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习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习方案

实习方案范文1

一、实习方式

实习方式采用集中为主和分散为辅,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学生人数少,有条件集中的要尽量集中,并安排教师组织、管理和指导实习,如艺术类、体育类、涉农类专业。一个专业能在一个城市的几个单位联系到实习单位的要集中实习,如计算机类专业,管理类专业,教师教育类人数不多的专业。人数多的大专业可考虑在一个县的中小学、幼儿园实习。涉农类专业实习可以打破时间限制,根据季节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灵活安排。各系从通知下发之日起要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施方案。分散实习的,各系必须在学生放假离校前,将《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习记录本》印发到学生手中。集中实习选派实习指导教师的,待遇按绩效方案执行。

二、实习时间安排

教师教育类:实习时间两个月,即2013年9月1日——10月31日,11月2日返校,11月4日上课。

高职类:实习时间半年,即2013年8月1日——2014年2月1日。2月底返校,与其它年级同时上课。

三、实习要求

(一)教师教育类专业

1、继续实行实习前试讲制度

(1)各系安排工作认真负责,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备课和试讲进行指导。学生备课时间:7月7日;试讲时间:7月8日—10日。

(2)每位试讲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控制在12—15人。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备课、试讲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力求通过指导,使学生的分析教材能力、组织处理教学内容能力和设计教学、编写教案能力有较大提高。使学生的课堂教学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板书设计技能、提问技能、小结技能等确实得到训练。

(3)指导教师要认真填写《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试讲记录表》,对每一个学生的指导要做出完整记录,指导结束交教学系,作为教学档案留存。教务处将适时抽查指导记录。

(4)7月2日前,各系将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强针对性的试讲指导方案和试讲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名单报教务处。

(5)指导教师集中试讲指导按0.5学时/学生计发课时。试讲结束后,各系将应发指导教师的课时费造册交教务处审核后报学校核发。

2、各系根据学生人数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实习记录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填写,并于实习返校后交教学系留存。

3、实习过程要求

(1)毕业实习包括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实习和班级管理工作实习。

(2)实习过程中,必须先见习一段时间,在全面了解中小学相关课程课堂教学、熟悉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实习。

(3)课堂教学实习课时不得少于30课时,且每课时必须有较详细的教案。教学系负责检查和保留学生教案,并作为考核依据和评估材料。

(4)实习结束后填写《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实习鉴定表》,并请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做出鉴定,加盖公章,返校后随实习材料交教学系。

(二)高职类专业

1、各系根据学生人数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记录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认真填写,并于实习返校后交教学系留存。

2、毕业实习必须紧密联系专业实际和行业、产业和企业实际,通过实习要进一步确立专业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联系群众、了解社会和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将所学专业理论应用于工作实践,提高实践技能,并在实践中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的专业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竞争和适应职业岗位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3、实习过程中要尊重校内外指导教师, 遵守实习单位规章制度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在实习单位就业奠定基础。

4、各系安排一名校内教师随班指导和管理,同时印发《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实习指导记录》,指导教师认真填写后交教学系留存。同时聘请一至二名校外导师实地指导。

5、校内指导教师的交通费(汽车费)由学校支付,指导费按3学时/天标准核算。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费由各系拿出方案报教务处汇总后报学校审批。

6、实习结束学生认真填写《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实习鉴定表》,并请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做出鉴定,加盖公章,返校后随实习材料交教学系。

7、在做实习动员时,各系同时布置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实践选题、查找资料,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基础工作,完成初稿。指导教师要通过信函、电子邮件和电话等通讯手段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返校后再修改、完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四、实习报告要求

(一)实习报告内容要求

1、各专业学生必须在完成规定实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工作的全面回顾、反思与总结,旨在为今后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每个参加实习的同学都必须完成。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

(1)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地点;

(2)实习内容及具体做法;

(3)实习效果及评价;

(4)实习体会等。

2、实习报告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格式规范。文史类、外语类各专业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2500字。理工类、艺术类、体育类各专业实习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二)实习成绩评定要求

1、实习成绩由实习单位意见、实习指导教师意见、实习报告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系根据学生实习态度、情况、实习单位意见、指导教师意见、实习报告的内容与文字表达给出系级学生实习成绩。学校根据实习单位意见、指导教师意见和教学系意见最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

2、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其中优、良比例不能超过50%。

3、每个学生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实习,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成绩合格者,给予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未参加实习或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予毕业。

五、实习安全要求

(一)实习前各教学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习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安全实习。

(二)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要通过电话、短信、QQ、Email等多种形式联系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和实习情况,有问题及时汇报。

(三)各系要与分散实习的学生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

六、工作进程

(一)教师教育类各专业

1、2013年6月25日前,教学系制定详细的毕业实习方案报教务处;

2、2013年6月30日前,教学系进行毕业实习动员、实习纪律教育和相关培训等;

3、2013年7月7—10日学生备课、试讲。

4、2013年9月1日—10月31日实习,11月2日返校,11月4日正式上课。

5、2013年11月10日提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

实习方案范文2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出现问题及对策

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现状

1.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实习时间安排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从2001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540人,开设这一专业目的是为培养能系统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酒店及其他相关旅游服务业或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除理论教学外,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习不仅是巩固专业知识的必要渠道,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管理专业自2001年开设以来,十分重视专业实习工作(校、系领导和专业老师一直在努力,经过七年的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本科专业实习时间为期24周(不含毕业实习),安排在第5个学期;专科专业实习时间为期24周(不含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个学期,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剩下的学期里有一个查漏补缺得机会。由于旅游企业中旅行社、旅游局、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等企业可提供的实习岗位少,再加上学校管理困难,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一般都是以酒店实习为主。实习地点在2003年是北京地区及周边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为主,经过八年的实践,现在已发展为以郑州地区为主,北京、上海为辅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主要实习内容是熟悉餐饮、客房、总台、商务中心等部门的运作和服务技能,其中以餐饮和客房为主。

1.2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效果

从2003级到2007级实习情况看,主要取得以下效果:

(1)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对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授,而本专科教育有注重理论的教学。因此学生通过实习熟练掌握了酒店主要部门的基本服务技能及运作情况,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了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也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

通过实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用人的需求与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自己知识的欠缺,以及竞争的激烈。很多学生实习后很少逃课,主动学习地积极性很高。

(3)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酒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大学生们择业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多年来,“天之骄子”、“精英人才”等观念严重地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观。而酒店实习改变了大学生这种观念。其次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会遇上各种各样在学校根本没有出现的问题,其中很多的问题都是需要自己灵活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学会自己解决,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抗挫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也在很大程度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学生核心就业能力,为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广泛受到酒店赞誉好评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受到各实习酒店的一致好评。首先,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能够自觉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其次,学生本身综合素质高、悟性高、可塑性强、组织纪律性好、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在工作中能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学生很快就成为各实习酒店基层员工的主力军,受到各实习酒店上下一致认可。

2.浅析学生在酒店实习教学各个期间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2.1实习前准备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这个阶段,学生心理主要表现为好奇、兴奋、紧张。由于平时很少跟高级的酒店接触,没有做好做基层工作的准备;在学校三、四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对学生来说是很兴奋激动的事情;从学校学生的角色转变为酒店员工角色,这个转变还包括环境的转变,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紧张。

2.2实习前期(前两周)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生心里充满新鲜感,不仅听指挥,而且热情高涨,不知疲倦。这个期间一般都是上岗前的培训期,同学们还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只是了解酒店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以及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同学们很有激情,学得很快,效果也很好。急于上岗实操。由于在培训期还没有真正上岗,在思想上学生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认为自己还是学生,别人有义务交给自己要学的东西。

2.3实习前期(三、四周)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短暂的新鲜感过去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在生理上表现为困倦、失眠、水土不服、感冒、浑身酸痛等;行为上则表现出对纪律的挑衅,总想试试不遵守纪律能把他怎么样,受到惩罚后又想不通,觉得委屈,觉得领导总针对自己,故意整自己。由于同学们们思想上角色还没有完全转变,突然从安逸的学习环境到艰苦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是大量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由于酒店基层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学们身体的劳累和思想上得委屈,使部分同学思想上对工作产生一些不满和抵触。由于酒店服务的性质,不同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有些个子矮,形象较差的同学被分配到客房或是洗衣房。这些同学心理会产生自卑和不满的心理。这一时期是学生和酒店的磨合期,一般会持续两周左右,如果顺利渡过,实习就成功了一半。

2.4实习第二个月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都逐渐适应了酒店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一切正在步入正轨,按部就班,实习进入稳定时。前一阶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满都逐渐淡化。工作上有了一定得起色,已经可以正式上岗,操作技能比较熟练,有了一定得成就感。但是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有厌倦感苗头萌生。认为自己在一个岗位上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2.5实习中期(三、四、五月)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由于学生对酒店各种规矩已经熟悉,也就学会偷懒钻空子了,许多学生开始混日子,倒计时盼着回家。行为表现为不再严格遵守服务规范,工作热情锐减,情绪不高,精神松懈。同学们对一个岗位工作操作熟练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工作以后,慢慢觉得基层工作的乏味和枯燥,要求酒店安排轮岗和一些管理层的岗位。但是酒店由于成本问题很难安排轮岗和管理层岗位。

实习方案范文3

结合化工专业及其行业企业的特点,推行顶岗实习“双师”指导制,即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学习、生产、实习成绩评定等工作,借助顶岗实习的管理系统、QQ群、飞信等手段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监控,实现顶岗实习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顶岗实习过程质量监控方案的整体思路

(一)真正做到把顶岗实习作为教学计划一门必修主干课程来进行严格管理

顶岗实习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专业实训课,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顶岗实习主要在校外进行,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的身份又是“双重”的,这就使得部分人忽视了顶岗实习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性,没有当成主干课程来对待,来进行教学。

所以,要通过学习与动员,让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全员都能足够认识到顶岗实习教学的重要性,能够如同对待其它主干专业课一样,从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顶岗实习进行系统教学,使顶岗实习有目标、有任务,有教师指导、有过程管理,实习结束有考核,真正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必修主干专业课。

(二)为了更好地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量化管理,借助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以及相应的现代化信息系统如QQ群、飞信等手段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将顶岗实习学生的班级、姓名、实习地区、顶岗实习单位名称、岗位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输入电脑中,并及时根据变动情况进行更新,以保证顶岗实习的双方都能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实现对顶岗实习的实时、动态管理。

二、构建科学规范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规范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对于顶岗实习环节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科学规范的评价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才能促进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更加规范化的管理学生,从而保证顶岗实习的正常运行,顶岗实习效果的有效实现。

(一)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进行评价的基础,评价的成效取决于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建立顶岗实习工作评价体系,就是试图确立一条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来实现与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线的依存互动,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有效执行,推动学校科学、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地发展。

1.科学性,也就是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要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要能够满足生产现场管理的需求。

2.可行性,在保证科学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可行性,也就是评价体系要合理、可操作,相关指标容易获取。

3.可信性,评价指标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一定明确充分,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能够得到大致的认可。

4.系统性,对顶岗实习进行评价,也就是要对其整个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评价,所以评价指标要符合系统性、连续性的要求。

5.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是任何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承,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不客观的。

(二)顶岗实习教学评价体系运行要点

顶岗实习环节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这就为教学评价体系的运行带来更多的困难,这也是目前大多职业院校正在努力探讨的问题之一。下面,就化工专业进行顶岗实习时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运行情况做以总结如下:

1.建立强有力组织保障制度

(l)根据顶岗实习的目标与要求,成立由系部和“校企联盟”合作单位共同组成一个负责顶岗实习管理的领导机构,主要由系部领导、企业领导、教研室主任、学生管理干事等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负责顶岗实习工作。

(2)针对每一个学生实习企业,成立由教研室主任、校内实习指导老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学生辅导员等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管理。

2.建立“双师指导”和“双方考核”制度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单位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应签定一个“三方协议”明确三方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职责与任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在校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也就必然要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评价也要依靠学校和企业的“双方考核”。

学校的指导老师主要依据学生的顶岗实结、顶岗实习记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企业指导老师主要依据学生在企业的出勤率、工作态度、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参与生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这双方面的评价指标使得对学生的考核更公正、更合理。

3.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和岗位能力要求,在评价结果中注重过程考核,将过程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从顶岗实习的岗位选择—任务审核—任务下达—顶岗实习过程实施一工作成果评价等全过程均实行管理和评价相结合,让评价与考核更合理、更客观、更公正,从而有效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这一规定既符合高职教学大纲的教学安排,又有利于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高职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切实培养出具有相关领域的工作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适应行业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对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要求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强化,从而,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同样企业也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培养和选择优秀的员工,为企业储备人才,实现“双赢”的效果。

实习方案范文4

关键词:商英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10-0050-03 一、引言

顶岗实习是指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和重要途径。教育部2006年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也能使高职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

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的是,顶岗实习往往是指学生在基本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即是说顶岗实习是一种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全部职责的实习实践活动。因此,从实习程度上来讲,其社会性和操作性要求较高,从实习内容上来说,其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仅涉及到专业能力,更涉及到素质能力。

二、商英专业人才培养与顶岗实习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专业,其目标旨在培养能适应国际商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文化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任务,具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英语人才。对于高职商英专业而言,合格的毕业生,摆在第一位的能力是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应用能力,即对于英语这种语言的实际使用和操作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但众所周知,语言仅仅是工具,其必须应用于某项具体的业务操作,从而引出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二项重要指标,即熟悉国际商务行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业务流程,并能完成国际市场营销、外贸单证缮制、客户服务等一线工作任务。

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引领下,其整个培养模式相对应地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顶岗实习,商英专业顶岗实习往往是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之后才进行,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最后一步,某种程度上说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收尾之笔,也是教育质量的大检阅。由此不难看出,如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顶岗实习这种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三、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及其原因分析――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1.商英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人才培养・基于顶岗实习的商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商英专业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个大户专业,开设院校众多,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首次招生启动于2010年,其基本培养模式为“2.5+0.5”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半在本校完成课程学习,最后半年在校外完成顶岗实习,至今已有两届学生共计197余人(10级68人,11级129人)完成顶岗实习。通过系部归总的数据分析,总体来讲,可发现其顶岗实习具有以下专业特点:

(1)实习岗位一般以外贸单证、翻译、助理文秘等办公室工作为主,实习岗位工作较为静态。

(2)实习地点往往呈集中式分散,即一般集中在某特定大城市的特定商务区(通过分析对比其他院校数据可知,如学校所处为省会城市,则集中在学校所在城市;如学校所处为二线城市,则往往集中在学校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并且有集中在此城市的重点商务区的趋势。以本校为例,两届共计197人完成顶岗实习,其中女生179人,男生18人,根据统计资料发现其顶岗实习地点百分百在广东省内,其中在广州实习的或曾经在广州实习的超过150人,约占总人数的76%,在广州市中心商区天河区或者曾经在天河区实习的有62人,约占36.5%。

(3)岗位变换较为频繁,通过后期的各种随访,在整个实习期内,本校197名学生,没有变更岗位的只有约48%,即大部分学生至少进行过一次岗位变换。

(4)学生成就感普遍较低,对所在岗位认识不够,心里落差普遍较大,导致工作积极性较差,在实习随访中,超过75%的学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较为低端,与期望有一定落差。

2.原因探析

综合对比其他专业,发现我校商英专业特色鲜明,可简要分析原因如下:

(1)我校商英专业与其他绝大部分专业不同,女生占绝大多数,受传统思想和南方文化影响,广东女生整体比较内敛,在工作选择上会更加青睐办公室等静态工作,不太愿意接受业务销售、推销等动态工作。

(2)我校商英专业人文气氛较重,整体稳重有余而干劲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本土思想较重,绝大部分学生不愿离家过远,更不愿去外省;再加上思想上或多或少还有些“天之骄子”的感觉,觉得读了大学,应该留在大城市,在高端CBD区工作,而不愿意沉到城市的工厂区或生产区。因而导致其在寻找顶岗实习岗位时,第一选择依然是广州或深圳等大城市的重点商务区,此点在女生中体现更为明显,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在同等待遇条件下,有些学生宁可来回坐差不多4个小时的车去广州中心区上班,却不愿意坐2个小时车去广州郊区上班,究其原因,无非是追求那种无法名状的“大城市感”。

(3)专业课程与岗位需求衔接不够。目前我校商英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围绕英语知识和能力,辅助以外贸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而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绝大部分是初级外贸岗位,但外贸实例证明,初级外贸岗位最稀缺的并不是英语能力,因为初级外贸的主要工作是数据处理、开拓客户,且现在外贸领域的大部分客户并非来自英语本土国家,而且就算客户来源于英美,英语也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更为重要的是行业知识和其他素质能力,比如说数据处理、客户需求挖掘、信息收集和分析等素质能力,特别是获取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而能够体现这些能力的专业课程,恰恰又是我们课程设置中的空白,因而导致很多学生不适合岗位需求,且这种劣势对于女性学生更加明显。

(4)现在高等教育发达,广深等一线城市涉外语言环境较好,高校较多,导致英语专业特色丧失,优势不再。且高职商英学生各方面素质比本科生稍差,尤其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以上种种原因,弱化了商英专业学生的生存空间,直接导致了高职商英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成就感较低,心理落差大,岗位依附性差,从而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顶岗实习效果不好。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综合以上分析,要改善商英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可结合其特点,通过以下调整,优化其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市场需求改革课程

现存的课程体制基本沿用原来的教改思路,即整体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三大块组成,学生从大一开始先上公共基础课,随后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进入职业能力通道,最后上专业核心课,继续加强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专项能力,这种课程结构看似无懈可击,但实际的效果却不如人意。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出现在第三阶段,即没有找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市场是最直接的试验场,市场要求是最主要的评价标准,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我校商英专业10和11级共197人参与顶岗实习,其中约80%直接从事对外贸易,在这80%中又有绝大部分是通过阿里巴巴,速卖通等贸易平台进行外贸业务活动,他们中绝大部分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网上通过搜寻分析海量信息获取客户信息并进一步挖掘客户资源,俗称“钓鱼外贸”。而比较麻烦的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却几乎未有课程实质性地涉及到此类电子平台的操作,也未有课程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外贸平台操作不熟,不具备在网络大数据里面挖掘和寻找客户的能力,从而导致工作起步较慢,而市场的快节奏一般不太容忍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直接的后果就是许多顶岗实习学生感觉到工作无从下手,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随后慢慢对本岗位工作产生排斥,最后导致换岗,离岗。

因此,建议在遵照“宽基础,厚专业,活岗位”的高职教育规律基础上,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的直接需求,适当减少通识类课程的比例,利用空余出来的学时增加实操类课程,特别是能直接被市场所接纳,具有较高经济效益转化率且转化时间较短的课程,比如淘宝课堂、阿里巴巴课堂、速卖通课堂等直接能为毕业生积攒外贸经验的技术型课程等。

2.强化职业精神教育

在如今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背景下,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教育是高职教育的两大目标。美国洲政府联合会政策研究中心(NGA)在2011年进行过一项对企业的调查,在这个调查中,要求受调查企业对人才质量进行了“按照重要程度”的排序。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职业精神(守时、时间管理、职业态度),其次是自我导向,主动性,而一直到第20位才是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和设备知识。

同样的标准也适用于中国。2009年,一家测评公司对中国企业人才进行测评发现,78.6%的企业首先考察企业人才的个性特征,其次是态度/动机(68.7%)、智力能力(66.7%)、价值观(66.3%)和职业兴趣(51.5%),只有不到1/3的企业会优先考察人才的技能。职业精神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但目前较为遗憾的,各校均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有意无意地疏忽职业精神的培养,本校亦是如此,在整个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没有直接与职业精神相关的必修课程,甚至连选修课都没有,此点,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通过对前两届学生的调查和反馈,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日后可能会遇到的工作压力明显估计不足,准备不够,尤其缺乏合格之职业精神,以至于在工作上出现一些问题后,想到的第一个方案就是换工作,而不是想办法解决并适应工作环境,此点,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频繁更换。

3.通过增加职业定位教育和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等手段增加学生的竞争力

现在90后毕业生,对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充满幻想,但对于如何达到目标却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一是不了解社会,即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不足;二是不了解自己,即对自己能干什么信心不足,以至于在踏入社会之时感觉茫然。此点可以通过增加职业定位教育和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等予以优化,让其在心理上有所目标,在技能上有所准备,以更好地适应顶岗实习岗位需求和市场需求。

综上,高职商英专业由于女生较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顶岗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检验场,所反映之问题于人才培养方案之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之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作为教学管理者和实施者,我们需在遵照高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顶岗实习特点,结合市场要求,适当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更加适合于市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高[2006]16号文件.

[2] 朱丹. 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实习方案范文5

关键词:变电站;巡视仿真;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王健(1970-),男,江苏淮安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学院,讲师;杨志超(1960-),男,江苏常州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KXJ0804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56-02

2010年10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经教育部组织论证、审核和批准,南京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有幸成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同时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本文在深刻理解领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和目标的基础上,依托我校现有的教学及研发能力,将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充分灵活地应用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环节培养方案中,将多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和知识能力大纲精细地结合起来,以期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1]。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

1.专业介绍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创办于1946年。在依托电力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指导下,本专业已发展成为学校规模最大专业、学校首批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在省内同类高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2.培养标准及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输电线路设计等电力行业必备知识,并受到现场电气工程师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除通用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外,还应具备项目构建、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等与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工程能力。培养坚持以强电为主线,实践强弱电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技术技能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等,能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调试与实验、信息处理与管理等工作。

3.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由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业培养方案两部分组成。校内培养方案以课堂教学、实验、课程设计、集中实习、技能竞赛、职业资质培训、毕业设计等各种教学环节来综合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综合培养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密切融合、环环相扣的课程体系。企业培养方案安排总时间为一学年,分为企业认识实习、企业轮岗实习和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三部分。通过在企业的实践实训,树立良好的工程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在发电、输配电、工程施工、设备制造等相关企业生产一线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的设计开发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工程量大、设备型式多、运行操作复杂的特点,同时也是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理论知识点、实践技能水平契合度最高的现场环境。通过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变电站巡视仿真平台构建方法,可以对变电站及其主要设备进行三维数字化快速搭建和巡视仿真。该仿真平台能应用于各种变电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操作及相关培训教学,具有物理模型精准、实时渲染高效、编辑工具丰富、仿真效果逼真的特点,有利于优化设计方案、缩短施工工期和增强教培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为积极配合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落实和开展,还对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的部分界面及功能进行了优化和提高,以使其具有更强的教学效果和适用范围。

1.系统构架

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平台化开发为手段,将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变电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运行巡视的实际工作和技能培训中。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三维素材库,分类装载地表自然实物、电工建筑物、电气设备、工器具、工作人员等三维模型;二是虚拟样机工具,实现模型的修正、替换,实现算法关联、空间组合和装配、脚本编辑和优化等;三是三维图形引擎,实现大规模超精细虚拟场景的高效实时渲染。系统总体构架如图1所示[3]。

2.主要功能

(1)素材库管理。三维模型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中最基本的元素,因其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而对素材库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设计要求。素材库使用配置文件对素材进行分类,并提供三维可视化的素材供选择。此外,还提供对素材库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管理界面。

(2)三维场景搭建。三维场景搭建是在三维模型素材库的基础上对变电站三维空间中的复杂对象进行组装和布置。利用平台化的设计方法,在虚拟的地形地貌环境下,通过六个自由度的变换,解决变电站中各个电气设备之间的装配和搭建,进而可生成所需的完整虚拟场景。

(3)配电装置巡视。完整的变电站虚拟场景搭建完成后,用户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方式,按照科学的巡视路线,在配电装置的各个设备之间进行巡视工作。巡视时的安全工器具均可以按需取用,巡视运动方式可以包含走、跑、跳、蹲,甚至是“飞”,从而将变电站巡视过程全方位地展示出来。

(4)电气设备操作。倒闸操作是变电站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通过贴图、关键帧、骨骼动画等动画控制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对系统计算能力的要求,还可以让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可动部件按合理的方式运动起来,如:断路器变位、隔离开关拉合等,从而使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更具可操作性。

(5)缺陷设置与仿真。变电站配电装置中的缺陷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仿真系统通过模型位移、模型替换、材质喷涂、紫外渲染效果、添加粒子特效等多种方法,可实现变电站中各种设备典型缺陷的快速设置,如:闪络放电、破损断裂、异常声响、冒烟着火等。结合特效编辑功能,缺陷仿真效果更加真实。

(6)特效编辑。为了增强拟真效果,营造变电站运行时所需的各类气象条件和事故场景,仿真系统设计了特效编辑功能。通过光照阴影工具,可以实现对现实光照的逼真模拟。通过粒子特效工具,可以实现风雨、水面、火焰、放电、烟雾等效果的仿真。

三、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在培养方案中的具体应用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关标准和要求指出:试点学校制定本校参与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标准时,应将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对课程进行整合,并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为此,根据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内培养方案,以及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力行业及相关技术领域的工作方向,充分运用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方面的研发及教学资源,细化出可以实现一一对应的教学环节,从而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具体可行的有益思路。

1.电气工程基础实习

电力认识实习是对电气工程的初步认识实习。通过实习建立起对电力生产过程、电气设备等的感性认识,为学好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电厂电气部分课堂教学

发电厂电气部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导体的发热、电动力及开关电器的灭弧原理;电气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气主接线的形式、特点、适用和设计;导体及电器的选择校验;二次系统典型接线及原理[4]。

3.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是对所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的知识强化过程。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其典型选题为:110kV变电所的初步电气部分设计。

4.变电运行实习

变电仿真运行实习是一门实践教学必修课程。本实习是借助变电站数字仿真系统,使学生了解220kV/500kV变电站值班的安全规范、运行操作规程、电气倒闸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缺陷、异常及事故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5.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由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要求选题必须来源于实习企业的技术分析、设计、调试、应用等。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在企业实践中发现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设计、研究或者开发。

具体各教学环节与知识点和技能的具体组合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四、结束语

通过对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的应用研究,不仅丰富了变电站巡视仿真系统的构架和功能,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本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构和内容,进而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进一步细化产生示范性的影响。

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编写科学合理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集中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师资队伍,充分运用装备一流的工程实验中心、校内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采取不断消化、吸收与改良的手段,一定能培养出符合我国国情和专业办学特色的企业现场电气工程师。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2]董海瑞,齐晓慧,陈欣.基于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6):107-109.

实习方案范文6

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职能组织起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鉴,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规范化,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持续化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通过激励机制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又相互协调,互相促进,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1]。

一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体系的主干模块

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干部管的共同活动,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人为因素,体现在教师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主体的积极性等;硬件环境因素,如教学条件、设备,实验仪器等;管理因素,包括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系部等的多重管理。所以教学质量的保证与监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主干模块应包括: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估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1,2]。

(一)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系统

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价的标准。制定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课程教学标准以及教学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前提。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校内部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规章制度等,指挥和协调各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准确的教学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的收集是多渠道的,可以来自于督导组信息、学生信息员、同行之间,同时也是多方式的,如开展教学检查、听课、评教等活动,应建立由学校教学职能部门领导,各院系实施,专职人员负责的教学信息采集系统,多方采集教学信息,实时掌握教学动态,为教学评价做好基础性工作。

(三)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

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教、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同行评价、部门评价等,每一项评价根据不同的准则设计打分表,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对采集的各项教学信息进行汇总,科学分析,以掌握影响教学质量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不断改善。

(四)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领导干部、督导组听课、课堂测评、问卷调查、教学检查等形式,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教学信息反馈网站实行网上评教,将评价结果客观、快速上传下达,制定并实施整改方案,以调控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五)合理科学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与奖惩制度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学年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以形成勇于争先的良好氛围。

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校风建设[3]

坚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蓝本。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规划,不得擅自更改和随意删减,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提高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第二课堂。授课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倡多方式、开放式的教学,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企业、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注重教学、学风建设。良好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是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对于教师而言,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对于学生学风,我们从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学风建设,常抓不懈。

(二)各部门分工合作,多重保障

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局面的出现,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只由学校或院系某一级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是力所不能及的,必须整合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实行校、院多级管理。院系是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作用,督导组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监控。

(三)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实行常规教学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

通过教学职能部门、校级教学督导组、院系教学督导组、教学信息员定期召开教学督导会,共同讨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解决途径,全方位监控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学校应实行常规教学检查。建立听课制度与检查制度,同教研室教师定期听课教研,领导干部、督导组不定期随堂听课,检查教学秩序、备课授课状况、教学文件等执行情况。此外,做好重点时间段的监控,如学期初的教学准备情况检查,学期末的考风考纪状况等,做到事前布置、事中控制、事后总结。

(四)加强实践环节的监控

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实验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成败。

做好实验实践教学,首先,实验教学大纲的制定应与时俱进,实验教学内容要不断改革,如实行“项目化实习”,组织学生直接参加到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价及设计中,从项目选题、到方案的选择、实施、评价,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这种方式针对性更强,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安排实验教学环节时,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率;第三,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应改革以往灌输式的指导方式,通过引导和启发式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了更好保障实验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4]:

做好实验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应加强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的好坏影响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系部有专人负责监督,以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实行课程的教授、博士负责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我们可以尝试采用实验课程教授、博士负责制,每门课程以教授、博士为核心,形成一个教学团队,其成员包括该课程的各主讲教师、教研室主任等。在教授、博士的指导下完成,这将有助于实验教学工作的监管,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首先应建立一支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教学督导和学生信息员组成。此外,还需要遵循实验教学规律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实事求是地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进行综合、全面、客观的评价。

制定科学、合理实验实践考核方式。我们应制定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把实验操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主要从实验预习准备、实验过程、仪器操作使用、实验技能和效果及实验报告等五个部分来考核,每个实验项目都制定了量化考核指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并且与时俱进,需要紧扣时代、市场的需要。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依据,是确保按照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研究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体系必要而紧迫。

参考文献

[1]董墨菲,李明,陈娜,王击中.复合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7):171-172.

[2]刘金玲.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人才,2011(7):270-271.

上一篇实习安排

下一篇实习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