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范文1
2月6日至8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深入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石门乡蹲点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并召开座谈会,发出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动员令。他强调,全省上下要更加深入贯彻精准扶贫战略思想,更加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以精准为基本攻略,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组织发动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
在石门乡仰天窝种薯扩繁基地听取生产建设和农民增收情况汇报后,陈敏尔指出,要通过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激活土地、资金和人员等要素,使荒地变成宝地。在考察石门民族中学新校区和团结小学、幼儿园时,陈敏尔详细询问教学和W生营养餐等情况。他说,要靠教育打开石门,把教学质量搞上去,让孩子们从石门走向世界,拥有精彩人生。在观音山社区安置点,陈敏尔走进搬迁户家中,详细了解搬迁后生产生活情况。陈敏尔说,我们不仅要解决房子问题,还要解决生计问题,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调研中,陈敏尔还考察了民主村精准扶贫作战室、河坝村基层阵地建设、石门老街和观音山社区光伏扶贫项目,走访慰问了老党员、贫困户。
2月5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深入黔东南州三穗县、天柱县、锦屏县、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集中火力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两场硬仗,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月7日至9日,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赴极贫乡镇安顺市镇宁自治县简嘎乡蹲点调研脱贫攻坚。谌贻琴在调研中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一切为人民打算、共同为小康实干,坚持问题导向和项目导向,撸起袖子加油干,打一场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漂亮仗,确保全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自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开展以来,贵州省、市(州)、县、乡、村党政主要领导和各级干部带头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现场办公、蹲点调查、分类施策,身先士卒抓脱贫,沉下身子干实事,打响了2017年贵州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集中会战。(责任编辑/欧阳海南)
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范文2
一、抓住精准扶贫这条主线,打好脱贫攻坚“精准牌”。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必须把“精准”二字贯穿始终,盯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切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要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我们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认真学习研究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的若干政策,吃透上情,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精神实质,积极跟踪政策动态信息,力争上级对我县脱贫攻坚在政策项目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专项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我县脱贫攻坚战备足充实的“粮草”和“弹药”,下最大的决心从根本上解决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落后面貌。
二、定好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唱好脱贫攻坚“重头戏”。 产业是强县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我们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认真落实好产业扶贫这一工作主线,打好产业扶贫主战役,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按照“扶真贫、真扶贫”的原则,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按照“一核、两区、五大板块、四个体系”的框架继续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主力军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长期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一地生四金”,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巩固提升传统扶贫产业规模,继续扶持传统种养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光伏、旅游、电商等新业态产业项目,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促进稳定脱贫。
三、动员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建好脱贫攻坚“大格局”。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集众心、聚众智、合众力,打出“组合拳”,构建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融合、多种举措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我们要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协调合作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乡镇、村和驻村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的职责、任务。我们不仅要重点抓好产业扶贫,还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确保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
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范文3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坚持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攻坚责任,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 主要目标
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建6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研发中心、星创天地等科技平台。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15 名,本地科技特派员 30名以上(其中贫困村继续保持全覆盖)。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升科技在脱贫防贫工作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支撑能力,确保完成全县科技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 重点任务
(一)重点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帮扶
立足于贫困村主导产业需求,发展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计划今年新增选本地科技特派员30名,总数超过200人,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保持贫困村全覆盖。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
加大调研力度,积极摸底培育,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库,成熟一个创建一个。在乡镇建设高质量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科技专家大院,将科技要素送到农村。在开发区,培育和发展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工业园区一些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投产,力争今年新增高企11家,3年内即到2022年底,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
以全县80个贫困村和山库区为重点,围绕茶叶、油茶、中药材、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项目带动,实施以优良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项目。同时,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出一支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四)实施重点人群帮扶工作
继续保持原有的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实现已脱贫人口的持续稳定脱贫。要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析掌握帮扶村贫困户、边缘户等重点贫困群众需求,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对本县特色扶贫产业、工厂、车间等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主动上门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协助产业扶贫。
(五)促进成熟科技成果在我县落地转化
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对接长三角经济带及我省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提升我县茶叶、油茶、水生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资源,以及农业智能设备等发展水平为重点,熟化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应用前景好、经济生态效益高的农业科技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四、 有关要求
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范文4
陕西省旬阳县位于巴山深处的安康市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305个村居,总人口45.56万人,在册贫困户30149户85873人、贫困村169个,计划2016至2018年分别脱贫10114户29100人、110283户29700人、9752户27073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旬阳县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紧紧围绕“早、实、干、统”四字狠抓落实,全力以赴下好脱贫攻坚这盘事关全面小康的 “大棋”。
突出“早”,第一时间精心备战。百事宜早不宜迟。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旬阳县迅速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至春节前夕,已相继召开了全县三年脱贫动员大会;出台了《旬阳县三年脱贫行动计划》《旬阳县三年脱贫督查检查办法》及《旬阳县三年脱贫“三包三定”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办法;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形成县有指挥部、镇有指挥所、村有作战室的完整指挥作战体系;绘制了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图、作战图、贫困村分布图、贫困类型分布图、基础设施项目分布图等8张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梯次脱贫线路一目了然;大幅提高脱贫工作考核权重分值,县对镇、部门、中省驻县单位的考核分值分别达到30分、20分、40分。新春上班第一天,从县委办、政府办等单位抽调的58名精兵强全部汇聚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起步伊始便呈现出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良好态势。
立足“实”,做精打牢基础工作。一是精准识贫。在按照“入户核查、民主评议、一榜公示,乡镇审核、二榜公示,县级审批、三榜公示”的程序确定贫困户基础上,又先后五次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贫困状况及致贫原因进行 “拉网式”核查,并按照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11类致贫原因将所有贫困对象区分到户到人,整个识别过程实行签字背书,记录存档,谁识别谁负责、谁填报谁负责。二是果断出招。实施“万人包万户”,全县30名县级领导、91个县级部门、10418名干部职工、1120名村干部和5000余名有能力的村、企业党员及能人大户,实现对30149户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推行干部包户“任务清单制”和包帮过程“电子记实制”,由镇指挥所将包帮任务以“命令”方式统一下达给包户干部,同时为每个贫困户建立二维码标识,将干部入户帮扶时间、帮扶具体工作摘要、帮扶影像等信息资料纳入二维码管理平台,实现帮扶过程痕迹化管理。三是严肃问责。针对脱贫攻坚中的执行力等问题,通过召开约谈会和暗访督查,对全县21个镇党委书记和县直部门特别是17个重点部门主要领导进行约谈,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发出通报2期,4个镇受到批评,通过层层传导压力,释放出强烈的问责信号。
着眼“干”,破解脱贫关键难题。为破解制约脱贫攻坚的关键难题,旬阳县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七项工作推进机制。基础设施实行“项目供给制”,由过去镇村自下而上争取变为部门自上而下供给,避免“争”引起的不公和“跑”分散镇村精力,全县交通、水利、电力、住建等17个重点部门供给到村项目1053个。产业帮扶实行“帮带订单制”,把企业资本、技术、管理和贫困村的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优势深度融合,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都跟着产业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方式,33家县内外企业和41个能人大户贷款1505万元,带动54个贫困村和704户参与产业建设。住房建设实行“社会帮建制”,由原来的分散修建变为政府主导、集中发力,镇村按照控面积、控投入、控质量的要求明确代建或改建方式,每个贫困村组建一个施工队,全县已启动2616户贫困户住房项目建设。劳务用工实行“定向牵线制”,通过定向输出、定向培训、定向托底、定向帮扶,385名贫困家庭人员顺利就业。慢病治疗实行“药品供给制”,贫困户家庭成员中患高血压病、冠心病、重性精神病等10种门诊慢性病的,每种病保障供给10种常用基本药物,患者可持新农合一卡通就近刷卡免费取药。教育扶贫实行“救助保障制”,县财政每年配套540万元,对贫困户幼儿学前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小学和初中学生、普通高中贫困生、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进行补贴补助。社会扶贫实行“引导激励制”,通过统战、工商联及商会等组织搭建平台,引导县内企业、旬阳籍在外成功企业人士和县外企业,开展“千企联千组”,实现全县1834个贫困组企业包联全覆盖。
紧扣“统”,凝聚强大工作合力。旬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经济发展方面,从“十三五”规划编制着手,侧重把重点项目、资金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在党建方面,将“两学一做”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开展“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活动,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要求全县干部把“学”和“做”的效果体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做到学有动力、作有目标、干有实绩。在社会治理方面,针对部分贫困户把脱贫主体责任抛置一边,等帮扶,靠政府,要补助等苗头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聚焦脱贫攻坚、深化道德评议”活动,让群众自行评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坚决破除“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顺利推进脱贫工作的同时,对破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教育引导各级干部争做老黄牛式的“狮子型”干部,要求县级领导积极主动为包联镇脱贫工作把脉开方,重大问题亲自上手,亲力而为,做到以上率下;要求部门乡镇主要领导既当指战员,又当战斗员,冲在前,干在前,竭力破题攻坚;要求全体干部一钉一铆抓落实,当好“助攻手”。
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范文5
一、城乡低保工作
按照城乡低保政策和上级要求,正常完成城乡低保各项工作任务,工作重点放在对原有城乡低保对象,按照“实事求是,以户为主,人户结合”的原则进行整改,防止“漏保”现象,整改中按上级要求认真核查,清退“人情保、关系保、失地保、稳定保”,及时化解因清查违规办理低保工作带来的各种不稳定风险;监督检查各乡镇(街道办)及村(居)委会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城乡低保工作三公示长监督机制的通知》(X政办〔XXXX〕XX号)文件精神的落实情况,并做好城乡低保对象年终审核工作,真正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则退”;按照省市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国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加强乡镇(街道办)专职操作人员培训,确保信息录入及时、准确、规范、更新及时。
二、医疗救助工作
继续加大民政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工作重点放在民政对象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份识别上。针对我县医疗救助资金缺口较大的问题,及时向县政府、市民政局做相关汇报,通过协调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并努力争取上级拨付资金。
三、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积极与县残联沟通协调,做到早筹划、早布置、早落实,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实施,按时完成补贴发放工作任务,切实改善我县残疾人基本生活,确保党委政府对残疾人的特惠政策落实到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身上。
四、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供相关信息,充实核对中心所需数据,进行信息比对,确保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实施,确保及时掌握社会救助对象家庭的财产变化状况及隐性收入,将一部分收入、财产等申报不实的人员排除在救助范围之外。
五、精准扶贫工作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资源统筹的原则,以制度有效衔接为重点,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合力,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形成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同步提高工作机制,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确保到2018年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六、做好低保中心工作任务的同时,迎接好上级领导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工作。
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范文6
一、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8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264户87803人,其中,2014年、2015年退出5748户23494人;
2016-2018年贫困村出列62个、贫困人口脱贫8867户36756人;
2019年贫困村出列16个,贫困人口脱贫6275户2342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6.25下降至2%以下;
2020年,我区将计划脱贫1479户4554人,实现全区所有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目标。
二、脱贫攻坚工作亮点
(一)加快扶贫信息化建设,开创脱贫攻坚新局面。依托广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对比、统计汇总等智能化功能模块,429名“五级书记”使用app进行走访26208次;
全区1.3万名帮扶联系人安装应用全覆盖,使用扶贫app清洗疑似问题数据38.4万条,修改基本信息28.2万条,确保国扶系统、广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帮扶手册、入户核查精准统一;
创新实施以专业化为导向选优配强信息队伍、以信息化为依托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以精准化为抓手强化数据管理运用,“三化”经验做法得到了自治区的肯定,2019年6月,我区扶贫信息队伍建设“三化”工作经验在德保县举办的广西扶贫信息员队伍管理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
(二)工作队管理在广西创出“三个率先”。创新开展绩效管理,在广西率先实施工作队员日常量化管理,切实解决了驻村队员工作考核难、评价难的问题。依托大数据平台,在广西率先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驻村队员,基本实现无纸化扶贫、信息化管理、全天候监督,“兴宾经验”在全广西进行推广。创新关爱机制,在广西率先出台《工作队员关爱“十条”》,全面解决驻村队员在提拔重用、职称晋升、绩效奖励、驻村条件、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激励驻村工作队员担当作为。量化管理、关爱机制等经验先后刊登在《广西组工信息》、学习强国、广西日报等媒体。
(三)创新开展基础数据信息核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兴宾区立足区情,依托广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精心谋划“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组建747个信息采集组、20个专门指导组、4个督导组三支队伍,坚持问题导向,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核五填六照七签八督”八步流程法,对全区农户开展地毯式地农户信息采集核查,严格盯紧基础数据质量关,完成233563户的农户信息采集工作,并完成整改问题数据信息10449条,排查并防范化解教育、医疗等风险点1650个,我区脱贫攻坚基础数据质量稳步提升。2019年6月27日,来宾市农户信息采集核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现场会在兴宾区召开。
三、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完善保障机制,压紧压实责任。我区将原来12个专责小组调整为17个专责小组,进一步压紧压实各行业部门的脱贫攻坚责任。每个贫困村至少安排一个后盾帮扶单位,安排1.2万多名帮扶干部按“5432”帮扶原则与贫困户全覆盖结对帮扶。出台《工作队党委议事规则》,印发《工作队员日常工作量化考评管理办法》《工作队员关爱“十条”》等制度文件,强化管理关爱工作队员。
(二)多措并举,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通过组建工作队247个,工作组1287个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农户信息采集核查“百日攻坚”专项行动、脱贫攻坚“回头看”专项行动等工作,进一步核实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信息,有效提升数据质量。如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中,完成232750户的农户信息采集工作,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179户,非建档立卡贫困户210571户,核查发现并完成整改问题信息条数10430条,完成率为100%;
在疑似问题数据清洗工作中,完成自治区下发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国扶疑似数据问题兴宾区共17023条清洗工作等。
(三)聚焦关键短板,打好“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四大战役”。一是打好医疗保障战役。我区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即时结算模式,落实“198”兜底保障政策(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对未脱贫、2年继续扶持期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的财政补助比例提高到100%,住院医疗合规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90%,门诊特殊慢性病符合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80%)。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7803人,应参保(符合参保)87803人,已参保87803人,参保率为100%;
我区常住符合签约条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670人,完成家庭医生签约86670人,签约率100%;
全区共有242个政府办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均配备有乡村医生。二是打好住房保障战役。2019年兴宾区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189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26户,其他三类人员769户。总体开工1900户,开工率100.26%,其中建档立卡开工1126户,开工竣工率100%;
三类人员开工774户,开工率100.65%,竣工380户,竣工率49.41%。总体竣工1506户,总体竣工率79.26%。对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进行等级鉴定和挂牌,已完成所有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鉴定和牌挂牌上墙工作。三是打好教育保障战役。我区实施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责任制,同时对特殊原因无法上学的贫困孩子实行送教上门服务,落实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及学前教育免保教费资助工作。2019年秋学期成功控辍24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76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73人。截止11月底,我区建档立卡户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已全部成功劝返回校接受教育,尚有146个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失学辍学。2019年春季学期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1129.625万元,受助学生19047人;
2019年秋季学期落实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496.7375万元,受助学生2940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受助学生为11726人,资助金额473.61375万元。寄宿生小学每人500元,初中每人625元;
非寄宿生小学每人250元,初中每人312.5元。四是打好饮水安全战役。我区贫困户通过打井,建水柜、引用山泉水、自来水等方式,已全部解决饮水问题且达到安全用水标准。2019年14个饮水安全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
(四)突出“八项重点”,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一是抓好产业扶贫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我区采取产业奖补模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今年我区计划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65万元,用于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奖补。第一批产业奖补资金2428万元,受益贫困户9000余户,第二批产业奖补项目资金约1537万元;
区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
全区已培育246名致富带头人,全覆盖82个贫困村,建立有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498名。二是拓宽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高效发展。我区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各乡(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主要围绕资源经济、物业经济、服务经济、合作经济等四种模式指导乡镇、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同时推行产村融合发展模式,今年评选7个村作为产村融合示范村、10个合作社。截止11月底,全区82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4万元(含)以上。三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我区易地搬迁主要采取“以购代建”的安置模式。我区已完成搬迁安置1870户8030人,实际搬迁入住率为100%。加大力度帮助搬迁户解决就业困难问题,今年以来,举办2场易地搬迁专场招聘会,实现搬迁户就业上岗(含就业转移)3525人,同时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职业技能培训班共8期,共培训了281人。在城南“老乡家园”安置点附近建立一个扶贫车间,主要生产汽车简易配件,计划招收300名工人,目前扶贫车间建在城南农贸市场二楼,已有73人进行试工生产,其中贫困户45名;
依托农贸市场建设兴宾区扶贫农产品交易中心,预计可提供工作岗位110个。通过发放过渡生活费565.05万元,帮助搬迁户顺利渡过搬迁初期的经济困难。落实拆旧复垦工作,我区今年的拆旧任务为971套,截止目前,我区已完成拆旧971户。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6个预脱贫贫困村“有基本公共服务、有电视看、有电用”三项指标已全部达标。今年实施扶贫道路建设项目4个,总里程4.175公里,总投入资金88.5313万元,已全部完工。五是狠抓就业扶贫工作。我区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就业招聘会、就业困难援助、建设扶贫车间、开设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困难问题。今年来,我区共有就业培训机构10个,组织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共55期2353人,组织2期农村党员经纪人培训班,共培训农村党员、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160人;
举办12场大规模的招聘会,共有427家企业入场招聘,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100人;
走访就业援助对象32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0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70人;
全区完成建设和在建的扶贫车间共18家,完成认定6个扶贫车间,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了53个贫困户劳力。人均年收入均达10000元以上,带动了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开发我区极度贫困户扶贫公益性岗位,帮助我区极度贫困户实现稳定就业,我区共有136户极度贫困户,目前已安置62人上岗就业,其余74户均无就业意愿。六是社会扶贫工作有序进行。我区组织104家民营企业与全区82个贫困村结对帮扶,累计为贫困户捐赠粮油、衣物等物资价值100多万元,培训人员480人,为1800多名贫困劳动力推荐就业,并利用爱心企业资源为全区289个村(社区)每个村免费安装净水器和太阳能路灯以及为蒙村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55户贫困户安装了净水器;
组织引导600多家爱心企业(社会团体、人士)参加社会扶贫资金募捐活动,共募集到社会扶贫资金和物资1060万元(其中资金482万元,物资578万元)。中国社会扶贫网推广使用成交明显,全区累计注册爱心人士5678人,贫困户22555人,管理员289人,贫困户累计需求416项。贫困需求对接方面,总对接成功率66.59%,其中资金需求290项,帮扶成功12472次,受捐金额合计260084元,对接成功率66.55%;
物品需求126项,帮扶成功84项,对接成功率66.67%。通过扶贫日活动为126名极度贫困户学生提供资助共计12.5万元,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及智障患者35人提供11万元康复治疗经费,发动21家爱心企业捐款7.1万元。七是强化扶贫宣传,注重营造脱贫攻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1月底,我区扶贫信息稿件在来宾日报、来宾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含兴宾新闻)上稿312条(次),在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等自治区级主流媒体上稿61条(次),在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级媒体上稿25条(次),在兴宾微信公众号上稿136条;
在农村主要道路、村(居)委会、小广场等人流聚集地方设置固定永久墙体宣传标语750余条;
横幅标语、宣传板报宣传720多条(版)。八是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截止目前,我区累计发放扶贫小信贷6712笔25808万元,存量2231笔7670万元,主要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工商业、服务业;
已清收小额信贷4481笔18138万元。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财政资金缺口大。我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政收入少,贫困人口多,点多面广,是全广西8个脱贫攻坚任务比较重的非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
(二)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部分贫困户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还有因疾病缺乏劳动力和缺资金、缺技术等原因,导致参与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三)易地搬迁户就业不稳定。部分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劳动力对就业岗位要求较高,周边企业和政府提供的岗位不能满足其对薪酬、劳动强度等方面的要求,加上受贫困劳动力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本地企业工资待遇偏低等影响,难以实现稳定就业。
五、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我区将继续对剩余贫困户、贫困村的“八有一超”、“十一有一低于”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开展工作,2020我区计划完成4个贫困村4554人的脱贫目标,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区脱贫任务。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向自治区、来宾市申请给予扶贫资金政策支持与倾斜,争取到更多的财政专项资金,以及向社会非公有经济组织筹集募集,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发展。
(二)继续打好“四大战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一是医疗保障方面,紧紧围绕“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和“198”政策,抓好兜底资金落实工作,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扶贫各项工作。二是住房保障方面,继续做好农村危房存量核查和认定调查摸底工作,全面实现贫困群众“安居梦”。三是教育保障方面,狠抓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和部门联防联控责任制,加强力度压实“政府线”、“教育线”和部门的工作责任。继续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上得起学”。四是安全饮水方面,全面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贫困村水源不断。同时,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落实资金,资金到位后,立即组织开展2020年人饮项目建设工作,力争2020年7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强扶贫扶志、扶智教育。通过开展三方见面会、脱贫攻坚宣讲、结对帮扶五个一、就业现场招聘会等活动,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人物,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斩断等靠要思想,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同时,可通过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或自主创业。
(四)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就业扶持、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特种职业培训等,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搬迁户的劳动技能,确保搬迁户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