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1

生态环境基础使得旅游景区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旅游景区发展最需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现阶段,我国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景区的设计也要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生态景观设计应时而生,成为现代景观设计思想的根基所在。当前,生态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的讨探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生态景观设计在理念是哪个充分考虑了人鱼自然的主旋律色彩并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关系所在。

二、生态景观设计原则分析

(一)关于节约自然资源的原则

既然,我们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我们就要从资源保护上来进行深化。这里氛围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是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程度;第二是要进一步完能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举个例子来说吧,我们在实际景区规划设计中用自然林地来取代人工草坪的设置,用当地的乡土草种来替换外来的草种。同时,还要进一步减少人工化肥的使用,多使用天然的化肥。按照这样的设计原则,就能在实际发展中达到保护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

(二)关于完善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要知道,一个景区的发展不开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动态应变机制,是自然界维持天然平衡的最基本理念。一名优秀的景观设计人员能充分利用景区的自我调节系统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举个例子来说吧,水塘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自身可以和周围的生物构建一个关系复杂的生态群落,在这个系统里每个生物能都各取所需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师在实际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也就是自然互利共生的基本机制。

(三)关于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境的原则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不断加快,旅游景区是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保留的一方净土,它承担着我国人民与自然环境相互平衡互利的历史重任,不仅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适合我们生活的生态群落,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为我们的生活净化了污染。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性所在。

三、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一)新时期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路分析

1、要注重科技原理与艺术表达相结合设计模式。我们所要进行设计的观光农业园应当具有两个具体的作用:一是科技应用问题;二是美学与艺术作用问题。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技术是首位的原理,艺术处理的需求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所以说,我们要注重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双重作用。据格子里来说吧,在进行高科技农业展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示范区内的只能温室技术而后我们可以在符合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对温室的造型和材料进行甄选。

2、要注重主观造景的功能性设计。观光农业园旅游景区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设计,首先我们对园内的景观的功能性设计考虑完毕之后才是附加的造景。就像是在我们实际进行植物栽培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经济功能和实用功能,其次才是对其造景功能的实际应用。

3、要注重合理布局和时空变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旅游农业的本质在于农业,所以说,我们在实际规划设计当中要注意景观设计和规划要带有科学性和序列性。举个例子来说吧,就像是在观光农业区种植农作物的时候要按照地理物质和地势以及地貌等不同特征来进行具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特点,并且要注重在设计上美观,形成错落有致的景区风貌。

4、要注重参与过程的视觉愉悦感受。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观光农业园区在视觉欣赏艺术上要给人带来愉悦的效果;二是让游客有动态的参与过程。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园区内的静态效果和动态景象进行系统化构建,比如说机械操作,或者是游人自己采摘等活动都可以进行人工性的设计。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片绿油油的野菜地里,游客既可以远距离欣赏又可以深入其中挖掘野菜,这是多年令人愉悦一件事。

(二)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主要手法

1、创造性规划手法。创造性规划手法是是对构成观光农业园区景观的各类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合,使无机的、有机的、文化的各视觉事物布局合理,分布适宜,并达均衡与和谐。这种手法在规划展示现代化设施农业景观的观光生态农业园区中运用较多。

2、利用性规划手法。利用性规划手法是指利用观光农业园区域内及周围已有的自然园景,如农田、山丘、河流、湖泊、植被、林木等原有现状,在尽量不破坏原基地植被及地形的前提下,谨慎地选址和设计以免开发建设损害自然风景,在形式上表现自然。

3、乡土化规划手法。乡土化规划手法是指运用乡土植被、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农业文化等以展现地方景观特色的景观要素,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通俗地说,就是要体现农业、农村、农民、农家的氛围和特点。

4、模仿性规划手法。模仿性规划手法是在进行观光农业园区内景点的景观形象设计时,可参照或模仿自然界一些天然动植物的造型。例如:采用苹果造型的门区,青菜造型的雕塑,玉兰造型的园灯,昆虫造型的温室,绵羊造型的商场等,这些具有符号意义的景观造型,给人带来既新奇又好玩的与众不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结束语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设计原则;错层建筑;复合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住宅产业也得到了发展,新的生活理念使人们对居住环境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成为风景中的焦点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态居住小区应各遵循总体布局、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绿化生活以及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可持续发展。

1.高层景观设计原则

1.1 人与自然相协调

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1.2 注重人性化

一切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应该在开发商商业运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整体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人的尺度,人的活动为出发点,追求一种优雅、生态、安全并有强烈归属感的景观风貌。

1.3 体现生态化

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总体设计

2.1高层建筑高视点的要求

在现在的高层住宅建筑生态环境的设计中,首先应当避免将住宅建立在不适合的建设场所,减少由于区域选址不当而给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鼓励改良和开发各种废弃土地,维护用地及其周围自然环境的合理有效的发展。在现在的生态景观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人们高视点的要求。现在住宅的居民楼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对居住景观和居住的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在小区的生态生态设计中主要要体现景观的宜人和美观,设计师在小区绿化造景之时,要充分的考虑楼等的高度和俯视的感觉,对色彩和模块要严格的控制和分析,确保在设计中能够合理有效的对各种不同色彩和不同形状的植物类型进行搭配。

2.2住宅绿色空间环境

作为空间资源充分利用的住宅小区一般都分为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两种,在生态环境体系的设计中要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综合分析,在生态功能的设计中更是不同于公园和其他的人文环境设计因素,要注重功效和美学,考虑了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是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位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在景观效果实现上结合人文内涵。创造充满大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空间,充分考虑住户要求。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环境的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标识功能并重。

3.景观连廊,连接错层建筑

3.1连廊连接方式

刚性连接是连廊与塔楼的连接方式中连接作用最强的一种。它加强了连廊与塔楼之间以及不同塔楼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连廊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现有的大多数的工程中,连廊与塔楼之间也都是采用的刚性连接。采用刚性连接的连廊不仅要承受自身的恒载、活载,更主要的是协调不同的塔楼在水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不均匀变形。这时,连廊与塔楼连接处的节点受力复杂,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并且上、下弦杆的轴力和弯矩还会构成很大的整体弯矩、剪力。这就要求连廊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这样才更适合采用刚性连接。

3.2错层建筑

指一套住宅内的各种功能用房在不同的平面上,用30-60cm的高差进行空间隔断,层次分明,立体性强,但未分成两层,适合大面积住宅。平面规则的剪力墙结构,当纵横墙体能直接传递各错层楼面的楼层剪力。错层式住宅主要指的是房内的客厅、卧室、厨房等处于几个高度不同的平面上,各个空 间是用几级台阶联系在一起的。成为风景中的焦点

4.多层次空间

4.1构成的空间界面对空间轮廓的丰富作用

作为多层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临界面,空问界面自然地成为人们的视野屏障。在不同方式下,不同空间界面可以围合成效果迥异的空间轮廓,产生区别很大的视觉艺术效果。如果我们将两种以上的间界面各自相应地加以组合,则会产生令人惊奇的空间轮廓,会强化人们对视觉空间的异样感受。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如通风、采光、照明、声学等,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轮廓。此外,采用界面还要充分地考虑建筑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产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效果,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设计目标。总之,通过空问界面限定空问进而创造出丰富的空间轮廓是当前多层建筑视觉空间艺术创造的一个重要方向

4.2多层建筑空间利用结构框架创造开放空间

在现代建筑艺术的创作中,结构技术和新结构形式的运用提供极大的便利,建筑师可以充分地去考虑人们在视觉活动和观赏活动中时,为空间艺术处理和营造提供了各种新的可能。为了实现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再:融合、相互渗透,在规整结构布置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放部分空间界面也是现代建筑视觉空间创造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利用特有的结构体系和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师在多层建筑的不同部位创造出半开放甚至是开放的空问。

5.复合空间,立体园林

人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对于景观空间的知觉认识虽以各种感觉印象为基础,但已远远超过感觉印象简单相加的总和。复合空间,可以强调空间所处的地域性和方向性。复合空间实际上是指景观构成中与人的活动相适应,从无中心向有中心发展,从多中心向单一中心汇集的转换过程。由于人与空间环境建立了一定的因果关系,空间环境也就因此变成了一个属于人的环境。

景观构成中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巧妙地注入这种元素符号,增强景观构成空间的感染力,在小的中心化区域景观构成中,只有灯光与人时就形成了环境的中心,围绕这一中心的边界就变为模糊的而在它旁边增加一个园林,由于灯光的照射所产生的投影边界就会使这个场所的边界勾画得更大一些,中心空间也因为增加了园林而强化。而景观构成中的虚形态首先又会涉及到场所与活动,没有空间场所,人就不能活动,无人活动的场所,也就无所谓视觉形态。

6.地库顶板设计

6.1存在问题

第一,设计阶段未曾充分考虑荷载因素,导致过分追求美观而不切实际,在施工前期再更正再设计,破坏了原先的整体谪寸交殳果。第二,施工阶段未曾考虑荷载因素,导致在市政景观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吊装,振动压路机碾压等情况导致车库项板出现裂痕渗水等质量事故,更严重的会导致安全事故。第三,在完工后,未考虑荷载因素,频繁使用超过设计要求重量的车辆进出小区,导致道路超负荷运行,影响了使用寿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6.2地库顶板设计

目前来说,车库顶板的荷载主要包括,一些恒荷载和活荷载。恒荷载主要为:回填土所产生的土压力、车库顶板永久性建筑物、景观小品、市政道路结构自重。活荷载主要为:车辆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其他由运输工具运输各类物品产生的荷载等等。针对景观设计,根据面积越大相同物件所产生的荷载越低的原则,可以多考虑面,少考虑支点支柱。此外,针对重点部位必须进行测算。

7.结束语

高层小区的景观设计,在布局上要力求开放的空间格局,有意识的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布局。增大绿地面积并且还要包含地域特色,根据小区的建筑风格设计出主题景观,使整个小区景观系统形成开放式格局。

参考文献:

[1]白德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崔璇 对建筑空间设计的思考 中国科技博览2010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而来的社会变化也日益显现。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追求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生活状态与生活气息。生态景观设计已成为现代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纽带,而在生态景观中渗透人本理念,无疑是迎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景观设计如同人性的塑造,在设计中体现“真、善、美”的诠释,以达到人与自然、生态景观间的相互融合。总而言之,基于人本理念的生态景观设计,应该体现在“关怀人”、“尊重人”及“引导人”三个方面,以促使人与自然的相互融合,形成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风貌。所以,笔者针对实际的设计情况,从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善、美”三个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设计。

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对人的尊重

“以人为本”追求人性化的彰显,而尊重是体现生态景观人本思想的重要元素。生态景观在设计之初都要明确目标,有针对性的为服务群体设计出人们心里需求的、精神上愉悦享受的生态景观。例如,在住宅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时,需要在了解住宅区特性的基础上,与住户真诚沟通,以便于在设计中尊重住户的心里医院及需求,以尊重的态度塑造人们心中所需、所想的生态景观。同时,生态景观设计的“真”,容易促使人与景观的共鸣,让人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特别是人们在生态景观中体会到幸福归属感,那么,生态景观的尊重态度势必倾注了人们的情感、文化需求及地域特色,方可在浓烈的生态景观中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1. 以人为本的亲水设计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充分挖掘水的内涵,无疑是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亲水人本化的设计中,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及戏水等内涵的空间场所,形成多元化的水景观设计。在亲水空间的设计中,强调“动静水态”的完美结合:以动态水形成动态水景――水的动姿、色彩、声音营造趣味而活跃的生态活动空间;以静态的水形成静态水景――水的静谧、温馨营造出沉思的空间。这样,在生态景观设计中,景观空间融入了动感与活力,让现代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体验自然带来的乐趣与享受。

2.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 多彩的内容、五彩缤纷的颜色、美观大方的造型是景观小品的特性,并以此活跃景色、点缀环境、加深环境意境。在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中,需要把握以下两点:(1)景观小品作为重要的物资载体,其应有效的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强化景观设计带给人们的归属感,人们深切感受到小品景观对自身生活及文化的贴近;(2)景观小品的形态空间要充分的反应社会的文化及观念的发展,在生态景观中对人们形成熏陶及教化的效果。其实,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良好的景观小品设计,是激发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有效的提高城市中心绿地使用率的重要表现。也就是说,以人为本的景观小品设计,可以有效地创造出高质量的户外交流空间,以便于人们更加舒畅的感受大自然。

3. 以人为本的夜景照明设计 在现代城市的景观设计中,无论是公园还是住宅区,夜景照明设计都是重要的设计元素。在以人文本的夜景照明设计中,应该体现其带给人们的温暖感、安全感,以消除人们在黑夜中的“恐惧”。所以,在夜景照明设计中,体现人本理念,抓住人们的心理需求,强调人们心灵的一种归属感。在实际的设计中,不同的生态景观内容,其照明方式及艺术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绿地、道路、水景等景观内容,为体现出环境的视觉效果、事物的色彩、质感,需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及照明方式。当然,在塑造景观内容美观效果的同时,照明设计应体现出黑夜中的温暖力量,让人们在黑夜中感受黑夜的魅力,没有恐惧与游荡,而更多地是带给人与自然在夜间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4. 以人为本的道路设计 简洁而大方的能量表达,是人本设计理念的追求,在道路的人本化设计中体现明显。在步行路的设计中,设计者要针对人心向于走便捷的特性,可以有机地将硬质景观放入其中,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设计与人们的需求发生偏差。当然,在设计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在践行规则的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在道路的行走上更多地是想获得足够的阳光,以避开严寒;而在炎热的夏天,人们更多地是想在行坐的过程中,获得足够的阴凉。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在考虑其用途的同时,综合处理好各方面因素,以寻找最人性化的设计方法。这样,不仅强调生态景观与人的和谐相处,而且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景观设计的“美”:对人的引导

美是人们对世界的追求,是人们感受大自然纯净之美的心理诉求。在美好的环境中,人的心会为之动容,带给心灵无尽的涤荡。所以,在现代生态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该体现景观设计对人的引导价值,在满足人们美的需求同时,以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防止人们在欲望中的膨胀,让人们在纯净的自然美中回归人性之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激化,人的欲望、美的追求,在冲击中逐渐地消磨着环境的没、膨胀着人们的欲望。例如,在北京的某景点处,设计者就别有用心的将“二十四孝图”刻在景点的两边。镌刻的图画非常的精致,画面人物的动态、情境,都给游人带来较大的感动。在景点环境的配置上,为配合二十四孝图,景观设计呈现出温馨而贴近生活,以更好地烘托出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彰显生态景观的人性化引导。所以,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设计,不仅仅是追求景观的美感、自然感,同时也应该强调人性价值的引导,这种潜移默化中的人本化引导,无疑是体现生态景观价值、和谐景观与人的重要表现。

“压力”似乎成为了现代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基调,而个性、舒适、环保又成为现代人的生活追求。所以,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体现自然美态的同时,充分体现引导的价值作用非常重要。我们知道,生态景观是人们休闲、观赏及体验自然的重要窗口,发挥好引导作用非常适宜。生态景观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景观元素,激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通过温馨而别致的景观设计,让繁忙的人们停下脚步,静静享受大自然,以更好地精神面貌迎接生活的挑战。总之,人本理念下的生态景观造景,其出发点不再是单纯的美态景观设计,而应该更多地强调生态景观的引导作用,让人们感知生活的美好,涤荡出人们纯洁的心灵。

生态景观设计的“善”:对人的关怀

生态景观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是人在现实需要中的本质表现。人是有感情的,在生态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无疑是彰显人本理念的重要因素。在人本理念下的景观设计中,“善”的集中体现是生态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人与环境的交流是体现生态景观对人关怀的重要方面。所以,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了解,并在掌握人的心理的基础上,进行“善”的人本理念设计。

1. 多元化的生态景观设计,迎合不同群体的需求 生态景观面向于社会的不同群体,如何照顾好各群体的需求,是体现人本关怀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其对于生态景观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小孩,体现儿童的天性释放,关怀儿童的健康成长,其生态景观的设计元素更多的是彰显自然的活力与动感,以满足小孩对生态景观的需求;对于年轻人,时尚而落落大方的景观元素更能满足其需求,照顾到年轻人对于自然的个性化追求;而对于中老年而言,别致而归于传统的景观设计最能打动他们,集休闲、观赏为一体的生态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所以,在以人为本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强调设计的多元化,以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人群需求,照顾到不同群体的需求,以营造人们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2. 以社会生活需求为导向,在生态景观中关切社会问题 生态景观是一种“另类”的服务,以社会生活需求为导向的人本化设计,更能体现生态景观对人的关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加剧,如何在日益繁华而又疲惫的生活中,给予人们更多地关怀,是生态景观人本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街道、广场及公园,都应给予人们更多地人本化服务。例如,亲子教育成为当前的热点,在生态景观设计中,建立一定的“亲子园”,在有着针对的景观设计中,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桥梁,形成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

结束语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4

1.1概念

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景观是各种自然要素(植物、水体等)和人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生态景观为这些要素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且进行保护。生态景观设计是建立高效、节能、健康、无废弃物和污染的舒适宜居环境,是确保生态平衡和人类居住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

1.2特征

生态景观的特征:1)和谐性。是人与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居住环境中,营造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2)可持续性。生态景观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能,产生较高的生态效率与社会效用,满足城市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3)经济高效。生态景观是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的整体协调的发展。

2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景观尺度混乱

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需要大尺度的景观来满足居民高视点的观景需求,高层住区景观设计片面追求超大尺度及图案化,忽略了下层住户的近人景观及居民亲近景观的需求,让人们对景观产生疏远感。

2.2景观布局模式缺乏

高层住区景观布局时采用多层住区景观设计方法,多层住区由于建筑低景观设计全部为近人景观,不符合高层住区高视点的景观需求;其次多层住区景观布局比较分散,多分布在每栋建筑的周围,整体性差,不适合高层住区相对集中整体性强的景观布局要求。

2.3违反生态景观原则

为了体现住区的高贵性,过分追求奢侈的景观环境不仅对环境资源造成浪费,且忽略景观设计的生态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违反了景观设计的本意。

2.3.1绿地景观不足

高层住区建筑密度低及人口规模高,表面上绿地景观很多好像一个大花园,实则人均绿地面积不够;高层住区绿地景观多采用垂直绿化,减少了人们与绿化接触的机会其亲和性降低;高层住区为了解决停车问题多为地下停车库,在上面进行平台绿化处理削弱了绿化的生态效应。绿地景观在植物配置方面没有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造成冬季树木枯萎凋零,失去绿化景观的设计本意;植物选择方面过分追求外来植物不考虑植物自身的生长适应能力,不仅造成浪费同时违反了生态景观的理念;植物种类稀少不能满足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所带来的压迫感。

2.3.2水体景观浪费

据调查发现,住区内水体景观在水资源的选择上盲目开发新的水源,不利用原有的自然水体进行造景,造成生态资源的浪费;其次水体景观设计没有考虑气候特点造成冬季水体景观的闲置影响景观的观赏性。

2.3.3场所景观缺少

高层住区基于人口密度大,场所景观的设计可以缓解邻里交往、减少居民压抑感。反观现有的高层住区发现普遍缺少居民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造成邻里关系疏远;其次设计时放弃了私密性空间的过渡,人们在场所进行活动容易被人观察造成心里不稳定,忽视对居住者的多样化的关怀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3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3.1以人为本原则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本效应,环境设计要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追求环境的多样性、舒适性,提倡居民参与意识,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景观设计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真正内涵。

3.2地域性原则

小区景观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避免盲目移植;同时应尊重本土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更要注重整体的协调统一,做到保留在先,改造在后。

3.3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要求居住区景观设计时既要与周围的生态环境相融合,又要对居住区原有的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使其满足生态性要求;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要求。

3.4独特性原则

高层住区由于建筑高度高,居民观赏景观的视点不同,为了满足俯瞰效果坚持进行整体设计,居民在高层往下俯瞰景观时,为了避免居民在俯视时视觉重心不稳产生混乱的视觉感受,要保持其视觉的均衡与稳定;高层住区景观与多低层住区存在一定区别,在设计时既要考虑近人景观同时又要考虑立体景观和空中景观,实现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原则;高层住区景观设计要考虑居民与自然景观的亲近性,增加居民对环境的安全感;高层住区景观设计要尊重城市本土文化使其融入城市自然景观中。

4高层住区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4.1从环境景观方面

4.1.1景观尺度多元化

高层住区在景观尺度方面应考虑多元化的景观尺度。第一采用大尺度景观缓和高层住区建筑体量大给人的压迫感(如采用俯瞰图案效果或者比较突出的色块、铺装来缓和建筑体量,植物、小品的景观要素在尺度的选择上要与建筑体量相匹配来减弱建筑体量带给居民的压迫感);第二采用宜人景观尺度给人以亲切感指引居民观赏景观同时满足高层住区中的下层用户的观景需求,上层用户可以通过空中花园营造近人景观满足其观赏和交往的需要。

4.1.2景观布局独特性

高层住区基于其建筑体量的关系,景观布局不同于多低层具有一定独特性。高层住区建筑密度低、建筑间距大、采用地下停车场等因素使得高层住区地面空间得以完整,可以融入更多景观元素,因此高层住区景观布局模式应采用立体景观和集中景观的形式,可适当图案化。高层住区水平景观相对比较集中,空间边界相对模糊,通过局部景观的营造实现景观层次的丰富。高层住区立体景观借鉴公共建筑中庭、边庭、屋顶花园的设计手法,建筑师在设计时采用错层和出挑进行屋顶花园和平台绿化、架空层景观设计等景观的营造满足高层住区对景观的需求。立体景观布局为高层住区景观设计创造多层次视觉效果,使建筑与景观相结合提高住区的建筑品位,实现开发商的利益最大化。

4.2从生态景观角度

4.2.1绿地景观合理化

高层住区绿地景观不足,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设计时从空间绿化系统和植物配置方面来增加绿地景观。高层住区为了满足绿化景观的需要,设计时考虑多方位、多层次的绿化组织使绿化景观呈现出空间效果,通常做法为:结合多层次地形变化增加绿化率,结合植物的高低进行搭配形成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的绿化层次满足高层住区不同楼层对景观的观赏;高层住区绿化除了水平空间绿化更多要考虑垂直绿化,垂直绿化要根据位置(屋顶花园、架空空间绿化)、建筑高度等解决人们与绿化的接触,增加亲和力。利用高层建筑底部空间进行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将景观引入室内同时弱化了建筑与景观界限,实现建筑与景观相融合增加绿化面积;利用高层建筑平台空间进行屋顶花园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住区绿化的覆盖率还可以满足高层住户的观景需要。植物配置要点:1)注重植物多样性,植物配置过程中利用植物自身的高度进行搭配使其形成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2)尊重植物季节变化,设计时利用植物品种之间的生态习性差异进行互补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观;3)首选本土植物,不仅提高植物成活率且调节生态环境能力高于外来植物,同时与本土人文相结合;4)避免住区内绿化景观重复,可以对局部景观进行人工处理体现住区自身的特色。

4.2.2水体景观生态性

从水体资源考虑尽量在自然水体上进行造景,同时采用中水回水(雨水、雪水等)系统解决景观用水,不仅环保且重复利用资源;从水景用材考虑尽量减少水泥、混凝土材料,采用绿地土层储存雨水可以保护周边原有生态系统;水景尽量采用水生植物同时投入鱼类等水生生物不仅可以净化水体同时使其形成一个可循环的生态链。安全性:水体景观在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存在一定危险,要考虑到老人及儿童的亲水愿望,要注重水景安全性设计,考虑水的深度、临水防护设施(设防护栏、安全警示牌等)。

4.2.3场所景观多元化

高层住区人口密集、场所空间有限,需要重视场所景观的设计且实行多元化原则。高层住区场所景观既要考虑在平面空间的层次性又要考虑竖向的立体层次来增加场所的多元化,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使居民参与其中感受景观带给人们的舒适性。场所景观设计时综合利用构筑物、绿化等对休憩场所进行遮挡,给居民一些私密空间减少人们心里不安定,增加安全感;充分利用架空层或者半地下空间等隐性空间进行场所布置,缓解大空间和大体量建筑带给人们的压迫感,又可以增加人们交往,满足精神需求;其次要考虑到住区内老年人、幼儿的需求,设置运动场所和游乐场所,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使用及儿童户外活动特点,遵循就近、安全、隔噪等原则。

4.3从城市规划角度

居住区景观设计往往是作为建筑设计的附属而存在,导致景观环境过于零碎且与整体住区联系不紧密。在住区规划时要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同时考虑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一方面景观设计从建筑风格出发使景观环境与建筑相融合,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要配合景观设计的布局模式进行局部微调,达到居住区规划的完整性。

5结语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5

关键词:城市 河流 生态 景观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城市水系是城市景观的界面,它展示了市民生动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城市与自然交流的场所,更是城市景观美的灵魂、城市风韵和灵气之所在。河流景观与城市景观有机融合对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城市河流生命力有着重要作用。河流的景观设计要以防洪排涝安全为前提,遵循“生态优先”原则。河流生态修复就是重建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其功能,再现一个自然的、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使幼苗移植上袋后要加强水肥和除草管理。生态景观设计不应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视生态系统的修复,只有景观与生态的科学结合才能修复受损的河流生态系统,保障城市河流健康发展,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国内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不足

1、景观规划对自然生态系统考虑不足, 城市河道简单渠化

河道渠化是指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 即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 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城市河道渠化虽然解决了城市防洪泄洪的问题, 但同时造成水体与河岸带生态系统相隔离, 使原来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 分割成独立的河道、河岸生态系统。河道的硬化阻止了水体与河岸土壤的物质能量交换, 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 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之发生变化, 特别是河岸带自然生物群落多样性随之降低, 导致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快速退化。

2、河流规划不够完善, 污废水缺乏有效管理

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河道, 使得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化, 水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同时由降雨引起雨水径流无组织排放导致河道污染。雨水径流对河道周边道路的沉积物垃圾等的冲刷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而在许多城市的市政建设中, 雨水排水管道和污水管道为同一管道, 且不具备雨水处理工艺。大量的雨水沿着排水管道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城市河流, 给城市河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3、城市河流护岸生态系统退化, 缺乏景观生态规划研究

为保护城市安全, 在河道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结构形式,在城市河道护岸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 河道种植多为单一物种或人工化明显, 缺乏对沿河景观带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这样的生态系统极易受到破坏或退化, 并增加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生物多样性原则

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展次的含义, 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 因此生态的景观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要尽量保持该处原有的生物群落, 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

2、自然性原则

河道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的曲折形态, 不能为了排水泄洪或城市其他用地的需要, 而盲目的裁弯取直。蜿蜒曲折的河道、植被茂密的河岸和起伏多变的河床是自然化河道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自然河道如海绵般吸附水体的水岸湿地和曲折多变的形态, 不仅更有利于减缓水速、调节水位、削弱洪水的破坏力, 而且凭借其丰富的凹岸、凸岸、浅滩、沙洲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 是生物多样性的景观基础。丰富多样的河道和水际边缘效应是任何其他生境所无法替代的。而连续的自然水际景规又是各种生物的迁徙廊道。河道建设时应尽量采用自然生态材料。水陆过渡带是生物多样性突出的地段, 在做岸坡设计时, 尽量采用自然材料,如石材与泥土, 创造类自然型的生境, 适合各生物群落的生存和繁殖。

三、河道景观生态设计

基于生态的河道整治与河流环境修复常常伴随有景观设计的要求,即通过治理城镇河道,形成一个临水、滨河的风景休闲区与景观带,打造一个城市“名片”,在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特色。

1、亲水设计

水边空间对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持久的吸引力,是最能吸引人类聚居的环境,但只有物性而没有人性的环境是没有生命力的,能够创造出人性化的活动场所是一个水边空间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关键。亲水设计应当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符合人的比例尺度。亲水平台:亲水平台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与水的通道,拉近人水之间的空间范围。一般的亲水台阶尽可能平缓舒适,形成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具有开放空间的景观带,实现防洪、景观、休闲的和谐统一。栈桥式亲水平台,在满足亲水需要的基础上,给人以特定的文化感受,将多元化的亲水平台与传统的水埠形式结合使用,还可以加强空间的围合感,形成别致的私密空间。韩国东川的风景恢复中,在水边设置了木栈道与亲水平台,营造亲水空间,既不掩饰自然风景面貌,同时拉近了人与河流和生物之间的距离(图1)。

图1 河岸立面图

亲水护岸:护岸的设计应尽量采用斜坡型或阶梯型,并运用自然的绿地和生态材料建筑,营造鱼类栖息地及繁殖场,达到生态驳岸的效果,使人获得良好的亲水感。如取消河岸护栏,在水边栽种灌木防止游人落水,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使人们和水能够亲密接触,同时改善了垂直堤岸给生态带来的破坏,使河岸随着水位的涨落发生变化,让人们注意到河水的自然变化(图2)。

图2河道立面图

亲水安全:河道景观设计中,亲水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在可能发生的地段,应设计宽度为3-6米的浅滩,水生在0.5米左右,这样既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也解决了亲水安全的问题。对于一些无法实现上述设计要求的地方,应加设栏杆、警示牌,并且尽可能的结合植物种植绿篱隔离措施加以隔离游人。

2、空间设计

河道水面可根据植物适宜生长的水深,依次布置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水面植物布置时要考虑泄洪和航运要求,尽量布置在边坡脚的区域。水位和边坡脚结合部位可种植香蒲或芦苇等,保土固堤,同时吸收与分解污染物,从坡脚到坡顶依次布置岸边湿地带、暴雨过滤系统带和草皮带。水边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保持原有城市河流基本格局,通过水岸线自身的转折起伏来达到丰富多变的景观线;韩国东川的河流整治中,采用阶梯式空间变化,建造中心广场,设计望台,通过改造堤坝,撤销划船场,设置鱼道,恢复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自然型河岸和亲自然型河流(图3)。

图3 河岸立面图

3、植被景观设计

滨水休闲空间的植物造景,要在充分认识使用者的休闲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尊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发挥滨水区的生态效益。首先,植物配置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其次,植物配置过程中注意贯彻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再者,要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注重比例尺度,注重观赏的连续性以及环境氛围的营造;最后,由于植物景观的四维性,时间对于植物景观的影响也应综合考虑。

结论

随着人们对河流景观重要性的认识, 关于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或者是城市河流水环境的改造项目极多。因此, 关于城市河流的生态景观设计研宄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 如何在满足人们赏景和活动的同时满足城市河流的生态性、保护河流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是需要每个设计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生态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生态设计 归流河 环境评估 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城市河道,曾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命脉,也是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根本。然而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河道逐渐失去其防御、运输等功能,直至沦为藏污纳垢之所,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景观建设的热潮,作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治理“母亲河”被列入各级市政府的奋斗目标。

乌兰浩特市归流河位于市区西侧,河道基本保持自然形态。河道两侧丛林丰富,植被多样,自然形态完善,是很好的自然景观。不过由于多年来未能纳入统一划管理,设施医乏,交通不便,建设无序。

2 生态设计原理

俞孔坚教授以Sim Van der Ryn 和Stusrt Cowan(1996)提出的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结合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并进一步结合目前国际景观和城市设计的动态,系统地阐述了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几条基本原理。

2.1地方性

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一原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2.1.1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神灵的。就如本案例,乌兰浩特市是一座拥有厚重历史传承着中国革命红色文化的城市,它以“红色城市”闻名遐迩。它还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以蒙元文化为首)底蕴的城市。对于深入挖掘蒙元文化内涵,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也将起到重大的作用。在设计中必须尊重、认识这些文化,才能被当地人民认可,才是真正成功的设计。

2.1.2 当地材料

乡土植物和建材的使用,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还因为乡土物种的消失以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景观设计师的伦理要求。

2.2 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的解决之道有四条:

第一、保护。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作为自然遗产,不在万不得已,不予以使用。

第二、减量。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再用。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第四、再生。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未相接的闭合环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3 归流河概况及SWOT分析

3.1 归流河概况

归流系蒙古语,意为山杏。属嫩江水系,儿河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西麓宝格达山,全长218公里,流域面积9706平方公里,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境内汇入挑儿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3立方米。

3.2 SWOT分析

3.2.1 Strengths(优势)

现状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系完整,水质良好;具有良好的湿地与林木景观,对于生态环境及气候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自然文化底蕴深厚,地区文化特征明显(蒙元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易于塑造特色人文景观;当地具有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优良的民俗风情。

3.2.2 Waknesses(劣势)

水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强,且存在旱涝历史;基地位于新区,周边地区拟定或正在开发难以依照现状发展统一整合景观;缺少完整河流旱涝等历史资料。

3.2.3 Opportunities(机会)

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及良好定位,易于快速提升土地及景观价值品位;实现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的统一和谐规划;可作为引导性景观规划带动新区形象塑造,提升价值品味,并最终带动经济效益的创造。

3.2.4 Threats(威胁)

开发量及开发时序的控制;现状具体林地保护的程度及保护可控制限度;当地自然条件对生态景观可行性的影响和气候条件及河流水位的多变性。

4 归流河环境评估及相应开发策略

4.1 林业及野生动物现况

4.1.1 现状评估分析

乌兰浩特市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5.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41%。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猴头、南菜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有沙参、党参、桔梗、防风等多种中草药材。

4.1.2 相应开发策略

顺应生态可持续和对于生态本地系统的保护,对于现状林地完全予以保护。并适当扩大林区覆盖范围,实现生态主导原则。

4.2 湿地及自然岸线现况

4.2.1 现状评估分析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侯、补

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4.2.2 相应开发策略

保留原有部分湿地内植被,并对湿地环境进行整治和范围扩充,创造适宜的湿地生态岛。

4.3 自然岸线处理

4.3.1 现状评估分析

现状水流环境婉蜒曲折多变,缺少片面水域,难以满足整体景观水域的要求,且现状水流存在较多季节性断流。河道由几米至几十米宽大小不等。考虑到旱期的断流以及洪水汛期,防洪堤坝内有被淹没的可能。

4.3.2 相应开发策略

对于自然景观岸线的河断面设计采取分层次、分等级的设计手法,在1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多以种植植物为主,适当地设计一些亲水平台;在2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以适当地做一些简单的构筑物景观,以不影响整体河流的生态性为前提;在5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可设有部分景观建筑;在100年一遇的洪水范围内则可以设计一些使用年限久远的景观构筑物或建筑。对于河道岸线保留地段,做亲水式处理,不变更河道断面形式;对于结合橡胶坝处理的水域处理方面,建议配合湿地典型断面形式,扩大水流面域,塑造片域河流景观。

5 总结及下一步建议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技术研究为专案提供大量所需的咨询。在过往的研究中提供了有关专案基地以及归流河流域的有限的咨询,但是下一步还需要搜集更多的新资料与新咨询。

参考文献:

1 余玉龙,汪捷敏. 解析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 中国水运,2008(8):39-40

2 俞孔坚,刘东云,刘玉杰. 河流再生设计――浙江黄岩永宁公园生态设计. 中国园林, 2005(5):1-7

3 俞孔坚. 绿色景观: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原理与案例. 建设科技, 2006(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