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美术教科研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美术教科研论文范文1
[关键词] 美术教育 美术教师 集体 合作 团队建设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目,正式进入学校美术教育中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艺术教育已成为小学至高中的核心科目。
我国对现行小学美术教育提出了课程总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教育发展目标的提出给美术教师指明了工作方向,美术教育教学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彰显学校特色。
因此,一所学校要全面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美术教师的团队建设尤为重要。
一、与时俱进,集体探索美术教学新路
当今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交融的基础文化学习,是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完善人的审美品质的重要课程。
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人类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碰撞中产生和发展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强调学习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力求改变美术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终身受益。
一所学校,要使学生们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美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美术素养既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气质,又能促使其艺术特质的生成,使人聪慧优雅、眼光独到。美术教师只有与时俱进,集体探索美术教学新路,才能凝聚智慧,以小见大。
1.集体备课,探讨课堂教学目标
集体备课的好处在于整体把握小学阶段美术课堂教学的脉搏,了解并且吃透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及要求,并分段进行教学安排,将知识与技能按年段进行系统的分类,制定各年段教学的达标任务,共同探讨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同年段的教学目标设计呈现出递进状态,以期实现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总目标。
集体备课可以每两周一次,期初的第一次集体备课尤为重要,既要确立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主备人,又要确定备课的内容、要求,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组员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多人多见、,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在碰撞中得到提高。
对不同年段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既相互关联又相互递进的教学目标,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包括课前准备的要求、解决教学重难点的要求、课中示范的要求、课后拓展的要求等。通过集体备课,教师间拓宽了视野,受到了启迪,得到了帮助,实现了共赢。
2.集体研讨,设法解决重点难点
美术教师通过集体学习研讨,知道过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之一,而且是美术课程改革应该着力改进的问题,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知识与技能。所以,在各年段的教学内容中,“只要涉及到知识与技能,他们仍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要适当的降低其难度和要求”。
在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设计上,可以通过“教师提供课前预习提纲“、“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学生自主尝试练习”、“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师规范演示”、“教学拓展”等渠道来解决。
3.集体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上的分层教学,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分层以及不同年段、不同基础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分层。美术学科的内容很难像一些学科那样能通过量化的方法分成若干具有明显差别的等级。尽管美术教学的内容也有程度上的递进关系,但是很难截然分成几个层次关系。这时就要求老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两个层面上,基础薄弱的孩子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基础较好和有特长的孩子可以跳一跳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的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激发,做到美术教学真正的面向每一个学生。只有美术教师集体努力,才能使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连贯和保持。
4.集体实践,理想教育融入课堂
潜意识情感来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对儿童绘画的理论,它认为“儿童是画他们感觉到的东西,而不是画他们知道的东西,图画是儿童的情绪、潜意识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⑤
孩子们的美术作品暴露他们的情绪,是潜意识感情的反映,而不是智力的反映。此时,作为美术教师只要集体实践,有意识地略加引导,并将理想教育自然的引入,增强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理想信念,不仅能使他们能够更大胆更真实的描绘事物,而且他们会将自己的思想、理想、感情、心理融入到他们的构思之中、构图之中、色彩之中、想象之中。充斥着理想教育的美术课堂才是人文的课堂、人性的课堂、理想的课堂。
二、共同学习,集体彰显美术课堂活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示范准确、教学板书精练、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应当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追求。而要做到这一切,只有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学习、研讨、交流并付助于实践,才能使得美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美术教师要集体彰显美术课堂活力,应落实以下几个教育策略。
策略一: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美术课堂也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提倡并非始于今天,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其中表示自己的力量是单薄的,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不应该只作为一种形式落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更不应该作为一种点缀安排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展开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美术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作为主导教学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策略二:面向全体学生
美术课堂应面向每一个学生,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唤醒学生自我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其次,要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确立每个组员的角色分工,告知他们必须承担的个人责任;再次,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当然,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美术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向导和顾问。
策略三:小组讨论交流
鼓励在美术课上,学生之间开展相互学习活动,例如:小组共同合作一幅尺寸较大的绘画作品或手工制品;组员之间在陶艺课上共同完成一件得意之作;版画课上掌握快的同学演示制作过程给其他同学看;写生课上同学之间相互做模特等。甚至,学生想出了其他与老师不同的表现手法,教给老师、教给同学,做课堂上的小老师。相互学习既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又增添了美术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根据掌握的对比数据,发现四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实现的学习成效最大,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共同学习。学习小组根据学习目标,共同努力。他们互帮互助,遇到问题进行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基本达成一致。
在小组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组间交流,是让所有的学生分享学习成果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美术课上,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使组员之间有一种自豪感、相互信赖感,提高了小组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学习的效率。
三、交流碰撞,师徒切磋课堂教学技艺
要切实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一所学校的美术实力,师徒结对互帮互助非常重要。师徒共同备课;师徒共同听课;师傅听徒弟说课;师傅上示范课;徒弟上汇报课;师傅向徒弟推荐有关美术学科教改的书籍;徒弟与师傅交流学习心得;师傅指导徒弟总结教学得失;徒弟拟稿美术教育教学论文参赛;师傅敦促徒弟积极参与美术专业学术活动及开展艺术创作;师徒共同辅导学生作品参赛……在交流碰撞中,师徒的教学技艺得到共同提高。
四、齐心协力,携手参与教育教学科研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课堂教学中知识传授以及电教设备的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教学本领。美术教师个人尤其是美术教师团队,要有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勇气,更要有团结一致集体拼搏的实战精神。
集体课题是指有一位课题组织者或领头人并且有几位或一帮组员共同参与研究的课题小组,是建立在自愿原则基础上且有着明确分工的研究小组。课题研究首先要针对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项目、研究时间、研究成果等进行预设,并在过程研究中,细致分工,可以通过对比研究、差异研究、个案研究等落实研究的具体项目,也可以通过开设研究课、公开课、开设讲座,撰写研究论文、学术报道、教学案例等,搜集研究素材,积累资料,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只有建立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的课题研究才是真正能够反映教学一线声音的有效研究。
集体研究课题代表的是一个团队,美术教师只有紧密团结,相互帮助,拧成一股绳,携手参与教育科研,才能积聚个人智慧形成团队力量,攻克工作中的困难和障碍,成为教研型、科研型的美术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新一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潜移默化地使人的精神在愉悦和操作中得到升华,在学校教育中,它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作用。
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除了传授美术基础技能之外,还作为审美教育的主科目,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他们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和艺术品质等全面素质提高的目的。
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确立了美术教师要成为研究者,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教学实践及反思中建立起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和他人的教学成果具有独特的思考。因此,美术教育团队应做美术教育的研究者,多途径促进自己及他人的专业发展,促进团队的整体建设。
美术教师为了实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教育理想迈进;美术教师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够带动整个学校的美术教育向更高更广阔的天地飞跃。
文献参考
[1] 颜亦真.关于艺术学的100个故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小学美术教科研论文范文2
学校调研报告在局领导“教育创强”方针指引下,为进一步掌握我县农村基础教育教学总得质量和课程改革实验情况,了解教学实践中所取得得成绩和存在得问题,分析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我县课改实验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根据中心领导得指示,二零零四年学度我对金星学校进行了教学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金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万平方米,共有在编教师56人,20个班级,中学生231人,小学生439人,学前班81人,总人数670人;全校近视率2%左右。
学校体育跑道181m,沙坑、单双杠各一,篮球场两个(无室内运动场地);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内仅一架钢琴),少先队(团支部)活动室等各一个,其它教学器具等基本设备初步达标。
二、所取得成绩
近三年来,金星学校重视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工在校领导班子带领下重视人性化管理,实行教师量化考核,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积极营造“安全、健康、和谐”得人性化氛围,以“知礼、勤勉、奋进”为校训,认真落实“减负不减质”得根本宗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1、重视课改
①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学科课程标准,并鼓动教师参加县“323”师训等各种学习活动,并进行理论实践。
②通过黑板报,编写“课改专栏”,定期宣传课改动态信息,交流课改教师得心得体会。
③定期开放“家长学校”,向广大家长宣传课改得目得意义,反馈学生得成长过程,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④加强了课改实验得领导、管理和指导工作,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
⑤规范了课改资料得建设和管理,并加强了教学指导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用新课改得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教师得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
①教师主动参加课改,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如小学,很多教师通过自制卡片、教具、学具;如语文教师为提高识字量,不仅在书中,还在各种学习资料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得能力,克服了由于教学资料不配套等不利因素给教学带来得麻烦。
②教师得教学手法发生变化。首先教师得理念变,才能使之方法变,把学习得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激励、引导等方法在不断改进,很多老师能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如美术老师杨先红,在色彩课中结合唐诗、宋词,并利用情感和审美双重因素,使学生在乐中学,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3、学生得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
通过语数英等各学科现场观摩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较之前传统课堂教学都有一定改进,使人感到了新课改后,课堂中得清新气息,学生得学习方式更为丰富,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趋势。“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为学习得主要方式。如语文课,学生有大量得实践进行探究、思考、观察和分析及实践活动。却能根据学生得年龄特征因材施教,科学地满足了学生得好奇心和求知欲,合作学习给了学生更多参与和表达得机会,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得意识普遍增强。
4、教研氛围日接浓厚
人性化管理发挥教师原动力,全校上下形成合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以“323”师训工程为载体,积极参加教科研组织得各种教研活动。
①教科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听课、评课还去办了专题讲座研讨活动,对新课改得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及时得讨论和交流,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获益匪浅。
②课题研究开始启动,经过半年多得实践探索,今年上报市级课题两个。
5、尝试构建促进学生发展得评价体系
大家都知道:评价得功能不仅仅是甄选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得发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得能力。为此,该校在课改实践中,引导教师大胆改革评价内容和方式,采用“分项考试+等级评价+孤立评价+鼓励评语”得呈现方式,努力构建多元,评价内容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得评价体系。方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交互互动。如语文分:识字写字(学生互评)、朗读、口语交际(教师家长参与),以鼓励为主用游戏形式纠正等等。
6、重视社会实践,师生共同参与
带出去请进来。一年以来,该校抱着新得“教学观”,与校外结合,进行一系列“走进新课程”、“与新课改工成长”活动,实行校际联合。
①初中部与荔港学校“联姻”,进行新课改教研活动。
②小学部与石浦中心校进行教学新课程教研活动;小学语文与新港小学进行教研活动。
③重视学生社会体验活动
a、拥军活动。初中新生军训、“八。一”节慰问石浦边防站、“端午节”送粽子,建立深厚得军民关系。
b、建立劳动基地。学校有专门开辟得花木基地供学生栽培、观察、分析、护理。
c、到申棱电梯厂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采访,写《申棱成长之路》在县市宣传口发表
d、请消防大队进行正常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做到群众得预防灾害宣传员。
e、到敬老院去举行文艺联欢,做新时期敬老爱幼得好学生
f、每年去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7、重视师资业务培训,教学成就显著
⑴教学质量是学校得生命线,培养一支“政治正、业务硬、教学勤”得师资队伍,始终是该校关切得问题,为此学校领导极力鼓励进修、学习以提高教师得教学能力。通过大家得共同努力,小学语文、数学合格率100%;初中语、数、外、政、自等平均合格率70~80%;三名教师参加中级研修班,一名教师参加学科骨干培训班。历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成绩显著:
①县教坛新秀评比:20**年度初中部自然、美术分获二等级。
②县教师基本功竞赛:美术二等奖,数学、自然三等奖,政治市三等奖。
③教学论文评比:小学数学县一等奖、市二等奖,初中数学、美术分获县二等奖,教学基本功案例分获县三等奖,体育优质课县二等奖。
⑵学生是教学得主体,教学得一切为了学生,学校在“以人为本”得宗旨下,近三年来所显现得成绩可想而知。
①中考:20**年考进象中3人,考入二中13人;
20**年考进象中2人,考入二中20人;
20**年考进象中4人,考入二中15人。
②各年统考相比,20**年尤为突出:
20**年第一学期初中一年级层全县中上水平,其中自然学科全县名列4、5、6;初中一年级政治,全县名列前5名。总之,小学合格率100%,中学合格率70%~80%。
③重视素质教育,各方面提高显著:
a、全县中学三模竞赛:全县第九名;
b、县学生艺术节舞台艺术表演:团体二等级;
c、县学生艺术节三独表演:1人二等奖;
d、县学生艺术节书画艺术现场赛:书法、绘画各获二、三等奖;
e、学生作文竞赛中:3人参加3人全获奖――其中市二等奖1人,县二等奖1名,县三等奖1名;
f、全县学生运动会:每届组队参赛,态度积极,重在参与;
g、县科技界:多篇科技论文获奖,获县科协好评。
三、存在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专职教师不足,老龄化现象严重。如:小学数学35岁以下2、3个人;12班级音乐教师专职只一人,小学美术12个班级居然无一人。体育专职也只一人。造成学科之间不平衡,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
2、办学条件差:
教学用房不齐不足,没有专门美术室,没有专门家委会活动用房;雨天无法上体育课,多媒体教室只一个,如果各学科同时使用便无法进行,学前班扩班无教室,也无英语角等用房,艺术表演场地没有等一系列用房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资金困难,很多教学活动难以开展,到“提襟见肘”得地步。办公经费、教辅资料、教学设备……难以兼顾。
3、缺乏与新课程相匹配得科学得操作性强得学校、教师、学生评估制度,这在很大程
度上阻碍了学校与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实验得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师资均衡配备得行政措施,加大师资培训得力度,与政府部门协调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必要得师资培训经费落实到位;另外是加强与教材出版部门得网上协调,有条件组织专家培训到县(与“323”师训建议)以便教师更好地领会教材得编写意图,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再是培训方式和内容可建议更为贴近农村学校实际,研究解决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减轻教师过重得教学负担,以提高教学效率。
2、建议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部门)应尽快协助建立一个与课改相适应得教育教学评价机构。
小学美术教科研论文范文3
作者简介:车言宁,男,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邮编:213001。
美术欣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已有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欣赏能力是人们对美术作品认识、评价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对美术作品感知与描述、分析与整合、反思与评价等能力要素。美术欣赏能力主要是在美术作品欣赏与创作中形成并获得发展的,因此,培养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关键是要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开展好基于生活的美术欣赏与创作活动。
美术欣赏能力是美术学科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形成美术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学生美术学习的监测与评价,重点是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进行监测评价,希望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价手段,既客观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水平和能力。又反映教师美术教学和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水平。近年来,我们《美术学科关键能力监测研究》课题组在美术课程理论和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本区域艺术教育实际,对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分析与反馈等,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
一、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的目标与内容
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通过对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实施监测,对学生欣赏能力水平及影响学生欣赏能力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初中美术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监测评价凸显诊断性。一是通过评价有效地判断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及时客观地了解其发展中的优势、不足及存在问题;二是协助美术教师判断美术欣赏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并发现其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教师和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案并采用合理有效的对策提供依据。
监测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其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价的结果的处理等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服务的。
监测评价具有导向性。评价依据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价值的判断,因此,学生要获得理想的评价,就必然要了解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并倾向依据标准来调整其发展状态,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监测评价的目标
2011年版课标建议初中学生对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绘画作品,尝试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美术欣赏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能通过查阅或搜集资料的方式,初步了解中外著名美术家及流派;了解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方式与特点,分析工艺作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能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及相关图片报道,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和评述。初中生大多处于青春期前后,这期间在身体、心理和社交上的变化使得他们行为更加谨慎,批评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偏好,开始去关心伴随着作品而出现的历史、哲学或者价值观问题。因此,2011年版课标提出,在欣赏中,要对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性和文化性做出认知,同时强调通过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和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从而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的目标,以2011年版课标关于初中学段“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从感知与描述、分析与整合、反思与评价三个美术欣赏能力要素进行具体描述。
1感受自然美,多角度感知美术作品的空间、色彩、形状及动态等,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在此基础上,获取作品的基本信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内容,具备感知与描述能力。感知与描述美术作品的能力是欣赏能力最基础、最浅层的表现,但却是不可或缺的。
2.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分析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通过观察、剖析和整合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中的美术语言,对作品的形式与风格、思想内涵形成基本认识,形成分析与整合的能力。分析与整合美术作品的能力是欣赏能力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
3.理解与认同美术作品呈现的审美现象,审视与思考美术作品不同的价值观与信仰,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评价作品的内容、思想、观点以及情感,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形成反思与评价能力。反思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是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造的必要条件。
根据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建立一套三级指标体系,即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表1)
(二)监测评价的内容
根据本区域美术教学的现状,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的主要内容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八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由中外绘画作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等内容构成。具体内容为:
七年级上册第1课:抒情与写意—一中国花鸟画,第9课:静止的生命—一外国静物画;
七年级下册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第9课: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
八年级上册第1课: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第9课: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
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第9课:历史的画卷—一外国历史画、宗教画。
初中学生欣赏能力的评价要点主要有三个。一是识别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如,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版画、工艺、动漫等;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感知和描述绘画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的能力,分析和整合绘画作品的美术语言、形式与风格的能力,对绘画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做出评价,形成审美判断能力。二是具有感知和描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特点的能力,以及分析工艺作品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能力,并能结合时代、历史及文化等背景进行评价。三是能写出300字以上的美术评论文章,并有兴趣与同学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或事件,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形成珍视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一)监测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监测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是指在确定监测评价目标与内容后,以2011年版课标为依据,编制监测框架、选择监测对象后,编制试题和调查问卷等工作。初中美术欣赏能力监测包括试题本和调查问卷两个部分,监测对象为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试题本主要评价初中学生美术认知方面的能力;问卷调查主要评价学生美术欣赏学习兴趣、欣赏参与度和学习策略,评价美术教师欣赏评述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以及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状况。作为监测工具,试题本和问卷调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对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水平的正确判断,因此,试题本和调查问卷的开发必须体现科学的测试理念,紧扣美术欣赏能力的基本要素,围绕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来进行。
1.试题本的编制
(1)试题编制的原则
监测的主要形式是试题本,重点考查九年级学生欣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基于监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试题本编制遵循以下命题原则:
a.必须符合框架的要求,包含监测所需要的因果关系,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b.避免需要花大量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文本不宜过长,测试时间为90分钟,每道题的答题时间平均不超过2分钟。
c.选题图文并茂,问题的指向要明确,问题尽可能清晰、直接。
d.符合初中生的审美体验和生活经验,避免九年级学生不熟悉的美术词汇与信息。
e.考虑评分需要,开放式问答题的指向不能太宽泛。
f.命题要考虑试题的难度分布。
(2)试题的整体布局
试题本结构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试题本结构。(表2)
试题本的文本形式分为三种:文字类文本、图片类文本和混合类文本。文字类文本: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连续文本或由列表构成的非连续文本。图片类文本: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的图片类文本。混合类文本:由文字和图像结合的文本。
试题本的文本内容以七、八年级所用美术教材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所涉及的中外绘画作品、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为辅,构成试题本的内容框架。(表3)
题型分布
监测题型有五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封闭式问答题、简答题和开放式问答题。(表4)
2.调查问卷的编制
(1)问卷框架
调查问卷的框架主要根据学习机会模型来设计。学习机会模型源自1991年进行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机会调查( Schmidt et ai.,1996)。它区分了预期课程(教育系统层面)、实施课程(课堂层面)和达成课程(学生层面)三个层面。它用三个方面的概念来强调教师的作用:一是系统层面的教师教育,,二是学校层面的专业发展和组织,三是课堂层面的教师特点和行为。这个模型的主要目的是说明学习机会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通过三个问题来回答:期望学生学什么?教学怎样组织?学生学到了什么?重点调查后两个问题。因此,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指向美术教师“欣赏·评述”教学的方式及理念,包括教师在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感知作品内容,分析作品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等美术语言诸方面的教学情况,以及初中生欣赏参与度、欣赏主要途径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情况。问卷的目的是考查教师欣赏教学方法与监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初中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和解释监测结果反映出的教师欣赏与评述教学的问题和学生美术欣赏中存在的问题,并评价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状况。(表5)
(2)问卷题曰
问卷题目由命题小组成员开发制定,置于试题本之后,由学生完成试题本后填写。问卷填写时间为30分钟。问卷开发要考虑的基本要求为:问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测量想要测量的内容;概念的广度和覆盖面;学生容易理解;具有表面效度。
问卷要求学生对一系列具体事实或行为做出描述或评价,.而不是笼统地作答。采用的方法有:事实描述法、利克特量表法(通过判断一些具体事实的发生频率、同意程度,来评价学生对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观点匹配法(如给出一个问题的4个观点,要求学生只能选一个与自己观点最匹配或最接近的)。
3.监测工具的试测与修订
第一阶段命题完成后,选择区域内两所学校各30名学生进行试测,为筛选试题提供依据,使命题更为严谨。通过试测,检验试题本与问卷等监测工具是否有效,同时检验评分等级与标准的客观性,为评价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试测后进行试题的筛选。筛选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试题的难度、试题的效度、试题的信度、试题功能性差异分析、试题能否引起初中生兴趣、试题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及试题的时效性。筛选后修订试题本与问卷调查,尽可能从技术上保证考查对每位学生的公平性,并制定客观的、反映学生能力水平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等级结构表。
(二)监测的组织与实施
初中学生美术学科欣赏能力监测采用分区随机抽样的方式,基于学校办学规模这一分类特征,对刚入学的九年级学生进行定期测试。由市教育局和教科院统一部署和组织开展美术学科欣赏能力监测的相关考务工作,编制考生花名册,制定详细的考点考务手册和巡考专员手册。于监测当天抽取监测班级,当场拆封和发放考查试题本和调查问卷,完成监测,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完成试卷批阅和成绩登录。
三、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监测评价的分析与反馈
(一)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1.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分析与评价
从欣赏能力基本要素角度分析
监测后通过试题本得出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表现指标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统计时从美术欣赏能力基本要素角度构建感知与描述、分析与整合、反思与评价三个分量表(表6),统计学生分量表的得分情况,分别比较感知与描述、分析与整合、反思与评价三个分量表上的成绩,对照评价目标,分析与评价该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水平。比较三个能力水平上的学生分布,得出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水平上的平均水平和学生个体差异,进而揭示初中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特征。
从欣赏内容角度分析
对试题本进行数据统计时从美术欣赏内容角度构建中外绘画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三个分量表(表7),统计学生分量表的得分情况,分别比较三个分量表学生得分情况,从欣赏内容角度分析评价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比较三个能力水平上学生的分布,得出学生美术欣赏能力在欣赏内容上的共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找出学生美术欣赏内容方面的发展特征。
2.学生美术学习状况分析与评价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了解初中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欣赏参与度、主要途径、美术学习策略等情况。在一定层面上分析与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再结合对试题本分析与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对美术欣赏活动的兴趣为例:对表8学生美术学习调查表的数据统计,其中“A”反映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总体兴趣;“c”是美术教材上的内容,旨在调查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不同内容的兴趣,二者是相互联系的;“B”则是要调查学生课外自觉的美术欣赏态度,是对课堂学习兴趣的延伸。
(二)教师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对教师美术教学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旨在加强教学诊断、反馈,促进发展,发挥激励改进功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切实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的质量既能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又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实绩,因而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监测试题本数据,评价其与美术教师教学的相关程度、信度和效果。首先,横向比较监测试题本平均分值,总体了解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绩。在此基础上,比较感知与描述、分析与整合、反思与评价三个分量表上的成绩,分析学生美术欣赏能力水平差异,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能力要素培养中的教学策略倾向和优劣。再次,比较中外绘画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美术现象三个分量表上的成绩,分析学生在欣赏内容上的能力水平差异,评价教师在教材掌握能力、教学内容组织、重难点把握等方面的水平差异。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评价美术教师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关系等方面对教学水平的影响。结合试题本与问卷,最后采取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价教师美术教学状况。
(三)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的分析与评价
对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的分析与评价,旨在改善学校与区域美术教育教学活动,调整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使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更趋于公平合理。
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的分析与评价着重从美术教学常规管理和美术教学资源等方面去考虑。对监测试题本数据分析,从中了解学校和区域美术教学质量的总体发展水平、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现状及学生生源基础。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学校和区域美术教学常规管理和美术教学资源的状况。美术教学常规管理包括教师美术教学常规隋况,美术教师教科研管理等相关内容。美术教学资源包括美术教师资源状况,用于美术的经费,硬件资源以及投入美术学习的时间资源等。美术教学资源主要分析美术教师资源状况和美术学习的时间资源对学生美术学习的影响。美术学习时间首先是学生美术课堂学习时间,学校是否开齐开足美术课,其次学校是否开设美术课外兴趣活动或美术方面校本课程等,满足部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结合课题本与问卷,最后采取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的优势与存在问题,评价学校和区域美术教育状况。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梳理了初中生美术欣赏能力评价目标和内容,开发了初中美术欣赏能力监测工具,并制定了相应的能力监测评价与反馈方式。但仍有一些不足。如,初中美术欣赏能力监测工具试题本和调查问卷是否能有效监测美术能力素养?又如,在初中美术欣赏能力表现指标的量化分析中,三个能力水平分量表的分析是否能客观监测学生的能力等级?美术关键能力监测评价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仍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3-197.
[3]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