯的培养、学期末语言能力测试等等。通过过程性指导和结果性评价,我们看到了老师对课程实施中的进步和问题,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我们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努力方向。

(二)有效

本学期,依托大组教研活动,重点对 教学有效性开展探索研讨,开展从目标达成度看教学的有效性、 环节架构的艺术促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说课训练:教学有效性评价等专题研讨交流,提升教师的反思评价的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各教研组围绕教学有效性这个重点,根据各自年级组的研究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小点开展教研实践专题研究。其中小班教研组的研究专题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班的研究专题是以有效提问为研究重点,开展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大班的研究专题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回应,绿亭小班教研组的主题是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开展与专题研究相对应的教研实践课,通过集体备课实践观摩听课评课反思磨课的过程,丰富教师的课堂实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师资培训分层分类,按需培训

1、分层沙龙,为不同老师搭阶梯

第一年新教师培训亭亭新苗,小荷才露尖尖角

为了使新教师早日进入角色,尽快在教育教学方面步入轨道,尽快适应园所的发展需要,对新教师开展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培训活动。注重培训活动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历经一个学期,新教师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喜悦与体验失败的挫折中成长,在不断地迎接挑战与反思成败得失中成长。

第2-3年新教师快乐成长,花朵娇艳待开放

2-3年新教师正是教师成长的最佳时期,我们在19名2-3年新教师中选取了7位较有潜力的新教师组成了快乐成长组。本学期着力于优秀经典活动的翻版与再创造。新教师通过对经典活动的翻版,渐渐领悟活动设计的一些技巧。

3年以上骨干教师亭亭玉立,青果初结亦瑟瑟

以研磨优质活动为目标的亭亭玉立组,欲通过对集体活动的研磨,提高组员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共开展研讨活动三次,实践活动两次。由潘磊和陈钰梅进行了《蚯蚓的日记》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对活动领域和活动价值点的选取、重点的把握、教学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按需培训,送老师外出培训

本学期根据幼儿园发展需求和教师成长需要,共选送17名教师参加区、市两级研修班、培训班,包括李慰宜导学班、区教研组长研修班、白云结对跟岗、雏燕俱乐部等等。同时选送老师外出观摩听课30多次。

3、教育会诊问题入手,对症下药

根据幼儿园师资现实情况,我园立项了区级课题《运用教育会诊,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并立项为区校本研修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教育会诊手段,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探索实践、解决问题。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学期,我们经过了课题的设计立项阶段,现正进入课题第二阶段,即实践研究阶段。在4个月左右的实践中,我们1-3年的新教师运用网络邮箱进行网上问诊,由教研组长和业务园长坐堂开方。同时运用师徒带教,进行面对面问诊,由新教师的带教老师负责解惑。两个月的实践中,我们梳理了新教师普遍突出的问题,并通过新教师培训、实践展示等方式解决问题。如:不少新教师觉得在音乐活动组织中常规培养有困难,我们开展了音乐活动实践展示活动。

四、其他工作关注整合、减负增效

1、结对共建工作

利用白云优秀资源我们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工作,涉及到幼儿园工作的许多方面。有教师层面、保育员营养员层面、教研组长层面的结对带教活动;有三园定期的结对共建交流活动尤其是教师的结对跟岗非常扎实有效,助推个别教师成长的同时,也辐射到全园,使我们的美术活动的序更加清晰,美术活动形式内容更加适宜。

2、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扎实开展,做好了园园通测试工作、学校主页及班级主页的创建维护工作、完成信息部下达的各项任务。06网站上的点击率经常保持在10名之内,获得了市区两级信息部的肯定,并主动向我们约稿,由我撰写了的三个信息工作经验小案例。

3、语言文字工作。

围绕推普周,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出一期板报、开展一次文明用语宣传教育活动、悬挂一幅宣传标语、开展一次用规范字检查活动(啄木鸟行动)等等。

4、招生、分班工作。

开学初也是招生工作的尾声,虽说是尾声,但是由于今年的小班幼儿小学区划分等问题,使原本9月初完成的工作,一直延续到9月底才将这项繁杂的工作结束。尤其是最后个别幼儿的调整,我们考虑到家长的实际困难,认真审核谨慎协调。每一个孩子从一个部转到另一个部都是遵循学额允许、实际困难、登记先后等原则,逐一考虑,再三权衡。虽然过程繁琐,但平稳完成了招生工作,达到了世博年稳定第一的标准。

5、师训工作

本学期完成了十一五师训学分的申报工作,除了这学期转入的教师以外,08届及之前所有教师的学分都已经合格。

五、收获与不足

1、收获:

1)利用暑期进行了园本教研经验的梳理,撰写了《开展跟进式教研,提升园本教研质量》并被收录《松江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幼儿园工作经验集锦》中;区级课题论文《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被收录《关注细节 优化教育》松江区2009年度课堂教学研究成果选编中。

2)课程资源的积累。9月我们梳理10学年第二学期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较为优质的活动,并装订成文本,丰富我园美术活动资源。

3)四位教师的年度区级课题获三等奖,获奖率达到100%。分别是张蓟、陈钰梅、沈燕红和谭燕。

2、不足与思考

1)环境创设进程缓慢

尤其是公共环境创设、专用活动室环境创设进程缓慢。小社会和结构游戏室环境到11月才开始投入使用,妨碍了幼儿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下一阶段,在专用活动室环境的调整,细节的布置上还要下功夫。尤其是建构活动室的布局还要进一步设计,以更好的推动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

公共环境创设还有许多空白点,有的已经做了一半,有的还在思考当中,在下一阶段也要尽快呈现。

2)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内容较少,价值点挖掘不够。我们更多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挖掘和平衡,对个别化学习内容的挖掘、设计比较随意。有的想到什么内容就提供什么,没有对个别化学习活动全盘的设计与思考。下一阶段希望老师能在主题推进的背景下,对班级个别化学习进行全盘的设计与思考。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省、市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及要求,依据我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设计和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责任为重点,依法实施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规范、科学发展。

二、实施原则

1.服务教师,分类指导。坚持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培训活动,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和各层次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

2.聚焦课堂,突出重点。中小学教师培训要着力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围绕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紧扣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3.面向全员,倾斜农村。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组织,分类实施,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同时针对农村教师队伍实际,按需制定培训计划,进一步开展送教、送培等活动。

4.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级各类教育和社会资源,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的优势,拓展培训途径,建设开放灵活的培训体系。

5.明确责任,规范管理。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强化落实的要求,规范教师培训管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关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教师培训

1.强化师德教育,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2.完善教师自主学习申报制度,突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实施校本培训“项目推进”制度,开展校本培训优秀项目评选活动。

4.认真实施“新教师入岗培育工程”,做好年度考核总结工作,加快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5.加强“市名教师工作室”建设,举办主题观摩交流、中期成果展示等活动,支持、引导各类“草根工作室”及教师专业发展团队的建设。

6.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根据省市级评优课、教学基本功大赛安排,规范开展教师教学评比活动;开展部分学科教学业务单项技能竞赛活动。

7.开展跨校结对研修活动,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及教师个体两个层面上进行“点对点”的帮扶指导,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8.积极开展远程网络培训,有效利用“教学新时空”、市教育资源网及教育研训网等平台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完善远程培训的管理和评价体系。

9.大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工程,有效促进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10.扎实开展“周末教育讲坛”活动,努力我市打造教师教育的品牌项目。

11.加强教师培训管理,认真做好教师培训的考核检查和学时认定工作。

12.认真、科学制定市级各类培训活动计划,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

(二)干部培训

1.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党的十精神学习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

2.任职资格培训。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任职要求对新任正、副校长(或已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人员)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3.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对在职中小学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实效、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继续开展校长读书沙龙、远程培训、跟岗学习等培训。

4.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对富有办学经验,办学成绩显著,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研究能力,富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中小学校长进行专题培训。

5.拓展培训。对在职在岗的学校中层干部进行相应的岗位提高培训,重点开展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等培训。

四、主要措施和保障手段

1.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各校、各部门要把教师培训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支持。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校必须有专门机构、专人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

2.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学校按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各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费用报销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对农村教师实行免费培训。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3

一、以德为先,打造大爱教师

由于教师职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为了改变教师队伍中出现的“责任心不强、热情不高,工作敷衍塞责”等问题,学校集中开展了“转变教师工作作风”的专题教育活动。首先从师德师风上做强队伍。通过专题学习、自查问题、辅导报告、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等一系列教育活动,重新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豪感,点燃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出了“让每节课都有备而来”、“你可以不优秀,但不可以不成长”、“把心放在学校里,把学校放进你心里”一系列响亮的口号。教师队伍呈现出在岗、在位、在状态的良好精神面貌,一年来,共承担教育局、教研室安排的会议和教研活动近十次;承办省市级大型活动6次,老师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

二、夯实底蕴,培育大气、大智、大美教师

在师能上,我引导教师养大气、育大智、成大美。

学校把师资队伍教师工作从教学管理中单列出来,指定了一名中层领导专门主抓师资建设工作,制定规划,通过每周1小时的校本培训、基本功考评、师生共读、青蓝结对、阳光课堂展示、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从文化素养、基本功、课堂教学、教学风格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实行分层培养,多角度地培养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和品牌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鼓励教师多读书涵养大气。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满天星读书活动。学校每年春、秋、暑假三次为教师报销书费,买书、读书和进行读书交流已经成为常态。为保证教师阅读时间,我们又逐步建立了“逢会必学”制度,行政会、班主任例会、科研例会等所有会议都要进行会前十分钟“好文共读”。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开放性书架,定期更换图书杂志,让老师们随时随地随手就能拿到书,方便老师阅读。让读书帮助老师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新课改理念,转变工作方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为帮助新上岗教师尽快熟悉胜任岗位,我们强化了对师徒结对工作的管理和考核。除每周师徒相互听课、评课以外,加强了师徒结对的“五个一”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实行捆绑制,徒弟有进步的,师傅有加分,徒弟退步,师傅则要被扣分,充分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

对于教师的学习培训,学校一直是毫不吝啬投入的,每年投入10多万元用于教师学习培训。只要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总是努力争取名额,尽量协调学校工作,让每一个愿意学习、追求进步的教师有机会外出开眼界,长见识。

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我们实行“行政领导包干、教研员帮扶、牵手名校” 三个层面三管齐下。学校行政加大了对推门听课的力度,实行“分田到人,”,每位行政具体负责七八个老师,跟踪对口指导。邀请教研员每周下校听课评课,对薄弱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帮扶。

为拓宽教师的成长之路,解决我校领导教师理念陈旧、能力不足、眼界不宽、思路不开阔的硬伤,我们积极主动地寻求外地名校的智力支持,想办法让老师们走出去,到教育最发达的地方去学习。在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功牵手了被前国家教委主任誉为“全国最好的小学之一”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每学期组织一批骨干教师跟岗学习,老师们亲身感受了北小开放的理念、鲜活的课堂、课改的脉搏!

三、不断完善阳光教师评价办法,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段教师 新课程 教学负担 专业化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09年规划课题(JD09-02)。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07-02

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海南省本身属于教育发展的落后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则更为滞后,总结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各学段教师数量及素质不均衡,新课程有效实施有难度

调查发现,就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来说,高中教师队伍总体状况优于初中,而初中又优于小学,这从教师的学历结构也可见一斑。但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还有待于教师观念的更新。

1.各学段教师数量不均衡

调查得知,海南省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数量不足,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数量更少。在教师队伍的学科构成中,主要偏向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小学尤为严重,有些学校基本上无其他科目的专任教师,如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没有专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开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英语师资力量,大部分学校的英语课程都是由其它科任教师兼任。由于教师数量的缺乏,导致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包班制”,小学显得尤为严重。比如在有些农村小学,两名教师(多为语文与数学)组合搭档,有的甚至是一名教师一直将一个教学班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这种“包班”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只能针对固定的班级,不能在多个班里进行对比,容易导致师生之间产生思维定势和审美疲劳。包班制固然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但是对于教师来说,长期面对同一教学对象,面对多门不同学科,容易造成负担过重,顾此失彼,其教学效果定然会受到影响。

2.县城与乡镇教师分布不均衡,乡镇教师流失严重

国家对于城市和农村的师生比例有一个规定,比如农村规定师生比为1:23,而城市则要低一些,则从政策上导致城市教师数量多,而农村数量要少得多。同时由于农村教师编制紧张,待遇不好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乡镇学校多年来未分配到新教师,且原有教师流走现象很严重。正如前面我们在调查中所发现的一样,60%的教师都有调动工作的愿望。由于乡镇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向往城镇生活等,许多边远地区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工作,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办理调动,无论有岗与否。这样造成了乡镇中心学校人满为患,有的学校甚至严重超编,部分科目人满为患。为了缓解这种矛盾,近年来海南省实施了特岗教师计划,但是据一些校长反映,经过特岗招聘上岗的新教师,来到村小工作一段时间后,总感到生活环境与理想追求差别太大,不能忍受艰苦的环境而选择了离开,坚守执教者非常少。而且很多特岗教师从一开始就想着自己迟早要离开,在敬业精神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教师分布不均必然会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冲击,从而成为困扰农村,尤其是村镇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3.教师观念、素质差异较大,影响新课程有效实施

教师虽然对新课程改革认同度高,但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尤其是一些年纪偏大的农村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等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在实践中,践行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仍有难度。大部分教师认为,我们常常提到的“小组合作汇报交流师生互评”的教学模式只能在公开课中“表演”,平常课堂教学中使用则非常困难。年靑教师在践行新课程理念方面则好一些。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原始学历差异较大,小学教师的原始学历基本为中师或者以下,初中基本为中专或者大专,高中基本为大专和本科,虽然学历并不代表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现了视野和水平。虽然从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工作以后,都使自身的学历得到了提升,但从调查中也发现,教师提升自己学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函授来完成,但函授学习其含金量正在遭受公众的质疑。以下是教师学历提升调查的结果:

从上图可以发现,43.2%的教师是通过函授来完成学历提升的。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农村大部分教师是由民办转正而来,没有接受过规范的师范教育,这部分教师新理念接受较慢,经常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开展工作,呈现知识面窄、老化,教法陈旧等问题。在调查中询问校长影响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时,得到如下答案:

从上图可以发现,校长认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是观念问题、师资问题、经费问题,在这三大因素中,观念问题本身跟教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调研发现大部分教师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味地讲授、或者灌输所谓的权威性知识,以及教科书上的所谓的科学结论。这样一来,就忽略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关注,长此以往,学生就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现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则是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懂得创新的人才,而不只是会识字一些东西的所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农村教师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采用适应学生的开放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的态度和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具有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留给学生开放的领地,自由思考的空间,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并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

二、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

由于教师学科、数量分布的不合理,尤其是小学阶段,导致一个教师教授多门课程,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有个别学校有的教师每周30节课,平均每天6节课。如此重的负担,教师怎么能快乐起来。

1.教师教学负担繁重

访谈中发现,虽然课程改革的初衷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但由于评价方式并没有与之进行配套的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没有得到减轻,反之有加重的迹象。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在现行的课时计划内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任务很困难。其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有的学科减少了课时数,如4年级数学的课时数由原来每周5课时减为4课时,但内容并未减少;二是教师增加了教学内容,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时会增加一定的教学内容;三是有的学科内容有所增加,如在小学数学中增加了统计与概率;四是教师教学能力不够,教学效率低。调查发现,同一教学任务,有的教师可完成,而有的教师则不能完成。原则上高中阶段每周按35学时安排教学,课程安排不得超过周课时总量。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地区学校存在实际课时严重超时现象,包括晚自习和周末补课时间,平均达到每周50多节,更甚者接近60节课。因此,在有些学校出现教师抢课时的现象,许多教师总觉得自己的课时不够,想方设法给学生补充一些学习内容,由此导致一些不需要参加升学考试的科目被闲置。教师为了多给学生补充一些内容,这必然增加了教学负担。一位小学老师在访谈中说:“我既上语文课,又上数学课、还有品德与社会,以及领导交代的其它事情。每天连轴转,真的有点忙不过来,有时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

2.其它各种非教学负担带给教师较多压力

农村教师作为当地知识和文化水平优秀者的代表,有时并不只是作为教师,还要参与到相关职能部门布置的其它工作。根据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及教师反映,现在农村学校办学没有以前那样的清净与心安理得,常有社会部门与地方政府进入学校占用教学时间,中小学难以招架。比如,目前的学生安全问题,基本上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负有全责,连节假日学生出现安全问题也与学校有关,这不能不给教师和学校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为了更充分地说明学校拥有太多的杂务,一位教师列举了当地可以对学校进行检查和指导工作的领导小组,竟然达15个之多!现列举如下:

(1)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2)普法工作领导小组

(3)创绿工作领导小组

(4)创卫工作领导小组

(5)调解工作领导小组

(6)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7)禁毒工作领导小组

(8)反工作领导小组

(9)综治工作领导小组

(10)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11)双拥工作领导小组

(12)计生工作领导小组

(13)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14)整脏治乱工作领导小组

(15)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

以上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的检查,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有时还需要借调教师参与他们的工作。比如计生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借调教师参与计划生育的宣传等工作。因此,有些教师常常抱怨,各种检查多如牛毛,似乎每天都在迎接检查中度过。固然这些工作都有其重要意义,但过多则势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能不能把这些检查工作的内容融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呢?这样既能减轻检查工作组的负担,也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教师参与培训机会不等,专业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教育培训越来越多,但是从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参加各层次培训中机会不尽相同。结果显示,除新课程岗前培训以外,小学教师参加过培训的只占专任教师的66%,初中教师占88%,高中教师占100%。很显然,学段越高,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越多。另外,各学段教师专业化程度不一,小学最低。

1.教师参与培训机会差异显著

前面已经说过,各学段教师接受培训比例存在较大差距,而访谈发现,学段越低,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机会越少。简单抽样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的比例不到10%,初高中教师的比例也只在20%左右。比较而言,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的机会稍多,但村小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的机会也少得可怜,曾有些教师在参加培训时谈感想时说:“这是我第一次走出乡村,参加培训,我有太多的希望和梦想,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2.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师专业化在这里特指教师“所学非所教”,这个在小学阶段尤为严重。在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不配套现象严重,外语、物理、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不足,体育教师教外语,语文教师教物理,一个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极其普遍。有些学校虽然按照上级文件开设指定课程,但由于缺乏师资而无法正常开设,课表形同虚设,或者只是应付检查的幌子。语文、数学教师兼教数门科目的现象普遍存在,美术、音乐等艺术类教师,以及历史、地理等人文科教师严重短缺。这样一来,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则难以实现。所学非所教,学科跨度大,如果从未得到任教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必然会造成知识缺陷。有的老师甚至自我解嘲,说自己是“万金油”,哪门课缺老师,自己就能教哪门课程。在对学校校长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校长最期待改善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结构,具体结果如下: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终身教育;“双师型”教师;顶层设计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措施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国已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的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具有其特殊性。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高职院校双师型建设的法律法规,现有的一些零散的政策法律法规条文不具体,很多条文缺少实施细则,相关政策也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二)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对“公办”和“民办”院校的投入差距大

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按教育成本收费,但是远远不能满足扩招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需要,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支出远没有达到这一比例远,有些年份的比例甚至出现停滞或下滑之势。如2002年为3.32%,2003年为3.28%,2004年为2.79%,2005年达到2.82%。从整个世界来看,我国的教育投入总体水平一直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和地区5.1%的平均值,也低于转型国家4.8%的平均值,甚至低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3.90%的平均值。此外,在投入的资金中,大部分资金用于建设大楼等基础设施,用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费比较少。

跟公办高职院校相比,民办高职院校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办学经费主要来自自筹资金和学费。因此,资金短缺始终困扰着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由于资金短缺,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投入学校的日常开支,对师资建设的投入少得可怜,甚至是没有,再加上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投资方更没有动力投入资金培养“双师型”教师。

(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归属感低,缺乏后续教育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生活条件、工作条件、薪资条件等方面较差,很难引进高技能、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同时教师归属感低,有一部分优秀的教师把高职院校当跳板,在高职院校评到职称后,就另谋高就,从而导致现有教师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此外,聘请兼职的双师型教师,也缺乏稳定性,难以保证教学的连续性。

国家对在职“双师型”教师缺乏后续培训,同时,教师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四)在职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准入门槛偏低

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三改一补”转型而成。所谓“三改一补”就是四条办学途径:一是改革高专,特别是将高专办成规范化的高职;二是通过现有职业大学扩大办学规模,提倡联合办学;三是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办出高职特色;四是发挥少数重点中专的优势,办高职班。所以教师的结构非常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年龄结构上,老教师偏少,青年教师数量偏多;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多,研究生学历少,有的学校还有中专和专科学历的教师;职称结构上,中低职称多,高级职称少。招聘新教师的门槛偏低,一般只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对是否有企事业岗位工作经验没有硬性要求,所以新引进的教师大部分来自高校毕业生,有实际工作经历的很少。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思考

(一)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

1.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

政策、法律与法规是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提供法律保障。针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现状和特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尽快出台适用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与地位、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完善人事分配制度、编制管理制度、职务聘任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教师职务评定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补助等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法规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政府要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搭建合作平台

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产业组织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生产实践,真正通过实际锻炼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师数量不多,为了促成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政府应该努力为双方搭建合作平台,以实现多方共赢。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投融资等多种手段,为合作企业提供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和投融资便利等条件。以此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全面提升和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比较晚,跟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比较大。为实现跨越性发展,尽快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我们必须加强软硬件方面的建设,其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软实力的保证。“引进来,走出去”就是通过政府资金政策的扶持,引进国外优秀的教师,同时选派国内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国外参加中、短期学习培训。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教师再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从而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4.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政府和财政部门要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设立“双师型”教师建设专项基金,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同时引进社会监督,保证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做到专款专用。给予民办高职院校和公办高职院校同等待遇,保障民办、公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共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方式和方法,不断优化培养方案

1.积极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方式方法,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的培训形式主要有:岗前培训、单科进修、社会实践、国内访问学者、短期研讨班、助教进修班、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教师进修班、骨干教师进修班、出国进修培训、学术休假制度等,此外,我们还需要创新培养方式,比如采用委托培养或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即高职院校跟优秀的在校硕士或博士生签订就业协议,规定在校期间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定期或不定期的派他们去企业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积极探索培养的方式方法,加大在职教师的培养培养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双师型”教师比重。

2.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多渠道引进高学历“双师型”素质教师

在招聘方面,要提高准入门槛,对新进教师的学历和企业工作经验要有硬性要求,在招聘中突出要求具备“实践应用”能力,招聘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高学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广开聘用渠道,可以采用全职聘任和兼职聘用的方式,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引进全国重点建设的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院校的硕士和优秀本科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如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等职教学院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初步具有双师素质。

3.加强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高职院校跟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校选派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在岗闲余时间回学校参加教学及科研活动,同时支持教师在合作企业中担任职务,鼓励教师获得行业资格证书,以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在技术研发方面,职业院校跟企业共同承担科研经费,由专业教师带领青年教师或直接由有能力的青年教师独立承担技术研发任务,企业、学校和教师共同分享科研成果,实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通过校企合作,教师获取最新的行业信息、新技术和行业发展新动向,并使之融入课堂,让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效促进课程内容改革,实现三方共赢。

4.健全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要健全激励机制,对特别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在评奖、评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为他们提供优秀的住房和工作条件,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调动他们参与工作和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师要结合自身和专业特点,制定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1.做好高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积极投身科研

高职教师要根据“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长制定其职业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在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进行规划和总结,找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使自己尽快从一名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双师型”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还应积极的投入科研,通过参与科学研究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通过科学研究,可以更好的把握本学科知识发展的最前沿,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实践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

高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专注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高职教师要不断寻求机会补充与更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可通过研讨会、听讲座、参加行业会、接受技能培训、考取行业资格证、参与技能比赛等方式进行再教育,同时通过进修获得更高学历,使自己知识更专,经验更丰富和阅历更广。

参考文献:

[1]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2]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11).

[3]漆新贵.终身教育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0).

新教师跟岗培训总结范文6

摘要:针对一体化教学改革需求,本文从实际培养方式方法入手,对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尤其是从院校到院校类的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 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师 教学工厂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定位越来越准确,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工业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量增大的同时,对职业技能及素养要求也更高。由此对应的技工类院校的教育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传统的技工教育模式和理念已经呈现疲态,开始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体系成为必然,对应于一体化教学的一体化教师培养便显得尤为突出,技工学校的教师从传统模式向一体化教师的转变就显得更加关键和紧迫。

一、一体化教学改革状况

一体化教学改革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方向,国家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各个院校都在一体化课改上形成高度一致的认同和重视,积极探寻新方法,实现现代技工教育方法的新突破。各个职业院校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其中有些改革发起的较早的学校,已经形成规模,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一体化课改方案,并且在实验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些院校还处于摸索、学习、逐步推进的改革阶段。笔者所在学院目前也在积极探寻和推进一体化课改,并在机械类专业全面推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一体化教师的标准和机械类专业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需求

一体化教师的标准与要求:理想中的一体化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下,根据教学项目的要求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能教学和企业生产管理融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整合。同时根据一体化教师按应达到的基本条件、胜任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能力要求,将一体化教师按照教学能力分为三级、二级、一级三个等级,标准依次递进,高级别能力要求涵盖低级别能力要求。

全国各大职业类院校都在积极推进一体化课改,尤其是学院机械专业有较好的基础,在实现典型工作任务提取的对象上更容易和真实地实现,以任务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更加容易实现,目前机械类课程多数都进行了一体化课改。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的单纯理论型或者单纯的实操型教师的需求量将慢慢缩减,对一体化教师的需求量快速增大,目前笔者学院机械类教师要求90%以上为一体化教师。

三、培养途径研究

院校在进行一体化课改的进程中,一个棘手的难点就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问题。各个学校教师的来源有不同的途径,综合起来教师的引进大概有两个途径:从院校毕业后直接通过招聘等形式引进到学校的教师,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被引进到学校的教师。而对应的需要培训的层次又会因为在职在岗的不同分为大概三个类别:院校新引入到院校的一体化教师培养,企业新引入到院校的一体化教师培养,院校现有的在职教师的一体化教师培养。而在这三类中由于从院校新引入到院校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企业经历几近空白,培训的急迫程度最高,培养的难度最大,笔者着重对这类教师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

1.参与各类人社部、省、市级一体化培训班

人社部通过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认知能力、教学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示范性高端培训,为快速培养出一批专业化、高素质、高技能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提供了前提保障。参与人社部组织的一体化教师培训和各类省市机构举办的师资培训,可以面对面向视野开阔的专家学者学习,可以直接与个体差异较大的同行进行交流互动,学习如何更加完美地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把握课堂尺度;通过案例教学与专家的独特视角剖析,学习一体化教学的各个步骤如何在课堂中贯穿和发挥良好效果;最终通过培训使这些一体化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能够对一体化教学有完整的、系统的认识,能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合理实施一体化教学环节,最终从专业教师向全面的一体化教师发展。

2.企业锻炼,跟岗学习

根据技工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对应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必须熟知其所授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同时要对企业生产的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非常了解,因此进行企业实践活动是获取这方面信息的最好途径,在企业进行锻炼和学习也是补充、更新教师知识的有效途径。学院目前在教师培训中效果比较好的有两种:一是利用寒暑假时间教师进企业锻炼学习;二是引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模式,注重校企合作中进行一体化教师培养。

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现场观摩、交流研讨、顶岗锻炼、专题学习等方式开展现代师徒制学习,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企业这个前沿阵地现场学习、拓展视野、丰富专业知识。通过利用寒暑假的企业锻炼和学习,教师亲眼所见,亲身参与,能够快速了解和掌握企业当今的先进理念和工艺知识,更新自身知识。并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提取更多新鲜的素材,为典型工作任务积累更多更新鲜的载体。在此过程中,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快速有效地增长实践经验,为进行一体化奠定基础。

引入“教学工厂”模式,在校内按照工厂真实场景模拟建设教学工厂,可以将教师、学生、企业三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感受到工厂的氛围,以工厂的真实产品作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任务来制定学习任务和内容,做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扮演一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角色,通过接单、设计、生产、过程控制、检测、出货等环节设计教学,实施和组织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按照一个准职业人要求自己,现场参与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锻炼和丰富实践经验和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力,对一体化教学开展和一体化教师培养是个双重的促进。

3.参与各类教研教改

参与教研教改活动,教师间可以学习和交流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深化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开展经验交流,不仅可以扩大视野,培养教师教学能力,还能在交流中突破固有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和视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4.技能竞赛大比武,重塑知识结构

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可以加强知识与技术交流,学习同行先进技术和经验,展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成果,推动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无论是世界技能大赛还是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都对团队和选手在理论知识、设计、加工、装配、工量具使用、检测等方面专业知识提出严格的要求,在集训过程中本身就是对教师知识结构和理论、实操能力的再造。通过选拔学院教师和学生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按照大赛的标准要求训练教师与学生选手,学习其他院校的先进做法,借鉴企业先进工艺,邀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这对教师团队是一种回炉与历练。在学院师生选手每次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和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教师团队的巨大进步,通过学习与培训培养出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一体化教师团队,并通过这些教师的影响和辐射,带动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学习与进步。

四、培养效果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