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关键词:实训平台;ER图;数据库
DOIDOI:10.11907/rjdk.162085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10803
0 引言
会计专业在职业教育中是热门专业之一,理论性和实务性并重的特点吸引着广大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会计是一门技能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由于企业会计岗位工作内容涉及企业财务机密,一般不愿意或有限制地接收实习学生,因此企业实习无法达到会计教学的目标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实训已从纯手工操作转向手工和计算机辅助,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模拟会计凭证填制操作的实训平台成为可能。使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会计实训中的各种操作和业务流程,使学生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和会计业务流程,满足会计实训教学需求[1]。
1 系统需求分析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教学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之一,指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所涉及的会计工作事项性质进行判断的基础上,使用规范的会计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经济信息的能力[2]。在会计工作岗位中,会计凭证填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企业与其它企业或者机构的经济业务往来中,需要填制大量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
会计凭证有两大类[3]: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按照编制程序和用途进行分类);原始凭证又称为单据,常见的有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进账单等,是经济业务发生之时填制的原始书面证明。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常见的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是以原始凭证为基础按照经济业务的事项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会计凭证实训平台主要是围绕在会计岗位中常见的各种凭证单据填制的实训,同时兼具课题教学、学生自学、学生自己训练、互动交流、课题评价、成绩数据综合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对多所高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师生对该实训平台的需求。
1.1 学生需求描述
观看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课件和微课;
练习系统中的实训案例;
随时记录笔记;
实时与同学和教师沟通;
进行章节理论知识测试。
1.2 教师功能需求描述
管理多媒体课件、添加微课供学生课前学习和预习;管理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后作业;
管理理论测试题目和实训案例供学生测试和练习;
管理学生账号数据。
1.3 教师数据分析需求描述
对学生的练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找到学生掌握薄弱的环节;对学生实训的错误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依据系统需求分析结果,将会计凭证实训平台划分为10个功能模块,系统总体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
(1)公司信息管理模块。学生自主注册公司名称,填写公司的基本信息资料,比如填写法人、财务主管、会计、出纳、公司地址、电话、开户行及账户等信息。同时选择与本公司有业务关联的公司;公司基本信息设置将为后续会计凭证的填制实训提供基础。
(2)基础知识学习模块。该部分是会计和凭证填制基础知识学习模块,教师可以添加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课件、Flas等供学生在线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实训平台学习基础知识,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在平台中留言和讨论[4]。
(3)微课学习模块。教师在该模块中提供大量不同主题的微课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也可以在课中学习。学生也可以上传优质的微课资源,经教师审核后可展示在实训平台上。
(4)原始凭证实训模块。原始凭证实训模块是系统中的核心模块之一,会计业务中的原始凭证实训位于该模块中,教师课前将实训案例内容添加到系统中,学生在学习后可以自行练习,也可以作为课题练习进行测试。
(5)记账凭证实训模块。记账凭证是以原始凭证为基础按照经济业务的事项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在实训时,必须将前置原始凭证实训完成,才可开始记账凭证的实训。
(6)互动与交流模块。互动交流区域提供会计论坛BBS链接、师生交流BBS、学生课题表现评价表和微信公众号等业务功能。
(7)学习效果评价模块。主要分为理论知识综合测试、综合实训测试、金额日期写法测试、课堂开放式测试等,适用于教学过程中不同时段的教学评价。
(8)实训数据分析模块。教师可以查看并分析学生理论测试和实训案例练习的成绩和错误详情,可针对具体知识点,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9)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分为教师管理功能和学生管理功能,依据登陆账号自动识别学生或者教师身份,并显示或者隐藏相应的功能项。学生管理模块具有登陆口令修改、我的学习记录查询、云笔记等功能。教师管理模块具有实训案例管理、实训成绩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开放式评价题库编辑等功能。
(10)帮助与链接模块。包括软件使用的帮助文档,另外提供了校网站主页、教育局网站、精品课程网站、会计资源网站等链接。
3 系统流程设计
系统功能确定后,根据教学流程、企业经济业务流程设计系统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1)系统登录。基于SOA思想设计,支持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接入。在用户名与口令验证阶段,3次验证失败退出系统。验证成功后,依据登录身份(管理员、教师、学生)自动载入相应页面。
(2)建立公司及确立业务活动。用户第一次登录系统后,需要设定自己实训用的公司基本信息,并根据实训需要配置相应的业务活动模块。凭证实训环节将会按照设定的业务模块逻辑顺序进行。
(3)基础知识学习及微课学习模块。教师在课前将多媒体课件和微课放置在实训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学习凭证填制知识。
(4)凭证填制实训。学生根据公司业务案例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单据填制对应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填制依据业务流程有先后顺序,完成原始凭证填制后才可以填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凭证填制实训中,学生根据具体的实训案例要求,在实训界面填制数据或者盖章,填制结束后提交实训数据,可即时获得实训分数及错误详情。
(5)学习评价与实训数据分析。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需要进行课堂测试或阶段性测试,测试详细数据将汇入至数据库。教师利用平台中的成绩分析功能,分析出学生对某一个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图表的方式呈现,有助于教师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5]。
4 数据库设计
本项目使用实体-联系模型(ER模型)进行数据库设计[6]。在会计凭证实训平台中涉及的实体包括用户实体、理论试题实体、实训案例实体、公司实体、学生成绩实体、笔记内容实体等。系统整体ER关系如图3所示。
5 结语
本文设计的会计凭证实训平台实现了将课前预习、课堂实训教学、教学评价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消除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可自由安排课前、课后教学环节,不再单一受制于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和实训室条件,降低实践成本,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7]。会计凭证实训平台几乎涵盖企业会计凭证填制的所有方面,同时又具有网络教学功能,基本能满足高职会计凭证实训教学的目的[8]。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及时间的限制,会计实训平台尚有一些功能没有完全实现,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同时其在系统性能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案例实训中成绩数据分析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验证与改进。数据分析的科学性要看实训效果,要通过对2~3届学生进行分析,再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不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南娜茜.高校会计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2] 杨炎冰.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128129.
[3]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4] 魏培新.浩天财税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3.
[5] 林怡.高校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8992.
[6] 凡高娟,侯彦娥,张倩.基于有向图的数据流图的ER模型构建方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6):1216.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2
高职院校物流仿真项目制教学目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无法满足需求:表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缺乏大量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且在整个人才培养结构中,技能型人才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必须将培养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建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操作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如何在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设计中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本文以flexsim物流仿真实训为例,分析并研究项目制教学对学生物流技能的培养,以具体项目为操作载体,通过立体形象展示、小组讨论方案、方案建模和模型优化,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项目优化能力。综合运用物流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提升物流综合技能的目的。
一、物流仿真实训软件简介
本实训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习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物流过程中仿真技术的应用和使用仿真软件建立工序流、创建模型、输入数据、查看动画、以及分析输出结果的各个步骤的一门的专业技能实训课程。该实训以flexsim物流仿真软件为操作平台,Flexsim 仿真软件是一个面向对象的模拟仿真软件。
Flexsim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具有三维显示功能。建模快捷方便和显示能力强大是该软件的重要特点。该软件体供了原始数据拟合、输入建模、图形化的模型构建、虚拟现实显示、运行模型进行仿真试验、对结果进行优化、生成3D动画影像文件等功能,也提供了与其他工具软件的接口。
应用flexsim软件建模步骤为:(1)构建模型布局,即将方案中所需要的实体从实体库中拖至3D视图的适合位置;(2)定义对象流程;(3)编辑对象参数;(4)运行仿真模型;(5)分析仿真结果。Flexsim软件鲜明的3D界面和数据分析图形非常直观的呈现模型及运行数据分析,可以不断改善。图1是Flexsim软件及其构成模块的结构图。
二、项目制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运用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总结知识与传播知识能力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推行项目制教学改革,实施“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改革。笔者尝试在物流仿真实训课程中导入实际项目,在教学中按4~6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小组,自行选举组长,并由组长进行项目分工。以第四学期物流仿真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下项目制教学的过程。
1.项目导入
每小组建立一个学院仓储中心模型,面积为10M*50M,库内分区为:货物6个区、办公区1个、设备暂存区1个、验收区1个,部分使用堆垛机作业,并模拟出出入库作业流程。 仓储中心平面图如图2所示。
2.项目运行
每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使用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模型建立并改善。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设计该项目能够充分调用所学专业课程,综合物流相关知识,在实践项目操作中提升物流规划设计能力。两个小组设计出的模型如图3所示。
3.项目汇报
在小组项目完成后,项目小组进行项目成果展示,通过PPT汇报项目构思、项目实施、项目改善、项目总结等方面的内容。指导老师予以评价和打分。
三、总结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进度管理;质量管理
1.生产性实训教学环节介绍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我校从2009年起,增加了针对毕业年级学生的生产性实训环节。生产性实训是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从企业引进真实项目,教师以项目经理身份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学生在近2个月的实训中,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其中。
学院以及各教学系建设了大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要。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项目简介及项目组织形式
2.1 生产性实训的项目选取
生产性实训项目结合专业情况,均选取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主要方向为信息系统开发和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由于上一年我企业实习的方向是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挖掘,而且数据分析与挖掘也是今后发展方向,所以选取了一个来自企业的在研项目,即:某航站楼的燃油分析与预测。
该项目基于某航站楼2011年的燃油数据,首先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走势,对于当日加油量等数据进行正态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最后,使用多元线性回归以及时间序列两种方式对当日加油量进行预测。最后,提供给用户,可以按日期对当日加油量及峰值进行查询。
2.2 项目的组织形式
本项目由指导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共同指导。
企业人员负责项目背景介绍,项目的需求分析指导,项目的技术专题指导。指导教师负责分配每组的任务,进行技术指导,并对项目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或者指正。项目组长对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组长负责领取任务,并对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具体到组内每个人员每天的工作安排,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随时做好组员间的沟通工作,让任务顺利完成。组长还需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如卫生管理工作。组员对项目组长负责,组员服从项目组长的安排,完成项目组长分配的工作。
在实训开始时,对学生进行入训教育。首先使学生明确生产性实训的意义,学生从心理上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是企业员工的身份,无论是考勤、考核还有平时新知识的拓展,都不再是教师学生的模式,学生需配合组长和项目经理共同完成项目。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转换角色,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项目组还实行了签到制度、例会制度、小组每周至少一份会议记录。采用自学等方式,迫使学生完成角色转换。项目中遇到问题首先组内解决,项目经理只在方法上给以指导。
3.项目中的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又称为项目时间管理,有时也称为项目工期管理,它包括活动定义、活动排序、活动历时估算、制定进度计划,进度计划控制等。进度管理是项目按时完工的关键。
3.1 工作分解
项目进行之初,要求学生了解项目背景,以及了解用户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从技术等角度确定项目是否可行。项目经理(教师)首先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结合生产性实训的周期(12周),对项目进行工作分解,制定进度计划。
项目分解的结果如下:
表1 项目分解的结果
序号 事项 人日 持续时间
1 项目背景、需求分析 20 2012-9-3至2012-9-7
2 数据描述、数据频率分析 20 2012-9-10至2012-9-14
3 数据相关性、数据趋势分析 20 2012-9-17至2012-9-21
4 多元线性回归 20 2012-9-24至2012-9-29
5 时间序列 60 2012-10-8至2012-10-26
6 完成统计预测,形成报告 60 2012-10-29至2012-11-16
3.2 人员分组及制定详细进度计划
根据项目需求,以上工作将发放到4个组中,每组均独立完成,所以工作量都相当饱满,学生每天需要工作8小时,并且要有比较高的工作效率方可完成任务。
提交的成果形式成果形式包括:项目相关文档、岗前培训各种统计方法的文档、整理后的需求说明书、各阶段的统计结果报告、总体统计分析报告。
为了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本项目采用project项目管理工具,由于project 2003可以定义资源和为任务分配资源、修改任务、优化项目计划、跟踪项目进度、输出项目报表等功能,所以也是企业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学生在项目中了解其用法,对以后的工作是有很大帮助的。
图1 project项目进度计划
4.项目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必须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活动和管理活动,对产品质量的各种要素进行控制,以实现质量目标。
项目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以及决定他们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有:检查、测试、控制工具、统计抽样、趋势分析等。
4.1 项目推进形式
为了保证本生产性实训项目有效进行,制定了具体的项目推进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学生根据每周下发的任务,对知识点进行自学,可以参考教师下发的资料或利用网络等,并且撰写学习资料文档,撰写ppt;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学习内容;根据习得的知识内容对项目进行解析,找到方法,解决项目问题,如有疑难问题,项目经理进行指导。如下图所示:
图2 项目推进形式
4.2 项目检查
项目检查可以是检查单个活动的结果,也可以使检查项目的最终产品。为了保证项目按期完成并且保证质量,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会进行阶段检查。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一般每周项目经理都会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并且下发岗前任务单,通常任务单包含本周解决项目问题涉及的知识要点。并且出具每周任务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为了跟踪项目质量,项目组考核方式采取周评价和总评相结合的方式,周评价有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根据完成项目的质量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每周要上交周工作记录,提交工作成果。
4.3 学生成果资料积累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要求项目组成员每天对形成的技术文档、分析报告等资料及时存档。学生成果资料的积累反映了每个人每天的工作态度及工作业绩,也是最后评价的依据之一。学生上交资料的目录树如图3所示:
图3 资料上交目录树
5.结语
生产性实训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企业锻炼的平台,教师在生产性实训项目指导过程中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有效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将会提升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水平,提高教师的项目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统计实务 项目教学法 课程改革
《统计实务》是高职高专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基本方法。通过对数据分类、数据图与表的展示、数据特征描述、数据参数估计、数据假设检验、数据的回归分析等内容的操作,研究客观现象数量的规律性,提高学生数据的基本处理能力。
一、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统计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是数据,所以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大都比较排斥,在教学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统计学课程认识不足,存在误解。由于学习统计课程需要运用到统计软件,特别是Excel软件的操作,大多数学生简单地把统计课程等同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二是对统计课程重视度不够。由于统计实务课程名称不够清晰,不如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名字与专业紧密相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应用性不强。统计实务课本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工作应用案例,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对统计课程兴趣不高。四是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有些学生记了一大堆概念、公式、原理,但拿到原始数据时却不知该运用何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高职高专的学生没有必要掌握复杂的推导过程,重要的是学会应用统计去解决实际问题,为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专业服务。因此,为了让高职高专的学生了解统计实务的重要性,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更有兴趣,有必要根据其专业及职业定位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实际工作岗位中需要运用到的统计技巧,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工作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提出运用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的结合职业岗位的统计任务的驱动下,把一系列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任务加入到课堂的学习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中,逐步培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方法实施的主要过程是:设计项目—明确能力与知识点—学生完成实训任务—任务评价。在进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时要注意结合提问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授课方法,丰富教学进程。
1、项目的设计。实训项目的选择要与学生的专业方向和职业导向相结合,选择与其岗位实际相关或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设计的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后,掌握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
2、明确能力与知识点。在保证学生掌握将来从事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统计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简化抽象基本原理的讲述、复杂公式的推导,省略繁杂的统计计算过程,重点讲授基本原理适应解决的对象,统计公式应用的条件,解题的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事项。
3、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线索,引导学生逐步理清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讨论、个人实操,逐步理清问题,弄懂知识点。如计算标准误、方差等统计量,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制作图表等内容知识复杂,公式多,学生学习非常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运用Excel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利用软件中的函数公式、利用Excel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利用Excel的“图表向导”等功能,使得实际复杂的统计计算简单化,增强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实操运用能力。
4、任务评价。这一步骤不可或缺,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后,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通过讨论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理清学生任务工作中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学习其他小组在实训工作中的亮点,相互学习,弥补不足。另外,老师对学生的客观、恰当的点评能够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以上的四个步骤不是独立的,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的设计上,要重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项目设计的实施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并在借鉴其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统计课程教学上项目进行了改革和实施。在统计实务课程中,以城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为例,主要设计两个大的项目:一个是城建学生问卷调查,另一个项目是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具体的实施做法如图1。
1、项目一:城建学生问卷调查。项目一分为两个子项目:一是城建学生问卷调查,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比较感兴趣的校园生活或社会经济现象为主题,以城建学生为调查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如设计“城建学生生活费开支情况调查”、“城建学生恋爱观调查”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协作、互帮互助等形式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二是城建学生问卷调查的整理,学生对问卷调查搜集回来的统计资料进行整理,进而分析统计数据,撰写统计报告,完成项目。
2、项目二:某上市公司财务/股票数据分析。教师结合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注意搜集学生熟悉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与股票走势进行分析,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通过项目的完成,让学生了解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懂得应用回归进行简单的股票价格预测。
如在统计实务授课过程针对静态指标的学习,可以设计以下的财务统计案例:投资者??(请将“??”改成你自己的名字)有一笔现金可用于投资,现有两个投资项目可供选择,项目A和项目B有如下资料可以参考,试比较哪个项目较佳。
学生运用Excel中的函数公式,计算出项目A及项目B的离散系数,通过比较得出应该投资项目B的结论。因为项目B是离散系数最小(项目A=71.43%>项目B=58.33%)。案例的一点点修改,既锻炼了学生实践的技能,让学生掌握离散系数这种难以理解的统计指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能把学生带入到课堂,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统计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的书面考试为主,但这种考核方式会让学生将精力花在记忆概念、区分名词解析、硬背公式上,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应用”的现象。为此,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上,要采用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和结果性考核等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让学生“重实用、懂操作”。具体考核方式如表1。
五、结论
在统计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必须做好角色定位,另一方面也必须正确认识和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学生专业背景为依据,淡化公式的严格论证,以学生实操为主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案例分析及项目实训中领悟知识点,真正体现高职教育中理论知识“够用适度”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高书丽:实践导向的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6).
[2] 蒋红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8(4).
[3] 潘文莉:高职统计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6).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案例教学 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5-02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等为一体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它为采集、存储、查询、空间分析、表达、输出和应用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方法[1]。GIS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已掌握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 GIS工具,主要是GIS软件, 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问题[2]。各大高校的教学方案中虽然开设了大量的GIS实践课程,往往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衔接或者实验实施不足等原因,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为适应GIS学科发展需要,提高GIS人才培养质量,GIS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从GIS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把GIS知识点和实际问题相互结合,在GIS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案例教学法[3]。
1.案例设计与规划
案例的设计结合了G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以GIS的功能为主线、辅以GIS原理的各个知识点[4]。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组成了整个实践课程的案例库,每个案例不仅具有完善的功能,能够覆盖重要知识点,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根据课程内容,按照GIS基本功能、涉及的GIS原理知识点、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的顺序,由浅入深、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建立了涵盖GIS课程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GIS基本功能包括:GIS的概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表达、数据输出。首先设计地图与属性信息交互的案例从宏观上了解GIS;在地图数字化理论基础上,设计地图投影等案例;在数据结构和数据编辑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编辑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闪烁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缓冲区分析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专题图制作等案例;在地图输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图幅整饰等案例。基本案例设计界面如图1。
综合案例是以实际问题为驱动,涵盖了基本案例以及GIS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GIS软件操作基础,包括:自动拓扑造区、最短路径分析等案例。综合案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对GIS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GIS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实验室选址为例说明。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将实验所用的数据利用MapGIS Server Manager到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上,涉及多源地图加载、地图基本操作等基本案例;在充分考虑影响实验室选址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确定河流等因素所影响的范围,涉及缓冲区分析案例;利用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相减、相交等操作,涉及叠加分析案例;利用查询分析功能查询满足条件的候选地址,涉及查询分析案例;最后根据缓冲区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的预计价格,利用地图制图功能将合适的候选地址突出显示出来,涉及地图输出案例。
案例的设计通过“总-分-总”式过程实现,即首先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总体概念和基本理解; 然后使学生熟练掌握GIS的基本案例,具备各单项GIS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最后能够对GIS综合案例灵活运用,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GIS软件的效率,而且还能引发他们对应用GIS理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考。各个GIS功能、知识点、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图2。
2.案例教学平台构建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主要通过建设网站实现,在主页内实现教学案例、相关软件、参考书目等资源的上传和更新[5]。该平台是以国产GIS软件MapGIS的应用实训为基础,从辅助资料、案例资源、实验教学、综合测评、网上交流5个模块为师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平台。平台构成如图3。
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设计中,各个模块相辅相成。1)辅助资料模块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2)案例资源模块整合了大量的GIS案例,将案例设计为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根据GIS的功能和实践课程的内容,将GIS的基本功能分解制作成若干个基本案例;综合案例是把GIS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融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基本案例资源。3)在各种辅助资料的帮助下,学生对案例的实现过程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案例所涉及的GIS理论作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自动演播模式学习,让学生在每个操作步骤都可以自助得到指导。4)通过综合测评模块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5)网上交流模块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咨询、留言等疑难问题进行反馈,学生之间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另外,通过该模块组织学生以不记名形式进行评教,根据评教数据分析结果,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取教师讲解的知识,而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全面详细的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6]。
3.案例教学实施与考核
GIS软件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有:理解并掌握GIS的基本原理,熟悉GIS软件的结构、功能、熟练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方法,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熟练转化[7]。本文利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3.1案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案例实施教学过程。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软件案例的实施,其具体流程如图4。
在准备阶段由教师通过讲解GIS理论逐渐引入基本案例以及综合案例所应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对GIS原理、知识点有整体的认识。
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进行介绍,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逐步接受教学情境。然后由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案例的实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改造拓宽案例。最后教师将综合案例分析分解为多个基本案例后,学生在若干个子问题模式下,由教师引导,逐步完成整个综合案例的实训。
在调查阶段学生对案例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所用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学生对GIS软件的应用情况。
结束阶段学生对案例的实训情况进行匿名留言,反映案例设计情况,教师根据调查情况发现问题、改进策略,优化案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中实施软件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实训反映、课后网上讨论等途径获取学生对案例的掌握情况。系列案例的实训可使学生对GIS概念有全面的认识,掌握GIS诸多功能,找到快速学习GIS软件的方法。
3.2案例的考核
传统的一张纸质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GIS实践课程的概念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案例考核方式[8]。
课堂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1)课堂提交实训成果:将考核评价与课堂案例教学相互融合,按照教学内容和计划,分阶段地考核学生对各个案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综合案例考查:在学期初由教师根据GIS课程实践的内容,布置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的一个综合案例成果,为了避免抄袭,案例主题、数据、问题设计等尽量不同。这个综合案例将贯穿整个实践课程,不仅杜绝了学生考试突击等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GIS的能力和案例整合能力。3)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而且能让其他学生有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共同进步。4)上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定义题、简答题、分析题和案例设计题,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强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课堂提交成果还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综合案例制作的考核方式,都将考核点分散到整个学期中,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及时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又能确保学生在实践课程的每个阶段都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GIS课程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理念。案例教学平台提供的辅助资料和网上交流模块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案例库,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GIS理论,把单纯的操作训练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GIS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组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整个实践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
软件案例教学是以GIS功能为主线,具体问题为驱动,案例实训为重点,交流、考核为辅助。随着基本案例到综合案例的实训,所选案例内容的综合性、软件操作的复杂性逐步增强,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GIS教学现状,促进学生GIS知识结构的完善,GIS应用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7-41.
[2]田雨,郑文华,卢秀山, 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1): 1426-1428.
[3]王志恒,胡卓玮,国巧真.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组件式开发案例实现[J]. 测绘科学, 2015, 40(7): 164-168.
[4]刘国栋,王政霞. 案例教学法在GIS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矿山测量, 2011(2): 90-92+4.
[5]潘少奇,李亚婷.基于Web2.0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38(10): 7-9.
[6]刘民士,郑朝贵,何桂芳. “GIS概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 测绘工程, 2012, 21(2): 77-80.
[7]胡卓玮. 基于案例分析的“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设计[J]. 测绘通报, 2013(12): 122-125.
[8]尹淑欣,许楠,文春杰. 基于案例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考核方法探究与实践 [J]. 现代计算机, 2013(21): 37-39.
作者简介:
孙斌(1959-),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GIS研发与应用,空间数据库。
数据分析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调研方式;调研数据分析;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近年来,中职学校正在开展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每个学校、每个专业都希望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但是,在人才培养改革中,需要大量的、多方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和理论依据都来源于人才需求调研,中职学校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下面笔者将以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例,讲述如何开展人才需求调研。
一、确定专业的调研目的
在确定调研目的之前,要了解中职教育的现状,目前中职教育普遍存在两个脱节:理论课与技能课教学相脱节和技能课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内容相脱节,所以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目的是解决这两个问题,建立新的教学体系,
数控加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目的如下:
(1)开展行业调研,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数控机床操作(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等岗位人才需求量及素质要求。
(2)开展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应的数控专业就业岗位分布及岗位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工作要求。
(3)开展职业院校调研,了解兄弟职业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情况以及对职业内涵、职业岗位设置与专业建设的情况。
(4)开展对毕业生调研,了解数控专业毕业生对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习设备设施配置、师资与教学水平。
二、确定专业的调研对象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选择调研对象:
(1)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12、2013、2014届近三年数控专业的毕业生。
(2)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等。
(3)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机械制造(与数控加工相关)行业、协会。
(4)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20所中高职院校。
三、确定专业的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采用《企业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职业院校调查问卷》,以企业概况、用人需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等方面设置企业调查问卷内容;以学校课程、教学、实训条件、师资等内容设置毕业生调查问卷;以办学情况、专业设置、职业内涵、专业建设等内容设置职业院校调查问卷。
(2)现场访谈。与企业的中层管理员、班组长、技师、技工师傅、技术总监、毕业生等人员面对面座谈、交流。
(3)文献检索。文献检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行业,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数量。
四、实施调研
(1)2013年7、8、9月,调研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采用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面对面座谈的方法,实地考察了企业经营和生产状况,了解企业有关数控职业岗位设置情况及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2)2013年8、9、10月,分别对在广西、广东工作的部分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调查问卷,个别座谈,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师教学能力,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共发出50张调查问卷,收回40张。
(3)2013年9、10月,对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10所院校进行调查,通过与教学管理部门、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数控专业的办学规模、教学实施、内涵建设等情况,共发出10张调查问卷,收回10张。
(4)2013年8、9、10月通过网络调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程学会等,了解数控职业发展趋势,数控职业规模。
五、调研数据分析
1.数控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1)2010到2013年,中国每年机床产量维持在20万台以上(见图 1),我国未来数控机床市场巨大,数控机床需求的快速增长带来数控职业岗位巨大需求。
(2)通过调研现示,中国机床的数控化率在不断攀升(见图 2)普通机床岗位需求下降,而数控机床岗位需求逐年增加。
(3)我国(初、中、高)级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这表明,我们的中级技工在未来5至10年内仍会有大量的人才缺口。(见图 3)
(4)数控职业岗位与岗位能力分析。据教育部高教司对152家数控应用企业调查显示,目前在岗人员岗位一般分为:数控设备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等。 调查中,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占70.13%,数控编程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4%,其他4.83%。(见图 4)
(5)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西金创等企业的调研,发现提供数控设备操作人员岗位比例中,数控车工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数控铣工、加工中心。(见图 5)
2.数控职业岗位能力数据分析
(1)在对员工通用能力的调查中,职业道德素养、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与沟通、吃苦耐劳这四项认同度最高,占受访比例的80%以上。(见图 6)
(2)在对员工应具备的岗位技能能力调查中,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编程能力、识图能力认同度最高,占总认同度率的90%以上。(见图 7)
在“企业方对中职学生就业上岗时工作能力满意度”调查(见图 8)中,比较满意的占60%以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我们通过对广西玉柴曲轴厂、广州数控设备厂等10家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这些企业对数控机床工岗位要求具体如下:①懂得数控机床操作系统,熟悉数控机床的性能和主要装置;②熟悉并了解各类金属材料的性能,识图、懂量具,根据产品图纸能编排程序、选择刀具进行生产;③具有一定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并进行车床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能够操作常规检测仪器,能处理一般的产品质量和工艺问题以及常见的故障;④工作细致、认真、责任心强;⑤根据零件图所规定的工件形状和尺寸、材料、技术要求进行工艺程序的设计与计算(包括加工顺序、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距离和进给速度等),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⑥数控车床自动生产出产品后,使用测量检测仪器,对有精度误差的产品进行误差补偿;⑦排除数控车床的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故障,进行日常的车床维护和保养;⑧能应用研究第三方软件,完成复杂零件造型,自动编排程序。
3.毕业生对学校数控专业建设调研数据分析
(1)在“毕业生对原有开设课程的重要度评价”中(见图 9),发现操作技能课程如:普车实习、数控车实习、数控铣实习、加工中心实习课程的认同度最高。
(2)从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评价看,满意的比例为12%,基本满意的为75%,不满意的比例为13%(见图10),显示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的总体评价一般,表明满意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在毕业生就业成功的原因中(见图 11),受访者列举最多的原因是“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突出”“工作态度好”,因为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十分看重。受访者大多认为:由于中职毕业生绝大部分的就业方向为企业生产一线,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企业对学生此方面的素质要求迫切。
(4)在对教师需要提升的能力中,认为教师最需改进的是教学方法(见图 12)。受访者普遍认为理论课过于抽象,没有很好地结合实践环节,而专业技能过于简单,缺少丰富的内涵。理论知识、工艺知识、操作技能过硬,善于表达的一体化专业教师被认为最能满足现实需要。
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所培养的能力中,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见图 13)
4.企业专家访谈分析
为了更深入了解和掌握调研企业和员工情况、发展规划、人才需求及对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评价和建议,在发放企业问卷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了调研企业的部分专家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在企业专家问卷(访谈)表中,专家访谈者可以不受企业问卷问题选项的限制,更深刻自由地发表意见,以完善和补充问卷的不足。受访专家认真负责填写了企业专家问卷(访
谈)表,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熟悉设备操作,设备保养,保值,检具正确使用等。
六、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建议。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数控加工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把握行业企业各层级用人情况及数量需求,理清数控加工专业匹配的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与工作职责,比较同类职业院校数控加工专业培养方向定位、培养层次定位与近年办学规模等情况,结合我校数控加工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可定位为:数控加工专业的培养方向应以(需求岗位比例最多的)数控车削加工方向为核心,数控铣削加工和加工中心加工方向为辅。
培养层次需以(需求人才层次最多的)职业资格四级,为我校人才培养层次。数控部分岗位及能力要求见下数控岗位及能力要求表所示。
(2)对人才培养的建议。①企业认为学生在掌握数控专业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后,可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简单到综合)的项目进行实习,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②企业建议密切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受益,学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模拟企业零件)生产为依托,建立以校内学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模式,采用“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计划,
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3)课程设置建议。当前技术、经济和社会正在进入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传统的课程结构单一、相关课程内容重叠,传统的实训课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课程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进行重新设置,重新设置的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教学模式建议。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实训环节的教学,但仍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有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快速掌握技能、快速成才;有利于学员毕业后快速胜任第一岗位工作,建议以人社部开展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核心,改进我校现有的教学模式。
(5)评价模式的建议。教学评价是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推动改革的重要手段。建议教学评价采用主体多元化 (学生、教师、学校、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及评价方法多元化,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师资的建议。社会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既懂理论又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是对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应以一体化教师、专业骨干老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建立一支适应一体化教师的师资团队。
(7)教学场所建设的建议。原有的教学场所功能单一,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学习分别独立,不利于形成“学中做,做中学”学习方式。学校应建立一体的教学场所,建立以信息查询、理论课堂、技能课堂多功能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七、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