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文1

就业市场的严峻性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使更多大学生愿意尝试自主创业,越来越多学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如提供创业产业园、创业知识辅导、提供创业实践项目,等等,在多方引导和鼓励下,一些具有远见的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探索创业之路,诸多因素为本项目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校园艺术作品拍卖项目的可行性主要由以下方面决定: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们急迫需要多元文化充实自己的生活,以激励校园艺术品文化的发展;校园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们具有良好的文化精神内涵及系统学习艺术品创作过程,从而保障艺术品的创作质量;校园艺术作品进入装饰市场,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会吸引艺术品开发商的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并且不受市场左右,创造出的产品极具艺术价值。

二、创业研究

校园艺术设计作品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陶冶校园人情操,对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等起到重要作用,对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氛围,对全民素质全面发展和审美观的培养有重要影响。校园艺术作品拍卖对活跃校园文化及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就学生个人而言,它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创业实践机会,使课堂知识得以运用,达到学习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同时为大学生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其次,就教师而言,带领学生做好艺术作品,使学生能在自由创作中学习知识,从而使课堂学习效果更显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促进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产学研完美结合。再次,就学校而言,鼓励带动学生积极创业、就业,对于提高学校就业率有显著作用,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对社会而言,它形成产业化经济发展,校园艺术品完成批量生产的过程能够以点带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和治安秩序方面的压力,还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因此,以校园艺术品拍卖为突破口的产业化的构建,是多方共赢、互利互惠的创业发展道路。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精英团队,设计适应市场、适应大众消费人群的艺术作品的发展思路具有美好前景。拍卖平台的核心功能设计是建立特殊的电子商务系统,如何构建和完善校园艺术作品拍卖的系统程序是一个亟须深思的问题。首先要做好市场资源调查和分析,搜集相关资料,多方面寻找拍卖渠道,建立精英团队。同时,要想有一个好的团队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机制,以保证团队各成员合理分工、相互协作,保障运营的可持续性。更重要的是建立数据库,定期整理分析资料,做好市场跟踪和运营的系统化。以基础作业为主,网上在线拍卖为主,线下拍卖为辅,逐步建立拍卖渠道,形成校园艺术作品拍卖体系。校园艺术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探索作品艺术形式发展路线、表现形式,以全新的表达途径对校园艺术作品做出诠释;(2)艺术作品的形式反映思想、情感、校园文化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情感倾向,充盈其中使校园艺术作品的“灵魂”得以“活跃起来”;(3)艺术作品无时无刻不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和革新,通过对作品的深度探讨研究和当今时代的理解让校园艺术作品更具时代感。针对目前校园艺术品市场的特点,课题对校园艺术作品拍卖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研究,以人性化服务方式吸引更多客户参与拍卖行为过程,实现艺术作品价值的最大化;(2)以市场结构理论为依据,让校园文化走向艺术市场,与市场化相适应;(3)通过校园艺术作品拍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让校园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4)通过对审美文化、艺术创作、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整合在实际应用中探讨校园艺术如何走进大众的艺术生活。

三、结语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文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摘 要:鼓励大学生从单纯的求职者转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调查的大学生群体进行了创业胜任力分析,构建出创业胜任力主要特征模型。并提出了通过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完善创业课程培训改革、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倡导政府创业政策扶持等途径及措施,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10

作者简介:谭军华(1978-),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心理学等。

收稿日期:2015-04-16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以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缓解毕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努力为大学生创业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然而,当前大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但对创业理解还不够透彻,缺乏创业所必备的创新精神、市场知识、企业运营等核心能力。据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在1%左右,而全球大学生平均创业成功率为10%。究其原因,创业胜任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完善和深化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1 国内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1.1 国外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胜任力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发表的文章中,他把直接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此后学术界对胜任力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由于胜任力的理念和方法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尤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成为前沿的科学管理理念。

在胜任力研究基础之上,1993年Chandler和Hanks将胜任力引入创业研究中,提出了创业胜任力的概念,他们将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定义为创业胜任力,并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核心竞争能力。此后很多学者对创业胜任力进行了深入地研究。Bird认为创业胜任力是一系列行为和可观察的特征,它受创业者自身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Murray将创新史、创业经验、商业经验、挫折应对能力、社会地位、与风投的接触经验等特征界定为创业胜任力特征。Pary在1998年提出胜任力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它可以用标准来衡量,根据衡量标准可以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提高胜任力。Thomas等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者为成功完成角色任务而必须具备的技能、知识以及能力的总和。他所提出的六维创业者胜任力特征结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Priyanto等对247位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调查研究表明,通过创业学习可以使管理者的创业胜任力得到提高。

1.2 国内创业胜任力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创业胜任力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刘帮成等于2003年从个人及组织两个层面对创业胜任力进行界定,并基于仿真技术提出了创业胜任力模型。张炜等在Thomas等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12家中小型企业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构建了八个维度的创业胜任力模型。王等探讨了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的关系,发现科技企业家的创业胜任力主要包括8个维度。木志荣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提出不同阶段、环境、任务下,不同的创业者群体应具备的创业胜任力是不完全相同的。王沛等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创业者做了调查,发现大学生胜任力包括创业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商业洞察力等六个方面的特征。蒲清平等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进行了研究。李明章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创业胜任力与学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

笔者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创业胜任力”为

关键词 ,搜索到2005~2013年国内有关创业胜任力方面的学术论文共39篇,可见,目前国内对创业胜任力方面的研究较少;此外,还以“大学生创业”为关键字,核心期刊为限制搜索到若干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最后保留涉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的学术论文128篇。以这些学术论文作为研究文献,经过数据统计,这些文献中一共提到93种与创业胜任力有关的素质特征,主要涉及大学生的一般能力,专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个性品质及创业动机等方面。其中词频出现较高的10种特征分别为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创业意愿、乐观进取精神、机遇把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冒险敢为精神、诚实守信、责任心。

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参照了陈子彤、李娟研究时所用的《胜任特征核检表》以及封伟令、梁迎春采用的《当代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调查问卷》,编制了《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经过初步筛选,选取了58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在进行胜任力调查前,首先对4所高校不同年级学生做了关于“是否有意愿进行自主创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一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占大一总人数的38.50%,大二、大三、大四有意愿自主创业人数占各年级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5.54%,36.26%和31.44%;在有意愿自主创业的人数中,大一学生占27.5%的比例,大二占18.2%的比例,大三、大四分别比例分别为28.4%和25.9%。针对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对其发放编制好的《创业胜任力特征核检表》,共发放2 400份,有效回收2 076份,有效回收率为86.50%,其中大一517份,大二542份,大三523份,大四494份。将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创意和创新力(83.4%);专业技能(81.5%);人际沟通能力(77.4%);团队建设能力(74.2%);管理技能(71.5%);市场洞察力和营销能力(67.3%);资源整合能力(65.4%)。此外,心理素质、个人性格、学习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决策能力、责任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身体素质等特征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

在对32位成功的青年创业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得知,他们认为创业胜任力的特征按照重要性排序如下:社会阅历,创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机遇把握能力,市场洞察力,团队管理能力,企业营运能力,抗压能力,执着精神。

最后,邀请了从事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的部分高校专家,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总结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对照,根据专家们提出的建议,删除了部分次重要特征,保留了最重要的几项创业胜任力特征,得到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见图1)。

3 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途径与措施

3.1 大学生注重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1)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目前,很多大学生受到传统就业观点的影响,对于创业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创业对自身发展及实现自我的价值。对此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改变传统的就业观点。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困境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这一切,不能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创业持消极态度。大学生要学会总结自身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立场坚定、思维独立、情操高尚、智能结构健全的品质,通过参加校内外举办的科研活动、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获取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

(2)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创业需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营运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为创业夯实理论基础。大学生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门课程,还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从而完善自身的创业知识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创业环境。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假期实践等活动,在实际锻炼中增强抗压能力,提高交际能力,磨练意志品质,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各类人群接触,结交各行各业的朋友,从而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拓宽获取信息渠道,建立起交际网络,为以后创业储备社交资源。此外,大学生要参加创业交流,创业讲座,创业模拟竞赛等与创业有关的专题活动,时刻保持对外部环境的创业警觉性和商业敏感性,从而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发掘和捕捉创业机遇。

3.2 高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营造创业文化的氛围

(1)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在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课、公共课等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同时,还要重视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常规教学计划的一部分。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胜任力方面入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要科学的设置创业课程,课程模块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修课,让所有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对于有创业兴趣和热情的同学,可开设选修课进行重点培养,要加强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最前沿的信息,启发学生思考,普及如创业基础、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SYB创业培训等已经成熟并取得较好效果的课程。其次,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在引进创业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年轻教师,组建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层次合理、胜任创业教育指导工作的师资团队。最后还应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通过创业教育评价指标,对创业教育体系进行评价,对创业教育进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

(2)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传统课堂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行的,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观转变。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内容,从而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胜任力。

(3)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立创业基金,为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让他们在竞赛中亲身体验创业情境,在锻炼中提高创业胜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拓宽大学生创业资源渠道,首先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联合开展创业教育,如理工科院校可以与财经类院校开展合作,根据各自优势构建知识互补体系,共同为学生创业创造条件。此外,高校要与政府及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基地进行创业实践,使他们对企业运营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创业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创业技能。

3.3 政府加大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1)健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大学生创业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具体实施细则,并出台操作性强的相关政策,尽量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如资金、租赁用地、税收等方面的问题给予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还要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创业走上法制化道路。此外,政府要搭建起高校、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充分调动其他社会力量,如金融服务机构、保险公司等,构建覆盖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与服务。

(2)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目前,大学生创业在大学生个人、家长以及社会中依旧存在着一些偏见。因此需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关注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和谐氛围。一方面媒体要客观宣传,通过报道一些杰出创业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使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鼓舞大学生创业,激励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应倡导社会各界人士尊重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增强大学生创业勇气,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宣传优惠政策方针,鼓励大学生创业,营造健康和谐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 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M].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 Chandler G.N, Hanks S.H.. 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4(3)

3 Bird J.B. Time and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5(2)

4 Parry S.B.. Just What is a Competency[J]. Training, 1998(6)

5 Sony Heru Priyanto, Iman Sandjojo.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and Venture Success: Empirical Study on S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5(6)

6 José C Sánchez. University Training for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Its Impact on Intention of Venture Creation[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2011(2)

7 刘帮成,唐宁玉,陶祁. 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3)

8 张炜,王重鸣. 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者组合模式与胜任特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4(3)

9 冯华,杜红. 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2005(6)

10 王,陈劲. 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1)

11 木志荣. 创业困境及胜任力研究—基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考察[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12 王沛, 杨景峰. 大学生创业者胜任特征模型建构及其启示[J]. 集美大学学报,2011(3)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文3

一、台湾地区高校重视创业教育的原因

台湾地区自1994年起启动教育改革至今十多年,其中高等教育的改革力度与快速发展引人注目。根据台湾地区近年教育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客观分析台湾高等教育呈现出的趋势,可以看到一些明显特点:就其发展程度和办学模式看,高等教育已由大众化走向普及化,并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轨体系,而且私立院校在提供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上,本科院校急剧扩增而专科学校逐渐减少,高校学生培养又以研究生增幅最大,而且科技学科的在学学生数远大于社会科学在学学生数;随着大学多元入学方案的实施,招生制度朝向公平、多元方向发展,而大学录取率的持续攀升,反映台湾少子化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2]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各地高校,尤其是占据多数的私立科技类大学普遍重视起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方面,希望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通过创业教育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资源整合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创业孵化转化出一批优秀的工程类研究成果,为学校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为此,台湾地区高校围绕课程建设和创业孵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二、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

近年来,台湾多数高校已经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必修课教育体系,往往结合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开展课堂教育。

1.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

台湾地区私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课程设计均注重理论和实务的结合,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搭配。 [3]以此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考,更好地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大多数高校不仅注重相关理论的学习,而且更注重学生就业导向本位需求,结合不同专业,开设多种创业课程,强调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和职场接轨的训练。

2.证照考试的重视和推广

为了增强学生的创业竞争力,各大学普遍将证照辅导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展各类证照培训和考试,努力达到证能合一。开设的证照考试包括餐饮、美容美发、编程、工程控制等多个门类。为了激发学生考取证照的热情,兰阳技术学院设计了证照达人风云榜,按照获得证照的多少,对学生进行表扬,并制定证照与学分抵免办法,起到了很强的鼓舞作用。取得证照的学生即使不能有效就业,也可以凭借一技之长自谋生活,开启创业之路。

三、台湾地区高校创业孵化与扶持

台湾私立科技类大学的创业教育孵化活动很丰富,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大赛、发明创意活动、企业参访、创业育成等多种方式,注重产学合作,重视学生创意创新教育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1. 企业家讲座

通过座谈会和演讲等方式,根据不同授课目标,邀请学术界、企业界、管理咨询界、风险投资界等方面的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来点评和指导大学生创业,激发学生兴趣。如,兰阳职业学院邀请创业成功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向学生分享创业历程,营造校园创业氛围等职能。

2. 创业竞赛

创业竞赛的开展是创业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台湾多数高校很注重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意,开展创业活动的校际交流。龙华科技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塑造竞争和创新的环境,在学校标志性建筑上书写上C=(K+S)A (其中C为竞争力、K为知识、S为技能,A为态度),使学生真正提升竞争力。

多数高校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类别的创业竞赛、发明大赛。台湾中部的昆山科技大学组织学生参加“LED照明光电创意竞赛”、“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等,并取得较好成绩。台湾南部的大叶大学重视学生创意教育,以艺术工坊的模式培养学生创意,学生屡获创意比赛发明奖。

3. 创新育成研发中心

台湾地区多数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创新育成中心等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平台,注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4]

学校孵化的企业中,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般是2至5家。创新育成中心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入孵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学术研发资源、软硬件设备、教师团队辅导等,同时擅于运用政府和企业资源,构建产学育成研发体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系,开展创新育成研发作品展,注重成果转化,推动就业创业,实现共赢。

4. 产学合作

台湾多数高校同不少大型企业签订产学合作平台,产学合作与研发创新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量,同时将产学合作融入教学、研究与服务,资源共享,学以致用。同时学校与科技园区企业主动联系,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或实习,开展校际合作交流。

4.教师培养

台湾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均得到了学校最高管理者的大力支持,真正推动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他们注重创业师资的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国际高水平职业资格认证以及各种专业证照的考试,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国外留学、深造,为教师学习成果转化与发挥提供便利,提升教师的实务能力。

四、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学习和借鉴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大陆地区高校创业教育健康蓬勃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目前多数学校没有统一、规范的“创业基础”课教材,现有创业课程也多数为选修课。我们要结合创业教育理念和学校实际情况,以创业中所需基本技能作为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将创业课程列为大学生必选、必修课程,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确定内容与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和创业能力训练锻炼,使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

2. 丰富创业教育活动形式

开展创业活动交流,邀 请各类专家到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组织各种创业大赛、创业模拟竞赛、创业论坛和企业家讲座,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交流,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的平台。

3. 注重创业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加强

只有培养出创业师资,才能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和素养,渗透到学生的观念和意识里,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创业素质的优秀人才。因此,加快进行创业师资培训、认证和培养非常重要。

4.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平台

要把创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服务平台体系。目前大陆地区很多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园已经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5]可以借鉴台湾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各校实际,甄选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校科技园进行孵化,有利于推进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

总之,台湾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和推动创业教育的做法对大陆地区高校而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性,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涉及到教学、师资培训、产学合作等多方面的推进,发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创业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1-3.

[2]崔 萍,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特点与改革面向探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6),140-146.

[3]毛 勇,台湾地区公立、私立高校公平竞争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30-33.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文4

培养大学生具备创业精神,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与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相适应的。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尚处在尝试和摸索阶段,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推动和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1

2.2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教书育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的环境下,高校要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高校要制订出符合大学生创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适当增开一些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管理水平;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与弹性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主动精神与创业意识。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srt或教师的科研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三,高校要经常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或成功的校友来学校作报告,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生力军,他们不仅可以以自己的创业精神感染学生,成为激励学生创新的榜样,而且可以将学生纳入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直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第五、高校应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和橱窗等宣传工具,大力宣扬高校的校园精神和办学宗旨,使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第六、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要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要贯穿于4年的人才培养中,要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所以学校要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必要的前提准备。

3 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要将创业与专业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大学学习期间,如果学生能有意识地把学习专业知识与创业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方向明确,学习的动力会更大,会有更大的收获。例如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04级学生谢思惠,在高考报志愿时,就有强烈的回家创业的念头,考上农大后,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经常到有关实验室帮助老师作实验,帮助有关老师作科研,经常收集有关专业知识,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有关教授的帮助下发明了三项国家专利,在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两篇,谢绝学院保送研究生的机会,毅然回家承包30亩土地,带领当地百姓进行创业,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3.2 学生具有创业精神的同时,还要预见创业的风险

大学生有创业激情,有很强的创造力,但盲目性也较大,这需要社会加以引导,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率。因此大学毕业生创业时一定要预见到创业所带来的风险,选择好适合自己的项目,多听听有关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多走走市场了解市场,规模开始时不要太大,投资不要太多,遇到挫折时不要灰心,多考虑到创业路上的艰险。只有提前考虑到困难,才能有信心克服困难,把自己的事业做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杨学锋.浅论政府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角色定位[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5):43-47.

[2] 杨小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8,(5):51-52.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文5

【关键词】“双创” 大学生创业 SWOT分析 对策

在我国经济转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掀起了改革开放之后的又一轮创业浪潮。不同的是,经过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的逐年扩大,数量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成了创新创业群体的主力军。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创业都有着广泛的意义。而且,社会进步为创业培育了沃土,经济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国家政策也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正面临着最佳的创业时机。但是,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不乐观,大学生创业仍旧存在诸多难题。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解决创业难题,将是新形势下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及意义

(一)就业形势的推动

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但劳动力市场仍旧面临不少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群体这一支就业主力军,其面临的宏观就业形势复杂且严峻。一方面,化解过剩产能,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当下经济改革的一大重点,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速放缓,面临下行压力,许多企业面临市场低迷和融资困难的不利条件,这造成部分在岗职工面临潜在的失业压力,短时期内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发生待岗工人增加,工资大幅减少,职工权益受损的问题。这些因素对待就业者形成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尤其是对没有经济基础、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俨然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就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2016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65万,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6万人,不断增加的毕业生数量给人以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直观映像。但实际上,“就业难”并非是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这种数量上的不匹配所造成,而是阶段性的结构性矛盾所导致。这种结构性矛盾包括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缺口、政府政策与市场规律的缺口和就业期望与需求条件的缺口,使得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上错位。再深究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不容忽视的一点即是来自于我国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反应总是相对滞后一些,这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必然,但这种滞后的反应使得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尤其是与产业结构的不相适应,已经直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及时就业。不难看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了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外因。

(二)创业意识的觉醒

创业这一概念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而逐渐凸显其重要性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行动的起点,是大学生实践创业的动力和精神力量。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就业形势的带来的压力是创业的外因,大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则是创业的内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超过65%有创业意向,这个比例相比多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也直接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觉醒以及创业激情的高涨。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思想活跃,善于发现问题,更容易接受并尝试新鲜事物,创业这一富有挑战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创业教育也在普及,并且随着经验的积累在不断深入发展,这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了解创业活动的机会。近些年来,一些高校或是自己举办,或是与企业合办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成果显著,这种结合实践的创业教育再一次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使得创业意识被深入强化,逐渐内化为大学生创业的一大内因。

(三)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是提升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促进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美国经济一直保持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地位,其“秘密武器”就是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业文化以及高水平的创业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活动起步较晚,但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创业活动也日渐活跃,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每增加一个机会型创业者,当年带动就业的数量平均为2.77人,未来五年带动的就业数量平均为5.99人”。创业不仅有效的地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解决了就业矛盾,而且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创业是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数量庞大,创新创造能力突出,更能带动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对于促进当下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推动力。

(四)国家政策的导向

近年来,为了激励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并提高大学生创业活动水平,我国政府出台了不少促进政策。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2015年3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日前又提出“各地各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这表明,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不断给予高度重视并落实到政策层面,在全社会营造了创业氛围,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大学生选择创业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大学生创业现状――基于SWOT分析法

(一)优势

(1)思想活跃,学习能力强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创业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需要创新精神和极强的学习能力,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质青年群体,有着最活跃的思想、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些天然优势使得大学生相比于其他创业者而言,能更快发现现实中没有被满足的需要、找到创新点和创业机会并迅速地在实践中学习相关技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创业者。

(2)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素质,而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后往往有着较为全面的知识素养,这为创业活动的持续性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减少了一些盲目性。

(3)乐于接受挑战,富有探索精神。创业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相关能力,同时更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需要创业者乐于并敢于接受各种挑战,在前行之路上自己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而大学生往往是社会中最富有理想激情的群体,不安于现状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他们的挑战精神和探索精神是创业路上的一大优势。

(二)劣势

(1)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年轻是大学生的一大优势,但也是最大的劣势。大学生往往都是从校园走出来直接创业,接触社会机会少。而创业活动则需要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人群,了解现实社会运行的规则。因此,对于长期待在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是一个极大的劣势。

(2)抗逆能力弱,承受风险能力低。目前大学生创业群体一般都是90后,富有激情但却缺乏吃苦精神,而且承受风险的能力较低。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之初干劲很足,但是在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后,往往乱了阵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导致创业计划摇摆。另外,大学生面临资金障碍,其资金支持往往来源于家人或投资者,面对的风险成本很高,这也导致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低于其他创业者。

(三)机会

(1)经济转型发展,创业机会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服务业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大量技术型创新型产业涌现,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和推动下,“互联网+”的新模式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市场需求。

(2)国家鼓励支持,政策优惠多。国家的政策支持不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导向作用,在全社会形成了创业的氛围,更是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后盾。越来越多创业基地的建立,资金和技术的支持都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四)威胁

(1)创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双创”的号召是大学生创业的契机,但也意味着创业门槛的降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已经提前到了创业阶段,大量涌入的创业者成为大学生的竞争对手,使得他们获得资金等支持的难度增加,所分得的资源也变少。

(2)创业风险高,成功率低。大学生创业者往往因为其风险识别能力较低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而较高的失败率又使得其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这反过来使得他们不易获得社会支持和认同,再一次降低了创业的成功率。

三、如何解决创业难题

(一)高校推动

高校主动建立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创业课程,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有意识的引导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机会发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挫折承受能力。二是搭建创业实践训练平台,和企业合作,和政府合作,让大学生能在走出象牙塔之前多接触社会,在实践中认识了解社会,为创业做好准备。三是积极组织社会实践和创业计划大赛,成立专门的创业项目指导组,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做出科学指导,提高对创业的认识,减少其创业活动的盲目性,降低失败率。

(二)政府助力

政府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将鼓励支持政策切实落地。一是提供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政策,设立专门面向大学生创业者的风险投资基金。二是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体系。三是健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使得中介机构真正发挥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估、信息查询、信用担保以及创业技能培训的作用。

(三)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要对大学生创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是社会企业家可以作为导师,以自己创业的经验来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增强创业者的信心。二是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介绍优秀创业者的创业经历,激发创业者的激情。三是呼吁全社会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大学生创业者,营造尊重创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

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一项简单的尝试,而是真正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大学生创业仍旧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大学生创业不只是一种意愿,而是一项可以大胆实践并取得成效的普遍活动,为全社会带来福祉。

参考文献:

[1]范新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

[2]董盛建,张怀刚.大学生创业困难及对策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5.

大学生创业意义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创业热潮 大学生创业瓶颈 学校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长速度远超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高校毕业生正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声越来越大,以大学生为主要代表的新生力量也在逐渐发展,不断推进着整个社会的创业浪潮。以创新驱动创业,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却非常低,往往受到个人观念、资金、政策、能力等瓶颈因素的制约。对大学生创业瓶颈的研究分析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题,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落实十精神的重要环节。

1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重要的方向引导者,在突破大学生创业瓶颈方面,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创业瓶颈,还要对滋养大学生创业的环境(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做一个调研分析。我们将从学校的创业课程、创业支持、创业氛围这几个方面了解了目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1.1创业课程开设

目前部分学校已经开设了关于创业的指导课程――有创业概论等基础课程。创业课程将理论讲解与发散学生思维相结合,使学生从中认识“创业”,了解“创业”,也让学生明白创业极具艰难性,所需要考虑的方面远比想象中多。

但是学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创业课程,但是课程未成体系,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程度课程――创业分阶段,有种子期、早期、发展期、晚期和成熟期,课程也该阶段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校创业课程偏于理论,实践性少,无法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创业的过程。在师资配置方面,有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较少。

1.2创业氛围营造

普通学校的各学院也都有设立为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服务的学生组织,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创业类比赛,但在相关赛事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大部分项目张力、创意点不足,获得高分的项目点较少,创新创业实力在实际落实中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参与度有一个消极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众创空间数量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似的快速增L,给予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对于增强创业氛围也是极为有利的。针对学生认知面窄、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高校基本都会有创新创业的讲坛,例如南昌航空大学就有不定期的举办创客大讲坛。总得来说,目前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处于初步营造阶段,尚不浓厚,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也不够高。

1.3创业支持与孵化

目前,大多数学校也设立了创业孵化基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场地的支持,让那些创新创业项目可以有一定的场地进行孵化法杖。高校通常有专门的经费用于大学生课外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以及参加各项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但是这些类似于饮鸩止渴,并不是很多高校有成立专项的资金来帮助创新创业学生。同时,高校的其他相关帮扶性政策较少。现在社会关于创业的政策大多是鼓励性的,处在象牙塔的学生,对于社会接触还是比较少的的,高校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也没有针对这些社会上的相关政策为学生搭建创业助力平台。

2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

在前期的资料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后,依据已梳理的核心问题,调研人员设计了调研问卷,通过向南昌航空大学创新创业的在校生团队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50张,回收132张,其中有效问卷为93张。结合问卷的分析与对创业指导老师的走访问谈,笔者对主要瓶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2.1资金瓶颈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93份有效问卷中,有2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存在资金瓶颈,所占比率最高。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创业的有力保障,而资金不足时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障碍。

通过我校在这方面有着资深经验的老师展开的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学校在资金这方面也无法为在校的创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学校的运作资金有限,且校内创新创业团队众多,出资支持每一个项目并不现实,能做的可能也是为学生提供如众创空间或办公场地来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由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熟度还有待提高,因此愿意出资支持的公司也并不多;创业初期对资金的需求大,且学生个人的储蓄本身就只有少量金额,因此学生个人的储蓄也难以维持创业的需要。

而目前学生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项目成员们的储蓄资金、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所获的少额奖金和风司或机构的投资支持。但比赛获奖或得到投资支持的项目都在少数,总的来说,能拥有足够资金条件来创业的学生团队仍非常少,资金的缺乏确实是大学生创业中的瓶颈之一。

2.2经验、技术瓶颈

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93份有效问卷中,分别有15%和1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创业存在经验、技术瓶颈,所占比率次居第二。因此我们认为,在校创业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另一较大困境就是经验、技术的制约。

创业需要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和商业运营经验,而由于学生主要在校内接受学习,与社会接触并不多,对创业项目的构想或是对市场的预估可能过于理想化,落地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创业大学生也往往面对创业过程中难以把握市场需求,缺乏职业灵敏性而难以得到第一手市场信息,遇到困难常常束手无策,走不少弯路。

另一方面,创新往往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内容多为本专业知识,而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运作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存在一定的挑战性。现如今,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由创新带动起来的创业项目对技术的要求也无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一个项目,应该对各方面的知识技能都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2.3外部环境瓶颈

在本次设置的问卷中,人脉和政策等瓶颈也是困扰着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在校大学生的社交圈大多局限在校内以及同龄的同学之中,但即便如此,认识的人可能也只是小部分。学校设置众多学院,众多专业,在人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往难以找到创业项目需要的合适的优质人才,或是因为关系生疏而未能得到人才相助,从而导致项目的进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优质的人力资源的闲置。

再者一个是政策瓶颈。在校大学生对政策的敏感程度其实并不高,同时可能对政策信息的来源渠道可能也不太明晰。据我们在本校的调查了解,学校在创业类政策信息提供方面做的工作较为不明显,但在创新创业类等大赛的宣传工作方面比较积极,并且有积极号召感兴趣的同学们了解参加。其次,也存在相关帮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落实力度不够的问题,导致得到了切实帮助的大学生创业者比例相对较低。

2.4主观因素瓶颈

大学生创业的瓶颈不仅仅局限于客观因素,很多时候和自己的主观意识还是脱离不开的。一个是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另外一个则是被思维定式局限住了创新方法。

实际上,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还不是很够,多数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舒适的工作就够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学生的态度分化也比较明显,积极的很积极,而不积极的很不积极。同学们往往缺少一种参与意识,对于校内开展的各类活动、讲座抱有一种消极的态度,而事实上参加这类的讲座往往以传授经验为主,可以使同学们在创业路上少走很多弯路,但同学之中却存在一种觉得参不参加无所谓甚至是浪费时间的一种心态,一旦这种风气蔓延开来,将会大大打击校内的创新创业氛围,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容易受思维的局限。首先是大学生的创新意志坚定与否。创业创新需要付出努力和艰辛,需要坚持。部分同学开始的时候热情很高,当遇到困难时就退缩、动摇或者干脆去做其他事情了。很多项目都因为主要负责人有事或者遇到困难就中途放弃了。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是否可以转变思维模式,去找好项目的接班人,让一个好的项目不要半途而废呢?正如某高校王庆老师所说的,学生应主要从思维上进行改变,学会寻找资源。项目主要负责人如果没有时间也可以找低年级的同学来做,并且要鼓励同学们完成。遇到困难也要从转变思路的角度去克服它,有困难的时候就要积极去寻找资源,除了同学,社会也有很多资源,思维决定他们能不能想到这些资源。

3对策建议

学校在大学生创业发展方面的指引作用,对于大学生来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生主观上还是外部环境带来的瓶颈,学校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学生。

3.1完善创业课程体系――“生根发芽”

创业课程对学生创业有一个启蒙的作用,能为学生未来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发展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目前学校的创业课程才慢慢开始发展,很多方面依然不成熟、不完善。想要上好创业课程,那么首先学校要提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加强创业导师的队伍建设,并将整套课程体系逐步完善起来。

创业课程也不应只是纸上谈兵,仅局限于理论的讲解,更多的是要去打开学生们的眼界、思路和想法,调动起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对新事物的热情。课堂上更可以引入我校优秀校友创业成功的典型,让同学觉得创业并不是那“高高在上”的梦想,而是切切实实能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同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创业模拟仿真训练,给予学生一个创业的体验。

由于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实战性很强,涉及面较广,课程设计主体也不能再简单局限在大学教师层面。学校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友资源,引入企业界、创投界以及相关行业组织中的优秀校友参与;同时也需要大力培养和聘用校内外企业导师,特别是具有丰富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或者创业经验的师资来进行授课,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创业课程体系特色化、趣味化、有用化,增加创业课程的实践比重,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的土壤。

3.2增强创业氛围――“遍地开花”

创业氛围对于培养广大学生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创业氛围的带动,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创业意识并不是要学生一定去创业,而是学生的一种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从而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把握更多的创业机会。

赛事推动氛围。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赛事,首先要让消息流通范围广,让广大学生知道有哪些比赛,这需要学生组织加大对赛事的宣传力度,同时宣传要具体化――具体赛事具体宣传,充分介绍赛事,不让学生一知半解。学生了解比赛之后,学校在参与指导方面要下功夫,对接一个比赛应成立相应的固定的老师对接组,有固定的指导老师联系比赛组委会、组织指导学生,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一个充分的指导下参与比赛。在赛事中表现特别优秀的项目,即使学生因故不能继续完成,指导老师应帮助寻找有兴趣的学生继续做下去,不荒废一个好的想法、好的机会,以部分学生在赛事上的殊荣,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比赛的热情。各个参与比赛的学生不囿于年级、班级却志同道合,项目成员优势互补,可以对于学生创业项目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制度巩固氛围。创业学院可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但是其他的一些有明确规定的制度可以巩固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大学生课外实践学分的认定是一个好的措施,学生在萌生课外实践的想法时,用“诱惑力”来促使他们用行动来完成自己的想法,同时,规定的形成也能让大学生课外实践常态化。制度的作用,要在有效运行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制度的后期运行需要多以关注,力争将效用发挥到最大。

3.3加大创业支持――“滋肥深养”

创业支持主要是学校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建立完善鼓励和扶持的机制。

学校给予学生鼓励的政策,比如,建立专项的资金,在学生参加创业创新大赛之后,提供一些应有的奖励,同时对一些落地性强的项目进行一定的补助;提供企业、学生对接机会,让有想法的学生有一个机会面对企业争取天使投资。

国家、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都极为重视,在不同程度上出台了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学生可能对这些政策并不了解,这个时候学校可以担任政策解读者的角色,让有关政策的下达更为顺畅明了,让创业大学生更加了解有关政策,为其之后的创业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结语

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层层阻碍下,大学生的遇到难以突破的困境――资金的缺乏,成为了大学生创业“开头难”的瓶颈;不利的经验、技术以及外部环境条件让大学生创业的可行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无以为继;在主观上,意识的缺乏和思维定式的局限更让创业成为大学生遥远的梦。扮演大学生社会引导者角色的高校,对推动大学生创业具有积极意义。高校不断完善创业课程体系,以赛事、以制度等多方面的增强学校的创业气氛的,同时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创业支持,助力大学生创业瓶颈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马亮,朱剑平,陈琦.大学生创业瓶颈及优化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52-54.

[2] 陆伟,徐大圣.工科院校文科大学生创业瓶颈分析及改进策略[J].职业,2015(33):146-148.

[3] 玫昆仑.大学生创业尚需破瓶颈[J].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5(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