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到今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首要的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1. 如何澄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糊认识
1.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1.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比如:生均教育经费,要做到城市小学与山沟里的小学教学点完全一样,一分钱不多一分钱不少,才算是均衡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均衡发展”就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伪命题。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1.3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 “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
1.4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1.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低层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强调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有学上”,主要解决教育机会的均衡;较高层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强调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上好学”,要全面解决教育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的均衡;在更高层面上,可能还会有一个阶段——“上好的、有特色的学”,目前有一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该阶段。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1.6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2.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1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因此,政府首先要组成调研组对学校布局进行专项调研,做出科学规划,从而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
2.2 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抓区域的均衡,同时也要针对农村的薄弱学校和接受义务教育的弱势群体,有更多的政策照顾和倾斜。加大农村和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工作力度。
2.3 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2.3.1 城市的优秀教师、先进教学理念、经验与农村学校共享
2.3.2 城郊或农村学校组织教师到市区学校观摩学习
2.3.3 发达地区全面支持不发达地区,创造条件,为农村地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的机会,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3.4 成立课题组深入研究并着手解决存在的差异
2.4 均衡改善办学条件
改善办学条件要做到:一是均衡配置。城镇和农村,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二是适用够用。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的物质条件,如教室、桌凳、黑板、厕所及学生食堂、宿舍等,均确保需求,但不搞奢华;三是薄弱学校优先投入,凡争取到的项目,凡争取到的资金,均优先安排到薄弱学校。
2.5 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多形式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的基础上,将校本培训与集中脱产培训相结合,并把校长培训放在突出位置。研究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鼓励现有优秀教师充实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力量,支持帮助农村、欠发达地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实施并推广各地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经验与做法,进一步突出校长的交流任职,推动在区域内统筹配置校长。将评先评优等激励政策与促进教师流动特别是引导教师到艰苦困难岗位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有利于教师流动的政策导向。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2
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是民主性和福利性的,在本质上,它的发展是均匀的,是平衡的,不平衡的义务教育实质上不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非平衡性就需要我们在教育的投入经费、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处于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具体表现在基础教育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质的发展的不平衡,期主要是教学的质量和受益不均衡的状态。所谓义务教育,是指教育在一个区域内,例如:县、省范围内,义务教育的教育设施、宿舍等等的投入方面,国家或者地区政府投入的相对比较均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比较均衡、标准,从而使得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前实现教育的平等性。二是量的发展不均衡,如区域基础教育和各校的升学率、师生比例、学生经费和图书的不均衡,实质上,义务教育是解决一个基本教育的问题,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政府部门必须要保证的,因此,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之所在。
二、义务教育的提出
1986年,我国提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我国所有的省、市等对九年义务教育进行了验收,我国用了25年的时间来普及城乡的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率由2000年的84%提高到98%。从而使得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得到普及,从而使得广大城乡儿童有学上,上的起学,进而人们开始追求如何上好学了。
三、师资均衡——对英语教育人才的需求
通过对我国城乡英语义务教育的教学现象分析,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器材等等各个方面,我们很容易就能刊出我国的个英语教育在城乡之间发展极为不均衡。如何使得我国的城乡儿童都能够更好的受到基本教育,这也是我国教育研究者和执行者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了一系列的个人看法。
(一)缩小差距,完善教育资源配置
针对我国现在的义务教育的不均衡性的特点,各个教育管理者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的促进教育的均衡性的发展,努力的缩小城乡的差距,努力的晚上教育资源的配置。首先,应该合理的配置农村的教育资源,尽量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我国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可以给予农村教育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的倾斜,积极的引导农村各个地区努力的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从而使得避免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其次,努力的优化课堂和教学设计,我国推荐课堂改革和教材改革在不少的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新教材因为其内容比较新颖,适应性也比较强,灵活而又多样,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加主管的去学习,进而探究学习方法。
(二)转变观念,提高学习能力与水平
师资均衡配置就是配置主体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对师资的合理分配与安置。师资配置的均衡状态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教师的素质达到一定时期国家提出的质量标准;二是教师队伍的结构与教育发展需求结构相符;三是合格教师的数量能够满足教育发展整体需求。
(三)增加投入,壮大师资力量
现在教育的主题是教师,其对现在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城乡英语教育阶段的教学水平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其背景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努力的改善和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使得教师队伍的力量不断的提高,是我国城乡英语发展的重要策略,广大的教师应该努力的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工作观。积极的加强专业知识的修养和科学教学方法的学习,促进教师质量的提高。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均衡性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英语教学想要均衡性的发展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是只要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团结起来,积极的为我国的教育的均衡性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定能够使得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的均衡性的发展,从而尽快实现均衡性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田丽慧.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2
[2]范其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3]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何晶.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财政政策选择[D].中国海洋大学,2014
[6]王瑜.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3
[7]钟祯祥.广州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初探[J].教育导刊.2010(01)
[8]韩学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分析[J].商业时代.2009(34)
[9]李良.广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缩小镇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重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二、发展目标
力争用3至5年时间全乡9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基本实现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均衡发展;基本解决镇内的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
三、具体措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强学校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公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逐步建立起学校电教实验维护费、计算机维护费保障机制,确保学校功能室建设所需经费。
2.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根据省、地、县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按照“合理规划、逐年实施、从易到难、整体推进”的原则,从2013年起,每年完成2所学校。统一制定学校校园建设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3.整合学校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抓好薄弱学校的建设。通过学校布局调整、闲置校产置换、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盘活教育资源。一是扩大中学、小学办学规模,消除集镇大班额现象,解决外来人口入学难的问题。二是进行学校布局调整。三是建成中学寄宿制学校。通过撤、并、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四是处理好闲置校产。因学校布局调整闲置的教育资源,一部分用于学前教育,剩余部分可采取置换、转让、拍卖等多种形式筹集经费,用于学校扩建。
4.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到2016年,建立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心,实现中小学信息化管理。实施“班班通”工程,建立网上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互通互联的信息化资源共享。
(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师德风尚。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
2.优化乡村教师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一是按照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的“两化”目标充实教师队伍。二是创建灵活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构建教师在职学习提高的激励机制。改革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质量和学历层次。三是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的全员素质提高培训。五年内,每位教师完成不低于400学时的在职进修。培训的重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确立终身教育思想,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的能力,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显著提高。组织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四是建立乡内、校级间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促进教学水平均衡发展。五是组织实施中小学校长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通过组织中小学校长参加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使中小学校长培训率达到100%。同时,建立校长考核长效机制和后备校长人才库。六是按规定配齐寄宿制学校的校医和学生宿舍管理员。七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新增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片区中心教师和农村互派交流制度。继续实行教师评聘中级职称必须具备在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的规定;实施乡属小学对口支援一所村级薄弱学校制度,要求乡属学校对所对口支援的学校从领导、管理、经费、师资、教研等方面给予帮助扶持。
(三)深化教育内部管理
1.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监督、流动等制度。为薄弱学校选派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组织领导能力的校长和其他班子成员,进一步强化薄弱学校的常规管理。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形成具有本镇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2.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就近、划片、免试入学,杜绝各类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重点班。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各校因校制宜,提炼办学理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建设好校园的人文景观,展示学校的文化魅力,逐渐缩小校际间文化差距。
(四)继续推进教学改革
1.深化新课程改革。各中小学必须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定期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建立全乡中心教研组和镇属学校联系薄弱学校和送教下乡制度,每学期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教学互助;充分探索新课程改革后的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重点,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办好家长学校,实施家庭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4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途径
义务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还很不平衡,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大。这一问题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探索如何解决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对于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是非常必要。
为了探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选择江西省分宜县第六中学为个案,进行了调查走访。
一、分宜县第六中学概况
分宜县第六中学之所以引起人们关注,主要在于它是一所全封闭寄宿制农村初中生进城就读的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
2009年上半年,分宜县委、县政府通过调查了解到,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学校生源明显减少,教师则多有富余。由于农村学校普遍办学规模小、布局分散,师资、设施、生源条件不平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引起家长的忧虑和不满。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家长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生源激增,师资、教学设施等严重不足。
在客观分析了办学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后,分宜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在全省率先启动"初中进城"工程,推进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大调整,在县城新建一所中学,实现农村中学向县城集中、小学三、四年级以上学生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统筹城乡教育发展,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成长;
兴建分宜六中由分宜县财政投入1.2亿元。学校始建于2009年9月,于2010年9月1日正式开学,一次性招收初一、初二、初三3个年级的学生4130余人,学生均来自本县乡镇农村。有教职工230余人,教师均从全县农村中学教师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通过笔试、面试及专业技能测试择优录取。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住宿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86亩,建筑面积64766平方米。有3栋教学楼, 1栋行政办公楼, 1栋综合实验楼, 5栋宿舍楼(其中教工宿舍1栋,学生公寓4栋),1栋食堂及风雨体育馆,基本设施配套齐全。从教学设施看,学校按照国家一类标准装备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音体美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学校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电脑,接通校园网。合理的校园布局、宽敞的教室、标准的运动场、崭新的教学设备设施、现代化的办公条件等,为优质的教育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生活条件看,学生宿舍设施也很完备,有单独的卫生间和24小时热水供应,并实行智能化管理。
据分宜六中的校长吴华安所言:分宜六中围绕"江西一流、独具特色的初中进城寄宿制示范校"的办学定位,秉承"教育即服务,安全即生命,质量即灵魂,特色即品牌"的办学理念和"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办学承诺,对孩子一生幸福负责,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努力营造"师生快乐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
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设备,很多课程都采用了课件教学。与原农村中学不同的是,学生们感受到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所带来的教学形式的变化,新的上课方式也让学生觉得更具有吸引力与趣味性,老师也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好地传授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了兴趣班、特色班、学生社团等。旨在挖掘和提高学生除学习书本知识之外的兴趣和能力,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
由于是寄宿制管理,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校园里安装了由160多个摄像头、50多个报警器组成的监控系统,建立了一个综合监控室,每天安排24小时值班,以及时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日常安全。
为保证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学校正逐步建立和完善贫困生救助制度:在当地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全部学生都免费住宿;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给予生活补助。同时与公交主管部门协商安排公交车每周五接学生回家,周日送学生返校,由县政府对交通费进行50%的补贴,直接补给学生个人;每栋学生宿舍楼都配有专门的生活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实行24小时亲情监护。学校还在学生公寓、每层教学楼、校门口专门安装了20多部亲情电话,免费为学生与父母、亲人通话联系提供便利。
调查中了解到,六中的学生有不少是留守儿童,根据校方统计,全校留守学生有1520余人,占全校学生的36.8%。第六中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留守儿童入学难、受教育质量低的状况。学校对留守学生从生活、学习上给予特别的关注、关心,并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学生纳入到"贫困住宿生补助"及"特困生补助"之中,对他们进行捐助。
(三)办学成效
从学生的精神面貌看,在调查期间,给我们感受很深的是学生比较有礼貌。据六中老师介绍,这种现象在学生刚到六中时是很难见到的,而现在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自立、自主、自强意识增强了,自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也爱学习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5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针。近年来,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积极探索,先后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先进典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创新向前迈进,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放到着力促进内涵发展上来。依法保证教育机会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继续把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为均衡发展的重点,积极推进县(市、区)域内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核心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确保适龄儿童受义务教育机会公平,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依法保证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积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高度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保障。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政府责任。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各级政府要把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切实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作为发展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职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提供均衡的办学条件。要统筹规划,确保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不同受教育群体之间合理有效的均衡配置。以继续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为重点,积极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提高薄弱学校教育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区域内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工作机制,完善政策制度,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探索建立区域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鼓励他们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全面实施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教育督导机构要定期对所辖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文6
2011年3月,教育部与北京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在省部级层面上进一步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备忘录明确了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责任和任务,一省一个特色,突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随后,教育部还将与其余各省(区)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政府规定的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标准,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来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每个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学习条件、权利和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大致均等的良好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至少包含三方面内涵:第一,为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即为每个学校提供大致相当的师资、校舍、教科书与相关资料、生活经费,以及公共的、统一的义务教育课程。第二,为受教育者提供获得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的受教育条件。第三,促使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2]。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公平,这种社会公平首先是机会的公平,虽然结果不可能完全均等,但是机会应该是开放的和公平的。“知识改变命运”就证实在这一意义上,教育均衡发展是最大的公平,是教育公平中最重要的公平。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我国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等原因,义务教育领域失衡发展的格局特别明显,主要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区域内部校际之间发展差距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失衡从宏观方面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体现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从“普九”实施情况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实力雄厚的财力为保障实现了“普九”,很多中小学校校园设施建筑豪华,办学条件优越,而中西部落后地区以及边远贫困地区却因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财政困难等原因而使义务教育处于人财物全面匮乏的困境。宏观层面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指城乡之间的差距。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不均衡问题表现很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很大;(二)城乡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差距大;(三)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大。微观层面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则指体现为同一地区、同一城市中,校际之间的差距。校际之间教育资源分配的差异一般表现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同。实力雄厚的重点学校得到政府的重点支持多,且享有较高的声望,具有相对较高的教育质量;而非重点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在物质资源上、人力资源上、生源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教育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而且还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的差别以及经济收入的差别,这些因素必然阻碍教育发展失衡的实现。
(二)教育招生制度不完善也是影响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我国教育招生制度不完善,存在严重弊端,导致中小学学生择校,交赞助费现象层出不穷。使得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读重点中学机会甚少,结果不但可能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更有可能失去就业机会。
(三)教育资源不公平加剧了教育发展失衡的现象。我国现有教育资源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之间、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仍然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三、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改革教师的收入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是“地方办学为主、分级管理”,义务教育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所以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很强。教师待遇主要依赖地方的经济。各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了教师待遇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在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相当大。地区间经济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短期内无法消除。但我们可以在教师待遇上尽量减少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教师待遇不由县乡负责,而改由中央或省级政府负责。这样,教师待遇在全国大致均等,至少在省内是均等的。
(二)增强校级之间的交流,促进师资合理流动
师资的流动是实现师资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师资流动可以从教师工作轮换上,定期支教上,对口支持上和跨校兼职上鼓励优秀教师到不同的学校,尤其到基础薄弱的学校兼职来保证师资的水平。还可采取克制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等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
(三)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缩小学校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