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导师对接;政策支持;天使投资;孵化基金
引言
大学生创业者不同于身经百战的连续创业者,在社会经验、人脉资源和管理能力上多有不足,本文从分析当下上海大学生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入手,立足于校园孵化器和商业孵化器两个基本调研区间,从大学生创业团队特点和孵化器类型特点两个维度展开。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分析
(一)概述
大学生孵化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内层:创业团队、孵化基地;外层:上下游合作企业、天使投资人、孵化基金、媒体公关。
内层中创业团队是孵化生态的直接参与者,是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基础;而孵化基地则是凭借自有资源帮助项目做出产品原型、获取天使用户、验证产品逻辑的有力扶持。外层则是帮助团队进一步推广产品的关键。承担着推广、复制甚至扩张的辅助功能。本报告逐层展开,在大量调研和对比后对当下大学生创业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
(二)上海大学生孵化基地创业团队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者主要活跃在两类孵化器:高校孵化器和商业孵化器。
本文调查小组选取这两类孵化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家:代表大学园区的上海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基地和上海交大金桥科技园,以及代表商业孵化器的杨浦区创智空间innospace创业加速器。采用历年项目统计分析和优秀项目负责人专访两种方式得出上海大学生孵化基地现状调查报告:
1.创始团队人数分析
从数据上看,两类孵化器孵化项目在创始人团队人数上呈现出以下相同点:三人团队是最多的,其次5人同队同样略高于4人,5人以上团队在综合统计中不超过10%。
分析:大学生初创团队人员募集渠道有:同学室友、社团部门前后辈。其中,因为客观学习生活条件上的便利,这三类人群较为容易相处了解,而且创业之前有过磨合期,团队凝聚力较为强劲。
团队人数同样反映出当前团队建设的现状:3人是标配,以『产品、推广、运营三部分为核心,创始人往往身兼多职,内部分工并不够明晰。5人团队是相当完备和科学的分工体系,也是大多数坚持到现在的成熟团队所采取的分工模式。具体是在三人基础上添加人力资源管理和整体统筹,相较于3人团队,5人团队具有分工上的优越性。
2.创业项目领域分析
商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项目调查分析:
Innospace已经顺利结束了前三期的孵化,报名721个项目,成功孵化共计32个项目。其中,企业服务类创业项目连续三期占据份额榜首,其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变革类项目紧随其后。
当下大学生创业项目总体分为3类模式:校外已有品牌引进、改良引进成功案例以及独立品牌。
3.上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背景分析
当前有四个孵化器背景来源:政府、学校、地产、基金。本文立足于其中与学生创业相关性较大的两项――学校和地产进行简要分析:
(1)学校驱动力:品牌塑造+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现在上海基本所有的大学内部都配套有孵化器。国内大学涉足孵化器都是从各类创业大赛发源。上海金融学院作为沪上创业孵化基地的佼佼者,很早就组织发起类似创业比赛的活动。也拿出一些场地面积支持类孵化器项目。其他如同济大学中芬中心、上海交大金桥科技园、复旦大学创新中心等。
优势:调查发现,做的较好的校园孵化基地,除了免费场地、启动资金等硬件设施之外,还可以提供导师对接、『上海金融学院创客训练营等提升创业者内在实力的服务。
不足:其局限在于想要获得帮助必须经过学校立项、各项大赛筛选,程序较为冗杂,宣传不及时到位等问题突出。另外相关大赛报名端口并非常年开放,故而相关创业团队也就主动放弃了学校支持。
(2)地产驱动力:差异化
现在包括瑞安、华夏、SOHO中国等大型开发商都在将触角伸向孵化器或联合办公场地。
优势:地产背景下的innospace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拥有完善而专业的内部支持人员。从项目筛选到注册公司、后续融资都为创业团队配备专业技术支持。
不足:商业孵化器的进入门槛太高,对innospace运营总监的专访中我们了解到,每年报名的500多个项目中学生团队占到60%以上,然而每期训练营最终进入孵化的12个项目中只有1到2个学生项目。
(3)两类孵化器差异比较
场地:两类孵化器都可以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或价格相对低廉的办公场地,校园孵化器更具优势。
运营指导:校园孵化器的相对简单,主要是给予政策优惠,部分团队可以获得有限的校园渠道宣发。商业孵化器则从法务、财务、宣发、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等多个角度为创业团队提供服务,基本涵盖创业初期所需的全部服务项目。
资金:校园孵化器一般采取大赛招募的方式,优胜者会给予5000―3万不等的启动资金。商业孵化器会采取股份置换、天使投资等有偿方式,首轮投资数额一般不会超过50万。
孵化时间:校园孵化器贯穿项目始终,校办各类大赛比赛周期通常是一年或一学期,比赛重点主要集中于商业计划书和初期路演阶段。商业孵化器以3个月―18个月快速训练营为主。
4.上海市大学生孵化生态系统外层现状调查分析
孵化生态系统外层生态:上下游合作企业、天使投资人、孵化基金、媒体公关四个方面。
上下游合作企业: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创业团队往往充当市场推广的急先锋,上游企业会为团队提供完整的配送、宣发服务,但由于缺乏相关合同约束,学生团队在项目平稳落地后都会主动或被动退出项目的运营。由于背靠成功企业和完备的运营流程,成功几率较大。
天使投资人和孵化基金:位于校园孵化器的学生项目启动资金来源排序:亲友自筹52%、上游企业支持22%、学校支持16%、导师或导师引荐天使投资人10%。
媒体公关:宣发途径主要体现在学生社团、机构公众号、校内宣传栏等途径,主要面向学校内部,在产品宣发方面卓有成效。商业孵化器可以提供传统媒体报道之外的新媒体渠道,传播更为及时有效。
二、当前大学生创业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孵化需求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对三类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创始团队进行采访调查后,我们发现分别存在以下四大问题:市场推广、团队建设、融资困难、财务法务。
1.创始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关注重点:创始人之间的关系、创始人心智成熟程度、团队完整度。
存在问题:初创成员经验不足,分工模糊,职能交叉,专业化程度低下。
创业过程中,难免发生产品开发或运营方向上的争吵。其次,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团队完成程度低下。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创业团体除了一个总负责之外,其余的几位创始人往往没有明确分工,职务相互交叉,各自在团队中定位不明晰。容易出现有力无处使,有错无人认的状况。度过一开始的热血期之后,团队往往会由于分工不明陷入运营瓶颈。当然早期团队一般一位创始人会身兼数职。
2.融资困难现状
关注重点:融资渠道、融资方案、资金使用的规范化。
主要问题:后续资金支持不足,融资渠道狭窄、方式单一,资金使用不狗规范透明。
3.市场推广
关注重点:营销手段、推广渠道、用户粘性、同质化竞争。
主要问题:营销手段杂而无章,缺乏专业推广人员,用户粘性较低,抄袭、同质化竞争严重。
4.财务法务等综合服务空缺
关注重点:媒体宣发、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管理、上下游伙伴资源。
主要问题:专业运营服务人员缺乏、产品初期推广困难。
三、大学生孵化需求与高校孵化器提供服务间的痛点
(一)调查问卷结论
学生团队建设经验不足、市场营销和融资困难、上下游合作资源紧缺、高校孵化器综合运营管理缺位。
首先,商业孵化器和校园孵化器在团队建设方面都止步于导师对接,并不能够给出更为详尽的创业人员综合实力提升指导,更加谈不上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团队建设。这也呼应本调查反应出来的目前高校孵化器在团队建设支持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但却不可或缺的问题。
其次,投资方面。学校的资金绝大多数以比赛奖金和立项启动资金两种无偿形式输入,团队缺少资金使用经验,往往没有长远规划,一旦资金链断裂,就陷入运营瓶颈。面对创业团队面临的推广困难,大部分高校的校级优秀传播渠道都是不会面向学生创业团队开放的。
四、优秀孵化器运行借鉴以及高校孵化器转型的合理化建议
(一)优秀商业孵化器运营模式的几点启示
1.配套孵化基金,解决融资难题,实现资金循环
孵化基金,如创新工场,后面都会配套有一个天使基金和VC基金。前线的孵化基金,主要为了其它几支基金后期的优先投资权。每期孵化器所有项目的无差别投资,目的是帮助所有项目完善产品,获取天使用户。后期孵化跟投则是对每期完成孵化周期的项目中比较优秀的一些项目持续跟投,目的是进一步打磨和完善产品。
孵化项目的退出时间点,一般有3个:天使轮、A轮、B轮。从退出的概率上,时间点越往后退出溢价越高,但是概率越小。每期的孵化项目,后期成功退出的总体概率能够达到50%,已经非常高。
2.多重投资模式,解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资金后继乏力问题
商业孵化器有多重投资模式,国外出现的独立品牌创业指导顾问,如Rocket Internet给予创始团队从创意到运营、推广全方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初创团队一般以股份换取。资源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期的场地和服务、中期的经验和人脉、后期的投资关系扩展。多层投资模式解决了创业者在各个阶段的燃眉之急,保证了项目平稳健康发展。
3.集体路演、充分发挥媒体效果,解决产品初期曝光度不足问题
大部分商业孵化器都会为结束创初期训练、初步成型的产品举行集体路演“Demo day”。利用孵化器本身影响力往往会吸引一大批科技媒体和天使投资人,为项目从原型到产品顺利过度打下基础。
(二)高校孵化器运行以及转型的合理化建议
综合上文中优秀孵化器的有益尝试以及本组调查报告,我们对未来高校孵化器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希望从一个侧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1.丰富创业活动形式、开展创业训练营。保持创业立项申请端口常年开放
当前大学创业活动开展基本都以大赛形式展开,大都停留在撰写商业计划书和模拟路演阶段,对学生实际创业能力的提升有所局限,应开展深层次创业训练,丰富学生创业经验,提升学生创业实力。大赛周期一般为一年或者一学期,一旦错过申报,端口即关闭,导致许多学生错过申请。
2.促进资金进入向投资转换,建立配套孵化基金,实现资金循环,树立学校品牌
高校孵化器应借鉴商业孵化器『股权置换、设立『孵化基金等多种投资方式。同时以投资所得补充孵化基金,改变单一依赖财政拨款的资金结构,扩充资金来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校园孵化器应加强投放资金监管,给予创业团队资金使用建议。
3.开展校园“Demo day”,利用导师资源,吸引天使投资
校园孵化器可充分利用学校导师资源,依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面向社会开展孵化项目集体路演活动。
4.加强财务法务、人力资源专业支持
校园孵化器设立统一的财务和法务,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项目健康有序发展。
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
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不仅有利于开发设备潜力,挖掘人力潜能,还可以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之重要性,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1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进程
教育部于2002年2月21日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第21条规定:对于那些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要尽量向社区读者及社会读者开放。这些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以及技术咨询服务,应按照材料与劳动的消耗或者实际的服务成果来收取相应的费用,这就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政策依据。而对外开放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于2012年3月12日在“首都图书馆联盟”成立仪式上宣布:北大、清华等26所高校图书馆将会逐渐对社会开展免费开放服务,从而推动了全民信息的资源共享以及学习型社会的创建。随后,武汉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这5所高校建立了“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倡议武汉地区的各级各类图书馆,一起推动图书馆对整个社会的开放,真正实现地区图书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总的来说,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已经实行了二十几年,然而,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完全实现对外开放,而对外服务的质量也需进一步提高。
2 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2.1 受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于对学校师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及科研文献资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管理制度,而高校图书馆一般实行全民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制、国家所有制、国家统一工资制和专业工作岗位责任制的制度,如果图书馆开展对外开放活动,则会暴露出现行制度的一些缺陷,从而产生很多问题,包括校园治安、文献资料的定期归还和学习环境的稳定性等等。所以,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开展首先应该制定出一套有关对外借阅以及校内借阅兼容的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构建全面管理制度。
2.2 理念滞后
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思想理念相对滞后,难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此同时制约了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就高校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人们往往认为高校图书馆是隶属学校的,而国内多数高校都将图书馆当做本校的独立财产,尚未形成公众服务意识,更没有意识到高校图书馆中的全部资源都来自于国家,是属人民大众所有。
2.3 经费投入不足,缺少图书资源
近年来,各个高校持续扩招,使得在校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然而,我国在教育事业单位中的投入不足,导致用于图书馆的资金相对较少,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难免会缺少一定的文献资源,使得高校师生平均占有的图书馆资源不断降低。所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满足本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需要。然而,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藏书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事实上,每年高校所购进的新书根本无法适应教育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所以,高校图书馆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实行对外开放,那么难免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压力,当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2.4 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
高校图书馆的很多管理人员仅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主要是Office等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而国外的信息技术领先于国内,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加快,对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例如英国的高校图书馆,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应用了VPN技术,即“专用的虚拟网络”,指的是利用一种密码、隧道协议和身份验证等在公共网络中建立的一种专用网络技术。
3 推动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措施
3.1 解决高校师生和社会读者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
高校图书馆这种教育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首要任务即为对高校师生提供服务,然而,办学经费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因而高校图书馆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应该在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中起作用,所以,拥有向社会公众开展阅读服务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难免会加剧资源紧张的状况,特别是在学生考试之前,多数图书馆都会形成人满为患的局面。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高校师生和社会读者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矛盾。具体来说,以高校图书馆的责任为依据,在资源分配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本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要,以确保内需为基础,实行分时间段、分层次的逐步开放,以避开高校师生的使用高峰,从而达到同时满足校内、校外两类读者需要的最终目标。
3.2 加强和社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高校图书馆因为在服务对象上存在特殊性,所以在馆藏结构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专业性特征,难以满足社会读者的阅读需求。而社区图书馆作为我国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高校图书馆的不足,而且,社区图书馆通常规模也不大,不仅方便灵活,而且还能够有效与读者进行沟通,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调整馆藏资源和服务方式,有效地满足了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但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经费等多种限制,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使其扬长补短,互相弥补不足。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可以按照“联合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相互进行补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走联合办馆的道路。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充分了解社会读者的特点,并和社区图书馆联合举办各类信息服务,比如定期举办老年人健康讲座,组织社区学生参与读书活动等。
3.3 提高高校馆员自身素质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意识仍然比较保守,尚未适应新形势所带来的角色转变,在遇见问题后,也往往会按照过去的思维模式进行解决。而毫不客气的说,这种旧的思维方式和服务意识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图书馆馆员的自身优势,引导他们主动与读者进行接触,对各类读者的需求进行体会与分析,并积极主动的解决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感受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氛围。
3.4 有效保护馆藏资源
通常来说,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基本都属于社会中的高级知识分子,自身综合素质相对较高,而如果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话,一些社会读者的综合素养自然难免会参差不齐,非常容易对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产生严重威胁。有鉴于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在用制度进行约束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馆员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图书馆还可以为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源进行投保,以免文献因丢失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以及社会整体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在当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正确认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并不断吸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李亚洲.浅谈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途径新的探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李任斯茹.我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3(01).
[3]李肖滨.针对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问题的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4]刘俊凤.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给予社会的双重影响[J].云南图书馆,2012(03).
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范文3
近入20__年以来,我会组织专业人员,历经几个月时间,对区内13个乡镇31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访问与座谈。现将我区民营企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分别报告如下:
一、我区民营企业的现状
我区民营企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市工商联指导与协调下,在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大开发、大开放和大项目带动的战略部署下,有了进一步发展。到20__年底,民营企业总数4283家,从业人员97000人,总资产134亿元,全年完成工业产植177.6亿元,销售收入155.1亿元,利润13.1亿元,比上年度分别增长15%、18%、18%和19%。到20__年5月,民营企业发展到5548家,比07年底增加1265家,增长29.5%,总资产199.139亿元,比07年底增加65亿元,增长48.5%。到6月底,新安排就业人员10754人,比20__年底增长11%。
从总体情况看,我区民营企业仍是比较好的发展势头。具体的社会效益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排就业。我区有80多万人口,随着农田种植的改革,机械化程度、科学种田方法日益提高,农村剩余劳力日益增加,加上撤村建居的进展加快,大中专毕业生的安排,下岗人员再就业等诸多因素,民营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就是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我区民营企业承担了这份责任,共安排各类就业人员11万余人(不包括自谋自招人数),极大的减少了社会就业压力。比如南蔡村金轮自行集团,一家企业就安排就业人员4000多人,南蔡村整个乡镇,几乎家家都有车厂工人,人均月工资1300元以上。还有些地毯行业、绢花行业、养殖业与纺织业等,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别安排着大批劳动力和闲散劳动力就业。有益于减轻减少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节能减排,从而得到企业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如雍阳减水剂厂,注重科技创新,生产与销售前景俱佳,建厂以来所生产的减水剂,始终保持尽产尽销,始终保持零库存。近入20__年以后,根据国际油价猛涨的经济状况,他们与国家煤碳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制了用煤代油的高新科技项目,创造生产出煤水不分离、不沉淀的水煤浆外加剂,约定全国独家生产,不发展第二家。现已生产并发往广东汕州53吨成品。这项科技项目,必将打开节省石油的新途径。
还有石各庄万利造纸总公司,制定了科技领先,节能减排的经营理念。在节约用电上,采取因机制宜、分类生产等方式安排生产,由原来每吨纸浆用电167度,降到现在的91度,每月光节约电费就达15万元。为了减排,他们投资1500万元建成节水工程,日处理水的能力达到6000吨,通过科技创新,厌氧每天处理cod六吨,每两公斤cod可产生一立方米沼气,一天可出3000立方沼气,每立方沼气,相当于一公斤原煤,现在已利用起1800立方米,占总产量的60%,每天可节煤1.8吨,全年能节煤657吨。国家规定每产一吨纸,耗水指标为43立方,现在该厂每吨纸仅耗水2.8立方,一吨纸就节约40立方水,并始终保持零排放,从而获得市科研三等奖。其它一些民营企业也重视节能减排。
(三)注重企业文化。调研中发现凡生产发展快、经营效果好、社会效益高的民营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讲究商业模式与品牌战略。有的制定了全员参与,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关爱环境,持续发展,争创一流的管理方针;有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注重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奠定因材录用的用人理念;有的大型民企,提出并逐步落实“六网互动”、“新置换”、“新超市”的三大理论,引导企业飞速发展,由本地到外地,由国内到国外,业务渠道幅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00多万个稳定消费群体;有的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对外抓创品牌,对内抓商业模式。我区已有一家全国驰名商标,16家__市著名商标。
(四)面向农村,服务三农。按照领导部门提出的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的要求,一些民营企业,直接为三农服务。长城罐头厂,培育了白灵菇罐头的原料生产基地,负责培训农民工,每投资十万元,可建成一处基地,当年就可收回成本。华明养牛厂总经理赵书明,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奶牛小区,研究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牧业与大农业互相结合,促进大农业的发展,现在全区奶牛已发展到6万多头。最近该厂又与农民商谈租用土地的办法,上半年由农民种麦,麦收后解决全年口粮,下半年由厂方租用,按晚玉米收成价,每亩付款200-
300元,然后由厂方种植青玉米饲料,每亩可产带浆玉米的玉米秸饲料6000-8000斤,农民既得到现成收入,又可搞其它生产,养牛厂用优质饲料喂牛,既解决饲料问题,每年每头牛可增产两吨牛奶,确是互利双赢之举。今年已搞成百亩试种,明年大面积推广。现在全区还有农业合作组织61个,扶植几千家农户,解决蔬菜瓜果等生产与销售问题,直接服务三农。
(五)回报社会。从全国到地方各级工商联组织,反复向民营企业贯彻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经营理念,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支灾支教等方面做出奉献。多年来__区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共捐款捐物总值近14亿元,在社会上起了很大作用。仅以今年四川汶川地区大地震为例,全区民营企业从地震后至5月21日九天时间共捐款捐物总值2416万元,从中涌现出很多典型事例。天狮集团一家捐款捐物1700余万元,成为全区第一个捐款大户,不仅如此,他们还把5月18日定为第三个爱心日,并号召四川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当地的支灾献血活动。王庆坨镇万方钢构公司董事长赵殿坤表示,要尽一份力量,让灾区人民多一点温暖,少一点痛苦。得知地震后全厂立即停产转产,利用两昼夜时间,赶制价值120万元的钢结构彩板生活用房材料,并组成22人抗震小分队,于5月16日亲自送往灾区绵阳,并昼夜组装,工人们每天每夜仅休息3个多小时,至5月23日完成任务返乡,期间为绵阳安县搭建起400平米活动房,又在北川县擂鼓镇搭建起900平米的临时诊所,解决了部分灾民居住与就医治疗问题,此举深受各方称赞。
总之我区民营企业,在发展城乡经济、安排劳动力就业、坚持科学发展观、服务三农与回报社会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是我区民营经济的主流。
二、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有些民营企业家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不注重学习,终日事务缠身,事无巨细,必自躬亲,没有发展战略,缺乏科技创新,对外打不出品牌,对内缺乏商业模式,体现不出企业文化,发挥不了团队精神,直接影响企业做好、做大、做强。
(二)融资困难,调查中80%的企业都受资金制约。有的企业有土地、产品有销路,就因为贷款难,两年不能投产只等企业现有楼房拆迁时得到补偿以后,才能投资生产。有的企业有年产一万吨罐头的生产能力,只能生产两三千吨,70%至80%的生产能力闲置,其主要问题解决不了农民搭大棚的贷款问题。有的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始终保持零库存也因贷款难,连年不能发展。还有困难企业,以高息向社会借款,增大负债压力。融资难的问题,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
(三)分散式经营、家庭式管理。有的乡镇有几百家自行车行业,其生产量和销售量,略高于南蔡村金轮集团的一家生产量,远低于西青区富士达的一家生产量。占用的设备多,管理、财务、营销的人员也多。调查中有1/3的民营企业仍属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起步时尚可,不利于发展和做大做强。
(四)政策落实有难度,中央的36条、__市的80条、20条等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缺乏配套细节,执行难,落实难。有的与有关部门规章相抵触。比如中央36条明确指出,对待民营企业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实际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有些地方待遇就是不公平。集体土地的厂房、办公楼不能抵押贷款,国有土地的厂房、办公楼就可以抵押贷款。银行业有他自身的规章制度,而且只愿意扶植大型企业,愿意锦上添花,不愿扶植中小型企业,去雪中送炭。
(五)民营企业税赋重、费用多,还有一些部门搞摊派、拉赞助。此外与友邻地区河北省所属的市县的税法不一致。河北省一些民营企业多是定税制。我区一些涉外民营企业,从河北等地进原材料,没有进项税票,出口不能抵扣,只好到外地去买进项税票,增加企业负担。
(六)用人问题,是民营企业较普遍的头疼问题。一是缺乏技术人才。二是用较长时间培养的技术人员,一旦能熟练操作,就跳槽撂挑子,另谋高就。三是当地的一般劳动者,也经常出现怠工、误工、歇工等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所以有些企业不愿用当地工人。
另外,新的劳动法,确实有益于增加劳动者待遇,要上五险一金,要增加加班费,节假日工资,这确实是好事,无可非议。但有些中小企业,一时承受不了,有的借高利贷给工人发工资。
(七)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力度不大,创品牌、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忽视无形资产的创造。全区几千家民营企业,只有天狮一家为中国驰名商标,还有16家为市级著名商标。有些大宗产品都让名牌厂家从中牟取巨利。比如牛奶,我区奶牛已发展到6万多头,年产奶20多万吨。售给蒙牛、伊利等名牌厂家,每市斤牛奶一元二、三角钱。蒙牛厂家生产出来的“特伦苏”牌牛奶,一箱12袋,每袋250克,一箱奶仅6市斤,售价54元,每市斤合9元钱,相当于鲜奶价的7.5倍,其它产品也有类似情况。
(八)缺乏统一对口培训组织,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从而出现了闲散劳动力就业难,民营企业招工难的相对问题。
(九)第三产业尤其是创意产品发展较慢,如服装设计、色彩搭配、广告创意设备、数字音乐制造。尤其是我区的古老运河,更具有很多、很丰富的创意文化,但很少引起民营企业的重视。据报道,北京广播电视局,加强电视动画片管理,20__年一年文化创意突破一千亿大关。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协调,服务业比重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些问题同样反映在我区民营企业中。
(十)民营企业间仍存有无序竞争。我区大型地毯行业和家电、医药等零售业表现突出。崔黄口一带有300多家地毯行业,大中型企业占50%,另外100多家小型地毯行业,不按标准规格生产,产品委托外地外贸公司代销,标价低于规范厂家的价格,直接影响销售。虽然设有行业协会,但因职权不清晰,也难以排解。其它医药、家电等行业,以带有欺骗性的廉价促销等手段,也影响同行业的正常经营。
(十一)一些涉外的民营企业,受美国次级贷影响,美元大幅度贬值,由8.3元人民币换一美元,降到7元以下,降幅18.5%,出口的地毯、自行车、板材等直接受到美元贬值的损失。有的企业面临极大困境,担心倒闭。
除上述问题外,一些传统性行业自生自灭,个别企业信誉欠佳,行业协会少,发挥作用差,相关部门服务差等问题也影响企业发展。
三、几点建议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外地的经验,提出来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请各极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的作用,无论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在对外贸易方面,在回报社会方面,特别是在安排城区待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四次修宪,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一个主题,就是不断加强他们的地位和作用。30年来由最初的“拾遗补缺”到“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由微不足道,发展到超过全国gdp的65%。我区也是同样。因此建议,各级应仍然把个体和私营经济当做发展__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给予大力关注、大力支持。
(二)建立组织、搞好服务平台。
成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联合办公室。按照中央及__市近几年制定下发的有关发展民营经济的36条、80条、20条等相关政策,结合__实际,制定一套发展__民营经济的具体规章制度。东莞市5年期间先后出台两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可以借鉴。有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并能及时监督、检查、促进落实,使相关部门有关遵循,使民营经济有所依据,这样就有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应成立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形成完善的民营经济协调服务网络,具体的协助民营企业落实政策、调解纠纷、沟通信息、解决难题。
(三)加强民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
制定一套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外请与内选相结合、学习资料与现身说法相结合、内地交流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的多种办法并进行培训。在本区可请天狮、雍阳碱水剂厂、万利纸制品厂、华明养牛厂、宇奥汽车配件厂、金轮自行车厂等企业家,介绍成功的做法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对策。同时学习外地经验,推行东莞市111工程及培训方法。学习全球商界女强人、全国政协委员中电国际董事长李上琳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提出的“审视自我、找准定位;明晰战略,加快发展;人才兴企,团队兴业;持续创新,推动变革;静水深流,构建文化;”的40字管理方略等企业文化。借以提高企业家素质,进而逐步摆脱事务缠身、分散经营、家庭式管理、无序竞争等弊端。通过培训,引导企业家们诚信经营,生产合格及至优质产品,靠能力取利;守法经营,照章纳税靠规矩取利;重合同、守信誉,靠信誉取利;维护消费者利益靠品德取利;以人为本,爱护员工,靠团队力量取利。总之,应重视财富的质量。培训经费请由财政拨付。
(四)扩大融资渠道,全方位解决筹资难问题。一是请政府支持,每年由财政抽出一定数额的资金(东莞市每年安排1000万资金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制定奖励政策,奖励科技创新、品牌创新、管理与经营创新企业。二是部门联合推动大中型企业上市。当然这要做很多工作,需落实严格的上市标准,企业需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结构,并且有持续盈利的能力和良好的财务状况,还要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核。企业家还应有远大的发展目标,尽力争取上市。三是借鉴我市蓟县的经验,组建政银合作组织,为中小企业和农民兴业提供资金。四是筹建社区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农民为服务对象,降低贷款门槛,简便贷款程序。可由信用社或邮局储蓄银行改办社区银行,他们具有各方面优势。但是要严格防止重蹈过去基金会的覆辙,坚守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对金融工作者提出的十字守则。即:严格、谨慎、规范、诚信、创新。五是建立担保公司,这符合党的十七大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改善融资条件,完成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三农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的要求。为提高信誉,做好管理工作,请政府责成财政部门与企业结合共同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六是放宽政策,很多民营企业是占用集体土地兴建的厂房、购置的设备,请有关部门简化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手续,或者制定集体土地建设的厂房也可抵押贷款的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五)筹建统一的大型的技术人才的培训机构,增加设备资金。采取专业培训、对口培训、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训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特种服务人才。培训中,既要注重专业技术的培训,更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受培训的人员,既能掌握专门技术,又有爱岗敬业精神,无论被哪家企业聘用,都应尽职尽责,不能这山看那山高,见异思迁,不断跳槽,影响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六)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20__年1月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所得税降低5个百分点,同时调整了纳税所得额,过去超过10万元就按33%交所得税,新规定提高到30万元,30万元以内按20%计征,超过30万元的按25%计征。这就直接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一些微利的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建议对中小企业按15%计征。同时建议上级创造条件,进一步降低商品税税率,这不仅能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对平抑市场物价也有益处。
对于新劳动法,它的价值取向值得肯定,但是请相关部门,采取匹配方法不要把所有压力都推给企业。尤其在长期的社会保障方面,请政府给予财力支持,企业着重于短期的社会保障。
另外请有关部门查禁对中小企业的集资、摊派、赞助等增负行为,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七)大力扶植民营企业创品牌、创名牌活动。增加创造无形资产意识,增强自立创新意识。企业的成功与品牌战略的制定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它能号召市场、号召员工、号召消费者,能拉动企业的发展。在自主创新上,专家解释有三条,第一是原始创新、第二是继承创新、第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再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创意产品,拓展古老的运河文化。同时,要使企业家明白,关键技术靠从外国引进是买不来的,即使引进,也是受人牵制。总理曾举一例:“现在dvd生产厂家都在中国,但生产出一台dvd然后出口,大概我们企业可赚一两美元,而我们付出的知识产权费用,就是19到
20美元,也就是说外国人赚的钱,是我们赚的钱的十倍。所以从国家带有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科技发展方针来看,我们一定要坚持自主创新。”在创品牌、创名牌和自主创新上,有关部门要给予引导、扶植、也请政府给予财力支持,东莞每年拿1100万元资金用于自主创新与创名牌的奖励,我区也应加大扶植与奖励力度。另外一些佛教居士的企业家们,仍企盼在城区兴建大型庙宇,恢复城区的原始文化。只请有关部门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请一位知名和尚即可,其它属于民事问题,自然有人投资。
(八)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大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为主攻方向,建立民营企业园区。__市委把支持建立民营企业园列为今年一项重要工作,用以解决企业规模小的产业分散问题。在大产业园区固定以后,幅射小功能区,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进一步幅射农村,落实一企带一村,多企带一村的部署。形成上下衔接、发展有序的链条。一方面解决就业压力,一方面增加农民收入。全国两会期间,一些专家学者指出:民营经济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解决城乡的就业压力,这的确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范文4
1.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营造一种谁投资谁受益的良好商业和法治氛围;
2.服务到位的融资机构,促进软件成果转化快;
3.高素质的软件专业人才,配合制定灵活的技术移民政策;
4.具有第一流的大学教育,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发达的通信设施;
6.长期磨炼的企业家精神;
7.巨大的市场需求。
一、美国软件业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国,拥有规模各异的软件公司8万多个,其软件业的年增长率为18%。世界500强软件公司前10位中的8个公司总部都设在美国。美国的软件产业主要以3个部分组成:1.以商业销售或租赁为目的,设计和生产软件产品的公司;2.开发因特网和电子商务技术,提供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公司;3.专为计算机提供软件服务的公司。美国软件产品主要分为系统基础设施软件(占23%)、应用软件(占51%)、软件开发工具(占26%)三大类:
1、系统基础设施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等软件,1999年的增长率达到12%,共计46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每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5%,销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主要是IBM、微软、ComputerAssociates和惠普4家公司,占据了这个市场的主要份额(高达48%)。
2、应用软件,包括公司和个人用途的软件,1999年的增长率达到14.7%,共计62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1%,销售额将达到1255亿美元。
Unix和32比特的视窗平台占据了该市场的主要份额,分别达到207亿和239亿美元。对视窗应用软件的需求仍呈上涨趋势,预计到2003年,其软件销售额将会突破600亿美元。而Unix系统也将达到350亿美元。
3、软件开发工具促进了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开发以及软件程序的应用。从1998年到2003年,它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4%的水平;1999年的年销售额为354亿美元。另据美国商务部今年的一份报告,在过去的5年里,软件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是美国GDP增长速度的3倍,软件从业人员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在过去4年里,其平均就业增长率为13%,IT领域有1/3劳动力受雇于软件行业,全美软件人员人均年薪68,900美元,且年增长率保持在8%。
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要大批技术人才,而美国软件人才供不应求。为此,许多软件公司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吸纳当地高级软件专家。他们利用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软件人才英语好,技术强,劳务成本低等条件,广揽人才,扩大公司业务,取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了进一步吸引软件人才,美国国会于1998年立法,临时放开了H-1B签证的上限,即在2000年财政年度,发放115,000个H-1B签证,而到2001财年,发放107,500个,2002财年,恢复到原来的限额即每年签发65,000个签证。
软件产业创新节奏快已成为该领域一大突出特点。在这个竞争极为激烈的领域,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在极短的周期内不断推出新一代产品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的支持。美国研发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的5家是IT和软件公司。
1998年,美国软件工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41亿美元,在工业领域中排行第8。但若以研究资金投入密度和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说,软件产业排行第3。软件产业平均研发投入是11%,其它产业平均研发投入是7%。
除了少数几个国际大型软件公司之外,美国软件公司占据了世界(包括美国国内)2/3以上的软件市场。软件产品在美国的出口份额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软件生产公司在1997年的贸易顺差达130亿美元。由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在增加软件方面的预算,美国软件公司计划扩大国际销售量。
一般来说,美国政府并没有为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特殊的倾斜政策。而软件产品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R&D投入。为保持R&D投入,美国软件企业从美国政府那里争取到了"永久性研发税优惠"。美国国内税收法第41部分中规定的"研究与试验税优惠"为美国公司在税收年实际的研究支出提供了20%的税收减免。
二、日本软件业概况
日本官方一直把软件业作为信息服务的一部分进行分类。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和消费国,其1998年的软件产值约570亿美元,占其全国信息服务业年产值(916亿美元)的62%左右。该国有软件企业约3700个,从业人员33万人。同年,日本软件出口额仅0.82亿美元,而进口则为55.62亿美元,其中进口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特种软件分别为31.35亿美元、18.57亿美元和5.69亿美元。此外,日本的软件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其次为欧洲,各为50.84亿美元和2.74亿美元。据分析,形成这种出口额远小于进口额局面的原因是:日本使用非英语语言,通用软件出口受到极大限制;信息产业结构中重视硬件生产,相当数额的软件依赖于进口;日本企业大规模生产领域使用的诸如自控等特种软件,大多数企业都自己开发,而且为了生产技术的保密,不愿对外出售等。
迄今,日本政府尚无专门制定发展软件业的政策、计划或措施。今年3月,由日本著名大学、大企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和民间学术机构联合组成的"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战略讨论委员会"出台了题为“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战略”研究报告,其中就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1.研究开发高效率、高稳定软件技术
随着数字革命的兴起,信息通信系统和网络将支撑经济社会的多个部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保密性至为重要。为此,需开发在不可预见的恶劣环境下也能够使系统或网络稳定工作的软件,如软件本身能自动生成免疫功能、在访问数量突然集中的恶劣使用环境下也能稳定地工作,部分故障不波及全体,从而不导致全系统瘫痪等。
系统的使用者需要适应不同用途且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软件,因此应有高效评价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方法、软件修补方法以及评价软件开发技术的方法等。
2.操作系统技术
目前的操作系统绝大部分仅驱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不能驱动网络机器,今后必须开发能适用网络时代的通用操作系统。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多个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移动通信机相互联结形成
3.信息检索技术
个人或团体向网络发送的信息,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向多样化、分散化发展,因此需要高效信息访问技术及超越现有检索方式的按照信息内容检索和适应通信环境的检索技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年人或儿童也能够高效率地获得信息而且可防止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不向网络扩散,但又能自动收集、整理信息的技术。每个用户的联网环境不同,应建立考虑用户联网环境的信息检索技术,为此需进行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内的高级软件的研发。
4.信息存储技术
建设通过网络传输包括动画、声音在内的任何信息的电子书店、电子图书馆,信息存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今后,信息除了新闻、书本之外还将有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服务、新的教育方法和教材等对网络利用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支持这些技术的软件,可在全世界随处利用已存储信息的技术、流通信息的通用站台。
5、其他软件技术
大容量数据压缩技术、XML技术、版权管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言理解技术、大量数据计算技术等都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
三、英国软件业概况
英国软件业产值规模世界第三,1999年产值为377.46亿美元,约占GDP的1.2%,当年软件出口约16.2亿美元,软件企业65000个,就业人员35万人。
表1英国软件业1997----1999年概览
年度产值(亿美元)企业数(个)软件人员(人)
1997259.254,218240,000
1998341.6*57,000290,000
1999377.46*65,000350,000
注:*为预计值
英国软件业的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在大学和政府研究所进行。英国现有综合性大学约150所,其中设有计算机工程或信息工程系统的大学有近120所。在从事软件基础研究的队伍中,人员分为3个档次,但研究工作主要依靠有博士学位、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软件研究人员,而软件开发工作大部分由软件公司和大学进行。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根据市场的特殊需求以合同制形式进行单独开发活动,这部分人大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据了解,英国软件业的强项领域主要包括:
1.银行、金融和会计
2.操作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操作服务系统
3.零售业
4.通信
5.水、电、气等公共服务业
6.旅游、休闲与游戏
7.教育
8.医疗
9.开发用工具
英国政府对软件业的发展未提出过什么政策和计划,也没有向中小软件企业实施专门的倾斜政策,这是因为现有的支持中小企业的鼓励性计划和措施已经为所有的中小企业在减税、贷款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政府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例如,它支持建立了"英国软件行业网络"和"英国电信办公室"这两个促进软件业发展的行业性组织。通过这两个组织,将各自分散的软件同行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获取风险资金、怎样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共同开拓国外市场以及消除有碍企业发展的办法等等。
四、法国软件业概况
与美国相比,法国政府比较重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将软件课题多次列为国家关键技术项目,促使法国软件业发展较快。1990-1997年法国软件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8%。1997年,法国有8679家从事软件研发和生产企业,从业员工66967人。当年软件行业销售额约为66亿美元,法国软件公司规模一般都不大,除了前5位大公司从业人员均超过千人,80%的公司其雇员均不超过10人,但进入软件领域人员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通常一个软件公司,高级软件专业人员占公司职工人数的52%,中层专业人员占27%,企业主管占3.5%。法国的软件业主要集中在大巴黎地区(占近57%的各类软件人员)和罗纳-阿尔卑斯地区(占12%),另外在航空、电信、电子等尖端产业所在地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因为这些产业领域非常需要特殊的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以及网络管理软件。
近几年,随着法国家庭拥有微机的增多,这不仅大大促进了日常办公软件(文件处理、预算管理)的销售,而且特别激励了娱乐软件(教育、文化、游戏等)的销售。而企业的软件需求更趋向于特殊软件产品的发展,如各种定制软件,以及用于因特网和网络(内联网和外联网)的漫游软件或各种数据安全保护软件。法国社会的许多职业必须掌握一种或多种特殊软件,如会计、审核、农户饲养和轮作管理、医院病人和处方管理等。面对各行各业对软件的需求,法国政府一方面开启技术移民的大门,从国外吸引包括软件人才在内的信息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则在政府实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和科研优先领域中增加投入,促进软件业的研究与发展。五、德国软件业概况
1999年,德国标准软件产品(系统软件、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销售额为154亿美元(257亿马克),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4%。近年来,标准软件市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应用软件的销售额增长最快。据预测,德国今年标准软件市场增长率为9.8%,而且今后几年其增长率仍然保持在这个数量级。1999年,软件出口额达74亿美元。
据统计,德国大约有4万余人在标准软件企业工作。截至1999年底,在德国40余家大中型软件企业中,有3.85万从业人员,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20%。德国的软件企业数目和从业人员与各国相比都很少,但其企业生产率却非常高。人均销售额通常是衡量企业生产率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据统计,德国40余家大中型标准软件公司1998年人均销售额为43.2万马克,共中10家销售额最大的公司人均销售额为94万马克。
目前包括软件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德国1999年共有170万人从事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比1998年增加9%,而整个软件业及其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增加11%。即使如此,德国目前还短缺7.5万名信息技术专家。
为了缓和人才短缺,德国政府支持工业界的要求,通过了"绿卡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今后三年内接收非欧盟国家2万名软件专家;专家年薪至少10万马克,在德国工作期限最多为5年,该项规定于今年8月初实施。除引进人才外,德国政府加大培养本国信息技术专家的力度,政府与企业界联手今年提供4万个培训岗位,至2003年至少再增加2万个培训岗位。此外,施罗德总理呼吁在今后5年内与州政府共同提供1亿马克,扩大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专业招生人数。
六、意大利软件业概况
意大利的软件业在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各成员中规模较小,据统计,1999年该国软件业产值约合33亿美元,占当年GDP的0.3%,年增长率为10.8%;现有软件企业42020个,从业人员20.68万人。
当前,意大利软件市场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应用系统的集成产品和决策数据系统的数据处理产品,特别是面向WEB战略的基础产品。1999系统软件市场主要表现为与因特网技术有关的系统软件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系统软件发展较快,开发目标主要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软件仍呈快速发展态势,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CAD/CAE/CAM系统等方面。
虽然软件业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占总数93.4%的企业人数均少于10人。由于规模小,使得意大利的软件企业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资,从而影响其产品的改进,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多年来该国的软件业一直处于一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最近,软件企业加快了上市的步伐,预计这将会促进软件业的发展。妨碍该国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训练有素的软件人员。据估计,该国1999年缺少6.87万合格人员,2000年缺少11.3万人,特别是软件开发和应用技术人员。
为了促进包括软件产业在内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根据意大利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政策指南的决定,将进一步简化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下放权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的信贷条件和风险资金,支持产业的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支持意大利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走向国际化。指南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变得越发重要,因此应修订现有的包括软件业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提供企业发展的优惠资金;支持企业配置和更新设备,如规定将配置计算机软件的投入作为企业购置生产设备对待,享受优惠税收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利用工业部主管的技术创新基金和大学科研部主管的应用研究基金加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对面向创新和研发的企业,减免税收,支持企业再投资;利用出口信贷和提供担保金支持企业产品出口。采取减免税政策鼓励软件企业的布局转向欠发达地区;按照欧盟的统一要求,加快企业折旧过程,降低包括软件在内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增值税税率。
表2OECD主要国家软件产业概览
国别软件企业(个软件企业员工(万人)软件产品产值(亿美元)占GDP百计比(%)出口产值(亿美元)软件业年增长率(%)
美国(1999年)84492103.911705.92.1155.518
日本(1998年)约3700约33约570--0.8211.4
英国(1999年)6500035.377.461.216.215*
法国(1997年)86976.69660.43.5810.8
德国(1999年)40多*3.85154--8110.4
意大利(1999年)4202020.68330.3--10.9
加拿大(1997年)1621617.3795.172.049.6620
爱尔兰(1999年)8222.50849.072.4--
注:1、由于OECD尚无各国软件业生产和出口统计数字,而且美国产业普查每5年才进行一次,故此表是根据各国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多方数据编制而成。2、德国软件企业仅指大中型企业。
七、加拿大软件业概况
据加拿大政府1998年的调查报告,该国1997年软件业产值95.17亿美元,占当年GDP2%,而且自1995年起,软件产业年增长率达20%。全国拥有16216个软件企业,从业人员17.37万人。
该国软件企业绝大多数属小企业,91%的企业雇员不到10人且营业额少于17.24万美元。全国前100位软件公司的产值占全国软件产值的71%,且占全行业雇员总数的47%。从地理分布看,该国软件企业的71%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由于众多软件企业都属小企业,因此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其经营策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软件企业中有销售联盟关系的占35%,有产品开发联盟关系的为17%,市场联盟的16%,以及研发联盟关系的有13%。战略结盟的伙伴主要是同行业内的企业,此外还有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商和产品分销商。
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 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许天雷(1968- ),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工业大学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浙江 杭州 31003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26-0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其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与区域企业成长有着紧密的联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时期的目标和要求,也是高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地方高校必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文化人才,把提高区域创新力和生产力作为学校服务地方的目标,进一步凝练服务地方的特色,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区域性特征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生命线
地方高校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关系并非单向给予,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地方高校要获得社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吸引更好的生源,势必要走一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发展之路。而地方经济要实现发展战略,又离不开地方高校与之相适应的学科布局及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互为前提,只有双方互动才能实现双赢。
作为地方高校,“地方性”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支撑点,地方企业的科技攻关内容是地方高校科研项目的重要来源。一方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立足于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及区域优势产业和地方特有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因此,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成立联合研究院,成立科研成果转化孵化中心,有效整合科技力量,从地方特有资源(产业)、优势产业和政府主导扶持的重点产业的研究中培育凝练科研方向;与地方企业成立研发中心,使高校科研工作有效对接企业需求,及时解决企业运行发展中存在的理论与技术问题,为地方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的发展依赖并受制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地方高校只有成为区域知识创造、积累与传播的重要基地,成为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才能更好地取得社会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为地方政府,要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有同国际接轨的产业体系,而且需要有能够使知识的创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有机结合的地方高校作为支撑。有了地方高校这个优质教育平台,地方政府便可根据本地区的发展要求,统筹规划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培训,使地方高校成为本地区继续教育的阵地。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使地方高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以满足地方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人才培养“需—产—销”的良性循环,实现校地、校企等各方面、多领域的合作。
二、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观念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它是大学办学治校的价值判断和教育改革设计的方向引领。地方高校要以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观为指导,确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和规格定位,作好总体设计,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
(一)体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特色: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的紧密结合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说过:“大学能够生存,能够发展,能够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而不是大。”因此,任何一所大学在考虑发展战略和自身定位时,都要注重形成特色。受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设备条件、经费支持、生源质量虽然不能与重点大学相比,但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依托地方,优势也在于地方。因而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都应该在“地方性”上做文章,突出和发挥地方特色,将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紧密结合,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线,确定学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使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例如,浙江工业大学坚持“立足浙江,对接区域,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提出“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的办学特色,在学校、学院两个层面作了许多具体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效。将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紧密结合,一是要适应区域的产业结构,把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这里的“适应”,应该是一种主动适应,即瞄准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与其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对口人才。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多少,大学就培养多少。二是将人才培养与为地方服务结合起来,通过人才的创新研究和知识的应用转化,为地方提供一流的科技成果、一流的专利技术,从而扩大高校的地域影响力和区域贡献力,并通过与社会的开放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支持,使自己的研究能够始终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充分体现“双向参与,主动适应,良性互动”的基本精神。
(二)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区域内的高素质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人才培养特色的主要标尺。地方高校因其天然的地域关系而与所属地方具有特殊而紧密的联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校提供的高科技成果和高级专门人才的支持。因此,地方高校应当培养出与众不同的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为本地区输送各类精英人才,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高水平”虽然是一个相对的、笼统的概念,但是“高水平”也应有恰当的、具体的目标。地方高校培养的主要是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本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精英人才。人才培养层次主要集中在本科和专业硕士层次,部分高校的部分优势学科也培养专业博士。因此,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就是这些高校的立校之本,必须按照精英人才培养的标准来抓好本科教育。同时,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路,要构建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博士生教育则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特征,必须高度重视。例如,浙江工业大学提出了“在浙江省高等教育体系中,浙江工业大学要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人才”的目标,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精英、管理精英、文化精英和科学精英,并围绕这个特色定位,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作了许多尝试,取得了诸多有价值的成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一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大批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二是实践能力,即动手的能力、学习与认知的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相对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更侧重于“专业教育”,其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现实问题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毕业生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派上用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使用才能实现无缝对接。三是综合素质,大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场所,更是其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全面养成的关键阶段。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要培养学生成人,把培养具有高深学问、高尚品质、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大学精神和先进文化传导给社会,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地方高校具有明显的服务定向上的地域性,即要与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就应该立足地方特有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特色定位,采取更加开放、灵活、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一)构筑各类科研创新平台,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研训练是培养其基本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地方高校要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突出地域特色、资源特色,努力构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本科学生的科研活动,不应只限于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而应与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优秀本科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或独立进行科研活动,拓展视野,开阔眼界,让学生亲身经历科研的完整过程,使学生逐渐养成对学术研究的理解和真正兴趣,了解和获得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并受到比较规范的科研训练,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拓展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空间;通过组织科技论文报告会、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组建科技型大学生社团等,为大学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的创新条件和机会。同时,在政策制度层面加大支持和鼓励力度,如设立创新学分、划拨免试直推研究生名额、对申请专利和获得专利授权的学生加大奖励力度等,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予以合理认定,以激发师生共同参与的热情,为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与空间。要挖掘研究生的科研潜力,通过科研训练、科研参与、科研交流,发挥研究生科研生力军的作用。通过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完善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激励制度、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与监控制度、构建与社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平台和深入推进研究生学术活动等措施,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二)适应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社会是时代对高校的要求。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内容应当由单一型向全方位型转变,服务形式应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要大力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引导科学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人才培养,以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以服务社会增强办学实力,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所作为。地方高校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各类企业的联系,加强对区域内优势行业、特色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各类应用型人才。可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行业(企业)根据自己的运行和发展需求,提出具体的专业(或方向)设置与人员培养计划,双方共同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使教学更具针对性。高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实验,企业则负责实习、选派实习指导老师,开展工程技术培训等。
2009年,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为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而制定的。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参与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与学校共同设计高等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并为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工程实践。目前,教育部已确定两批共194所高校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今后每年还将增加一批高校参与,直至所有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全部参与其中。因此,地方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或开设工科专业的高校)要明确方向,抓住机遇,根据学校类型和办学特色,结合本区域企业的实际需求,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标准(即培养应用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还是研究型工程师),使不同学校与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加强合作,积极主动地适应本区域社会发展对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打造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下得去、上得来、见效快、后劲足”的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
(三)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服务,其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应当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规格要求来确立。一方面,要确定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地方高校应基本稳定本科生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另一方面,要重新审核专业设置。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应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适当挂钩,淘汰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专业,设立一些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教育部要按照“宽口径、多方向”的模式修订专业目录,引导高校的教学改革;各高校要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进行“拓宽专业,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因此,地方高校不能只局限于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进行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科科研优势、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来确定专业口径,对专业或者专业大类的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科学规范地设置和建设专业,优先建设紧缺人才专业,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着力将学科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专业进入、退出机制。同时,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大力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努力开设跨学科课程,重视对课程的精简、合并、更新、优化,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既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地方性,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成长途径,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眭依凡.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2]施建军,吴琼.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大学的创新驱动[J].中国高等教育,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