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周期;特征;网球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3-0079-06
Abstract:The research, by applying literature method, discusses the time division pattern of world top-tier professional tennis player case by case, and through interview and induction, studies on the features of training cycle for annual season and offseason tim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1) The length of match time intervals and competition results determines the time and cycle divisions for trainings during the match season. The training procedure is arrang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multi-cycle training and module training pattern. 2) Training at match intervals, as the connection of two matches, plays a transitive role and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body state of player in a dynamic way; tactics, physical fitness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re coordinated during match intervals to ensure that players could engage in match with good physical condition; treating match during intervals as part of training to realize the coherence between training and match. 3) Offseason is the best time period for enhance physical fitness and improve skills and tactics; training load during this period varies in a gradually increasing way; match simulation training can help players adopt objective influence factors. 4)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athletic intelligence is combined with skill, tactical
ATP赛季集中在全年的47周的时间,从1月初到11月结束,11个月中间在世界各个地区安排了177项级别不同的男子赛事,赛事与赛事之间为赛间期,11月底到来年1月初为休赛期。职业网球运动员在11个月间选择25个左右级别不等的赛事,通过参赛获得优异成绩,赚取积分,提高世界排名。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时间相互衔接,赛练交叉,赛事安排密集,训练分散,没有明显的训练期,呈现出“赛中有练、赛练结合”的职业网球项目特征。职业网球运动员将年度训练分为若干周期,训练过程贯穿于赛间期、休赛期,在每个周期有不同的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比例关系。科学的训练周期计划能够提高运动员训练质量,调动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在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鉴于以上网球运动特点,本研究对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比赛间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为揭示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的共性与规律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网络、图书馆收集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的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重点访谈了国家队教练员、天津队与山东省队教练员。访谈内容围绕世界职业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与比赛周期划分、赛间期训练特征、休赛期训练特征展开。
1.2.3 逻辑归纳法
运用个案与访谈法,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总结出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周期特征的共性与规律。
2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参赛与训练周期划分规律
国际职业网球运动以年度为单元安排全年的赛事计划,运动员根据赛事时间、级别进行选赛、安排训练与比赛计划。
由表2可见,ATP职业网球177项赛事(包括大师1000赛9项、500赛11项、250赛40项、挑战赛116项)分布在全年的1月~11月之间,每个月份在不同地区举办2~3项赛事,比赛与训练相互交替,形成职业网球项目“赛中有练、练中有赛、以赛检训、赛练结合”的特征。职业网球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竞技水平选择不同的赛事,制定赛前的训练计划,达到提高参赛质量、获得比赛积分、提升世界排名的目的。
表3是世界排名第1的德约科维奇2015赛季参加比赛时间、赛间期训练与休赛期训练周数,共参加16项赛事中,15次闯入决赛,拿到11个冠军,包括澳网、温网、法网3个大满贯,迈阿密大师赛在内的6个ATP1000赛事以及伦敦年终总决赛冠军。全年总共有16个训练周期,15个1~3周短周期训练,1个6周的短周期训练。赛间期训练周数为1周的有7个,占46.7%,赛间期为2周的有2个,赛间期为3周的有2个,赛间期为4周的有1个,背靠背参赛的有3个。可见1~4周的赛间训练是德约科维奇进行休息调整、训练的集中时间。
表4是世界排名第15的法国运动员西蒙参加的21站赛事,从1月4日~11月8日结束赛季。西蒙2015年参赛成绩只获得马赛250公开赛冠军,其他赛事进入8强、16强较多。年度总共有20个多周期性的1~3周小周期训练,1个9周的休赛期训练。西蒙参赛数量多,比赛被淘汰后,提前准备下个赛事,赛间期训练周数控制在1~3周左右。赛间期训练周数为1周的是7个,占33.3%;2周的是12个,占57.1%;3周的是2个,占1.0%。西蒙参加巴黎大师赛失利后,于11月8日开始进入休赛期,为下赛季训练与比赛做准备。
由表2、表3可知,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大约有25周为比赛周,1~11月之间运动员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运动员选赛时间间隔长短、参赛成绩决定了运动员在赛间期训练时间的多少与周期划分数量,赛间期训练时间可能是1个周,也可能是4个周不等。
3 优秀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周期的探讨
3.1 年度训练以多周期、板块训练周期为主
现代周期训练明显地表现出“两极化”,最大周期发展为多年周期与年度周期,最小周期发展为“单元训练周期”,周期越分越细。ATP职业网球赛事较多,赛事间隔时间短,职业球员一年的参赛数量通常不会超过30个,优秀选手控制在20个左右。职业网球赛事以周为单位安排全年的比赛时间, ATP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以四大满贯、ATP1000赛、ATP500赛的时间来划分周期,从年初1月到11月之间,赛间期的训练也都以周为单元进行计划,时间为1周、2周或3周等进行小周期训练调整。11月之后到来年的1月初,8周左右时间为休赛期,年末休赛期是职业网球运动员训练、休息调整的最长时间。
传统训练周期已不适应现代网球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由此产生了“板块结构”训练周期。“板块训练”是指一年赛季中,把赛间期作为短周期来制定训练计划,根据运动员出现的训练与比赛问题,在3~4周时间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素质和能力加以训练。“板块结构”训练周期能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有针对地提高竞技水平的某个方面,年度每个训练板块能够通过体能、比赛、生理生化等指标集中检验训练效果,为运动员接下来的赛事和训练计划提供帮助。ATP职业网球运动遵循“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周期划分规律,高水平职业网球运动员一般按照多周期训练模式或与板块训练模式相结合来安排一年的训练过程。
3.2 赛间期训练特征
3.2.1 赛间期训练是两个赛事之间的衔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
ATP职业网球四大满贯、1000赛事以2周为单元,在2周内举办赛事,其他低级别赛事以1周为单元,在1周内完成赛事,同级别赛事、不同级别赛事可能会“背靠背”的举办比赛,也可能有1~2周的时间间隔。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每年需要奔波在世界各地,运动员在一项赛事结束后,会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个赛事,适应各种时差、天气、饮食、场地、语言、出席赞助商和组委会等活动。利用赛间期训练阶段,教练员和运动员及时总结上一赛事经验,根据下一赛事类型与抽签对手打法特点,制定短期的、有针对性的技战术、体能训练内容,既要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又要争取下个赛事运动成绩获得新的突破。
3.2.2 根据运动员状态的起伏,赛间训练设计要有动态性的变化
动态训练模式能够促使网球训练由单一化走向多元方向发展,这种训练模式要求在每周计划确定的前提下,根据队员的训练计划完成质量和效果,结合伤病、疲劳情况不断修正每天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的比例,训练计划中包括基本计划之外的补充内容,以便随时调整训练的整体结构。世界网球发达国家先进网球训练理念对计划的要求,强调针对性极强的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安排,训练要有计划而不唯计划,注重根据训练对象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设计制定个性化计划。网球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突出训练计划的针对性与动态性,避免出现“即兴计划”“随意性计划”。
3.2.3 赛间期技战术、体能、康复训练协调搭配为主,保持竞技水平状态
依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灵活安排参赛数量,以赛代练,如果运动员比赛强度和运动量比较大,赛间期训练主要以康复和体能训练为主。如果比赛强度和运动量较小,赛间期训练以技战术、体能为主。多周期与板块训练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技战术训练、康复与体能训练协调搭配,保持运动员健康的身体从事训练与比赛。体能和康复要贯穿赛间训练始终,以适应多站次、多轮次的连续高强度比赛对选手身体能力的要求,同时有效避免伤病的发生。1~4周的板块训练能够集中解决技战术的小细节问题,参赛数量增多能够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同时重视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与细节的关系,抓住小环节,寻求大突破,逐渐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
3.2.4 将比赛看做训练的一部分,做好赛练的连贯性
比赛是检验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状况的一种规范方式,是综合评定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高水平对抗表现形式。职业网球运动员把比赛要看做是训练的一部分,作为训练内容的延续,有时候高水平运动训练无法对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更强的刺激,必须通过比赛来促进运动员达到更高的运动强度与运动负荷。板块训练周期和比赛周期应作为一个整体,保持训练、比赛的连贯性,发挥训练与比赛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作用。
3.3 休赛期训练特征
ATP从2012年开始将休赛期延长至7周,休赛期能让运动员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并得以在两个赛季之间安排更多时间训练,来自ATP医疗服务委员会的分析,延长休赛期将帮助运动员从伤病中完全康复,并提升他们的体能、技战术等状况,为下赛季做准备,帮助运动员延长职业生涯寿命。
3.3.1 休赛期是加强体能、提升技战术竞技水平最佳时期
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根据年度参赛成绩的差别,决定年底休赛期时间的长短,运动成绩一般的休赛期时间较长,如表4西蒙冬季休赛期为9周;运动成绩较好的休赛期时间较短,如表3德约科维奇冬季休赛期为6周。优秀职业网球运动员休赛期基本在8周左右,休赛期训练内容主要是针对本赛季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比赛中弱点技战术、体能、心理、智能等关键环节。运动员在训练前期2~3周以体能储备为核心,剩下的5~6周时间,训练内容要求有针对性的改进技战术弱点,加强优势技、战术的实施,全面加强运动员竞技水平,达到休赛期训练目的。例如2012年11月吴迪在法国网球俱乐部冬训,4周的休赛期训练重点以发球和体能为主。
3.3.2 休赛期运动负荷呈高低变化,负荷强度逐渐增加
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多少要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性与运动员的需求而定。根据网球项目运动训练特征(如图1),为期6周的休赛期训练中,第1、2、4、5周的运动负荷是不断加大的,第3、6周的运动负荷有所降低,呈现高低起伏的变化规律。这样能使运动员的机体得到更充分地恢复,从而全力投入到比赛中。如图2以加训练强度的训练计划中,负荷强度与负荷量呈现出强度走高、负荷量降低的走势。最后1周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相应的增加,训练强度要接近比赛中的负荷强度。避免连续安排大负荷课次的训练,大、中、小负荷的训练课应有机结合,以防止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同时每天密切监控运动员机体恢复情况,边训练、边调控,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接比赛的到来。
3.3.3 模拟比赛场景训练,适应赛事的影响因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网球运动员选择赛事之后,在安排赛前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即将面临的竞争对手打法类型,还要了解职业网球赛事客观影响因素。网球赛事每天只有比赛的开始时间,采用紧跟前场制,运动员要适应中午烈日、没有午休、晚上熬夜比赛等打破运动员常规训练时间模式的情况,模拟比赛场景训练能够促使运动员更快的适应比赛场地、气候、观众等影响因素。例如,2014年温网锦织圭和拉奥尼奇创造了凌晨2点26分的赛事最晚完赛记录。穆雷承认体能与训练强度是比赛失败的主要原因,休赛期在美国迈阿密训练基地湿热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残酷体能训练,另外无法经常和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训练,导致训练与比赛的脱节,无法达到比赛中的强度。
3.4 心理素质、运动智能与技战术、体能训练协调发展,贯穿年度训练计划中
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并不是孤立的训练,一定要与技战术、体能训练相结合,心智训练要贯穿在年度训练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在技战术对抗中、在体能发挥的过程中、在训练接近比赛状态的临界下,运动员才能表现出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坚定、自信心不坚决的情况。在训练接近比赛状态的情况下,运动员要长期接受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的训练,只有在高水平的训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才会受到良性的刺激,才能发挥出更加稳定的心理表现能力。不断强化运动员心智的培养,在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其战胜自我、战胜强大对手的信心和勇气,实现信心与竞技实力的同步提升。
4 小结
4.1 运动员选赛时间间隔长短、参赛成绩决定了运动员在赛间期训练的时间与周期划分数量。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遵循“训练―比赛―训练―比赛……”的周期划分规律,高水平职业网球运动员按照多周期训练模式与板块训练模式相结合来安排训练过程。
4.2 赛间期训练是两个赛事之间的衔接,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运动员状态的起伏,动态性地设计赛间训练计划;赛间期技战术、体能、康复训练协调搭配为主,保持竞技水平状态,保证运动员健康地从事训练与比赛;将赛间期比赛看做训练的一部分,做好比赛、训练、比赛的连贯性。
4.3 休赛期是加强体能、提升技战术竞技水平最佳时期;休赛期的运动负荷呈高低变化,负荷强度逐渐增加;模拟比赛场景训练,能够使运动员适应客观影响因素。[HJ2.3mm]
4.4 心理素质与运动智能并不是孤立的训练,一定要与技战术、体能训练相结合,贯穿在年度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李淑芬.优秀网球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8):70-75.
[2]王宏,李佳薇.大学生网球运动员心理疲劳和运动成绩关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6):68-72.
[3]陈晓英.对训练周期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再审视[J].体育学刊,2008,15(11):88-91.
[4]徐本力.对我国2008奥运选手奥运会赛前训练周期调控模式的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37-441.
[5]戴亏秀,杨栋.前臂肌群快速力量训练对网球上旋球发球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2):101-105.
[6]陈正,等.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3):103-107.
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跳远助跑;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构建而成,在这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技术水平都不能正常发挥,会对运动成绩产生不利的影响。跳远和三级跳远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助跑的速度,起跳是跳远技术的基本环节,对成绩影响起着决定作用,只有通过精确、有力、快速的起跳,才能使人体的动量产生变化,从而获得适宜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使人体在腾空的飞行距离占整个跳远长度的比例逐渐增加,特别是助跑最后几米的速度更具有决定作用。本文拟通过分析研究近两年的年度训练统计与比赛成绩资料,总结出制约青少年跳远助跑速度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措施。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以我国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有关动力学参数为对象。
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收集了我国青少年跳远的相关数据运动学参数;二是数理统计法。对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分析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助跑速度接近11米/秒,运动员才能真正地达到最佳水平。但是,在实践中最好的跳远运动员最后几米的速度也超过不了9.6-10.4米/秒,这只相当于他们运用绝对速度的80-90%,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速度转化能力更是低之又低,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助跑后程速度
助跑最后几步技术存在错误,对踏跳的准备过多,躯干姿势不正确,肩和髋关节的灵活性不够,脚制动性或打击性上板,双臂摆动不当。(双手下垂,未积极摆动)。
2、不合理的选择助跑距离
选择合理的助跑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水平。助跑太长或太短同样都对速度指标产生不良影响。距离太长时运动员在达到最高速度后不能将此速度保持到起跳之前,距离太短时,运动员在起跳前不能达到最高速度。
3、助跑节奏“保守”
尤其是在改进技术的初级阶段,往往把优秀运动员的助跑节奏作为基本依据,不考虑青少年个人特征及专项训练的水平。
4、对训练负荷产生不良适应
短跑训练中采用单一的经常重复的中等强度的练习,导致了只适应不快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比赛的助跑只能达到习惯的速度指标。显然低于其短跑的最佳成绩。
5、缺乏客观衡量助跑速度的方法
没有明确的评定标准,要提高运动素质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测量助跑最后三步的速度只有使用电子计时器才能做到。
6、运动员自己的感觉不客观
研究表明,远非所有的运动员均能客观的评价自己的助跑速度。助跑动作频率过高而缺乏积极地向前移动,助跑和跳跃时“使劲”给运动员造成速度过快的假象。
7、运动员不善于将自己动式化
大多数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都集中在完成跳跃本身,而对起跳前助跑的动作结构和节奏却很少注意。
8、改进助跑使用的训练手段有限
形成合理的助跑节奏和结构,要求广泛的使用模拟各种强度的助跑和有节奏的练习。而在实践中改进助跑的过程往往局限于一再重复比赛的助跑模式。因此,很明显,控制速度训练的基本原则就是结合使用电子自动计时器装置,合理选择和交替使用各种跑步的负荷。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和助跑速度指标是基本任务。显然,跳远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提高就很容易在助跑的最后几米取得高的速度指标。
三、研究评价跳远运动员速度能力的标准及训练办法
1、当前最能反应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指标的是10-40米行进跑成绩
发展短跑素质的重要条件是在训练中采用最高跑速的加速跑。上述训练应占速度训练的大约60-70%,跑的距离取决于运动员能否保持其最高速度的90-100%。这段距离不包括预先跑,也可能不长,仅15-20米,因此关系不大。要在较短的距离保持最高速度,才能在提高速度素质方面产生最大的进展。各种牵引装置和倾斜距离能增加最高跑速,即跑的距离。在80-100米距离内完成3-4次最高速度跑。与中等强度的放松跑相互交替。
2、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与短跑选手速度不同
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在助跑的最后阶段——起跳前几步发展最高跑速,并以此速度有效的完成起跳。因此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应结合个人特点注意合理的选择助跑节奏,对力量型跳跃运动员来说,逐步的几乎是线性的提高速度是适宜的,例如用最高跑速的百分比来表示两个10米和两个5米的跑速,则分别是82.2%、87.4%、93.7%、100%。对速度型跳远运动员来说助跑开始积极、迅速,而且直至起跳前都保持很高的动作频率,速度比例为87.4%、94.8%、97.8%、100%,对全面型跳远运动员来说,开始速度,助跑和最后几步直线加速相结合,速度安排为85.3%、87.6%、95.1%、100%。
3、有效的起跳可使运动员保持水平速度
为了形成有效的起跳,训练中应包括突出起跳的跳跃和跑步练习。同时必须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身体重心速度完成起跳。以下手段都是很有效的:跳跃不同高度的栏架,高坐式交换起跳,单腿跳跃,起跳摸悬挂物,一步和三至五部起跳,一至三步助跑从高处(50-90公分)跳下等。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为更好的提高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成绩,首先要解决好助跑的速度,踏跳的力量和腾空的角度,最后再解决整个动作的节奏。
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3
摘 要 中长跑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比赛安排日趋密集,比赛期与准备期的划分界限已日益模糊,甚至已不存在完全的准备期和比赛期。本文总结讨论国内外中长跑的现状及我们国内中长跑训练问题与不足,就中长跑训练周期安排的问题,阐述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 中长跑 训练周期 训练计划
现代中长跑的训练内容复杂多样,训练计划中涵盖影响运动员专项能力的近乎所有因素。这些主要内容有:专项素质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恢复训练、营养手段等。中长跑训练周期安排先后经历了单周期、双周期训练模式,在上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出现了,一年中有多个(三个以上)周期内小周期训练法。如今,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各项赛事安排的日趋密集,大周期还是小周期训练法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竞技中长跑项目的实际需求,本文就中长跑训练周期安排加以探讨,为中长跑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一、我国中长跑训练周期安排现状
现在我们国内中长跑大部分训练还在沿用多年前的冬训理念,有氧耐力训练比重大,基础能力训练比重大,无氧阈值以上耐力训练比重小,专项训练比重小。产生这样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客观原因一:我们国内冬训期间比赛少。客观原因二:我们现在年度比赛的重点还放在六月和九月的锦标赛上,三是主观原因:我们怕过多参赛担心神经疲劳而影响年度领导考核的锦标赛及冠军赛,所以对其他的比赛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小比赛不认真,大比赛又达不到高水平。
通过这个参赛轨迹可以发现,从每年的冬训11月中旬开始,到第二年二月中旬大概三个月时间没有比赛。这个阶段的训练基本也以大量有氧耐力为主导训练方向,专项训练负荷比例小。到了每年的三月份通过三个月时间开始加大专项训练比例并通过大奖赛等比赛逐步提高专项竞技状态。这样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到六月份时会达到一个比较好的高峰。这之后队员会通过很短的时间调整马上进入夏训阶段。从六月中下旬开始为期两个月时间的强化,我们的队员会在九月份的锦标赛上达到另外一个竞技高峰。
那么通过近六个月的强化训练我们出现了两个专项水平高峰,但是这两个高峰就是我们队员最好的专项能力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把这样的轨迹简单描述为我们的队员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我们通过六个月的强化队员上了两个台阶,但是刚刚上到了第二个台阶后因为冬训阶段理论而改变了前面六个月的训练结构,我们又放下专项训练平台开始周而复始的基础有氧耐力训练循环。到了第二年又开始重复前一年的平台,队员又开始从平台一开始再到平台二。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平台三呢?
二、国外优秀选手训练周期安排
现如今国外的优秀运动员的现状通常是每年参加大量的比赛,通过比赛完成某个需要解决的比赛任务,并为一场比赛任务目标实施小周期训练结构。他们通常把一场比赛设定一个目标任务,达到这个任务平台后并不是我们传统那样大调整大恢复,而是马上设定新的目标平台,逐步积累专项能力。运动员像爬楼那样,上了一楼后上二楼再上三楼。这也是以赛代练的一个概念。当然要维持并逐步提高他们的竞技能力,他们的训练手段跟我们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国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现如今多以小周期训练为主,每个小周期训练计划是为了下阶段比赛而设定一套训练手段。其次,国外运动员训练注重平均强度,注重以比赛强度制定负荷量。在国外中长跑训练中,低强度训练比例很少,在全年的训练阶段中出现的时间很短。在他们日常训练中,运动员平均心率低于120次以下脉搏基本没有,因为低于120以下的训练都不能称为有氧耐力,这是最基本的中长跑训练原则。我们国内有些运动员总训练量很大,但是有很多心率在120左右甚至更低的训练量,这样的训练量再大也是无效训练。而国外训练更加注重有效训练负荷。
当然国外优秀的训练理念也并非十分完美,由于运动员能力及身心状态原因,国外的参赛理念使运动员不一定会在一场特定的比赛中达到最好的竞技状态,好多世界纪录都是在平时一些不太重要的比赛中创造的,而很多世界纪录保持者在奥运会等大赛上无法夺冠。例如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英国人拉德克里夫几届奥运会都折戟沉沙。
三、小结
通过学习国外以赛代练的理念及小周期训练理念,我们要充分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制定符合我们自身特点的训练理念。在搭建竞技平台的过程中,通过比赛来逐步解决训练过程中无法完成的某环节任务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369-410.
[2] 郑晓鸿.水平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J].体育与科学.200324(2):52.
[3] 尹军.田径组合性项群年度与小周期训练负荷控制特征及其竞技效率的比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20(5):49.
[4] 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284-249.
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推拿;大腿伸肌群;运动损伤;治疗
【中图分类号】G6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1 该优秀运动员基本情况
该运动员1997年出生,2007年开始在我校训练至今,曾多次获得省年度比赛100米冠军,还代表湖北队比赛获得优异成绩。在2012年5月的一次比赛中,该队员右腿大腿伸肌群拉伤,左腿损伤较右腿轻,一直修养到10月才基本康复。但是从2013年4月份开始,每次训练时该受伤部位还是有疼痛表现,具体表现是准备活动没有痛感,正式训练开始时有痛感,训练中途直至结束没有痛感。
2 治疗情况
由于该队员6月21日在捷克要参加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市体科所6月3日到6月14日对其采用了推拿、针灸、TDP神灯(新峰牌CQ-23型号)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6月3日,让该队员俯卧按摩床,按压两腿大腿后侧肌肉,发现左腿肌肉紧张度大于右腿,高度略高于右腿。首先预热TDP神灯15分钟,照射损伤部位15分钟,然后采用揉、按、捏、滚、弹拨等手法对腰至大腿后侧推拿30分钟,建议其每天晚上睡觉时放一个热水袋在大腿后侧,起到活血的作用。4日,训练开始时疼痛有所减轻,训练一段时间后消失,训练结束后适当休息,针灸双腿的承扶、殷门、承山穴[1],此过程中用TDP神灯照射15分钟,再按摩15分钟,晚上还是用热水袋热敷。5日,身体反应情况和前几天类似,训练结束后TDP神灯照射15分钟,再按摩25分钟,晚上热水袋热敷。6日治疗方法同4日。训练中疼痛明显减轻,对运动成绩影响较小。7日-14日治疗方法同5日,并在8号的训练中出现了最好成绩11”94,赛前的训练调整和康复治疗达到了良好状态。
3 赛前一周的训练及身体状态
15日下午,该队员前往武汉,在带队教练带领下和湖北省其他队友在武汉四中训练了4天。期间,每天早上6:00出早操,下午训练1小时左右,由于武汉天气炎热,4天的训练还是有些疲劳。19日从武汉出发经北京乘飞机于21日到达捷克。24日比赛,22-23日进行了加速跑等一些较大负荷的训练,加上旅行的疲劳,运动员自身的疲劳感较强。但是在武汉和捷克的这6天训练中,大腿伸肌群只有轻微的疼痛,几乎对跑步没有影响。
4 运动员比赛当天的身心状态
24日是比赛日,赛前该队员像以往一样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经过一夜的休息,精神比较饱满,没有出现过度紧张。最后以12”3的成绩获得了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校队组的冠军,在比赛跑的过程中,大腿伸肌群完全没有痛感。单看成绩,不如平时训练中最好成绩,也不如以往参加比赛的成绩,但是,在相同的环境下,能取得冠军还是说明了其雄厚的实力。本次成绩不如以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这是该队员第一次出国比赛,存在倒时差的问题,2天的调整可能没有完全适应;第二,饮食不习惯。当地饮食主要以土豆、面包、猪肉饼、鸡肉、果汁、酸奶为主,而且每顿饭都只有一个肉饼,没有米饭,感觉吃不好,蛋白质补充不足。第三,比赛当日气温为6-7℃,偏低,阵雨,比赛时跑道有积水。这些都是外在的不可抗拒的因素。但是从自身状态来看,调整得非常好。首先,赛前精神状态良好,没有明显的疲劳感。其次,心理上没有出现过度紧张,比较放松,可能是赛前注意力非常集中,使得在比赛中腿部没有感受到疼痛,这也是自身神经、心理调整的最佳状态,有时候感觉到疼痛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断的给自己心理暗示“疼”,也许真的会出现和感觉到疼痛;相反,如果赛前不去想伤病疼痛,而是集中到回忆以往的比赛过程、总结经验、揣摩技术动作上面,就不会出现因为伤病而影响比赛成绩,赛前的这种身心的自我调整与该队员平时的训练习惯以及参赛经验有关,是值得广大运动员和教练员学习的。
5 结论及建议
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40
前言:
对于训练跳水运动员来讲,抓好基本技术就是抓好起跳与翻腾的连接、空中姿势、看目标、打开、入水等方面。对要学习207C的女运动员来讲,起跳的技术、动作的连接、看目标、打开技术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功尤为重要,教练员要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把向后翻腾三周半的动作分解成半周、一周、一周半、二周、二周半、三周、三周半几个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去练,在不同的部分有重点的分阶段去用各种办法解决好运动员的基本技术,使运动员能掌握好正确的起跳技术,练好起跳与翻腾的连接,空中翻腾的概念,看好目标,掌握正确的打开技术。
必须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及专项素质做保证,有很好的爆发力和速度才能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从力学角度来说,跳水运动员在空中呈抛物线运动,人体从空中自由落体,从十米台跳入水中只有1.4秒左右的时间,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只有加快翻转的速度才能利用有限的空间,完成所做的动作,保证动作质量。而爆发力和速度可以通过各种训练方法获得,如短距离冲刺,变速跑,各种蹲跳,负重提蹲,快速腹肌等,以及专项身体素质,如快速后空翻等等。但身体素质需要长年不断地进行训练才能获得。
1、向后翻腾的一般技术原理
运动员做向后翻腾的动作,翻腾的速度取决于上体的移动和身体离台时的双脚蹬台的方向。运动员在起跳后就已决定了他获得的向后翻腾动量,一般的讲身体重心移出台端,可以帮助形成较大的向后翻腾,起跳后身体重心后倾角度小,力臂小翻转力就小;身体重心后倾角度大,力臂大翻转力就大,因而翻腾多周就比翻腾一周时,起跳角度就相应的大。但是不能一味地随着翻转周数的增加而加大身体重心后倾的角度,这不仅不利于动作的完成,反而造成动作无法控制打开的时间、方向及入水。随着跳水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学习向后翻腾三周半高难度动作中,必须掌握最佳的起跳角度,起跳后双腿快速屈膝、收腹,形成抱膝动作,由于身体更靠近翻转轴,翻腾的速度可以加快起来,空中再有一次、两次的加速动作,便可以完成向后翻腾多周的动作。
2、向后翻腾三周半的训练程序
向后翻腾三周半是个难度较高的动作,特别是针对女队员来讲需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及一定的训练水平,才能掌握这一动作,这需要一个训练程序。
2.1、首先有轻松自如的在三米板、五米台上完成向后翻腾两周半抱膝或屈体的能力。有一正确的起跳姿势、摆臂动作、起跳动作的连接更快而有力,空中翻腾肩部放松,会加力,打开技术正确,看目标准确,入水效果好。
2.2、充分利用陆上各种辅助训练,为水上做好充分准备。要想尽快地在十米台上完成并掌握这一动作,目前的训练方法一般都是从陆上抓起,在陆上做向后翻腾的练习,如在与垫子同高的凳子上做向后翻腾一周,而后进一步在低于垫子十厘米、二十厘米的台子上做同一动作,在弹网上做向后三周的练习及向后三周半的拉网练习,进一步体会空中感觉,空中翻转的加力,身置判断的准确性。适当时机还需要在三米板上的水上保护带过渡一下,以求得水上的感觉更接近十米台的动作,教练员在使用保护带时可以轻松的给他加力,保证动作的顺利完成,看目标更清楚,这样可以减轻运动员的思想顾虑,增加必胜的信心。
2.3、任何一个难新动作的产生,必须要在抓好运动员的基本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基本技术抓好了,学习难度动作成功的把握就大。
2.4、具备以上各条件就可以在十米台上完成这一动作,在做动作前教练员要及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树立必胜的信心,还要根据不同的运动员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解决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按正确的技术要领完成学习动作过程,利用水上保护带,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空间感觉,翻腾概念,找准目标,掌握好打开方法,水陆结合进行训练,减轻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建立正确动作概念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2.5、根据上述训练方法以及训练手段,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练习。三米台201C204C五米台203C205C206C等诱导动作成熟的情况下,运动员心理上有克服困难、战胜恐惧有信心完成这个难度动作的时候、冯蕴1996年出生王可昕1998年出生王紫薇1999年出生在2010年度的冬训中已成功在十米跳台上完成了207C。在今年的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预选赛上首次使用了该动作,但在完成的质量上还不稳定。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系统练习,探索更新的训练方法运用到训练中,通过比赛认真总结,积累比赛经验,相信在完成207C这个高难度的动作上,动作质量和稳定性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3、结论
3.1、学习高难度动作要循序渐进,掌握好进度,打好基础,不能蛮干或保守,特别是女队员天生胆量比男队员小、能力上比男队员弱,需要充分做好女队员的基础训练与思想工作。
3.2、好的运动员在做动作时不会有大的出入的,如陆上怎么做的,水上也是怎样做,诱导动作也怎么做,完整动作也会怎样做。但是一般运动员都容易出现变化,在起跳上打了折扣,结果翻腾速度受到影响,打开变的犹豫,不够果断或打开变形,所以教练员在训练中要严格要求,并提出容易出现的情况,让运动员有所思想准备,引起重视,以保证动作不变形。
运动员年度总结范文6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虽说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中能充分发扬民主,但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平时,我能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教育类刊物,从刊物中汲取营养,领略教育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改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自己彻底改变陈旧和落后的教育观念。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我担任学校1—6年级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体育比赛成绩。为此,开学初,我就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份详细的体育工作计划,合理做好体育组的训练分工。学习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制订好训练计划。做好运动员的选拔工作,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为运动队选拔后备力量。
同时,积极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5月份,体育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成功举办了本学期田径运动会,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运动队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才。
狠抓运动队管理,全面提高运动水平。在运动员管理上,既要体现“严”字,又要有爱心。学期初 ,我就针对各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各队考核奖励制度,对运动员的出勤、训练情况及比赛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全面提高了训练效率,平时,我能协助各运动队交流,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针对队员们的学习成绩下降,训练时间不能够保证等现象,积极做好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交流,极力争取他们对训练工作的支持。训练工作逐渐走上了正轨。
三、严格执行学校常规,做教师的表率。
一学期来,我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早到校,晚离校,陪同运动员员参与训练,自始至终协助他们做好工作。坚决服从上级安排,做好各项工作,与教师搞好团结。
四、体育成绩有得有失,任务尚很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