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实习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在校实习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在校实习生报告

在校实习生报告范文1

为期三周的实习终于画上了句号。其实说“终于”似乎有些不妥,因为我并不觉得这三周过得很漫长。虽然说,第一周大家都相对觉得难熬,可能是不太习惯,还没适应的原因吧。但后面的日子倒过得挺快的。

这短短三个星期的实习,确实让我体验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由于我们被分配到档案室,每天接触到更多的还是那些档案文件,这些都是一些必须保密、很重要的东西。我还记得有一回,我和余姐抱着一大堆文件上三楼复印室复印,有几页复印错了,作废了,我就把它们放在旁边。临走的时候,余姐还不忘带走作废的那几张,她说,这些都是一些保密的东西,不得外泄的。那个时候,我真的很欣赏和佩服余姐那种认真敬业的精神。所以在那一次之后,就算没余姐的交代,每次复印完文件,我都不忘带走作废的那些纸。

除了接触这些档案文件之外,每天我们都会碰上很多领导或单位里的员工们。我觉得实了要学习工作上的知识,还要多学习与人交际的能力与技巧。我很高兴这里的领导还有员工们都很热情,很友好。每次我们看到他们,都会主动地与他们打招呼,问好,他们看到我们这些“小妹妹”“小弟弟”,也很开心,很热情。我知道,一个实习生给人留下好印象很重要,所以每天我都懂得应该认真主动去帮单位的人做一些事情,懂得应该热情主动地去跟每一个人大招呼、问好。虽然每天来回一个多钟的地铁真的很累,到单位偶尔也会犯困,但一到领导们需要我们去帮忙什么的时候,我们总会打起精神,认真完成。我觉得这是态度的问题。我这当然不是在自夸,我只是实话实说。因为我看到跟我们一起实习的某些同学,挺懂得偷闲,说真的,我很反感。我还清楚得记得许拥旺老师在实习第一天队伍出发之前对我们说的“要少说话,多干事”。在琐琐碎碎的活中,逐渐学习知识,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只是挂个名,在实习时候处处找闲空钻,我觉得是浪费了时间。

当然,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抱怨的。一开始,我们听说是按专业分配,以为我们传播的学生可以被安排到电视台、电台之类的,最后也只是在办事处的档案室而已。有一些同学因为这个想过及早放弃,可是余姐说的“出来看看,学学也是不错的”让我坚持了下来。

我们没有工资,每天只有来回车票及午餐的补贴。每天从学校乘地铁到单位一般需要三十五分钟,每天来来回回就要一个多小时了。不过这段期间最让我觉得不如意的还是午餐问题和午休问题。单位附近没有什么好吃的快餐店,每天中午我们的吃饭问题从来是很恼人的。单位给的午餐补贴只有5块钱,我们想吃点正常一点的,一般都得自己添钱。除了这个,就是午休问题了。单位没有提供空调房给我们休息,我们只能在会议室的椅子上靠着或趴在桌子上休息。炎炎夏日,尽管几台风扇在头上吹着,可是并不怎么见得凉快。趴在桌子上睡觉也很不舒服,一起来不是腰酸就是胳膊痛。后来脆看书,不休息算了。

我相信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抱怨,但这很正常。其实,这些又算什么呢?我么这一代人,用父母的话说的,“确实该吃吃苦”。但这其实也不算苦。这样的实习机会给我们的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缺陷的填补,不仅是深入实践的体会与感悟,还包括人生中重要的为人处事的道理。很感谢学院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在大一的时候就可以深入社会上的单位,去认识,去学习,去提高。

在校实习生报告范文2

在一个一个浪漫而寓意深刻的故事里,我知道了服装陈列的很多学问,一个故事就是一组个性风格的陈列方式,直接把设计师的创意完全用产品展示出来,不失设计的原创,直接的让产品在顾客面前体现他的风格,让每一个不同的门店都能通过故事把同样的寓意表达出来,让服装的陈列统一起来。

八月份的厦门,这几天天气比较暖和,只有了解产品知识和服装所体现的设计创意,把服装的特点和穿在顾客身上的效果讲出来,同时把服装如何搭配告诉顾客,才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从而销售成交率提高。现在的销售已经不是完全在卖产品,所以我很喜欢他的每一组故事,让卖服装成为卖故事,卖文化。所以我觉得每一个店员要掌握他的每一组故事,即使在销售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把我们的故事讲出来,但是如何我们能够把每一组充满设计畅想的故事掌握娴熟,就更能抓住部分客户的心理。

在销售过程中我的感悟是所有的销售都是相通的,只是销售的产品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在掌握产品知识的以后,如何让自己的销售技巧提高。我觉得在几天的实习中我总结出如下几条:

1、精神状态的准备。

在销售的过程中,如果销售人员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就会给顾客一种积极的、有活力的、上进的氛围,那么这种积极的上进的情绪总会影响到客户,从而,让顾客感到自己得到一种情绪感染,那么才能顾客在我们的门店里多留些时间,总能他挑选一款合适的衣服。精神状态的表现还从我们的仪容仪表表现出来,具备一定礼仪知识的销售人员,才能让顾客感觉到品牌的价值,因为在看一个品牌的时候,我们的销售人员就是直接体现我们品牌形象的,所以销售人员素质的提升,也是品牌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精神状态好的好的销售人员,成交的机率大很多。

2、身体的准备,

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身体,我们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更好的工作。这段时间,在卖场里的站立服务,让我感觉到很疲惫,所以我才更能体会到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全力以赴的工作。所以强健的体魄还是一个有活力有朝气的团队所必备的。

3、专业知识的准备。

在接待顾客的时候,由于我对产品的知识的不熟悉,在顾客要一件中号的毛衣的时候,我不能把中号的内衣拿给顾客,因为我不知道中号是几号,在我手忙脚乱的时候,店长把中号的内衣拿给顾客,销售结束后,店长告诉我毛衣32号是小号,34号是中号,36号是大号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产品知识,体现的就是你是一个新手,你不懂,顾客就不会和你购买。因为你不能把适合他的产品提供给他。所以产品知识在销售中是很关键的。

中国{教育资源_网

4、对顾客的准备。

当我们了解了相关的产品知识的时候,就是我们掌握销售的第一部,让自己的销售业绩提升还需要我们对顾客的性格,穿衣风格等的了解,只有我们对顾客掌握的越多,我们就能更能把握顾客的心理,和顾客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创造一种轻松休闲的购物环境,善于倾听顾客的每一句话,然后分析顾客是否有购买的意向,推荐适合他的内衣。

在校实习生报告范文3

1.1无法可依,这是造成顶岗实习学生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的首要原因

目前,我国现行立法,特别是教育立法中有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规定几乎是一片空白。《教育法》没有关于顶岗实习的任何规定。《职业教育法》第37条是目前为止有关顶岗实习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条款:“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高等教育法》仅在第56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教育部和财政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但对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而言,其立法层次较低、顶岗实习学生权益规定不全面、用人单位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缺失、保障机制(法律责任)缺乏、适用范围限于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高职学校数量1276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招生数325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47.7%。而每年的高职院校面临毕业的人数超过20万。那就意味着,毕业前有20多万人加入到了顶岗实习的队伍中。目前,高职院校主要以自主和集中两种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对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来说,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势在必行。

1.2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模糊,是发生纠纷时顶岗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的第二原因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相关规定,该法适用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而《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代替了原先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可《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提到实习期间受伤学生的权益追索。于是,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保护问题处在“真空”状态。“难获赔偿的关键就在于无法鉴定在校生实习期间的身份。”目前,我国法律对在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是否属于劳动关系并没有作出相关规定。根据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实习生的身份是学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故不能适用《劳动法》处理,不能通过《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进行工伤认定以获得赔偿。由于不构成劳动关系,一些企业无需同实习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无需为实习生缴纳社保,甚至出现了高强度使用实习生,强制未成年学生工加夜班等现象。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一旦发生“工伤”,往往陷入企业、学校、政府“三不管”的困境中。究竟是否应该认定顶岗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存在或是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众说纷纭。

1.3保险覆盖面离预期目标有一定距离

1996年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附则中,把实习生也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其中规定,“到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实习的大中专院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学生发生伤亡事故的,可以参照本办法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一次性待遇。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向有关学校和企业收取保险费用”。这条规定事实上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受伤看成工伤。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把这一内容取消了。企业与学生之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因为学生是受学校安排到实习企业工作,获得工作经验,实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延伸,也不能按照雇佣关系来获得赔偿。“现在,更多的还是依靠学校为学生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和企业签订的实习协议。协议对意外赔偿约定得越细致越好。同时,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都还应提高安全意识。为降低风险,企业可以为实习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这样不仅对学生,对企业也是一种保障。”但是,在校大学生保险的购买是以个人自愿为前提的。所以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拒绝购买保险。在纠纷发生时,保险的覆盖面也对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有深刻意义。

2.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的途径

2.1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在教育立法中制定针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

顶岗实习本质上不能等于就业,因此实习生的身份仍是在校大学生生,无法与实习单位构成劳动关系,更无法签订劳动合同。在人身上与实习单位并没能形成隶属关系,因而实习生的权益得不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实习期内的一切人身财产安全成无人问津状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在教育立法中制定针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实学生维权中给予制度支撑。

2.2政府有关部门缺乏对实习单位和学校的监管,实现“法制”下的“法治”

市场经济下,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侧重点往往是生产经营方面,依据相关的经济法律制度,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但是目前,随着顶岗实习的深入,实习单位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由于缺乏有关大学生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政府有关部门还缺乏对实习单位的监管,导致有些企业对实习生不规范管理,不诚信经营,不能提供安全的实习环境。有的实习单位把实习期定的很长,远超过毕业的时间,结果毕业以后的那段时间因仍处于实习期,不发劳动报酬,使得实习生的权益严重受损。还有实习单位为获取高额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以给实习工资为诱饵大量招用实习生,等实习期结束时又不信守实习协议,以种种理由拒绝或拖延发放实习工资。有实习单位安全管理措施不力,安全教育不够,进而导致学生权益受损害而求助无门的事件发生。同时,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发源地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必须依据相关条例进行资格审查,确保学校在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阶段的管理规范均已建立健全。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实习生的输送、实习生报酬和安全责任划分、实习期间的管理和顶岗实习生离职等相关问题,高职院校必须有详细而健全的管理规范,才能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顶岗实习生的合法权益。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对实习单位和高职院校进行并列监管,在“法制”下实现“法治”。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主张集中实习环境下,学校出面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管理协议,顶岗实习生在到达实习单位后再签订协议,而在离校前,顶岗实习生与学校之间也会有一份实习承诺书,有学校和学生共同对实习进行承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也进行了探索。如《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就业见习条例》对于高等学校学生的实习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应该签订实习协议、学校和企业不得安排学生进行何种工作、工作时间、工资补贴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等,并明确规定,“实习协议确定的投保人,应当及时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

2.3加强顶岗实习生对劳动、实习、就业法律常识的学习,增强维权意识

在校实习生报告范文4

今年7月中旬我来到了xx医院进行我为期半年的护理实习工作。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做护士的酸甜苦辣,这才知道作护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做护士的确很辛苦,一会儿是输液、抽血,一会儿是打针发药。病人若有不适首先想到护士,病人若有问题找的还是护士,病人要换药、换液还得叫护士……病房里永远都有护士忙碌的身影

实习过去了三个月了,感触最深的就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练,让我重现在校学习哪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嘛要读药理病理?背了对我有什么用?好像知道了以后还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知识是统揽了,但学过了总的感觉是一直只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几分属于我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人问我这些药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即使我知道这些不良反应,也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不知道一种药用错后有多么严重。没有人问我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我也没有真正见到过这些临床表现,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到底和书本上是一样的吗?等等……几个月的实习生活也对我以后工作大有帮助。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心理和生理的痛苦。只有当医护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作为将来的一名护士,必须要了解护士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这次实习既起到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桥梁作用,又增进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信心。

第一,几个月的实习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细心和耐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只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实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她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且她们不但要在病房间不停的走动,还要给病人输液发药,实际上比医生累多了,但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一名护士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充满了力量,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的内外,把自己的能量连同微笑毫不保留地奉献给病人。

第二,几个月的实习使我开拓了眼界。

增加了见识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体重)、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器械消毒等等。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这段时间,种种新鲜事接踵而来,时时给我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地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们生动地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三几个月的实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一点对我将来的工作极其重要,也是本次实习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了解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减轻或解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

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实习的最大收获。具体地,我了解到:

1、整体护理要求医生与护士高度协作,其中科室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在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下科室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介绍给科主任,取得科主任的支持。护士长在制定实施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制度、职责、人员分工、排班方式等方面都需要争得科主任的同意。科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交班会上强调医护配合整体护理的意义、具体工作计划,并要求医生积极支持与配合。科室组织护士整体护理知识培训时,科主任和医生也需参加学习。

2、医护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共同管理。病区每个病人床头都需挂有相应的床头卡,上面写有病人的基本资料,主管医生的姓名。新病人入院时要向他们介绍科室主任和自己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使医护明确自己的职责,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密切。

3、医护共同查房。这样有利于解决病人的医疗,护理问题。并做好记录,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查房记录情况。护士参加医生查房,能进一步了解所管病人的情况,提高服务质量。

4、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的共同职责。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况对病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病人在生病的时候会产生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主管护士发现上述不良情绪时,可告知主管医生,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5、健康教育是医护的共同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同时健康教育也被定为护士应该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并在制订护理常规、诊疗常规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医护必须共同遵循。

6、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护士整天围绕病人转,与病人接触的时间多,将病人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上的问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及时处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与病人交流,病人乐于向护士讲述自己的想法,顾虑等。护士将这些转告给医生,医生查房时一一向病人解释,及时消除病人的顾虑。

7、护理病历随医疗病历归档案。护理病历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反应了护理质量,具有与医疗病历同等的重要性。

第四、几个月的实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校实习生报告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学校;政府

作者简介:肖称萍,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教研究院研究员,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制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2012年度专项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推进策略及实施路径的研究与实践”(zj1208)研究成果,主持人:肖称萍;2012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失归因与政策调适研究”阶段性成果,主持人:高建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4-0077-04

校企合作,又叫合作教育,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的简称。有关校企合作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学者解释不一,但现存研究中一般都趋向于采用美国国家合作教育委员会的解释:合作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将课堂学习与在公共或私营机构中有报酬、有计划和有监督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它允许学生走出校门,到现实世界中去获得基本的实际技能,增强学生确定职业方向的信心[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德国[2],在学徒培训制度基础上形成并发展,二十世纪初美国逐步开始在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教育,1944年英国提出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育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前苏联和日本开始校企合作教育实践。时至今日,校企合作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一种成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学交替”和日本的“校企合作”等模式,校企合作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其本质是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符合企业需要的一线高级技能人才。依据校企合作中院校和企业的关系以及院校和企业的地位、责任、角色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校企合作模式分为以学校为主的学校本位模式和以企业为主的企业本位模式。企业本位校企合作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校企合作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学徒工,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企业培训的比重比学校教学的比重大,并且都有相应的社会监督和保障系统[3]。主要代表有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学结合和日本的产学合作。学校本位的校企合作,学校是具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根据人才市场的用人需求信息和学生的专业兴趣进行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开展和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真实的生产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它是课堂学习与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性教育策略,学生工作的领域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供渐进的经验。主要代表有美国的的合作教育和我国现行的大部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其具体的合作形式是“企业配合”模式[4]。

我国以学校本位的校企合作相对来说发展滞后,不过,经过积极探索,目前已形成“订单培养”、“理实一体”、“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但基本上仍处于较浅层次的合作阶段,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校企合作中“学校一头热”、“工学两层皮”、“政校企三分离” 等体制机制的瓶颈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实质上反映了高职教育与产业或行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和被需要的利益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利益需要。虽然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的需要是相互的,但高职院校对企业的需要与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要是不对等的,企业是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的最终需求者和使用者,因此,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要是校企利益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

一、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分析

(一)校企合作,为企业储备人力资源

资料显示,中国大陆地区24%的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扰,企业愿意参与职业教育来储备人力资源[5]。高职院校输出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的技能型人才,企业正是认识到高职院校所具有的人才优势,所以它们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当中来。它们通过指导办学、参与办学、资助办学、委托办学等方式和学校共同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教学实施、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评价等环节给予指导、帮助和参与。同时,企业也在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中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递到学生中去,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除了专业技能,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是否对企业忠诚等等,通过参与职业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更早地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总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首先企业能够在共同培养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增强相关专业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可,提高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意愿和认可度,为企业自身生产岗位需要储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次校企合作能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特殊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再次,校企合作中企业能够利用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员工培训,促进人力资源的增值。人力资源的储备和增值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之一。

(二)校企合作,企业对技术资源的依赖

目前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可借助职业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等,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莞威特隆物流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和产品设计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成功地帮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并由学院牵头制定了我国物流行业的有关标准。目前,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在职业院校与企业间往往以横向课题形式开展。

(三)校企合作,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然

企业作为一种人格化的组织,它能够而且必须对所处的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作出相应的回应,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应有的义务。我国政府相关条例中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且国资委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每年必须上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企业推进社会责任运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现象表明,教育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教育方面的投入和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二是企业不断参与校企合作、教育捐赠和开展教育公益事业等。

(四)校企合作,我国的法律和行政的压力与引导

我国历来重视职业教育,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例如,1996年的《职业教育法》规定:“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 1999年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2006年的《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可在税前扣除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实习生报酬”。而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规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宁波、深圳等地还出台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可操作性更强的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出台较好地规范和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当然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回报社会的方式可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声誉,从而提升自身品牌的内涵和影响力;还可在税收、信贷等方面获得政策的优惠或补贴等等。

二、 学校本位的校企合作何以难行

在我国,办教育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把整个职业教育的担子都包揽下来了,接着又把这个担子几乎全部都转嫁给了职业院校,由国家向学校投入办学经费,学生只向学校缴纳学费,这就决定了学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责任主体。如果光靠职业院校就能把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好,倒也算是我们的职业教育适合我们的国情,办出了我们的特色,问题是,多年来的职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单靠职业院校无法胜任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于是,我们开始反思:通过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企业的参与,需要开展校企合作。正因为我们实施的是学校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所以强化了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凸显了学校是“需求方”,企业是“供给方”,从而导致校企合作难深入推行。

(一)政府缺乏支持校企合作的力度

实际上,学校是国家承担职业教育的职责,落实政府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力。政府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强力推动者。在实践中,虽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政策积极鼓励和推行校企合作,我们的《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也明文规定校企合作培育人才。但这些政策、法律都没有站在国家的高度对校企合作进行顶层设计、监督、考核和实施;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缺乏对企业的奖惩机制、缺乏合作平台与协调管理机构等。

(二)职业院校寻求合作的能力匮乏

第一,办学条件的问题。大多数职业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发展起来的,由于受自身的办学条件限制,对企业的吸引力远不如本科院校或者研究型大学。由于经费投入的问题,大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一流的实验室、实训室、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不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甚至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也需要依托企业的配合。第二,专业设置的问题。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有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什么专业省钱就开办什么专业;或者什么专业热门就开办什么专业,不管有没有条件;专业设置未能紧密联系市场,没有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充分的论证,而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就导致专业设置缺乏特色,有些专业甚至没有就业市场,这样的专业教育自然无法吸引企业的参与。第三,教学质量的问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当前我国高考招生录取方式和流程的影响,成绩好的学生几乎不愿意报考职业院校,到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几乎都是被本科院校淘汰下来的,这部分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加上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足,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套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等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第四,缺乏懂理论善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上文已经分析得知,企业之所以参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主要是想从职业院校获取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得到技术支持,因此,高职院校要想获得与企业长期合作的机会,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也就是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不管怎么说,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依然是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深化内部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获得企业对学校的信任,才能构建合作的长效机制。可以说,职业院校本身是刺激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诱因,只有不断提升职业院校自身的吸引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企业是产品的制造者,主要以盈利为经营目的,其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利润,由于学校的软硬件条件不能立即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价值,导致大部分企业把参与职业教育看成是负担;有些企业根本没有合作育人的理念,它们认为培养人才的责任在学校,企业只是选择和使用人才,从内心缺乏合作意愿;在当前形势下,尽管很多企业出现用工困难,实质上用工仍然是企业说了算,所以企业在没有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条件下,并不愿意通过参与职业教育来获得人力资源。从人才和利润两个方面分析,职业教育对企业而言,没有足够的诱惑,在校企合作中自然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

三、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构建

(一)强化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责任

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校企合作要上升到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层面,通过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所需的资源要通过政府的行政手段来进行配置,所以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应承担校企合作主导者的责任。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制度和政策安排,职业教育是一种跨越教育、经济、劳动人事等部门的教育。要从国家层面,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进行战略性的顶层设计[6],政府应充当校企合作的推动者、协调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

1. 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组织管理机构,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政府应设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校企合作专门组织机构,搭建校企之间的桥梁。各级政府应专门成立由发展和改革、教育、人事、财政、工信、税务等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指导解决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办公室设在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校企合作相关事项的协调联系及保障其顺畅运行。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应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便于对口的专业设置、实训、实习等事项的联系及实施。

2.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近年来,国家相继公布、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等文件为校企合作的实行提供了政策引导。但是,目前还没有真正符合我国高职校企合作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因此,中央政府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强化政府对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发展。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校企合作的专门性法律,进一步明确有关政府部门、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参与发展职业教育的权利、社会责任与法律义务。省、市级政府要制定适合地方特点的实施条例或细则,以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3. 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督促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要发挥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重要作用。各行业指导委员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行业领导和指导作用,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密切沟通、积极配合,加强行指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推动校企合作工作。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资质认定职能。能够与高职院校一道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企业,必须具有一定的资质条件,诸如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状况、员工素质等。行业协会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制定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和资质条件,并在本行业遴选出能够承担合作育人的相关企业,并建立企业数据库,方便高职院校挑选合作对象。三是要发挥行业优势,引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服务与实践,提高校企合作成效。行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行业的影响力,对本系统、本行业的职业教育发挥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整合行业内职业教育资源,引导和鼓励本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由院校与企业“点对点”合作向“点对面”合作的转变,提高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效率。

(二)加强高职院校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

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全员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同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学校的“双主体”地位,形成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条件建设,重点加强“生产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训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把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相统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在进行专业设置时,进行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和分析,重点关注地方与区域经济发展,因为就地或是就近合作更加易于实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不间断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现场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师傅”,满足学校和企业的教学、培训、科研和生产需要。打造一支兼职教师队伍,让企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员站上讲台,向学生传授新工艺、新技术,多方面参与学校工作。通过实施多种措施和途径,使学校自身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过硬的能力,为校企合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凸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体地位

一方面,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应不断转变观念,从发展战略高度认识参与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从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对待校企合作培育人才。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吸引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真正体现职业院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

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同时,国家应出台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一是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成本补偿制度。建议政府要对承担校企合作的企业,按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实训的实际人数、时间长短等情况,进行税收减免或拨款,以弥补企业因校企合作所付出的成本。允许企业税前扣除因参与校企合作而发生的支出。二是进行政策倾斜。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包括贴息贷款、税收减免、立项优先等,对合作办学成绩显著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三是建立学生实习期间的合理报酬和保险制度。规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给予合理报酬。校企双方在实习前对学生强化风险教育,由学校为实习生购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以降低学生实习而给校、企、生三方可能造成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湖南长沙:中南大学,2010:10.

[2]李国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 2010(02):35-37.

[3]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8):15-16.

[4]叶小明,朱雪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特征与实践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04):97-100.

在校实习生报告范文6

今年暑假我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做护士的酸甜苦辣,这才发现做护士并没想像的那么容易。做护士的确很辛苦,一会儿是输液、抽血,一会儿是打针给药,一会儿又得中药灌肠。病人若有不适首先会想到护士,病人如有问题找的还是护士,病人要换药、换液又得叫护士……病房里永远有护士忙碌的身影。

见习四周,感受最深刻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练,让我重现在校学习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嘛要读这些药理病理?背了对我有什么用?好像知道了以后还是一点儿意义也没有,知识是统揽了,但学过后总的感觉是,一直只为考试而学习,没有几分属于我自己.在学校里,没有人问我这些药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即使我知道有这些不良反应,但是我从来没有真正见到过,我不知道一种药用错后有多么严重,没有人问我这种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我也没有真正见到过这些临床表现,到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就是书本上的一样呢?等等……一个月的见习生活也对我在将来工作时做到医护配合大有帮助。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给病人解决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只有当医护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作为将来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护士的工作,所以这次见习我觉得既起到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桥梁作用,又增进了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增强了信心。

第一,四周的见习使我重新认识了护士这个职业的崇高.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护士就是耐心和细心的代名词。我一直以为,她们的工作很轻松、很简单,只需要执行医生的医嘱,“照方抓药”就行了,其他的工作也都是些琐碎的小事情。这一次我通过护理见习,第一次深入到护士的日常工作中,亲身体会了一回做护士的苦辣酸甜,才发现原来做护士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护士的工作就是一个字“累”,我每天跟着他们跑都累得不行,而他们不但要不停的在病房间走动,还要给病人扎针换药,实际上比医生累多了,但他们一句怨言也没有。一名护士,只要在工作岗位上,她就充满了力量。她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一场战斗中:把自己的活力完全展现在病房内外;把自己的能量连同微笑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病人。

交班一般在早晨8点,护士医生都要参加,当然我也不例外。科室的两位主任站在最前面,昨晚值夜班的护士开始做他们的护理病理交班报告,然后是值班医生,另外各位医生还要说一下自己管辖的危重病人的情况,最后两位主任和护士长进行总结便结束了每天必做的交班。我个人认为交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医生和护士的一种纪律的约束,让我们医护人员明白,病人的生命在我们手中,我们必须有很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做一名认真负责的医护工作者。

第二,四周的见习使我开拓了眼界,增加了见识。

见习期间,我跟随带教老师,细心听取讲解与指导,了解了许多医疗设备的基本操作,观摩并实践了许多种医疗操作,比如生命体征测定(体重、血压、呼吸、脉搏、体温)、静脉滴注、肌肉注射、器械消毒等等。有许多专业仪器我都是第一次见到。有许多看似简单的护理操作,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在医院的短短四周,新鲜事物接踵而至,时时给我带来兴奋的冲击。我充满好奇,留心观察,积极提问,护士们耐心的给我讲解,使我了解到了一些医疗仪器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了护理操作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她们生动的分析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并且在规章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给我很多实践的机会,让我有机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设备,实践护理操作。这些都使我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三,四周的见习使我对医护配合的整体护理有了一定的理解。

这一点对我将来的工作极其重要,也是本次见习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了解我认识到,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高度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给病人缓解或解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只有当医生和护士做到密切配合,才能给病人带来最大的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对方的工作。这方面的知识积累也是我这次护理见习的最大收获。具体地,我了解到:

1、整体护理要求医生与护士高度协作,其中科主任与护士长的密切配合是关键。在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下科室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护士长在制定实施整体护理工作计划、制度、职责、人员分工、排班方式等方面都须与科主任商量。科主任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在交班会上强调实施医护配合整体护理的意义、具体工作计划,并要求医生积极支持与配合。科室组织护士进行整体护理知识培训时,科主任和医生也须参加学习。

2、医护必须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共同管理。病区每个病人的床头都挂有一个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的姓名。新病人入院时,主管护士都要向病人介绍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使医护明确自己的责任,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全程服务,从而使医护配合更加密切。

3、医护共同查房。这样有利于解决病人的医疗、护理问题。护理部规定病区的主管护士每天必须参加医生查房,并作记录。护理部不定期检查查房记录情况。护士参加医生查房,能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管病人的情况、治疗方案,以利于护士找出问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医护配合可以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理念。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变了多年来护士执行医嘱的简单被动局面。新的护理模式,如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需收集病人资料,书写护理病历,制订护理计划、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心理护理、护患沟通等工作,这些都要让医生了解,以得到支持和帮助。

5、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共同的责任。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是医护共同的责任。改变过去那种见病不见人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病人在生病时会产生种种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主管护士发现有上述不良情绪时,可以与主管医生配合,共同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其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

6、健康教育是医护的共同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订及实施由医护共同完成,包括: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出院教育等等。同时健康教育已被定为护士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并在制订护理常规、诊疗常规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医护必须共同遵循。

7、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护士整天围着病人转,与病人接触时间多,将病人的病情变化、药物反应、治疗上的问题等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医生及时处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向护士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顾虑。护士将这些信息转告给医生,医生在查房时对病人一一进行讲解,及时消除病人的顾虑。

8、护理病历随医疗病历归档。护理病历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反映了护理质量,具有与医疗病历同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医疗护理体系中,护理病历与医疗病历必须同时归档。

第四,四周的见习使我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了自信。

我个人认为,学校开展这个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但让我们提早得接触到了我们以后的工作环境——医院,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提早接触到了社会。通过这次见习,我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也使我变得更为自信,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充满期待和信心,我坚信我将成为一名好护士,为病人解除病痛,为社会造福!在一次和护士长的谈话中,她提到了身为医护工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敢于尝试的作风,她指出:“病人处在病痛当中,你只有向前冲,如果你不冲在前面,那谁还会去帮助病人呢,毕竟你穿着白大褂!”听后我非常认同,对于护士长的口才和气魄我也非常佩服,我要以护士长为榜样,做一名好护士。

四周的见习很快就过去了,我真的很舍不得带过我的老师以及伴随我成长的医院,不知为什么,我心中充满了感激。不知如何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医生和护士,他们不但耐心的教给我知识,而且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四周的时间或许真的太短,不允许我更深入的摄取知识与技能,但是却让我第一次真切的体会了一次医务工作者的生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荣耀与高尚,体会到了为病人付出的辛苦与快乐。护理见习中带教老师们的教诲、病人们的微笑都给了我力量。身着白衣,眼前更多的是困难与挑战,有了这次的体验,坚定了我献身医学的决心,和很多同学一样,为病人服务将是我无悔的选择。

四周的时间努力的学习过来,好多收获,好多感慨!每一种经历成就每一分信心,继续热爱护理事业.

即将步入大三,各种专业课一定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不管怎样,有过前车之鉴,今后的学习一定不敢怠慢.

医院大学生护理实践汇报两则

一、加强护士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护理部计划上半年以强化基础护理知识为主,增加考核次数,直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各科制定出周期内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每年组织考试、考核2—3次,理论考试要有试卷并由护士长组织进行闭卷考试,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基本技能考核:属于规范化培训对象的护士,在年内16项基本技能必须全部达标,考核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计划安排操作考试一次,理论考试二次。

4、强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组织进行一次规章制度的实际考核,理论考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检查遵章守规的执行情况。

(二)、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整体素养

1、组织学习医院服务礼仪文化,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先在护士长层次内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提升素养活动,制定训练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计划。

安排全院性的讲座和争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护士社交礼仪及职业服务礼仪。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利用“5.12”护士节期间掀起学礼仪、讲素养的活动月,组织寓教寓乐的节日晚会。

(三)、更新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科护理技术水平。随着护理水平与医疗技术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科室护士长组织学习专科知识,如遇开展新技术项目及特殊疑难病种,可通过请医生授课、检索文献资料、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讨论等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同时,有计划的选送部分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二: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一)、年初举办一期院内护士长管理学习班,主要是更新管理理念、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人群对护理的服务需求,新的一年护理工作展望以及护士长感情沟通交流等.

(二)、加强护士长目标管理考核,月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科室护.理质量与护士长考评挂钩等管理指标。

(三)、促进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每季组织护理质量交叉大检查,并召开护士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借鉴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三、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

(一)、继续实行护理质量二级管理体系,尤其是需开发提高护士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质管作用,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设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病人、查看记录、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采取质控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考评制度,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增加出院病历的缺陷扣分权重,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年终护理文书评比评出集体第一、二、三名。

(四)加强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继续加强护理安全三级监控管理,科室和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查摆及做好护理差错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多从自身及科室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对护生的管理,明确带教老师的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

3、强化护士长对科室硬件

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四、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一)、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信息,护理部通过了解回访卡意见、与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交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等,获取病人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的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五、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一)、指定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二)、各科护士长为总带教老师,重视带教工作,经常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及业务水平,安排小讲课,了解实习计划的完成情况,做好出科理论及操作考试。

(三)、护理部做好实习生的岗前培训工作,不定期下科室检查带教质量,每届实习生实习结束前,组织进行一次优秀带教老师评选活动。

(四)、增强科研意识,力争年内引进或开展新技术项目1-2项。