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好课件吧小学语文

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文1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识字教学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最基本任务之一是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语文能力。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成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新途径。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利用多媒体辅助识字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一、激活内驱力,让学生喜欢学

新课标中,识字目标第一项就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小学阶段,识字量大,且学习汉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单凭对文本讲解无法达到预期的识字目的,如果我们能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对生字变形、拼拆,使学习汉字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这一目标更不难实现。如低年级在初学象形字“日、月、水、火”等字时,我们可通过点击图片,使实物逐渐演变成汉字。这样,学生既形象生动地认识了字型,又对字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从汉字发生学的角度观察,象形字的创造,是通过细腻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入微的描摹,从无形的意识到有形的汉字的物化过程,这种过程无疑是属于全体汉字的。教学中,要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其他视、听材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并不断地发现和探究这种神奇的造字心理机制,让汉字表意特征的本质昭然于学生眼前,内化于学生心中。

二、突破识记关,让学生灵活学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的确如此,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观察事物还不够全面,教学中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多媒体课件具有可使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信息同步进行的优点。

例如:对于形声字,可以利用课件归类出现,在识字中比较异同,对于难写的或笔画繁杂的字,如“疑”,我们则可从拆解字的部件入手,把“矢”与“疋”用彩色显示。又如在教学“攀”字时,教师可先用Flash制作出动画课件,采用“拆字法”进行教学:“攀”是一只大手抓住山崖上的树木、荆棘(爻)往上爬。通过这样的演示,就呈现出了“攀”字的形与意的联系,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明白了字意,其生动、形象的优点是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

三、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轻松学

[教学示例]

学习“染”字的教学片段(《春雨》人教版小语第二册)

师:大家觉得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哪个最难写?

生:我觉得“染”字最难写,但是用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分析字形就不难了。

师:好,那就请你来分析一下吧。(教师用课件出示田字格)

生:“染”字是上下结构,左上部分是“氵”,右上部分是“九”,下半部分是“木”,组成“染色”的“染”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演示课件,在田字格相应位置出现“氵”、“九”和“木”。)

生:我提醒大家注意,“染”字的右上部分是“九”不是“丸”,要与“热”“熟”的右上部分区分开来。

师:你说得真不错,你是个细心的孩子。(课件演示,红光显示强调右上部分的“九”。)

生:老师,我有办法记住它。因为染东西要用水,所以左上部分是“氵”;而右上部分的“九”告诉我们使物品上色要染多次,效果才会好……

学生对“染”的字意的了解体现了从简单的字面之意到引深意义的理解过程。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凝滞状态,理解的灵性就会遭到扼杀,并导致对字意的理解处于浅尝辄止的层次。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轻松,深入理解字意。

四、拓展识字空间,让学生自主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尽量不让学生感到疲惫。

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口语训练

一、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时,适时地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地、自主地投入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口语训练时,我注重创设了多种情境,比如在一年级《我会拼图》这课教学,在导入新课时,创设小红拼图的情境(出示CAI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动手拼图时,播放悠扬的音乐,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以使学生身心愉悦,激发创作灵感;在练习说话时,设计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旨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体会到了做课堂小主人的自豪与快乐,有效地学习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二、加强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口语训练,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积累和内化课文语言。领悟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实践证明,加强口语训练,就是重视语言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理论上是承认读的重要性,就是“听说读写并重,不可偏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还是讲的多,学生读的少,甚至常常出现“以讲代读”的偏向,把学生朗读的时间挤掉了。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熏陶培植语感,吸收课文中丰富的营养,在熟读中获得记忆,比如在教学《草船借箭》第二小节时,我设计了下面两个朗读教学环节:

“去枝减叶”读。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做到不添字,不错字,读通这一节。在此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读诸葛亮说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许,旁白部分去掉不读。由于去掉了旁白,学生朗读时读得十分紧凑,读出了对话的语气。

“添油加酱”读。首先,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动作、表情等,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把第二小节变为――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周瑜不怀好意地)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想,周瑜又要玩什么把戏了,他稍加思索)说:“用弓箭最好。”周瑜(拍了一下大腿,竖起了大拇指)说:“对,先生说的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御。”(诸葛亮想:果然不出所料,他又要为难我了,我就来个将计就计吧。于是)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试探地)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胸有成竹地)说:“只要三天,”周瑜(想,你在说大话吧!他一本正经地)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拍了一下胸脯)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想了想,补充)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十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出示课前写好这段话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一组读诸葛亮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话,中间的旁白及括号中加进去的内容由教师读。教师读得绘声绘色,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因此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课文、加强口语训练和语感的有效途径,采用什么形式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上面的例子根据课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对课文作了先删后添的变动,通过“去枝减叶”,学生角色朗读时好好像就在面对面地说话,真正进入角色,读出了对话的语气,体会到了人物说话时的内心思想活动;而引导学生“添油加酱”的过程其实就是由表及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通过“添油加酱”的朗读,学生反复对话,才能从读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灵相通。这种借助读而达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创造力的。从而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这就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上乘境界。

三、加强背诵

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指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切实发展学生的智力,其基本指导思想是强调启发,反对注入。

1.1 强化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学生主体参与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教师。要想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几层关系:①教师讲授与学生接受的关系;②整体推进与个别化的关系;⑧学生参与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上述关系处理好以后,关键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果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那么将会对增进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供很好的动力。可采取的措施有:①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前台。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学习的任务与学生学习的愿望有机地统一起来;②要注意个别差异,尤其是对那些主动参与意识差的学生,应鼓励他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帮助他们改正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方法,使他们及时走出学习和发展的困境;⑧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能力。

1.2重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语文教师务必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参观动物园、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地开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拓宽学生创新的空间。

1.3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思维是教学的主线。创新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应围绕着问题展开,创造性的参与强调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觉察、问题的系统提出和共同的理解。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 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2.1 教师对语文课程的学科特点把握不准确。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不要把知识都定格在教材上,因为,课本上的知识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对于语文的教学,还应该与其他的学科以及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要注意知识的跨越,但是要跨越得恰到好处,不然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极端。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施教的时候,应该把语文中的思想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科之间的关联,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2 创新过程重教学形式轻教学效果。很多语文教师认为,只要不断改变课堂的教学形式,就能够达到教学策略的创新,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教学创新不一定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这不是创新追求的目标,教师应该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目前,很多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到网上拷贝别人的课件进行修改,并没有关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这样不仅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反而还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还有的教师,将问题设置得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恍然大悟,但是对学生的创造力并没有明显的帮助。所以说,教师不应该只注重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应该注重教学效果,只有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够有效提高。

3 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

创新精神,它需要人们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去激励和推动。因为激励可以使人发现自身的积极因素,从而产生自信。人有了自信,就会产生巨大的勇气和动力。古往今来,那些有成就的发明家,他们的创新行为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激发。快速计算法的发明家史丰收,在上小学时就发现了算术教学中的一个怪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演算习题,习题的数字读、写、看都是从左到右,从高位开始的,而运算正好相反。史丰收问老师:算术能不能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老师沉思后说:几千年来都是这么算的,课本上也是这么写的,你就跟着这么学吧!不过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发明创造嘛!在老师的激励下,他的创造愿望终于如愿以偿。因此,作为老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必须千方百计的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的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点滴的发现,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应有以下正确的认识:教师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创新。学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幼稚天真而充满幻想,个性品质的充分展示,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疑问看似简常却又新颖奇特,回答跟老师的预设答案总有距离(有时相距很远)却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创新,更不要误解为严密的逻辑思维、重要的理论发现和科学的创造发明等,那就势必使很多具有创新天赋的人才夭折于摇篮之中。

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一个婴儿出生后,便睁大双眼搜寻各种新鲜的事物,认识各种不同的脸谱,尝试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传达自己的信息;需要与人交流了,便开始呀呀学语。刚刚会说话,其语言和思维就令人惊奇。孩子的创新意识、学习欲望、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在相互信任的氛围中,学生会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注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趣 与时俱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意探讨。

一、借助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声有色,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就能使学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通过对我国东北长白山区森林风光的描写,展示了小兴安岭“美丽、诱人”的景色。于是我采用了“想像感受”的方法诱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学生颇为新奇。而后我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音朗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大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描述的情境。学生随着我的朗读展现出文中所描绘的壮观景象,仿佛身临其境,一堂课下来,学生有一种在老师的带领下漫游长白山的感受,真是课已尽趣犹存。

二、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能否在开课前几分钟就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对上好一堂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谈话若能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年龄,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适合儿童心理的语言去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前导语,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教学钓鱼时,我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村附近有池塘、小溪,平时你们也看到过有人在那里钓鱼,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用的钓竿、钓钩你们熟悉吗?引鱼上钩的鱼饵是什么做的?鱼儿为什么肯吃呢?今天,咱们要学的内容就是有关钓鱼的知识……本来,捉鱼弄虾是孩子们喜爱的乐事,这样一问,就会引起更为深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迅速回忆起“钓鱼”这个熟悉的情景,而且迫切想知道课文到底又怎样谈钓鱼的。这样,学生就能在有趣的气氛中跟着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因此,如果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导语,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起来,思维也将更为活跃,教学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教学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兴趣也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录音、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比如在进行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听说读写的语文材料,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形象、真实的图画、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或幻灯片教学的办法,让学生知道并体会花生的外表是不太好看的,但它很有用,因此我们做人也要像花生,要做对社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不做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从而升华了课文的主题,达到了要学习的效果或目的。也可以让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进行比较,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新世纪的我们,进入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式向课堂教学迈进,尤其是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们要接助教学用具,更大程度地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更大地发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手脑并用中增强学习兴趣。

四、编讲故事,引发兴趣

学生从小对讲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既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从故事中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更好地学好课文。

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文5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丰富了语文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人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是进行新授课的主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的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爬天都峰》一课,我先利用计算机出示天都峰的高山图片,让学生欣赏山的“高”和“险”,由此导入新课,板书题目,让学生走进情境,走进课文的学习。

同时,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作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探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所描绘的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及丰富的物产,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分别展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让学生欣赏并用不同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特点,补充了课文缺乏图片展现的不足,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有了更丰富的认识,他们如同身临其境,对小兴安岭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了大大提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美景的感情,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不但要突出教学重点,更需要解决好“突破难点”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方法有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讲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使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学生对詹天佑如何修筑铁路的方法(通常被称为“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和火车在“人”字形路线上如何行进的理解,如果教师只是画图讲解,部分学生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学生不一定很清楚。然而我们如果用网上下载的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一切便一目了然了,所以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非常顺利。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的理解就更加困难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就拿古诗的学习来说吧,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理解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炼、体会古诗的意境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一难题,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景,我设计了能体现诗景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古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在理解诗意时,通过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西湖不同天气、不同景物的美丽,从而给学生以深邃的联想空间,使其感悟到古诗的意境美,于是教学难点不知不觉就得到了突破。

第三、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开发了语文教学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参考资料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材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语文资源,从而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如教完《猴王出世》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对美猴王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有更进一步地了解,我课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西游记》中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板报。同学们马上行动起来,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在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汇总,使学习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掌握了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优势,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好课件吧小学语文范文6

关键词:以境诱读 以读引读 以说带读 以练导读 以评促读

一、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如讲授《吹泡泡》一文时,课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出示一组美丽、神奇的肥皂泡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他们引入课文:孩子们,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吹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儿的吗?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此时孩子们欣赏肥皂泡兴致正浓,于是老师“趁热打铁”直接学习课文描写肥皂泡神奇、美丽的部分。

二、以读引读

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情绪,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如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吹泡泡》一文,老师范读意境优美的句子“那一个个球儿,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它们轻轻地飞越同巅,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通过老师的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多读感悟泡泡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可以通过教师读提示语或师生分角色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把握感情基调,从而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以说带读

如《翠鸟》一课采用角色体会法,师生都变换了一下角色: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翠鸟,老师则变成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一直以来都是动物的人类好朋友。然后身为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老师对可爱的“翠鸟”们进行采访:“翠鸟女士,你们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好听呢?给我们唱一首好吗?”“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可见你们的叼鱼本领一定很高超了,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噢,你说你们本领高、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翠鸟先生,你的家在哪里?能不能去拜访一下?”一系列问题根据需要灵活穿插,有详有略,既把课文内容准确生动地呈现出来,又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时,多读便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要求了,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成了学生情感发展的必然需求。采访结束后,老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做出总结:“非常感谢你们热情地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问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要提吗?”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感悟,思考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练导读

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课文,理解课文、领悟规律、并进行迁移运用。如《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的教学中,学习“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这一部分课文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填空:草原上有( )的雄鹰,有( )的百灵鸟,有( )的牛羊,有( )的小马驹,有( )的黄羊,有( )的蒙古包,有( )的牧民。又如《丑小鸭》一课,通过把“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妈妈也不喜欢他”三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连……也……”的用法和作用,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再写几句“……连……也……”的句子,如“野鸭不理他,小鸟讥笑他,连猎狗也追赶他。”“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连湖水也结了冰。”这样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五、以评促读

通过对朗读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在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

综上所述,通过“以境诱读”――创设读的情境,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以读引读”――老师的范读,引发学生读书的情绪;“以说带读”――师生的述说,带动学生研读课文;“以练导读”――针对性地练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评促读”――对读的点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地读。使“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多读自悟”的目的。体现了读的多样性,而且充满了学习乐趣。

以上“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做到了“多读自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