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格教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格教学论文

微格教学论文范文1

1中职卫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源素质下降

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相对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加上高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以及普通高中不断扩大招生,这就使得中职教育面临着严重的生源危机,生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由于中职卫校招生门槛较低,使得学生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大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并且非常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不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例如,打架、抽烟、喝酒等。并且学生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学习往往缺乏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只是来学校混日子,并不是为了学习卫生医疗知识,这对于教学改革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1.2资金投入不足

现阶段,中职教育基本上都是由地方政府来投资兴办的,由各地区的主管部门进行行政监督,这对于地区来说就造成了一定的财政压力。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或城市来说,能够为中职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但是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城市,则造成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加重了财政危机,教育经费也就难以保障。由于经费不足的影响,中职卫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建设都存在着严重问题,办学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师资力量也存在着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相对不高,这些都制约着教学改革的进行。

1.3教材内容问题

大多数中职卫校所采用的教材都是本科相关教材的缩略版,教材内容较多,繁而不精,与教学大纲的精简课时的基本要求也不相符合。由于学生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年龄小,起点低,接受能力有限,这对于正常教学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教师会发现一个学期结束,很多内容还都没有进行教学,这主要就是因为教材内容不突出造成的。

1.4淡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卫校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学生也没有有效的管理,特别是由于生源问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就更不高,从而影响教学改革。

2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的加强策略

2.1提高生源素质

学生的入学门槛低,这是造成生源素质低的一个主要原因。生源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中职卫校应该在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一些适当的文化课,对于学生进行文化教育,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入学前的文化缺陷问题。同时,学校应该强化管理,不能放弃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教育,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要搞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这样能够使得学生自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主动地去改变自己,从而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在中职卫校的教学改革中,资金是最基础的保障,如果资金不足,那么一切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因此,国家应该加大对中职教育的重视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职卫校,国家应该进行专项的教育拨款,另外,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确保教育经费能够真正用在教育上。要发挥出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教学机构统筹发展的作用,例如,将中职卫校与高职学校进行联合发展,从而发挥出二者自身的优势,做到共同发展。这也是加快中职卫校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

2.3精简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因此,中职卫校应该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地更新教材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精简,保证其内容精而不用面面俱到。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知识也处于发展变化中,因此,教材应该结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更新。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职卫校应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教师要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强大的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中职卫校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教学改革。

3结语

微格教学论文范文2

为了满足社会对公共管理理论和人才的巨大需求,公共管理学科自身必须积极寻求推动学科规范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摆脱目前“学科身份不清”和“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窘境。为此,针对公共管理学科规范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学科准确定位和教学模式革新应该是公共管理学科规范发展的基本路径,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对公共管理学科加以改造。

确立公共领域综合性应用学科的定位

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公共管理学科关注的焦点会有一些变化,但贯穿始终的核心争议话题主要是政治与行政的关系问题。一般认为,19世纪末由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古德诺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成为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得以从政治学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但实际上,在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学科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公共管理(公共行政)与政治学的学科分界始终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和教学都存在强烈的“政治学倾向”。所以,要化解公共管理学科的“身份危机”,就应该重申“政治与行政二分”的意义和价值。以此为基点,并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向,笔者认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准确定位应该是“公共领域综合性应用学科”。这一学科定位可以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各方面加以体现。其一,研究对象:公共管理问题,而非政治问题。在人类社会的公共领域存在两种基本行为,即政治行为和行政行为。政治行为涉及与国家法律和基本政策制定相关的活动,包括有关的政党活动在内;而行政行为则是指国家法律和基本政策的执行活动。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如最先提出“政治与行政二分”观点的古德诺就认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由此,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框架下的社会总体治理中就存在着两个系统:一个是由公民直接或通过其代表进行民主决策并向政府授权的政治系统,一个是执行上述民主决策的上级指挥下级、自上而下授权的行政系统;公民既是政治系统向政府授权的始端(权力之源),同时又是行政管理与服务的最终对象(行政系统的末端),两个系统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权力系统。“政治与行政二分”要求行政系统保持“价值中立”,这种“价值中立”是指行政系统应该依据法律和代表大多数公民意志的政治决策来实施行政行为,而非代表某个政治集团的特殊利益。这样国家的政治和行政职能就能相互分离,机构分设,行政系统由此能够依法行政,这正是一切民主政治体制的共性。在“政治与行政二分”框架下,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行政问题,而非政治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也正在向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式转变。但这并不代表“政治与行政二分”已经过时,在现代社会多方参与的公共治理视角下,“政治与行政二分”可以被引申为“政治与公共管理二分”。那么,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就应该是公共管理问题,而非政治问题。其二,研究范围:涉及社会治理的中观层面,而非宏观或微观层面。与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相适应,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应该定位在社会治理的中观层面,而非宏观或微观层面。社会治理宏观层面的研究涉及国家法律和重大政治决策的制定,应该归属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范围;微观层面的研究涉及企业及家庭的治理问题,应该归属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学科的研究范围;而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则应该专注于政府权力如何合法规范行使的问题,属于社会治理的中观层面研究。其三,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为主,规范研究为辅。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其性质与医学、工程类似,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实践,其研究结果也要服务于实践。公共管理学科的传统研究方法偏重于与政治学相类似的具有思辨性的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建立在个人经验和主观推断的基础上,这种研究方法显然与公共管理实践理论需求相脱节。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应该与现实中的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与学科性质相符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方法应该是在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在实际案例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实证研究,并以实证研究结果来佐证研究者的价值推断。当然,实证研究方法的广泛采用必须以相关数据、信息、资料获取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为前提条件,与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研究者相比,我国学者在该领域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条件是较差的。

微格教学论文范文3

(一)微课的由来

微课的由来是从2006年美国的可汗推出了可汗学院(KhanAcademy)开始的,可汗学院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其主旨就是利用简短的网络影片进行免费授课,其课程包括数字、历史、金融、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内容,其授课视频的长度一般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并且都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到了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DavidPenrose明确提出了微课(Micro-lecture)的理念。在国内,微课是“微课程(Micro-lecture)”被引入中国后的一种本土称谓。最初,是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微课”的概念,在2010年11月,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此后,微课就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发展起来了。2012年9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2012年11月,教育部、《中国教师报》依托移动互联网“教育通”云平台,主办了“全国首届微课大赛”。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2013年5月至7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联合主办了“2013全国微课大赛”等。各种微课的制作、培训、比赛促进了我国微课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二)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是一直在发展和改进的,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目前,普遍认同的微课概念是“: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三)微课的特征

通过对微课各种文献资料的研究及微课制作等实践经验的总结,在此,把微课的特征概括为“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以在线的教学视频为中心,不管微课的概念,形式有多少种,其永远离不开在线的教学视频,微课的最终呈现形式就是在线的教学视频。“四个基本点”归纳起来就是短、小、精、悍。“短”表现在微课的时间上比普通课程要短,一般一个基本教学课时是45分钟,而微课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超过十分钟;“小”体现在教学容量上,只针对某一个小知识点,如45分钟课时里的一个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精”表现为课程教学设计独特,讲授精彩。“悍“表现为教学效果好,教学应用广泛。

二、微课与高校教学改革

如前所述,微课在我国中小学里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比较广泛,相对于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微课学习的热情,高校微课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模仿,探索的阶段。

(一)高校教学与中小学教学的区别

高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中小学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首先,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专业繁多,围绕某个专业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也是比较多的,有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等,并且课程与课程之间围绕专业特性是存在许多内在联系的;而在中小学的学习过程中课程相对单一、语,数、外三门主课外就是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等,所需学习的课程门数不多,并且课程与课程之间都是独立的,关联不大。其次,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专业教学的方法、手段都有着巨大的不同。因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要因“专”施教;而在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最后,高校的教学改革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中小学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应试,提高升学率。

(二)微课在高校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微课的应用在高校教学中比在中小学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优势。首先,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优势。高校的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些,自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强些,并且大学的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更加灵活,学生在学习方面有更多的自由,并且由于微课都是在线学习,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机会比中小学生多很多。其次,教学实施者———教师的优势。高校教师其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更强些,在微课制作技术的研究,微课呈现形式的研究方面高校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微课与高校教学改革的结合

微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为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动力,注入了新活力。在利用微课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对高等院校来说,应该支持和鼓励微课的发展,并对微课的制作技术提供培训和指导,同时还应该为微课作品提供相应的校内在线平台网站,为微课的发展提供支撑平台。第二:对院系来说,应以专业为主题,分析专业自身特色,以专业团队的形式共同讨论分析某专业相关的系列微课的主题,就像某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一样,制定某专业宏观上的微课指导方案和微课专业目标。第三:对某门课程来说,需要集合某课程的所有授课教师,共同讨论关于特定课程的微课设置,就像课程的教学大纲一样,制定该课程微课微观上详细的指导书。在这个指导书中,关键是需要梳理这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把一些重点,难点罗列出来制作成微课。第四:对微课制作来说,需要选取合适的形式制作微课。目前微课的制作方式方式五花八门,制作的形式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微课的制作上,教师需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及知识点自身的特色,选取适合的微课形式。第五:对高校教师来说,需要高校教师站在课程教学改革这个高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方向来制作适合课程教学需求的微课,要让微课与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让微课与学生的业余学习相结合。比如:如把某重点知识制作微课后,在上课前就让学生学习微课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个重点教师就不用详细的讲解了,而是把课堂教学时间放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如果还有没有理解的同学就可以让他课后再去观看视频,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牢固掌握,同时也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六:对高校学生来说,微课的出现可以丰富大家的业余学习生活,让大学生能随时进行课程学习,用微课挤走火爆的网络游戏,挤走无聊的网聊等。总之,要让微课融于高校教学改革中来,需要从上之下,从宏观到微观,从教师到学生都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才能让微课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最大的价值。

三、结束语

微格教学论文范文4

品读在当今的阅读领域中备受青睐。比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演义》就品出了一阵名著阅读的热潮。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津津有味地读,带着丰富的情感细细品味文本中的语言,从而获得对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并能积累运用。

一、走进课文,品读字句之美妙

语文教学是颇具艺术张力的教育工作,语文课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在文学的天堂里对文本中的语言加以赏析、品味和体悟。请看某位教师执教《桂花雨》的教学片断。

师:文中哪一句话写到了桂花的香气?

生1:课文中说,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香飘,至少前后十几家的邻居,都能闻到桂花的香味。

师:文章写桂花浓浓的香,运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

生2:运用了“浸”字。“浸”让我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桂花的香气。比如,村子里的人在院子里能闻到香气,在家里能闻到香气,在山路上也能闻到香气,在小溪边能闻到香气,整个村庄的人夜以继日的都浸润在桂花的香气里了。

师:小琦君等孩子们怎么品味桂花的香的?

生3:他们走到哪里,香气就散发到哪里,就主动钻进他们的鼻子中。

生4:不过,他们最喜欢到桂花树下去玩和闻桂花的香味。

师:让我们把人们沉迷、陶醉在香气中的感觉品读出来吧。

这位教师仅仅抓住文中的一个“浸”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桂花盛开的季节,小村子里香气弥漫、香味四溢的情景,深刻体会到了作者无比热爱家乡的桂花的情感。

二、借助想象,品画面之美妙

品读课文时,尤其是品读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引导学生把凝练的语言还原成精美的画面。如盛新风老师在执教李清照的词《如梦令》时,就采用了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的画面,唤起情感体验、激发个性感悟的方法。

品读画面:藕花深处

生1:我的理解是荷花好多好多,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师:嗯,满池都是。仅仅是感觉到荷花多吗?同学们能具体说说荷花的美吗?

生2:水面上是绿绿的荷叶,荷叶中夹杂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师:同学们能够咏叹几句歌咏荷花的句子吗?

生3:荷花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

师:同学们有没有读过描写满池荷花美景的诗句呢?

生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5: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师:读得好。《如梦令》是写黄昏时候荷花的美景的。黄昏迫近,藕花深处色彩斑斓、香远益清,气氛幽静而神秘。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可能更加陶醉了。于是,诗人说——

生(众):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盛老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如梦令》时,引导学生把包含着作者丰富情趣的文字,转换成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精美的画面意象,并引导学生从意象中体味诗词中所蕴涵的无穷情趣,让学生在充满想象的文学世界里达到了文我合一的审美境界,引导学生将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

三、鉴赏人物,品情感之微妙

教材中有不少写人叙事的课文都展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时,如果能引导学生品鉴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微妙复杂的情感,那么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不仅可以被大大地激发起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也能得到促进,学生健康的情操也会得到陶冶。如《月光曲》教学片断。

师:哪句话是她“随便说说”的,她真的是“随便说说”的吗?

生1:不是“随便说说”的,她是真的非常想去听贝多芬的音乐会啊!

生2: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最美好的愿望,是最大的心愿。

师:那么,她为何要这般说?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生3:她这样说是因为她根本买不起入场券。她家里太穷了。这个姑娘很懂事。

生4:她担心哥哥拼命地赚钱给她买入场券,累坏了身体,所以她“随便说说”。这个姑娘很善良。

师:同学们读懂了盲姑娘的心声。请大家想想,贝多芬后来走进她家的茅屋,仅仅是同情她家的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吗?

生5:贝多芬是因为盲姑娘的懂事、善良才去给她弹琴的。

师:是啊,贝多芬一定是被盲姑娘的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打动了。这么热爱音乐,这么懂事的姑娘,贝多芬希望能满足她的愿望。

在这节品读课中,教师紧紧把握“随便说说”这个突破口,引导学生深刻体味这对穷兄妹的手足情深和盲姑娘体贴哥哥的淳朴之情,学生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造福于人民的崇高品格。

四、品味标点,析表达之奥妙

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可以表达语言的情感、节奏、意蕴等,让文本所要传递的情感更确切、更细腻、更明了。如《八只小猫》教学片断。

“它们是小巧玲珑的小猫,其体态只有一个拳头的三分之一大。一只猫一个姿态:有的静坐,有的打滚;有的招手,有的拍球;有的傻站着,有的跷起一条小腿;有的匍匐不前,有的待人去抱。”

这段话用了排比句式,把八只小瓷猫憨态可掬的不同情态充分描写了出来。句中用了三处分号,把小猫的八种形态组合成了四组。教学时,我就抓住句中的分号展开品析。

师:哪位同学来朗读这段话。

(生1读,分号和逗号后面停顿的时间没有区别)

(生2读,分号后面有较长停顿,逗号后面有较短停顿,八个“有的”句式自然地分成了四组)

师:现在,我去掉标点,同学们再来品读,然后我再根据同学们的读法重新标点。

(全班一起读,教师全加上逗号)

生3:老师你加错了,有的地方是分号。

师:我是根据同学们读的语气加上逗号的。分号处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反复品一品。

(再读时,教师从学生的停顿中听出了理解、听出了节奏)

师:这八句写八只小猫的话,它们之间应该是并列的,可是,为什么作者不都用逗号而用分号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品一品。

生4:作者按小猫动作的不同、神态的不同分成了四组。这八句话,每一组的两句话所描写的内容是相对和相近的。

师:让我们模仿这段话,自己也来写一段。

这个教学片断,从一个分号切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比较、仿写等,让学生做到了学以致用:既领悟了课文的表达方式,又能活学活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当中。

微格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等数学;中学数学;有的放矢;平稳过渡;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05-02

高中的课改给大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课程与教学出现了部分脱节现象。一方面高中教师不会去了解大学的教材,所以在教学中很少设计为大学铺垫的内容;另一方面大学教师也很少有时间了解中学课程。这样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学习方式、授课方法的转变,还面临着内容上的脱节。作者在深入了解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具体情况和大一新生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以“有的放矢、平稳过渡、培养创新”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新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脱节和衔接问题,实现了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平稳过渡。

一、以基层中学的调研情况和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情况为出发点,坚持有的放矢,稳步推进项目进行

1.到中学调研,了解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真实情况。为了切实了解中学数学的实际情况,我们深入到淮南一中、淮南三中、淮南四中进行调研,与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举行座谈会,针对大学数学与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问题深刻交换了意见。会上,大家针对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畅所欲言,普遍认为解决好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的脱节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与中学数学老师面对面接触,掌握了课题的第一手材料。

2.在大一新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真实情况。围绕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培养目标、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知识内容的连结、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设计了问卷,对学校201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土木工程等16个专业的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0份,回收率达96%。利用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处理。

二、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平稳过渡

1.建立机构,形成制度,有计划地开展项目研讨活动。为了保证项目研究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负责人殷志祥教授担任,其主要成员都是我们学校高等数学教学工作中有着丰富经验的骨干教师。我们每两周都要开展一次课题研究的例会,深刻分析了高中的新课标,探讨与分析项目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还制订了年度项目研究方案。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重新调整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重新编写了教案和讲义。现行的大学高等数学教材都是参照传统高中数学课程编写而成的。然而,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无论是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还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甚至包括教育的思想与理念,都与传统高中数学有着极大差异。我们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重新调整的教案和讲义在大一新生中使用,学生反映很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结合修订的教学大纲,重新编写教材、讲义和课件。编写了省级规划教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已经在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作为教材使用。配套的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已经制作完成,已在我校2014级本科生中广泛使用,教学效果显著。

三、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落脚点,优化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1.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开设数学实验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做数学的境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和创造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我们在全校大一、大二学生中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归纳所学的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编程、建模等实际问题,反过来又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开设数学实验课,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2.增设数学建模教学课,将数学建模融入到高等数学中,实施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衔接。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对各种实际问题建立模型的过程,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产物。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力,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中,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开端和必备基础。数学建模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用到实践中,反过来又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真正起到了“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的效果。

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举办青年教师数学建模研讨班,邀请安徽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的数学建模专家来我校讲学,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数学建模指导教师队伍。我们还在学生中开设数学建模教学课,选拔成绩优异者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又适时地邀请了校内外有关专家及一些优秀毕业生介绍数学的应用前景、就业市场的要求等,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

3.鼓励大学生课外参加各种数学应用大赛。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等等,使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方面发展,形成一种浓郁的创新氛围。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仅课堂教学大有改观,而且学生还自行成立了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兴趣小组,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成果特色

近几年内,主持省级教研项目4项,发表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近16篇,编写教学教材4部,教学讲义12本,负责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修订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了调整。其效果如下:

1.重新编写高等数学大纲、教案和讲义,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的放矢,查缺补漏,教学效果有较大提高。通过到中学调研和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内容有了较大调整,一些高等数学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被删除了,如极坐标、反三角函数。为此,我们重新编写了高等数学教材、教案和讲义,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在大一新生中使用,学生反映很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修订了的课程体系更具有科学性。通过梳理各个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应对方案,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反馈较好。根据新大纲编写的《高等数学》等教材已在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技术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5所本科院校广泛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通过开设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我们又适时地邀请了校内外有关专家及一些优秀毕业生介绍数学的应用前景、就业市场的要求等,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认真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不仅课堂教学大有改观,而且学生还自行成立了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等兴趣小组,在校园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3.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有所提高,竞赛获奖日益增多。随着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高等数学统考成绩日益提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也越来越多。

通过到中学调研和对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掌握了学生的真实情况,继而有的放矢地查缺补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我们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已得到不少高校的认可,纷纷前来与我们广泛交流。还有其他高校邀请我们去报告交流,也有的向我们索取新修订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他们认为,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具有明显的特色,所取得的成果和办学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成绩非常显著,可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由于大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当繁重,个别老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参与研讨、写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比较欠缺,成果水平亟待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压力很大,很多人想去搞建模,但又力不从心,所以加大数学建模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刻不容缓。目前,我们探索的经验还未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这也是下一阶段要加强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孙侠,殷志祥.现阶段大学数学和中学数学脱节的现状[J].今日中国论坛,2013,(19):211-212.

[2]孙侠,殷志祥,许峰,徐辉.高等数学与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脱节与衔接问题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214-215.

微格教学论文范文6

我叫毕凤祥,竞聘高中部主任。

一、主要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

我于1980年7月在通榆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乾安县兰字中学教初中物理,1983年7月调入乾安第七中学教高中物理,1993年5月被调入松原分院做物理教研员,1994年做中学部副主任兼物理教研员至今。我所教的班级1982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二,1983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一。1982、1983年、1989年均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到松原分院工作的这几年,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员一次,市级继续教育先进工作1次。1987年开始在物理教学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989年开始参与教学资料的编写,至今已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省部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3篇,主编《高中物理题解研究》《重点难点疑点学习手册》[初三物理]《微格教程》[物理卷]等教学参考书5本,参编8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所指导的教师有17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了市级教师岗位达标以及“两优一推”的考试命题、评卷和课堂教学验收等工作,参与组织了全市教学能手评选和特殊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全市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参与了校长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继续教育典校课题实验的部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