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文1

一、在反思中趋于成熟

十八岁是最美的花季。十八岁都是每个人最美好的憧憬。对于还没有到十八岁的少男少女,他们最期盼的便是自己的十八岁,在无数个时空下,他们都在想象着自己最美的花季。那么对于已经拥有过最美十八岁的人来说,那些美好的记忆就像雕刻在他们的脑海中的一样,任凭时间冲刷,都尘封不逝。

首先,文章以”十八岁”为话题展开,第一节的标题是十八岁,只是单纯的十八岁。文中写道:想到今天是你十八岁的生日,我有一份“孩子长大了”的欣慰,也有一份似水流年的迷惘。

这其中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其一,是欣慰;其二,是迷惘。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两种情感的交织呢?换个角度思考,假使你作为一个母亲,你养育了十八年的孩子终于成年了,你会是怎样的心理?回到文中,之所以欣慰是因为我的孩子终于长大了,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一直到现在的十八岁成年,经历了怎样的蜕变。同时,之所以迷惘,是因为孩子长大了,不再是从前那个整日粘着我的小孩子,他会慢慢成长然后成熟,他拥有了自己的思想。如果再往深处想,那就意味着有一天他会彻底长大然后离开我。 十八岁有许许多多令人沉湎眷恋的回忆,十八年来的爱,包含了太多。也许有很多不足,也许有很多责骂。但作为父母,爱孩子的初衷是谁都无法改变的。

二、于矛盾中领悟大爱

“人生如有知己,应该以自己的孩子为最。”

这句话为本段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接着文章又引出两代人的矛盾。哲学上说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由此可知,两代人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两代人的矛盾是由何产生的呢?也许是人生观,价值观,也许是年代赋予每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念的差异,是矛盾的根源。

我们必须明白,父母的初衷绝对是为我们好的。也许因为观念的差异,导致他们的方式方法不对,所以两代就会产生矛盾。对于和父母之间的矛盾,我们并不能一味的反抗,因为当时所做的反抗,随着年龄的增长,回首那些以往的矛盾,会发现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无非是意见不一而引起的种种争论罢了,并不值得我们为此和父母作对,对于挚爱我们的父母,我们要以最尊敬的态度来面对他们。因为总有一天,我们都会为人父母,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父母心。所以,我们必须趁现在,好好和自己的父母相处。

三、涉猎书海为青春颂歌

读书可能不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但读书却是最好的出路。但由于现实的状况,所以很多孩子都是被迫读书,被迫当然不会快乐,所以它便是苦的。如果读书真的要这样,那还真的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我们应该为了拓展知识而读书,希望我们每个人,在闲暇之余,去享受读书,就像文中所说的率性读书,在学问的海洋中,有无数的蓬莱仙岛,涉猎其中,其乐融融。

文章最后一段是以青春作为结束曲。青春,是对十八岁最好的诠释。十八岁使作者想起了很多,有很多曾经的回忆涌现。十八岁,彷佛又是个“为所欲为”的年龄,因为十八岁是人生的第一个起点,过去的也许就停留在过去了,但从十八岁的那一天起,以后,都会被记录下来。因为每个人的十八岁都是意义重大的。所以才有了十八岁的成人礼,青春,是一场华丽又盛大演绎。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角,在属于自己青春的舞台上,尽情演绎属于我们自己青春的故事。

全文以十八岁为话题展开,以十八岁为出发点,引出其他的三个话题。每一个话题都令人深思。作者通过自身的感悟,写出了自己对孩子十八岁的期待。从孩子十八岁成年的那一刻起,作者心理感情的各种变化。无论是欣慰、迷惘,还是期待,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文2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新课改 初三语文

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书中最美好、最宝贵的,除了堪比黄金的知识和美妙如玉的景色,还有作者们倾注在文章中的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展开,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育奠基成为了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而课改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对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作为开发和培养学生情感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质的重要手段,成为学校学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有效做好学生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环节,成为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改视觉下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活动其实质上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而这种交流既包括知识上的交流,也包括情感上的互动。人是情绪化的生物,特别是对于还未完全定性的初中学生来说,教师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讲课,可以吸引和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情绪反应,使得课堂充满情趣,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二)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说: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列宁也说过: “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 才能得到力量, 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唯有充满情感的课堂,方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出学生最大的发展潜能。

(三)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性情。

俗话说的好,“要学会做事,得先学会做人。”学校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实际上便是通过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欣赏和感悟,对各种丑恶的情感的批判和摒弃。以教学知识情感传播为桥梁,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以初三语文教学为例

(一)课程导入阶段——营造情感氛围。

课程导入阶段是整个知识构建的基础,是情感教育心理场建设的第一步。教师在新课程导入阶段,要注重对课程情感氛围的营造,以情感为敲门砖,叩开学生心理的大门,打开学生无限的意境想象空间。

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送行》一课为例,初三3班的李老师在课程导入阶段,通过运用多媒体出示经典电影《魂断蓝桥》、《城南旧事》中剪辑的几个经典送别的场景和有关送别题材的歌曲的播放,引出送行的话题,然后请学生就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送别的场景和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发表讲话,讲出自己对于送别的看法。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情感铺垫,李老师成功地渲染营造出了浓浓的送别的情感氛围,使得同学们对文中讲述到的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产生深深的共鸣,课程下一阶段的讲授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知识讲授阶段——创设情景意境。

经典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展现描绘当时的社会生活,教师在进行新知识讲授的阶段,可以通过对课文情景的再现、课文意境的营造,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意境中欣赏、感悟、体会作者饱满的情感。

以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威尼斯商人》(节选)一课为例,初三1班的王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先提前布置了同学们课前自行在网上观看有关的莎士比亚戏剧表演,并在观看后对课文场景进行揣摩和模仿。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分配角色的形式,分组表演该戏剧。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大大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使同学们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剧中的场景、剧中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有了更深的领悟。以情景意境的创设使得学生们仿若身临其境,与作者和文中的人物感同身受。

(三)知识巩固阶段——加强情感熏陶。

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陶冶性情,净化灵魂。因此,在语文教学的知识巩固阶段,教师应当通过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强情感熏陶,将文章中的情感升级到自身的人生感悟高度,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结论

我国语文教育中蕴含着我国五千多年来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传统,蕴含着我国历代文人雅士最饱满真挚的情感,是我国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的素材。通过对情感教育的相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和更新,切实发挥学校情感教育的真正效用,实现情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文3

1、平凡的工作要用不平凡的态度来完成,简单的问题要用全面的思考来决策,当今的事情要用将来的目光来审视,遥远的理想要靠现实的努力来实现。

2、人生是一本书。有的写得精彩,有的写得平庸;有的写得厚道,有的写得轻薄;有的写得恢弘,有的写得小气;有的写得平顺,有的写得曲折;有的留下光彩,有的留下遗憾;有的留有思考,有的只剩空白!

3、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4、如果你能把做事当锻炼,把忙碌当享受,把挫折当成长,把吃亏当收获,把不幸当噩梦,把成功当往事,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感到无比宽慰,无比自在!

5、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6、如果事前多些思考,那么事后就会少点遗憾;如果少年多些努力,那么年老就会多点欣慰;如果人生多点自信,那么事业就会多点成功;如果头脑多点创意,那么生活就会多些色彩;如果对别人多些爱心,那么你就会多些朋友;如果在谈笑中多点幽默,那么朋友就会多点笑声;如果对事业多点奉献,那么你就会多点伟大。

7、财富是一种寄存,你不能将其带走;荣誉是一道亮光,你无法将其留住;成功是一颗硕果,你无法四季品尝;生命是一种过程,你不能让其停步。

8、走近原野,才能饱赏春天的美色;融入江河,才能感知夏水的温柔;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走过寒冬,才能感知春天的温暖!

9、不要悲观地认为自己很不幸,其实比你更不幸的人还很多;不要乐观地认为自己很伟大,其实你只是沧海之一粟。

10、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每一个人都拥有头脑,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善用头脑。只有热爱生命,善于动脑的人,才算得上真正拥有生命。

11、没有永远的春天,却有永远的春意;没有永远的缠绵,却有永远的思念;没有永远的成功,却有永远的追求;没有永远的年青,却有永远的青春!

12、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须先脚踏现实;如果你希望辉煌,那么你须脚不停步。

13、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

14、过于欣赏自己,就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过于赞赏别人的优点,就会看不见自己的长处。

15、生活可以没有鱼肉,但却不能没有创意;学习可以没有纸笔,但却不能没有思考;交友可以没有烟酒,但却不能没有真诚;赚钱可以没有利润,但却不能没有良心。

16、梦虽虚幻,却是自己的梦想;位虽低微,却是自己的岗位;屋虽简陋,却是自己的家;志虽渺小,却是自己的追求。

17、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18、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旅游也会成为烦恼之行;没有坚强的毅力,短暂的路程也会变成艰难的跋涉;没有缜密的思考,简单的问题也会成为难解之谜;没有正确的思路,再好的机遇也会付诸流水。

19、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20、事物是辩证的,当你得到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失去另一些东西;当你失去一些东西时,同时也会让你得到一些东西。

21、人生无需后悔,逝去的事就像一阵风;人生不需要遗憾,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人生不需要懊恼,()愁白的头发难以再黑;人生不需要哀叹,丧失自信就将失去一切!

22、把工作当享受,你就会竭尽全力;把生活当乐趣,你就会满怀信心;把读书当成长,你就会勤奋努力;把奉献当快乐,你就会慷慨助人。

23、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24、最美的不一定是最可爱的,最可爱的才是最美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最高大的不一定是最受尊敬的,最受尊敬的才是最高大的;最优美的不一定是最动听的,最动听的才是最优美的。

25、跌到不算是失败,爬不起来才算是失败;行走不算是成功,只有坚持不懈才算是胜利。

26、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27、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28、拥有了一颗赤城的心,便拥有了朋友;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便拥有了友爱。

29、有的人不管年纪多大,却永远年轻;有的人不管是荣是辱,却波澜不惊;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贫,却朴实为人;有的人不管受讥遭讽,却依然阔步前行;有的人不管自己位有多卑,却永远惦念着祖国母亲!

30、平庸者并非缺少努力,而是缺少目标;梦想者并非没有行动,而是动作太迟;贫困者并非没有拼搏,而是缺少专长;懒惰者不是没有步伐,而是脚步太浅。

31、做人可以不高尚,但不能无耻;为人可以不伟大,但不能卑鄙;头脑可以不聪明,但不能糊涂;生活可以不乐观,但不能厌世;交友可以不慷慨,但不能损人。

32、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33、如果你认为工作是乏味的,那么业绩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生活是无聊的,那么快乐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读书是无用的,那么知识将与你无缘;如果你认为朋友是多余的,那么笑声将与你无缘。

34、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

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文4

一、设置情境、构建画面

这是今年优秀作文中最火爆的开头方式。方法是通过描绘环境、抒写感情来渲染气氛、设定情境,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创设出一种情境美。运用感性的文字,围绕主题展开一段画面描写。在意境的构建中渐渐推出主题。如:1、浩浩的江水载着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浙江考生《脉脉乡情》)

2、村外有一条河,河滩上有一溜空地,凹凹凸凸漫布着一些坟头。我的祖先便长眠在那里,这些坟堆被风雨所蚀。,显得枯黄萧索。虽然坟墓里的形体早已腐烂成泥,但生死离别时那无可奈何的失落总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北京考生《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3、故事乃晨钟暮鼓,在我耳边娓娓道来,如依稀晨光,穿破迷茫的烟雾;如骑士胯下的骏马,冲破黑暗的阻隔,于是我看见生命的光辉。(重庆考生《我与故事》)

这三个开头,都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比如第一个,题目谈乡情,所以作者运用了“江水、远征的船儿、灯塔、港湾、鸽子”等意象,这与诗歌的写法相同,以意象的动荡漂泊象征作者心情的无依无靠。第二个是作者写自己对土地的人生感悟,话题比较厚重深刻,所以选择的意象也带有这样的特点。“河流、空地、坟头、祖先、生死离别”,枯黄萧索的意境正是引发下面重重思考的好土壤。第三个手法与前两个不同。作者对故事打了一连串的比喻,喻体分别为“晨钟暮鼓、依稀晨光、骏马”。喻体后面紧接上相应的联想,如钟鼓是娓娓道来,晨光穿破烟雾,骏马冲破黑暗的阻隔。这样也构建了三个动感的画面,使故事在情景中显得很有张力。

二、运用排比,开张有力。

运用排比开头,历届学生乐此不疲,今年也不例外。各省市的优秀作文都有学生深谙此道。比如1、“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朗朗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白扰。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四川考生《熟悉》)

2、“微笑,恰如淌过的溪流,柔和恬静:微笑,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清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如果说,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坚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福建考生《这也是一种力量》)

3、江水因为有了思考,并能在信念中勇往直前,才得以冲破高山的阻挡,开创了九曲回肠的壮美;树种因为有了思考,并在理想中坚持不懈,才得以冲破石头的重压,彰显出生命的坚毅和伟大;人类因为有了思考,并在憧憬中笃志追求,才得以冲破愚昧的桎梏,创造出当今世界的文明。(吉林考生《在思考中成长在执着中成功》)

第一个考生的立意是“成功源于对事物的熟悉”,所以在排比中他运用了三个具体、现实的事例构成排比。李白、朗朗、哥白尼,作者将他们的成就与熟悉这个命题结合起来,言之有理,也能够直接论证文章的总观点,这种开头气势充足,说理有据,是很实用的一种应试技巧。

第二个考生谈微笑,运用了一系列比喻,也构成了排比,比较前一种在语言上更加婉转悠扬。

第三个考生的排比借鉴了诗歌中比兴的技巧,“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先以江水、树种为先导,运用拟人的手法,建构事物与思考、执着的逻辑联系,然后引申到人类,再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这是唯美又充满了思辨的开头,操作简单,也是实用的技巧。

三、诗句导入,借力打力。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歌词,这是考生的长项,可以轻松拿来。自如使用。名言佳句考生们也有十二年的积累。这些若能用在开头,会让文章起步就有一种智慧的灵动,读来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如“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一首《千里之外》唱遍大江南北,把周杰伦这个演艺界的大众宠儿又一次推向了时尚的最。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眼前总会闪过一张充满活力的年轻脸庞……(江苏一考生《品味时尚》)用流行歌曲来解释时尚真是准确又轻松,语文学科本来就应该是学来轻松愉快的,如此开头考生写来抓住社会热点,阅卷人读来也容易引起共鸣。

好的名言也因该拿来使用,只要切合题意,一样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如1、古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宋代诗人卢梅坡也有诗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学会扬长避短,善于经营自己长处的人,才能给生命增值。(河南一考生《经营自己的长处》)

2、纪伯伦说,没有实现不了的愿望。的确,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哪怕现在眼前一片黑暗,哪怕前路暗淡迷茫,自信这一双隐形的翅膀都会带着我们飞向梦想中的远方。(北京考生《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四、开门见山,短小糟悍

作为一种实用开头方式,开门见山,开篇破题式的开头也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1、“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河南考生全国一卷《因材施教,发展自我》)作者抓住因材施教的核心内容扬长避短,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让读者印象深刻。当然这个开头语言比较生硬,下面这个湖南考生用唯美清晰的语言在开头破题,诠释了“踮起脚尖”的积极意义。“生活中时常踮起脚尖,我们会过得犹如高贵典雅的芭蕾舞演员一般唯美。因为,这是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更体现了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湖南考生《踮起脚尖》)

五、材料开头,简短引用,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如何在文章中运用。有名师认为:不可不用,不可重用。不用则文章成水中浮萍,没有根基。重用则陷进材料,难舒广袖。那么何时用?何地用?答日:第一时间,黄金地角。如吉林一考生《人生,因思索而精彩》(题目材料见附录)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参加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因思索而精彩。

明明是红色的,自己为什么会看成蓝色?道尔顿思考着,探索着,他研究出关于“色盲症”的理论;爱吃拉面的人多,怎样才能不排队就吃上面条呢?安藤百福思考着,探索着,他研制出方便面;被煤油浸渍的衣服不仅没脏,竟然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乔利思考着,探索着,他发明了干洗剂。生活离不开思考探索,人生因思索而精彩!

这位考生将300多字的材料用事例排比的方式压缩成129字放在演讲稿开头,稍加分析,提出全文论点,这种压缩式引用是考生常用的写作方式,还有一种引用。叫“点录”式引用。如这篇河南考生全国卷作文开头:《我们该怎样成长――答友人》(题目材料见附录)

玲姐:

你好!你上次讲的那个寓言故事真好,我支持你发展自己的特长!

你说你父母非逼着你学舞蹈,可你总也忘不了钟爱的古筝。故事里的小兔子和小松鼠,明明是学不了游泳的,为什么非要逼着它们放弃自己的长处而徒劳无功地弥补缺陷呢?玲姐,你和它们是多么的相似啊。全面发展固然重要,可谁又能面面俱优?

材料是个寓言故事,比较长,作者开篇先很聪明地用“那个”将材料点一下,四两拨千斤,避免了冗长的叙述。第二段将玲姐自己的故事与小兔子小松鼠做了类比。一方面表明玲姐的处境,另一方面抓住材料里的核心字句为自己所用,使观点如长木有根,流水有源,文章因此而扎实。

六、悬念开头,引人关注。

今年满分作文与优秀作文中出了不少记叙文。在开头制造悬念是不少考生屡试不爽的法宝。如湖南考生《踮起脚尖》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怕什么”“为什么生气?”这些都是读者想知道的,放在开头,引人遐想。又如江苏考生的《品昧时尚》“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

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文5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W.H.0)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一再强调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因此,初中生的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健康,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家庭问题的尖锐化,一项对我国22个省市的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达12.97%。据加拿大、日本的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的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缺陷问题等。

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目前,在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地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辅导,其必要性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渠道,除正常的心理训练与心理疏导,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和谐的集体氛围熏陶学生等办法外,在诸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其中,初中语文课课时多,且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文本中的有利因素,切中语言学习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教书育人两不误。

一.深入挖掘文本内核,滋润学生干涸心田

语文课不能完全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但文本中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随处可见,教师只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挖掘出这些有利因素,找出其蕴含着的心理健康教育点,作为语文教学的情意目标,就能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情、意、行。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体验到了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让学生明白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人生至理;列子的《愚公移山》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最终胜利将会是属于他们的;《傅雷家书两则》则让学生能正确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会用达观的人生态度泰然处之,始终保持心灵的平衡,并在取得巨大成功时,仍保持谦逊,继续努力攀登高峰……

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而仅仅依靠教材非常有限的内容是远远不虻摹R虼耍课余时间,我精心挑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再组织学生在班级组建图书角与读书兴趣小组,积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努力让学生觉得,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或者神游一处胜景,书中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令人留连忘返……“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一个阶段的大力推行,绝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有了大幅的增长,阅读积累一多,思想境界也自然而然地提升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

二.营造和谐民主课堂,展现学生真我风采

心理学研究证明: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乐观开朗的心情,能让学生在思想的海洋中自由搏击风浪;而郁郁寡欢则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递,更是师生之间美好情感的互动。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1.适当鼓励,增强学生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初中阶段,正是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借助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是教育学生的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恩格斯曾经说过: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在帮助学生找回自信时,要循序渐进,为学生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之后均能逐步实现,不能一步登天,让学生望而生畏止步不前。教学中,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孩子,鼓励不同文化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让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相信“我能行”,并最终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完成文本的分析之后,我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小说讲述了生活中的一件“狗咬人”的案件,如果你是一名正在现场的警察,请你分析案情,并说说你的处理意见。成绩较普通的学生基本能整理出事件的梗概,而程度较好的学生则提到了时下养狗成风,“狗咬人”事件时有发生,并逐渐演化成一个社会问题,就如何处理类似案件,应及时出台有效措施等,突出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在这次讨论中,较好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树起了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讨论,张扬学生个性

不同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主导者,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倾注自己的所有情感,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张扬个性,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例如,教学《愚公移山》这一课,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的评价,在充分肯定愚公移山的可贵精神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认为智叟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大山挡住去路,可以搬家;搬家不成,可以挖隧道,或者采取其他办法解决,不应该早早就在一棵树上吊死!对于这些言之成理的观点,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并适当加以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3.小组合作,培养集体精神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现代社会,合作精神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要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努力培养每一名学生的合作精神。如课前预习扫除阅读障碍时,进行正音、析义,整理内容的合作;朗读训练中,进行导读、分角色朗读、评议的合作;分析课文时,进行讨论、归纳的合作;写作中,开展交换评改的合作。合作时,要确保每名组员均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且要轮流当组长,负责主持本小组的活动,代表小组汇报合作探究成果。在合作中,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接受别人意见,肯定别人的闪光点;在与组员的沟通中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在吸收别人长处的同时,能够用委婉、恰当的言辞指出别人的不足。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渐认识自已,展现自己,提高自己,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从而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作文教学直达内心,疏导学生不良情感

心理障碍是因为学生心里堆积的情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泄而形成的。作文教学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了与语文教师单独进行思想交流的渠道。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日记、周记,布置学生写作文等,能直接切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排泄内心深处各种不良的情绪。教学实践告诉我,只要学生认可你,尊重你,信赖你,他们就会把自己最隐秘也最真实的一面毫无保留地袒露给你,在文字中尽情地倾诉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有的学生会抒写自己对未来的种种设想,有的学生会反映自己的家庭矛盾,有的学生会倾诉自己青春期的苦闷,有的学生会吐露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种种看法……批阅时,一旦发现学生存在着心理疾患,教师应理解、体谅学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合作,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加以有效引导,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彻底帮助学生扫除心理上的阴影。

例如,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女生在她的周记中一再记下了她对同桌的诸多不满,并口口声声认为她的同桌是一个势利、爱慕虚荣、不讲信用的小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同桌的怨恨。仔细批阅后,其反常的表现引起了我高度的重视,通过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发现该女生自从进入毕业班之后,由于学习节奏比较紧张,产生了较明显的焦躁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紧张,易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高度重视,及时通过电话和学生家长取得了联系,并最终达成共识,之后通过多种途径,对该女同学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地帮助她顺利地走过了这人生的雨季。

最现实的人生感悟范文6

[关键词] 摄影艺术 审美 意境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42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历来对意境的含义说法不一,但总体来看包括两个方面:“情”和“景”。情是主观性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感悟、审美理想、艺术经验等;景是客观的,是客观现实中被拍摄景物的形象。情与景在作品中相互融合,就产生了一定的意境。

摄影艺术的审美意境是指摄影师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现实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通过构图、用光、影调等融合在有限的画面空间内,并在画面内容中寄托摄影师丰富的情感,从而营造出情景交融,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精神境界。

一、意境的核心是情景交融

摄影艺术审美意境中的“情”和“景”是水融、浑然天成的。摄影作品的“景”是画面的空间形式,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生活的能动的反应和认识,摄影师则把自己的“情”的寄托在画面内容上。景是基础,有情无景,则作者的情感理想无所依托;情是灵魂,有景无情,则摄影作品成了简单的记录,必然味同嚼蜡,淡而无味。只有主观感情的情和客观反应世界的景相结合才共同构成了摄影艺术的审美意境。摄影史上著名的摄影大师布列松有过类似的论述:照片的线条、影调和画面的结构应该能够表达出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技术很好,但是没有思想,没有内容,就像是一盘没有肉的鱼骨头,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东西。情景交融才是意境的核心。

我国著名的摄影家陈复礼老先生把自己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和情思融入到客观的现实景象中,所拍摄的花卉、山川等都充满着独特的气韵与律动。其作品或幽静淡雅,或雄浑壮观,无不灌注着恢宏、瑰丽的意境美。正是陈复礼抓住了自然界富有诗意的美感,融情入景,以景传情,使这些自然形象更具有强烈的主观感彩。摄影作品用画面形式和画面内容共同创造了极有艺术感染力的意景,达到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产生出余意不尽的韵味,使欣赏者能够从有限的艺术形象中领悟到无限的艺术意蕴。

二、意境是摄影作品的灵魂

我国摄影理论基础的奠定者刘半农在《半农谈影》曾这样论述:“意境是人人不同的,而且是随时随地不同的。但要表露出来,必须有所寄藉。被寄藉的东西,原是死的;但到作者把意境寄藉上去之后,就变成了活的。”

意境中的“情”有两层含义:一是摄影者自我的审美情趣、内在修养,进行摄影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二是摄影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这两种情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摄影师把自己无限的情思融入到有限的摄影画面中,做到情景交融,才会给摄影作品注入灵魂,才会使摄影作品超越有限的方寸具有更深邃的内涵。欣赏者首先被画面中被摄对象所感染,接着通过自身的情感经验,最终体会到摄影师的画面意境中的“情”。

如著名的战地摄影师麦凯瑞在阿富汗战争时所拍摄的照片《阿富汗少女》,这就是一幅最简单的人物肖像:一位年轻的阿富汗少女,但是这位少女流露出来的却是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深沉而又惶恐的眼神。了解了照片的拍摄背景,通过这双眼睛我们就能感受到战争所带给人类的最直接最惨痛的伤害,使这位还处在花儿一般年纪的少女生活颠沛流离,忍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心里茫然又疲惫。摄影师的拍摄意图呼之欲出:反对战争,呼吁和平。这样照片情与景之间相互交融,其所营造的意境给作品注入了灵魂的同时,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意境渗透着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意境的渊源颇深。唐代画家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东晋画家顾恺之最早提出“以形写神”,宋人范烯文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等。意境讲究天人合一、神形兼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静动统一。可见我国绘画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形神兼备”的精辟理论。“形和神”相对应与“情和景”,讲究形神兼备,以神为主。

摄影艺术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早期的摄影艺术沿袭了早期的绘画理论,摄影要形似,还要神似,要将摄影师本人的想象与灵感通过画面内容表现出来,将“意境”表现出来。在摄影艺术方面,能把我国传统美学意义上的意境发挥到极致的就是早期的摄影前辈――郎静山。郎老先生深受中国传统山水画画法的影响,他的摄影作品中蕴含着强烈的“中国风”。 如他的代表作《晓汲清江》,照片上远山若隐若现,江面清波漾漾,轻盈的农家女挑着刚刚打满水的木桶回家,近处几枝树干树叶稀疏,整幅画面犹如仙境。远山、清江、树枝、挑水女构成了一幅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墨画。与此同时,作者对生活、对劳动、对祖国山水以及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深深地渗透在了照片中,达到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四、意境使欣赏者与摄影作品产生共鸣

摄影者在作品中表达出来的意境,不仅表现了摄影者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态度,而且表现对时代、对民族情感的思考,甚至是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深度理解。欣赏者在鉴赏摄影作品时,会发挥自己的想象与灵感,结合着自身审美情趣、修养,在与作品之间进行交流时产生心灵共鸣,进行思想情感上的交流,最终产生美的感受。优秀的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会滋养着鉴赏者的心田,令鉴赏者产生心灵感动。感动包括多种的心理感受:高兴、欣喜、悲伤、奋进……最终,鉴赏者在鉴赏的过程中体验多种思想感情,完成精神上的升华。

如获得第54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单幅一等奖的《正在练习拉大提琴妇女》。画面中是一条破旧的集市的街道,来往的人们穿着普通的衣服行色匆匆,街道上废纸屑、烂菜叶遍地都是,远处小贩的货摊上生意红火。在画面的左侧是一个用蓝色塑料板围出的区域,上侧是一个垃圾桶,地上还有些未倒进去的垃圾。但是在下方则是一位座在廉价塑料椅子上的妇女看着琴谱拉着大提琴,神情十分陶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仿佛面对的不是脏乱不堪的集市和世俗的人群,而是在维也纳的音乐殿堂中为热爱音乐的人演奏名曲。尽管物质条件不甚丰厚,但这并不能阻止妇女对音乐的追求。而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这种在闹市区能独浸在音乐中的“物我两忘”境界和这种对理想的追求和执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五、意境营造了欣赏的多维空间

摄影虽然以画面的形象再现内容,但摄影活动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机械复制,而是揉合了摄影者的主观意趣、审美价值,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了画面的多维空间。多维空间不仅包括了摄影画面的二维平面、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更是融入了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思考等等。这样,多方面的因素建造了摄影作品的多维空间。

如尤斯福的《海明威》,海明威的文学作品常常以“硬汉子”作为主角,自己也深受“打不败”的精神鼓舞,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拍摄海明威的时候,卡什阅读大量有关海明威的资料,比较细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卡什想方设法去捕捉“使他成为伟人的最基本要素”。卡什选择海明威的正面照,额头深深的皱纹、发白的胡须、紧闭的嘴唇都能透漏出“硬汉”的形象,但坚定有力的眼睛中却暗含着一点柔情。正是卡什挖掘出的这一点柔情使得海明威“成为伟大的人”。海明威自身的成就、生活经历、尤斯福对海明威自身的挖掘共同建造出了摄影作品的多维空间。

参考文献

《摄影美学》 李文方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年7月

《摄影美学原理》 康大荃著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