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险感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险感言范文1
摘 要 《保险法》作为规制保险经营活动,规范保险人,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在现代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新《保险法》总结了以往司法实践的有益成果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立法模式,对规范与保障保险关系各主体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而作为保险关系各方主体权利义务的集中体现――保险合同,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保险合同订立的不同阶段中产生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新《保险法》相关规则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新《保险法》 保险合同 条款
保险合同的成立与一般合同成立的构成要件相同。保险合同双方即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一致,保险合同即告成立。在保险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做出邀约,通常为投保人,内容具体确定,保险人在做保险宣传时若宣传内容具体确定的话也可认定为邀约,另一方当事人做出意思真实,内容形式有效的承诺,保险合同以有效承诺做出时即告成立,基本过程与普通合同并无二致。但是,对于保险合同订立的形式我们需要稍加讨论。根据我国传统《保险法》学说,保险合同是一种诺成性非要式合同,即可以以口头形式订立保险合同。对此笔者提出,应严格排除口头形式保险合同,其原因有二:一方面,保险合同通常时间持续较长,权利义务较为复杂,口头形式不足以将上述权利义务准确的表述及记录下来;另一方面,保险合同自成立到生效,直到保险人保险责任的确定中间间隔时间较长,要式保险合同可以有效排除双方对于合同的矛盾分歧。虽然我国《保险法》和《合同法》对此并未加以规定,依然秉承意思自由的原则,但诚如上文所言,行政法规和保监会制定的规章应严格排除口头形式保险合同。
保险人保险责任的起算是整个投保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其关系到投保人何时转移了自身风险,保险人何时具有危险承担义务,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投保人能否获得赔偿。根据新《保险法》第十三条,十四条的规定可推知:对于大多数保险合同而言,保险合同生效,保险人保险责任随之开始,保险合同的生效时即为保险人承担保险责任的时间。但是,合同另有约定除外,也就是说,合同生效与保险人保险责任承担的时间未必同步,而实践中,这种情况占多数。保险人保险责任的承担往往都是附条件的,如投保人交付首期保险费,保险人承保并签发保险单等。保险责任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以现有的法律条文,不足以充分保障投保人的权利,若保险合同上规定以“保险公司同意承保时为承保责任开始时”而保险公司又迟迟不承保,在这段时间投保人的权益将如何保障。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保险责任起算时间应更加明确,方案有三:一是将此类不明确或故意模糊保险责任起算时间的条款划为无效条款,这在下面会论述到;二是对该条文进行有利于投保人的解释;三是尽快出台《保险法实施细则》确定一个必要时间,如规定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的十到十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承保与否等条文,对保险人的承保时间加以确定性限制。
新《保险法》中的保险人说明义务既是本法的核心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对于该义务本身不做过多分析,只对说明义务的对象进行简要分析。新《保险法》对于说明义务有了三处变动,一是仅对于格式条文进行说明;二是在订约时需交付格式条文;三是对于责任免除条款的提示义务的确定。此次修改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其操作性笔者却持有保留态度。对于说明义务的核心无非有两点,说明对象与说明程度。根据新《保险法》规定,说明对象是格式条文,当下保险业使用的保险合同绝大多数都是格式合同,保险人是否要逐条为投保人进行解释?对于说明程度法律上沿用了“明确说明”这一模糊的概念,究竟怎么样才算明确?而对于保险人进行的说明,在事后投保人又如何举证?这一系列问题在新《保险法》中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反观免责条款的提示义务倒容易操作。
正如上文所言,保险合同条款绝大多数是格式条款。因此,必须在立法上予以限制,保护投保人的利益。《保险法》及《合同法》对此有专门规定。(一)保险合同中非格式条款的效力优于格式条款。《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保险合同的格式条款一般是保险人一方的意思表示,而非格式条款往往是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合意的结果,是在格式条款外另行商定的条款,或对原格式条款重新协商修改的条款。因此,保险合同非格式条款的效力应当优于格式条款①。(二)如何正确理解《保险法》第三十条确立的“有利于投保人和受益人解释”原则。该规定被称为“有利解释”原则。但实践中,人们往往片面理解《保险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将这种“有利解释”原则扩大化加重保险人的责任。笔者认为,要正确适用《保险法》的这一原则,必须结合《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其进行解释。《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这里所说的“通常理解”,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进行解释。“通常理解”还包括这样一层意思,即应当按可能订立该合同的一般人的理解来解释合同条款,这里所讲的“一般人的理解”,是指不特定的群体对有关条款的理解,不能认为是具体某个人的理解。
注释:
①韩秀丽.在保险合同中的适用浅析.大众商务.2010.7.
参考文献:
[1]杨华柏.保险法律评论.法律出版社.2009.5.
[2]奚晓明.条文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韩秀丽.在保险合同中的适用浅析.大众商务.2010.7.
[4]张玉.免责条款在保险合同中的认定问题研究.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8.
[5]吴定富.释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
保险感言范文2
【中图分类号】R512.61 R183 G478.2
【文章编号】1000-9817(2011)09-1129-02
【关键词】肝炎,甲型;疾病暴发流行;学生
2008年12月24日至2009年2月13日,赣县韩坊乡某小学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经调查,确定为密切接触所致,历时50d。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全部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并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同时调查相关影响因素。采集病人及相关标本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标准与检验方法参照《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0-1997)执行。
用Excel 20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2.1学校基本情况该校位于韩坊乡大屋村,有教学楼2栋,办公宿舍楼1栋,学生寝室4间(男、女生寝室各2间)。设学前班(大、中、小班)和6个年级共12个班,有学生603名,教职工22名,炊事员2名。在校住宿生119名,大部分为五六年级的学生,床铺是通铺,25~40人/间。学生来自大屋村、南坑村等6个行政村。
2.2发病情况该校学生共发生甲型肝炎病人21例,罹患率为3.48%(21/603),其中实验室诊断19例,临床诊断2例。病人症状普遍较轻,经治疗病人全部治愈出院,无危重和死亡病人。
首例病人蒋某,女,六年级学生,2008年12月24日发病。2009年1月1日韩坊卫生院检测为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胆红素明显升高),血清抗HAV-IgM阳性,诊断为甲肝。病人无外出史,于2008年12月23日接种甲肝疫苗。家中及居住地无甲肝病人。
2.3临床症状 主要为尿黄(95%)、纳差(90%)、呕吐(79%)、乏力(74%)、巩膜黄染(72%)、皮肤黄染(47%)。
2.4流行特征
2.4.1时间分布 2008年12月24日-2009年1月13日发病8例,1月14-21日无病例发生,1月22日-2月10日发病13例,每日发病在l~3人之间,无明显的发病高峰期。
2.4.2人群分布患者均为学生。男生罹患率为3.2%(10/312),女生为3.8%(1 1/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0.05)。住校生罹患率为3.4%(4/119),走读生为3.5%(17/48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13岁。
2.4.3班级分布在12个班级中,有11个班发现病人,五(2)班罹患率最高,为7.02%(4/57),各班的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6,df=10,P>0.05)。
2.4.4地区分布6个行政村中,有5个行政村的学生出现病人,分别为樟坑村7.9%(3/38)、小坪村7.1%(1/14)、长中村6.7%(2/30)、大屋村4.2%(9/214)、南坑村3.5%(6/171)。
2.4.5传播方式2月12日,选择该校19例病人和54名健康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暴露因素主要包括:在校喝生水情况、喝水方式、在校吃零食情况、在校碗筷共用和放置方式、洗手习惯、与病人接触情况等。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曾与病人接触(OR=3.2,95%C/=1.0~9.5)与发病有关联;饭前洗手(OR=0.17,95%C/=0.04~0.72)、便后洗手(OR=0.08,95%C/=0.01~0.41)是保护性因素。
2.5卫生学调查
2.5.1水源该校生活饮用水来自2个水源:一为校内自备井水,用水泥板封盖,水泵抽入水缸后供教职员工及教师食堂用水;另一水源在离校约300m处的低洼稻田内,井深2m,用水泥板密封盖住后被田土掩埋,水井所在地可见很多杂草、垃圾及污泥,井水用PVC管引入学校内的一水池中,供学生饮用。
2.5.2师生饮水情况疫情发生前,该校未向学生提供开水,多数学生有喝生水习惯。教师无喝生水史。
2.6实验室检测
2.6.1血清学检查 21名病人中,抗HAV-IgM阳性19例。食堂2名炊事员经健康检查,HBsAg、抗HAV-IgM均阴性。
2.6.2用水卫生学检查 学生饮用水细菌总数为600CFU/mL,大肠菌群为23 MPN/100mL;教职员工饮用水细菌总数为760CFU/mL,大肠菌群为2MPN/100mL。均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7饮食史 学校有教师和学生食堂各一个,学生食堂面积小,无防蝇防尘设施,为住校生蒸煮米饭,并为少部分学生提供菜肴(与教师菜肴相同);大多数住校生从家里自带菜肴。学生平时有吃零食的习惯。在校内、校前门、后门各有小卖部一个,校内有小摊点一个。
2.8预防接种史 2008年12月23日,该校组织学生自愿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武汉长生公司),共接种110余人。2l例病人中有6人于12月23日接种了甲肝疫苗,1人于2005年接种过甲肝疫苗(剂型、批号、生产厂家不详)。其余接种史不详。
3 讨论
保险感言范文3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漳县基层团干部思想政治状况,以为今后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落实好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非公企业团建、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分类引导青年、中小学团队组织活力、农村团建载体创新等全团重点工作,特对漳县下辖的九乡四镇团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
一、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1.了解漳县基层团干部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以及民族构成等基本情况。
2.掌握漳县基层团干部在提升个人素质途径、接收团建信息渠道方面的选择;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处理困难的方式方法;探究他们的工作状态、职业选择以及理想月薪等问题,以做出适当的引导。
(二)研究内容
1.基层团干部的基本信息。
2.基层团干部的职业态度、做事方式、工作状态等思想政治素质。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所有被试者匿名填写《甘肃定西漳县基层团干部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保证数据真实可信。
2.SPSS数据统计法:所有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保证数据完整有效。
二、 研究结果与发现
(一)研究结果
1. 在对甘肃省定西市漳县9乡4镇基层团干部进行思想政治状况问卷调查后发现如下情况:
(1)在性别比例上,所有被试者中女性团干部占18.75%,男性团干部占81.25%,这说明在漳县基层团干部的选聘任用上相比女性偏低于男性。
(2)在年龄结构上,所有被试者中20周岁以下的团干部占6.25%,21-25周岁的团干部占31.25%,26-30周岁的团干部占62.5%,这说明在漳县基层团干部的选聘任用上有三成是20出头的年轻人,有七成是年近30且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这对形成"两师带一徒,共同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提供现实可能性。
(3)在文化层次上,所有被试者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团干部占75%,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团干部占25%,这说明在漳县基层团干部的选聘任用上对于掌握文化知识及能力的要求较高,基层团干部选拔日益呈现知识化、理论化、年轻化的态势。
(4)在民族构成上,所有被试全部为汉族团干部,这对于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县来说,应该在日后应注重对少数民族团干部的选拔任用,以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开展各项基层团组织活动。
2.在对漳县基层团干部回答涉及有关职业态度、做事方式、工作状态等思想政治问题的结果统计上看,我们发现如下情况:
(1)在选择接收团建方面信息渠道的回答中,有43.75%的团干部选择报纸,25%选择电视,31.25%选择网络。这说明报纸、电视、网络成为基层团干部在工作之余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应加强在这三方面的舆论宣传。
(2)在工作中最难以处理的状况的回答中,有68.75%的团干部选择工作经费少,各有12.5%选择自身经验不足和缺乏工作技巧,仅有6.25%选择与人合作困难。这说明基层团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经费是他们最为头疼、最难以处理的问题,能否寻求到足够的经费支持是工作开展是否顺畅的关键。
(3)在目前工作最吸引团干部的回答中,有50%的团干部选择工作环境好,6.25%选择工资水平高,18.75%选择晋升空间大,25%选择工作稳定。这说明基层团干部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前景是他们最为关心、直接关系切身利益的考量因素。
(4)在理想职业的回答中,有56.25%选择政府机关工作人员,12.5%选择科研工作者,18.75%选择医生,各有6.25%选择教师和社会工作者。这显示基层团干部的首选理想工作集中于公务员和医生两类,同时证明大部分团干部选择了他们的理想工作作为事业来做,具有较大的幸福感。
(5)在理想月薪的回答中,有50%的团干部选择3000-5000元,43.75%选择2000-3000元,各有6.25%选择5000-8000元和8000元以上两档。这表明了如果被允许自行制定工资水平,漳县基层团干部的月薪要求多集中在2000-5000的范围内,同时说明他们的现有工资水平低于这个区间,渴望加薪的愿望较高。
(6)在提升团干部个人素质途径的选择的回答中,各有31.25%的团干部选择出国考察和外地调研,各有18.75%选择异地交流和实地摸索,仅有12.5%选择理论学习。这说明基层团干部如果在工作经费充裕的条件下,均会选择到国外、省市外进行调研学习,以掌握先进知识和技能。然而在目前状况下,这些只能成为他们的良好期盼,固而在这方面具有较强的呼声。
(7)在如果被设定为组织部领导,优先提拔何种类型的人时,43.75%选择才能突出者,他们觉得这类人专业技术过硬,便于开展工作;31.25%选择德高望重者,他们觉得这类人品性受人尊重,大家均会效仿;12.5%选择善于交际型,因为这类人与人关系融洽,提供便利条件;12.5%选择富有主见型,因为这类人视角独到,勇于开拓与创新。这个数据显示所有被试者在匿名填写问卷时,选择亲戚朋友型和默默无闻型的人数为零,说明大部分人更愿意将自己塑造成他们所选择的类型,并且认为他们所选择的类型更应该被优先提拔。
(8)在对目前工作状态满意程度的回答中,81.25%选择很满意,12.5%选择一般,6.25%选择非常满意,这表明大部分基层团干部对目前工作状态持有很满意的态度,应该继续通过各方面的举措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以增强其工作活力。
(9)在处理困难方式的回答中,62.5%选择向同事中富有经验的人求助,各有18.75%选择向上级领导请求帮助和独自思考并解决问题。这说明当前基层团干部在遇到工作困难时的处理方式,应该积极思考在这三种方式都无力解决的时候能否有一种新型的解决途径,以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二)研究发现
综上所述,对数据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如下几点发现:
1.漳县基层团干部对目前工作状态很满意,特别是工作环境极大地吸引了他们,多数人正从事着他们的理想工作,跳槽率较低,因而团干部队伍坚强、有力、稳固。
2.漳县基层团干部从事目前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这对他们想要提高薪资待遇、提升个人素质的良好愿望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制约。
3.漳县基层团干部倾向于提拔那些德才兼备、富有创新意识的良好青年做他们的后备军,展现出他们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处于工作困境时尚不能对目前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和合理决策,需要寻求新的举措以帮助他们及时走出困境。
三、 问题与建议
(一)选聘任用基层团干部的两点考虑:
1.德才兼备者应当全面考量、重点培养;
2.“无知少女”即无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应当重点关注、适当兼顾。
(二)关心帮助基层团干部的两点考虑:
1.严把个人年度考核关,制定落实奖优惩劣考核机制,给予作出突出成绩的团干部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便其进行调研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保险感言范文4
宫亦锦家长王丽英
大家好,我是宫亦锦的妈妈,非常感谢东方巴黎幼儿园举办的九九重阳“孝心宝宝,让爱先行”评选活动,并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发言机会,同时感谢各位老师一直以来对宫亦锦的辛勤哺育和栽培。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每年的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故称重阳节。积极参加东方巴黎幼儿园举办的九九重阳“孝心宝宝,让爱先行”评选活动,让我家孩子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也同时增进了宫亦锦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了解,懂得了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她幼小的心中埋下爱的种子,从小学会感恩,体验幸福生活的快乐。
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的“家长”,而我们做父母的则是孩子校外的家长。我们除了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家庭教育,作好榜样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经常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谈,这样孩子会对你敞开心扉,从而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心态,轻松主动地去学习。
保险感言范文5
【摘要】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是对于放射性和化疗药物抗拒的肿瘤干细胞的研究。2003年《PNAS》上发表了以CD44+/CD24-为标志从乳腺癌病灶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这种标志的细胞仅需200个就可在SCID/NOD小鼠身上形成肿瘤,而其余标志的细胞则达上万个亦不能在SCID/NOD小鼠身上形成肿瘤。
【关键词】乳腺癌干细胞、侵袭、转移、化疗、放疗
[1]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存在一小部分的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三大特征,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维持肿瘤生长中起决定性作用。[2]乳腺癌中表型为CD44+/CD24-/low的细胞被认为是乳腺癌的肿瘤干细胞,这群细胞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能耐受常规的放化疗,是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
1 乳腺癌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3]Sheridan等对13种乳腺癌细胞系研究发现,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的比例与肿瘤细胞系的侵袭能力正相关,而且比例高的细胞系表达更高水平的促侵袭相关基因。更有意义的是作者从TMD-436 乳腺癌细胞中分离出CD44+CD24-乳腺癌干细胞与CD44+CD24+非乳腺癌干细胞,发现前者体外侵袭能力更强,促侵袭基因IL-8表达水平更高。[4]Marija Balic发现在乳腺癌早期骨转移的微转移灶中含有比例更高的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平均高达72%,而相应的原发灶中此种乳腺癌干细胞比例小于10%,支持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早期的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从MDA-MB-231乳腺癌细胞形成的脑转移灶细胞株中分离出两群细胞:CD44+/CD24-乳腺癌干细胞和CD44-/CD24+非乳腺癌干细胞,将他们分别注射到小鼠心脏里,28天后取出小鼠的大脑观察形成的微转移灶和大体转移灶的个数,发现接种乳腺癌干细胞的小鼠平均形成微转移灶和大体转移灶的个数分别是59.4个和29.9个,而接种非干细胞组小鼠平均形成微转移灶和大体转移灶的个数分别是44.5个和16.2个。
2 乳腺癌干细胞对临床放化疗的抗拒
[5]Li发现经过化疗后乳腺癌干细胞的比例从化疗前的1%升高到化疗后的3035%,通过化疗虽然杀伤了大部分的乳腺癌细胞,但是对化疗药物抗拒的乳腺癌干细胞却存活了下来,成为以后乳腺癌复发的根源。赫赛汀是临床上常用的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但是很多乳腺癌患者在开始靶向治疗的一年后就产生了抵抗性,[6]Bedard 的研究认为这一抗药性是由于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造成的,乳腺癌干细胞表面CD44与 hyaluron的相互作用封闭了赫赛汀与相应受体的作用位点,使乳腺癌干细胞得以存活下来,最终导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7]Phillips研究认为乳腺癌细胞系MCF-7在无血清悬浮培养条件形成的乳腺癌微球体(富含CD44+/CD24-)与贴壁培养的MCF-7相比,经过2GY放射剂量照射后形成的克隆更容易存活,两者的中位存活率相差近20%。[8]Yin的研究发现乳腺癌干细胞较非乳腺癌干细胞显示出明显的放射抗拒,在剂量为2GY时从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分离出的乳腺癌干细胞与非乳腺癌干细胞的生存比率分别是0.47和0.27。
肿瘤是一种多基因变化引起的疾病,所以引起乳腺癌的乳腺癌干细胞必然受到多种基因的调控, [9]2007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CD44+CD24-乳腺癌干细胞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文章,作者的研究发现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乳腺癌干细胞有186个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并且将这些基因命名为“侵袭性”基因信号,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做了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的IGS状态与总生存率和无转移生存率有关,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是独立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状态的。IGS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10年总体生存率为和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2%和54%,而IGS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这两个数据分别是98%和82%。作者最后阐明这些侵袭性基因主要是参与肿瘤形成,肿瘤细胞的分化、凋亡等过程的基因。
参考文献
[1] Weissman IL. Stem cells: units of development, units of regeneration and units in evolution[J].Cell,2000
[2] Al-Hajj M. Prosp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tumorigenic breast cancer cells[J]. PNAS2003
[3] Carol Sheridan et al. CD44+/CD24- breast cancer cells exhibit enhanced invasive properties: an early step necessary for metastasis[J]. Breast Cancer Research 2006
[4] Marija Balic et al. Most Early Disseminated Cancer Cells Detected in Bone Marrow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ave a Putative Breast Cancer Stem Cell Phenotype[J]. Clin Cancer Res 2006.
[5] Li X, et al Intrinsic resistance of tumorigenic breast cancer cells to chemotherapy[J]. J Natl Cancer Inst,2008
[6] Bedard PL. Stemming resistance to HER-2 targeted therapy[J]. J MGBN,2009
[7] Phillips et al. The response of CD24(-/low)CD44+ breast cancer initiating cells to radiation[J]. J Natl Cancer Inst,2006
[8] Yin H,. The Phenotypic Radiation Resistance of CD44+/CD24-or low Breast Cancer Cells Is Mediated through the Enhanced Activation of ATM Signaling[J]. PLoS ONE6(9): e24080.
保险感言范文6
包装是满足消费者心理情感表达及体验的物质载体,而线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运用于包装设计中效果无可挑剔。在艺术设计中,线元素相比点和面元素更具有表现力,线具有塑造形状、指引导向、传达情感的作用,它像人一样,具有丰富的感彩,有时安静、优雅、柔美,有时又活泼、豪迈、狂野,将艺术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线的概念、形态及性格
线承载着点和面,线是由点组成的,又存在于面之中,它是三大构成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线元素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从古人的涂鸦到现今快节奏发展,线足迹已经深深烙印在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
1.线的概念
线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虽然只是一条简单的线,但它却是最简单中的最复杂元素。在几何学中,线不具有厚度和宽度;在现实生活中,线作为一种视觉元素,被我们赋予了宽度、厚度、粗细。线就是点在移动的过程中,所留下的运动轨迹,当这个运动轨迹宽度和长度有很大悬殊比例时,就产生了线的宽度、厚度、粗细。
2. 线的形态及性格
线的各种形态会具有不同性格特征,同时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线的简单分类为直线和曲线。
(1)直线的形态及性格
直线的设计简洁、大方、硬挺,给人专业、诚信、正直等感受;斜线往往给人运动、速度,有张力,视觉上活跃的感受。利用直线、斜线可以使得物质的空间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可以是实际空间的和虚空间的,更可以是虚实空间结合的产物。
(2)曲线的形态及性格
曲线给人的感觉是优美、有韵律、节奏感强,并且充分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的心理感受,同时还具有时尚感、飘逸感、柔软、舒适感的情感体现。曲线有很多种形式,波线形,蛇形线,流线形、螺旋形等,这些线是既古典又现代的动感结构。体现优美的连续效果,产生有韵律的节奏感;冷静而理性,夸张又不失动感和机动性。
线在传统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及心理情感
线在传统包装设计中有很多应用,线在包装设计中与文字、图案、色彩的完美结合,不但可以体现出线本身所具有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同时也使物品的特点鲜明,更能无形的促进消费者的喜爱和购买,从而达到物质与精神的满足。包装设计中的情感因素推动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认知,对视觉信息的分解、重构同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传统线的运用及心理情感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线形式美的典范。书法是书法家抒感的媒介工具,又是书法家艺术修养的体现,由于各书法家的才学、性情和身处环境的不同,书体笔画的抑扬顿挫及心理情感的抒发也就不同。书法是东方艺术的古老种类,书体多样,它所具有的沧桑品质以及苍劲有力、大气磅礴的特点,常被用于大品牌的酒类包装设计中,与酒的陈年文化不谋而合,“舍得酒”就是其中一个很成功的例子,静态的设计,动态的美,给人高端、大气、稳重的心理情感。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书籍、食品、药品以及化妆品的包装之上,达到效果也很满意。
印章篆刻线条在传统包装设计中也很常见,它是中国民族的诚信标志。印章集书法、篆刻、绘画于一体。文化气息浓厚,构图形式饱满稳固,且极具有审美意境和艺术张力。在包装设计中运用印章,并配以吉祥图案、雅致色调等进行装饰会达到严肃、肯定、华丽等良好的认同心理效果。虽然现代化社会追求时尚迅速,但在包装设计的传统美中这些还依然是设计师的首选元素。
中国绘画也是传统线设计的体现,线条丰富质感强烈。既可以表达轻盈、流畅,又可以表达凝重、古拙,提按顿挫、收放自如,渲染效果即是作者情感和审美的印记。运用于包装设计时,在题材相同的情况下,中国绘画的线风格不同,作品的形式感、美感以及表达的情绪心理、性格品质都是不同的,最终都是以唤醒欣赏着心理体验、完成情感传达的目的,即达到艺术创作的目的。
2.线的色彩运用及心理情感
线不管是在书法、篆刻还是绘画包装设计中心理情感都是从审美到认知再到触觉购买的过程。审美情感塑造审美情境,这个过程中视觉因素占据重要地位,决定表述的情感定位,使消费者在购买行为过程中处于某种情感色彩基调,如愉悦的、温馨的、诙谐的、冷静的,形成对商品的大体认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出设计者所要。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色彩的选择对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影响十分重要。
3. 线的创意绿色化运用
无论是任何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第一印象,都是产品的创意点和绿色化设计。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更加提倡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的新型、绿色设计。设计师的创意来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在有创意的同时做到节能减量化、循环再利用、兼顾可降解,这会使得绿色创意包装和环境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