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1
(一)悄然而至的灵感
偶然间,看到网络上网友发起的“心灵话语漂流活动”,一本精致的日记,经过全国多个网友对传递,几个月后又重新回到了发起人的手中,只是日记中多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与美丽的图片。这本小小的日记,不仅流过了许多人的手,留下了许多人的足迹,更把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心人联系在了一起。网友这个温暖的创意敲动了我心灵中最温情的角落——让名著与读书心得在学生中漂流,让名著走近千万个学生,让心得本上留下心灵的足迹,是一件多么温馨、浪漫的故事!一直以来,我们靠借书证借书,挤出零花钱买书,我们可不让书记“流动”起来呢?
(二)别开生面的仪式
为此,我悄悄地在班级开展了名著漂流活动,从几个学生开始,让他们带来几本名著,老师给名著加上了一个漂流精致的盒子,在盒子里面放上了一本精致的读书心得记录本、两片月季花的花瓣,盒子面上留下了签名的地方,一个有着生命活力的、长着翅膀的“美丽天使”诞生了。一周后,我们的教室开展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仪式,老师把几本精致的名著放在讲台上,在黑板的旁边挂上了一幅彩色的漂流图,上面预留了几个名著漂流的基本线路图,预留了很多签名的方框。老师让几位名著的主人上台介绍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然后让几位主人尊重地把手中的名著传递给下一个同学,漂流开始了。
(三)心灵的表达
从此,每周我们举行一次仪式,让学生介绍心得,转接名著,同时更多的名著加入到了漂流的队伍,孩子们争着贡献自己的图书,抢着说出自己的心得,想着把漂流心得笔记本身的心得写得最好,想着把自己的签名写得更加漂亮,又的同学让签名带上漂亮的蝴蝶,有的同学在签名后面画上了笑脸。学生多彩的心灵话语在这里得到了展现。一下课,教室漂流图旁总是围满同学,大家兴奋地谈着下一位传书者,寻找着自己想要的图书传递者;午休,孩子们静静地在书卷中徜徉,或低头摘录点什么;课件,总能听到他们谈论着漂流的故事。
二.名著,让我们思考
(一)看看想想,让思维灵动
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时代的浓缩,是情感的结晶。智慧就在书籍之中,书籍的漂流就是一份份美味佳肴的展示。为此,我们为了让漂流的图书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开展了很多活动。每次阅读,老师常常对不同的名著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一些思考。阅读前,让学生猜一猜:这本书中的题目中你能够看到作者要写什么?看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去评价书中的角色;读书后,问学生:你从中想到了什么?这本书写的好吗?你最欣赏的地方在哪里?……名著是一本本深邃的宝库,其中很多的智慧需要我们去发掘,去引导才能让学生发现,我们通过“问题阅读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在反思中阅读,让学生走进名著中,让思想漂流;让名著走进学生的思维中,让思维闪动;让学生与作家的心灵对话,进行感情的共鸣。这就是阅读的智慧与魅力。
(二)写写画画,让思想闪光
写一写。徐特立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与写作是如影相随的,让学生在阅读中书写就是让学生中阅读中思考,这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开展了写一写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珍重地用铅笔在名著的页边上写上自己的批注,圈上自己认为这本书中最好的句子。在个人私藏的笔录上摘抄下一段美丽的文字。在我们的流动心得笔记上,留下自己阅读的智慧与情感,签上自己个性的签名。这些个性的足迹将永远留在这本名著与心得笔记上,让所有人欣赏,向全班级展示,让心灵交流的范围扩大,让学生不仅仅与名著交流,更实现了与同学之间的笔墨交流。名著不是用来收藏的,名著是用来思考与学习的,一本名著经过了很多人的手,留下了很多让的足迹,这是它价值的更高体现。
(三)讲讲评评,让智慧升华
说一说。学生有了想法就会有话可讲,阅读与思考是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定期,我们举办班级学生读书沙龙活动,让学生准备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给全班欣赏;让学生就同一本名著的问题进行分析辩论。课堂上,我们及时结合一些名著,让读过这本名著的学生提供一些知识介绍与观点分析。这些活动,让课堂教学更加灵动,让学生更加精彩,让阅读更加富有魅力。定期,我们举行名著名言比赛,给学生一个主题如“名著中勤奋的楷模与故事”,让学生从名著中寻找对象并阐释理由,让学生学会把名著的人物及思想与自己的社会生活结合,与今天的社会价值观结合,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活动。评一评。教师的评价是学生成就之一,是学生成就感的动力之一。每次,在沙龙活动中,在读书漂流的总结中,在班会课中,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没有忘记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老师的话语就像是漂流中智者的箴言,阅读漂流中的航标。
三.漂流,使我们合作
(一)漂流中的合作
让名著漂流,这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名著作者及书中人物交流的过程,更是与漂流活动中的每一个漂流参与者的交往过程。我们发现: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是如何寻找下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寻找图书在谁的手中,寻找我这本书下一位读者是谁。他们(她们)为此在预定、谈判、交往。每次交接图书活动中,上一位交书者总是叮咛着下一位读书者:你要好好保护这本书,这个盒子有点破损了,我已经把它重新粘起来了,你要注意哦!每次看到上一位同学经常的签名与心得,都有学生惊叹:哦!你写的真好!自从有了漂流活动,我们的学生更加融洽了,教室的氛围更加浪漫,课堂教学更加温馨了,同学们感受到了一种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了集体带来的无限博大。一次漂流,改变了一个班级的文化。学生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合作与交往。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2
关键词: 名著阅读 初中阅读 阅读策略
一、名著阅读的意义
当代散文大家刘白羽先生说:“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俄国作家赫尔岑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莎士比亚和歌德抵得上整整一所大学。”①由此可见,文学名著可以带给读者广阔的视野、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审美的情趣。
李镇西老师一直坚持给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认为长期坚持为学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多方面的意义——有助于净化学生的灵魂,陶冶他们的情操;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识时代和社会;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美育,让他们自觉抵御不良读物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②孙绍振教授回忆自己中学时代学语文的经历,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读中学时,是语文科代表,上课从来不听,可是语文成绩永远是第一。因为课外的时间很多,可以乱看乱写……如痴如醉地阅读和写作完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③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仅靠课堂上几篇课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完全不可能的。
二、名著阅读现状
名著阅读如此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状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初中三年,能把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全部看完的学生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如下:
1.多种传播媒体的强烈冲击让学生忽视了阅读的功效。在收音机、电视机、网络等视听媒体得以广泛普及前,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信息的重要途径是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学生课余的重要文化生活内容就是读书看报。今天,因特网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学生花费在读书看报上的课余时间更是大大减少,这一现状给名著阅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日本臼井嘉一教授强调:“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千万不要忽略了读书能力的培养。阅读书籍和阅读因特网是不同的,我们需要充分认识读书的效用和意义。因为‘不读书籍,便没有教养’。”④⑤
2.沉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自由。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繁重的学业负担、巨大的升学压力,让学生困于题海,难以挤出阅读时间。读小说成为“读闲书”,是要被家长没收的。再者,阅读名著只是为了应试,故而学生只读简缩本、导读之类的名著资料,以练代读是常有的事,这远离了我们希望学生阅读名著的初衷。
3.课标的笼统建议让学生迷失了阅读的方向。首先,《语文课程标准》只是笼统、简单地罗列出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篇目,并未针对各学龄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阶段地具体安排。这样推荐作品就没有了明确的阶梯性和阶段性要求。其次,中国现当代长篇文学名著推荐不多,仅明确推荐了两部,而初中生的长篇文学名著阅读当以中国文学为首选对象。再次,“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外各类优秀作品中选择合适的读物,向学生补充推荐”⑥的笼统提法,势必令教师不好把握,难以操作。没有具体的篇目,只是白说。
4.艰苦的条件让学生痛失了阅读的机会。许多学校和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根本没有购买名著的能力。贫困、闭塞不仅使他们买书难,还使他们借书难。缺少了书籍,学生的名著阅读从何谈起?另外,教师对名著阅读无指导或指导不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名著阅读的评价
中高考名著类试题的引入,对于改善名著阅读教学现状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可是只要稍微认真分析近几年中考中的名著类试题,不难发现中考试题内容滞后的现状。
1.内容浅易。大部分名著类试题只在文学常识考查的老路上兜圈子。如此低水平的考查势必会带来浅尝辄止的不良阅读导向。课标中“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⑦的阅读要求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可遇而不可求。
2.范围狭小。从2005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至今,名著类试题考查走过了一个由宽泛分散到狭窄聚焦的发展过程。前期的中考名著类试题,范围宽泛分散,内容浅显,形式单一。近几年的中考名著类试题,考查范围相对集中在课标推荐的作品上,数量一般在6部左右,题材多以小说为主,形式相对灵活,但是考查范围太小,体裁过于集中,会给学生这样一种暗示——挑几本重要的看看,应付考试。这样,“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课标精神就无从落实。
3.形式单一。大多数名著类试题的形式还停留在填空、简答的单一形式上。这种考查形式比较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及表达欲望,比较难以让他们充分表达阅读的真实感受。其实,诸如比较阅读、多项选择、辨析改错及拟写对联、颁奖词、辩论词、开场白、荐书理由、阅读心语等都是不错的考查形式。再者,名著类试题还可以与探究性学习、语言综合运用、诗歌赏析、阅读理解等题型结合起来考查。形式多了,考查的面就广了,答题能力的要求就高了,押题的机会也就少了,学生就会静下心来阅读原著。
4.机械重复。只要细心分析近几年各地的中考名著类试题,就可以发现大多数中考名著类试题总是在那几个类似的题目上换来换去,换汤不换药,不过是旧瓶装新酒。这样机械重复的考查,很容易猜中、押中试题。有空查查网友们收集、汇编的名著复习材料,定会惊奇地发现2013年全国百分之七八十的名著类试题早已被他们猜中了。如果莘莘学子平时不读原著,只想靠考前背些材料,做些练习应付考试,那么,课外名著阅读的前景可想而知。
总之,中考试卷应增加名著阅读考查的力度和难度,建议增加考查的分量,可将名著片段阅读赏析归入阅读考查的范围。用增加考查分量的方式提高名著类试题在整份试卷中的地位,从而让广大师生深刻地认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再者,命题应注意向阅读的纵深处发掘,更多地从挖掘作品内涵,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方面入手,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充分表达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而不应只停留在对名著常识和故事梗概的识记和了解层面上。这样的命题才能达到强调阅读方法指导、强调阅读能力培养、强调个性情感体验和强调思想情操熏陶的目的。
四、对策
1.达成家校间的默契与共识。每次迎来初一新学生,我们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阅读名著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其间还穿插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莎士比亚等中外名人关于名著阅读的议论,并附上《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一些中外名著的目录及今后三年的名著阅读计划。
2.创建属于自己的“大图书馆”。健全图书馆制度,全面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借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每个班级建立一个书橱,由学生每人自带五本书,在这里互相交换阅读。每半学期,班与班之间更换交流。这样,学校就成了一个大图书馆,每个学生都成了图书馆的主人。
3.建立读书报告制度。每天课前抽出五分钟时间,安排一个学生上台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他学生评议。此举一举两得,既可以校正学生名著阅读中的理解错误,借学生的口扩大其他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胆量。
4.设立课外阅读课。每周一次,课型有方法指导、名著推荐、阅读欣赏、读写互动、阅读汇报等。课后充分发挥阅读课的辐射作用,让每个学生切实做到包中有杂志,床头有名著,培养他们“见缝插针读杂志,加班加点看长篇”的良好阅读习惯。
5.打造快乐阅读季。每次的寒暑作业应以阅读为核心,精心制订阅读计划,从杂志类型到长篇篇目,从圈点批注到阅读心得,从阅读笔记到读书征文,从篇幅规模到质量要求,细细罗列,让学生可以简单直观地对照落实,从而把每一个假期打造成属于学生的快乐阅读季。
6.营造读书交流的快乐氛围。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相互分享阅读的心得和喜悦,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主题活动,为学生构建了交流心得、分享快乐、展示才华的平台。如名著推荐会、故事大王赛、朗诵会、名著知识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等。
7.养成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我们特地编印了名著阅读读书笔记本。读书笔记本由“日积月累”、“我的评点”、“我思我得”、“每周一记”、“我的地盘”等部分组成。另外,我们还举行一学期一度的优秀读书笔记展。
8.发挥多元评价的激励功效。名著阅读评价,我们坚持注重评价多样化、过程评价、评价激励三原则。让学生做整个评价过程的主人,倾向于对阅读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绝不以阅读成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我们还开展了“最佳问题奖”、“最具探索奖”、“最有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一系列评选活动,用阅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课外名著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续、补充和提高,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出谋划策、拓宽渠道、保驾护航,以便学生在书海中更自由地徜徉、更尽情地获取知识。
注释:
①赫尔岑论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35.
②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漓江出版社,2006.5:342-344.
③孙绍振.中国基础教育的危机.语文世界,2001,5.
④钟启泉.我国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与日本教育学者臼井嘉一教授的对话.课程·教材·教法,2002.4.
⑤赖瑞云,林富明,邱吉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华出版社,2002.11:45.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激发;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36-02
一、落实课程标准,强化课外阅读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达到此标准,教师要进行外部强化,要依据教育部推荐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为学生制定三年的阅读计划,要求学生读整本名著,每天至少阅读5000字,每天向组长汇报阅读章节内容,小组长做好书面记录。通过强化,让学生走进名著。
二、找准“切入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在名著影视作品与原著的比较中,享受原著特有的艺术魅力。读图时代,学生对电视、网络感兴趣。我们可以运用影视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在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时,可选择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感受名著的精彩之处。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因此,读小说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进入身临其境的氛围,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体验。这样在与主人公的对话、交流中,陶冶情操,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获得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享受阅读名著的兴趣。
2.以课内名著节选为基点,向阅读大师原著延伸。语文课本节选有大量的中外名著精,在教学时,要把对作者及原著的介绍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教学《童年的回忆》,文章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教学时,先介绍高尔基——他出身贫寒,忍受磨难,在书籍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如饥似渴地阅读大仲马、巴尔扎克、福楼拜、普希金等文学大师的各类作品,为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关于“书”的格言,被千千万万各种肤色的人传颂至今。再介绍作品《童年》,激发学生阅读整部原著的内驱力。
3.以课内经典美文的精读,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及现代美文拓展。经典美文,唯美、清新、智慧,发人深省,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追求简单中的精致与典雅,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学生对经典美文的阅读更感兴趣。教学要向外拓展,让学生阅读名家的更多名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应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等。让学生在美的慰藉中,感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三、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好多学生读书是“跑马观花”,要让学生爱阅读而且会阅读,就必须对阅读方法进行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扫读。扫读的特点就是快,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将要读的东西全部“扫”一遍,即“一目十行”法。运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选择书籍。一本书拿到手,先看书的标题和作者,阅读编者的话和关于作者的说明;然后,浏览目录,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最后再以扫读的方式翻阅全书。这样,自己就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
2.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学生刚开始阅读大都是浏览,要把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就必须提高浏览质量。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将阅读中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等进行分门别类地制作成读书卡片,并进行索引编码存储,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这样,学生在应用中品尝到阅读的效果。
3.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经典中的精彩片段,不仅文质兼美,而且对人生具有深刻的启迪,对于这样的片段,仅仅让学生去“读”是不够的,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会“品”。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把一段话好在哪里?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的批注写在这段话的旁边。这样全身心投入,读书就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富有情趣的对话过程。与书中的主人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在对话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品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
4.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精华。读一本书,真能够提炼出几句有用的话,就算没有白读。把读书与写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四、搭建成果展示平台,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只有为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评选“周阅读之星”,肯定阅读成绩。利用周一课外活动课时间,对学生上一周课外阅读的读书卡片、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客观量化,综合各项阅读成绩,班级前2名学生荣获“周阅读之星”称号,并在班级显眼位置张榜公示。读得到承认,好得到表彰,内心有成就感。
2.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展示阅读成绩。每两周举办一期小组阅读手抄报制作比赛活动。每期手抄报的制作,教师可以给以相应固定的一些栏目,如名文摘抄、精彩赏析、形象评析、好书共赏、读书心得等,并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最后在学校长廊中展示,并评选出优秀手抄报、优秀个人和优秀栏目。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4
一、营造书香氛围,养成阅读习惯
1.设置图书角
在教室后边设置图书角,学生将各自的优质图书或报刊集中存放在这里,部分图书来源于图书馆,由学生自己管理,图书定期更换,班级之间可以相互对调以便于学生阅读更多书目,提高流通量,扩大阅读视野,也能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2.开设板报橱窗
利用板报、橱窗推荐优秀书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交流阅读体会、书评影评、观后感、阅读评比等活动,及时宣传、张贴名人故事、名人名言等,比如在橱窗上张贴“此时睡觉你将做梦,此时读书你将圆梦”,以激励学生阅读。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开放网络教室
为使学生接触更多信息,学校电子阅览室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学生可以在自习时间或课下在电子阅览室,登陆电子图书馆,尽享阅读的快乐,还可以随时发帖,撰写读书心得,表明自己的观点,真正实现互动阅读。
二、开展读书活动,实现活动育人
1.每学期至少读两本课外读物
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向学生推荐国内外一些教育名家、名著。这些读物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也可以是学生或家长推荐的,只要是可读性强的书都可以作为推荐目录。如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读物(含四大名著),中外历史名人故事系列丛书、心灵读本、励志丛书、学法指导等书籍。倡导不动笔头不读书,边读书边做笔记,每阅读完一本图书及时撰写读书心得可在作文课上相互交流学习。
2.开展演讲、征文比赛活动
盘活社会教育资源,活动主题围绕节日、纪念日的教育内容,并与学校班团队活动相吻合,广泛开展阅读活动,通过活动来教育、感染学生。如学雷锋演讲赛,国庆诗词朗诵会、环境保护演讲赛、迎奥运征文比赛等。
3.定期组织阅读知识竞赛
考查内容主要是新课标要求的课内外必读书目上的内容,突出体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理解文本能力,写作能力等。如文学常识,对中外名著的理解等,通过竞赛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综合阅读,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大教学观,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开设阅读课,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周一节阅读课的制度,做到阅读教学不脱节,实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首先让学生熟悉图书馆、熟悉图书,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图书情报,有选择的阅读,学会科学的阅读,指导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图书馆和网络的技能。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会感悟,学会拓展延伸,学会鉴赏,学会写作等,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开办班级小报、个人报,创建微博、QQ群,实现网络互动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语文素养,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笔者在教学时开展了班级小报、个人报创作活动,有条件的学生建立个人微博、开通QQ空间等网络平台,为随时随地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沟通提供网络支撑。班报、个人报每两周发行一期,收录学生优秀读写作品。作品可以是读书心得、教学有感、书评影评等。通过报刊投稿,网上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
四、开展特色阅读活动,创造性地发挥图书馆的载体作用
为充分发挥图书网络资源作用,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尝试开展“实验研究、实践探究”的专向读书活动,真正使图书成为师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智力支撑。
为把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我们在学生中间开展了“利用电子读物、纸质图书、网络资源进行科技创新”的专项读书活动,让学生徜徉在书的海洋里,借助科普图书、文献信息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服务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如我班学生针对小造纸厂废水造成溪水断流,沿岸气味难闻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查阅了相关的科技书籍,走访相关科技人员,最终撰写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的支持》的调查报告,在学校引起了很大反响,唤起了人们心中久违的“环保意识”。这类专项阅读活动,盘活了教育资源,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综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以上是笔者在利用图书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通过实践感觉效果不错,但在加强图书馆资源与阅读教学的整合力度上还不够,在利用图书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们会继续探索图书网络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新思路,为语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5
关键词:阅读推广;班级读书;个人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21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141
班级读书会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更好地回归书本的阅读,不是局限在电子书阅读,真正迎来知识经济。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活动更好地展现给学生书本的魅力,密切了同学之间的联系,使之在快乐中读书和学习。
一、班级读书会的意义
(一)引导孩子对书本阅读的兴趣
现在随着电子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人倾向于电子阅读,往往忽略了对书本的追求。在班级读书会中,让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书本阅读,从小培养对读书的兴趣,教育孩子从小做起,真正地让学生爱上读书。
(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集体性学习活动,会使同学之间产生比较深厚的感情,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也帮助学生结交好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彩丰富的读书活动能够充分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并且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如何开展班级读书会
(一)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找到合适的书本和环境,在特定的时间引领学生进行阅读
在学校生活中,教师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大家长还是领导者,学生充分服从教师的安排。在孩子还没有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时,教师就要承担这个义务。为学生找到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寻找,确定读书的篇目和数量,不要过多或者过少,健康积极向上。在早读时间或者是晚读时间,甚至是零散的课间时间带领学生阅读,挤出时间阅读,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心得。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说是人为强制培养起来的,教师要带头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在班级宣传栏内进行宣传,创造良好的学习阅读氛围。
(二)教师在开始让学生进行阅读之后的任务就是保持学生对阅读的激情,W生的好奇心比较重但是热情持续的时间则较为短暂
因此,教师和学生就可以不断地创新,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比如可以举办朗读比赛,看看谁朗读得好,还可以进行故事接龙,看看谁读书读得多;可以对自己的阅读书籍进行评价,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搭配相应的影视剧、话剧和歌曲等进行学习。这些都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书籍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进而培养出来自己的阅读兴趣。
(三)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书籍之后进行交流
读书使人快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同学分享这份快乐。在班级读书会中给学生留出自由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一起看书的时候相互交流自己的书籍,加深对书本的了解,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即使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读书的活动,也会被学习氛围慢慢感化,进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在自由交流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在纸上,当做读后感或者是心得体会,用文字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不仅仅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从而得到双重提高。
三、在班级读书会上建议开展的阅读
(一)文学指导课
在班级读书会上,教师要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展现给学生,比如名著阅读,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住了洗刷,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但是名著在学生眼里是晦涩难懂,是严肃和正经,所以我们要带领学生去走近名著,用轻松愉快的姿态去接触名著。
(二)阅读指导课
在班级读书会上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去阅读,善于引导不善于表达的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思考值得研究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感受到知识带给学生的力量。
(三)读书心得体会课
读一本书,就会有一定的思考,会明白一些道理,那么就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心得和道理分享给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在阅读中收获的东西说出来,告诉身边的人,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将自己的收获写成观后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分享读书的乐趣,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
(四)阅读指导课
阅读不仅仅是拿起一本书坐在桌子上读书,而是有一定的技巧性,有的学生喜欢用手指一个一个字地读书,有的学生喜欢悄悄地读出声音,这都是读书必须经历的过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找到书籍的重点、精华和所需要寻找的东西,以及相应地锻炼自己的阅读速度,不要过多地在一本书上浪费时间,要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四、如何具体地开展班级读书会
(一)将学生聚集在一起
所谓的班级读书,就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读书,不计较是不是真的了解书的精神,不需要像考试那样背诵练习,全部的来源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二)班级读书化可以不局限在教室内,也可以是图书馆或者是操场,可以邀请学生家长
班级读书会可以使班级更加集中,成员之间的彼此了解更加的深入,教师往往是读书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往往会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同时,还可以邀请家长来参加亲子读书会,让学生展现自己的读书成果,在家长的鼓励下可以进一步地对读书保持热情。
(三)最重要的是解决书的来源问题
为了达到更好的读书效果,最好是班级同学共读一本书,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的同学读一本书,然后过一段时间就在小组间进行分享和轮换,如此可以达到读书的要求。最好是在班级内建立一个读书角,可以将学生家里闲置的书贡献出来,给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也可以互相交换,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层次和范围。当然也可以去图书管理处借阅,但是一定要告诉学生保护图书,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观念。
五、结语
为了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在班级内建立班级读书会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内度过的,一些习惯也是在学校内培养出来的,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珍惜机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知识经济时代中掌握应该掌握的东西。
参考文献:
[1] 向剑勤.台湾地区读书会发展演变及其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5(4):
教育名著读书心得范文6
十二五阅读工程(以下简称阅读工程)包括教师读书实践工程和中小学生大阅读活动两部分,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开放式师生阅读活动。阅读工程以“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心,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营造书香校园,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理想的精神家园,促进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学校、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同时,通过阅读红色经典,庆祝建党90周年,培养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二、主题和目标
(一)阅读工程主题
教师阅读实践工程主题:“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
中小学生大阅读活动主题:“享受读书之乐,开启智慧之源,塑造灿烂人生。
(二)阅读工程总体目标
实施十二五阅读工程,使师生全员阅读,有效学习,形成一批书香浓郁、育人特色鲜明的文化校园,将阅读工程打造成为全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工程和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教师阅读实践工程以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为着力点,培养教师“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意识,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激发教师教育智慧,打造一批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团队,推出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有特色、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教育读书人物和读书实践成果,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知名校长。
中小学生大阅读活动要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内容和形式
(一)阅读内容
教师阅读包括教育名著、文史哲、教育基本理论、当代教育实践探索、课程与教学、教育科研方法以及教育期刊等类书籍的阅读。每年每位教师重点研读6本教育名著(必读书目),“十二五”期间全市每位中小学教师研读教育名著30本;每年推荐古今中外人文、科学与教育名著100册(种),“十二五”期间共推荐500册(种)供全市中小学教师结合实际选读。
中小学生阅读包括红色经典类、经典名著类、传统文化类、益智故事类、科普文化类、教育启迪类等6大类,具体书目参考市首届中小学读书节推荐书目。
(二)阅读形式
采取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相结合,必读与选读相结合,书面阅读与音像阅读、网络阅读相结合,自主阅读与集体组织阅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阅读与校外阅读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促进师生向纵深阅读。
教师每学期在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完成3本必读书的阅读。通过读书、研究、实践、写作,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撰写相应的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各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专题评论、读书演讲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提高教师阅读实效。
学生阅读以班级为单位,以“六个一阅读”(每天读一份报纸;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月读一份刊物;每季度阅读一部作品;每学期互相交流一本喜爱的书;每生建立一本读书笔记)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晨读、阅读课、双休日、节假日,人人读书,全员参与,使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
(三)主要活动
1.开展“四课”活动
上好“好书推荐课、阅读指导课、阅读交流课、阅读展示课”四种阅读课是指导大阅读活动的重要抓手。各校要在阅读内容、方法、数量、情感态度等方面给“四课”以有效支持,市局每学年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阅读课作为市级公开课予以推广。
2.每学年举办一届读书节
每年10月举办全市中小学读书节。读书节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举办读书节,逐步将阅读工程打造成为全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工程和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3.举办阅读工程系列表彰活动
开展学习型校园、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开展读书领域创先争优活动。市局把评选表彰十二五阅读工程先进单位、优秀读书团队、优秀读书人物(教师)和“读书标兵(学生)”,为全市十二五阅读工程提供示范引领。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阅读工程评选表彰办法,通过教师读书先进个人、“读书标兵”以及“书香班级”等评选活动,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及时总结经验,推介典型。
4.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
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积极向家长宣传阅读工程的意义,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并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亲子共读”及“书香家庭”评选等方式,将家长吸引到读书活动中来。鼓励家庭建立书橱、订阅报刊、购买图书,通过学生读书带动家庭成员共同读书,创建学习型家庭。
四、措施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局成立以局长任组长的全市十二五阅读工程领导小组,负责阅读工程的组织实施。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开展工作。要把十二五阅读工程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本单位十二五阅读工程实施方案,组织指导好阅读工程的实施,将阅读引领下的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大阅读活动落到实处。校长要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为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人力、物力和舆论支持,带领学校干部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带头读书,带头研究教学实践。
(二)做好宣传发动
各学校要举行十二五阅读工程启动仪式,传达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教师、学生、家长明确开展阅读工程的重要意义,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市教体局协调电视台在“社会事业周刊”栏目开辟“真情塑造未来·读书天地”板块,邀请名家做读书访谈节目,及时报道各单位实施阅读工程的典型事例和经验。
(三)保障图书配备
市局出资每年将教师重点研读书目配备至学校,由学校分配至教研组(或年级组);各学校根据需要每年配备100册选读书目,十二五期间配齐500册。学校根据现代化建设装备需要,为学校师生阅读提供充足的图书和优雅舒适的阅读环境,方便师生阅读。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已有图书资源,发挥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和家庭藏书的作用,确保师生有好书读、有新书读、读到需要的书。
(四)保证阅读时间
将阅读工程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小学、初中阶段阅读课每周不少于2节;高一、高二阅读课每周2节,高三阅读课每周1节。教师阅读和学生课外时间阅读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学生校外阅读时间每天不少于半小时。各学校要将阅读课列入课程设置,确保不被挤占课时。
(五)搭建交流平台
市局将通过教育信息网、《教育信息》等媒介为阅读工程搭建交流平台。《教育信息》开辟“十二五阅读工程”专题(刊),围绕教育名著组织深度笔谈,报道学校开展阅读活动的典型经验和创新成果;教育信息网开通“十二五阅读工程”栏目,教师随时可以上传读书心得,彼此互动学习。市局职能科室及时总结反馈各校参与情况,并筛选优秀作品向全市(或上级主管部门)推介,以便教师重点品读学习。各学校要利用教师培训时间,举行干部教师“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读书论坛,促进教师把书读深、读透,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要通过教师辅导、学生读书标兵介绍经验等多种形式,组织好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举办读书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读书论坛等活动,为学生阅读创设展示和交流的舞台,让学生体验读书之乐,激发读书热情。市局将适时组织学校阅读活动现场研讨会,组织干部和教师进行观摩。
(六)构建阅读长效机制
学校是十二五阅读工程的实施主体。各学校要把阅读工程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师生读书活动。要将阅读工程与国学经典诵读、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特别要重视将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与改革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教师阅读带动学生阅读,形成一系列专题阅读、特色阅读,不断丰富师生阅读工程内涵,逐步构建鲜明学校特色的校本阅读。要安排专(兼)职学生阅读辅导教师,并将阅读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教科室和教研室要加强对阅读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不同阶段师生阅读的达成目标,深入学校进行阅读指导。要对学校图书以必读和选读的形式向教师和各学段学生公布推介,提高师生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完善图书借阅制度,为学生借书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