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室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寝室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寝室文化论文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1

为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实际状况,明确具体问题,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119份,基本信息包括几下两点:

(1)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性别为男性的大学生53人,女性的大学生为66人;

(2)各年龄段中以大二(45.38%)、大三(31.09%)为主,以大一(7.56%)、大四(15.97%)为辅。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具体研究: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

宿舍氛围不和谐,室友关系难处理。据数据统计,在119位受调者中63.03%的人认为寝室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如睡懒觉)是寝室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素,而多数人同样认为卫生纪律不过关、沉溺上网、使用违章电器仍会影响寝室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见图2:大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相对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寝室的学习氛围较一般,花费于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55.46%的大学生表示平日较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公寓集体活动的开展对寝室关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但调查中发现50.42%的受调者表示只有部分寝室成员对公寓、班级等集体活动表现的积极,而不积极或没兴趣仍占据大部分人数。而此不利条件进而成为促进室友关系的障碍,62.18%的受调者认为室友关系较为融洽,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室友关系不太融洽。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聊天消遣、看书娱乐成为寝室轻松娱乐的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77.31%的受调者在上网中度过,58.82%的受调者在聊天或串门中度过。

(二)寝室文化建设利弊分析

建设目标明晰,处理问题方式积极。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50.42%的受调者认为因做某事影响室友的休息时会立即停止。面对矛盾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会选择相互沟通或借助机会道歉并和好。数据显示,受调者认为寝室文化建设对增进感情、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气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普遍认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寝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理念的形成,帮助个人满足自尊心、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更具有对个人模式标准化的作用。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特征的影响

作为群体文化一部分的宿舍文化,其创建的文化形态为师生共享,而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及思想理念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其所处的环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宿舍是多数高校生生活及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观因素的发展成为文化创建的决定性因素。性别不同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体表现的不同。相较于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明显比男生寝室爱学习,但一般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常常高于女生寝室;大一学生寝室成员因为刚认识,寝室成员之间会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矛盾;大四阶段,就业和准备毕业论文是寝室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经常不能全部成员聚在一起,个体因此变得更珍惜最后一年的相聚时间,矛盾反而减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宿舍分配、基本设施配置、维修等都与宿舍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挂钩。一般来说,寝室管理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寝室的物质文化,如寝室管理规定,如每个寝室的水电费,还直接影响寝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氛围,如作息时间等、每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文化则是高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拓展,高校宿舍规范管理依托高校文化创建的管理制度,而高校文化创建制度则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管理特色,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多方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2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既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寝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良好的寝室文化的构建也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一是从寝室物质环境因素来看,人的心理活动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寝室的整体布局、寝室楼栋的环境布置以及寝室内部的设计可以给大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二是从寝室制度文化看,通过规范的制度可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共同遵守的寝室公约也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三是从寝室精神文化看,通过举办各种寝室文化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集体智慧,也有利于价值观念的传递,引导大学生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挖掘自身潜力,形成积极向上宿舍风气。可见,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可以增进寝室成员的交流沟通,也有利于寝室成员的心理成熟,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构建寝室文化,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规划寝室物质环境,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1.寝室的整体布局。寝室的整体布局要考虑到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寝室区应尽量集中,靠近运动区和生活区,远离教学区和学校前区,这样既满足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需要,又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符合大学生个性鲜明、活力四射的群体特征。

2.楼栋的环境布置。各楼栋可根据宿舍文化建设要求,张贴名人名言、安全警句、文明标语等,也可张贴特色寝室合影、优秀学生典型、学生活动、书画作品等,有意识地通过营造宿舍外部环境,引导规范大学生行为。

3.寝室内部的设计。寝室内部的规划设计,是保证大学生良好学习生活的保障,同时不同的设计风格也凸显了寝室的不同风格。严格来说,寝室应分为休息区、学习区和储存区,合理的区域规划和美化的室内设计保证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私密性和舒适性,也更容易留住大学生,既有利于学校的集中管理,也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二)规范寝室制度文化,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1.建立寝室管理组织机构。分级建立寝室管理组织机构,一是成立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辅导员老师、寝室楼层管理人员和学生干部组成的寝室管理指导机构;二是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由各楼层优秀寝室长组成的各楼栋管理机构。

2.建立健全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在出台《学生寝室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还要配套出台《学生寝室卫生检查条例》、《学生寝室安全检查条例》、《学生寝室自我财产保护须知》、《学生寝室评比考核办法》等。各寝室长要根据自己寝室实际情况,制定寝室公约和寝室值日制度等。让学生在寝室有制度可依,通过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三)开展寝室文化活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1.开展寝室卫生安全检查和特色寝室评选活动。根据学校制定的寝室管理规定,联合宿舍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卫生安全检查,通过检查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整洁的品质,并保持宿舍长期的整洁,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评选学生特色寝室,如党员示范寝室、学习示范寝室、文明示范寝室、卫生免检寝室等,通过树典型的辐射效应,激励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在评建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2.开展以寝室为单位的体育、文化及科技活动。如寝室杯篮球赛、寝室辩论赛、寝室故事征文比赛;寝室生活摄影比赛、心理素质拓展营等,一方面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另一方面增进各寝室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展示自我才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塑造健康人格的目的。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3

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寝室文化生活现状,我们设计了有关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寝室设施条件满意度、对寝室文化建设的认识、寝室管理制度的评价、寝室活动情况、寝室人际关系情况等方面。为保证问卷的有效覆盖,选取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寝室随机发放调查问卷321份,收回296份,有效问卷296份,有效收回率92%。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生对寝室设施和环境条件基本认可

学生对寝室设施条件总体较为认可,仅有4%的同学表示不满意。但有38%的同学反映寝室设施维修效率较低。说明了学校对学生寝室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重视。寝室内热水器、盥洗室、书桌用具等一应俱全,公共走道、公共绿地等外环境也由专业物管公司员工打理得整洁优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较为方便、相对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还需加强。

(二)寝室文化建设氛围不足,认识模糊

寝室文化建设氛围不足,建设薄弱。有舍标等特色装饰物的寝室不到4%。对于寝室文化建设包含的内容,认为是寝室行为文化建设的占33%,其次是文化氛围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分别为31%和27%。

(三)学生的寝室生活以休闲娱乐为主

学生呆在寝室里的时间较多。36%的学生认为自己一天当中有50%的时间呆在寝室里,另外33%的学生选择了60%的时间选项。而学生在寝室里的活动,以睡觉和看书的选择频率出现最高,各占26%,其次是与室友聊天和打电脑游戏,分别占22%和21%。43%的学生表示寝室闲暇时光是开“卧谈会”,35%的学生表示闲暇时各自玩耍,表示会组织寝室文娱活动的只有13%。说明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休闲娱乐方面,文化建设活动比较欠缺。

(四)学生重视寝室人际关系,大多数同学与室友相处融洽

高职学生来自农村的较多,57%的受访学生为非独生子女。学生们普遍比较看重室友关系,也能以正确的方式努力解决好寝室矛盾。在评价室友关系时,82%学生认为室友关系很温暖,69%的学生表示在大学里最亲近的朋友是室友,7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室友交谈会经常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在处理寝室矛盾的过程中,74%的学生选择及时沟通。

(五)寝室矛盾难以避免,生活习惯成为造成寝室矛盾的主要因素

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学生在小小的寝室朝夕相处,难免产生矛盾。只有41%的受访同学表示与室友从来没有矛盾,57%的同学表示有一些矛盾但不严重,近3%的学生认为寝室经常有矛盾,甚至很激烈。对于产生寝室矛盾的原因,生活习惯出现的频次最高,为79%。而在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选项中,生活小节冲突出现频次最高,为49%。可以看出,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成为影响和困扰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也从侧面印证了学生较为重视寝室行为文化建设的原因。

二、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寝室文化的内涵

高校寝室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载体,包括寝室的基本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环境,以及室内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及其摆放。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制度文化是寝室成员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及调控这些社会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寝室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奖惩办法等,以及各项制度的实施办法,对寝室成员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行约束,促进产生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是寝室文化建设的准则和保证。行为文化是指寝室成员在寝室这个特定的环境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行为方式,包括寝室成员的人际交往行为、学习行为、娱乐行为、网络行为等多方面,寝室成员的行为和寝室文化相互作用和影响。精神文化是在学生寝室管理的各项活动中体现的寝室群体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包括思想理论体系、认知方式、思维方式、思想态度、目标信念、价值观念和共同的心理状态等。寝室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中的深层文化,渗透于寝室一切活动中,主导着寝室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决定整个寝室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寝室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寝室交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虽然使得学生住宿条件明显改善、宿舍环境卫生大为改观,但宿舍管理人员普遍年龄偏老、学历层次较低、教育知识和技能不足,很难担负育人功能,在学生的管理中经常出现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宿舍设备维修涉及物管与学校后勤部门两个单位,容易造成维修工作耗时拖沓,给学生生活带来不便,引起不满情绪。这直接影响到寝室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第二,缺乏思想引导和活动宣传,造成很多大学生对于什么是寝室文化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寝室文化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等问题缺乏清楚、正确的认识,更谈不上了解。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缺位给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带来很多困难,阻碍了各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推进。第三,寝室内存在着许多散漫因素,对构建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主要表现在:寝室生活以上网打游戏“、卧谈会”和聊天等休闲娱乐为主,有的学生甚至不顾他人休息而在寝室喝酒、打扑克、高声喧哗。部分高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自主性不足,加之易产生的从众心理,使得寝室弥漫着消极懒散的氛围,严重影响了成员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第四,大学生涉世未深,心理调节能力不够成熟。部分高职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管控能力等,造成人际关系的处理情况欠佳,寝室矛盾升级恶化,寝室成员关系紧张甚至敌对,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不仅影响寝室成员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带来相互的人身伤害,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五,开展的活动实效性差。寝室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建设和发展,其目的均在于创建一种教育环境,使寝室成为思想教育、文化学习、生活环境和习惯养成的阵地。“文明寝室”、“寝室文化节”等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往往只是在一段时间开展,而且没有将活动的宗旨、主题、意义及活动的具体内容等向学生们进行广泛的宣传,学生理解不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参与面和影响面都难以达到要求和预期效果,活动开展的实效性不足,缺乏寝室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寝室文化建设的途径

针对寝室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学院采取了以下建设及改进措施。

(一)提高宿舍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学生管理部门协同物管公司通过定期开展宿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了宿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及时传达学院有关宿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宣讲学院对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开展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提高了宿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大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物管公司加强目标管理,进一步明确宿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物管公司和学校后勤部门之间加强了工作衔接和信息沟通反馈,使学生宿舍的维修需求得到更加及时响应和处理,寝室设施维修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促进了良好的寝室物质文化环境的构建。

(二)推进辅导员进学生寝室工作

辅导员队伍是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学校接触最多的老师是辅导员,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问题最多的也是辅导员。学院制定了辅导员进学生寝室工作制度,并对制度落实进行严格检查和考核,要求辅导员至少每个工作日走进学生公寓一次,深入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同时加强对学生宿舍各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处置,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培育健康向上的寝室行为文化,推进文明和谐寝室环境的构建。

(三)发挥学生自治组织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功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院设置了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学生公寓楼长、层长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在学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宿管会的同学们积极举办文明寝室宣传活动,倡议并组织开展文明寝室公约的签约活动,还与楼、层长每周坚持开展查寝工作,收缴大功率违规电器、检查宿舍卫生,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作用,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寝室文明意识,促进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动了寝室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

(四)建立健全寝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规范的制度是寝室文化的有机组成,是培养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健康向上寝室文化的保障。学院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学生宿舍管理制度、规定和条例,编印成学生手册的内容,使广大学生有章可循,明确校园行为准则,同时对违反寝室管理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格处罚,提高了学生遵章守纪的意识,促进了文明行为的养成。

(五)积极营造寝室文化氛围

学院以系列寝室文化建设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文化氛围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一是开展了寝室文明公约签约活动、以寝室为单位开展节约用水、用电宣传及评比活动,以及寝室卫生评比活动等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培养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二是举办寝室文化节活动,通过心理情景剧比赛、寝室美化大赛、华新好声音等以寝室为单位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寝室人际关系和寝室矛盾,增强寝室成员的团队协作和凝聚力。三是对所有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公选课和专题讲座,引导学生端正交际观念,建立起和谐、民主、关心、合作的人际关系,培育良好的寝室精神。逐步成立院—系—班—寝室四级心理网络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积极疏导寝室成员的消极悲观情绪,营造积极乐观向上的寝室氛围。四是在学生住宿区设置了宣传橱窗,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园文化活动安排和展示、文明寝室评比活动通报等。宿舍楼外还定期更换张贴修身养性的文明警示语、宣传画,设置报刊阅读栏,在方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努力营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学习生活环境。

(六)正确面对和利用网络对寝室文化的影响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秦文化;形成;文化整合

有关秦文化的研究至今在学术界仍是一个比较炽热的问题。在研究资料上不仅有流传已久的文献史籍供参照,而且还有陆续出土的考古实物史料相佐证。当前学者已从秦文化的形成渊源、发展历程以及具有的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指出秦文化具有多元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但尚未从整体上对秦文化的形成进程进行系统剖析。有学者提出秦文化的发展历经三大时期,即秦族时期、秦国时期、秦朝时期。笔者以为正是在前两个历史时期秦文化经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整合,从而奠定了秦在完成统一后的主体文化形态。关于第一阶段的文化整合,笔者将借助已公布的相关考古资料与史籍中的相关记述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关于第二阶段的文化整合,主要依托相关史籍的记载对其进行分析。

一、第一次文化整合

关于秦族的族源,《史记・秦本纪》记载: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赐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游。尔後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1]p173

据《史记》记载最早的嬴姓族属原系分布于淮、济流域的东夷族一支。在历经数次迁徙后在今陕西关中地区稳定下来,通过不断吸收各种文化而崛起于诸侯之间。

在夏代末年,嬴秦先祖费昌参加了商夷联军反抗夏朝统治的斗争,因立有大功而受到商王的重用。《史记・秦本纪》记载:

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1]p175

从夏商之际开始一直到商代晚期,嬴秦族的活动区域一直在霍太山地区(今山西霍县境内)。嬴秦族因参与对夏战争,从原来的族源之地逐渐迁徙到西部地区,因立有战功而受到商王的重用,其活动区域距离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并不远。这一时期其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如商文化有关的贵族传统礼仪制度在秦文化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传承,秦人与殷人有共同的狩猎与畜牧方式,相同的墓葬制度,秦人的宗庙制度直接承袭了殷人的天子五庙制度,与殷人一样,秦人也以牺牲来祭祀宗庙。

西周政权建立后,嬴秦族因忠于商,遭到周武王的打击。周孝王时又因与周王室有姻亲关系而受到重用,在非子时期,周孝王将嬴秦族封之于秦地。《史记・秦本纪》记载:

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

孝王曰‘:昔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嬴秦。[1]p177

秦之地的方位《史记集解》解释为“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也。周太史儋云‘始周与秦合而别’,故天子邑之秦。”从非子被“邑之秦”以后,秦文化在保留原有殷商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开启了较大幅度地吸收羌戎文化和西周文化的历程,这一文化整合过程一直持续到春秋初期。

(一)对羌戎文化的吸收

由于嬴秦族所封之地与羌戎部族相邻,为拓展本部族的生存空间,就不可避免地会与戎狄争战。周厉王晚年,西戎反叛,秦仲力战西戎而殒命沙场。而后“周宣王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陲大夫。”[1]p178此次讨伐胜利之后,秦人的地盘大为扩展。在双方不断地战争冲突中,秦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受到羌戎文化的影响,笔者将以墓葬风格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在考古发掘的诸多陇东秦墓中,其葬式风格大多为屈肢葬式。其可能是受到甘青地区其它墓葬文化的影响,这一认识得到了学界较为广泛的认同,这也可以说是秦文化吸收羌戎文化的一个鲜明例证。大约从春秋开始,在秦墓中流行一种蜷曲特甚的屈肢葬。赵化成对关中地区已发掘的452座秦墓的葬式进行了详细统计,得出的结论为不明葬式者80座,直肢葬34座,屈肢葬338座,屈肢葬占全部葬式清楚墓的90%。甘青地区的屈肢葬传统,从半山、马厂、齐家、毛家坪到辛店文化,大体延续下来。这种屈肢葬仪应是当地土著习俗的承继与发展。

第二,春秋晚期以后秦墓的墓圹流行土洞室墓,而同时代的关东地区则是竖穴土圹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秦墓中,洞室墓的比例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如在西安半坡的战国时期的秦墓地,共发掘了122座墓葬,其中洞室墓就有101座。洞室墓最早见于马厂文化,最迟在卡约文化中已非常盛行。春秋战国时期,洞室墓能够成为秦墓中一种主要的墓室结构,正反映出了秦和羌戎之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程度之深。

第三,在所发掘的秦墓中的葬者多为西首葬。墓形结构往往呈东西方向。当前史学界对秦墓的西首葬的葬俗有着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较有代表性的见解,一种说法认为是受甘青地区古代文化中也比较流行西首葬这一葬俗的影响,即齐家文化、卡约文化也有西首葬的葬俗。秦的西首葬可能也与甘青地区古代文化有一定联系。另一种说法认为葬式与族群渊源和信仰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头向表明族群的来向,足向表明族群的去向。尤其头向与族群渊源的关系尤为密切。根据秦公和秦王的陵墓所开掘的情况来看,西陲陵区、雍城陵区与芷阳陵区、秦始皇陵园。其葬式表明秦宗室流行东向直肢葬,东首葬是秦国公族的葬式传统。矛盾的葬式说明秦人是双源的,公族源于东夷,庶族源于羌戎,前者流行东首葬,后者流行西首葬。

以上关于秦国早期墓葬风格的说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秦文化的发展融入了部分羌戎文化的特点。

(二)对西周文化的继承

自秦襄公起,嬴秦族因打击犬戎、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赐之岐山以西的领地。从此秦才成为一个诸侯国,开始“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早在西周初期,秦人便开始积极吸收、继承周文化。但全面吸收继承,则是在秦文公十六年(前750年)取得对戎战争胜利之后广收周余民,自此以后开启了秦人周化运动。其结果则是在穆公时期秦国步入了春秋霸主的行列。秦国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它建国于西周王畿故地并接受先进的西周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这在出土的春秋前期秦国青铜器上反映的非常明显。如宝鸡西高泉村一号墓出土的青铜器,其中三角戈、甬钟等均是西周风格。另有壶、豆两器,直接就是西周遗物,正如李学勤所指出的:它们都是“从西周的传统中发展出来的”。这说明秦在建国之初便接受了当地周遗民所具有的较高的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此外,还突出地反映在文字上。秦的文字就是直接继承西周而来的,同属籀文系统。

二、第二次文化整合

春秋后期至战国初期,秦国的发展一度呈现衰颓之势。进入战国以后,东方各主要诸侯国相继变法革新,国力日渐强盛。在变革的历史环境下,为摆脱贫弱落后的面貌,从秦孝公时开始积极主张引进东方六国人才变法,由此秦文化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秦孝公支持商鞅以法家思想在秦国全面推行改革。第二,自秦孝公以后大规模引进东方六国的人才,对各国文化进行了有效吸收。商鞅变法的成功与东方六国人才的引进都为秦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从某种意义上讲,秦国能最终并吞六国而一统天下,就是此阶段文化大变革的直接产物。

春秋中期秦穆公一度使秦国跻身春秋五霸。但崤山之战后,秦国向东拓展的势头被晋国所阻挡。致使秦国与东方诸国的交流也日趋减少,使得秦国在战国初期兴起的改革浪潮中落后于其他诸侯国。史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诸侯卑秦,丑莫大焉。”[1]p202公变法而其势遂变。而东方文化之西渐,亦自孝公后而其迹益著。[3]p6通过力耕战、行县制、奖军功等一系列变法举措使得秦国实力大幅提升。所定各类律令均需严格执行,上至王公下至庶民只要违反律法都会受到惩治。史载“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后五月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1]p2231-2236由此可见,对律法的奉行已经深入到秦人的骨子里去了。商鞅变法通过法令强化的方式,使得秦国的主体制度完全建构在了法家思想的基础上,从而促使秦文化完成了新的革新,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秦文化主要特征的形成。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图强后,以后历代国君均大量重用前来投效的东方六国人才,出现了大量客卿效命于秦国的局面。这不仅使得秦国更加强盛,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原有秦文化对六国文化的吸收与整合。秦国能够重用这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秦国缺乏严格的宗法制,因此在使用人才方面也就显示出了宗法观念淡薄的特点。由于长期与戎狄杂处且经常处于战争状态,为能使国家稳固存续,秦人在君位继承问题上不分嫡庶,向来多是“择勇猛者立之”。而在选用官吏方面也多不拘泥于宗法制,由此在秦国能形成有效的客卿出仕的局面也就不足为怪了。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魏人张仪出任丞相以后,秦国形成了以客出仕的。按照黄留珠先生对秦国客卿的统计,得到重用的主要有张仪、司马错、甘茂、魏冉、白起、蒙武、范雎、吕不韦、王翦、李斯等。[12]p19这些“客卿”不仅使秦国实力日渐强盛,而且他们的思想言论与具体活动也影响到了秦文化的形成。成书于前239年的《吕氏春秋》可谓是一部兼采诸家学派思想的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到:“不韦固小人,而是书较诸子之言为醇正。大抵以儒家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典于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论音则引《乐记》,论铸剑则引《考工记》,虽不著篇名,而其文可案;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2]p1009《吕氏春秋》著成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前夜,这也意味着秦文化也由原来的地域文化上升为统一之后的主流文化。秦文化以《吕氏春秋》的著成为标志完成了其与以齐鲁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的整合。

三、结语

在族群的迁徙过程中,本族原有的文化必定会受到外族文化的影响,并在不断地与外族文化进行交流碰撞之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秦人长期与羌、戎等游牧民族生活在共同的地域,使其文化特色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游牧特色。[13]p16以致东方诸国多将秦人与戎狄相等同。自秦穆公成就霸业而为秦国实力奠定基础后,秦国积极吸收宗周礼乐文化,同时能不受旧制的束缚而积极引进东方六国人才。六国文士西渐不仅为秦国的强盛以及完成统一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东方主体文化能够有效地融入到秦国并最终完成双方的整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历经两次文化整合之后,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秦文化。它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秦文化的形成也是不同文化相互传播与有效整合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3-0263-02

在研究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之前,应当对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有一个客观的了解。一方面,高校后勤作为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所以对学生的工作既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又要通过与学生在吃、住、行、用等方面的沟通,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情感交流,为学生搭建起管理、服务、育人三方面相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承担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行为育人、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职责。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在准企业模式的运行状态下,既具有一般意义企业文化的内涵,同时又吸收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中总结与归纳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

一、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内涵

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学校、企业的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高校后勤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坚持发展先进文化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用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促进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

1.高校后勤企业精神文化。它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后勤企业体现的是绿叶精神、甘做嫁衣精神、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少说多做的敬业务实精神、团结互助协调发展的合作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它是高校后勤企业在服务育人实践和服务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共识,通过这种精神文化,引导价值取向,确立行业规范,塑造职业形象,加深文化涵养,增强员工凝聚力。

2.高校后勤企业制度文化。后勤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它把后勤企业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它一般包括企业法规、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贯彻,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高校后勤企业行为文化。后勤企业行为文化是后勤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以后勤员工和行为为形态的一种中层企业文化。如企业目标、企业计划、企业管理制度等,通过文字的表达,传输着企业的文化品位与格调。如管理制度中对劳动纪律的表述:“严禁上下班迟到、早退,违者一次罚款10元~30元。”这是一种纯理性的表达方式,让人望而生畏,换成以下表述:“迟到早退意味着浪费别人的生命”,则反映了企业的“人本”意识和文化氛围。

4.高校后勤企业物质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还包括校园环境、生活设施等体现出来的物质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提高,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求乐等心理迅速发展,对后勤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要重视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为学生构筑优美、舒适、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提升高校后勤企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高校后勤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放开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另一方面,逐步将后勤企业推向社会市场,参与社会服务市场竞争,后勤企业将面临优胜劣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依赖性、竞争意识不强以及狭隘的自我保护意识,正是社会化后勤企业的三个致命弱点,如果后勤企业在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市场的调查研究,不构建具有后勤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会逐步丧失校园服务市场的立足地,更没有实力去开拓校外市场。

2.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践行高校后勤“三服务、两育人”宗旨的需要。“三服务,两育人”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宗旨和重要原则,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则是推进和深化“三服务,两育人”活动,实践“三服务,两育人”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高校后勤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成长环境,决定后勤企业比一般社会企业多了一层责任,要求其提供的后勤服务必须坚持“教育属性”导向,以是否有利于学校稳定,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和身心健康为标准,可以说,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置身于其中的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和教育作用,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的激励因素,对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可以促使青年学生形成高远的人生格调和价值追求,促进高层次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后勤在发展高校先进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高素质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后勤应通过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作风、优美的环境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发挥其社会示范作用和育人功能。

3.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增强高校后勤企业凝聚力的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员工无穷的创造力和巨大的工作热情,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的后勤企业与社会成熟企业相比,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更需要后勤员工团结一心,坚定信念,努力拼搏。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贴近员工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教育人、激励人的机制,引导后勤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增强与高校后勤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高校后勤企业的发展目标内化为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形成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生机勃勃的集体力量,做到“人企合一”。

4.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是提高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高校后勤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管理模式还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后勤员工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规章制度、管理方式、行为规范,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上层次,逐步走向科学管理。

三、建设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路径

1.以人为本,提高高校后勤员工整体素质。企业是以人为要素的经济组织,高校后勤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竞争,而服务和管理的主体是人,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最终取决于人的因素。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理解,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是高校后勤企业的立身之本。现代优秀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无不树立“以人为本”。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把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其基本方针,重视员工参与企业决策,培育和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高校后勤企业要利用职工业余时间组织文化学习、技能培训,开展各类文娱、体育活动,使职工通过各种活动,增进彼此了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更具凝聚力,为后勤企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服务为本,培育高校后勤企业核心价值观。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高校的特殊背景,从建立和谐的后勤文化体系入手,明确高校后勤企业服务的理念、方式、内容,形成企业独特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上,要注重对职工进行服务意识培育,以师生的需求为标准,树立“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服务观念,把服务与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使师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一种产品,同时还是一种享受;服务方式上,要引进社会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方式方法来转变传统高校后勤服务的观念,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程度,开展感动式、主动式、全程式、预约式服务,增强为教育事业服务的能力;服务内容上,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后勤服务管理,改进后勤服务方法,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探索与发展全新的后勤服务形式。

3.立规践矩,建立健全高校后勤企业刚柔相济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是刚柔相济的管理艺术。刚性管理是凭借制度约事、纪律监督直到惩处、强迫等手段进行;柔性管理是依靠激励、启发、诱导等方法进行的。刚性管理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强制性的、直接的、外在的管理,它注重理性,富于刚性;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非强制性的、内在的、人性的管理,它注重感性,富于弹性。刚性管理中的制度、纪律是企图通过对人的活动的限制达到管理的目的;柔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职工的多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其不仅自觉提高各自的工作目标,而且愿意挖掘潜能、发挥天赋,做出超常的工作成就。

4.领导带头,典型引导,广泛宣传。高校后勤企业文化不仅仅是职工手册上的文字,不是抽象的教条与乏味的口号,高校后勤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的渗透、理解、共享,使文化成为职工的“共同知识”。领导是高校后勤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无声的号召,对职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成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身行为向全体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傅祖浩.构建与先进文化相适应的高校后勤企业文化[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10).

寝室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寝室文化 规章制度 校园文化

寝室是学生集生活、学习、娱乐为一体的一个重要场所,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对学生的成才和学校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建设积极、文明的寝室文化,是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

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明确寝室文化建设的理念

我们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寝室文化的基础,良好的人际交往观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习探讨中产生心理共鸣,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和谐寝室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寝室文化的质量和品位。成为民主、自由、平等的和谐文化氛围,由此形成良好的学风以促进班风建设和校风建设,从而形成寝室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统一思想,统筹规划,明确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宗旨——“扬德尚美,育己善行”,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人”为准则,明确寝室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谐寝室,品质生活”。

2 改革陈旧落后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的寝室管理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笼统地走马观花式的“三定制”(即定期定人定点检查)寝室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序上并不能使大学生对寝室检查和评比产生积极参评的思想和自觉主动自愿的行动的统一,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寝室管理制度是造成寝室检查评比的短时间内整洁干净、整齐有致的伪寝室环境状况产生的原因,这并不利于和谐寝室文化建设与和谐寝室环境建设的长期进行。为此,学校寝室的管理制度应该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和开放性。

第一,发挥学生干部、党员、团员的作用,成立“学生寝室自我管理协会”简称“管协会”,它是“专管会”的重要补充,其成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广大学生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专管会”和广大学生的桥梁,它在学校的文化建设政策和“专管会”的指导下对寝室文化进行自我服务,自我营造和自我管理。

第二,提高寝室管理队伍素质,成立教师专员管理委员会和学生干部自我管理协会。

第三,学校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寝室管理原则。

3 建立和规范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加大寝室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高校的思想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从严执教,从严治学”的方针,并辅以严格的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与教育引导结合起来加强文明寝室的建设,使学生有章可循。考核时有标准可依,同时,加大执行力度,按章办事,使规章制度既有透明度又有权威性。如《大学生寝室安全卫生检查管理条例》、《大学生寝室关于晚睡熄灯管理条例》、《大学文明寝室评比标准》以及《大学生寝室文明生活公约》等规章制度,学校有关部门组织在执行这些规章条例过程中,要做到检查从规,评比从严,奖惩分明,以此来树立和加强规章条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使其成为学生践行的权衡标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建设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寝室文化保驾护航。

4 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寝室文化建设活动

大学生生性活泼,个性独特,思维活跃,是和谐寝室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青年时代的佼佼者,乐于追求新生事物和尝试多变的生活方式,不自觉地沉溺于一些庸俗污秽的文化中,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建设和谐寝室文化的意识,因此,只有高质量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才能矫正他们在文化意识上的认识误区,才能与大学生的知识、生活水平相适应。学校有关组织部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寝室为单位,开展每月一次的全校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定期举办寝室文化艺术节,从人为引导的竞争意识的氛围中,培养积极的处世心态,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组织和策划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从而为激烈的社会竞争奠定基础。此外,活动应该遵循以下原则:①符合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的教育目的,使知识与实践相结合;②要体现时代风貌,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致;③与教育本质相适应,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④科学性,趣味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增强寝室环境、物质条件投入,优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既有利于学生的休息和生活,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情操,洁净,舒适,美观,使人受到文化氛围,寝室环境布置的整齐,有利于学生们全面发展,陶冶和净化学生们的心灵。

总之,我们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把管理和教育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寝室管理真正从管“物”到管“人”再到管“心”的真正飞跃。推动学生寝室管理向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真正建设好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寝室文化,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维,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 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