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大中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它们急需一些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学校开设企业管理课程及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门课程不仅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其他类似专业的普选课,在学生的众多课程中占着很重要的位置。文章就目前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企业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实施对策
0 引言
现代教育中的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涉及范围广且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课程,是各大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同时也是各大高校工科类专业重要的选修课[1]。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现代企业急需要那些专业管理知识扎实且在技术方面又有一定优势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的企业管理教学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它的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毕业后能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学校企业管理教学的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加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1 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教材内容陈旧,且缺乏合理的考试评分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普遍重视理论知识,主要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注重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使教学内容脱节,各内容之间缺乏一个整体的连贯性,且教材内容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对现实生活中企业的管理指导作用不大。同时,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对学生采用的考试评分标准和考试方式单一,注重的知识学生的卷面考试成绩,要求学生回答的都是一些标准答案,缺乏创新。然而,企业管理这门课程要求培养的是技术加管理的双重人才,而传统的这种只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培养不出这种人才的。传统的考试评分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使之不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目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在企业管理课程中广泛应用了,但是由于考试评分标准的不合理,并没有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第二,教师缺乏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企业对管理者地要求也更高,而这就注定了教师必须改革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多年来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意识到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整体上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现代企业要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现代化的需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就必须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一个长期的发展,而这势必就要求教师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强的综合组织能力,能密切联系实际。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差,不懂得如何选用信息资料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而且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只凭主观想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第三,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习惯了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知识,平时也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点深入的理解,不懂得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知识视野狭窄。虽然目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革,然而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习习惯还是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应对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第一,加强对课程的管理。首先,改革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各种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并获得技能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可将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概念引入到教材中,并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教学内容,按企业的真实情境模拟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学得“实用”人才;其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在考试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考查,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要考查。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进行口试、实践能力考查等多种形式。而后,在评价方面,学生可自评,或小组互评或教师评价等。
第二,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鼓励教师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亲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企业情境中,掌握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技巧,并可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其次,还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案例研究的相关能力,然后反思自己教学能力,多方面的提升自己。
第三,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在亲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各种学生参加的实践环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如在研究“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现场体验企业的经营运作流程。通过实际参观,让学生理解到企业如何进行生产运作,并要求学生分小组设计课题的教学方案,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模拟与讲述,结束后小组讨论,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就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3 结束语
面对新形势,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现代企业培养出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2
第一,课程教材内容陈旧,且缺乏合理的考试评分标准
企业管理这门课程要求培养的是技术加管理的双重人才,而传统的这种只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培养不出这种人才的。传统的考试评分标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且学生的实践能力差,使之不能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企业管理中去。目前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在企业管理课程中广泛应用了,但是由于考试评分标准的不合理,并没有有效的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第二,教师缺乏创新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企业对管理者地要求也更高,而这就注定了教师必须改革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适合企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由于多年来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没有意识到改变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整体上缺乏创新精神。同时,由于现代企业要适应新时期知识经济的发展和行政现代化的需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就必须创新,这样才能使企业得到一个长期的发展,而这势必就要求教师在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具备较强的综合组织能力,能密切联系实际。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教师科研能力差,不懂得如何选用信息资料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研究、探讨。而且从理论到理论,教师只凭主观想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第三,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习惯了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知识,平时也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知识点,缺乏对知识点深入的理解,不懂得总结归纳所学的知识,知识视野狭窄。虽然目前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改革,然而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习习惯还是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应对企业管理课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第一,加强对课程的管理
首先,改革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各种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并获得技能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可将一些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概念引入到教材中,并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教学内容,按企业的真实情境模拟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学得“实用”人才;其次,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在考试中,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考查,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要考查。而考试形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进行口试、实践能力考查等多种形式。而后,在评价方面,学生可自评,或小组互评或教师评价等。
第二,注重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鼓励教师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法、亲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的企业情境中,掌握解决实际企业管理问题的技巧,并可有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其次,还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际案例研究的相关能力,然后反思自己教学能力,多方面的提升自己。
第三,采用亲验式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在亲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以各种学生参加的实践环节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研究“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现场体验企业的经营运作流程。通过实际参观,让学生理解到企业如何进行生产运作,并要求学生分小组设计课题的教学方案,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模拟与讲述,结束后小组讨论,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总结。这样就可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教学方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企业行政管理是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一门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是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究其课程内容本身,主要包括企业行政计划、企业行政协调、企业行政控制、企业行政监督、文书、会议事务管理及行政领导方法,等等。很多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将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具有创新技能,既能从事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也能适合企业行政管理岗位的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企业行政管理这门课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企业行政管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去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力求提高教学效果。
一、企业行政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定位不准确。企业行政管理是以全面提高企业组织效能而提供必要的保障服务,决策、计划、控制、协调等构成了企业行政管理的框架,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主导和轴心位置,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但企业行政管理既不同于行政管理,也不同于企业管理,确切地说,应是后二者的有机结合体。企业行政管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用管理学的知识去分析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具备处理企业内部事务、后勤事务的能力。但是,国内一些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单方面从公共部门出发,用纯粹的行政管理知识体系来讲授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抛开了“企业”这个立足点,学生往往感到与已学的课程有重复,与企业衔接不紧密,实用性和适用性不够。如果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入手,整个课程以企业管理体系来梳理,也会形成貌似企业管理,深究起来又不是,造成似是而非的现象。因此,使得大多数高校教师对企业行政管理教学颇感棘手。
2、可供选择的教材与辅助资料匮乏。虽然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在国内众多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其教材体系建设是较为薄弱的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是苏伟伦主编的《企业行政管理要素》、干方彬等编著的《做优秀的行政主管》,还有几本高职高专的教材,教材总量明显偏小。囿于教材等相关资料的限制,加上案例素材的选取存在一定的难度,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企业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较少,一些高校教师在备课时感到比较吃力。有人认为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弥补,但是在本科生的教学中,教材的使用还是必要的。笔者在课下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得到的信息是,学生希望高校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科研,在前几位专家学者贡献的基础上,加入到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材建设的队伍中,编写出融合案例与理论于一体的教材,拓宽学生阅读选择的范围。
3、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性环节虚置。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理论型)向应用型(实务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性公共管理人才的需求。目前,高校教师中从事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的是年轻的群体,他们中大部分是研究生刚刚毕业,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不排除他们中理论功底比较扎实,有一些研究成果,但置身于教学中,常采用的方式是“板书+PPT”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课也很认真,希望学生能掌握知识体系,可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我国高校普遍缺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师资有关。大部分高校行政管理教学计划中均有实践课时或环节的安排,但很多是流于形式,无法付诸于实际操作。
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的措施
在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现大规模发展之后,如何实现向质量转型,培养出适应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是高校不容回避的课题。为此,改进教学既是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起点,也是关系到此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1、合理设置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内容。高校教师应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行政管理的规律和方法,为企业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证技术。企业行政管理要把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于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这是教学的基础目标;能力目标,这是教学的关键目标;成才目标,这是教学的核心目标。课程内容既要立足于行政管理学科知识,也要吸收企业管理理论的精髓,跳出二者分割的怪圈。行政管理注重的是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管理,企业管理强调的是企业组织的全盘管理,不仅仅是行政事务的管理。统筹设置企业行政管理课程内容是务实之举,寻求适合企业行政管理的理论区域。实践性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关键元素,要从企业实际中发掘问题,让学生熟悉各种实践形式的操作流程。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既有相关理论的储备,又能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实务开展具体工作,这些是学生胜任今后工作、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2、丰富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材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迅速,为教学的实践者既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如果高校教师能把典型的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精炼成具有普适性的教材,或者是编写成案例专辑,通过校内课题组的团队合作形式或校际合作等方式,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实践进行描述、分析,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这样既发挥了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合点。笔者在企业调研中得知,企业组织中的很多人员希望有这样的人员来完成此项任务,高校的学生群体也盼望能有这样的教材资料面世,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既有益于学生,也是对企业实体界的贡献,同时也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很好的基础,也是对高校教师理论水平的检验,也可以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
3、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参与”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案例的选择和使用的目的是让学生置身于案例的氛围中,如何运用自己“智库”里面的储备,去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去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临场应变的能力。企业行政管理的案例可以由教师自己整理得出,也可以从网络资源中获取,既可以是成型的案例,也可以是毛坯式的案例,既有与课程章节相配套的专题案例,也有几章节串联起来的综合性案例;既有事实描述性案例,也要有能让学生有发挥空间的案例。
参与式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围绕某一专题,自己查阅文献、综合分析和讨论,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主动性明显提高,很多模糊的概念和原理也得以理解,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情景模拟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和案例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案例教学是前提和基础,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基本训练,配合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情景模拟参与就会有点拨的效果,可以弥补学生对企业行政管理实践的不足与片面。情景的设定可以由教师拟定,也可以由学生出题。具体步骤为:把学生分为4~6组(根据人数,也可适当增加组数);划分小组之后,宣布小组的目标;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展开模拟;总结评估情景模拟的结果。整个过程由教师作为指导者,也可由班级的某位同学主持,或者教师只给予辅指导,最后对情景模拟做出点评,并指出今后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学习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4、注重校企合作和实践环节建设。实践教学的优势在于社会生活实际,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学内容生动,教学形式活泼,具有近距离的接触,能有亲身体验,学生也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在企业行政管理课程教学中,企业行政管理者(如行政总监等)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在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就要合理安排,定期和不定期地聘请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到高校课堂为学生开展讲座,互动交流,因为在企业一线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的管理者真正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管理能力。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也有了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这样学生对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有了更具体、更客观的认识,企业也可以在合作中觅得自己需要的管理人才,实现共赢。但在加强实践环节建设的过程中,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要具体、务实,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大而空;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实践成绩,使学生在实践环节能珍惜机会,有所收获,这些还需在实践中总结和探索。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现代企业管理 案例教学 案例模拟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3-0165-02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掌握现代企业的基本概念,企业的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适用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需要。是一门非常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为了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一 案例教学在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形成意识形态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在头脑中存在一定的形象思维。学生容易觉得枯燥乏味,由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固定的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陌生的教学内容无法理解和消化。案例教学法是把在企业中发生的真实事例融汇到教学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来解读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典型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进行分析,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讨论、踊跃发言,使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案例教学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虽然非常投入地讲解,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只单一地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深奥的理论知识,无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从容应付,使所学知识无用武之地。若是把大量生动活泼的实践案例融入教学中,把生硬死板的理论通过案例来解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把大量的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 提倡多元化教学方法
1.双向互动式教学法
现代企业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与时俱进,要求不断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导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的多维互动,师生的角色由主导型向伙伴型转换,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
2.现场模拟、深入浅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要求,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现场,由学生进行模拟案例的整个过程,使学生通过模拟深刻地体会到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然后组织学生对本案例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发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实际案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集体协作性。
3.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及合作意识
案例模拟教学是通过几个或全班学生的参与合作来完成。在模拟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入角色,设身处地进行分析和判断,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模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参与的重要和合作的快乐。案例模拟是把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是以独立思考、自由发言为主要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发言,拓宽思路,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演讲辩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效果。
四 探索案例教学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门非常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综合性、科学性、实践性都很强。技工学校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主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正确评价和认识自身在企业活动中的价值,提高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实现,而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
1.案例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
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创造出生动、活泼和有趣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在模拟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在组织方式上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分成正反两方你问我答等多种形式。教师的参与使得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了教师对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足的了解,及时抓住了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组织重点辅导。
2.课前做好案例教材工作
教师在课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达到通透理解,方能准确无误地准备好案例教材。以国内企业经营中的实际案例为主,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具体的经营实例;还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反复推敲,使深奥抽象的理论既简明易懂又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及要求,由此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特别关心的一些问题拟好讨论题,然后根据教学目的及实际情况选择实践案例教学。
3.教学过程中案例分析要准确
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时不能将这一方法固定化和格式化,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组织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加以引导。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取小组活动形式,把一个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模拟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使学生准确掌握理论在实践中的正确应用。
4.总结、反馈很重要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战略管理;教学模式;分组讨论
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许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长青企业都具有卓越的战略管理能力。任何一名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应重视本课程的学习,从中汲取知识,不仅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也可以通过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为未来的职业成功打好基础。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记忆性知识掌握得较好,也能对相关企业管理案例进行简短的评论,但是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真正超越书本知识、深刻理解其中隐藏的管理与人生智慧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是因为现有的大学教育基本上仍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的模式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新的教学模式将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的潜能。本文将讨论一种师生以分组自主讨论为特征的,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运行,它用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将会更有效。
一、企业战略课的教学困境
1.实践性要求强但可操作性弱
虽然与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同属于一种性质的课程,但同管理学相比,企业战略管理课比较高级。管理学涉及的是一般性的管理基本职能与工作,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知识,学生既使不去公司或其他机构去实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在生活学习中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同企业管理课相比,企业管理是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与任务进行具体的说明与阐述,内容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可通过对学校、实习单位的观察,也可通过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获得。比如,作临时性的促销工作,做一些营销策划等来提高对所学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但是企业战略管理所涉及的是高层管理工作,是统领基本管理工作的,处理的是事关企业发展全局、未来事业发展、竞争能力的构建等比较抽象和综合的任务与工作,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概括与规划,对管理者思维的创新力与洞察力要求极高,很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实践。相对于理工科的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不可以反复的实验、演算。
2.更加强调内在的智慧性
企业战略管理课的内容编写一般没有过多的计算公式,没有哲学课上深奥难懂的语句,也没有虚空的假说,它表述简洁、易懂,内容上也会安排一些饶有兴趣的企业案例或相关例子来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说明。这样,一方面可方便学生自己学习,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正因为这些知识易于读懂,所以才会显得难以深刻理解、领会,有些道理更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这就更加要求学生要要有一定的学习思考能力才能领会其中的智慧。因为常见采取同一战略的不同企业其实施效果却若云泥之别,要实现
同一战略目标却可有不同的路径,所采取的战略方案千变万化,
多种多样。可见,做好企业战略工作不仅需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相当高的管理智慧。此外,此课程所体现的理论智慧也可用于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活学习,特别是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战略性思考能力与习惯,有助于学生从人生智慧哲学的高度上处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情。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变化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有了新的变化:课堂上大部分老师已用幻灯片、视频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有条件的还可采用视频授课。但这只是教学手段的提高,其教学模式并没有做出实质的改变,只不过讲授的信息量更大一些,授课更生动一些。但是学生也有可能因淹没于大量的信息之中,或注意力被幻灯片、视频的精美画面所吸引而忽视了老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当然,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些辅助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深刻理解知识,其作用是有限的。对于具有实践性要求强但可操作性差,更强调理论内在的智慧性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来讲,就更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三、学生主导的分组讨论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要最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综合传统教学的一些手段与形式,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模式具有鼓励主动参与,培育快乐课堂倡导探究合作,促进全面发展等主动型教学所应有的特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可以小组形式展开。组员可自由结合,也可由老师自主安排。一般不要自由结合,以防止关系好、习相近的同学组成一组而排斥组内其他成员的发言或排斥其他人加入,或者发言偏离
主题。不愿意加入某一小组与其他人讨论的也可单独与老师交流。小组成员不应少于3个学生,也不应多于10个学生,应视一个班的学生数量而定。组内成员要有分工,要指定一个记录人,或协调人以维持本小组的讨论秩序并记录一些重要的结果。
2.讨论内容
讨论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类:当下比较热的理论沿问题;一些常见的或者重大的企业管理实践问题或典型的案例;企业战略管理的习题讨论;谈谈自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感悟或存在困难的地方,但最终要围绕着课本上的知识点展开。
3.组织程序
进行这种类型的讨论,一般要遵守以下步骤。
(1)老师要提前一次课提示学生下次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刊报纸,搜集相关的资料。(2)上课时,先概括一下所要教学的内容框架,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完后回答。(3)发放资料,也可以看幻灯片或视频的形式提供所讨论所需要的教学资料。(4)展开讨论。(5)小组代表发言,各自表达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学生代表也可上讲台讲解,要向老师提交记录。
(6)老师要做总结,再集中回答学生讨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指出学生有创意的地方。
4.注意事项
不允许学生太过于偏离主题,老师要及时进行控制。老师要担当主持人的角色,不要让一些小组讨论冷场,同时也要不时的走动,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不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工具,老师要对讨论活动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整理记录,以备下次课使用。老师要以鼓励的方式同学生讨论,不要轻易判断对与错。重要的是完成这一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育其团队精神,拓展其思维空间。
四、实施这一模式的困境
实施这一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任务。首先,改变传统思维是很困难的。多少年以来,学生包括老师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教育的,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求很高,学生在短时期内难以适应新的模式。其次,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定时间,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与自控能力,当老师不再灌输知识时,要敢于自学。同时它也对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能力要求,老师不仅要有较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比较高的组织能力。这对老师来讲是一个挑战。最后,来自于学校层次的阻碍。这体现在采取这种模式应取得学校各层次的支持。
总之,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需要考虑到其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差异性,只通过教学手段的增加与改变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其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阳王东.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教学方法与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73-174.
企业管理课程总结范文6
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财务管理逐步成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的主体课程之一。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有助于完善高校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高校教学与时俱进。
关键词:
高校课程;会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究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中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依托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各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概念,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对各种财务问题的解决措施给予解析,是会计学习的基础课程。注重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深入探究,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技巧,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
当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学课堂大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背离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长期受到压制并且逐步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造成课堂学习形式单一,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理想,教师也难已完成有效的教学。
2、学生对课程的了解较肤浅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课程中一些相关知识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有涉及,例如:“怎样做好账目处理?”会计学中主要是针对账目管理进行讲解,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学习者通过账目,对整体账目信息进行综合审核,会计学中的账目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往往受到旧知识的影响,产生“佼佼者”的心理。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程设置的了解相对肤浅,最终造成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成果不理想。
3、教学信息更新速率慢
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学,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联系较为密切,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综合财务支出和账目核算等综合性管理,因此,信息更新速率相对较快。而高职中教学通常采用“一门课程专职教师教授”长期教授一门课程使教师容易形成“经验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对自身课程的实际信息更新速率较慢,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老套,教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学生形成抵触的学习心理,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顺利进行。
4、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际相背离
高校教学主要以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而教科书中的知识总结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整理和修正,最终形成高校教材。这个过程中教科书中的知识逐步“落后”,使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课堂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减弱,导致书本中“实用部分”只剩下固定的理论概念,造成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对课程的理解,影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最后教学成果。
二、针对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解决措施
1、建构合理教学课程构架
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的形成。同时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保障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教学过程流畅,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掌握,也为学生课后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做铺垫。
2、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发展现状相吻合,尽量以当前社会中财务管理的鲜活的企业为例,将实践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实现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相连接,注重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
3、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法的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法的保留与更新。继承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课堂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开发教学,形成高职教学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课堂模式。首先,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概念,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引导,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注重对学生新知识前期的印象了解;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新知识讲解,例如:以漫画的形式将某企业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4、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注重教学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也是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例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通过,学生对不同角色扮演,形成角色心理换位思考,有助于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实际应对财务问题的解决能力。
5、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为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从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职专业课设置向着合理化发展,形成完备的高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形成系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胡修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康莉.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旅游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周秀华.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3]何光红.青岛飞洋学院创业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