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 BIM 房屋建筑学 课程设计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课堂讲授以民用建筑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为主。[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土建类非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的第一次独立建筑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建筑的实践认知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独立运用理论知识及使用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等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2]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建筑素养,巩固房屋建筑学课程与制图课程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课学校打好基础,成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作为房屋建筑学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的全面体现,同时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建筑设计理论、了解建筑设计步骤、学习建筑设计规范的重要环节。[3]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基本都开设在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任务为绘制一栋房屋的完整建筑施工图,是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房屋建筑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各高校课程设计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虽然综合了之前的制图类课程内容,但与后续课程关联小。设计采用手工绘图或者先用CAD绘图再手工描图的模式,工作量大,耗时长,很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钻研设计内容。尤其在选题一致的情况下,设计缺乏深度和新意,雷同率高,还有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图纸试图蒙混过关。

(2)教师指导工作量大。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土建类专业招生火爆,一个标准班的学生有40人,一名教师至少要指导两个班的学生。整个设计过程中教师至少要对每个学生的建筑平面方案、建筑立面、建筑剖面进行三次指导,这么多的指导工作让教师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3)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计的时间有两种安排,一种是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结束后,在期末专门安排一周时间让学生在指定教室进行设计绘图。此时期末考试临近,学生应考压力大,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教师也无法一周全天守在教室监督学生。另一种是设与房屋建筑学同步,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寻找教室或者在宿舍里进行绘图,教师在授课间隙对设计进行指导。这种安排模式的缺点是教师指导时间无法保证,很多学生等到最后要上交图纸前再赶工,设计质量低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的兴起,为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

2 结合BIM的课程设计改革探索

2.1 BIM概况

BIM是通过三维数字技术,建立集成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对工程项目全过程数据进行详尽表达。[4]BIM技术将传统绘制二维施工图的过程,变为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同时生成二维图纸,软件使用者在交互界面的每一个操作都能直接在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上同步体现,设计完成的建筑模型再结合时间的概念,构成4D模型对工程进行综合管理。[5]我国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将BIM技术融入课程的教学改革,现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将课程中书面文字转换为生动立体的可交互式施工现场模拟场景,[6]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三维立体建筑信息模型对建筑设计过程及施工现场环境产生直接深刻的感性认识。[7]

2.2 结合BIM技术在课程设计教学

将BIM技术融入教学体系后,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因为紧跟制图类理论课程,开设时间早,作为学生第一次运用BIM技术进行完整建筑设计的实训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枢纽作用,其在课程体系中位置如图1所示。

在开始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时,先安排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要求选题,然后在课程设计中完成毕业设计的建筑设计部分。课程设计先使用BIM建模软件Revit绘制建筑方案,经教师指导后绘制三维建筑模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生成的二维图形,结合制图规范的要求修改为标准的施工图,打印出来作为作业上交。

课程设计在房屋建筑学理论课程中平面设计内容讲解完毕后的第6周开始,设计过程采取机房集中指导与学生业余时间绘图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需要每周在机房指导2节课,其余时间开放机房让学生自行学习,进度安排如表1所示。

布置设计任务后,将机房在课余时间开放8周,变为设计教室。教师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去机房检查学生阶段成果,对学生个人疑问进行单独指导,对在设计中普遍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落实。设计时间在第6周-13周,各门课程都还没有结束,学生没有备考压力。教师指导时间充裕。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建立的BIM模型,在结构设计课程上作为进行手算和计算机分析的依据,之后再根据结构计算结果补充BIM模型的配筋,调整建筑设计不合理的地方。BIM模型还可以被土木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管理软件Navisworks及工程经济学课程上使用鲁班、广联达等造价软件直接读取,用于检查模型构件是否存在碰撞冲突的情况,模拟施工进度,自动生成工程量,进而以此为基础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造价文件。

3 结语

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中引入BIM软件Revit,使课程设计与BIM系列软件在课程体系的应用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作为设计成果的建筑模型可以用于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让他们更加重视课程设计。新颖的设计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符合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值得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廖荣.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99-101.

[2] 王秀珍,刘丹.浅析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中的管理控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95-97.

[3 安巧霞,孙三民.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109-110.

[4] 齐岳,张俊华,赵文军.结合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学课程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147-149.

[5] 李久林.大型施工总承包工程BIM技术研究与引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3

1、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旨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通过工作获得知识”的原则,依据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遵循学生认知学习的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课程设计思路。(1)以任务为载体,合理组织、选取教学内容。以建筑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选择把能够充分反映现代建筑工程构造技术条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强的工作领域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内容即课程。同时,以能力为主线,对原有的《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等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将实际工作任务和构造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并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编排,以工程实际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将相关理论知识分解到各个学习情境中,以完成各个学习情境下的实践任务来引导理论知识的学习。(2)以行动为导向优化教学过程《房屋构造》课程以就业为导向,应以学习载体所涉及的工作任务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3)“双师”指导完善教学资源。聘请校内基建处工作人员和本地区甲级设计院建筑高级工程师为课程兼职教师,以“双师”素质或“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完成教学指导任务。师资的配置确保,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训支持。通过网络资源、电子课件、视频等方式,构建课程立体的学习资源。课程的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支持条件。课程内容及要求通过前期大量的调查、讨论,最后确定了三个项目作为学习背景,以工作对象(基础、墙体、楼地面、楼梯、屋顶等)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为一个系统化、完整的工作过程,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地设计学习情境。

课程实施过程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一)任务导入:教师首先将项目引导文下发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二)资讯(相关知识):学生查阅资料,求找资讯问题答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并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及教师的总结,完善自己小组的答案。(三)资讯(任务分析):教师以引导为主,带领学生任务分析,穿插提问,提出阅读要点,要求学生填写引导文中相关内容。(四)资讯(知识讲解):引入教学内容(如何实现任务),教师提示任务完成所需要的设计原理和要求,教师演示设计思路。(五)任务计划:教师布置完任务,学生按照任务要求,结合任务分析,以组为单位,提出完成任务的实施计划,并提交教师审阅。(六)任务决策:教师对小组提交的任务实施计划的优缺点进行点评,通过点评,学生对所在小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反思并修改计划,形成最终实施方案。(七)任务实施:学生对照任务施工图,根据自己的实施方案,模仿完成设计任务。(八)任务检查:各个小组逐一展示各自完成的任务成果,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检查评价。(九)任务评价:通过听取其他小组的汇报及教师的总结,完善自己小组的设计成果。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按照“教师指导、规范演示、学生操作”的教导过程认真进行,同时注重检查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及时的纠正。在推进每个项目前,教师首先讲解房屋构造设计原理,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同时告诉学生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查阅规范的良好习惯。

结语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课程改革;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36-02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功能型、适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如何在校内培养高素质人才取决于高性能的教育,这其中的教育包含了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以及师资力量,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任何从事学校教育的老师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核心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进行全面性的改革,并结合施工现场的经验进行教学研究,总结归纳如下。

1 教材设计理念改革

首先,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课程改革体现出来。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是课程改革的灵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教材大多过于陈旧,施工技术课程中许多新的施工工艺、施工标准和规范没有被编者吸收,比如钢筋混凝土施工章节中钢筋部分的讲解,很多教材还在沿用03G101图集,而新版的11G101图集已经明确规定将03G101图集废除,部分年轻教师对此没有太多的关注,一直沿用原先的图集。根据建筑市场施工工艺、建筑材料和新方法的更新情况,本校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丰富的施工经验,以及教师假期到企业定岗实习参观的回馈,及时将最新的图集、规范标准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文字形式修订成一套学校内部使用资料发放给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尽早的了解到新的市场动态,增强了毕业后到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实训为三条主线,结合多种方法教学方法的优点,正确引导学生增强其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其次,要有明确的课程改革目标。根据施工技术课程在市场中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使其完整结合,将工学结合环节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后,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立在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建筑识图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课程,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相关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因此对施工技术课程教材设计改革显的尤其重要。

2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课程改革要始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创新出人才”的改革思路;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通过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动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阶段,坚持把握一条主线,即: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对应课程,同时组对成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反映信息链。建筑施工生产一线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人员,该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大多数从施工员做起,主要工作内容是在项目经理领导下,深入施工现场,协助搞好施工监理,与施工队一起复核工程量,提供施工现场所需材料规格、型号和到场日期,做好现场材料的验收签证和管理,及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和工程量签证,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工程的资料收集、保管和归档,对现场施工的进度和成本负有重要责任。应具备多项综合能力,即建筑识图能力、建筑施工测量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常见建筑材料应用级检测能力、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管理能力、工程资料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建筑施工技术与其它课程相比更侧重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尤其重要,同时,基础理论教学也不能放松。根据课程情况按照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工程实例,利用项目化教学法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完成课程理论教学。根据课程能力考查点的要求,按任务驱动确定课程教学单位设计(见表1)。针对施工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室内教学抽象性的特点,课程教学应以“教学能力点和教学模块”对接为蓝图设计,加强案例教学,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场地进行,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下由师傅操作,学生观摩提问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和归纳总结。例如,讲解分部分项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时,可分别讲解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等检验批内容,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具体施工工艺的操作过程,将书本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的完美统一。

4 强化项目训练

项目运用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成果,也是每个参与学生最乐意看到的结果,其本质是对学生和老师努力最大的肯定。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和接受能力,选择任务目标相似,对应的相关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相似,规模同主体任务相当的内容,最大限度的让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相互配合操作实施。当目标项目结束后,教师对目标项目进行评比和打分,随后制订强化训练任务,迫使每个参与项目的学生根据刚才团队合作的经验进行独立完成,此时,老师充当旁观监督员的角色,在学生强化训练的过程是考评学生知识和能力应用水平的最佳时间,是收集学习成果评估和个人能力掌握的可靠证据,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关键因素。

5 完善学生考核评价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针对该课程改革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实践掌握能力,宜采用理论考试和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来综合评价(如表2)。通过任务制定、执行、理论考试等几个过程,考核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最终达到学生学懂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更加真实与市场实际接轨,增强了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改进,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史康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四段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3-75.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职业胜任力 提升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07-03

一、职业胜任的解读和职业胜任特征描述

(一)职业胜任的解读

胜任本质是一种能力,与相应的事物匹配或者说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技巧、知识或能力,与相应的职业达到最佳的匹配。美国著名心理学麦克米兰在1973年首次在论文《胜任特征测量优于智力测量》中提出胜任特征这一概念。他将胜任特征定义为:区分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绩效水平的个人特征,即胜任特征是一种能区分在工作中表现优秀与表现一般的个人特征。

概括地讲,能够职业胜任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个人能力、人格等品质特性能够满足职业要求的状态。任何从业人符合这种要求,才有可能在职业活动中获得优秀的工作绩效。无数事实证明:凡在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者,都是在适于自己的职业中,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作用的人。

(二)职业胜任特征描述

实际工作中,职业胜任特征分为表面部分和深层次部分。胜任特征好比冰山飘浮在水中,人们可以直接看到的是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等内容;而从事职业或做某项事的动机是人们无法直接了解的,却能决定职业胜任的水平高低。

心理学家麦克米兰通过进一步的测量,最早提出了20多种胜任特征,见表1.1。

表1.1 职业胜任特征分类描述

国内外学者对职业胜任的研究发现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别是对于高层管理者职业胜任描述见表1.2。

表1.2 企业家的职业胜任模型内涵

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等院校可以从比较容易测评的职业胜任表面特征部分入手训练,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二、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从业经验与职业胜任力

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息息相关。产业、行业和职业的调研进一步论证了:专业知识学习、岗位技能训练和实习经验对职业活动都有显著影响。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过多方论证,将下列能力确定为职业核心能力着重培训,即:信息应用能力、数据运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

(一)专业知识对职业胜任的支撑

知识是人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不同的职业对于知识的要求不同,要完成一个职业所赋予的相应工作任务,就必须学习、掌握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因为工作能力就是认识、理解、判断、设计和行动能力。

知识是无穷尽的,随着社会发展职业分类的细化,个体无法拥有一个职业所需的全部知识,这就需要具有学习能力,先期学习必备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继续学习相关知识,以逐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使知识的获取与实际业务工作相结合。

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特征就是知识成为无限的最重要的资源,使得经济运行脱离了过去以有限资源(土地、矿藏)为依托的经济规律。

基于知识管理的要求,校园内学生活动组织也应模仿实施,如信息员队伍建设与活动:信息员活动主要训练信息收集、整理、应用等能力,也进行推理与演绎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学生们归纳和提炼基本信息,形成总结性资料来概括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问题,使得信息服务于学生成长、教师育人、学校管理数据处理应用。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训练交流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目前,信息员们活跃在校园的各个社团组织中,在专业活动和个人兴趣爱好里同步发展核心职业能力。

(二)岗位技能对职业胜任的影响

工作技能是多种技能叠加和复合而成的,它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的综合,如工作技能中的操作精度、熟练程度、动作协调程度都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会有所提高。心智技能涉及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所以工作技能训练要求进行教学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团队既要严格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授课,又要发挥教育智慧在具体的专业情境中精心组织技能训练。校园环境中存在着若干实景训练的资源,资源的整合利用关键在于教师职业指导理念正确与否。

专业实训室里的8S管理(整理、整顿、清理、清洁 安全、节约、学习、素养)在训练中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胜任力。实训室的学习互助和志愿服务为团队协作、为客户服务意识、关注质量、自信心等职业能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从业经验对职业胜任力的提高

经验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在某一职业领域中的多种活动甚至是全部活动的效益。经验是指经过适当训练或被置于适当的环境下完成某项任务的可能性,是一种已经具备的现实条件,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而得到的。经验无法从表面直接得到,但经验能影响工作绩效。个体在一个职位上工作的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工作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就越高;工作时间长相应的遭遇工作中异常现象多,这样反而能更好地训练应急能力并减少工作误差。

学习房屋建筑构造是建筑类专业课《房屋建筑学》的主要目标,这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从事工程施工、造价管理、项目管理及工程质量验收、工程测量等提供专业知识支撑的。房屋构造知识既复杂又重要,需要把知识高效地转化为技能。长期教学实践证明,制作模型能很好地融合专业知识和岗位所需的构造技能。在整个制作模型过程中,学生从结构造型、材料选择与购买、设计模型、模型制作工序以及图纸的绘制及模型展评讲述一系列工作都亲力亲为,这种虚拟工作体验能为学生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模型制作团队中,学生们真切体验到为工作负责的自豪感、敬业乐群的愉悦感、胜任工作的成就感,这些都能为职业胜任中的人格因素增分添值,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业动机或定位职业方向。

三、虚拟职业场里职业胜任力的实践

(一)虚拟职业场的主要功能

虚拟职业场范围很广泛,各高等职业院校结合专业建设优势和职业特点,已经建立了丰富多彩且富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工作室。本文侧重说明另一种虚拟工作室,其虽然不能创造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能够满足岗位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就是虚拟职业场的主要功能。

目前,建筑工程学院实施的虚拟工作室有——识图工作室、项目管理实训室和造价实训室,在这里学生以志愿者和准职业人双重身份参与环境管理、学习互助、学习竞赛及课外分享活动,每一种活动中都有组织、有岗位、有制度、有评价、有反馈。

(二)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职业胜任力必须要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历练,所以职业院校设计建设的虚拟工作室里要有真实职业岗位、职责要求、工作任务描述、工作绩效标准等企业质量体系文件。学生们通过在虚拟工作任务中历练,评价自己与职业人的差距,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岗位技能培训,更热情地参加与职业活动有关的课内外实践,以更好地增加其职业胜任的要素,特别是提高外部动机要素。

高等职业院校园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能够作为虚拟职业场培养学生们的核心职业能力,实践证明表1.3所列项目空间能够承载职业胜任力培养。

表1.3 志愿者服务范畴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胜任力,教师就要例行职业指导师的职责,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更要注意个体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以志愿者证书记录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收获、活动效果及自我评价和他人见证。特别是观察记录学生们在以下核心胜任特征——评价关注、承认关注、竞争关注、对物质内容的关注、对他人指令的关注等,让学生们每时每刻都滋养在虚拟职业场中。

实践证明,改变或培养职业员工的动机水平是一种相对复杂和困难的事情。在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兴趣探索阶段,老师们通过一些恰当的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职业的热情,特别是对在虚拟工作室里从事的系列活动,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地评价职业胜任特性,不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甚至能够改善诸多的职业胜任特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09(4):66-70.

房屋建筑学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特点就是一种就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岗位的职业教育。而建筑工程技术又是目前普遍高职高专教育中一门非常热门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向为能够从事生产一线的施工和管理人员。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目的,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根据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社会欢迎度,总结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和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材质量不高

只是简单地把高等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缩减的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合高职的教学。首先这样的教材不具有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其次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理论的学习效果比较差,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

2、理论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氛围不浓,学习热情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堂学习态度散漫,纪律涣散,所以存在严重的课堂教学问题。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首先,实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薄弱;其次,填鸭式学生课程设计,没有真正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4、顶岗实习效果差

很多学生在施工现场不知道学什么,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实现学以致用;高职院校没有有效与合理的实习全过程管理监控,企业没有及时、真实的反馈信息,以致学生实习认为不明确,专业技能没有得到锻炼。

5、教与学环节问题多

专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教学没有完美结合;学生没有创新精神,对于施工工艺方面一味的模仿学习,没有开阔思维。针对以上问题,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应该减少理论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和质量;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教与学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探索一种学生易学、易懂、易掌握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进行专业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企业管理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在基础课上必须开设数学、英语、企业管理、建筑法律法规等课程,从基础抓起,致力于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问题,提供学生第二次学习的平台。把基础打扎实,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自信心,可以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基础课的设置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思维能力为主。

在专业课上可以开设建筑力学、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现场处理问题能力为主。首先针对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精简,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传统力学整合为建筑力学一门学科;教材的内容去冗留精,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于复杂的定理假设和设计计算可删减,以“必要、实用”为依据,对于工程实例和可感官的图文应增加。而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在教材编写上面采用以具体工程项目为导向,把要教的所有章节内容全部融合在这个工程项目上,把要学的所有知识点全部穿插在这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上。把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建筑构造全部提炼在该工程项目上,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学习,有对象的学习,就像现场参与项目一样,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这个具体工程项目必须设置的非常合理,符合房屋建筑学知识体系的规定,才能相应彰显出所要教导的内容。

2、教师素质的培养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第一点:对做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对自己所教课程应该有思考和专研,精益求精,做到“术业有专攻”。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有一句话“请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第二点:教师不但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要有高尚的人品,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的教师,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比正式的说教的作用还大。“一支粉笔一张嘴,三尺讲台度终身”,已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我们现在高校的教学,所以第三点我们要做教与学的改革,老师独占课堂,单一的控制教学过程,老师太过于主体,学生太过于被动和从属,这样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阔性。要高度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针对我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我们以项目为导向,传授给学生知识,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高学历,而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实践经验,深入工地,参与项目,通过学校组织的下企业参与工程项目来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来传授学生知识。

3、提高学生实践的质量

首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实践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采用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边做边学;进行课堂外教学,实际的建筑实物和施工样板,可感观的学习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实现现场教学,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时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严格把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的质量。对于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改变形式主义,教师实实在在落实好设计任务和要求,学生认认真真的动手和实践,以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为考核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实践过程。我们可以探索把学生放到施工企业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采取“拜师学艺”的方式,从工程 “地基-屋顶”的每一个施工环节,从“环境、安全、成本、质量”每一个控制要点,由师傅手把手教,学生查阅课本、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真正到工作岗位后,可以做事,并且都做好的效果。

4、利用企业的反馈

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企业所认可和受欢迎的应届毕业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紧贴行业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对建筑行业市场进行调研,确定学生的职业岗位方向。然后,针对岗位工作进行专门的综合训练,通过构建教学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所以,施工企业的认可是我们培养人才成功有力的证明,我们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反馈,他们的反馈对我们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建筑做为国家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对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建筑业的发展除了受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外,还有我们的工程师和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没有这些人在工地上辛辛苦苦的实践,就没有好的建筑的出现。而指挥这些人的技术人员的培养任务,就落到了我们职业院校的肩上。因此,搞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只有我们改变现在的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