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件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件学习计划范文1
这一学期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在还未能了解她时,我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去迎接她,让她成为我不断进步的基石。
总结了上一学期的学习,发现了很多问题。具体情况如下所列:
(1)没有找准学习方向,对于学校的情况没有深入地考察和评估;
(2)个人学习方法没有成形,处在随机状态,课内课外都是一个模式,存在着学而不解的问题;
(3)盲目自信,自我妥协,对于学校存在的严重的教学问题置之不理,没有采取强硬的自我保护措施;
(4)手机上网频繁,影响了正常的休息,破坏了日常的作息结构,对学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5)个人业余爱好占据了大部分思维活动,使得学习进程大为减慢,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还有很多问题未能一一列出,只选取其中五件较典型恶问题作为参考,希望以后能在学习生活中避免这样突出的问题。
现在看来,上学期的就学是一次极严重的失误,这挫败了我想从技术行业奋起的初衷个意愿。当然,面对失误,呀不能总沉浸在旧迹的灰暗中,一个新的局面,需要我们用快乐的双手去打开。虽然,这次失误给我带来了很多经济上的困难,但并没有彻底压制住我一心向上学习的劲头,反而促成我对于现状的全面审视和思考。一次失误引出一个提醒,这次失误提醒我要时时铭记学习、处处加强观察和思考,全面地掌握客观实际、生客地认识事物内外部的联系、有计划有目标地规范学习和生活秩序,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钻研和创新。
以上就是我作“新学期计划书”的初衷。为了更明确地提出我的新学期的目标,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说明,计划如下:
第一,就学方面。这次重新选择学校就读专业,是符合我的早期意愿的,主要问题在于所就读的学校是否符合职业教育的规范。由此得出择校的几个基本原则:一是要看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二是要看大众对于这所学校的评价;三是要了解在校的老生的评价;四是要看学校在社会中的影响(名气);五是要考察该校的教学情况和校园的环境(住宿,活动场所,教室,实训场地等);六是要询问该校的招生要求。
以上是我总结的六条关于就学的基本原则。入学之后,下一步就是开展学习了。
第二,学习方面。谈到学习,就难免要和课堂联系起来,这是片面的看法。对于一优秀的学生来说,学习意味着多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说,学习不光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书本上的知识,莫非浓厚的兴趣是很难吸收并掌握的,而这兴趣的主人--我们无一例外都在受兴趣的左右。这里,我有个经验,就是对于任何事都抱有求知心、热爱心和珍藏心,努力地去探索他们,从观察入手,在与各方询问中加深认识,用思考得出明确的结论,全面的体会周围各种事物存在的意义,毫不挑剔地面对一切,这对于学习专业本身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人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有人说,学习不分场地,不分老幼病残,不分尊卑贫富,不分国界种族,这就是在说学习的性质--无处不在,且可以通过本能的需求来获得。
学习的方法可以根据当天的课程安排而定,一般以自学为主、课堂为辅,而对于课堂上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排除疑难,不可丢三落四,一旦怠慢成性,疑难就越聚越多,到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习要靠不断地扩张和积累,只有把学习的方法和实际的行动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学好专业。
学习专业,应把基础知识和重点课题结合起来,做到同时互补;学习专业,要了解该专业的宏观知识体系,并制定出大致的课程结构,从而列出他们的先后顺序,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条理地学习、有系统的掌握;学习专业,要始终以围绕专业的技能要求来开展学习,特别是基础知识的温习,更要紧贴专业的所需,这样,专业才会学得透彻、学的牢靠、学的专一。
学习态度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年轻的我们,把握好自身的心态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心态源自心灵的反应,是意识的稳定的内在形态。人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如何塑造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我们新学期自我调整的第一步。心态的塑造,重在心灵的感悟、意识的强化。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与人交往中,在工作中,我们都在用心灵承担着一切,这是应该注意的一点,因为我们的态度的好坏取决于她的认识的深浅。
学习目标的设置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座灯塔,目标越高,灯塔所发出的光亮就照得越远,然而光的强度就越减弱。作为专业来讲,学习是有层次的,获得的技能有深有浅,关键在于掌握的程度。一个学了机械制图的人,便只能够设计出图形;一个学好了数控编程的人,就肯定能运用机械制图。从这点可以看出专业恶特性,就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而非一个整体。所以,学习专业时的目标设置,应注意到这个特性,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设置阶段性的目标,而这些目标的“终点”就一定要符合专业的最高学术水平,否则就是“南辕北辙”、“误入歧途”了。
学习做人体现在整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她是我们的无处不在的课程和向导。做人的实际意义在于建立了与大众的联系,以获得生存的地位,但这只是人的本能,更重要的是,做人的体现出人的道德素质,她迎合了社会潮流,她能通过这项“课程”提升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地位,是值得我们注重的。可以想象,一个人没有了道德素质,就算专业技术学得怎么好,也是不受欢迎和认可的。所以,我们的学习,不能片面,要内外兼容,专业和做人并进,理论和实际应用同步,基础和难点互补,而做到这些,除了勤奋,还需要坚定的意识和信心。
第三,生活方面。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这是所有学着的一致追求。而当下的生活,我们有该怎样计划呢?这无疑是一个极费心思的“家务事”,而事实并不如此。可以说,生活是重复的,我们每天从睡梦中睁开睛到晚睡的最后一次合眼,所经历的生活大致都是相同的,无非就是起床、早操、上课、活动、用餐、自习以及睡觉之类的常规事项。可以看到,生活的重复并不等于我们学习的重复。然而,这种生活的重复极易造成我们学习形态的重复或消退,由于人的惯性思维,对于重复的事物总会以常定的方式对待,缺乏全新的创新的认识。所以说,怎样处理好生活与学习的关系便尤为现实,再进一步说,学习需要在生活的固有框架中不断变幻角度和位置是有必要的,重要意味着原地踏步走,学习当然不能得到长足进步了。
生活是我们生存的过程,所必需的是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不变的是物质,变得是精神。排除物质上的需要,单讲精神高度是愚蠢恶作为,单讲物质上的富足,而忽视精神上的高度则有性命之虞。两者告诉我们,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追求对于学习来说都同等重要,是不能相互逆反,应相互补充和协调。生活是我真正的家园,有了向往,有了珍重,生活对于我才是丰富和和谐的。当然,心灵的和谐,是生活和谐的关键保证。
文件学习计划范文2
一、组织保障、制度管理
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学校办学特色,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工作,学校建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织机构,成立三个小组即:信息技术应用领导小组、信息技术工作小组、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小组,形成由校长主管、书记、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小组教师具体贯彻实施的管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了我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保证和支持。职责明确,强化过程,制度约束。
学校先后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微机室管理制度》《微机室学生守则》《学校资源开发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确保信息技术课程计划的落实,开足开齐上课与上机操作两课时。
二、有限经费、有效投入
我们学校经济基础很薄弱,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就是有限经费做到有效投入,那就是促进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学校把加强对全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纳入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主要分三步走:一是,学校拿出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确保了专任教师培训合格率为100%,适龄教师参加国家教育技术考试通过率为100%;占教师总数 80%。二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使用率和覆盖率,我们经常组织本校教师的校内培训相关信息技术育培训,学校领导及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为老师做计算机应用培训,并随时为教师答疑解难。三是,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的提高培训,以青年教师为龙头,提高教师整体的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学校对资源开发小组成员给与不同等次的奖励,奖金不多但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发挥专长,全员提高
我校计算机专任教师队伍一直不稳定,缺少专任教师一直困惑着我们。可我们还很庆幸,我校王洪波书记通过自己的自学研究,对信息化建设方面有较强的实践和指导能力。王书记作为分管领导充分发挥了作用,培训教师、专干;为资源开发小组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的基础上,参与日常信息化管理工作和校园网的开发,协助校长规划设计学校未来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专职教师的不断补充,学校为计算机专职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积极支持他们的在职培训,并发挥计算机专职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强化校本培训,促进全员提高。根据教师年龄情况,我们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要分层次不断提高。老教师学有新得,永不落伍;青年教师学有创新,脱颖而出;骨干教师带头打样,率先示范,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和应用达到“四会”、“三能”,即一般教师会原理、会操作、会整合、会管理;担负培训任务的专职教师能讲课、能示范、能辅导。我们重点是加强对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指导,促进课件开发能力的提高,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课程覆盖率。围绕着教学课件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我们提出了教学课件要具有“四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趣味性,学校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课件展示汇报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班主任家长会讲座的ppt交流展示,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教学重点重点说”交流汇报,青年教师的说课展示活动等;交流展示的内容丰富和更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内容。目前,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已经覆盖了完全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师100%;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小组的老师围绕授课内容对“课标解读、教学法指导、家庭作业、教学反思”等文本资源及其“动画、课件、视频”等相关素材进行搜集整理。我校关于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部分,在区第一次资源开发活动中获一等奖。徐一楠老师代表沙区参加了大连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技能说课比赛,获小学组二等奖。上学期,徐老师还参加了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工作应用成果评比与展示活动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
学生的培训我们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局域网共享文件设置、安全使用网络的教育指导。通过开展电脑小报展评以及校本课的延伸,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四、建网建库,共享资源
学校在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以校园网建设为抓手,学校以网络为基础,积极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全校教育资源与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研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灵活有效地应用,促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共2页,当前第1页1
当所有的硬件设备到位,管理跟上后,艰巨复杂的建网,建库工程摆在了我们面前。校园网、资源库就好比一个大水库,没有网,水库就无法运行,没有蓄水,水库就无法发电。我们的措施是建网、建库、建队伍齐头并进,发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目前,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校园网络作用,利用视频进行爱国主义专题片教育、卫生安全教育、少先队及学校各大型活动、家长会等直播活动。收到较好效果。
学校资源库总量650g,学生教育资源350g,教学资源光盘150g,课堂教学实录、家长学校纪实等约150g,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中可借鉴与应用素材,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资源的1.5g,初步实现资源共享。
文件学习计划范文3
本文主要研究在新时期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学分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统一、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结合对四川高校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立足整个高校的学分制现状,提出在学分制下如何利用高校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教学管理;学分制
一、学分制与班级文化关系概述
(一) 高校班级文化概念的界定
高校班级文化是指参与班级教育活动的师生接受社会主导文化的指导,吸收校园文化的积极因素,弘扬当代青年的闪光面,经过反复实践而创造的对班级成员的行为模式起导向和约束作用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引导下,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 学分制概念的界定
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已成为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要根据学分制的含义和特点,结合我国国情和校情,以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为毕业标准的教育管理制度。学分的计算原则是以课程为单位,把每门课程的各种教学形式所需的课内外时间合并计算,折算为学分。具有以下特点,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等。
(三) 高校班级文化与学分制的关系
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今后对社会的适应性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学分制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班级文化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提出在学分制下从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方面建设和谐班级文化的思路,可见学分制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班级建设面临着班级概念弱化、班级建设松散化等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年制逐渐向学分制、学年学分制转变,班级概念日趋弱化,这将不利于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因此四川各高校在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同时,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二、班级文化建设对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四川各高校学分制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分制的现状,得出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原因分析。
高校学分制状况调查的基本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课题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四川部分高校,总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对象为学生 。
2、调查内容
通过《关于学分制下的高校班级文化状况的调查问卷》[3],从了解程度、课程目标、选课问题、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设计,共计14小题,均为单选。
3、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5份,调查问卷情况汇总如下:
(1)班级概念弱化,学业重视程度下降
表(一)
对学分制的了解 基本了解(52.53%) 有所了解(33.46%) 不了解(14.01%)
学分制下学业状况 优秀(10.33%) 良好(65.66%) 中等及以下(24.01%)
如何看待班级与个人的关系 相互联系(43.54%) 关系不大(45.98%) 分离(10.48%)
表(一)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学分制条件下学业状况为良好的居多,可见自主学习 、自主选课的体制及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大多是定向学习和盲目跟从。从表中可以看出,班级与个人的关系中关系不大占了2/3。可见学分制下,班级观念弱化、集体观念淡化。
(2)课程质量不高,课程具有自由性,班级建设松散
表(二)
必须课的必要性 都有必要(28.3%) 大部分有必要(64.2%) 大部分没有必要(7.5%)
选修课与专业
的联系 紧密联系(70%) 有联系,但不大(18.3%) 没联系(11.7%)
逃课原因 授课质量低(39.21%) 自学能力强(20.42%) 娱乐玩耍等(40.37%)
表(二)表明,开设的必修课中,64.2%的人认为大部分有必要,少部分没开设的必要,但大部分与专业联系紧密,少部分离自己专业太远。在回答逃课理由时,授课质量低达到了39.21%,课程要求具有自由性。可见,学分制下提高课程质量与选修课质量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乏的。
此外,学分制下,同学间的感情变得疏远和冷淡,导致班级缺乏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班风、学分、校风建设松散化。因此,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建设也愈发艰难。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选课,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甚至跨专业、跨校区、跨学校听课。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的学生不一定在同一课堂中学习同样的课程,因此学分制也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改革要求,对班级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通过以上实例以及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实行学分制后,给了学生学习的自,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工作量将成倍增加。过去学年制管理手段无法适应学分制管理要求,因而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新管理制度。高校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弥补学分制下班级概念弱化、集体意识弱化、同学友情淡化、课程质量不高、课程自由性、学业重视程度等不足,进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
三、 学分制下学生在缺乏良好班级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 班级概念弱化,教学管理困难重重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载体一般由“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四级体系组成,其中班级是最基础、关键的一环,一旦这个环节弱化,链条松散,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缺少实施载体,极易造成各种学生思想问题。学分制实行后,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教师、时间地点、学习进程,存在着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级的现象,因此会逐步淡化班级的概念,也使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缺少一种直接联系的固定纽带,教学管理存在困难,最终不利于学生学业进步。
(二) 班级建设松散,学生学业重视程度下降
班级建设是指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对班风、学风、班级文化诸方面的探讨、研究、落实等行为,是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基础。由于学分制教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程而产生了不同的听课群,形成了课程班级或教学班级。课上课下流动性强,面对不同的选课老师,同学们也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探讨,班级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少,班级如同一团散沙,进而导致学业重视程度下降。
(三) 集体意识弱化,同学友情淡化,无法开展班级管理
实行学分制,许多高校采取辅导员带领为主,学生上课也是采用专业为主,大群体的教育与授课;班级在学院构成方面也仅仅起着一个结构群体的作用,而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文化建设主题,同学之间也缺乏了解和沟通,出现班集体随着公寓社会化,学生住宿相对分散,使得同一班级、专业间相互交往减少,组织活动困难,最终出现班集体意识弱化,同学友情淡化,班级管理开展困难等问题。学生流动性大,很难形成稳定的集体,与过去行政班的班级管理相比,由于没有一个督促、竞争的集体的推动,学生学业存在众多问题。
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对学分制下学生学习的探索
新形势下,学生跨专业选修和学分制的实行,班级不再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自然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降低。四川各高校纷纷进行了学分制的改革,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通过班级党团组织、干部,带动班级学习气氛
针对学分制下,班级概念弱化,教学管理困难重重的问题,班级高校应注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大学生党员要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业水平。
积极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如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班级班干部推进大学生学风建设。通过一系列的班团活动,使班集体风气严谨活泼,团结向上。通过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经贸协会、管理协会,心联、书画摄影社等,举行了商务礼仪大赛、素质扩展大赛、速算大赛等特色活动,此类活动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又有利于培养其合作、创新等意识,由原来全寝室看韩剧、打游戏到积极参与活动,带动学习氛围,促进学院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巩固学生学业。
(二) 通过良好“班风、学风和舍风”的建设,促进学业进步
班级隐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良好的班风和舍风建设需要持续努力、常抓不懈。班风,可以通过系列主题班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入学之初安排“如何过好大学生活”的主题班会,为每个人更好地把握大学四年奠定基础。期中考试前一周各班安排 “诚信考试”为主题的班会,警示大家“作弊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诚信”,杜绝考试作弊。期中考试后,针对部分同学成绩不理想而对上课失去兴趣的情况,各班针对学风建设展开了讨论班会,之后建立起了“学习小组互助制度”,督促每位同学去好好上课好好学习等,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
关于舍风,大学里每个班没有固定的教室,但是我们还有固定的宿舍,所以如何利用好宿舍这个固定场所,将班级文化建设渗透到宿舍中去是需要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寝室可以通过组织一起学习进步等方式,以及室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为生活学习营造良好的气氛。
(三) 建立小组、学习制度,加强教学管理
学分制下,采取辅导员带班级,大班上课为主,由于一个班级的选课不同,具有分散性。各高校可以采取建立课程兴趣小组为主,选取组长等班级建设,时刻使组员团结在一起,共讨论、共奋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建立一系列的学习要求、制度等,弥补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利于班级有效管理,上课的考勤,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干部的评定。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学校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针对以上状况,班级也可以组织统一上自习,小组监督,对于选课不同,老师不同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展开交流,分享所学,借鉴,取长补短,进一步促进学风的形成,推动学业进步。
综上所述,学分制下,学生学业的发展是我们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如何通过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来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宋丽华,普雁翔,包函可;学分制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 2013年27期.
[2] 李小玲,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及策略研究,《西南大学》 2012年.
[3] 刘华丽,高校班级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科技信息》 2009年35期.
[4] 杜秋虹,钟志,梁玉晖;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成人学生学业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刘佳龙,张红梅,王菁,李军;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6]周祥龙,学分制下高校管理模式探析[J].江苏社会开学,2009(3).
[7] 陈坤华,谭千保,刘成伟;大学生学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9年03期.
作者简介:
文件学习计划范文4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实践
一、教育信息化
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根本无从说起,但是这些都只是教育信息化的手段而非目的。现在城里的小学都基本具备各种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基础教学的老师应该进入教育信息化第二个发展阶段所强调的――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这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所在,所以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尽管教育信息化可以在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方面,从理论上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欢欣鼓舞的美好前景(正如微软国际信息化论坛所强调的,“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实现教育在质量提升方面的蛙跳式发展”),但是,多年来国内外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应用实践,却与这种理想境界之间有很大的落差,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信息化领域显得尤为突出。这就表明,能否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显著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能力素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基础教育领域更是如此。由于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见,能否找到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来显著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的命脉所在。下面以丽水市人民路小学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设计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此进行了下面的工作。
1.学生特征分析
丽水市人民路104班小学生的特点,总共54人,24个女孩和30个男孩,基本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上来,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重,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励。
2.家庭情况访谈
我们在入学名单确定后马上根据报名情况对各个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和数学老师走访了每位小孩的家庭,了解其成员组成,经济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出大体的判断,小孩的接送情况,登记各父母的联系电话等情况。了解到个别学生父母出国了不在身边,寄宿在亲戚家;还有的家庭工作很忙,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没时间管,还有一些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学习的管理无能为力等。
三、信息技术的一些具体实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媒体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交互
1.课堂上
上课的时候笔者也用Powerpoint课件,使用课件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低年级学生的一些特点:一次接受的信息比较少、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比较短、对动画图片和视频比较感兴趣;所以在Powerpoint课件中笔者插入了一些自己根据教材编制的简单动画。例如,学生看到一个字母能够慢慢地形状渐变到另一个字母;原来书本上静止的图像在笔者的课件里竟然动了起来,这样就变得生动了,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听课的兴趣,延长了注意力保持时间。但是在等离子电视机上播放课件笔者还是注意控制时间,因为笔者注意到现在很多小孩得了眼睛疾病。近年来因长时间看电视或上网、玩电脑游戏而导致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等眼睛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多数为青少年,有的是不到10岁的孩子。一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也表明,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其中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则高达76.74%。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看电视、电脑用眼过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对小孩来说自然光下的学习是最好的,况且,一年级是写字练习的关键时期,所以笔者还是尽量用粉笔板书,让孩子认字的同时也可以看写字的笔画顺序及运笔。目光及肢体语言上能尽可能多的和孩子们保持交流。在汉语拼音字母的学习上,笔者在教高年级学生的时候感触最深的就是学生的很多错误都发生在平翘舌音、后鼻音、方言等方面;而且孩子大了就非常难纠正过来,所以在拼音的教学中笔者尽最大的可能使孩子们读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随书佩带的学习盘和磁带等方法。对一些学生平翘舌音、后鼻音、方言等方面有不足的进行个别化指导,力求使每个学生不在起跑线上就留下遗憾。
2.课外
针对现在孩子的奖励贴贴纸是商店里都能买到的,有些孩子不是很在乎;自己动手做一些手工的奖励贴贴纸,奖给表现特别棒的小孩,告诉孩子这是世界上没人能买到的,以强化孩子们的进步并让其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内网上,我们104班还搞了个班级主页,放上同学的一些值得留念的照片,如运动会的照片,班级小报制作,自己录的声音和视频,一些同学有趣的话等内容。自己还申请了FTP空间用于存放和下载文件z。外网上,在新浪申请了博客,笔者把可以向全部人公开的信息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让孩子们看。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合作的过程,所以在孩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与他们的父母保持联系。
(二)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家长的交互
1.入学名单确定后我们对家庭进行了走访。
2.开学后一星期我们请来了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了孩子的培养方面的讲座。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通信技术,每天把作业发到父母的手机上,尽量让孩子自己先记住,如果记不住可以问父母,保证每个孩子都不在家庭作业上落下。也发一些通知和小孩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尽可能的多交流。
4.告诉孩子和家长自己的QQ号,建立了104班的群,把学生的家长们融入到最广泛的网络实时聊天工具中来,在群里也放一些资料等供各位学习。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拼音和写字,更应该注重意境、情操的培养。在这方面笔者用电脑给一些意境比较美的文章配上自己的朗读和配乐,放在QQ群上,让孩子回去告诉自己的父母去看,让父母引导孩子去跟读感受文章的美。如果孩子表现好就让家长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把他(她)的朗读给录下来让大家分享。有些家长对这种观点比较认同,孩子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当有些家庭把孩子声情并茂的朗读视频放上去后,很多其他家庭和孩子也跟着这样做了。结果发现有几位平时在学校看上去很胆小的、不怎么爱讲话的孩子,在家里她自己的父母给拍的朗读视频却是很棒的,所以后来就从中挑了几位再针对性的进行朗读训练,参加了校的美文朗读比赛。
5.自己的博客是和学生及家长一起经营的学习园地,首先让孩子们回去告诉父母一定要上去看,而且进行一些写话练习;让孩子根据书本的词语造句,把精彩的句子让父母发到自己的博客上,
让其他家庭一起分享。刚开始没什么孩子发,但是没过多久很多孩子都非常感兴趣了,写作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由写不完整句子,到能写段,甚至能成型文章,写作上真的是有了跨越式进步。孩子把写作当成了快乐,家长把自己孩子想出来好的句子发到博客上让人家分享也很快乐。而老师把每天看孩子的写作当成了幸福。看着自己的学生由一句话都写不完整到能写成段,而且有些能写成文章,那么美妙的语句由那么小的小孩思想里流出,老师看到的是许许多多的未来优秀的花朵在这里茁壮成长,带给老师的是无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就是这种感觉让我们在小学语文这种最基础的岗位上无怨无悔地默默耕耘,这种感觉相信只有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能够强烈感受到和享受到,而这种人生财富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上面是一些运用各种信息技术与家长进行交互的实践途径,当然对于家长做得好的地方,在课堂上给予表扬,与其他父母一起分享经过父母、老师的不懈努力,孩子不断取得进步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学评价在一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蓝图,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这就需要对教学效果的价值进行判断,即教学评价。它是通过各种测量手段,系统地收集证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教师工作和学生经过教学发生的行为变化予以确定。经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调整,使之趋向完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评价得出的成绩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教学评价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时间不同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角度看,笔者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与学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形成性评价,在校级比赛中获得了班级小报制作比赛一等奖,美文朗读比赛第一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生的素质明显提高了很多。从总结性评价看,在上学期的小学语文期末考试中平均成绩第一名,而且班级平均分跟第二名相差很多,充分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实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很有帮助。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现象,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好的同学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而父母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的同学在写话练习上就开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另外,在学生过早的接触电脑的同时也就过早地接触了使无数青少年沉迷的网络游戏,笔者发现104班的学生中有些人在玩塞尔号和洛克王国等网络游戏了。我们的观点是低年级阶段自制力差,可以让家长尽量先保证完成作业的前提下限时玩一下,尽量分散学生的兴趣,不至于沉迷。如何正确地教育、引导孩子自己日后自觉摆正学习与游戏的位置,养成合理地安排时间的习惯,这是一个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的重要话题,这里不再赘述。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研究是教育者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起参与及总结,作者把教育信息化下的各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写出来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希望能更好地在基础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结合进来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8.
文件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征信文化;“知情意行”;价值认同
征信文化是征信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征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征信是征信文化的载体,传递、创新征信文化是征信最基本的一项职能。作为征信文化建设的主体,征信人也是征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优秀的征信文化不仅为征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对征信精神的形成乃至培育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征信人是征信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征信精神是征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征信人要倾力培育优秀的征信文化,以实现自我关系、管理者与操作者关系、行业与行业关系、行业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共生,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征信事业作出贡献。
一、现阶段征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征信业发展,少数征信人在实际操作中,利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操作不规范、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等,在征信信息征集、使用、提供等环节存在违规行为。部分媒体对此新闻报道的肤浅化、妖魔化、娱乐化等趋势也让社会大众产生某种程度的“扭曲”认知。这也再度引起了人们对征信文化的广泛重视和深度研讨。广大征信人在总体上是健康向上、内涵丰富、愿景清晰的,但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工作环境和任务方式等多方面的现实制约,征信文化的现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道德信仰的淡漠化和价值取向的世俗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征信市场的规模扩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征信人的价值追求、利益结构及心理状态等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些征信人出现道德信仰的淡漠化和价值取向的世俗化等现象。去年在央行下发的《关于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中通报,公安机关在破获的非法买卖个人征信信息案件中,发现个别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查询、下载和非法出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征信信息。这些案件不仅充分暴露出相关银行对征信合规工作重视不够、内控制度不完善、人员管理不到位、系统建设存在漏洞;而且也反映一些征信系统查询网点工作人员缺乏内在精神支撑,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和责任心逐渐淡化,敬业精神和职业动力日渐衰竭。
(二)组织认同的薄弱化和征信精神的片面化
部分征信人把工作仅仅看作是谋生手段,对所在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认同感下降、群体归属感缺失、责任使命感沦丧。以固定工作岗位为依托,以充足的自由时间为条件,忙于其他兼职、代账或挥洒自如创办自有企业,无暇数据系统维护,严重影响信息数据质量。个别领导甚至指派自己下属为自己干私活,以“调研”为名,无偿占用下属劳动,挤占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少数征信人在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方面等出现了问题,甚至在服务对象面前表现出某些与征信身份不相符的行为和语言,更不会提供满意服务,在异议处理中,面对申请人不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异议处理流程、征信系统运行原理等宣传解释工作,及时消除异议申请人的各种误会,激化矛盾。
(三)评价制度的标准化和人文关怀的缺失化
征信人的劳动本应该是充满了创造、灵性和个体魅力的智力劳动,是征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征信人理应从中体会到身为征信工作者的自豪感和精神愉悦感。然而,目前基层征信机构的绩效考评制度,存在着考核定位不准、评价指标不科学、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考核结果运用不合理等普遍问题。停留在奖惩性层面,直接与薪酬、聘任、晋升挂钩,易导致功利化的同时,也无法让征信人把外在激励转化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另外,评估考核靠外部行政压力推进,主要参照主管部门文件标准和兄弟机构做法,还没有形成适合本机构实际的制度和措施。
二、基于心理学“知情意行”征信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征信文化建设,关键是做到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但从“知”到“行”过程中,还有“情”和“意”两个重要心理环节需要把握。“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在征信文化建设过程中紧密联系,呈现为由表层向深层不断发展的状态,最终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一)晓之以“理”,理想信念引领价值认同
征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认同,是征信人共有的一种信仰、价值和期待。我们首先要从认知上入手,晓之以理,即思想引领,从理想信念的主动教育过渡到理念精神的潜移默化。
第一,征信组织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应当示范引领。征信组织应通过强化和丰富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和宣传形势政策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征信人的思想教育引导,引导征信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并自觉把核心价值观和诚实守信理念融入征信业务全过程,正确分析机遇和挑战,准确把握实际和形势,增强组织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凝练内化以“唯信、唯实、团结、创新”为征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熏陶引导征信人践行征信管理和征信服务理念。征信组织传统、征信理念及机构管理软硬环境等都对征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基础性导向作用和使其迅速成长的同化功能。随着征信业务的深入开展,征信人在职业生涯中逐渐将个体愿景、征信文化与组织文化进行整合融汇,将征信组织的传统和精神化为内在的默认值。
第三,促进征信人形成全新的价值信仰体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德育观、管理观、服务观,笃信征信职业是一种超越个人利益、服务于金融、经济和社会的职业。让征信人产生强烈的职业意识、较高的职业认同感等心理特征,使其成为征信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
(二)动之以“情”,人文关怀激发自我动力
征信人是连接征信组织和服斩韵蟮呐Υ,用“情感”架起沟通的桥梁。征信组织也需用“情”至深才能激发征信人的自我动力,构建优秀的征信文化。
第一,人本化征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征信人的自我价值和人格尊严,尊重征信人的愿望、意见和建议,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帮助征信人应对工作压力、舒缓职业倦怠。
第二,建立健全联系谈心谈话制度,及时发现征信人,尤其是特殊群体面临的各种困难和诉求,帮助解决他们住房、收入、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看似微小的工作内容,却是不容忽视的人文关怀细节。
第三,充分尊重职业与敬业精神,尊重征信服务价值,加强征信技能上的指导,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等。尽管薪酬可以刺激人,制度可以约束人,但情感更能感化人。只有以诚相待,通过优质的服务品质和浓重的人文关怀,才能让征信人动“情”,让征信人对征信组织产生“精神家园”的归属感,积极参与征信管理与服务,提高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们才会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信息数据系统维护、信用产品研制和征信市场开发,把个体愿望和目标与征信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机统一,更好地促进征信文化的和谐发展。
(三)笃之以“意”,制度创新促动职业生涯发展
第一,重视并做好征信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树立资源开发意识,将征信人的自我职业认知和自我价值取向转化为征信资源开发的动力,帮助征信人明确人生和职业发展方向,完善自我,提高职业技能和创新性,这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对不同职业阶段的征信人提供针对性的成长帮助,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成立专门发展机构、完善用人和激励制度、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加大各种培训力度等,保证征信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搭建发展平台。
第二,创新组织制度,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功能,开展发展性评估,结合述职叙事等自我评估和访谈对话座谈等外部评估等多种形式,从征信组织和征信人发展的角度,发掘征信人潜能,促动征信人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凝聚力、情感凝聚力和组织凝聚力。通过组织与组织之间协同的方式立足提升征信服务能力,建立全新的金融领域、经济领域、社会管理领域的跨界融合体,完成跨界复合文创制造征信人。这些组织和制度的改革创新,给征信人创造了有利条件、搭建了广阔平台,为培育发展优秀的征信文化夯实了基础。
(四)导之以“行”,职业道德追求和谐共生
一个优秀的征信人,既要重言,更要重行。行为是人最外显的表达,更是征信人影响服务对象最直接的视觉媒介。征信文化的最显性表现,便是征信人行为方式上的规范准则,即职业道德风貌。
文件学习计划范文6
广州市技工教育文化建设的归因分析
(一)文化建设工作规划不够系统学校发展往往以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的目标为牵引,如学校招生数、专业设置、师资匹配、校舍建设等均有明确的量化数值指标,但在文化建设量化指标方面显得薄弱。因为文化的影响价值具有延时性,它的效用不会立竿见影,因而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显得力不从心或没有即时的成效感,多数对文化建设仅停留于理念与认识层面,这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特征及规律,也不会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当中,作为学校文化发展的蓝本,也就失去了在一定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背景下积极地开展文化建设的指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在校师生对文化建设的热情,导致文化建设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文化建设工作规划不够全面与系统。(二)文化建设基础能力不够强大文化建设基础能力是文化发展的载体,有实质性的、可视化的物质基础设施,有学历层次、教龄年限、专业领域等科学匹配的人才队伍,有实力强硬的合作单位等内外兼济的能力建设。文化建设基础能力是文化建设资源优厚与否及资源综合运用的重要体现,只有当文化基础能力的软硬件合理调配,才能共同形成强大的文化建设基础能力。真正的强大是具有生命力、感染力的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技工教育文化建设源源不断的动力。因而在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一方面,应纳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方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发展。因为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缺少创新,文化建设不能真正地腾飞,导致文化建设基础能力的弱化。另一方面,基础能力建设主体的主观意识与主观行动能力,对技工教育文化建设的基础能力发挥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州市技工教育文化建设者主体意识已经提升到一定层次,但建设落实的实践能力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薄弱,也体现出文化建设基础能力不够强大。(三)文化建设人本意识不够浓厚技能教育的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标准”规范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属于科学世界的教育内容,一味地追求科学工作世界的教育,将会导致“人”机械化,缺乏日常生活世界的生机。正如杜威所言,“对很多人来说,‘谋生’和他们所谓‘过生活’是很不相同的经验模式。如果可能的话,我们的任务是使快乐的情境普遍化,以便每个人在谋生时都过着生活,并且享受他的生活。学校教育功能在于使个人发现一种职业或职业中心,不论在职或不在职,他都能围绕这个中心组织他的生活”。[1]在技工教育过程中突出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工作情景等职场专门化的训练,导致技工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以攻“职”为中心,以学“器”为目标,易于将“人”与“职”、“器”本末倒置,缺乏相应的人文关怀。因而,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与行为,不要因为“文化”而“文化”,为“活动”而“活动”。在组织技工教育文化活动时,要以“人本”主义为指导思想,构建以教育主体与教育参与者快乐的活动情景,使得文化精神“悄然无声”地渗透。(四)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不够合理文化建设机制是文化建设各组成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整体,就目前所考察的情况而言,尚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主管部门专门化进行技工教育文化建设,使得技工教育文化建设任务分散到各部门,难于统一落实。从文化建设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过程来看,分散的各运行机制缺乏高效协调与沟通,使得文化建设缺乏有组织、有系统的建设机构,导致文化建设计划难以真正有效的实践。尤其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使得文化建设各运行部门产生相互推诿及各行其事的现象,难于科学化地发挥文化建设机制的合力。
广州市技工教育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