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1
[关键词]生物教学 衔接教学
1 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生物科教材
高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教材为基础的,如今许多的中学初中与高中分离,如果没有充分认知初中生物教材,就会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初中教材内容通俗、具体、简单;而高中内容概括、抽象、复杂,牵涉知识面广、重理论分析等。另外初中个别学校特别是农村大部分初中学校实验设备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生物学的准确性等现象。我们已经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是有其内在必然的联系,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所以生物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中的变化。要通览教材、大纲,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初高中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
2 做好高、初中生物的衔接教学的策略
2.1 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生理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我们初中生物教师,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向往。我认为这一点是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处理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示、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经济都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其次,要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如生活环境的自然资源;人类实践活动的实物资源;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还可以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经济、社会、科学密切联系,作用巨大,前景美好。
2.2 重视做好实验。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尤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生物学科中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手段获得的,从而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高中教材中实验很多,有些实验方法与初中联系很密切,对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初中实验基础,做好衔接。而且实验过程对一个人的科学态度、思维品质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2.3 指导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
2.3.1 学会阅读自学。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 学会知识归纳。生物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2.3.3 学会科学的记忆和正确的理解方法。教会学生改变初中时的死记硬背法,学会科学的记忆法,记的时候不要盲目记忆,要跟生活中的经验联系起来理解;要仔细了解课本内容,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并根据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联系各个概念进行学习,不要只记忆核心事项,要一步一步进行深入的学习,要正确把握课本上的图像、表格、相片所表示的意思,把所学的内容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互做比较,确实理解整理后再记忆,把内容用图或表格表述后,再进行整理和理解,实验整理以后跟概念联系起来理解,把握实验目的,把结果跟自己的想法做比较,找出差距,并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养成写实验观察日记的习惯,以学习资料的解释部分和习题集的整理部分为中心进行记忆。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2
实践。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技巧;学习习惯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更新,现代学校内部我们参与学习的相关方法和技巧需要真正予以重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技巧的帮助可以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学习知识,有效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想获得高效的学习成果,使学习过程活跃轻松,学习技巧和有效学习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高中生物学习实践里,有效积极地应用学习技巧高效地获取知识。以下几点学习方法和技巧经过实践和分析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一、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点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高中生物学习内容呈现多、密、杂的分配布局,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及时让我们针对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点予以总结和概括,真正做到对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
二、通过做题做到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和落实
学习的相关内容只有真正落实到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对学习知识的巩固和落实。在高中生物的学习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参与做题,把学过的知识通过做题真正有效地巩固,真正实现对已学知识的有效掌握。
以第六章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为例。
问: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让学生在参与做题的实践中有效掌握学习内容,并使和课堂教学真正有效。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验,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落实
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落实和学习掌握的必须途径,能够让学生真正参与动手实践,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有效掌握,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
以“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为例,引导学生参与“蛋白质的检测”实验,取三只试管,各加1ml蛋白质溶液,分别加3滴6%醋酸铅溶液、3滴2%硫酸铜溶液和3滴1%硝酸银溶液,看其中的变化并做笔记,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有效实现现代教学。
综上所述,把学到的内容、知识通过做题真正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巩固,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学习有效地落到实处,保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实践 模型教学
新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挥,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新课标的学习不断深入,模型建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它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高中生物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各种新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模型构建的三大要点,以供借鉴。
1 正确认识模型构建的地位
模型构建已经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讲,模型构建和理解模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的有效工具。高中学生构建模型均以清晰的背景知识为基础,构建模型的过程是思维与行为的统一,在构建活动中实现主体的体验、思考和创造,实现对知识架构的理解和把握。简言之,模型教学不仅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将内在的逻辑关系或者抽象概念转化为图像、公式、实物,而且有助于拓展模型构建主体的思维,提升其搜集、归纳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可见,模型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生物教师要在意识到此点基础上,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方法。
2 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贯穿模型构建的方法
2.1 复习课程。生物教学中,复习课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授课程。实际上,在复习课上,依据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抽象模型能够实现有效地归纳和总结已授课程的目标。这样构建的抽象模型有助于学生把握生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述生命运动的形式及规律,而生命运动属于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运行形式,只有将其纳入一个系统或者模型之内才能真正地理解其中各元素的联系。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按照教学思路将知识循着一条主线贯穿在一起,有助于学生基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点,同时正确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关于动物的激素调节,可以让学生分析人们对激素的认识过程,从而建构激素的概念;再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吃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体内,但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只有短暂的升高,很快就恢复正常,让学生讨论吸收到体内的大量葡萄糖到哪里去了,为引出胰岛素的知识作铺垫;然后做模型建构的活动: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吃饭后和运动后体内葡萄糖、糖原、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建构血糖调节模型。
2.2 新授课程。“形象大于思维”。对于新授课程,学生在概念和理论知识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教师应该最大程度利用模式图、实物标本、形象化图片等具象或者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以细胞教学内容为例,本文体会到:教材上描述的均是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的细胞结构,对刚刚接触这些内容的学生而言,缺乏形象化认识。但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模拟制作“细胞立体结构模型”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相关理论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实物模型不仅能够诠释生物科学的特征,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生物事物的原貌,对其记忆、理解、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基于实物模型组织教学能够更加形象、直观地阐述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把握知识重点,避免产生杂乱感、琐碎感,提升教学效果。
2.3 习题课程。在习题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模型的思想解答题目或者指导学生基于题干条件自主构建模型解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很多生物现象限于客观条件,不能通过直接实验的方式来认识问题。所以,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习题课堂中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各种解题思想和方法,不断拓展学生思维,避免让学生陷入题海之中而产生厌烦、无助的情绪。我在必修二的多堂习题课上曾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来解答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将解答内容转化为图示或者公式形式,以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来描述解题思路。
3 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模型的涵义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实验能力 高中生物 新课改
高中生物新课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并提高了对“实验及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视,把其列入到重要教学目标的行列中。为了落实新课改,我们有必要对高中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总结出具有可行性的具体教学建议,以便全面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1 高中生物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探索、实验、研究”是科学的最本质特征。而“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体现就是为验证或探究某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一般是由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某种操作或活动来完成的。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提高了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视,要求高中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的一般探究方法,进一步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在实验中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等,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2 高中生生物实验能力的三个层次
面对新课改的形势,我们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时应根据能力要求划分三个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让高中生们理解所学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基础知识,掌握相关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等)的正确操作技巧;二是引导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思想转化为实践技能,借助严谨的实验对相关的生物学现象进行验证,并科学地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三是鼓励高中生进一步探究生物学问题,开展各种生物探究性活动,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生物学问题的正确答案,强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3 新课改形势下培养高中生生物实验能力的对策
3.1 明确仪器药品特性,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体现于实验的全过程,是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实验能力的重要基础。但在实验课上,仍有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而忽视实验过程,使得实验过程出现了很多的不规范操作,不仅降低了实验的成功率,而且削弱了实验的教学功能,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们应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引导,规范实验操作。例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这一试验时,教师应明确向学生讲解碱性染料(龙胆紫或洋红)不是指染液的pH呈碱性,而是指其有色离子是阳离子。醋酸在这一实验中的作用不是为了与碱性溶剂反应,而是作为燃料的溶剂,增加植物细胞在染色时的通透性,以便染液的有色离子进入细胞核之中,对染色体进行有效染色,提高实验的清晰度。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仪器的使用原理和药品特性后,高中生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在试验中加深对实验原理和器材使用的理解和体会,奠定培养实验能力的基础。
3.2 紧扣要领巧设疑问,提高学生实验分析能力
实验是高中生生物认知发展过程中最直接的知识和能力来源之一,学生不仅要规范各个操作环节,提高操作能力和实验成功率,还要学会在实验中分析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吸取实践经验。要获得这一实效,教师应适时适度地在实验过程中针对材料、试剂、仪器的选择以及实验步骤的设计进行提问和点拨,以便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等实验能力。
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为例,教师可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关键要点,如:
(1)为什么在研磨叶片时要动作迅速?
(2)为什么在过滤时不能使用滤纸或纱布?
(3)为什么要剪去滤纸条的两角?
(4)为什么滤液细线越细越齐,实验的效果越好?
(5)为什么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6)为什么实验后的滤纸需要进行避光保存?
学生们只有在弄明白以上6个小问题才能真正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并体会生物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事实上,当学生没有完全正确解答问题时,其错误操作会导致实验的不直观甚至失败。为此,教师们有必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梳理实验的重点操作要领,抓住一系列生物实验的特性和共性,并通过巧设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提高实验成功率的同时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进而培养高中生的实验技能。
3.3 组织合作探究实验,强化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生物课本中相当一部分的验证试验调整为探究实验,加强了对培养高中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强化实验创新、设计的能力的重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规范实验过程、巧设疑问来提高验证式实验效率的同时,积极组织各类合作探究实验。在组织探究实验时,教师应主动创设宽容、民主、自由的实验氛围,鼓励高中生放飞思维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讨论、交流和合作,让他们在互相探讨学习中培养实验能力,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
例如,在探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我让学生自行组队开始合作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小组选用唾液淀粉酶而没有按照教材建议选用H2O2酶。他们把唾液淀粉酶加入到洁净的试管中,然后加入NaOH或HCl容易进行pH值的调节,使之分别达到pH值为1(胃液为1~1.5)、7(唾液为6.2~7.4)、7.5(小肠液为7. 6)、9(强碱),再加入可溶性淀粉充分反应,滴入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他们发现pH=1时试管颜色为蓝色,pH=7时不变蓝,pH=7.5时不变蓝,pH=9时变蓝。根据实验现象,他们得出“pH影响酶活性,且过酸、过碱使酶活性丧失”这一结论。而在讨论时,不断有人提出相关论断,如“唾液淀粉酶在小肠中不起作用,因为唾液淀粉酶在胃中已失活,到小肠后不能再恢复”等等。我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此后,学生们在“将pH从1调到7.6观察颜色变化”的实验中获得了对酶活性更深入的了解,在体会合作探究实验的乐趣,并有效培养了探索精神,提高实验设计、创新的能力。
总之,我们应积极响应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提高对培养高中生生物实验能力的重视,并通过明确仪器药品特性、紧扣要领巧设疑问以及组织合作探究实验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分析、设计等能力,切实增强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振红.高中生物教学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04):98-101
[2]李俊仙.浅谈高中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J].商品与质量.2011(06):73-75
[3]高占朝.浅谈通过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J].学知报.2010(11)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教学;合作探究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教学务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这,也就强调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哪些方式来构建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呢?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及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笔者通过积极探究后认为,要构建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还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方能实现这一目标。以下就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对构建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作用做简单阐述。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自己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自己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概括的一句话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
教学中教师通常需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回顾之前做的《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的实验时,用光学显微镜曾看到细胞质中还有一个比细胞器大的结构,它处于细胞中央,颜色比较深,是什么呢?请学生思考: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又是什么景象呢?以此来导入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是合作学习的核心
首先、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首先要基于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既要了解他们的知识与能力的高低,又要熟悉他们的心理品质。是小组成员异质搭配,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是不同层次的。这样即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能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学习效果的评价。
其次,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在合作交流前,要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给不爱动脑筋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有所帮助,不讲原则,过多的合作,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离开学生独立学习深入思考,相互间的交流就不可能有深度,不可能真正互动和启发。如“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教学中,按提出问题: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吗?作出假设: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设计实验方案: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预期实验结果: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的流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最后,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的教学过程,在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实际情况,生成有价值的合作学习问题和任务,提供有效操作材料。哪些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需要发挥优势互补,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始终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在布置合作操作任务时,不仅要“发号”命令,而且要妥善安排。在小组开展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当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在内容、时间、学生情绪、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控。如“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引导问题是“为什么树叶一般都呈绿色?”学生探究后教师要给予指导,点拨:叶绿素占叶绿体色素的3/4,叶绿素对绿光吸收量少,绿光被反射出来,叶绿体呈现绿色。
三、总结评价是合作探究的辅助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交流与评价,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信息能够在多层面、多方向上展开,能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教学也因此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同时,通过交流与评价可以把合作学习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或全班学生的共同认知成果,可以互相启发,拓展思维,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的归纳是建立在学生交流与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是全班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体验。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突出教学的有效性,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因为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构建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因而,各高中生物教师务必立足于教学实际,切实通过合作探究教学来构建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最终提高其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1年第9期。
高中生物实验归纳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措施
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自我创新活动而获取创新成果的能力,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内容,学生的日常生活都跟生物有密切的关系,周围环境中的花香鸟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顺应时展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兴趣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十分重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产生好奇心,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将好奇心转换成为学生无穷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兴趣转换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教授过程中,为了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生物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树叶照片”的实验。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经拍摄好的照片的底片固定在新鲜的叶子上,将带有底片的植物放在阳光底下,保证植物充分的进行光合作用。经过几天的太阳照晒之后,把叶子摘下来,去掉相片的底片。将叶子放进酒精中煮沸,等到叶子的颜色完全退掉之后,取出来再放入培养皿中。此时往培养皿中加几滴碘液,照片就会在叶子上显现出来,这让学生感到非常新鲜与好奇。这时生物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组织学生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因为照片的底片黑白浓度不同,导致接受的光线不同,所以光合作用时的沉淀积累不一样,碘染色就会不一样,因此树叶上就形成了人像。这种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收获学习乐趣的同时,可以牢牢的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牢固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主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独立性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提出一些典型的问题,并向学生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提出相关要求,让学生自我探索答案。在学生充分阅读这些材料之后,给学生一些适当的提示,让学生看到一些非本质的东西似有似无,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也似懂非懂,这样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思维的谜团,进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最后指导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探究、分析和归纳,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现代的教学方法,例如“启发教学法、自主探索法”等。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对一个现象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发散思维是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找到解决方案。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比如“俗话说吃什么补什么,这种说法对不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多向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的科学,高中生物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高中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高中生物实验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营造良好的实验课氛围。在高中生物的实验课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而具体的实验过程则交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例如在细胞壁的分离实验中,老师指导学生用洋葱表皮做标本,交给学生制作标本和显微镜等器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一旁辅导学生顺利完成本次实验教学。
二是大力开展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中生物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必须熟悉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可以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在设计性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预习,在实验课上对要进行的实验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此外,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新想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对实验的重新设计。
三是要求学生撰写生物实验报告。在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准确撰写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巩固理论知识,为以后学生的创新活动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多向思考能力;突出实验课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合格的生物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C版,2013(2).
[2]倪晓青.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